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疾控中心全宗介绍【2011】(精选五篇)
编辑:空山新雨 识别码:14-705387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0 20:38: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疾控中心全宗介绍【2011】

全 宗 介 绍

一、全宗名称:牙克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全宗机构沿革:

牙克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着历史变迁,几经更改而来。1959年10月成立喜桂图旗卫生防疫站,1984年1月,撤旗变市,更名为牙克石市卫生防疫站。

2005年11月5日,牙克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市编委在[2005]第21号文件精神,由牙克石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于2005年7月26日,为隶属于牙克石市卫生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机构性质沿革

1959年10月牙克石市卫生防疫站是科级建制,隶属市卫生局,为全民事业单位。

2005年7月,牙克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市卫生局是副科级建制,为全民事业单位。

四、内设机构及主要职责

2005年成立牙克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设8个科:综合办;健康教育科、流行病科、免疫规划科、公共卫生科、办证科、检验科、门诊部。

(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职责:

1、负责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疫情、中毒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2、负责卫生监督执法程序中的检测检验和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

3、负责影响人群生存环境质量及生命质量危险因素的卫生学监测工作;

4、负责卫生宣传、公民健康教育活动和卫生科技情报工作,参与综合性社会卫生服务工作;

5、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6、负责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的信息收集、储存、处理上报工作及重点、重大疫情的预测、预报、预警工作;

7、负责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检验、卫生学评价,配合有关部门对新、改、扩建设项目选址、设计和竣工进行卫生学评价;

8、负责实施预防接种,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积极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专业的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引进,推广适用经验;

9、负责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其监督、控制效果做出卫生学评价;

10、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中心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二)内设机构

根据其职责,中心下设八个科室。

综合办公室:组织协调、计划总结、文书档案、党建、政务、业务及总务管理。会计核算、国有资产管理、财经法纪、内部财务控制。

流行病科:负责传染病的疫情管理、卫生学统计、业务指导、考核培训、重点做好应对重点传染病的应急准备工作,发生重大疫情,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防控措施。预测和评估流行病动态。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管理,按时完成传染病疫情分析。负责地防病的监测、防治、卫生学统计、业务指导、考核培训、预测评估地方病动态、制定地方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等。加强对重点地区人间布病监测工作,协调畜牧部门积极开展工作,控制疫情的流行。性病、艾滋病防控科:做好、司法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HIV筛查、STD门诊哨点监测工作、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管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工作、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及时上报各种报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在有条件地区继续开展以群体预防为目的,以个体服务为特点的预防诊疗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逐步推动以公共卫生策略为主导的慢病防治,参与社区预防保健服务。

免疫规划科:负责国家规定的常规免疫和非常免疫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疫苗管理、考核培训等工作。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工作。做好计划免疫冷链系统建设,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公共卫生科:开展以食品为重点的健康相关产品的检验和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加强学校卫生监测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开展防病知识培训等。承担职业病诊断、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性体检业务。开展有毒有害作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的卫生学评价。对厂矿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做好职业病诊断。

检验科:负责理化检验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做好外勤科室及监督所送检验品的检测工作及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微生物检验科:负责微生物检验监测、质量控制、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艾滋病检测、布病检测等。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关检验的准备工作。

健康教育:1.为政府拟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相关的规章、指导意见和技术规范等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意见。

2.组织、指导全市社区和农村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制定规划、计划和考核评估标准,并进行质量和效果评估,促进社会健康环境的建立和人群健康行为的形成。

3.对全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人员及有关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识和技能培训。

4.组织发布健康教育有关的核心信息,向社会提供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服务建立和发展健康教育信息网络,推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新成果。5.组织开展大众卫生科学知识传播活动,设计制作和分发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6.组织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法、策略等课题研究。7.建立和发展与各媒体、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五、全宗档案基本情况

1996年2月成立了市卫生防疫站综合档案室。按照国家档案行业标准,采用“年度—保管期限—问题”分类法整理装盒。以“件”为单位装订,一个文件为一件。每年度按同一问题、同一保管期限流水编号。

1996年年9月,通过国家二级科技档案室验收。

2005年7月,成立疾控中心,市卫生防疫站的国家二级科技综合档案室的所有资料由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共享,有疾控中心负责业务管理。2011年,根据市档案局安排,中心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历时3个月对全部档案卷宗检索进行了微机录入,规范化整理,并对编研资料进行了全面撰写。

目前,档案室共分六大类:文书类、业务类、财务类、声像类、实物类、科技类文字档案、图书资料等。

(一)文书档案794卷

1、分类方法:年代保管期限。

2、排列方法:以年度为单位,按同一保管期限。新增机构编排在后,做到排列条理化。

3、编号方法:按同一年度、同一保管期限和同一问题排列,分别依次编出流水号件号。

4、档案数量:永久类425卷;长期类151卷;短期类218卷。参阅卷516盒。

5、主要内容:文书档案主要是单位工作要点、大事记、工作报告、人事任免、表彰先进、工资变动、法规政策性文件及各种活动方面的通知、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等。

(二)业务类:主要有疾病控制与管理、卫生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及原市卫生防疫站的卫生监督、计划免疫、法定传染病、地方病监督和卫生宣教工作记录及报告结果。

1、分类、排列:区分类别,分别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在一起。

2、编号:各类别按时间顺序分别编一个大流水号。

3、数量:业务类938卷。

(三)财务类

1、分类:

从会计档案形成的实际出发,按照其形成规律和固有特点,采用年度一名称(报表、帐簿、凭证)分类。即:把一个会计年度内形成的会计档案,按凭证、帐簿、报表和其它分类,分别组成若干盒。具体类别设置为:报凭证、帐簿类、报表类和其它类(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

2、排列:按类别分别排列。

同一个类中的案卷,其排列顺序是:永久保存的在前,一定期限保存的在后,其中保存期限长的在前,短的在后。在同一保管期限内,还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3、编号办法:

按同一年度、同一保管期限和同一问题排列,分别依次编出流水号件号。

4、数量:740卷。

5、主要内容:主要是本单位经费核算的帐。如:凭证、帐簿、报表、其他等。

(四)声像档案

根据其载体与功能特征,分为图片、录音、录像、光盘类。

1、分类、排列: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但同一问题的案卷应集中排列在一起。

2、编号:各类声像分别各编一个大流水号、档案分别各编一个大流水号。

3、数量:声像类10卷。

(五)实物档案

主要是(牌、奖杯、锦旗、荣誉证书、留言册等。这类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档案形式,既是实物又负载有档案信息,且物质质地与形式各异。

1、分类、排列:区分类别,分别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在一起。

2、编号:各类别按时间顺序分别编一个大流水号。

3、数量:实物类48卷。

(六)科技、设备类

1、分类、排列:区分类别,分别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在一起。

2、编号:各类别按时间顺序分别编一个大流水号。

3、数量:文字档案25卷。

(六)图书资料

1、分类、排列:区分类别,分别按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在一起。

2、编号:各类别按时间顺序分别编一个大流水号。

3、数量:图书资料9434册。

六、档案管理现状

(一)档案设施现状: 档案室现有办公库房1间,面积共计40m2,内置铁皮档案柜6组,木质资料柜9组,目录卡存放柜1个。安装了防盗门、防护窗、窗帘、照相机、灭火器、温湿度计等。柜内放置了防虫剂,室内配置了防火、防盗、防鼠、防光、防潮、防毒等设施。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要,档案室还配备了电脑,安装了档案管理专用软件。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不仅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安全保管提供了条件,也使查阅利用更加方便。

(二)综合档案各项制度的建立情况:

为了对各门类的档案设施规范化管理,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先后完善了以下制度及管理办法:

1、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范围

2、档案管理办法

3、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4、档案保管期限表

5、档案管理制度

6、档案查阅制度

7、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8、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9、档案保密制度

10、档案保密工作规定

11、档案室“十防”规定

12、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

13、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4、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5、文件归档制度

(三)编研资料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室藏情况,结合实际先后编写了6种编研资料:

1、防疫站及疾控中心组织沿革

2、防疫站及疾控中心大事记

3、报纸摘要

4、政务中心制度规定汇编

5、档案工作利用实例汇编

6、论文汇编

(四)检索工具管理情况:

为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和调卷查阅速度,编制了简捷、实用的档案检索工具。

(1)文书、业务档案目录 9本(永久、长期、短期)(2)会计档案目录 1本(凭证、账簿、报表.其他)(3)声像档案目录 1本(录音.录像和光盘目录)(4)实物档案目录 1本(5)借阅档案登记表 1本(6)温湿度记录登记表 1本(7)疾控中心全宗介绍 以上为疾控中心全宗简介。

第二篇: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全宗介绍

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全宗介绍

(1991年——2001年)

全宗名称: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全 宗 号:B0

5一、苏州科协性质

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苏州市科协)是中共苏州市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苏州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苏州市政协的组成单位。

苏州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是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于一九八三年的事业单位。

二、苏州科协职能

苏州市科协的宗旨是“四促进、三服务”,“四促进”即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三服务”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苏州市科协的主要任务是:

1、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组织开展软科学研究,参与科学论证、决策咨询,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和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等任务。

2、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提供建议。

3、开展国际民间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外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祖国的和平统一。

4、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科技团体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宣传、表彰和举荐优秀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苏州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要任务是为政府部门、生产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决策咨询、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服务。

三、组织机构沿革:

1991年,苏州市科协第七届委员会由1988年10月25-26日召开的苏州市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马广宇为市科协主席,王盛年、赵文超、戎柏林、沈永昭、钱小萍、龚正亮为市科协副主席;常务委员25人。

1992年9月8~10日,苏州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在葑门招待所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75人。大会一致通过修改版的《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大会选举产生了苏州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杨天玺为市科协主席,王高武、李振亚、吴玲仪、陈一鸣、钱小萍、张应忠为市科协副主席;常务委员19人。

1994年,苏州市委任命许祥宝为苏州市科协副主席、苏州市科协党组成员。

1997年12月8~10日,苏州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日在市人民大会堂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81人,特邀代表24人。大会一致通过修改的《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致全市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大会选举产生了苏州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施伯伟为市科协主席,吴玲仪、李峰、崔志明、姚月明、顾伯铭为市科协副主席;常务委员32人。

1998年12月,施伯伟病故。

1999年3月,陈维任市科协主席。同年,苏州市委决定市科委与市科协党组合并成立苏州市科委党组。任命陈维为党组副书记,吴玲仪、许祥宝为党组成员。

2001年,苏州市委任命张建平为苏州市科协副主席,任命陈维为苏州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吴玲仪、许祥宝、张建平为党组成员。

苏州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1983年成立,其历任法人代表为:郭亦渔(1983年—1985年)、吴汝耀(1985年—1993年)、沈文法(1993年—2005年),2005年进入改制程序,2008年底完成改制。

四、档案内容成分

1、档案内容

本全宗的收编年限为1991年至2001年,收编内容主要包括苏州市科协的文书档案、实物档案和会计档案,其中文书档案和实物档案由办公室集中整理归档,会计档案由事业发展部整理归档。

本宗内共整理档案资料398卷册,其中文书档案385卷3252件,实物档案6卷,会计档案6卷34件。

2、成分分类

(1)文书档案

科协系统上级下达的各类文件;

苏州市科协系统各类制度文件;

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全委会、常委会、党组会议、主席联席会议、办公会议等相关通知及会议记录;

苏州市科协人员任免、职称评定与聘用、离退休等相关文件; 苏州市科协系统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各县(市)区科协、企业科协各类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各类专业技术协会、学会各类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苏州市科协上报先进单位的相关材料;

苏州市科协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的相关文件和材料; 苏州市所属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经济实体的设臵、变更等相关文件;

苏州市科协干部统计年报、党员统计年报、专业技术统计表、资产统计、直属单位审计报告等相关材料。

(2)实物档案

实物档案为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在本全宗归档期限内所获得的省级以上荣誉:如奖牌、奖状、证书等。

(3)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为下属改制单位工资清单及会计年报,包括:苏州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1993年至2005年工资清单、1983年至2003年会计年报;苏州市办公自动化服务处1989年至1999年会计年报。

二〇一二年五月

第三篇:2008年档案全宗介绍

2009年档案全宗介绍

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根据《关于成立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的批复》(沈编发(2003)132号)精神,经2004年第一次编委会研究同意将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列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经费财政全额拨款,机构规格为正处级,负责全区机关、事业、团体组织的集中采购活动。包括:货物、工程、服务。2004年10月份正式成立,办公地点大东区津桥路18号。

区政府采购中心二OO九年共装档案4盒,其中永久卷2盒,长期卷1盒,短期卷1盒。

永久:1-122009大东区(区直单位)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关于印发《2009年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工作思路》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工程项目统一实施招投标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关于杨威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关于拟聘张立群等同志任科级职务的报告;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会议纪要;关于《关于印发加强大东区定点服务企业管理意见的请示》的批示意见;区政府采购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沈阳市政府采购信息2009年统计表(二科);2009年采购情况二科统计表(明细);2009年沈阳市政府采购信息统计表(履约验收上报);关于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

内设机构更名的批复。

长期:1-8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区政府采购中心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科级领导职位实行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竞聘申请表;区管干部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登记表;关于张立群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2009考核登记表、2009领导干部工作报告单;领导干部驾驶公务车辆审批表;公务员(含参照管理)2009考核结果审批名单、公务员(含参照管理)2009考核汇总审核表、民主测评表。短期:1-3 大东信息(23);区政府业务会议纪要(58);大东区政府采购中心关于发放购房补贴的请示。

第四篇:青田县司法局全宗介绍

青田县司法局全宗介绍

全宗号:182

时间(2004——2008年)

一、立档单位机构沿革

1980年10月2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建立地、市、县司法行政机构的通知》浙政[1980]111号,青田县司法行政机构人员配备为9名,其中司法 局3名,公证员6名。1981年2月2日,根据浙政[1980]111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对司法工作的领导,健全司法机构,保证司法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建立青田县司法局。办公地点设在青田县鹤城镇少年宫路县人民法院办公楼内。1992年4月办公地点迁到青田县鹤城镇临江东路93号。

青田县司法局成立之初,下设法律顾问和公证处,各区配备司法特派员,1983年各乡相继设司法助理员。1985年3月25日,设人事秘书科、宣传教育科、调解管理科,将“青田县法律顾问处”改称为“浙江省青田县律师事务所”。(青司字[1985]7号)。后相继在各区、镇所在地设立了八个法律服务所。1991年2月2日,将“青田县司法局调解所”改为“青田县司法局基层工科(青司字[1991]4号)。1992年11月10日,成立青田县公证服务部,1993年4月14日,成立青田县公众安全调查服务所。1992年7月23日原城郊法律服务所改为鹤城镇第二法律服务所。1994年1月19日,改名为“青田县法律服务中心”。1993年12月7日成立“青田县华侨律师事务所”(丽地司字[1993]72号)。1993年12月21日,建立“青田县公证处温溪办事处”。1994年8月25日,建立“青田县公证处山口办事处。”1995 年3月2日,增设“两劳回籍人员教育管理科”“法律服务管理科”和“法律教育培训中心”(丽地司字[1995]14号)。1995年4月22日,浙江司法厅核定我县司法行政系统编制数为48名(浙司发[1995]15号)。1995年7月26日将“青田县律师事务所”改名为“太鹤律师事务所(浙江青田)”、“青田县华侨律师事务所”改名为“五洲律师事务所(浙江青田)”。1996年8月28日,成立鹤城镇、温溪镇、船寮镇、山口镇、北山镇、东源镇、腊口镇两劳回籍人员管理工作站。1998年8月16日,建立章旦乡法律服务所。1997年9月1日建立青田县公证处万山办事处和章村办事处。同年12月19日建立青田县公证处北山办事处和章村办事处。1997年4月3日,青田县人民政府批准,青田县司法局内设六个科室:办公室、两劳回籍人员管理科、公证管理科(公证处)、行政法制科(太鹤律师事务所)、法制宣传科、基层工作科(法律服务中心),下设七个局属司法所:鹤城镇司法所、温溪镇司法所、山口镇司法所、北山镇司法所、船寮镇镇司法所、东源镇镇司法所、腊口镇司法所。青田县司法局行政编制为50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局属事业单位有五洲律师事务所,定编4名;县法律培训中心(县普法办)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4名(青政办发[1997]5号)。1998年4月20日,青田县编委批复,同意设立青田县法律援助中心,属全民事业单位。1998年10月26日,建立青田县司法局司法鉴定中心,1999年1月20日,青田县编委批复,同意设立青田县司法局司法鉴定中心,为全民事业单位,定编2名(青编[1999]3号)。1999年3月22日,“98148” 青 田县司法局法律服务专线开通。1999年11月10日,青田县编委批复,同意设立章旦乡等26个内设司法所,人员归乡镇管理,业务归县司法局指导。2000年9月,太鹤、五洲律师事务所与青田县司法局达成改制脱钩协议,改制为自收自支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中介机构。2002年12月,青田县公证处改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03年7月31日,丽水市司法局批复,同意将“青田县北山法律服务所”名称变更为“青田县滩坑法律服务所”(丽司发[2003]27号)。2008年3月,本局增设社区矫正科,负责组织实施全县社区矫正人员管理工作,由刘定华担任科长。

2002年7月1日,县政府转发《青田县司法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青政办发[2002]144号),青田县司法局内设8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政治处)

1、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规划,负责局机关和下属单位人事调配、劳动工资、考核奖惩等工作。

2、协助局党组抓好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接待、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配合纪检、监察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3、制定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负责综合性文件、报告的起草,负责信息、会务、保密、档案管理等文秘工作。

4、负责局机关政务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督查落实,协助局领导处理机关日常事务,协调各业务科室的工作关系。

5、管理各项经费,负责基本建设投资、司法行政系统装备、机关保卫、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本系统内部审计工作。

(二)、法制宣传教育科(普法办)

1、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全县普法教育规划,负责管理全县干部(公务员)学法考试和建档工作。

2、指导、协调、监督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3、指导、管理全县公民法律培训工作。

4、承担县普法教育、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三)、律师管理科

1、监督、指导全县律师、律师事务所工作,检查监督律师执业纪律、办案质量。协助查处律师事务所和执业律师的违法违规行为。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全县律师职称评审、资格考试,负责审查、报批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年检注册等工作。

3、组织律师业务调研交流。

(四)公证管理科(公证处)

1、指导、监督全县公证人员和公证业务活动,检查、监督公证员执业纪律、公证质量,受理公证复议。

2、负责全县重大、复杂公证事项的请示或批复。

3、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公证员职称评审、资格考试,负责审查、报批公证处、公证员年检注册等工作。

4、依法代表国家承办国际、国内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文书的证明。

(五)基层工作管理科

1、指导全县司法助理员队伍建设,组织全县司法助理员业务培训和考试。

2、指导、管理全县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3、指导基层法制宣传教育。

4、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负责审查、报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设立、年检、变更、注 销和基层法律工作者执业证的年检、注册。

6、组织基层法律服务业务交流、调研工作。

7、开展“98148”法律服务工作。

(六)两劳回籍人员管理科

1、指导、管理全县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2、协助监狱、劳教场所做好假释、保外就医人员的监控管理、督查工作。

3、协助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做好判处缓刑人员的监控、督查工作。

4、会同公安、检察院对在押罪犯和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制教育。

5、承担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

(七)行政法制科

1、具体负责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执法检查、依法治理工作。

2、承担本局机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

3、依法管理全县法律服务市场,负责公民诉讼代理资格的审查和登记工作。

4、指导管理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

5、开展法制调研,组织法制调研文章的撰写和报送。

(八)法律援助中心

1、制本县“四统一”法律援助运行程序和工作制度并监督实施。

2、组织、指导、协调全县的法律援助工作,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减、免费的法律帮助。

3、为县人大提供法律咨询,参与县委、县政府领导信访接待。下设7个司法所:(一)鹤城镇司法所、(二)温溪镇司法所、(三)山口镇司法所、(四)北山镇司法所、(五)船寮镇镇司法所、(六)东源镇镇司法所、(七)腊口镇司法所

青田县司法行政编制40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2007年3月21日,省司法厅发布《关于认真做好新增编制分配落实工作的通知》(浙司[2007]57号),青田县司法局新增司法行政专项编制4名,编制数增至44名。

2009年5月8日,浙江省司法厅发布《关于认真做好新增司法行政专项编制分配落实有关工作的通知》(浙司[2009]76号),青田县司法局新增司法行政专项编制6名,编制数增至60名。

2010年9月6日,青田县编委批复,同意青田县海口镇、仁庄镇、高湖镇司、油竹新区管理委员会设立司法所,为(青编[2010]45号)

二、主要职能

根据青田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田县司法局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青政办[2002]144号),青田县司法局职能有所调整。

(一)新增的职能

1、指导本县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

2、组织本县“12348”法律服务工作。(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司法局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司法行政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编制全县司法行政工作中长期规划、计划,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项制度并监督实施。

2、制订全县法制宣传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乡镇、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

3、监督、指导全县律师事务所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综合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

4、组织、指导全县法律援助工作。

5、指导、管理全县公证工作,监督公证业务活动。

6、指导、管理全县基层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工作,指导“98148”法律服务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7、指导全县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管理、帮教和协助安置工作。

8、指导、监督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行政复议、应诉和行政赔偿工作,指导管理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组织全县法学理论调研。

9、指导全县司法行政系统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系统内部审计工作。

10、指导、管理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物资装备,基本建设投资,通讯信息技术网络建设。

11、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历任机构负责人和党组负责人 局长

程胜农:2001年11月8日起,任青田县司法局局长(青人大常[2001]22号)。

李长胜:2005年3月4日——2007年7月28日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青干任[2005]34号)。

吕伟杰:2007年7月28日——至今,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书记(青干任[2007]5号)。副局长

王 文:1998年5月4日——2009年12月30日,任青田县司法局副局长。(青政干[1998]14号)。

武 强:2001年11月11日——至今,任青田县司法局副局长(青政干[2001]14号)。

王晓东:2009年12月30日——至今,任青田县司法局副局长(青政干〔2009〕15号)党组书记 金芬花:2001年10月29日——2004年3月4日,青田县司法局党组书记(青委干[2001]50号)。

何康平:2005年3月4日——2007年7月28日, 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书记(青干任[2005]34号)。

吕伟杰:2007年7月28日——至今,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书记(青干任[2007]5号)党组副书记

武 强:2000年9月30日——2001年11月6日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青干任[2000]57号)。

程胜农:2001年10月29日——2005年3月4日至今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青委干[2001]50号)。

李长胜:2005年3月4日—— 2007年4月28日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青干任[2005]34号)。

徐国昌:2007年7月28日——2008年7月23日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青干任[2007]5号)。

武 强:2009年 12月 29日——至今,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副书记(青干任〔2009〕28号)党组成员

王一青:2003年月日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成员(青组干[2003]2号)。

金双恩:2008年10月8日任青田县司法局党组成员(青组干任[2008]10号)纪检组组长

夏立平:1997年7月12日——12月30日任中共青田县司法局纪律检查组长(县委干[1999]28号)。

陈友荣:12月30日——2010年9月26日,任中共青田县司法局纪检组组长(干任[2008]22号)。纪检组副长

周显根:1999年6月16日,任青田县司法局纪律检查组副组长(青纪[1999]37号)。

四、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一)、档案数量、保管期限、完整程度、利用价值

青田县司法局于2004 年9月23日,建立综合档案室,集中保管本局各类、各种载体的档案、图书、资料,由于青田县公证处档案数量浩大,这次档案达标没有包括在内。目前档案室所藏档案,从1981—2003年,共计724卷,2046 件,具体为文书档案1981—2003年,计375卷,512件,其中永久59卷,46件,长期106卷,117件,短期210卷,349件;会计档案1991—2002年,计157卷,其中永久2卷,定期155卷;法律援助档案1998—2010年,计1491卷;归正人员档案1997—2010年,计2924件;基建档案1991-2003年19卷;设备档案 11 卷;声像档案2 卷,24件,其中照片档案2卷,张,载体档案 24件。

目前综合档案室档案保管完好,卷内无纸质霉变、虫蛀、破损等现象。

自建室以来,综合档案室利用档案为领导决策,日常办公等提供了详实的工作查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档案材料事源

1、上级机关文件材料

1)、省厅、地区司法处文件、简报、司法信息。

2)、上级党政机关颁发及普发的,需要本机关贯执行文件。3)、上级领导人视察指导本机关工作时的指示、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

4)、本局代上级机关草拟并被采用的文件的最后草稿和印本,上级机关转发本机关的文件(包括报纸、刊物转载)。

2、本机关的文件材料

1)、本局党组和行政办公会议的记录、纪要。

2)、本局颁发的(包括转发及与其它机关联合颁发的)各种正式文件的签发稿、印制稿、重要文件的修改稿。

3)、本局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文件、下级机关的请示与本机关的批复文件

4)本局及其内部职能部门活动形成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文件材料。

5)、本局编制的工作条例、章程、制度等文件材料。6)、本局党、团、工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材料。

7)、本机关及本机关办理的干部、工人转移工资、行政、党团、工会组织的介绍信存根。

8)、本局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各种协议书。9)本机关编印的信息、简报的定稿和印本。

10)、本局检查下属单位工作、调查研究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11)、内容重要的群众来信及本机关的处理意见。

3、同级机关和非隶属机关的文件材料

1)、同级机关和非隶属机关颁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需要执行的法规性文件。

2)、有关业务部门对本局工作检查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3)、同级机关和非隶属机关与本局联系、协商工作的来信、文件。

4、下级机关的文件材料

1)、下级机关报送的的重要工作计划、报告、总结、典型材料、法规性备案文件。

2)、直属单位报送的重要文件

所收集材料基本上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本局工作的历史原貌。

(三)、全面整理、编目、排架方法介绍 1.整理

依照本局制定《青田县司法局机关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本局1981—1998年的文书档案按照、保管期限、级别、问题分类组卷,1999—2001年档案按照分类方案分为党群类、综合类、律师公证类、法制宣教类、基层两劳类等五类归档。采取一问题的分类方法,上级与自身严格分开,永久、长期、短期分开。2002—2003年文书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新制订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来整理归档。以件为整理单位进行文件整理,并采用保管期限分类法进行分类,先将归档文件按分类,再在下面按保管期限分类,归正人员档案按进行分类,一人一件,保管期限定为长期。法律援助档案按照一个案件为一卷整理归档。

科技档案有设备类和基建类两类。

会计档案按类别—分报表、帐簿、凭证三类,按一问题的方法整理。

特种载体档案按载体形式将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带、光盘等分开,分别整理。照片档案按时间—问题分类,并附上文字说明,底片对应照片整理。

2.案卷排列

文书档案采用按保管期限--—问题顺序排列,要永久、长期、短期单独分开排列。

设备档案按设备购买日期先后排列。

会计档案按照类别—排列。即案卷按凭证、年报、月报帐册分开,再按内时间先后排列。

归正人员档案和法律援助档案按先后排列。

照片档案先按时间()分开,再按类别—问题排列。

录音、录像带、光盘、奖牌、锦旗等实物档案按接收时间先后排 列。

3.档案编制

1981—2001年文书档案按保管期限确定目录号,永久、长期、短期各设一个目录号。各目录号内的档案流水编号。

基建档案设一个目录号,在目录号内按案卷排列顺序流水编号。设备档案设一个目录号,目录号内按案卷排列顺序流水编号。会计档案按年报、月报帐册、凭证分设目录号,在各个目录号内流水编制案卷顺序号。

法律援助档案设一个目录号,在目录号内按案卷排列顺序编制流水号。

照片、录音、录像带、光盘、奖牌、锦旗等实物档案设一个目录号,目录号内按照排列顺序流水编号。

(四)、图书资料

由于图书资料数量较少,因此只把图书资料分开,以下”T”、”Z”分别标识,并流水编号。

五、检索工具和编研材料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档案,更快捷地查出所需档案。我们编制了多种检索工具,如案卷目录、全引目录、归档文件目录、档案存放一览表。编研材料有《大事记》、《机构沿革》、《全宗介绍》、《发文文号索引》(2002-2003)、《领导干部任免专题索引》、《中层干部任职情况》、《公证工作基础数字汇编》等。

第五篇:武汉市艺术学校全宗介绍

武汉市艺术学校全宗介绍

(1951.3—2013.12)

一、历史简况

早在1951年3月, 为落实中央政务院“改人、改戏、改制”努力培养戏曲艺术接班人的戏改方针, 由中南局文化部文艺处主持筹建中南戏曲学校, 后交中南文艺学院管理, 更名为中南文艺学院附属中南戏曲学校,是当时全国七所戏曲学校之一,1952年4月停办。

1953年6月11日,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签发的【53】文化戏字第595号文批准,并函请武汉市教育局备案,成立武汉市戏曲学校,隶属于武汉市文化局直接领导。学校制定了以培养“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戏曲优良传统的楚、汉剧演员”为宗旨的教学方针,并组织和实施教学。1959年4月1日,根据武汉市委宣传部下发的“宣干丙字第1011号”文件精神,武汉市戏曲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艺术学校。1961年重新恢复“武汉市戏曲学校”校名。1962年底,根据上级精神“一省只能保留一所戏曲学校”的原则,武汉市戏曲学校的建制被取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和煦阳光,使戏曲教育得以复苏,为了改变“艺术教育停滞,人才断层”的局面,1979年4月28日,根据湖北省革命委员会鄂革文(1979)43号文:经研究,同意恢复武汉市戏剧艺术学校。后经上级批准,以“武汉市戏剧学校”为校名。

1987年为改变戏曲艺术困境,学校决定从单一的戏曲教育格局逐步向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转换,为适应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1987年12月21日,经武 汉市教委武教计(1987)109号文批复,同意批准武汉市戏剧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艺术学校。

二、主要工作业绩

从1951年3月筹建中南戏曲学校, 到现在的武汉市艺术学校,已经走过了62年的历程,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历史时期。

(一)中南戏曲学校时期(1951.3---1952.4)。建校初期学校狠抓筹建工作,一切从零开始,成立机构,设立艺教委员会,聘任校长,确定办公地址,申办各项手续,招收两科学生,举行开学仪式,进行专业设置,聘请专业教师,狠抓基本功训练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重视教学实习。在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艺术大师的关心、支持和推荐下,一批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先后来校任教,本地艺术家也在校兼职任教。在教学中,选择的剧目多为传统的、能见艺术功底的剧目,如京剧《二进宫》、《断太后》,楚剧《百日缘》、《送香茶》等。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学生学习、排练剧目就达四十多个。学校教学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如京剧艺术家王碗华、楚剧艺术家荣明详、作曲家胡鑫等,曾任武汉市文化局主管专业的副局长李志高、肖毅勤等都启蒙于中南戏校。

(二)武汉市戏曲学校时期(1953.6----1962年底)。这一时期学校隶属于武汉市文化局直接领导,首先成立戏校筹备委员会,到各剧团聘请专业教师、引进文化课教师,招收汉、楚两科学生,增设两科音乐班,进行专业设置,制定教学方针、教学计划。1954年底,根据中国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戏曲学校教学会议》精神,我校重点调整了政治思想教育及文化课 程的比重,并普遍开设了初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戏剧史、戏剧理论常识等课程。在专业教学上,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实行系统的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思想政治方面,学生完成了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经常参加劳动,具备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在文化方面,学生完成了初中至中专的文化课程及专业史论课程;在专业上,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基本功。1956年底,在湖北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一次戏曲汇演中,五三级楚、汉两科的学生参加了汇演,其功底和演出水平均受到与会专家的称赞。1958年,学校实行勤工俭学,成立了“武汉市戏曲学校实验汉剧团”“武汉市戏曲学校实验楚剧团”,进行巡回演出,共计852场,观众达67万人之多,弥补了办学经费的不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59年4月,武汉市戏曲学校更名为武汉市艺术学校,同年6月,为解决武汉市汉剧院和楚剧团人才青黄不接的燃眉之急,两科学生提前毕业,分配到市汉剧院和市楚剧团工作,为武汉市艺术团体注入新鲜血液。

1961年重新恢复“武汉市戏曲学校”校名,1962年底根据上级精神停办,但三科教学建制仍然保留并转到市属三个戏曲团体作为附属实验剧团。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校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机构,后勤组织下乡、下厂、下部队劳动锻炼、实习演出活动,并排练了一批高质量的现代戏,如京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汉剧《革命自有后来人》、楚剧《江姐》等。

(三)武汉市戏剧学校时期(1979.4----1987.12)。为了改变“艺术教育停滞,人才断层”的局面,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下文,同意恢复武汉市戏剧学校。市文化局组建筹备班子,采取“系统办学,各艺术团体分担”的方针,一边招生,一边由京、汉、楚各剧团抽调师资力量,在各剧团人力物力的支 持下,筹办过渡校舍,恢复教学工作,白手起家,除重点办好京、汉、楚等戏曲专业外还将说唱、歌剧、木偶、豫剧、评剧等市属随团的专业班纳入学校管理。

学校办学过程虽然条件艰苦,但教师教学,学生学艺的积极性异常高涨,酷暑严夏顶着烈日练三伏,数九寒冬迎着风雪练三九。学校始终如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戏剧人才。

在教学上,政治、文化和专业史论课程各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学校提倡“教戏育人”,各科设辅导员一名,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加强学生的生活管理及业余课堂的组织,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内外各个领域。

在专业教学上,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抓教材建设,成立了各专业学科的教材研究组;抓教学难点,成立戏曲嗓音教学研究组;抓尖子人才,抓艺术实践。

从1979年至1986年,学校各专业毕业生近400名,分别分配到武汉市属各艺术院团,改变了戏曲人才“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的状况。

(四)武汉市艺术学校时期(1987.12----2009.11)。1987年,适应市场需求,同时改变戏曲艺术的被动局面,学校决定将单一的戏曲教学格局,逐步向综合性艺术学校转换。1987年12月经市教委批复,“武汉市戏剧学校”改名为“武汉市艺术学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更名后的学校不断拓宽教学领域,,一方面抓好“黄陂、汉阳、新洲三县楚剧定向班”的教学工作;同时拓展多种专业学科的艺术教育,先后开设舞蹈、声乐、器乐、杂技、戏剧表演、木偶、美术、服装设计与表演、音乐 剧等十余个专业,并逐步建立起各学科的专业教学班子。随着学校的发展,在全面规划综合型艺术学校的拓展方向,教育体制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培养,生源的数量,质量,办学规模,办学模式等方面,学校都作出精心、全面的规划及部署。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技能强、素质高的教师、专家来校任教、讲学。注重本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到专业院校进修深造,使学校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同时培养了一批有较强艺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的教学在确保传统专业教学质量前提下,逐步向多种专业门类的教育学科推进,开设了舞蹈班、声器乐班、美术班、戏表班、木偶班、杂技班等。同时还与武汉大学、华师大联合开办(编导)中文专修班、表演舞蹈大专班,毕业学生共计169名。1999年经上级部门批准,将武汉市文化局幼儿园并入市艺校,成立武汉市艺术学校附属幼儿园,开设幼儿、少儿艺术培训。至此 ,市艺校初步形成以中专教育为主体,大专、少儿教育相补充,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学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狠抓“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成立“艺教委员会”与“教学研究室”,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完整的教学文件,使所有的专业做到教学有大纲,上课有教案,考核有标准,评分有依据。同时鼓励教师参与艺术研究,2012年音乐、美术、服模专业还编制了校本教材。几年来,我校教师参与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实施性教学大纲近60余部,满足了本校各专业教学的需要,同时有《中国舞专业芭蕾课基本训练实施性大纲》等七部教学文卷,已作 为省文化系统中专实施性教学大纲,学校的教学工作在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上有序运行。

2008年,学校进一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重中之重。首先成立德育教育领导小组、督导小组,校长杨菁亲任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结合师生的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活动;开辟宣传专栏,将师德师风、校纪校规等在校园网上公布宣传;组织《四季讲堂》、《校园大讲堂》,请教育界知名教授、本校资深教师授课;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从而激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思想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为不断开阔师生的视野, 学校将交流活动向外辐射。从1988年7月开始至2013年已有26年的历史,学校与美国奥古斯塔纳大学建立了一年一度的友好交流关系,多次接待美、日、法、德、英、朝鲜、韩国、泰国、越南、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境内外宾客。在校内为他们举办各种演出活动,同时鼓励组织学生走向国际舞台。从1996年开始,五千多名师生中有百余人到国外演出、教学交流,学校的教学氛围日益活跃。

六十多年来,学校已成为武汉市各专业文艺团体培养输送后备人才的基地,输送专业毕业生近五千余名,他们大多数已成为文艺院团的中坚,有的在世界级大赛中获得大奖,有的荣获国家级最高艺术奖“文华奖”“梅花奖”,多名学生在省、市各类文艺比赛中崭露头角。

三、全宗档案内容成分介绍

2005年3月,武艺校发【2005】1号文,为加强全校档案的综合管理,经校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武汉市艺术学校综合档案室。至今,市艺校综合档案室 藏有文书、教学、艺术、学籍、教师业务、科技、声像、电子、会计、实物等十个门类的档案(载体)共计22690卷(件、卷、盒、张、盘)。

(一)文书档案。文书档案共有6701卷,其中永久1659卷,长期1199卷, 短期2502卷,30年474卷,10年867卷。全属武汉市艺术学校所形成的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按、保管期限进行分类,并以保管期限为主,结合文件内容、责任者、时间进行组卷。在案卷排列上区分保管期限,按顺序排列。即先排列永久类、再排列长期类(30年)、最后排列短期类(10年)。

永久:主要包括本校机构设置,撤并更名、人员编制、干部任免、启用印章、目标任务、职工录用、劳动工资、职称评审、福利待遇、死亡抚恤、教学评估、表彰、处分的通知、决定及会议记录,工作总结、简介、组织沿革、大事记等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长期(30年):主要包括上级部门、本校制发的决议、决定、条例、制度、办法、本校工会、共青团工作要点总结、校刊、校讯、招生简章、教职工教育等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短期(10年):主要包括上级、本校治安、信访、普法等一般性的通知、通报在短期内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二)教学档案,按、保管期限进行分类,并结合文件内容进行组卷,区分保管期限,按顺序排列,共计1794卷,其中:永久358卷,长期759卷,短期676卷。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学大纲、计划总结、专业课教学综合质量分析、文化课教学综合质量分析及师生获奖、处分情况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三)、艺术档案。按、问题分类,以问题为主进行组卷,并按顺序排列,共计711卷。主要包括剧本、曲谱;学生艺术实践;本校舞台美术材料、书画及写生,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常识、表演技巧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四)学籍档案。采用教学——问题分类法,以问题为主,结合专业班级等特征组卷。然后按不同保管期限排列,自1979年至2012年,共计257卷。主要包括本校录取新生名册、学籍名册、学生名册、毕业生名册、学生高考就业一览表、毕业生高考录取通知书、毕业生学籍卡片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五)教师业务档案,以人名为保管单位(盒),按教研室结合专业技术职务编号排列,共66盒。分为五类:综合类、教学类、创作类、业绩类、综合类。主要包括个人业务简历、鉴定、职评、聘任;教学类:典型教案、自编教材、辅导材料、教学质量分析、教学竞赛成果及校内外对教师的反映、评价;创作类:教师发表的文章、作品及社会评价;业绩类:本人的先进事迹材料及获奖证书等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六)科技档案。分为基建和设备仪器两个二级类目,其中:基建档案按工程项目分别装盒,作为永久保管;设备档案按仪器的类型分别装盒,作为长期保管,共计91盒。科技档案分为二类:基建类设备类,基建类主要包括本校关于基建工程的请示、批复、预决算等综合性文件材料、工程技术管理、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资料及图纸、土地使用证。设备类主要包括本校教学办公购置的各种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图纸、合格证、安装调试报告,维修记录及随机工具。(七)声像档案。分为照片、录音、录像三个二级类目,其中照片按时间、活动内容分别装册,编写相册目录,共计6511张。录音、录像分别按时间、活动内容编流水号,并编制案卷目录,共计1054盘。主要包括录音录像类,照片类。录音、录像类是指因教学需要为各专业购置的录音、录像带;本校在艺术交流、重大活动中形成的录音、录像带。照片类包括领导视察、各类活动、外事交流,专业教学等形成的照片。

(八)电子档案,。分为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五大类,按结合内容编制流水号,共计2311盘。主要包括本校发文备份、校志、简讯、新校址设计方案、外事活动、电子照片、各类演出、重大活动形成的光盘及电子照片。

(九)会计档案。分为会计报表、会计帐簿、会计凭证及其它。在分类整理上,是按类别、按不同的保管期限、按分别装盒,从1979年至2011年,共收集会计档案2610卷,其中:凭证1805卷,报表652卷,账簿153卷。

(十)实物档案。分为奖牌、证书、奖杯、锦旗、印章、字画和其它类七个二级类目,分别按顺序编制流水号,共455卷。

疾控中心全宗介绍【2011】(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