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法与措施
浅谈园林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法与措施
【摘要】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是影响工程项目的重要因素。随着园林行业间的竞争日趋剧烈,园林工程的利润空间也必将更为理性。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实行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本文论述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应转变成本管理的思想观念.并采取相应的对幕措施采加强对工程的成本管理。
【关键词】园林工程 成本控制 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它包括园林建筑、土方、水景、绿化、假山、铺地、园林给排水和园林供电照明工程等内容。它与土建工程具有相似性,园林绿化工程包含了一部分土建工程,但与土建工程相比,具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的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二是“三分种七分管”;三是追求工程的艺术美。
一、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的现实意义
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摆脱困境、增加收入的需要。通过投标竞争,承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任务,是目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获得承包任务的主要方式。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竞争背景和低价中标的评标模式下,园林绿化工程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对企业而言,最能扩大利润的方法就是降低成本。因此,通过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从内部挖掘潜力、要效益是目前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创造效益的一条非常现实的途径。
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竞争形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增收提效、强化成本控制将是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今后加强经营管理的重点。这就要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要把各方面的工作统一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上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钻研、调整和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将企业管理从实物管理转向价值管理,从而使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二、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降低成本措施的制定应以施工预算为尺度,以企业年度、季度降低成本计划和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为依据进行。要针对工程施工中降低成本潜力大的(工程量大,有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有条件的)项目,进行经济效果和指标的计算,加以分析、评价,提出预期目标。这些措施必须是不影响质量的,能保证正常施工的、能保证安全的,降低成本措施。园林绿化施工成本控制,应伴随项目建设进程而展开,根据施工阶段各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分别采取不同成本控制措施。坚持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化,堵塞产生浪费的漏洞。加强施工图预算,严格成本核算
施工预算,是成本管理和施工的依据。在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中,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结合施工图预算“量人为出”、“以收定支”,使成本控制目标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核算,每发生一笔成本费用,都要核查是否有相应的预算收入,收支是否平衡,并进行经常性的成本核算,对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进行对比分析。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材料费的控制
苗木等材料费一般占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65%以上,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根据“量价分离”的原则,对材料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的。
(1)材料用量控制:1)根据施工进展情况,编制材料需用量计划,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减少材料储备时间,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2)材料领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严格按定额发料,班组根
据材料需用量计划,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凡超出定额用料,必须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低于定额用料,则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奖励;3)改进施工及种植工艺,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4)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苗木进行习性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材料价格控制:目前,苗木等材料价格已基本形成市场调节的格局,因此必须广泛收集材料价格信息,做好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按市场变化规律对材料价格进行动态管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比质比价、比运距,最大限度降低材料买价和运输费用。从材料的购买入手,降低材料成本
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市场中材料价格经常发生变化。特别是绿化植物材料生产周期长,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波动幅度较大,无统一和标准的市场价格。对可能导致市场价格变化较大的绿化材料,施工企业可适时储备,以控制成本的增长。其它物质材料可优选厂家供货,以长期合作来降低价格。采取施工材料招标办法减少成本支出。实施责任激励机制,调动职工成本控制积极性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各单位和生产班组都负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依据工程成本控制目标施行奖惩制度,从而形成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责任网络。提高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者应不惜高薪引入技术和管理人才,并使他们充分发挥能动性。
只有高水平的施工企业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才有机会在市场中运作,只有通过市场运作才能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和总结经验并学习先进技术和经验。建立严密的成本控制监督体系
建立严密的成本控制监督体系,由项目主管、工程技术、财务人员组成的成本控制监督小组加强施工进行中的成本核算,成本审核,信息反馈,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全方位,使管理者能及时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偏差。科学组织施工
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工种间配合、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速度。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工程成本。必须科学合理地对施工顺序进行安排: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工程后绿化工程。组织流水施工将拟建工程项目分解成若干个施工过程。按照施工过程分别建立相应的专业工作队,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投入施工。
三、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对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来说就是最大的节约。绿化工程竣工,意味着建设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养护工程的开始。目前,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期一般为一至两年,即苗木的一至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苗木成活,生长良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养护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严格管理,才能达到真正的设计效果。因此必须重视竣工后的养护管理,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的养护期限和养护特点,制订好养护管理方案。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养护操作规程及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合理组织,精心养护,保质保量完成养护管理任务。杜绝管理失控状态,避免因“失养”、“失管”造成企业不必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和景观效果的破坏,而后者的损失更是难以挽回的。
四、结束语
园林绿化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机遇与挑战,高瞻远瞩树立企业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品牌规模效益的好坏将决定企业工程成本造价,对于新兴的园林绿化企业应努力树立自身品牌,扩大规模,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上海市闸北区财政会计学会第五课题组.园林绿化企业施工项目成
本控制浅议[J]上海会计,202_.[2]任汉波,赵连登,沙明元.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2_.[3]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_.
第二篇: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就成本控制的原则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引言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负责,各业务部门主管及管理人员都需有相应的责任、权利及利益分配等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很多不能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1.2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或者过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或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前者工程质量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后者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因质量上不去,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1.3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多数施工企业项目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项目部各部门间缺乏横向沟通。即在项目内部,技术部门只负责技术和质量;计划部门只按工程进度计价,不管质量是否合格;物资部门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表面上看似乎职责分明,但技术部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增大成本;而物资部门若一味采购高强高价材料,即使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
2.1全员控制。工程项目成本是考核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工程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级,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2.2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收)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事中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
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2.3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2.4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如技术人员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做到技术上切实可行,即工作责任的要求,同时经济上要合理,即成本责任的要求;目标的检查应及时全面,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评价应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成本目标才得以实现。
2.5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以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3、对策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项目管理是一次性行为,其管理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且将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在施工期间,项目成本能否降低、有无经济效益,得失均在此一举,有很大的风险性。为促使项目必盈不亏,成本控制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做好。
3.1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确保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绩效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实行有奖有罚,彻底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
3.2从质量成本管理上要效益。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4类质量成本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会逐渐增加。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该项损失逐步减少。三者交叉的作用,必然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项目部应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3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一般来说,工期越短,工期措施成本越
小;但当工期短至一定限度时,工期措施成本则会急剧上升。而工期损失则不然,因自然条件引起的工期损失,其损失额度相应较小,通常情况下不予赔偿或赔偿额度较小,该部分工期损失可不予考虑。因施工项目内部因素造成的工期损失,如停工、窝工、返工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会逐渐减少。综合工期成本的各种因素,就会找到一个工期成本为最低的理想点,这一点也就是工期最短且成本最低的最佳点。
3.4制定先进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方案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可以同时制定几个施工方案,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以便从中优选出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必须强调,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应该同时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如果只先进不可行,不能在施工中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那就不是最佳施工方案。
3.5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落实技术组织措施、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技术优势来取得经济效益,这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又一个关键。一般情况下,项目应在开工以前根据工程情况制订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作为降低成本计划的内容之一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月度施工作业计划的同时,也可按照作业计划的内容编制月度技术组织措施计划。为了保证技术组织措施计划的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明确分工:由工程技术人员订措施,材料人员供材料,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班组负责执行,财务成本员结算节约效果,最后由项目经理根据措施执行情况和节约效果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形成落实技术组织措施的一条龙。必须强调,在结算技术组织措施执行效果时,除按照定额数据等进行理论计算外,还要做好节约实物的验收,防止“理论上节约、实际上超用”的情况发生。
第三篇: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摘 要:近年来,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公共绿化建设上,园林工程的核心内容便是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当代园林工程发展迅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基于此,主要探讨如何加强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 质量管理; 控制
园林工程建设的成败一定程度上是由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决定的,施工质量问题是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内容,而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建成后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何。那在新的增长态势下,我们就需要深思这一问题,从而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加强我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1 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工程质量包括来年各方面的内容,即社会工作质量和生产过程工作质量,而前者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市场预测、质量回访和后期维护等主要工作内容;后者主要是指政治、管理、技术等一些方面的工作质量。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要先做好参建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要将严谨的质量控制意识树立起来,在施工管理阶段,严格管理和控制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所有细部环节,项目建设的质量还需要借助中间管理的强化来进一步提升。施工单位要对内部人员培训机制进行完善,针对全部参建人员,在开工前做好全面的技能培训,从而使得施工人员都能真正熟知工程的特点和具体的操作规范,并将施工管理和后期养护的专业知识牢固掌握好,从而打好后续施工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工程质量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具体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是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与施工组织设计质量;2)是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质量检查;3)是依据施工规范来对设计图进行严格审核,对施工设计进行不断优化。对材料、半成品的控制:先是依据设计要求来进行原材料的采购;按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来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尽可能避免在施工现场发现劣质材料;接着按照规定来妥善保存或加工制造已经进场的全部原材料;最后,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来对现场材料的配置作进一步优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过程控制是整个园林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工作,在概念和最终效果上,与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具体说来,对过程进一步加强管控和对施工工艺管理进一步强化,工程资料和过程记做好全面的记录工作并进行妥善地保管,同时将施工规范和操作流程贯彻落实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能与建设要求相符合。2 如何加强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2.1 要对设计意图有深刻的领会,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技术管理部门第一步就要将指导思想、设计意图明确下来,并指明工程特点,要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和施工图纸十分熟悉。在开始施工之前,就得亲临现场,对现场施工条件进行勘察,整体规划要依据进度进化、质量指标和施工效果和效益回收目标[1];对全局进行把握,将目标管理计划制定出来,并对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不断地优化,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更大的效益。2.2 对工程现场管理进行严格的控制 提高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现场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环节,现场管理要经过很多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同时还需要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并有效地落实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来,管理人员应该设法将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其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优质的工作来使得我们的园林工程建设也更加优质。
2.3 针对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加强控制 施工过程的重点就是要控制好工序质量。所以,要全面地控制施工过程,从而使每一个分项的工作质量都得到保证,要做到与相应的质量标准相符合,所以,一定要确保每一道工序与相应的质量要求相符合,这样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得到保证。2.4 进一步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受到后期养护、管理质量的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实现的关键就是需要搞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化施工的过程中,在完成了植物种植工作之后,接着就要做好植物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养护管理。养护是以不同绿化植物的生长需要为依据的,要对植物及时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例如施肥、中耕、浇水、除草、修剪和防治病虫害等,以确保其能够正常生长,因此,人们用“三分种植,七分养护” 来形容植物的种养关系,这就说明了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绿化养护管理占有重要的分量,关键就是要顺利完成园林绿化的工程质量。3 结语
要想使一个工程成为精品,就需要完美地结合起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场地和后期养护等很多个重要的方面[2]。在施工方拿到图纸之后。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多角度完善图纸,具体涉及到设计、材料、现场和实际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第四篇:1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工程成本是指在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为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所花费的各项费用的综合。工程成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对投资者而言——建设项目总投资额 对承包商而言——建筑产品价格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包括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等费用,周转材料的摊消费或租赁费,施工机械的使用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工资、奖金、工资性质的津贴等,以及进行施工组织与管理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成。
直接成本是指实施过程中耗费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项费用支出,具体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
措施费(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临时设施、夜间施工、二次搬运、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模板及支架、脚手架、已完工程及设备保护、施工排水、降水)
间接成本是指为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的全部费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于也无法直接计入工程对象,但为进行工程施工所必须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差旅交通费等。
5.2.1施工成本管理任务: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工程项目成本的形式
① 根据成本管理要求来划分a.承包成本。b.计划成本。c.实际成本。② 按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来划分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③ 按生产费用与工程量关系来划分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
施工成本管理的任务和环节主要包括: 施工成本预测,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施工成本考核(一)组织措施 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落实施工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明确各级施工成本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能分工、权利和责任。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工作计划
(二)技术措施
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的施工方案;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的费用;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自然地理条件,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运用,新开发机械设备的使用等。(三)经济措施
应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及时准确地记录、收集、整理、核算实际发生的成本。对各种变更,及时做好增减账,及时落实业主签证,及时结算工程款。通过偏差分析和末完工程预测,可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将引起末完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对这些问题应以主动控制为出发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四)合同措施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对各种合同结构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合同谈判时,要争取选用适合于工程规模、二、施工成本管理的措施 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第三是寻求索赔机会。
5.3.1 制订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原则
(1)从实际情况出发(2)与其他目标计划结合(3)采用先进的技术经济定额的原则(4)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5)弹性原则 5.3.8.项目成本计划的方法
1.)施工预算法
施工预算法计划成本=施工预算工料消耗费用-技术节约措施计划节约额 2)技术节约措施法 3)成本习性法 4)按实计算法
第六章
工程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6.1.1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概念 职业健康安全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环境是指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管理体系是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6.1.2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 建设工程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护产品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要控制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的条件和因素,考虑和避免因使用不当对使用者造成的健康和安全的危害。 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要控制作业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考虑能源节约和避免资源的浪费。
6.1.3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任务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任务是,建筑生产组织(企业)为达到建筑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组织、计划、控制、领导和协调的活动,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并为此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6.1.4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①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生产的流动性及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多,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复杂性。② 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的单件性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多变性。③ 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分工性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协调性。④ 产品的委托性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不符合性。⑤ 产品生产的阶段性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持续性。⑥ 产品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经济性。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
① 施工单位在取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许可证”后才可开工② 总承包单位和每一个分包单位都应经过安全资格审查认可③ 各类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才能上岗④ 所有新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进厂、进车间和进班组的安全教育⑤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严格按规定定期进行复查⑥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五定”,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⑦ 必须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查关、改进关⑧ 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并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⑨ 施工机械(特别是现场安设的起重设备等)必须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10 保证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落实,不得挪作他用 6.2.2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其实施
6.2.2.1工程项目安全计划的内容:① 项目概况② 安全控制和管理目标③ 安全控制和管理程序④ 安全组织机构⑤ 职责权限⑥ 规章制度⑦ 资源配置 ⑧安全措施⑨ 检查评价10
奖惩制度
6.2.2.2施工方案中安全措施的主要内容
一般工程安全技术措施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① 从建筑或安装工程整体考虑施工期内对周围道路、行人及邻近居民、设施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全封闭防护或部分封闭防护);平面布置应考虑施工区与生活区分隔,以及自己的施工排水、安全通道、高处作业对下部和地面人员的影响;临时用电线路的整体布置、架设方法;安装工程中的设备、构配件吊运,起重设备的选择和确定,起重半径以外安全防护范围等,复杂的吊装工程还应考虑视角、信号、步骤等细节。② 对深基坑、基槽的土方开挖,应了解土壤种类,选择土方开挖方法、放坡坡度或固壁支撑的具体做法,总的要求是防坍塌。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还须有测毒设备和防中毒措施。③ 30m以上脚手架或设置的挑架、大型混凝土模板工程,还应进行架体和模板承重强度、荷载计算,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安全平网、立网的架设要求,架设层次段落,做好严密的随层安全防护。龙门、井架等垂直运输设备的拉结、固定方法及防护措施。④ 施工过程中的“四口”(即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应有防护措施。如楼梯、通道口应设置1.2m高的防护栏杆并加装安全立网;预留孔洞应加盖;大面积孔洞,如吊装孔、设备安装孔、天井孔等应加周边栏杆并安装立网。交叉作业应采取隔离防护,如上部作业应满铺脚手板,外侧边沿应加挡板和网等防物体下落措施。⑤ “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中未安装栏杆的阳台(走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或平台)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平台外侧边等均属于临边危险地域,应采取防人员和物料下落的措施。⑥ 当外用电线路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之间达到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屏障、保护网等措施;如果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还应设置绝缘屏障,并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根据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和现场临时用电需要量,制定相应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如果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⑦ 施工工程、暂设工程、井架门架等金属构筑物,凡高于周围原有避雷设备,均应有防雷设施;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必须采取防火防爆措施。⑧ 季节性施工的安全措施。如夏季防止中暑措施,包括降温、防热辐射、调整作息时间、疏导风源等措施;雨季施工要制定防雷防电、防坍塌措施;冬季防火、防大风等。6.2.2.3安全计划的实施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① 项目经理安全职责② 作业队长安全职责③ 班组长安全职责④ 操作工人安全职责⑤ 承包人对分包人的安全生产责任⑥ 分包人安全生产责任
(2)安全教育培训
① 项目经理部的安全教育内容。② 作业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③ 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④ 对从事电工、压力容器操作、爆破作业、金属焊接、井下检验、机动车驾驶、机动船舶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国家认可的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上岗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3)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是:
① 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纵向延伸到班组全体作业人员。② 技术交底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③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危害和存在问题④ 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⑤ 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工长、班组长进行详细交底。⑥ 定期向由两个以上作业队和多工种进行交叉施工的作业队伍进行书面交底。⑦ 保持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
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包括:本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6.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处理
事故即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分两大类型,即职业伤害事故与职业病。 职业伤害事故是指因生产过程及工作原因或与其相关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伤亡事故。
(1)按照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 按照我国《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规定,职业伤害事故分为20类:① 物体打击② 车辆伤害③ 机械伤害④ 起重伤害⑤ 触电⑥ 淹溺⑦ 灼烫⑧火灾。9高处坠落 10 坍塌11 冒顶片帮1
2透水13 放炮14 火药爆炸1
5瓦斯爆炸16 锅炉爆炸17 容器爆炸18
其他爆炸19 中毒和窒息20 其他伤害。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6.3.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分类
职业病① 尘肺 ②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③ 职业中毒④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⑤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⑥ 职业性皮肤病⑦ 职业性眼病⑧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⑨ 职业性肿瘤10
其他职业病。6.3.2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处理 6.3.2.1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
安全事故处理应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6.4文明施工与现场环境保护要求
(1)文明施工的意义
文明施工是指保持施工现场良好的作业环境、卫生环境和工作秩序。主要包括:规范施工现场的场容,保持作业环境的整洁卫生;科学组织施工,使生产有序进行;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规定和要求,保证职工的安全和身体健康。6.4.1 文明施工的要求
文明施工的重要意义体现在:① 文明施工能促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② 文明施工是适应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③ 文明施工代表企业的形象。④ 文明施工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小
结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时代的要求。因此,正确理解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内涵,明确其基本任务、掌握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之一。 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控制事关生命安全和工程成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有效实施是安全控制的重点。
明确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掌握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是安全事故处理的核心。明确文明施工的要求,有效实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是环境管理的关键所在。
7.1工程项目资源管理
7.1.1.1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概念 工程项目资源是项目中使用的人力资源、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等的总称。工程项目资源管理是指对项目所需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和基础设施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工程所需资源的种类多、需求量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不均衡性;资源供应受外界影响大,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资源经常需要在多个项目中协调;资源对项目成本的影响大。
7.1.1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概述
7.1.1.2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内容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五个方面。(1)人力资源管理(2)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周转材料。(3)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的供应来自四种渠道,即企业自有设备、市场租赁设备、企业为项目专购设备及分包机械施工任务。(4)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指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各项技术活动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总称。技术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管理基础性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技术开发管理工作、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5)资金管理 项目资金管理主要环节包括:资金收入、支出预测,资金收入对比,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管理等。7.1.1.3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作用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作用在于: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消耗获得产出,达到减少支出、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 进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即适时、适量、比例适宜、位置适宜地配备或投入生产要素,以满足施工需要。② 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即投入项目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使用过程中要协调发挥作用,有效地形成生产力。③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动态管理。④ 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合理地节约使用资源。7.1.1.4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及程序 (1)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全过程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全过程包括项目资源的计划、配置、控制和处置四个环节。
工程项目资源管理应按程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动态控制,其目的是为了降低项目成本,提高效益。资源管理应遵循下列程序:① 按合同要求,编制项目资源配置计划,确定投入资源的数量与时间。② 根据项目资源配置计划,做好各种资源的供应工作。③ 根据各种资源的特性,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组合,合理投入,动态调控。④ 对资源投入和使用情况定期分析,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2)工程项目资源管理的程序
7.1.2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7.1.2.2 人力资源计划
人力资源计划分三个步骤:① 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评价;② 预测项目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③ 制订人力资源总计划及各项管理政策。
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的工具和方法包括:① 人力资源综合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② 职务分析,即确定项目所需的各项职务或岗位以及任职条件和具体要求。职务分析的具体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面谈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观察法和关键事件法等。
(3)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包括新员工的上岗培训和老员工的继续教育,以及各种专业培训等。
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团队士气,减少员工流失率,有利于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有利于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培训计划涉及培训政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的建立,培训内容,选择适当的培训方式(包括在职、脱产)。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文明教育四个方面。7.1.2.3 人力资源控制
人力资源控制应包括人力资源的选择、订立施工分包合同、人力资源培训等内容。7.1.3 项目材料管理
7.1.3.2 材料控制(1)材料供应单位的选择(2)材料采购供应合同(3)材料出厂或进场验收
现场材料验收包括验收准备、质量验收和数量验收。(4)材料储存管理
材料仓库的选址应有利于材料的进出和存放,符合防火、防雨、防盗、防风、防变质的要求。材料储存应满足下列要求:① 入库的材料,应按型号、品种分区堆放,并分别编号、标识。② 易燃易爆的材料,应专门存放、专人负责保管,并有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③ 有防湿、防潮要求的材料,应采取防湿、防潮措施,并做好标识。 ④ 有保质期的库存材料,应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并做好标识。⑤ 易损坏的材料,应保护好包装,防止损坏。
(5)材料使用管理及不合格品处置:① 材料领发② 材料使用监督③ 材料回收④ 不合格品处置 7.1.3.3 材料管理评价 材料管理常用的考核指标有:
① 材料供应情况分析:② 材料库存情况分析:
7.1.4 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2)机械设备租赁管理(3)机械设备使用管理(4)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管理(5)机械设备报废和出场管理(6)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设备由项目部管理,可以减少人员,减少中间环节,便于项目部灵活使用设备,提高项目部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① 项目部的一次性特点,很难根据自身特点对设备寿命周期进行管理,削弱了设备的基础工作。② 由于项目一次性特点,项目经理部往往从本项目经理部利益考虑,不愿拿出资金维护设备,造成部分设备带病作业,甚至拼设备,致使下一个项目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去恢复设备,影响公司的持续发展和整体利益,使项目核算成本不真实。 ③ 施工项目接替不上时,会出现设备管理、维修脱节。
④ 施工中,由于机械设备分散在各施工项目上,项目经理部很难合理储存零部件,使备件供应不及时。同时,配件的多头采购也难以保证备件质量。7.1.5.1 技术管理计划(1)技术开发计划
技术开发的依据有:国家的技术政策,包括科学技术的专利政策、技术成果有偿转让;产品生产发展7.1.4.2 机械设备管理控制
机械设备管理控制包括机械设备购置与租赁管理、使用管理、操作人员管理、报废和出场管理等。机械设备管理控制任务是:正确选择机械;保证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状态;减少闲置、损坏;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及产出水平;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机械设备购置管理
机械设备的选择原则是:适用于项目要求,使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需要,是指未来对建筑产品的种类、规模、质量以及功能等需要;组织的实际情况,指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外部协作条件等。 (2)设计技术计划
设计技术计划主要是涉及技术方案的确立、设计文件的形成以及有关指导意见和措施的计划。(3)工艺技术计划
施工工艺上存在客观规律和相互制约关系,一般是不能违背的。如基坑未挖完土方,后序工作垫层就不能施工,浇筑混凝土必须在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完成后才能施工。因此,要对工艺技术进行科学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7.1.5.2 技术管理控制
(1)技术开发管理:① 确立技术开发方向和方式。② 加大技术开发的投入。③ 加大科技推广和转化力度。④ 增大技术装备投入。⑤ 强化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⑥ 加强科技开发信息的管理。(2)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管理(3)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4)技术档案管理:① 做好技术档案工作的作用 ② 文件归档基本规定 ③ 归档范围 7.1.6.1 资金管理计划(1)项目资金流动计划
项目资金流动包括项目资金的收入与支出。
项目收入与支出计划管理是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做到收入有规定,支出有计划,追加按程序;做到在计划范围内一切开支有审批,主要工料大宗支出有合同,使项目资金运营在受控状态。项目经理主持此项工作,由有关业务部门分别编制,财务部门汇总平衡。① 项目资金收支计划的内容
项目资金收支计划包括收入方和支出方两部分。收入方包括项目本期工程款等收入项目、向公司内部银行借款,以及月初项目银行存款。支出方包括项目本期支付的各项工料费用、上缴利税基金和管理费、归还公司内部银行借款,以及月末项目银行存款。 ② 资金收入测算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a.在项目经理的主持下,由职能部门人员参加,共同分工负责完成;b.加强管理,确保按合同工期要求完成,以免延期罚款造成损失; c.严格按合同规定的结算办法测算每月实际应收的工程进度款数额,同时注意收款滞后的时间因素。 ③ 项目资金支出预测应注意的问题: a.项目资金支出预测的依据是成本费用控制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材料、物资储备计划。b.从实际出发,将原报价中估计的不确定因素加以调整,使资金支出预测更符合实际情况。c.重视资金的支出时间价值。时间价值是指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d.资金支出的预算是从筹措资金和合理安排调度资金考虑的,一定要反映出资金支出的时间价值,以及合同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金需要。
7.2.1.1 信息管理的概念
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为了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要把握好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并要做到: (1)了解和掌握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2)掌握和正确运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如计算机;(3)掌握信息流程的不同环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7.2.1.2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任务 项目信息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
(1)组织项目基本情况信息的收集并系统化,编制项目手册。项目管理的任务之一是按照项目的任务、实施要求,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和信息流,确定它们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并保证项7.1.6 项目资金管理 目实施过程中信息顺利流通。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是指在既定的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工程实际情况,比较计划的进度,若出现偏差,便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制定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循环往复,直至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应以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约定的交工日期为最终目标。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总目标是确保工程项目的既定目标工期的实现,或者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增加工程实际成本的条件下,适当缩短工期。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总目标应进行层层分解,形成实施进度管理、相互制约的目标体系。目标分解可按单项工程分解为交工分目标,按承包的专业或实施阶段分解为工分目标,按年、季、月计划期分解为时间分目标。(2)遵循项目报告及各类资料的规定,例如资料的格式、内容、数据结构要求。
(3)按照项目实施、项目组织、项目管理工作过程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控制信息流。(4)文件档案管理工作。
(1)标准化原则(2)有效性原则(3)定量化原则(4)时效性原则(5)高效处理原则(6)可预见原则
7.2.1.5 工程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的信息包括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表格、图纸、文字、音像资料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积累以下项目基本信息:(1)公共信息。包括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市场信息、自然条件信息。
(2)单位工程信息。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记录、施工技术资料、工程协调、工程进度计划及资源计划、成本、商务、质量检查、安全文明施工及行政管理、交工验收等信息。7.2.1.3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工作的原则
8.1.2 工程项目目标的制定原则和程序
(1)工程项目控制目标制定的原则是:实现工程承包合同目标;以目标管理方法进行目标展开,将总目标落实到项目组织直至每个执行者;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在制定控制目标中的作用;注意目标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依存关系。 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工程项目风险
10.1.1.1 工程项目中的风险 (1)风险的含义
根据对风险定义的角度不同,因而有不同的解释,但较为通用的是: ①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即风险由不确定性和损失两个要素构成。
②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某一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则越小。
风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或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的机会或影响损失的严重程度的因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将风险因素分为实质性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实质性风险因素是指能直接引起或增加损失发生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如环境污染就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实质性因素;道德风险因素是指由于人的品德、素质不良,促使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如诈骗、偷工减料等行为;心理风险因素是指由于人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而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因素,如遗忘、侥幸导致损失的发生等。 风险事件又称风险事故,是指直接导致损失发生的偶发事件,它可能引起损失和人身伤亡。(2)项目风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对项目风险的解释是:“在企业经营和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如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国际风险、内部决策与管理风险等。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不确定性、可预测性、结果双重性等特征。
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使其不确定性要比一般的经济活动大许多,也决定了其不具有重复性项目所具有的风险补偿机会,一旦出现问题则很难补救。项目多种多样,每一个项目都有各自的具体问题,但有些问题却是很多项目所共有的。
(3)风险分类
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特性,为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有必要对各种风险进行分类。①按风险后果划分
a.纯粹风险。纯粹风险是指风险导致的结果只有两种,即没有损失或有损失。b.投机风险。投机风险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即没有损失、有损失或获得利益。②按风险来源划分
a.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导致财产毁损或人员伤亡,如风暴、地震等。b.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风险。人为风险又可细分为行为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组织风险等。③按风险的形态划分
a.静态风险。静态风险是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或人的行为失误导致的风险。从发生的后果来看,静态风险多属于纯粹风险。
b.动态风险。动态风险是由于人类需求的改变、制度的改进和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环境的变迁导致的风险。从发生的后果来看,动态风险既可属于纯粹风险,又可属于投机风险。④按风险可否管理划分 a.可管理风险。b.不可管理风险。风险可否管理取决于所收集资料的多少和掌握管理技术的水平。⑤按风险影响范围划分 a.局部风险。b.总体风险。⑥按风险后果的承担者划分
按风险后果的承担者可分为政府风险、投资方风险、业主风险、承包商风险、供应商风险、担保方风险等。
10.1.1.2 风险的基本性质(1)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的客观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决定风险的各种因素对风险主体是独立存在的,不管风险主体是否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仍有可能变为现实。其次,还表现在风险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潜藏于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之中。
(2)风险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不确定性是指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即风险的程度有多大、风险何时何地有可能转变为现实均是不肯定的。这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准确预测风险的发生。风险的不确定性并不代表风险就完全不可测度。有的风险可以测度,有的风险不可测度。例如,项目投资问题,对不同投资方案的不同收益和损失的可能性,可以根据有关情况、数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度;对于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自然风险就很难测度甚至无法测度。
风险的不确定性要求人们运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对风险进行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规避风险。(3)风险的不利性
风险一旦产生,就会使风险主体产生挫折、损失,甚至失败,这对风险主体是极为不利的。 (4)风险的可变性
风险的可变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风险可以转化。风险的可变性包括以下内容:
①风险性质的变化。②风险量的变化。③某些风险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被消除。④新的风险产生。(5)风险的相对性
风险的相对性是针对风险主体而言的,即使在相同的风险情况下,不同的风险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是不同的。风险主体收益的多少、投入的大小和风险主体的地位与拥有的资源的差异,决定了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例如,同样是损失1 000元,对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和拥有10万元资产的人,其风险程度是不同的。
(6)风险同利益的对称性
风险同利益的对称性是指对风险主体来说风险和利益必然同时存在,即风险是利益的代价,利益是风险的报酬。如果没有利益而只有风险,那么谁也不会去承担这种风险;另一方面,为了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必须以承担一定的风险为前提。例如,普通股风险大而收益大,优先股风险小而收益
10.1.1.3 项目风险管理(1)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定义是:项目风险管理是企业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过程,它包括对风险的预测、辨识、分析、判断、评估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如风险回避、控制、分隔、分散、转移、自留及利用等活动。这些活动对项目的成功运作至关重要,甚至会决定项目的成败。风险管理水平是衡量企业素质的重要标准,风险控制能力则是判定项目管理者生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项目管理者必须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
风险管理的目标可综合归纳为:维持生存;安定局面;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稳定收入;避免经营中断;不断发展壮大;树立信誉,扩大影响;应付特殊事故等。
风险管理的责任一般包括:确定和评估风险,识别潜在损失因素及估算损失大小;制定风险的财务对策;采取应付措施;制定保护措施,提出保护方案;落实安全措施;管理索赔;负责保险会计、分配保费、统计损失;完成有关风险管理的预算等。
(2)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一个部分,其目的是保证项目总目标的实现。
①从项目的时间、质量和成本目标来看,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风险管理来降低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方面的风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②从项目范围管理来看,项目范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界定项目范围和对项目范围变动的控制。通过界定项目范围,可以明确项目的范围,将项目的任务细分为更具体、更便于管理的部分,避免遗漏而产生风险。
③从项目计划的职能来看,风险管理为项目计划的制订提供了依据。项目计划考虑的是未来,而未来必然存在着不确定因素。风险管理的职能之一是减少项目整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这有利于计划的准确执行。
⑤从项目实施过程来看,不少风险都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潜在变为现实。风险管理就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出具体应对措施,以消除、缓和、转移风险,利用有利机会避免产生新的风险。
风险评估
10.1.3.1 概述 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二步。项目风险评估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个内容。
风险估计的对象是项目的各单个风险,非项目整体风险。风险估计有如下几方面的目的:加深对项目自身和环境的理解;进一步寻找实现项目目标的可行方案;务使项目所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都经过充分、系统而又有条理的考虑,明确不确定性对项目其他各个方面的影响;估计和比较项目各种方案或行动路线的风险大小,从中选择出威胁最少、机会最多的方案或行动路线。 风险评价把注意力转向包括项目所有阶段的整体风险,各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对项目的总体影响,项目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上。风险评价有四个目的: ①对项目诸风险进行比较和评价,确定它们的先后顺序。②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多个风险事件常常是由一个共同的风险来源所造成。例如,若遇上未曾预料到的技术难题,则项目会造成费用超支、进度拖延、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多种后果。风险评价就是要从项目整体出发,弄清各风险事件之间确切的因果关系,制订出系统的风险管理计划。③考虑各种不同风险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研究如何才能化威胁为机会。还要注意,原认为的机会在什么条件下会转化为威胁。④进一步量化已识别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和后果估计中的不确定性。必要时,根据项目形势的变化重新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 风险评价可分三步:
①确定风险评价基准。风险评价基准就是项目主体针对每一种风险后果确定的可接受水平。单个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确定评价基准,可分别称为单个评价基准和整体评价基准。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 ②确定项目整体风险水平。项目整体风险水平是综合了所有的个别风险之后确定的。
③将单个风险与单个评价基准、项目整体风险水平与整体评价基准对比,确认项目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而确定该项目的停止或继续进行。
第五篇: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论文
道路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市政 道路工程 成本控制
[论文摘要]随着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项目投资日益紧张,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成本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各施工单位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实际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偏差的主要原因,提出施工阶段成本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本文通过苏州吴江开发区湖心东路工程,简单分析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
工程规模:1.5km市政道路(含雨污水管道),1座16m跨径中桥,合同总造价1973.64万元,工期为9个月,由腾飞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竣工决算2345.23万元,成本超支18.8%。造成成本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工程量清单漏项或工程数量含糊不清
投标书中工程量清单中挖淤泥项目暂定数量为1306m3,实际施工中发生工程量为3210m3,工程量清单中措施项目清单中未提及夜间施工增加费,可实际施工时,根据业主要求在国庆前整整加班一个月。
目前工程项目招投标均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文件包括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具体涉及到明确的工程实施范围,工程数量,总造价的组成,计费方式及费率,浮动率,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工程的变更、签证等规定,工程结算、工期、质量的约定,检测、检验费,索赔、风险责任,保险,甲供材料和设备,分包工程等等。以上各项内容如有不明确或确定不合理,即会对报价有很大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在投标时应谨慎。
二、实际施工方案与投标采用施工方案不符
本工程投标时为降低报价,体现合理施工,标书中管道开挖采用打钢板桩垂直开挖方案。但实际施工时,因施工单位施工水平的局限性,采用了施工简单易行的放坡开挖,增加了土方工程量,施工进度延缓,施工成本增加。最优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是即方便施工、又能提高进度、而对造价又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承包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一般是从最科学的角度出发,实际施工时又是从最方便的角度出发,所以如果现场监理工程师和甲方现场工程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审核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就容易造成造价失控。
三、现场施工管理一味追求施工进度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想当然的会认为加快项目进度,提前竣工移交工程项目投入生产,资金就能早日回收,事实上为提前竣工所增加的施工成本,远远超过早日回收成本,而且对工程质量有影响。如果采用赶工的方法缩短工期,承包商的人工、机械及一些周转材料都会增加,从而加大工程造价。
四、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管理混乱
腾飞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本是以安装工程为主业,市政施工项目承包资质刚刚申办成功,对市政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变更是否可以签证和索赔没有正确的认识,凡有变更之处,设法巧立名目,均要求签证。有的还有意扭曲合同的界限含义,以少报多,高估冒算。如遇上业务差或不负责的监理或甲方代表,就容易蒙混过关,造成造价失控。因此现场签证管理混乱与否,直接会造成成本的失控与否。
根据以上几点实例,建议各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者之间的关系来达到成本有效控制的目的。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首先建立工程项目控制,实行岗位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项目决策控制、概预算控制、价款支付控制、竣工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
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等。
认真做好市场研究。通过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编写具有较强的说服性和可行性的立项申请,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做好方案优化。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筛选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要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各种配套设施更加合理、实用.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从而节约大量资金。在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优化设计方案,满足建设工程投资的收益要求。初步设计方案完成后,组织有关的专家进行设计优化,从安全、功能、标准和经济等方面全面权衡,确定一个较合理的设计方案,使最终设计方案既科学又经济。
对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批复的确定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为依据,在投资估算限额范围内进行工程设计,以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设计过程中要按各专业进行投资分解,分块限额,具体分配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相结合,在设计中以控制工程量为主要内容,抓住控制工程造价的核心,从而达到克服“三超”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目的 审核概预算,提出改进意见。设计阶段概算及施工图预算要求全面准确,力求不漏项不留缺口,并要考虑足够的各种价格浮动因素和政策性调整因素。在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招标管理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建设单位要充分利用招投标这一有效竞争手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这就要求招标文件编制的规范和严谨。招标文件要明确工程地址、现场条件、状况、工程概要、工程招标范围、工程承包方式、计价依据、工程预付款进度款支付及结算方式工期质量要求、技术要求、评标细则、截标开标、评标时间、投标报价要求、合同价的确定方式、投标书的符合性要求、主要合同条款施工图纸及图纸会审答疑内容、工程量清单等实质性的内容,另外还要明确投标人统一计价口径、统一计量依据,以标价合理等综合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从而提高招标工作质量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在此阶段,项目经理、造价部门人员应积极参与,要充分熟悉并理解整个招标文件的内容,并以专业的眼光找出业主招标文件的错误、漏洞。该错误的发现,不是为投标提疑用的,而是为工程技巧报价提供依据,为今后工程实施中索赔做好准备。我们还应该对投标工程成本进行预测。通常我们根据施工图算出的工作量或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按相应定额进行组价,材料价按市场询价,得出施工工程基本直接费,在此基础根据技术部门提出的技术措施,如维护、标化、临设、机械配备等算出工程措施费。同时根据该工程的规模,计算出现场管理、规费、资金成本、上级公司管理费、税金等,得出承接该工程的全部直接支出,得出工程预算成本,以此作为公司投标报价的最低报价。在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1)要加强“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四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项目经理部却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虽然就单项工程而言;利润指数可能很高,但是因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既增加了成本支出,又对企业信誉造成很坏的不良影响。当然对施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合理水平时,属于质量过剩。无论是质量不足或过剩,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都要通过质量成本管理加以调整。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
(2)要加强“工期成本”控制。“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三大主要目标之一,施工企业能否实现合同工期是取得信誉的重要条件。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是对施工成本造成影响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因素,容易被忽视,因此应该给予重视并把这种影响明朗化。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这个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阶段,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好坏与最后阶段的工程决算编制完整、正确与否息息相关,特别是完整性。一般来说,由中标价加上各种变更及签证费用(包括索赔)形成最终结算额。在编制决算时不能遗漏每一张联系单。平时要把联系单当成支票、现金那样重点保管,有些分包的决算应与专业分包单位核对后,再纳入总包决算。最终向业主提供决算前,项目部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分析,决算数是否大于财务成本,决算上的材料数量、价格与实际耗用量、采购价是否基本吻合。在项目实施全部过程中人力资源与物资材料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关于材料设备成本控制,一是要控制好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成立两个人(有利于互相监督,减少采购中因腐败而造成的成本增加)以上的材料投标小组进行招标,找到合适的材料设备供应商(同等条件下,选取强者,这有利于强强联合),尽可能把服务性的工作如运输服务!材料检测等,交给供应商,减少费用支出,同时要注意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保
障,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内容之一;二是对材料进入工地要有计划,一定要结合实际制定全面的材料进场规划和施工工艺,这样利于场地堆放、材料管理、材料使用、资金资源调配,减少浪费。
关于人工成本控制,要改变传统观念,选择协调配合高效的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管理人员,是保证有效管理的关键。项目部的组建,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施工员、材料员、仓管到后勤、财务等,尤其是后勤,一定要进行合理配置。操作工人基本上都是以专业班组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开始项目时,除了组织完善的项目部以外,选择科学、合理的专业班组,也是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专业施工队伍时,往往以价格为主要考虑因素。然而在今天高质量的施工要求下,选择最便宜的施工队伍,容易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劳动力组织不到位、工期拖延,从而增加施工成本。毕竟人工费用占工程总额比例不大,最重要的是满足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要求,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综合效益。此外,专业队伍的选择应由项目经理、总施工组织选择,交施工员管理。另外,还要合理配置管理部门和现场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能力。
关于机械的成本控制,机械的来源,无非三个途径:已有、新购买、租赁。对于小型项目,小型设备(砂浆机、搅拌机等)尽可能自备,大型设备(塔吊混凝土泵机、高速架、挖掘机等)采用租赁,这样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资金的投入,而且小型项目工期短,租赁费用少。中型项目最好自备部分大型设备(高速架等),而塔吊、混凝土泵机、挖掘机可以租赁,这样设备部分投入不会对项目资金构成太多的压力,又减少了租赁的费用。大型的施工项目,资金额度大,工期长。如果租赁设备,那么租赁的费用足可以买回大部分设备。因此,应尽可能加大使用频率高的设备投资,减少租赁费用。在施工项目中形成合理的机械配置,才能产生最佳的施工效能。
五、结束语
今后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体现在企业实力的竞争,也是企业成本有效控制能力的竞争,只有企业成本控制纳入有序规范的轨道,企业其他各项才能很好的解决,作为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成本管理,每个施工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详细的成本管理方案,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从而促进和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挖掘企业潜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企业的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