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编辑:雨雪飘飘 识别码:13-1104962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5 21:22: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课题承担单位: 衡阳市教育技术装备站

课题负责人: 周必然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使学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本课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生动、丰富的理科实验,体现探索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

二、研究假设

通过开展对衡阳市中小学理科实验教材、学生学习状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获得的情况和数据,我们能够提出一套适合衡阳市地域特色、行之有效的中学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方案,编写出中学《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有力地推动我市实验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提高我市理科实验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敢于质疑、敢于尝试的科学勇气,大胆想象而又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以及善于

合作的科学作风,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2)探究性实验设计个案分析;

(3)探究性实验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4)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要素与考核研究;

四、研究内容

传统的理科实验教学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很少有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理科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即使是分组实验也由于仪器、设备、药品等原因成了过场,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显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只有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才能够产生实效。所以本课题将从理科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和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要素与考核评价标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中学理化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题以学生实验课为主渠道,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实验全过程的体验,逐步形成勤于动手、善于质疑、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课题组通过设计开发一系列成套的探究实验,来指导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探究型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假设的提出,探究过程的设计,讨论与交流的组织,实验方法的拓展,实验结果的评价等问题进行探索,并总结出《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构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机制。如怎样才算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起来了?理化生实验怎样考核更科学?逐步探索理、化、生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要求。拟制定一套《衡阳市中学毕业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操作考查实施方案》。

3、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研究水平。作为理科教师,要反思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引领作用,带领学生创造一些设计性的和具有探索性的实验素材;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使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动手,不断享受成功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实施步骤

实验研究的周期:202_年9月—202_年12月,共2年。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2月)

(分2步)

主要工作是:组织领导班子,进行现状调查,接受主课题的培训,积极收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制定实施计划和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工作。

第一步工作:成立课题小组

课题组顾问:李建新、何中华、杨 颖(省装备处)

彭天文(市教育局副局长)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周必然(站长)

成员:张高君、廖高生、彭季秋、易璨

课题研究小组

周必然、廖高生、彭季秋、邓湘云、颜丽芳、罗雅萍、贺熙德、唐中林、彭彪、邹中平、冯海平、徐向龙

第二步工作:专家论证,培训教师,确定实验教师,搜集汇总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计划,完成开题工作。

资料组的实验教师有:彭季秋、颜丽芳、贺熙德、唐中林、彭彪、邹中平。主要任务是:查阅中学理化生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等有关资料。

研究组的实验教师有:周必然、廖高生、邓湘云、罗雅萍、冯海平、徐向龙。主要任务:汇总资料,形成综合材料,撰写方案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_年1月—202_年9月)

主要工作是:按照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开展研究工作,修订完善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题研究问题探讨与经验总结,写出阶段研究论文,组织《实验探究指导》丛书的撰写,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活动,制定《衡阳市中学毕业会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查方案》。

1、修订完善总体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制定《实验探究与指导》的编写工作方案;

3、提交《实验探究与指导》辅助教材的报告;

4、组织开展全市初中毕业会考实验操作考查;

5、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创新竞赛活动,搜集典型案例、论文等资料;

6、开展《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的编写工作。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2_年10月—202_年12月)

主要工作是:总结实验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和专题论文,进行成果展示。

1、继续深化研究,收集资料,为结题作好各方面准备。

2、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研究论文、收集师生研究成果(含文字及实物)、编辑研究论文集等。

成果形式:

1、《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2、出版《实验探究与指导》丛书

3、实验教学创新优秀论文集

4、实验教学创新优秀案例集

202_年9月

第二篇: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

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研究

课题 研 究 方 案

江 苏 省 宿 迁 中

二零零九年八月八日

3、探索性原则

在多媒体进入课堂之后,要全面深入地开展各种具体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探索各种具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探索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等等。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展开课题研究之前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我校化学课堂,尤其是有关某些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2、文献研究法:

利用网络资源、各种图书、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这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3、动研究法:

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发现问题;鉴定问题;文献探讨;拟订计划;设立假设;实施行动,收集资料;评价结果。

4、经验总结、归类法: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注意积累研究的事实材料,并不断进行分析和综合,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5、比较研究法:

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中的问题与思考,取长补短,促进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2_年9月——202_年2月:

(1)组建课题组、课题调研、课题可行性论证、组织本课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确定本课题名称、研究计划实验措施和途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2)广泛搜集理论学习材料,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领会,分配任务,做好开题准备工作;

(3)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及网络运用等培训

2、实施阶级:202_年3月-202_年3月

(1)202_年3月-202_年9月:①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理论(如新课标、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加强交流,上好实验整合课,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新模式;

第三篇: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

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这学期进一步实施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的工作。根据前一年的工作成果和问题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实施计划:

一、进一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如果能恰当地运用会少走很多弯路,对自己的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因此在本学期我课题组还将继续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并多加考虑与实际教学的切入点,以便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上学期课题组成员曾改变一些教学方法,但还是不敢放手,还有一些教学的旧框框圈着自己,所以成效不大,这学期我将进一步大胆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1、将教材中离学生生活过远的教学内容改为学生平时容易接触到的事物,使知识进一步生活化,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生怎样去探索知识。

3、在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的学习多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

三、与同行交流

多听同行的课,学习好的方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课题组成员做两节以上公开课,请同行批评指正。

1、在学校开展的“三日制”活动中,听同学年组老师的课,认真记好听课记录,边边想,从中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并适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贱中去。

2、尽量争取安排实验教师去外校听课的机会,一方面学习外校经验,一方面在与外校学生交谈中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服务,以便更好地从事课题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3、实验教师每月都要做一次公开课,请同组教师、同行和教学领导来听课,听取建议、自己也要认真总结每节课的优缺点,及时修改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便使它更适应现代教学课堂,培养创新人才。

4、要求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教学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

关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

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绿园区正阳小学 202_年8月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新墩中心学校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我校由于地处城郊,西南北三面环绕甘州城区,大多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进城就读,后进生面积大,务工的子弟多,学生受家长关爱少,习惯较差,怕苦爱贪玩;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很少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缺少必要的沟通,甚至放任不管,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80%的后进生源于心理失衡,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基于此,我们于202_年6月申报立项省级课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并开展研究工作。本课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升学校质量的有力保障。

一、研究目标

1、探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浓厚兴趣、充足信心以及头脑和身体充分活动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端正态度,稳定情绪,发展思维,自由创造;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探索学习、世界和人身的本质,在积极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二、研究内容

1、基本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他们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心理困挠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学会调节自我,南昌市心理调适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通过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2、完成的目标:

(1)探寻适合中学生心理调适的途经和方法,积累了切合我校实际可操作的经验。

(2)研究中根据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探寻原因,进行了科学的测查分析。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了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学会了调节自我,同时积累了个案材料,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4)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提高班级生活质量提供发展条件。

(5)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游戏、辅导、活动等途径,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课堂教学是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活的、能力的发展,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场所。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7)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8)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班集体,在班集体中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9)心理健康教育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是经过科学研究后的成果;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能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力争做到“严、实、详”,(10)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施方法

(1)观察法:细致观察学生在班级中学习生活的各种表现,做好成长记录,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

(2)行动研究法:在学生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等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结合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以及家庭、社区教育,对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3)渗透法:加强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加强各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具体操作步骤:

第一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日常观察等方式方法,客观分析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状况的影响。

第二步:采用观察法、问题研究法、理论综合法、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学习借鉴别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校的具体

实际情况,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方法、手段、形式、模式、机制和评价体系。

第三步:通过调研法、行动研究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创新各种教育方法,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养成教育,改善学生学习状况,调动非智力因素,活化学生学习心理。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内容,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生存”,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2、针对特点性原则。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别特点,针对学生的表现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3、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追求主要局限在医学范畴,即:在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防患于未然。

4、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是心理发展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方法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一切教育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为出发点与归宿,尽可能地提供和创造条件,使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角”。

5、平等尊重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更应注意,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进行,没有师生之间的民主气氛,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不是放任、迁就学生。

6、发展性原则。学生是成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也处在发展之中,这就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发展性教育模式,应围绕“促进发展”进行,着眼点在于通过积极地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7、艺术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善于运用语言、表情和其他教育手段来理解学生的心灵,掌握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促进学生的心理朝积极健康的方向转变。

8、协同合作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与学校其它的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从教育体系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到各教育之中去,与德、智、体、美、劳等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并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去,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协同一致地进行工作,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进程

1、准备阶段(202_年4月——202_年7月)①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②讨论课题的研究方案以及课题的资金筹备问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③组织成员学习《课程标准》、《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学理论,学习构建理论,完成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④开设心理信箱。

⑵研究实施阶段(202_、8—202_、12)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研究心得和发表相关论文。具体包括资料的收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课题的理解,丰富实践训练的内容:

① 202_年8月—202_年12月,确定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制订奖励机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制度。课题组进行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并撰写《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

②(202_年3月—202_年7月,各年级、各学科剖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状况的影响,实施导师制,开通心理热线。并撰写《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归因分析研究》调查报告;

③202_年8月—202_年12月,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科研理念;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撰写《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论文展示;

⑶研究总结阶段(202_.3—202_.6)总结与反思。收集各年级、各学科的实施情况,小组成员写出阶段性报告;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主题班会比赛等活动。撰写《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和思考》调查报告,验收子课题,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写出结题报告,编写校本课程,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分工

田小禾: 负责各阶段课题任务分配、资料收集。司玉龙: 依据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许清波: 依据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杜俊玲 具体负责问卷调查,开展个案研究。杨建红 具体负责问卷调查,开展个案研究。何 靖 具体负责问卷调查,开展个案研究。李 静 具体负责问卷调查,开展个案研究。

八、课题组织机构

1、组长

田小禾 中学政教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2、成员

司玉龙 中学团总支书记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学科教学 许清波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教学 杜俊玲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体育学科教学 杨建红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英语学科教学

何 静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教学

陈 强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教学 李 静 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中学思想品德、历史学科教学

第五篇:研究课题计划

美术教育对培养3~6岁幼儿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子课题研究

蜡笔水粉画对幼儿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研究

一、指导思想:

当前美术教育有两种模式:一是重技巧训练,一是重创造性。前者一般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为主,即:出示范画、讲解示范、幼儿临摹、教师评价,以幼儿的作品像不像为评价标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难以因材施教,无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翻版,缺乏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能力。后者则舍去教师指导的环节,完全让幼儿自由创作。不像前种模式那样给予示范讲解、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孩子无所适从,画得好的不知道自己好在那里,不会画的对绘画惧而怕之,久而久之,势必阻碍孩子的创造热情。

一、课题界定:

新《纲要》指出:“各个领域的内容应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知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的手指骨骼发育不完善,他们的绘画不能过分地细致准确,然后用较多的时间着色,幼儿常常在着色丧失耐心,另外幼儿往往关注生活中对他们印象深刻,视觉刺激强烈、活动性大的事物,然后用夸张和强调的方法概括表现出来。蜡笔水粉画,是先用记号笔构画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的轮廓,再用蜡笔涂色,最后用水粉涂上底色的一种作画方式,其基本要素是:线条、形状、构图和色彩。本班幼

儿年龄正处于4——5岁之间,对比之下,蜡笔水粉画更符合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易激发起学习、创作的兴趣。本学期我们将蜡笔水粉画技能融入课程之中,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在课程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技能。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通过蜡笔水粉画活动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幼儿认识蜡笔、水粉画工具,知道它们的用法;学习调色,提高色彩的观察感受力,区别色彩的深浅对比;熟练的掌握蜡笔、水粉画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增强幼儿活动信心,激发幼儿进行蜡笔、水粉画的兴趣;幼儿能够自主的开展水粉画活动,以情景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会点、摆、厚涂等技能方法,体会渐变色的特点;尝试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并从审美的角度上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详细记录幼儿在蜡笔水粉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整个活

动情况;从而对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发展。

2.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制订研究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实施讨论、拟订计划、行动、评价总结等,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再次展开,在研究

过程中边实施边调整,对效果及时给与反馈;形成一个反馈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

3.个案分析法:

教师选取在研究过程中的典型个案,搜集幼儿活动后的作品,了解幼儿在每一次绘画后的绘画能力,并进一步跟进指导对个案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进行具体细致的剖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改进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将教育观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从而对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发展。

4、辅助工具设备:

运用拍照、摄像、文字记录等形式,在美术活动中及时观察记录幼儿的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其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美术活动。

四、研究对象:大C班全体幼儿。

五、研究途径及措施:

1、准备阶段:(导入)

与其他美术活动形式相似,在蜡笔水粉画活动的一开始,老师要将活动中的要求、主题等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幼儿,以激发幼儿创作的愿望,理解所要创作的主题内容。一般可以用“游戏引入”“情景式引入”“故事引入”“猜谜、儿歌等方式引入”“出示实物引入”“回忆引入”等多种形式。

2、创作阶段:(指导)

幼儿蜡笔水粉画创作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在幼儿人数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怎样进行有效的观察指导呢?

(1)、首先,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创作的本意。幼儿作画也有他的想法,只有了解幼儿创作的本意,才能在不打扰孩子的情况下达到引导的效果。

(2)、善于发现,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有非常棒的创意可以让别的孩子借鉴,这时可以适当的把这幅作品展示给别的小朋友们,给予他们一定的启发;也一定有需要老师及时帮助的孩子,老师适时的点拨往往能让他们信心倍增。

(3)、要根据活动中预设的重点有目的地观察,同时要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观察。

(4)、要适时适当的介入指导。当孩子在操作水粉颜料不当时要介入指导、在孩子的创作遇到困难时要介入,在发现有精彩作品时要介入指导。可以分为集体性的指导及分组的指导,如在一组中出现了比较共性的问题时,对一组进行的指导,个别的指导,如个别幼儿在画错时,引导他修错等等。

3、评价阶段:

(1)、要先读懂幼儿的作品。不能拿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评幼儿的作品应当先“听”,理解幼儿创作的意图,你会发现孩子的创作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像与不像并不是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2)、通过评价要培养和保护幼儿绘画的兴趣。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亮点,多运用正面鼓励的方法,保护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3)、要通过评价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色彩的协调或张扬、构图的丰满或灵动、落笔的大气或秀丽都反映着不同孩子的个性品质。在评价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体验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要通过评价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色彩的协调或张扬、构图的丰满或灵动、落笔的大气或秀丽都反映着不同孩子的个性品质。在评价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体验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效果):

1、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意识,鼓励幼儿独具个性的思维及想象力,从课内到课外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的兴趣。

2、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幼儿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了解并初步掌握一些色彩及水粉画的作画技能,促进幼儿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

3、培养幼儿敢于大胆表现创造的精神,挖掘幼儿潜在的创造 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七、每月课程安排:

九月份:练习上色

《撕贴画》《创意盒》《点彩画》《我的梦》

十月份:三原色的着色方法

《国庆快乐》《有趣的西瓜 》 《彩虹》《海底世界》

十一月份:三原色的认识及着色方法

《水果》《向日葵》《菊花》《画蝴蝶》

十二月份:自己画形并练习着色

《隐身动物》《小蜗牛》《小蚂蚁》 《我来变变变》

中学实验教学创新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