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河南省固始县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实地调研报告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4-810445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4 23:25: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河南省固始县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实地调研报告

河南省固始县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实地调研报告

作者:崔传义 潘耀国 伍振军 执笔

发布日期:2008-6-17 11:15:48 阅读次数:788

内容摘要:固始县属远离城市的传统农区和国家级贫困县,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就开始外出就业,全县半数以上农村劳动力在外地就业。近几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主力,也是支撑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服务劳务输出,着力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释放外出就业蓄积的创业资源,激活了县域经济。

关键词:农民工,回乡创业,固始县,调查

固始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属远离城市的传统农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平原与丘陵山区各半,163万人,农村人口120万,人均耕地1.2亩。固始县乡镇企业弱,富余劳动力多,农民收入低,上世纪80年代初农民就开始外出就业,现在外出农民工53万人。外出就业多年来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真正对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影响的,是近几年明显加快步伐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目前,全县近2万农民工回乡创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民工回乡创业调研组固始县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农民工回乡创业顺应劳动密集产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为传统农区经济结构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可贵力量。当地政府因势利导,服务劳务输出,着力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环境,激活了县域经济。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进入步伐加快新阶段

(一)单一的外出就业对县乡经济促进作用较小,近几年回乡创业步伐加快,推动着县域经济结构的变革

固始农民外出就业是继农业家庭承包制后又一个影响深远的大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工业化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率先发展,固始县在本地难以发展非农产业,农民就外出就业,融入异地的工业化。2004年固始县开始把搞好劳务输出与实施“回引工程”作为一体化的工作来安排,对农民外出就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当年外出就业人数为4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4%,其中在北京、广东各10万人,江、浙、沪18万人,除了近2万人在外从事农业,95%以上从事二三产业。打工者每年寄、带回家乡20亿元左右资金。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在劳动、学习、竞争中成长,既有了多方面的产业工人,一批技术管理人员,也有一些人从农民到打工者、从打工者到创业当老板,在外面实现了“两级跳”。据2004年的调查,9800多人在外成为一定规模企业的老板。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外出劳动大军的一个表述是:10个亿万富翁,100个千万富翁,1000个百万富翁,1万个10万富翁。进城农民工是“人才库”、“资金库”、“信息库”。

外出就业作用很多,如固始农民收入的60%左右来自外出就业;增加了教育投入,一些农民工子女在县城好的学校读书,2000人在城里陪读;增加购买力,促进消费;捐资家乡公益事业。但多年来没有对改变工商业落后、企业少的经济局面产生明显作用。到2000年,全县工业产出仅占22%,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仅为8%。形成的格局是,家乡的经济还没有工业化,工业相当薄弱,但大部分劳动力已经在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蓄积了回乡创业、推进结构变革的能量。

直到2000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加快,才进入了外出就业——回乡创业对当地经济结构变化发生明显促进作用的新阶段。历史地看,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固始县一部分外出较早、事业有成者,就开始回乡办厂、开店,但人数不多。进入21世纪,返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我们和县劳动保障局调查了郭陆滩镇河东、太平、孙棚三个村和47名回乡创业者。他们当中,1999年之前回乡创业的14户,占29.8%,2000年以来回乡创业的33户,占70%。其中2003年到2007年3月回乡创业的就达到27户,占57.4%。而且近年投资于工商业的比重提高,投资工业的20户,90%是2000年以后发展的,养殖和农产品加工16家,70%是2000年以后发展的。投资规模扩大,1999年前回乡创业的,投资最多的l户为10万元;2000年以来,初期投资10万~50万元的7户,超过100万元的3户,最高为500万元。

全县的情况同样显示出回乡创业步伐加快的趋势。2004年粗略调查,回乡创业1694人,投资10万元以下的1484家,占88%,10万—100万元的133家,占7.9%,投资100万元以上的43家,占2.5%。到2006年底,回乡创业的已近2万人,其中回乡创业企业投入100万元以上的400多家,从事个体工商服务业的13650人,总投入在20亿元以上。

(二)回乡创业的多种类型

1.群体回乡创业,整个产业移植,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沿海要素成本上升,用地、用工、用电紧张,市场经济规律驱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转移,而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农民工回乡创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固始出现了农民工的群体回乡创业,整个产业移植。一是一些同行业的农民工结伴回乡办企业,最突出的是郭陆滩镇和南大桥乡农民工回乡创办的水暖工业城。浙江温州的梅头镇是我国水暖工业三大基地之一,那里80%的从业人员来自固始,从90年代中期起,就有农民工在梅头镇租地办翻砂厂,生产水暖器材半成品,向较大企业供货。农民工创办的小厂逐步发展到承担该行业的大部分粗加工。近年他们在温州办厂的土地租金,已由10多年前每亩年4000元,增加到4万元左右,于是一些人商议回乡办厂。2005年以来短短两年时间,陆续“打捆”移址到家乡,形成近百家成品加工与炉间、焊接配套企业组成的水暖器材城。二是不约而同分散进行的产业移植,如针织业。郭陆滩镇一位农民工是东莞市某港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港资合股回到县工业园区创办用工400多人的针织企业,并把加工“订单”扩散到一些农村小厂、家庭作坊。目前该公司总资产3000多万元,员工1100人。同时也有从苏南回乡的农民工办厂做针织,形成有30多家企业的针织业。

2.既在外地经营,又回乡投资经营。有些农民工在外面创业有成,近年在继续经营外地产业的同时,寻找回乡投资发展的空间。在北京等地与台商开办“永和豆浆”连锁店的农民工王刚,在固始投资1.3亿元创办永和高级中学,投资0.9亿元开发旅游风景区,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和旅游产业。有的在外创业者同时到家乡投资幼儿教育,医院,小商品批发市场,旅馆,或投资于农产品加工、流通。黎集镇农民工朱国让,在江苏镇江市办了较大规模的木材交易市场,经营多年,回乡投资400万元创办木材加工厂,预计用工200人,女性职工占70%。两地经营的好处,是把本地企业提高到沿海发达地区同类企业的水平,便于产品进入市场,并把两地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3.内外合资办产业。这种情况是,一方在外地创业有成,积累了资金,不能回乡,但想投资回报家乡和亲人,一方在外出就业中对某个产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比较熟悉,想回乡创业,但资金较少。两者合伙,由回乡创业的人负责经营,象征性地进行少量投资。如郭陆滩镇吴军和在广东创业成功、兴办高科技公司的表弟在家乡投资办三合板厂,他自己懂技术、懂市场,投资100万元,负责经营,算2股;广东的表弟投资1700万元,算3股,共同经营三合板厂。也有务工人员利用在外创业积累的资金和技术与家乡留守人员合伙创办企业。

4.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家乡资源特别是农产品资源发展产业。既有外出就业积累资金较少,回乡发展以谋生为主的小企业的,也有进行一定规模经营的。他们在外出就业中,熟悉了相关行业和产品的生产技术流程,回乡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郭陆滩镇汽车内饰厂老板吴良齐,过去在上海、北京、郑州做过红麻生意,经朋友介绍,回乡利用本地特产红麻发展环保型汽车内饰产业。产品除了销售到二汽、奇瑞和北汽福田三家汽车制造厂之外,其余全部出口到韩国,年产值2000多万元,并增加了农民种麻的收入。黎集镇金丝燕制面厂企业法人代表柴运友,曾在上海嘉定打过工,2003年由三人合伙投资200多万元办厂,生产有知名品牌的挂面,现在建有六条生产线,资产上千万,旺季工人400多人,月加工面粉600吨,在合肥、宁波等市建有9家代销点,经营状况良好。类似的还有大米加工、猪鬃加工等。这些回乡创业者把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用于农业,提高农业效益,发展了循环经济。

5.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配套企业。固始县三河尖乡位于淮河岸畔,当地的柳编产业有悠久的历史,家家户户都会这门手艺,但柳编历史上只是编制简单的农具。1986年,三河尖乡人万正和到临近的安徽曹集一家柳编厂打工。他发现,原来村里河边的柳条,不但能编容器,还能编桌椅、沙发卖钱。两年后,他回到家乡创办三河尖乡第一家柳编厂。利用打工期间学到的技术和对市场的了解,他的柳编厂旗开得胜,在这年的广交会上获得大批订单。古老的柳编行业发生了变化,由粗放型传统加工转变为精细的工艺品加工。后来万正和在美国、深圳投资的企业,也推动了商品销售。现在,固始县柳条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以三河尖乡和丰港乡为中心,涉及周边十来个乡镇,有数万编工,他们或者在工厂集中生产,或者在家里按确定的标准加工,产品出口到86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全球著名的家具商宜家公司,派人走访几个柳编大省,最后与丰港乡华丰柳制品公司实现了合作,华丰的柳编家具进入了世界各地。

6.投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其特点,一是投资力度大,发展规模经营。胡族铺镇曾湾村黄中福,过去在福建、广东打工,2003年返乡投资发展农业,目前成为经营110亩耕地、22亩鱼塘和一个小型养猪场的“农场主”,先后购买四台拖拉机和插秧机、粉碎机。2006年养猪行情一般,种植业纯收入10万元,2007年养猪效益提高,预计种养业纯收入将突破15万元。杨集乡务工青年俞世海回乡创办原生肉牛公司,投资360万元,建成4栋牛舍,养牛400头,种植牧草200亩。下一步计划再投资扩大规模,把引进的一些种牛投放到农户家中饲养繁育,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开发肉牛产业。二是引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示范带动作用大。有些农民外出是在外地的养殖场打工,回乡成为发展畜禽业的带头人。如曾在山东一家养鸡场当了多年饲养员的鲁俊生,看到人家养鸡赚钱,就在2004年回乡,在县畜牧局帮助下,租下一片山地,投资多年积累的20万元,养鸡5000多只,当年获利,到2006年饲养规模扩大到5万只,带动1500多户养鸡,户均年养固始鸡4000只,获利5万元左右。他还牵头组建了固始县颐升养鸡协会,建设生态示范养殖园区。新店村张子生也是在外地给人家养鸡,2001年回乡自办鸡场,到2005年,带动村里60多户年养鸡20多万只,并组织重点户筹资100万元建设养殖园区,年实现社会产值2300万元。郭陆滩镇在许义昌、易志林等回乡创业人的带领下,促进形成了一个有上百万只蛋鸡、6家饲料坊的养殖小区,每天运出20吨左右的鸡蛋。三是利用当地山水资源,拓展生态农业的发展领域。洪埠乡张树林在北京从事废品收购多年,在中国林科院专家帮助下,在家乡投标造林3100亩,投资500万元。郭陆滩镇边远处一片几百亩水塘,有务工人员投资,建立电力提灌站,办养鸡场、养鱼场,形成高效农业生态链,同时引来候鸟,发展生态旅游。

二、回乡创业成为推动乡镇企业、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

现在农民工回乡创业已在固始县初步形成气候,为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的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它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主力,使工商业在这个传统农区崛起,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加就业和收入,也是支撑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一)推动民营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的主体

目前固始全县民营企业3万多家,其中农民工回归创办的企业1.2万多家。回乡创业虽然在民营经济总体数量上不占多数,但一些投资规模较大、技术管理新、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多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仅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达423家。

县城附近的工业园区、一些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工业集中区,80%左右的企业是由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郭陆滩镇近三年形成的工业集中区占地400亩,由回乡农民工创办的几十家企业形成水暖工业集群;张广庙镇工业园由回乡农民工创办的11家企业形成银针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近5000人,加上以张广庙镇为中心辐射到分水、石佛等乡镇的加工企业,带动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半成品银针8.5亿支,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成为重要的银针半成品加工基地。我们走访的黎集镇、陈淋镇,回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也占了很大比重。

固始县水暖工业、针织、银针、柳编、农产品加工、建材等六个支柱产业,前三项是由回归创业发展起来的,柳编是由回归创业提升的,农产品加工的主力正转向回归创业者,只有建材业不是回归创业为主。固始工商业,包括新开发的旅游、房地产等产业,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占据了2/3的经济总量。

回乡创业之所以会成为当地工商业发展的主力,一个关键是回乡创业提供了创业人才,他们经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洗礼,有市场经济观念、技术管理能力,一些人在外面就已是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同时回乡创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社会资本。过去劳务输出带回的资金,除了用于生产生活,存在银行的资金大部分又回流到发达地区,当地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资金瓶颈。而由回乡创业者带来的资金,弥补了县域经济资金不足的大问题。人才、资金回流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4050”人员就近转移就业和农业剩余时间利用的主要载体

固始县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大部分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一部分是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企业。这些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吸纳由于结婚生子、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问题而不得不回乡的打工者,这些沿海发达地区工厂培养起来的熟练工人,成为家乡的产业工人的骨干;二是吸纳当地没有外出的农民就业。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有的吸纳30~40岁的劳动力,有的能吸纳50岁左右的劳动力,多数办在小城镇和乡村,半数以上职工可以回家居住,兼营农业,有的像针织、银针、柳编等扩散到农民家庭,这就为农村中年以上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农业剩余劳动时间的利用,提供了机会。三是城镇待业人员,下岗职工,进城陪读人员。据统计,回乡创业者创办的企业,安置劳动力、下岗职工12.3万人。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固始县自2004年大力倡导农民工回乡创业以来,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当地,解决未外出农民和外出回乡农民的就业,成为“富民企业”。县里的柳编行业,就容纳了5万人就业。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当地人民的教育水平起了很好的作用。据统计固始县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为3251元,比2000年增长了74.5%,这些富民企业功不可没。

(三)支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固始支撑城镇化的是农民工和回乡创业者。首先,农民外出就业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因素。其次,2004年以来,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当地城镇化的主要推动力,回乡创业者累计投资40多亿,成为城镇发展的投资主体,固始县城镇面积从96年的7.5平方公里,现在已经发展到30平方公里,扩大了3倍。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在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之后,投入资金直接参与城市建设。固始回归创业人员将创业的触角延伸到教育、文化、卫生、旅游、仓储物流等行业,劳务经济返乡创业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固始聚集,奠定了固始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

(四)促进商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

固始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商品农业的发展相结合。发展农产品的规模养殖、种植、加工、流通服务,拉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这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有较大的投资发展和盈利空间。调查显示,有1/4以上的农民工回乡后从事农业开发,其中从事规模养殖的人数最多,占一半以上,成为商品农业特别是畜禽业发展的带头人,带动周边大量户农户参与生产,形成特色农业的专业村和养殖小区,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规模化和结构调整。过去固始县不仅工商业薄弱,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服务也很薄弱。农民工回乡:创业从大米、挂面、木材、禽蛋、猪鬃、柳编等加工、流通领域切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发展。过去农民进城就业,在带来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相当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就业,造就了一批新型产业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回乡创业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又回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回乡除了从事农业开发、工商服务业以外,还有不少从事了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有的还担任村干部。

三、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环境

近年固始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进展较快,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可贵力量,这与县委、政府着力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当地政府立足县情,树立把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推动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的战略思路与观念,服务劳务输出,积极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问题,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保护农民工、创业者的积极性,释放外出就业蓄积的创业资源,激活了县域经济。其主要做法是:

(一)把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外出务工者的回乡创业

县委、县政府对农民工及其回乡创业的意义从战略上进行了思考,首先解决了靠什么力量来改变不发达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局面的问题。固始县的经验是,要改变一个资源贫乏,没有区位优势的贫困大县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民工,靠这些通过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市场化锻炼了的人才和大小老板,靠他们回乡创业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与劳动密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相伴随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给固始发展带来历史的机遇。县委书记郭永昌说,固始与一些地方不同,它历史上缺乏工商业传统,也不靠近区域中心城市,地下没有矿藏资源,发展的支点在哪里?固始没有别的资源,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资源。农村大部分劳动力被迫走出家门,进城就业,在外面得到提高,有了积累,当了老板,近年又回乡投资来了。他说,固始县招什么商?招的是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小老板!我们没有铜矿、煤矿,但有“金矿”,这个“金矿”就是50万农民工。实践证明,贫困地区很少能够引来境外投资,真正来这些地区投资的还是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他们把招商引资的重点瞄准了外出务工者的回乡创业。在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变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时候,抓住了这个机会,就激活了经济。

正因为看到了这么一点,固始县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农民工,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观念。一个标志性的举动,是从2004年起,他们搞了“创业奖”、“奉献奖”的评选活动,只要是外出就业发展,当老板,为固始争光的,报效家乡,回乡创业,做出贡献的,都在评选之列,每年评选20人,把这些被称为打工仔的巨幅照片挂在主要街道上,刻在公园里的石碑上。这在具有自尊自强理念的农民、农民工中引起了波澜,也有力地推动各级政府、整个社会改变对待农民工及其回乡创业的思想观念,认识他们的发展主体地位,是他们创造了和仍将继续创造固始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辉煌。

(二)调整政企关系,着力打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

固始县委、政府认为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与招商引资一样,关键不在“招、引”,而在创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政府自身首先要做出努力。他们提出“只许企业找政府,不许政府找企业”,实际上不是不要依法行政,而是肯定企业、创业者、企业家的发展主体地位,只许政府担当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角色,不许凌驾于企业头上,随意找企业麻烦。改变过去那种有的政府部门对企业只是“管、卡、压”“吃、要、拿”,稍不如意,就给企业找杈子,一句话就把一个企业给搞垮的官僚主义,转变到为企业服务的立场上来,努力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公共服务环境。为此,固始县成立了督察局,专门负责招商引资,协助回乡创业者创办企业,接待企业投诉,处理政府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关系。政府职能部门有不正当的影响企业经营的行为,企业可以直接投诉到督察局。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班子做出表率,他们除了在掌握政策、安排工作上把服务企业发展放在中心位置,而且所有领导干部都把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公布于众,接待群众包括企业的访问,约请企业领导、职工代表对话,为之排忧解难。在政府推动下,企业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从根本上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把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位置颠倒过来。

(三)突破制度性障碍,推进金融等服务制度的改革创新

固始县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来突破困扰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的共性难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金融服务上探索企业自发联保,财政注资担保,解决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融资难题。根据目前的金融制度,企业贷款需要抵押,抵押品只能是在县城的房产。而农民工回乡创业创办的企业分布在县的各个乡镇、村,因为房产不能抵押,所以不能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在乡镇创办的企业普遍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信用社也因为风险管理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的原因不愿意向当地企业放贷。这就使得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完全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3月固始县郭陆滩镇10户农民工回乡创业从事水暖器材生产的企业自发联合起来,向信用社递交联合担保申请书,10户企业联合担保,每个企业出资10万,集资100万作为担保基金。这一要求很快得到县委、县政府和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支持。县财政又注入100万等量资金,共同作为担保基金。县农村信用联社和联合担保企业订立了贷款连带责任担保协议。信用社根据担保基金按照1:5的比例放大授信额度,由此10户企业获得1000万的信用额度。在授信额度内,按照联保贷款的模式,对各家企业所需资金随用随贷,在第一时间满足需求。在南大桥乡水暖器材城他们运用同样的方式发展了对回乡创业企业的信贷服务。这种企业自发组织,自筹资金,财政出资,联合担保,信用社放大授信额度,进行风险管理的融资模式,在一定范围里满足了企业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近几年来,固始县各级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创业,因势利导,积极支持,完善服务,苦心打造有利于创业的环境,来回应农民外出就业又回乡创业的举动。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才使这个1999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地方,迎来成千上万农民工回乡创业,推动农村和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派生机。

在调查中我们也看到,尽管固始县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农民工回乡创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如对农民工回到不发达地区创办企业、促进就业应给予哪些优惠政策,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融资制约,如何帮助回乡创业者克服自身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的局限,如何进一步改变不发达地区县乡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等,都需要在更高层次特别是国家层面上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篇: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研报告

本文作者:醉倚青鸾 好范文原创投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量农民工为寻找财富,谋求富裕,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从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经商,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但是,这种单方面的人口流动也造成了“留守儿童,社会治安,城市贫困化,农村劳力缺乏”等诸多社会问题,因此,科学地鼓励引

导那些资金、技术、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我县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从而实现率先突破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

(一)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勉县总面积2406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48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其中城镇人口8.3万,农村人口34.7万,农村劳动力19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6.9万,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36.3%,年创收达5亿元。

今年以来,为了鼓励引导更多的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县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勉政发[2008]24号)文件。据统计,全县外出农民工具有回乡创业意愿的达170余人,占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0.002%。截至目前,共有134人在劳动服务局办理了《回乡创业优惠证》,计划投资100万元以上的9人,计划投资100—50万元的32人,计划投资50—10万元的93人。回乡创业农民工计划总投资5691.5万元,自有资金2968.5万元,新办企业121家,提供就业岗位1751个,新增就业人数1189人。回乡创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养殖业、种植业、餐饮农家乐、机械加工、砖瓦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其中经营养殖业57户,占42.5%,经营机械加工和运输销售各19户,各占14.1%,经营餐饮农家乐10户,占13.4%。投资地点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乡镇,勉阳镇32人,占24.8%,新街子镇,周家山镇,黄沙镇各12人,各占8.9%。

(二)勉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特征。

1、回乡创业与外出务工时从事的行业基本一致。勉县农民工大多数在江浙,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务工。农民工外出务工时从事的行业比较广泛,涉及到餐饮、建筑、种植、养殖、采矿、运输、加工等多种行业,而从事这些行业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许多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其外出务工时所从事的行业是一样的。农民工自己有了专业技术和从业经验,就免去了政府的项目推介和从业培训工作。比如勉阳镇高潮村村民柏志波,06年到江苏省宜兴市宿豫区水蛭养殖基地打工,学会了水蛭养殖技术,08年回乡自己投资进行水蛭养殖,市场前景良好。

2、外出务工是回乡创业的基础。农村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勉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不足15%,但是外出务工人员大多利用务工的机会开拓了眼界,参加了各种技术培训,学到了知识和能力,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这便成为他们回乡创业的优越条件。比如漆树坝乡唐家坝村祝国栋在广东打工期间,学习了电脑与网络技术,不但学到了技能,还得到了锻炼,并拿到电大学习的毕业证书,回乡创办了正大电脑学校,主管电脑维修工作。

(三)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勉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市首个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综合配套政策。该政策在项目服务、政策扶持、资金帮扶等方面着力为回乡农民工创业解决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展项目服务。通过网络和招商洽谈等形式,积极向外出务工人员推介一些投资好、见效快、效益好、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致富项目。主动提供相关项目的咨询、信息服务,指导帮助农民工选准选好创业项目,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申报的项目优先予以立项审批。

2、进行政策扶持。用地政策规定,外出农民工回乡从事生产经营需占用土地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2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县国土局优先审批建设用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规费,属县本级收取的采取即征即返的方式予以减免。从事养殖业发展、兴办“农家乐”需占用农用地的,按农业用地相关政策审批,免收相关规费。通过租赁等流转方式取得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用于种养殖业生产的,其经营年限可适当放宽,具体年限由双方约定。开发荒山、荒丘、荒滩、荒沟的经营年限可放宽到50年。承包林地的,经营年限可延长到70年。在承包期限内,其承包经营权可以继承,并可依法采取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进行流转。

税费减免减免政策指出,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申办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时,免收注册登记费和年检费;从事农村

个体经纪活动的,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时免收注册登记费,并从发照之日起三年内免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申请设立农村经纪企业的,免收企业注册登记费。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兴办服务型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含30%)以上的,3年内免征企业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建设配套费、教育附加费。企业所得税按新的税法规定优惠。凡回乡创

业农民工到城镇和工业园区投资办厂,可纳入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所创办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奖励扶持政策指出,回乡创业农民工兴办的项目,建成投产(试产)后,按其完成的实际投资额不同,分别给予项目业主、项目引线人一次性奖励。县政府每年评选“回乡创业十佳标兵”,给予物质、精神奖励。在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3、开展资金帮扶。对外出回乡创业农民工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建立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再就业资金中各拿出50万元,作为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贷款贴息和奖励,重点支持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等。对外出农民工回乡创办的符合农业产业化贴息条件的企业,优先给予贴息,并适当降低贴息审批条件。对外出农民工回乡兴办的项目,在符合有关资金使用方向、原则的前提下,国家有关专项资金可以扶助。符合扶贫贷款贴息条件的,优先给予扶贫项目贷款贴息。

4、着力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实际困难。(1)户籍准入。外出农民工回乡后,在县城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允许凭相关证明办理落户,其直系亲属是农业户口的,允许办理“农转非”并随其落户,并不得收取国家政策规定以外的费用。(2)子女入学。对回乡创业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部门要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取消入学地域限制,免收转学手续费、借读费等,保障回乡创业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3)社会保障。凡在输出地或输入地缴纳了社会保险费的回乡创业农民工,社会保障经办部门可根据其工龄和缴费年限,做好社会保险接续手续;凡是在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回乡创业农民工,劳动保障部门优先将其纳入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回乡创业农民工需要用工时,可依照私营、个体企业的管理办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用工和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统筹及劳动人事代理等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服务。(4)住房保障。回乡创业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市住房保障规划。符合条件的回乡创业农民工,可参照城镇经济适用房适用范围,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

二、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勉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县内各部门的努力之下,初步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创业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服务缺乏。农民工普遍反映周转资金困难,融资环境较差。虽然农民工回乡时具有一定的资金的原始积累,但是这些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我们在调研时,几乎所有农民工反映的都是资金问题。农民回乡创业的计划投资额比自有资金多出2723万元,这一部分资金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进行解决,多数回乡农民无法实现创业计划,所以农民工回乡创业能否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融到资金。但是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多,贷款权限逐步上收,或只收不贷,使农民工难以得到金融服务,农民工也普遍认为小额担保贷款手续麻烦,要求人,利息重。

(二)创业服务思想缺乏。勉县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只有0.002%,这与各部门与乡镇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帮扶和引导有关。部分干部对返乡农民最现实的需要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怎么样把农民工的需求和县域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结合起来认识不够明确。在调研中,勉阳镇的张老板对我们说:“我们向政府要一万块钱,能拿到手上来的最多只有六千块钱。”这说明我们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吃拿卡要”现象严重,检查和处罚的随意性很大,使农民的创业经营苦不堪言。“吃拿卡要”的现象又会反过来更进一步制约县域经济发展,从而使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增加农民回乡创业的成本。

(三)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经营种养殖业的企业一般都在距离县城较远的乡村或者山区,而这些地方又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跟不上的问题,比如去定军山镇高寨村周姓老板的养猪场调研时,路况不良,道路过窄、泥泞无法下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这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四)人文环境差。勉县服务业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多,生活环境差,很多年轻的当地劳动力考虑到这些问题,在相同的工资条件下情愿在外地大城市就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但是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村年轻劳力大多出外打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幼妇劳力,很多劳力考虑到家乡环境差,不愿意回乡。勉阳镇西坝村的张老板告诉我们:“企业现在急需一位司机,一位厨师,但是劳动力缺乏,找了好长时间招不到人。”

三、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拓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来源问题,必须要政策先行,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发布、失信惩戒机制。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竟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使符合条件的民间金融机构浮出水面。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促使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另外,鼓励农民工办理合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从而把小资金聚集在一起。

(二)搭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服务平台。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积极鼓励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逐步放宽对农民工创业的限制,实施更多优惠政策。对农民的投资,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彻底杜绝某些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吃拿卡要”现象,群众进行监督。对于一些设在农村的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机构并转和解散安置,绝不让他们成为农民工创业的沉重负担。

(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以县城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农村公路的修筑,使资源进的去,产品运的出,减少创业者的成本。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水平。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定期对回乡创业农民工进行培训。提高回乡创业人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着力打造农民经济人队伍。充分发挥农村能人、致富大户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加快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要对经纪人队伍进行扶持和引导,提高素质,提升档次,使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生力军。

第三篇: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的我国农民基于“穷者思变”的变革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从农村到来到城市,从内陆到来到沿海,从落后地区来到发达地区,或务工或经商,或就业或创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但也正是这种单向性的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留守儿童”等社会新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与30多位创业业主或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元子街镇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9172人,201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4275元,农村劳动力3872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3524人。

近年来,元子街镇各地抓住各项政策优惠及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创办经济实体。元子街镇根据各自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做法与经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优化硬件环境。地方政府采取创建“返乡创业一条街”等方式,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引导创业人员走规模发展、聚集发展和集约发展之路,以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2、优化融资环境。地方政府通过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

3、免费培训服务。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为个体发展培训工人,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元子街镇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及个体经营的发展需要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为个体发展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小型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一年培训规模达40人,培训周期根据实际工种的不同,从一个星期到两个月不等,平均为一个月左右,培训经费由劳动与社会保障局直接按培训人数拔发给培训机构,其经费来源一部分是国家财政预算,一部分是地方政府财政配套投入,主要是通过争取扶贫项目或其他创收部分等来予以保证。

4、成立行业协会。为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关行业以及生产上游供应商与下游销售厂商联系,畅通市场信息渠道,地方政府牵头成立行业协会以引导当地的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5、城乡管理一体化。为了让农民工回乡安心创业与就业,不少县区已开始取消对农村户口入居城镇的政策性限制,对经常居住在城镇,或主要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村人员,在购买住房和转城镇户口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策限制。同时引导建立民办学校吸收学生,公立中小学校对城乡孩子就学一视同仁,不对农村或外来学生收取任何附加费用。

6、实施 “绿卡”制度。对经审核批准可以经营生产的企业,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回乡创业的投资者提供“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高效服务,政府主要领导到企业现场办公,开通“特别快车道”,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严禁对回乡创业者的“吃、拿、卡、要”现象等。

7、税费减免。镇政府把属于地方税种的一部分返还给企业,同时减免其它相关费用,如工商管理费、环保费、卫生费等,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8、用地优惠。政府向返乡创业者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

二、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思想不够明确。元子街镇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只有10%,我们发现,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怎样才能把他们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政府在认识上还相当的不明确。

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以为农民工“返乡”,就是要返回到原来居住的乡村,不能把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与把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相悖的。二是总觉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要创办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要创“大而强”的企业而不是“小而多”的企业,这与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财力、物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相去甚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返乡农民工,即使是搞“农业产业化”的农民,他们最希望返的“乡”,也不是原来出去的村庄,而是当地的城镇;他们绝大多数人能够创的“业”,也主要不是规模企业,而是微型企业、个体企业,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而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如果我们不能看透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与措施,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就难有大的起色。

2、创业和融资环境较差。从对许多地方农村创业环境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民普遍反映创办个体工商户困难重重。农民的任何经营行为,甚至是季节、临时性非正规的创业,也必须注册登记。各政府部门授予的资格证、许可证等变相审批程序太多,不通过注册登记和许可的农业和非农业经营,就认为是非法经营。

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创办规模型企业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小规模的一般都是通过向亲友借贷,但细节没有规范化,一般是根据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口头承诺来担保归还日期等。很多人也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认为贷款一是手续烦,二是要求人,三是利息过重。镇上一家饮食店李姓老板谈到自己更愿意通过自我积累来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愿意贷款负债经营,认为那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以为能够返乡创业的农民都是在外赚了大钱的人,所以,对他们的融资困难体会不深、关心不够、融资创新步伐不大。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相当普遍的地方官员和金融界人士认为,“我们地区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建设资金本来就非常短缺,我们还指望返乡农民工多带点资金回来呢!”

3、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们调查到的业主普通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地难批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而导致企业办了全部用地手续,但当地被征地农民依然来闹事的问题,而且被征地农民普通反映被征用地价格太便宜,被征地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5、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要。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都在城镇和县城开办,这是因为集镇更靠近市场,物流量相对较大,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在集镇和县城办厂开店,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是成本较低的一种小城镇发展之路。我们调查中发现各地方普遍存在水、电、路、通信、交通、能源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镇一级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通存在道路过窄、路况不良、通信设施差、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不可避免会直接导致交通运输成本高,产品交易周期拉长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附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6、人文环境差。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文环境差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不好。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80%左右回乡创业的人都反映了对社会治安问题不同程度的忧虑。二是当地服务业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多,生活环境差,很多年轻的当地劳动力考虑到这些问题,即使是同样的工资,他们也更愿意在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回乡就业。而如果以高薪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和较高工资招收普通员工,那又会导致回乡创业的成本优势尽失。镇砖厂的樵老板说,他们厂招的工人一般都是因为照顾家庭而未外出的妇女、小孩和年龄偏大的人,其实内地普通劳动力成本并不具有什么大的优势,但成分偏差大,流动性强,不稳定,随便有一点儿什么事,动不动就请假回家了,这对员工的日常化、正规化管理非常不利。

三、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从内陆贫困落后地区外出到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政策环境比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要想把他们吸引回乡创业,安心创业,我们认为,应尽快在元子街镇政策化、制度化地统一推广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在前面乡镇的成功经验,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我们的建议是:

1、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

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的限制,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政府要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和所进不同门槛的行业,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强”有机地结合起来,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力、财力和物力非常有限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鼓励创办大而强的企业,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来引导与扶助创办数量众多的小型、个体企业。要清理不合理的审批、注册和许可程序,应当允许一些非登记性的经济实体存在,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季节性经营,切实在更宽松意义上落实中央有关农民创业不进行工商登记的文件精神,而只对其进行备案。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增加返乡农民工的融资便利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回家租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己的住房进行生产经营;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具体情况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各不一样的,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可以考虑设立行业协会基金担保公司,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协会要求成员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按企业利润的一定百分比提取费用组成协会基金,由协会用统一账号把基金存入开户银行,再由政府或用公用基金做担保,为符合要求,有发展前景的新进入企业,以及进行规模扩张时遇到融资困难的企业向银行贷款做担保。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

3、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费减免

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参照引进外资的税收减免政策,用等于或是优于外资的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等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扶助与补贴。

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对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如涉及环保和安全方面的企业,可以科学设定一定的收费项目,但不能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政府各职能部门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创业所进行的所有管理都不得收费。设臵在农村的一些行政和执法机构,如果没有财政拨款或全额财政拨款而是靠从农村和小城镇中收费运转的,要么予以财政拨款,要么进行机构并转,要么解散安臵,不能再让这些机构成为农民创业的沉重负担。

4、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

土地资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承租和入股的土地交易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允许按市场供求关系和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对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进行承租、转租、转让和入股,试行“土地交易所”和县级“土地臵换”,挖掘土地产权与交易的变革空间。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在市场规则下要倾斜性地进行土地使用财政补贴,即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强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以镇政府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和市场建设,使之承载创业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减轻创业者辅助投资的压力。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入居门槛,对入居的企业推广“绿卡”制度,允许其“先上车,后收费”,并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一给业主提供政策和信息指导,代理业主办理相关的手续和证件,以提高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与信息导向性和创业成功率。

6、加强软环境建设水平

加强内陆人文环境建设水平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创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要推行投诉举报制度,重点加强对强行搭车收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摊派的整顿与治理,对故意扰乱、破坏自主创业经营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结,有效净化社会风气,为创业者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普通农民工的定期免费培训。应当规定由当地政府劳动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针对当地经济主导产业,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特别是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定期搞专题讲座或做专题报告,宣传国家支持与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好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和消费需求,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解决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实质性问题,为他们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真正为这些经济实体的发展与做大做强出计献策。由政府劳动部门组织,采取“订单式计划,委托式培训”的模式为企业提供熟练工人,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政府对返乡创业老板和农民职工的培训费用必须要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根据实际培训人数上报给财政,由政府按培训所耗实际费用予以报销。三是把村干部引导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工作成效指标化,并将其作为评价其政绩的重要依据。为了使各村真正能够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情况,把引导多少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多少“回流型”企业、引入投资多少、带动多少人就业、政府培训多少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职工、“回流型”企业的年产值以及所上交的税费等具体化为一个可以评价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把指标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村干部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

第四篇: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报告

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亿计农民从农村到来到城市,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经商、就业,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正是这种单向性的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引导和鼓励那些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阔了视眼、学到了本领、积累了资金、掌握了信息的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协调城乡、地区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矛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基本情况

为了推动这一工作的进展,我们对元子街镇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了一次自下而上的全面调研,与30多位创业业主或相关人员进行了面对面地交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

(一)返乡主要原因: 47%因企业停产或裁员而返乡;19%因企业降薪,收入水平下降而返乡;15%因家庭原因而返乡;16%因合同到期或工程结束、身患疾病等其他原因而返乡;3%回乡创业。

(二)返乡农民工主要特点:一是年龄普遍较年轻。35岁以下的占47%,36岁至45岁的占35%,46岁以上占18%。大都属于青壮年群体。二是文化程度、业务技能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7%;高中学历占11%;中专技校高职及以上学历占2%。三是从事职业的技术含量低下。原从事加工制造、建筑、商贸流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占返乡总人数的76%。四是省外返乡农民工占绝大多数。省外占93%,省内为7%。五是外出务工仍是返乡农民工意向的主流。滞留人员有再继续外出务工意愿的占的90%。同时,有15%的返乡农民工有意愿立足家乡创业,有65%农民工的愿意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返乡农民工在创业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思想不够明确。元子街镇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比例只有10%,我们发现,这与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服务思想还不够明确有很大关系。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对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认识不够深入;对于怎样才能把他们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地方政府在认识上还相当的不明确。

主要表现为,一是总以为农民工“返乡”,就是要返回到原来居住的乡村,不能把返乡创业与城镇化建设统一起来,这是与把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向相悖的。二是总觉得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要创办有相当规模的企业,要创“大而强”的企业而不是“小而多”的企业,这与绝大多数返乡农民工的财力、物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相去甚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返乡农民工,即使是搞“农业产业化”的农民,他们最希望返的“乡”,也不是原来出去的村庄,而是当地的城镇;他们绝大多数人能够创的“业”,也主要不是规模企业,而是微型企业、个体企业,不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而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企业。如果我们不能看透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与措施,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就难有大的起色。

2、创业和融资环境不是很理想。从对许多地方农村创业环境的调查情况来看,农民普遍反映创办个体工商户困难重重。农民的任何经营行为,甚至是季节、临时性非正规的创业,也必须注册登记。各政府部门授予的资格证、许可证等变相审批程序太多,不通过注册登记和许可的农业和非农业经营,就认为是非法经营。

农民返乡创业,特别是创办规模型企业能不能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融到资金。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困难问题,小规模的一般都是通过向亲友借贷,但细节没有规范化,一般是根据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口头承诺来担保归还日期等。很多人也不愿意去银行贷款,认为贷款一是手续烦,二是要求人,三是利息过重。镇上一家饮食店李姓老板谈到自己更愿意通过自我积累来扩大经营规模,而不愿意贷款负债经营,认为那可能会增加投资风险。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思想观念上,以为能够返乡创业的农民都是在外赚了大钱的人,所以,对他们的融资困难体会不深、关心不够、融资创新步伐不大。我们在调查时发现,相当普遍的地方官员和金融界人士认为,“我们地区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建设资金本来就非常短缺,我们还指望返乡农民工多带点资金回来呢!”

3、用地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农民工刚返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家住房进行生产运营,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我们调查到的业主普通反映当前用地存在严重困难,地难批问题严重地限制着企业的规模生产。在涉及到征用农民土地问题的时候,也存在政府部门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关系而导致企业办了全部用地手续,但当地被征地农民依然来闹事的问题,而且被征地农民普通反映被征用地价格太便宜,被征地成本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4、人文环境有待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文环境差的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不好。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80%左右回乡创业的人都反映了对社会治安问题不同程度的忧虑。二是当地服务业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多,生活环境差,很多年轻的当地劳动力考虑到这些问题,即使是同样的工资,他们也更愿意在发达地区工作而不愿意回乡就业。而如果以高薪引进高技术管理人才和较高工资招收普通员工,那又会导致回乡创业的成本优势尽失。镇砖厂的樵老板说,他们厂招的工人一般都是因为照顾家庭而未外出的妇女、小孩和年龄偏大的人,其实内地普通劳动力成本并不具有什么大的优势,但成分偏差大,流动性强,不稳定,随便有一点儿什么事,动不动就请假回家了,这对员工的日常化、正规化管理非常不利。

三、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从内陆贫困落后地区外出到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政策环境比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经商的,要想把他们吸引回乡创业,安心创业,我们认为,应尽快在元子街镇政策化、制度化地统一推广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走在前面乡镇的成功经验,坚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鼓励政策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扶助措施,我们的建议是:

1、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便利。要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要保护已经开始具有市场意识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对农民创业的限制,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把一切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都调动起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政府要根据农民工返乡创业所处的不同时期和所进不同门槛的行业,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小做多”和“做大做强”有机地结合起来,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力、财力和物力非常有限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政府既要鼓励创办大而强的企业,更要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各种优惠政策来引导与扶助创办数量众多的小型、个体企业。要清理不合理的审批、注册和许可程序,应当允许一些非登记性的经济实体存在,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季节性经营,切实在更宽松意义上落实中央有关农民创业不进行工商登记的文件精神,而只对其进行备案。同时,要正确引导农民工返回当地镇和县城所在地创业,以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2、增加返乡农民工的融资便利。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与经营管理经验回家租厂房、民房或是用自己的住房进行生产经营;二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政府在制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时必须要考虑到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的具体情况与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各不一样的,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对不同行业中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发展乡村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可以考虑设立行业协会基金担保公司,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协会要求成员企业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按企业利润的一定百分比提取费用组成协会基金,由协会用统一账号把基金存入开户银行,再由政府或用公用基金做担保,为符合要求,有发展前景的新进入企业,以及进行规模扩张时遇到融资困难的企业向银行贷款做担保。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

3、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税费减免。一方面要设立科学合理的税收体系,参照引进外资的税收减免政策,用等于或是优于外资的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税收减免,着眼现实、立足长远,先引导、鼓励和扶助企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再按照正常的税收标准征收税款。可以参照农业税减免、农业反补贴、出口退税等办法等来对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经济和谐均衡发展或中长期效益显著的弱质产业发展进行税收减免、提供财政扶助与补贴。

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对农民创业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投资经营经济实体,特别是对经营个体、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实行“零收费”政策。对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如涉及环保和安全方面的企业,可以科学设定一定的收费项目,但不能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政府各职能部门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创业所进行的所有管理都不得收费。设置在农村的一些行政和执法机构,如果没有财政拨款或全额财政拨款而是靠从农村和小城镇中收费运转的,要么予以财政拨款,要么进行机构并转,要么解散安置,不能再让这些机构成为农民创业的沉重负担。

4、加强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土地资源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情况下,建立健全土地资源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转让、承租和入股的土地交易市场,在政府的引导下允许按市场供求关系和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对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和经营使用权自由进行承租、转租、转让和入股,试行“土地交易所”和县级“土地置换”,挖掘土地产权与交易的变革空间。与此同时,国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者在市场规则下要倾斜性地进行土地使用财政补贴,即为返乡创业农民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土地资源,其差价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加强软环境建设水平。加强内陆人文环境建设水平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创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要推行投诉举报制度,重点加强对强行搭车收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摊派的整顿与治理,对故意扰乱、破坏自主创业经营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公开曝光,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快查快结,有效净化社会风气,为创业者营造良好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普通农民工的定期免费培训。应当规定由当地政府劳动部门或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组织,针对当地经济主导产业,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特别是返乡创业的成功典范定期搞专题讲座或做专题报告,宣传国家支持与扶助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好优惠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和消费需求,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解决他们生产经营过程中碰到的实质性问题,为他们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服务,真正为这些经济实体的发展与做大做强出计献策。由政府劳动部门组织,采取“订单式计划,委托式培训”的模式为企业提供熟练工人,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政府对返乡创业老板和农民职工的培训费用必须要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根据实际培训人数上报给财政,由政府按培训所耗实际费用予以报销。三是把村干部引导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工作成效指标化,并将其作为评价其政绩的重要依据。为了使各村真正能够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把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并认真落实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要根据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情况,把引导多少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办多少“回流型”企业、引入投资多少、带动多少人就业、政府培训多少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农民职工、“回流型”企业的年产值以及所上交的税费等具体化为一个可以评价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的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并把指标作为评价村干部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村干部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使他们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出成效。

第五篇:农民工回乡创业

全球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其实,农民工失业返乡,也蕴含着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大城市接触新思维和新技术之后回到家乡,势必带来一场“创业潮”,将引发农村经济的大变革,从而带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外出打工只可带动一家致富,返乡创业却能带动全村富裕。据测算,农民工回乡创业每兴办一个实体平均可带动15人就业,每人每年增加5000元收入。

然而,在众多返乡人员当中,纯打工的农民工显然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创业资金,没有创业技能,仅靠有限的进城务工收入积累,是根本无法实现返乡创业的。而对于分布全国城乡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这正是他门的“用武之地”。

一、对返乡民工进行自主创业的心理疏导

笔者曾对返乡农民工做过一些走访,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以为民工们在大城市生活了好多年,见多识广,一定会利用打工的收入积蓄,开创自己的事业,那怕做个农村流通户也好。结果大多数人的眼睛还是盯在相对沿海来说稳定一些的内地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他们的想法:打工固然不自由,却少了许多奔波的艰辛和必须承担的风险,所以,还是等机会二次进城务工吧!这部分人员对就业持消极的等待和观望态度,他们农业技能荒废,不想重拾农活,也不想吃苦。

作为大学生村官,应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创业难难一时,不创业难一世!打工的出路在哪里?老板只能给你一个位置,而不能给你未来。靠打工买房子、车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穷人缺什么:表面缺钱,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命运缺选择,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人家敢梦敢想,你不敢,你就已经输在起跑点了;人家已尝试了解,你还在犹豫不决,你已经输了一大截;人家已全力冲刺,你还在评估得失,你只有望尘兴叹了。两者之间唯一的差异,就是想法的不同,输赢立判。创业固然艰辛,不是一帆风顺的,用积极的心态和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成功的!光明离你其实很近!此时,却多了许多自我创造的快乐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对返乡民工进行创业融资的观念更新

许多失业返乡的农民工总是会时不时地发出报怨:我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经常遇到工头拖欠工资的遭遇,我吃饭马马乎乎还可以,要创业或者自己做生意,积蓄的一点“血汗钱”哪能拿来投资创业? 也有部分人员想自主创业,一提起创业贷款,总是想到银行和信用社的商业贷款,想到抵押贷款,想到传统的私人借贷方式。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早于他们了解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扶持政策。我们有义务让这部分返乡人员对创业贷款途径有新的了解。没有创业资金怎么办?我们可以告诉返乡农民工,首先拿上工商、税务、公安部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和居住证到居住证所属的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其中返乡创业人员需提供户口所在地居(村)委会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劳务经纪人需提供经纪人协会颁发的有效证书,合伙经营实体或小企业可由法定代表人在其户口所在地或企业经营所在地居(村)委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然后再逐级到创业地所属的就业局递交贷款申请。

返乡农民工可以申请到小额创业贷款。对返乡农民工和其他初始创业者,在自主创业期间可提供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组织起来创业并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增加到20万元;对已经通过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实现成功创业,且按时归还小额担保贷款的,可视其经营扩大和带动就业人数(5人以上)增加的情况,提供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最高限额不超过30万元。上述扶持个人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属于微利项目的实行全额贴息;到期确需延长的,经批准可展期一年,展期不贴息。

三、对返乡民工进行创业技能示范性援助

没有创业技能怎么办?现在有一些农民工处境尴尬,有的是无地可种,有的是有地不会种,很多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已不太适应农村生活了。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当让返乡民工对政府创业技能培训有个了解。告诉大家,一些地方政府把无工可做的返乡农民工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区)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资金来源主要从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提取。

其实,农民并不是不想富,而是怕技术跟不上、怕找不到销路、怕遇到风险。做为大学生村官,应启发返乡民工:创业资金落实后,下一步就要考虑找一个好的项目。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养殖技术,实现创业梦想。比自己摸索来得快,也更好更有把握。自己花精力去专研,可能得不偿失,摸索造成的浪费、损失和走弯路,会比学费更多,还有就是浪费精力和对信心的打击。

周文宗博士是我国生态养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具有副研究员职称的青年科学家。他发明的黄鳝、泥鳅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项目,适合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以及专业户多种经营。周先生1990年7月从湖北农学院毕业后返乡进行黄鳝人工养殖试验。1993年他考上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养殖中,同时在辽宁盘锦和家乡进行无土养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1996年7月他毕业分配到河南省科学院工作,相继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鳝鱼生态工程开发应用研究”、“鳝鱼规模繁殖技术综合研究”和“鳝鱼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以及主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863”项目多项。2000年发表论文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新模式,成功在室内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2001年,周文宗同时攻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博士学位。同年他实现了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黄鳝,发明了“多益善”系列特效药物和黄鳝泥鳅专用全价配合饲料,同年在南京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04年周文宗受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委托,赴港指导香港有机农庄黄鳝有机养殖项目;2006年他在故乡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率先推广,第二年全市黄鳝养殖面积达8万平方米,年产量达500吨以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形成支柱产业。周文宗被故乡授予“阳新之子”荣誉称号。周文宗也被媒体誉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先行者”。类似的实用性农村创业项目还有许多,大学生村官应代表村委会及返乡民工,对返乡创业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和可行性论证。

四、“大学生村官体验创业先行者”孟现稳

孟现稳今年28岁,山东省东平县商老庄乡新光村人,毕业于烟台大学。2008年12月考取东平县大学生村官后,任旧县乡王古店三村村主任助理。旧县乡地处泰安、济南、聊城三市交汇处,东平县的西北隅,东平湖边。总面积73平方公里,2.3万亩土地,30个行政村。交通、通讯设施先进,220国道从境内穿过,程控电话遍及全乡,村村通柏油路和有线电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乡的主导产业是地瓜淀粉加工,1995年被联合国薯类研究会誉为“中国粉条第一乡”。旧县乡的食用菌养殖则是旧县乡的另一个特色富民产业。然而,旧县乡确是2008年划定的第三期省级重点扶贫乡镇。孟现稳任职村官后,暗自下决心,要发挥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致富带富作用,让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今年4月,县委大力实施“村官创业行动”,接受创业培训后,更加坚定了他带头创业的决心。经过认真考察分析,王古店三村临近素有“小洞庭”之称的东平湖,非常适宜水产养殖,但当地群众多以养殖鲤鱼、青鱼、鲢鱼为主的低效渔业养殖。小孟想,如果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水产养殖,就能为村民致富趟出一条收益更高的新路子。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并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政策,制定可行性计划,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支持,迈开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对于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容易。创业之初,孟现稳遇到了资金不足、技术匮乏等一系列的难题。“有困难,不能退缩,必须勇往直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黄鳝养殖基地建立起来。

孟现稳从互联网上看到“大学生返乡创业先行者”周文宗博士以自己发明的“黄鳝生态养殖循环经济项目”“反哺”家乡农业的事迹报道后,脑际闪现出一个想法:这个创业项目结合我们乡的资源的话,不是可以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安置返乡民工、扶助村民脱贫致富,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吗?再者,东平县梯门、戴庙、新糊、商老庄、大羊、接山等山区和东平湖区乡镇饲草资源丰富,是鲁西黄牛的集中产区,年饲养量10万余头。引进这个项目还可以帮助东平县——鲁西黄牛“保种基地县”,实现牛粪的资源化无害治理。利用牛粪养殖蚯蚓,用蚯蚓养黄鳝和泥鳅;再用蚓粪这一高效有机肥种植韭菜和黄瓜,造就大面积的生态良田。不过,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致富信息鱼龙混杂,这条信息到底是真是假呢?

小孟虽然也看过媒体报道,知道河南省农业厅水产局局长姬广闻2007年1月率省辖市和渔业重点县水产负责人、渔业总工程师专程到周文宗示范基地考察、座谈、论证了20多天,特邀周博士在河南全省渔业重点县巡回推广。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要到实地去考察和求证。

第一步,他来到周文宗博士的工作单位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向周文宗博士详细咨询、求证;第二步,他亲临南京市六合区竹镇示范培训基地考察。他认为:自己多用点心,多留个神,多吃点苦,乡亲们就可以减少不少创业风险风险。第三步,他率先垂范,决定自己先养起来,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马成功再推广,不让乡亲们担半点风险。今年8月份,他顶着酷暑的高温,自己掏钱在周文宗生态养殖南京示范培训基地参加了技术培训,并投入创业筹建工作。

接着,他又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联系,取得技术支持。在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9月初,黄鳝生态养殖基地开始建设。养殖基地预计总投资5万元,一期工程投资1.5万元,建设5个黄鳝养殖池,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配套设施有育蛆房等。目前,一期工程已竣工,投放2000条鳝苗。天气转冷后,孟现稳又遇到了如何给鳝苗保暖、确保鳝苗安全越冬的难题。他先是购置了电加温器,但是加温效果不是很好。于是他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征求专家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建设塑料大棚的方式进行温室养殖。10月底,投资3000元建设钢架结构大棚1个,取得了很好的保温效果。明年,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发展黄鳝养殖2000平方米,预期年产黄鳝10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纯收入10—20万元。黄鳝规模养殖成功后,将对周边群众的水产养殖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与其他创业者一样,大学生村官孟现稳同样面临着缺资金的难题。据山东省东平县委组织部报道,在黄鳝养殖基地建设过程中,为解决黄鳝养殖项目资金少、缺厂房、用地难等实际困难,乡党委书记亲自出面向乡农村合作银行推介黄鳝生态养殖项目,积极为孟现稳协调了5万元资金。针对建场用地的难题,王古店三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研究讨论,最终村里拿出2亩土地作为养殖基地试验地,免费提供基地用房,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大学生“村官”创业,要始终坚持“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要让村民赚”相结合,在个人成功创业、带头致富的基础上,把成功的致富路子介绍给村民,把自己的知识、技术传授给村民,热心为村民创业牵线搭桥,引导和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因此,大学生“村官”既要带头创业致富,在群众中起到示范的作用,又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发挥好引导群众创业的效能,通过带头富、带领富,增进大学生“村官”与群众的感情,提高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威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河南省固始县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实地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