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孝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
百孝经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尽力孝父母 孝道不光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有人愚昧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和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要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媳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身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唯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和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想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甜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劝孝歌
自古圣贤把道传 孝道成为百行源
奉劝世人多行孝 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 坐不稳来睡不安
儿在娘腹未分娩 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朝临盆将儿产
儿落地时娘落胆
赤身就来裹裙片
身上无有一丝线
娘坐一月罪受满
把屎把尿勤洗换
白昼为儿受苦难
枕头就是娘手腕
半夜睡醒儿哭唤
或屎或尿把身染
每夜五更难合眼
倘若疾病请医看
对天祷告先许愿
煎汤调理时挂念
每日娘要做茶饭
饭熟娘吃儿又喊
待儿吃饱娘端碗 娘命如到鬼门关 好似钢刀刺心肝 并未带来一文钱 问爹问娘要吃穿 如同罪人坐牢监 脚不停来手不闲 夜晚怕儿受风寒 抱儿难以把身翻 打火点灯娘耐烦 屎污被褥尿湿毯 娘睡湿处儿睡干 情愿替儿把病担 烧香抽签求仙丹 受尽苦愁对谁言 儿啼哭来娘心酸 丢碗把儿抱胸前 娘吃冷饭心里安 倘若无乳儿啼唤 寻觅乳母不惜钱
或喂米羹或嚼饭 或求邻舍讨乳餐
白昼儿睡把事办 或织布来或缝衫
儿醒连忙丢针线 解衣喂乳哄儿眠
晚间儿睡把灯点 或做鞋袜或纺棉
出入常把娘来唤
学走恐怕跌岩坎
时时刻刻心挂念 会说会走三岁满
三年乳哺苦受遍
或稀或稠一大难
一见痘花有凶险
幸蒙神圣开恩点
八岁九岁送学馆
学课书籍钱不算
放学归家要吃饭
衣袜鞋帽父母办
倘若逃学不发奋
十七八岁订亲眷
央媒定亲要物件
样样物件父母办
备办迎亲设酒筵 呼爹叫娘亲喜欢 常防水边与火边 行走步步用手牵 学人说话父母欢 又愁疾病痘麻关 儿出痘花胆更寒 请医求神把心担 过了此关先谢天 教儿发愤读圣贤 纸笔墨砚又要钱 缝衣造饭娘耐烦 冬穿棉衣夏穿单 先生打儿娘心酸 四处挑选结姻缘 又打首饰并钗环 件件礼物要周全 夫妻团圆望生男 花钱多少难算尽 还要与儿置庄田
养儿养女一样看 女儿出嫁要庄奁
为儿为女把账欠 力出尽来汗流干
倘若出门娘挂念 梦魂都在儿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 望儿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
捎书带信把卦算
千辛万苦都受遍
父母恩情有千万
青发难数恩难算
倘若生儿娘不管 为子先将孝道看 小靠父母老靠子
父母吃穿靠子办
父母在世休游远
出必告来返必面
出门年少速回转
在世孝敬胜祭奠
孝顺父母天看见
莫听妻言家分散
娶妻丑陋夫莫怨
为妻莫嫌夫贫贱 烧香问神求灵签 盼望我儿早回还 你看养儿难不难 万分难报一二三 杀身割肉报不完 饿死焉能有今天 人老靠儿养百年 老而无子命难全 切忌莫惜银和钱 游必有方对亲言 爹娘见子心放宽 免得爹娘夜不眠 二老能活几多年 兄弟妻子要团圆 兄要忍来弟要宽 五行八字命由天 百世修来共枕眠
三从四德守闺范 学个温良女中贤
夫若与子争长短 莫在后面添孬言
夫若做恶不向善 劝夫行善孝椿萱
一家大小能向善 能体亲心是圣贤
子孝媳贤同奉养 夫妻同孝赵居先
公婆面前莫变面
居家过日要勤俭 董永尽孝将身典
郭巨埋儿妻情愿
曹庄杀狗把妻劝
莫说后娘心不善
王祥卧冰鱼出现
杨辅访道老僧点
杨辅回家见母面
孝顺父母看上面
爷爷婆婆要知感
你孝父母看下面
伯父伯母一样看
父母有过要苦谏
打你骂你莫强辩
倘若父母有病患
倘若一时钱不便 晨昏二时常问安 尽心竭力孝堂前 仙女成婚中状元 天赐黄金孝感天 孟宗哭竹身受寒 且看古贤闵子骞 寿昌寻母去了官 披衣倒屣活神仙 竭力尽孝脱了凡 祖父祖母在堂前 恩养亦是一层天 兄弟姐妹骨肉连 姑娘姨娘心勿偏 好言相劝心喜欢 子孝自然父心宽 请医调治把药煎 或借或当莫怨言 父母百年闭了眼 衣衾棺廓要周全
守丧行孝连葬掩 常言亡人入土安
有钱无钱量力办 富贵贫贱不一般
儿有果供灵前献 清明佳节烧纸钱
坟茔修好时常看 莫教风水有伤残
假若坟墓有缺陷
丁兰刻木真有显
人有诚心天有感
羊羔跪乳将恩感
子尽孝道头一件
贤孝二字说不尽 世上有些忤逆汉 养育之恩不思念
不孝父母有偏见
对待父母如奴汉
父母吃穿不备办
父母有病不挂念
父母故后不伤惨
妻子有病请医看
妻子儿女命有险
逆子逆妇狼心胆
法律定得甚明显 破甲伤丁不产男 王衰行孝跪坟前 善事父母能格天 禽兽还知孝为先 为媳尽孝贤名传 再劝不孝忤逆男 忘了根本欺了天 吃烟赌博懒耕田 重爱妻子伦常短 交朋接友如祖先 照看儿女心太偏 反说老病难保全 还说年老理当然 抓药调治不惜钱 拍手跺脚咒皇天 天地不容入憎慊 若犯王法不容宽
驾母拟绞殴者斩 杀者凌耻九族怜
王法逃脱天地显 雷击火烧或水淹
天律逃脱阴律现 油锅煎熬下刀山
割心抽肠剜双眼 罪满转生六畜变
不信专把天雷看 单击奸妇忤逆男
孝顺不难有两件
或农或商或贵贱
如戒艳妆勤织纺
这是一篇劝孝歌
我劝男女记心间 莫嫖莫赌莫吃烟 赐福检点奉老年 万望儿女记心间
第二篇:百孝经全文
百孝经全文: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第三篇:《百孝经》企业文化释评
附件一:
《百孝经》释评
前言:学习国学,诵读经典可以使我们提升见识、修养品行、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国学教育的功能,来强调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那就是国学教育是培养一个能让人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所以真正的教育,首先是教人做人,知识的传授可以暂缓,道德一定要首先确立起来。一些国学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古而不衰的文化瑰宝,是因为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大量对人生、世界乃至为人之道的论述,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通释】
天地之间重视孝道,孝字应当放在凡事的最前面,一个孝字能够使得全家安宁和安康。孝顺的父母能够生养出孝顺的子女,孝顺家的子弟一定是聪明和贤德的。
孝敬父母是培养自己与人为善的开始,也是培养优良作风的过程。长时间学习孝文化,雷厉风行的作风就会体现在你的工作中,体现在你的交往中,给人一种干练、尊重别人的良好印象。正所谓: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继而收获一种命运。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通释】
自古以来凡是忠于社稷和人民的人大多也是一个孝子,一个英明的国君选拔贤德的臣子也一定推举孝顺和廉洁的人。
先贤诸葛亮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之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身在职场也是如此,思想道德是人的灵魂,知识技能是人立足社会的本领。记住“以德修身,以技立业”的道理,记住长者的教导,记住父母的嘱托,记住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一切从孝敬孝顺父母开始!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通释】
一个人要尽心尽力地孝顺父母,孝顺父母不仅仅是给父母吃的和穿的,最珍贵的是心中要有孝顺的思想观念。如果受到长辈的责怪,切莫顶嘴争辩。
对我们而言,对父母尽孝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恒心、毅力等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年少之时,孝敬父母的事情多为家务事。家务事繁杂,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水暖电气、刷锅扫地、家常理短,把家务事理清认真做,就是责任心;把繁杂的家务事坚持长期做就是培养恒心和毅力。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通释】
可惜人间还有很多人都不懂得行孝的道理,他们如果能够回心转意恢复孝顺,那是还复到天理。
从个人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任何一位职场的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做事中做人,在
做人中做事。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通释】
人的孝道没有什么奥妙之处,只是要珍贵和顺,孝顺是不区分女和男的。人世间的福气和钱财、职位都是由于行了孝道才得到的。
一个有孝心的人是有责任心的,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独自承担这些行为的后果,哪怕是最严重的后果,正是这种素质构成了伟大人格的关键。事实上,当一个人养成了尽职尽责的习惯后,无论从事任何工作他都会从中发现工作的乐趣。在这种责任心的驱使下,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当你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就会发现,成功已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通释】
人人都可以孝顺父母,孝顺和敬重父母就像敬重上天一样。孝子的嘴里说的都是孝顺的话语,孝妇的脸上总是面带孝顺的脸色。
孝顺是一门艺术,孝顺需要学习,孝顺能使家庭和睦。人作为一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否则,不但是道德上的污点,更是做人策略上的失败。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许多事情都可以顺利地解决。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通释】
对待公公和婆婆能够尽到孝道,那么既获得了孝顺的实际好
处,又获得了贤惠的美名。一个女子要想得到贤淑的美名一定要先学会孝顺,要将三从四德放在做人的首位。
尽孝是一种品德,在企业当中,我们可以理解成敬业,敬业早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作为考核人、激励人、使用人的重要标准。敬业者也因此而备受尊敬,并得到了应得的回报。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
【通释】
一个尽孝道的人在乡里之中是受人钦佩和得到敬重的,一个充满孝道的家庭里长辈和小辈之间充满了欢乐。孝道感化了社会风俗就会使得人的品格端端正正。
各种美好的德性和善行都根源于人的孝心,正所谓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深深地影响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勤勤恳恳地完成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积累一点一滴的成果,总有一天我们收集起来的鹅卵石就会变成一颗颗耀眼的宝石。
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世唯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通释】
一个孝子,他的声价在生前是尊贵的;在死后,他的名声也能万古流传。人生处世只有孝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本质上说,只有付诸于具体实践中的高贵品格才是不朽的。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最具代表性和说服力,它能经过历史长河,影响数千年后的人们思维。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儿男。
【通释】
有关孝道的经典和文章劝导人们行孝,我们行孝就要孝顺父亲和母亲,还要孝顺祖先。父母双亲生养子女原来就是为了得到孝顺的回报,因此,能够孝顺的就是好儿女。
孝,作为一种情感源于人类的自然本性,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儿女怀着感恩回报之情去侍奉赡养父母,是一个人爱心、善意和良知的综合体现。这种表现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把握方向,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通释】
做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么,下一辈子女就能按照你的模样还报给你。家里如果有父母还健在却不知道孝顺父母,那么,你因为不孝顺而贫穷和困苦就不要埋怨老天。
刚出生的孩子,他们也没有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于错的价值和道德观念。他们思想中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有80%都是受父母的言行所影响的。每个人的言行,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是对或是错,都是通过学习而得来的;而父母又恰好是提供孩子们学习的最好的样板。所以说,每一位家长的良好言行都决定着孩子们以后的个性与观念。
孝子面带太和象,入孝出悌自然安。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通释】
孝子的面相总是带着和谐匀称的相貌,因此,能够奉行孝道的人,对于自己的亲人总是充满了仁慈的感情。由于奉行孝悌,孝子自然面带善容,家庭也充满了自然安宁。亲人还在身边应该
尽孝的时候却不知道尽孝,等到亲人死去离世的时候明白要尽孝了,那时后悔也就晚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因此,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珍惜机会、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在工作和生活中,做最好的自己。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通释】
尽孝在于心中有孝顺的思想,而不在于外面做出来的样子。孝顺珍贵的在于要实际行动,而不在于嘴上说得好听。孝子能够以孝来治理家庭,那么整个家庭都沉浸在快乐之中。孝子能够以孝来治理国家,那么整个国家的百姓都能够平平安安。我认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要作秀,不要做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和富,善体亲心是孝男。
【通释】
能够五谷丰登都是因为孝道。能够实行孝道的国家就能够过上天下太平的日子。能够实行孝道的人不在于是穷人或是富人,只要能够体谅长辈和亲人之心的人就是真正的孝男。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经常作比较,而且喜欢往上比,比较的结果就是自己职位低、岗位不重要、报酬少,然后再联系到工作中的一些不如意之处,就容易消极、萎靡、怨天尤人,至此,工作不再有目标,生活不再有幸福感。所以,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比干劲,在差距中比奉献,在任务中比能力,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付出最大努力。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
满面承亲颜。
【通释】
兄弟手足之间能够和睦就是孝道。一个能够做到忍让二字的人才是完全的孝子。实行孝道要从难处着手才看得出真正的孝顺,尽孝的人始终要笑容满面地面对父母的容颜。
我们学习这句也可以运用到工作当中:上下一心,团结协作,感恩包容,和谐共赢。公司全体员工要目标一致,团结一心、相互包容、密切协作,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围绕共同的目标,运用集体的智慧,实现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的梦想。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通释】
父母双双都在人世的时候,正是子女应该尽心孝顺的时候。父亲母亲有一个去世了,亲人就成为单人的孤单身影。光阴是飞快过去的,所以尽孝一定要抓紧。孝顺父母双亲是我们做子女的必须做的事情。
时间是宝贵的,这就看你如何安排时间:是白白浪费,还是惜时如金。这一切就在你一念之间,而就是这一念之间将决定你的命运。珍惜时间就是珍惜你的生命,珍惜时间就等于决定了你的命运。珍惜时间,奋发图强,你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生前为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枉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
【通释】
父母在世的时候能够孝顺他们,才是真正的孝顺。等父母死了以后再说什么尽孝的事情,那只是白费力气,看不到有什么结果了。孝道是一个可以传家的宝贝。孝道的品性是温顺的、和睦 的,而行孝的儿女和享受孝道的父母的心中总是甜蜜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是一个必然规律。这一必然规律体现了“必然”与“偶然”的内在联系,机会是“偶然”,有准备是“必然”,有准备才有机会,没有准备就没有机会,既有准备又遇到了机会,成功也就成了“必然”。
羔羊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兽实可怜。
【通释】
小羊羔吃奶的时候,总是昂起头,跪在母羊的身边,尚且知道感激母羊的喂养。小乌鸦在母鸦的哺育下长大,等母鸦老了,小乌鸦又会终日不止地哺育母鸦,直到母鸦临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顺父母,那他真是可怜得还不如羊羔和乌鸦。
学会感恩,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宽容,不再报怨,不再计较;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回报我们感恩的对象;学会感恩,我们才会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会感恩,我们才会摒弃那些阴暗自私的欲望,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澄澈明净……
(总结篇)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千遍万遍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我们诵读百孝经,目的是付诸到实际行动中去。心中常抱着仁心,孝心,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孝是中国几千年来所推崇的,这对于社会和家庭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
第四篇:读《百孝经》有感附百孝经全文
读《百孝经》有感附百孝经全文
文/陈兆昌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 , 一件是行善 , 一件是行孝........《 百孝经》 , 原称为百孝篇 , 是由先人遗留下来 , 之后白水老人重新汇整成整篇为八十四句 , 每句皆有至少一个孝字 , 总计有一百个孝字 , 因此现今称为 [ 百孝经 ] , 从经中浅显易懂的字句中 , 把孝行之道表露无遗。
再读《百孝经》,颇多感慨,其中“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孝敬父母如敬天,孝父孝母孝祖先”,“生前行孝方为孝,死后尽孝徒狂然“,“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等句段,不失为经典力作,将永久留给中华儿女并奉行之。
孝为何解?孝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在儒学伦理里,父母必须照顾好自已的子女,将他们抚养成人,相应地,子女在父母年迈之时,也必须作出回报,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这就是”孝“。
孝是人性,亦是本性。人不可失人性,即不可不孝。人与人之间,以我之见,孝则集中体现在一个字上,那就是”爱"。孝就是对父母长辈的爱。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为我们付出很多,理应得到爱的回报。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这是我对《百孝经》最基本的理解,但愿能与诸位贤达共勉。
附 :百孝经全文: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谢世即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独讲吃穿
孝道贵在心中孝 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 回心复孝天理还
诸事不顺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 孝顺不分女共男
福禄皆由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里有孝语 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 又落孝来又落贤
女得淑名先学孝 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 孝在家中大小欢
孝子逢人就劝孝 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处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为孝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亲在应孝不知孝 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贵实行不在言
孝子齐家全家乐 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贫和富 善体亲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 忍让二字把孝全
孝从难处见真孝 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 孝思鳏寡亲影单
赶紧孝来光阴快 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为孝方为孝 死后尽孝徒枉然
孝顺传家孝是宝 孝顺温和孝味甘
羔羊跪乳尚知孝 乌鸦反哺孝亲颜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首 当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无穷孝无边
此篇句句不离孝 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 念得百遍万孝全
千遍万遍常常念 消灾免难百孝篇
作者简介
陈兆昌,12岁下地干活,17岁参加工作,19岁从事乡村教育,23岁参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74年退伍重返教育岗位,因成绩突出,受到江苏省教委表彰。202_年7月退休。202_年被大丰陈氏文化研究会聘为副会长、名誉会长。陈兆昌先后在教育、军旅、党政、司法、陈氏社团工作岗位近半个世纪,共为地方政府起草规范性文稿600多篇,100多万字,发表各类时政性报道文章180多篇。1989年7月15日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题为“必须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文章获盐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编纂镇志、村志、乡镇部门志11部共300多万字,1996年负责编著的《大中镇志》获江苏省乡镇志一等奖。202_年10月荣获大丰市老龄委“老有所为奖”。202_年3月担当“大丰陈氏族谱”主编,辛劳年余,分文未取。受到各支系宗亲一致赞誉。202_年被大丰陈氏文化研究会授予“终身成就奖”。
第五篇:孝经
《孝经》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本书采用的是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用今文而参考古文)。此本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开宗明义章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孙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你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天子章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孙子说:“热爱父母,就不敢对别人凶恶;敬重父母,就不敢对别人傲慢。侍奉父母竭尽全力的热爱和敬重,把这种道德教化施加给百姓,做天下人的榜样,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中说:„天子一人有美德,千万百姓都得利。‟”
诸侯章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水。‟”
〖译文〗
“处在上位而不放纵,地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慎重地执行礼义法度,财富充实也不会遗失。地们高却不危险,是长久高贵的保证;财富充实却不遗失,是长久富有的保证。富有高贵不离开自身,这样才能够保住他的国家,并能使民众和睦相处,这就是诸侯的孝道。《诗经·小雅·小昊》中说:„戒惧小心多提防,好像走近深渊旁,好像走在薄冰上。‟”
卿大夫章
【原文】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译文〗
“不符合先王礼法规定的服饰,不敢穿;不符合先王礼法的言论,不敢说;不符合先王道德的行为,不敢做。因此,不合礼法的话不讲,不合道德的事不做;只说合乎礼法的话,只做合乎礼法的事,言论传遍天下,却没有说错的话;行为天下全知,却没有谁责怪做错了事。服饰、言论、行为三个方面都完全符合礼法,这样才能够守住他的宗庙、官职,这是卿大夫孝道。《诗经·大雅·烝民》中说:„从早到晚不懈怠,服事君主尽忠心。‟”
士 章
【原文】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实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译文〗 “凭借与侍奉父亲相同的亲情爱心去侍奉母亲,凭借与侍奉父亲相同的恭敬态度去服事君主。(在爱和敬两个方面,)对待母亲选取以爱为主,对待君主选取以敬为主,对待父亲二者兼重。所以,用孝道服事君主就会忠心,用恭敬的态度去侍奉长辈就会顺服。坚持忠心和顺服,用来服事自己的上级,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官位,从而守住对自己祖先的祭祀,这是士的孝道。《诗经·小雅·小宛》中说:„早起晚睡多操劳,不要辱没你父母。‟”
庶人章
【原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译文〗
“顺应大自然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而辛勤劳作,从耕种土地中获取收益,严格要求自己,节约用度,用来瞻养父母,这是普通百姓的孝道。”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孝道却不遭受祸患,是从来没有的。”
三才章
【原文】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说:“孝道深广的很啊?”
孔子说:“孝道是天地间的常行法则,是人们应该躬行的。天地间的常行法则,人们认为它是准则。效法天上的太阳给人以光明,犹如大地生长万物一样给人们带来利益,因而天下顺服。因此,他的教化虽不急速却能取得成效,他的政令虽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先王看到教化可以转化人心风俗,所以先做到广泛地施爱,于是百姓没有抛弃自己父母的;向他们宣扬道德和正义,于是百姓就喜欢依照道德和正义去做;先做到待人恭敬礼让,于是百姓就不相互争夺;用礼乐引导启发他们,于是百姓就和睦相处;用事例告诉人们好坏的标准,于是百姓就知道那些是该禁忌的。《诗经·小雅·节南山》中说:„显赫的尹太师,百姓都看着你。‟”
孝治章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五。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
孔子说:“过去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不敢遗忘小诸侯国的臣民,何况是有爵位的诸侯呢?所以能得到众多诸侯国的欢心,从而继承他先代君王的事业。用孝道治理国家的诸侯,不敢欺侮鳏夫寡妇,何况是官司吏和百姓呢?所以能够得到百姓的欢心,从而继承他先代君主的事业。用孝道治理家庭的人,不敢对奴仆失礼,何况对于他的妻子儿女呢?所以能得到家人的欢心,从而侍奉好自己的父母。这样,父母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得到安逸,死后就能享受祭祀。因此,天下和睦平安,没有灾害发生,没有祸乱兴起。因为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所以能够如此。《诗经·大雅·抑》中说:„国君德行真正大,四方国家顺服他。‟”
圣治章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译文〗
曾子问道:“冒昧地问一下,圣人的道德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内容了吗?”
孔子说:“天地间的生命,人是最尊贵的。人的德行,没有重过孝道的。孝道中没有重过尊敬父亲的,尊敬父亲没有重过祭天时让父亲配享的,周公就是这样的人。过去,周公在南郊祭天,请始祖后稷配享;在明堂崇敬地祭祀上帝,请父亲周文王配享。因此,天下的诸侯,各自按职责进贡方物来助祭。圣人的道德又有什么比孝道理重要的呢?子女对父母的爱心在幼年时期就已产生,在奉养父母中对父母尊敬的心情又日益增加。圣人顺应人们对父母尊敬心情用来教导人们恭敬,顺应人们对父母的亲爱心情用来教导人们相爱。圣人的教化不急速却有成效,他的政令不严厉却能使天下太平,就是他顺应了人们的这个本性。父子之间的伦理,是自然本性,含有君臣之间的义理。父母生育子女,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延续了;父母既是至亲又像严君一样地对待子女,恩情没有比这个更深厚了。所以,不爱自己的父母却爱其他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却尊敬其他人,叫做违背礼义。将爱敬父母这个顺理搞颠倒,百姓就没有准则了;没有美德却与有恶德的人在一起,即使有所得益,君子也不崇尚。君子就不那样,说话想着合乎道义,奏曲想着合乎乐律,品德适宜值得尊重,做事合乎规范,容貌举止合乎礼仪,进退合乎法度,用这种态度来治理他的百姓。因此他的百姓对他既敬畏又亲爱,把他作为榜样来效法,所以能够成就他的道德教化,并执行他的政令。《诗经·曹风·鸭鸠》中说:„那位君子心地善,他是典范无差错。‟”
纪孝行章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至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译文〗
孔子说:“孝子侍奉父母,平常时尽力做到恭敬,供养衣食尽力使父母乐意,父母生病尽其忧虑,为父母治丧极尽悲哀,祭祀父母严肃庄重。这五个方面都做到了,才能侍奉好父母。侍奉父母的人,处在上位时不骄纵,处在下位时不做乱,处在坏人群中不争斗。处在上位骄纵就会灭亡,处在下位作乱就会遭受到刑罚,在坏人群中争斗就可能遭受伤害。这三种恶习不除掉,即使每天用牛羊猪三牲供养父母,仍然是不孝顺。
五刑章
【原文】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所属的条款有三千条,而罪行没有大过不孝的。要挟君主的人是目无尊长,反对圣人的人是目无王法,反对孝道的人是目无父母。这都是大乱的根源。”
广要道章
【原文】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百姓亲爱,没有比用孝更好的办法;教导百姓礼貌顺服,没有比用悌(爱兄长)更好的办法;转变风俗习惯,没有比用音乐更好的办法;安定君主,治理百姓,没有比礼制更好的办法。所谓礼,就是尊敬罢了!尊敬他的父亲,做儿子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哥哥,做弟弟的就高兴;尊敬他的君主,做臣下的就高兴。尊敬一个人而千万人高兴,所尊敬的人少而感到高兴的人多,这就是重要的道理。”
广至德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译文〗
孔子说:“君子用孝道教化百姓,并不是家家都到天天都去当面说教。教人孝顺父亲,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父亲的人;教人敬爱哥哥,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哥哥的人;教人忠于君主,所采用的办法是敬重天下所有做君主的人。《诗经·大雅·迥酌》中说:„君子和乐又平易,对待百姓如父母。‟如果没有孝这种最高的德行,有谁能在顺服百姓方面有这样大的威力呢?”
广扬名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能够尽孝,把它施用于服事君主就能尽忠;奉事哥哥能够恭顺,把它施用于奉事尊长就能够顺服;治家有条理,把它施用于做官治事就能使社会安定。因此,德行虽在家里形成,而名声成就却可以流传于后世啊!”
谏诤章
【原文】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
曾子说:“慈爱恭敬,使父母平安,扬名后世,老师的这些教导我已听到了。我冒味地再问一下,儿子顺从父亲的命令,能叫做孝吗?”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呢?这是什么话!过去天子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七个,即使没有德政,他也不会失去天下;诸侯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五人,即使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他的国家;大夫有直言谏诤的官员三人,即使没有德政,也不会失去他的封地;士有直言规劝的朋友,他就不会失去好的名声;父亲有直言规劝的儿子,他就不会陷入不义的境地。所以,面对错误的言行,儿子不可以不直言规劝父亲,臣不可以不直言规劝君主。面对错误就应该直言规劝,只知道顺从父亲的命令,有怎么能是孝呢?”
感应章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侍奉父亲能够尽孝,所以服事上天就能够明白天道;侍奉母亲能够尽孝,所以服事大地就能够清楚地理;家中长幼关系顺畅,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就有秩序。明察天道地理,天地神灵就会有明显的感应。即使是天子,必定也有应该尊敬的人,这就是说他也有父亲;他必定也有在前的人,这就是说他也有兄长。极其恭敬地祭祀宗庙,是表示不忘记父母先辈;修养自身,谨慎行事,是恐怕辱没自己的祖先。极其恭敬地祭祀宗庙,祖先灵魂就会有明显的感应。孝悌之道达到最高点,就会与天地神灵相通,就会在广泛的四海之内没有不贯通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说:„无论东南和西北,没人不想顺服他。‟”
事君章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主,入仕进职时就考虑如何尽心竭力为君主做事,降级退职时就考虑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奉行顺从君主的美好言行,纠正制止君主的错误举动,所以君臣上下的关系亲密。《诗经·小雅·湿桑》中说:„深深爱他在心上,为何不肯对他讲呢?真情一片心底藏,哪有一天把他忘!‟”
丧亲章
【原文】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哀,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箐盘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译文〗
孔子说:“孝子的父母去世了,痛哭悲哀气竭声嘶没了余声,举行礼仪无心讲究仪容,说话无心讲究文采,穿华美的衣服会感到不安,听到音乐心里也不会高兴,吃美味食品也感觉不出味美,这就是悲哀忧伤的情感。丧礼规定,父母死后三天应该吃饭,是为了教导人们不要因为死者而伤害活着的人,就是因悲哀过度对身体有所伤害也不至于危及生命,这是圣人的政令。丧礼规定,服丧期不超过三年,是为了告诉民众丧期有一个终止的期限。制作内棺外椁和寿衣殓被来殓收父母的遗体,陈设祭器祭品悲痛忧伤地祭奠父母,捶胸顿足地哭泣来为父母送葬,选择好的坟地墓穴来安葬父母,然后把父母的神主请入宗庙,让父母的灵魂享受祭祀,春秋两季时以祭祀情示怀念。父母活着的时候尊敬亲爱地侍奉,父母去世以后悲痛忧伤地来奉事,人的本分都尽到了,养生送死全都适宜了,孝子侍奉父母算是有始有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