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202_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B卷)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14-1093776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6 19:35: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B卷)

部编版202_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B)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⑤确定国徽 ⑥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2.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新疆和平解放 C.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D.西藏和平解放

3.下列对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帮助最大的是(B)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4.下列哪一年之后,“地主”就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C)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4.解放初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材料表明土地改革(D)①不适合少数民族 ②得到了农民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这次会议召开在十年建设期间 B.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这次大会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B)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D)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的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C)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9.“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B)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0.“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D)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

11.1992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 年党中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是党在下列哪一次会议上提出和制定的(C)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2.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D)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

13.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D)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幸福生活需要和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包产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D)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C)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两个凡是”方针 D.以阶级斗争为纲

16.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是在(B)

A.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C)①建设创新型社会 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8.阅读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A)①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②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D)A.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B.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20.我国的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B)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2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D)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D.万隆会议

2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C)①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②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23.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A)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籼型杂交水稻 B.农业合作社 太空水稻育种

C.人民公社化 籼型杂交水稻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籼型杂交水稻

24.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B)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5.《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 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B)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

26.近年来,央视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了探究。(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请问开启1978年“伟大转折”的是哪一次重大会议?这次会议完成了党在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请说说你的理解。(7分)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这次会议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停止实用“以阶级斗争为钢”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6分)(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三点)(7分)

答:邓小平。(1分)探索:①实行改革开放;②发表南方谈话;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3)理论指导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哪一年召开的哪一次会议?(2分)答:1997年(1分);十五大(1分)(4)展望未来

今天的中国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应该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2分)

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努力成才等。(2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4分)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2)20世纪70年代,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4分)

答: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一条即可)(3)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4分)答: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区域性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其他符合题意也可)(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答: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28.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后,李铭同学总结了这样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良好开端——制度确立——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取得的成就。(2分)列举这一时期的交通运输成就。(2分)答案:一五计划时期。(2分)交通运输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2分)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其中“良好开端”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请问“宪法保障”与什么会议有关?此次会议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的名称是什么?(4分)

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3)“制度确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4分)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分)1956年。(2分)(4)“出现失误”指哪两次重大的失误?(4分)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4分)(5)谈一谈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给你的启示与教训。(2分)

答:启示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个人崇拜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第二篇:202_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202_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拿 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WTO

2、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 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

时期1894~1921 年1921~1935 年1949~1956 年1978~202_ 年

主题词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开天辟地,渐趋成熟改 革开放,坚定不移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3、阅读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比 重表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 合营经济个体经济 32.2%53.4%7.3%7.1% 这一结果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④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xkb1.com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5、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是: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共同繁荣

6、“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7、周恩来总理曾说:“我 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B.出席万隆会议C.重返联合国D.中美建交

8、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 成长的足迹,下面这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是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9、与“小球转动大球”,被国际社会誉为“乒乓外交”直 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10、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 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

C.十一届 三中全会 D.中共“八大”召开

11、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评价中国改革说:“(邓小平)改革改变了中国社会,最显著的成功是在农村,农民现在可以将他们的收成的一部分在市场上公开出售。”这项“成功”是指()A.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地崛起座座城”,这里的“圈”及“座座城”是指

A.香港特别行政区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地区

13、下列城市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特区的是: A.广州 B.福州 C.厦门 D.南京

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 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2_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A.瞎指挥 B.“共产风” C.高指标 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 ③要加强阶级斗争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从202_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A.香港已回归祖国 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 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3)在202_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3分)(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34.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6分)35.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2_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6.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0分)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4分)37.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A 6.D 7.B 8.B 9.C 10.A 11.B 12.A 13.D 14.D 15.C 16.A 17.C 18.D 19.A 20.A 21.C 22.A 23.C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33.(1)称大秦。

(2)中国的丝织品。

(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珍贵物品。3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必须靠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35.(1)错误:1949年9月10日。改正:1949年10月1日。(2)错误:土地改革。改正:三大改造。

(3)错误:十一届五中全会。改正:十一届三中全会。(4)错误:温饱。改正:小康。(5)错误:28。改正:29。

36(1)A毛泽东,B黄继光,C周恩来,D王进喜,E邓稼先,F焦裕禄,G.雷锋,H邓小平,I袁隆平,J容国团。(2)略。

37.(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⑤保家卫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①抗美援朝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8.202_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C.军工产品基地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A.人民公社化运动B.中共八大的决议C.十年“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

失误()

A.“大跃进”运动B.改革开放C.土地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

种行为属于()

A.瞎指挥B.“共产风”C.高指标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③要加强阶级斗争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

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

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

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2.从202_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

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

A.香港已回归祖国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24.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巴比伦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共同点是()

①都发生在一些大河流域②都有一些古代文明的标志③都处在奴隶社会④都诞生了流传至今的宗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5.202_年8月,小梅随父母到希腊观看了雅典奥运会,回国后,她写了一篇反映希腊历史地理、风俗人

情的日记,其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A.当今的马拉松赛就与发生在古希腊的马拉松战役有关

B.雅典在古希腊时奴隶制民主政治发达

C.雅典城邦最后在屋大维当政时期成立帝国

D.《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文学作品

26.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②都诞生于亚洲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在古代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帝王开疆拓土,建立了一个个庞大帝国。其中就包括()

①古罗马的屋大维②迦太基的汉尼拔③法兰克国王丕平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8.10世纪时的欧洲,东边是繁荣的拜占廷帝国,西边是黑暗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国。二者之所

以区别如此之大,主要表现在()

①拜占廷帝国继承了希腊罗马文明②拜占廷帝国经济繁荣③罗马天主教会统治着西欧④城市在中世纪欧洲兴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④

29.战争既可以毁灭一种文明,又可以使不同的文明不断交融。下列古代战争中,能同时体现同这两种情况的有()

①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战争②亚历山大东征③赤壁之战④楚汉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0.某同学想了解古希腊文明情况,下列可供他翻阅的书籍有()

①《马可·波罗行纪》 ②《天方夜谭》 ③《伊利亚特》 ④《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6分)

(3)在202_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6分)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4分)

33.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

(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C2.A3.B4.D5.A6.D7.B8.B9.C10.A11.B12.A13.D14.D15.C16.A 17.C

18.D19.A20.A21.C22.A23.C24.A25.C26.B27.D28.A29.A30.B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

(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

(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

33.(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第五篇:202_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2

202_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决定建立右图中纪念性建筑是在()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七届二中全会

2、某校八年级计划举办一个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讲座,准备请一个 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家长做主讲人。下面几位家长的年龄适合做主讲人的是()

A、赵家长—74岁 B、刘家长—54岁 C、孙家长—50岁 D、李家长—44岁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C、解放农村生产力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4、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指()

A、农村纷纷实行赎买政策 B、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规模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5、认为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 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6、右图漫画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公私合营 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停工“闹革命”

7、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 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

8、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中,石油战线的“铁人”是()

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邓稼先

9.比较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和影响,共同点不包括()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废除土地私有制

C.解放了生产力

D.促进农村的发展

10、经过“十年**”,人们更加认识到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我国的立法机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政协 C、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11、根据右图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12、我国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的开放格局是()

A、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3、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提出()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4、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首寿巨擘;挽狂澜于即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66年 C、1974年 D、1978年

15、民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哪一少数民族歌曲()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朝鲜族

16、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对台湾的政策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7、我国空军部队刚刚诞生,就面临 的考验()

A、解放战争 B、解放台湾 C、抗美援朝 D、统一祖国大陆

18、下列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事例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英关于香港问题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比较“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同点是()

A.都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

B.都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

C.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充满艰辛

D.都是对民主和法制的严重践踏

20、这是一次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下举行的一次重大外事活动。因此,它的主题也体现出这一时代特色。这一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促进共同繁荣”。横线中内容分别是()

A、参与合作 B、和平发展 C、平等互利 D、开放公平

21、我国步入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标志是()

A、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B、氢弹的爆炸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飞船的发射成功

22.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23.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24、我国运动员获得的第一块奥运金牌产生于()

A、射击项目 B、乒乓球项目 C、跳水项目 D、排球项目

25.比较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体现在()

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经验

26.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其中产生的三位伟人是()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邓小平、蒋介石

C.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D.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

27.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就业形式、就业观念、就业渠道发生的变化主要有()

①通过人才市场自主就业

②持证上岗

③公开招聘

④培训上岗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连线题

2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四次重要的会议,请将这四次重要会议的名称及重大历史意义进行连线:

①中共十二大 A、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中共十三大 B、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③中共十四大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中共十五大 D、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2_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纪念日。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 A 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 B 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第三次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C 制度在西藏正式确立,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引自《人民网》 材料二:(见右图)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表述内容,在材料中A、B、C空白处补充上相应的时间或概念。

A、B、C、②西藏地区社会性质发生历史性转变的标志是什么?

③材料二中铁路线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运行。结合课内外知识分析,它的运行,将对该地区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要求列出三条)

五、问答题

3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的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

请回答: 这两次会议分别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②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③从这一曲折过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31、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2分)

(2)、请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对台政策上有哪些主要变化?

(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什么原则?

(4)、结合以上一组图片,你认为台湾问题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试简述你的理由。(2分)

(5)、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2分)

(7)、作为新世纪的主人,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来一些好的建议。(2分)

28.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二: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看法》

材料三:有学者说,一个国家的外交地位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的象征。“屈辱”与“尊荣”,这可以说是晚清时期中国的外交地位和新中国外交地位最大的不同。

(1)中美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三件大事。(8分)

(2)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4分)

(3)造成晚清“屈辱”外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说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说明了什么?(6分)

202_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B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