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罪犯分押分管分教的的初步构想
罪犯分押分管分教的的初步构想
内容摘要:监狱刑罚执行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了监狱对罪犯实行管理与改造的质量和效果。作为这一系统工程的基础,罪犯分押分管分教不仅日渐凸显一种刑罚体制的科学化程度,而且逐步成为一种矫正制度的先进性标志,如何科学而准确地进行罪犯分押分管分教,对当前我国监狱罪犯改造工作而言,乃是并不新鲜却仍需深入探讨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刑罚执行、分押分管分教
一、罪犯分押分管分教概念与意义
我国的罪犯分类传统,主要是从性别上将罪犯分为男犯和女犯,从年龄上将罪犯分为成年犯和未成年人犯,从量刑上将罪犯分为重刑犯和轻刑犯,从犯罪性质上将罪犯分为财产型、淫欲型、暴力型和其它等四大类型罪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犯罪也呈现出形势严峻和种类繁杂的特性,而传统分类方法的简约粗放,既无法充分满足分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有效实现对罪犯的精细化管理和针对性改造,于是,监狱承担的降低罪犯重新违法犯罪率,促进社会稳定与安宁的职能便不能很好地落实。1950年海牙国际刑法及监狱会议提出对罪犯分类的用语并作出明确解释:分类被认为是在年龄、性别、前科、精神状态等因素上将犯人分别关押。作为实行罪犯分类制度较为先进的国家,美国的罪犯分类,参与的专家力量相对雄厚,评估手段相对成熟,不论从科学性还是经验值相比,我们国家的罪犯分类建制与实践均存在不足,亟待进步。
作为管理和改造罪犯的重要基础,罪犯分类制度不仅包含了司法文明的社会进步,而且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关怀。我国的刑罚,是以改造人为宗旨,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这决定了罪犯分类必须贯彻同样的理念,建立同样的目标。对罪犯进行科学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罪犯加以有效管理,有利于维护监狱秩序安全稳定,有利于促进监狱资源优化利用,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效果,有利于推动罪犯重新社会化,从而更好地完成从服刑罪犯到守法公民的角色改造。
二、罪犯分押分管现行法律规定的缺陷与不足
(一)罪犯分类标准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罪犯改造的需要
关于罪犯分类标准问题,《监狱法》的规定过于原则,不便操作,依然适用《对罪犯实施分押、分管、分教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试行意见》)的规定。随着押犯构成的变化和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罪犯分类标准已显得滞后或与时相悖。如《试行意见》中规定:“在原有的按性别、年龄、刑种、刑期实施分押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犯罪性质为主予以关押,为分管、分教创造条件”,这对于当时罪犯改造的实际情况来说,已经体现出“实事求是”或适度超前的法制精神。但是,从当今押犯构成的现状来看,其犯罪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和再犯可能性已构成当前押犯的主要特征。如何对这类罪犯进行分押分管?在我们现行的罪犯分类标准里却找不到答案。这就暴露出原有的罪犯分类标准的低层次、低水平的弱点。
(二)罪犯分级处遇工作缺陷较多
罪犯分级处遇是罪犯分类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罪犯分类工作的自然延伸和必然要求。1989年,司法部在总结部分监狱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横向分类、纵向分级,分级处遇、分类施教”的原则,开始实行分级处遇制度。大部分省份根据部局的规定也先后制定了罪犯分级处遇实施办法。我国罪犯分级处遇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分级处遇制度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分级处遇制度应有的作用。二是分级处遇的内容不确定,处遇奖惩的范围和幅度太小,仅体现在会见、共餐等有限的几个方面。三是处遇没有拉开档次,级别之间的差别不明显,激励作用不明显。四是没有实现动态管理,一个罪犯从始至终的处遇也没有多少变化,对罪犯的激励作用有限。五是表扬、记功用的过多过滥,准予离监探亲几乎没有使用,物质奖励用的也很少。
(三)罪犯分类的存在效果局限性
我国现行罪犯分类制度是以犯罪性质为标准进行分押分管分教,属于静态分类,没有顾及到罪犯可能存在的个体情况差异,也没有按照罪犯改造表现和危险性程度的改变进行动态管理,从而使得罪名相同但危险性各异和难易度有别的不同罪犯之间难免产生待遇上的差别而影响到改造的积极性。在不同监狱之间,或者在相同监狱不同监区之间,由于罪犯分类标准设置的单一性,不能体现出罪犯的现实改造表现和危险性程度,可能会造成监狱在罪犯分配管理上的粗放,比如过失致人重伤且有悔罪之意的罪犯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且毫无悔罪之意的罪犯同步管理和教育,这不仅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上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而且会因为警戒设施警力配备以及注意分配的偏离导致监管失策,增大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三、罪犯分押分管分教的的初步构想
(一)完善罪犯分级处遇制度
推进和深化罪犯分级处遇工作是推进监狱工作科学化建设的要求,已经进入到我国监狱工作的规划。《司法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探索对罪犯的开放、半开放处遇方法,进一步丰富分级处遇内容,完善分级处遇制度。“根据分级处遇制度的需要,逐步建立罪犯在不同戒备等级监狱(监区)动态服刑的制度。”《全国监狱工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规定要进一步规范罪犯处遇制度,完善罪犯通信、会见、生活娱乐、离监探亲等规定,充分发挥处遇的激励约束作用,切实避免处遇的随意性。
因此,要切实贯彻落实上述意见与规划纲要,完善罪犯分级处遇制度,为深化罪犯分类工作做好必要的配套和准备工作。首先要拓宽处遇奖惩的范围,拉开处遇级差,除了在会见次数、时间,亲情电话次数,共餐次数、时间,外出参观,特许离监方面体现差别待遇,还要在自带、接收物品的数量、种类,劳动时间、岗位、报酬,监狱娱乐健身设施的使用,借阅图书报刊的数量、种类,活动的范围,住宿条件,监控设施,互监制度,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等方方面面体现处遇的差别。其次要实行动态管理,对积极改造的罪犯要提高其处遇级别,消极改造的要降低其处遇级别,以激励罪犯积极改造。
(二)建设罪犯分类工作的专业队伍
国外的罪犯分类机构一般都配备有足够的各方面的专家,包括医生、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犯罪学家、处遇部代表、保安部代表等,组成罪犯分类委员会。分类委员会除负担一定的调查分类任务外,还负责向监狱附设的分类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培训分类工作人员,提供其他援助。我国的罪犯分类工作存在从事罪犯调查分类的人员少、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深化罪犯分类工作,在完善罪犯分类机构的同时,要加强罪犯分类队伍建设,吸纳专业人员进入分类队伍,加强罪犯分类业务培训,提高分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三)增强监狱政策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罪犯之间的差异性,进行罪犯分类和监狱分类是监狱行刑个别化的具体体现。上级机关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增强政策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区分不同类型的罪犯、不同类型的监狱,充分考虑罪犯的差异性,避免搞“一刀切”,避免出现“个监狱生病所有监狱吃药”、“一类罪犯生病所有罪犯吃药”的现象。
(四)细化罪犯分类的标准
以罪犯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再犯罪可能性为主要标准,对罪犯进行细化分类。如在暴力型犯罪中,涉黑、涉枪犯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再犯罪可能性要比一般的暴力型犯罪严重,应当从一般的暴力型犯罪中分离出来;亲情犯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再犯罪可能性不同于伤害他人的暴力犯罪,应当加以区别;又如,职务犯罪,其接受教育、基本素质、分辩能力、适应程度等方面高于一般的罪犯,应当单立一类。同时在各“大类”之中,再按照罪犯的主观恶性程度之“重、轻、无”,进行二次分类,分设A、B、C三小类,然后对各“小类”进行分类管理。如,故意杀人的应为暴力型的A类,故意伤害的列入B类,过失致人死亡的列入C类,如此等等。
(五)实行动态的分配关押与分级处遇
对罪犯施行动态的分配关押和分级处遇,有利于形成激励机制,促进罪犯积极改造,有利于贯彻首要标准,提高改造质量,也有利于提高监狱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人力、物力调剂到更需要的地方。监狱根据罪犯的改造表现和危险性的变化进行调整分类和分配关押,对积极改造的罪犯给以较高级别的处遇,对消极改造的罪犯给以较低级别的处遇。将危险性显著增加的罪犯分配到更高警戒度的监区,将危险性显著降低的罪犯分配到更低警戒度的监区,在本监狱内部不能再调整处遇级别的,转押到更高或更低警戒度和处遇级别范围的监狱。将临近出监的罪犯分配到出监监区,将患有重大、疑难疾病的罪犯分配到病犯监区等。
四、罪犯分类的制度展望
罪犯分类制度是监狱对罪犯实施有效管理和科学矫治的重要基础,对于促进监狱监管安全,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更好地推动罪犯再社会化使之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意义重大。纵览世界发达国家罪犯分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罪犯分类制度存在的问题不足,立足当前监狱由看守型向矫正型转换的角色变革,罪犯分类研究和实践必须要提到监狱制度建树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加强罪犯分类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可以克服监狱当前罪犯分类工作的局限,促使监狱罪犯分类工作更具科学性,而且可以提升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水平,促使监狱个别矫正措施更具有效性,这无论是对于罪犯个体成长,还是对于社会秩序安宁,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罪犯分类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将会更多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将会更好地凸显中国本土特色,努力使之成为中国监狱对国际矫正理论丰富与发展的新贡献。
第二篇: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构想[范文]
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构想
一、“分层次教学”的提出
随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原来小学生升人初中的“筛选”已不再存在,原来小学中已经分化出来的学习困难生也全都升入了初中,使同一班级里学生的思维品质,知识能力差异十分突出,优生约占25%,而学困生的比例约占31%左右。如何使学困生能学有所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既是义务教育的需要,说到底更是为提高民族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此,必须探究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新路,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划一的教学模式与分化的学生的矛盾。可以通过分类编组,分类指导,达到分类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异步教学法。
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是教学上的因材施教原则。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造成数学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布鲁姆认为“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因个别学生之材施教,尽量缩小学习新知识前的“认知前提能力差异”(它对教学质量影响的达成度有50%),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提高个别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的“情意前提特征”(对教学质量影响的达成度达到25%),提高教学质量将会有切实的保证。
分层施教的理论依据之二是“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
三、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方法
1.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入学时调研测试成绩,参照小学毕业成绩及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成A、B、C三个群体。一般好、中、“差”的比例大致2.5:4.5:3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为便于互帮互学,这4人应好、中、“差”适当搭配。
为了消除“标签效应”,消除“差”生自卑心理,分层可以是显性的(征得家长支持和学生本人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甚至连其本人也不告诉),这要依教师的本身素质恰当把握。无论是显性分组的,还是隐性分组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这种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对激励学生上进是非常有益的。对于隐性分层,告诉学生本人的,也要经常把他在班内所处的位置的变迁及时告诉学生,特别鼓励他们,由“下”层向“上”层跃进。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恰体现在这个“递进”之中。
在学生分层(以及以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分层)实践中,对每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育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2.分层模式
(1)分层整体教法:
这是一种在整体教学中分层指导的教法。即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时间上是整体分段的(A,B,C三类学生同步进入各个教学环节),但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上是分层区别对待的。为了使各类学生与教师都能配合默契,教师要在课堂设问中下功夫,特别在概念与基础知识教学中,要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分别让各类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当C组学生回答不完整或出错时,应请同组学生或让B、A组学生帮助纠正。同样在例题教学中要根据班内各类学生认知水平,对原有例题作变式为题组形式,在课堂练习中要区分对象布置练习,让各类学生都能力所能及,造成“要求虽异步,各类皆成功”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分层复式教法:
这是一种融“自学指导”并借鉴“复式教学”的教法。教师对不同类学生,采取不同教法,对C、B组学生以教师启发引导谈话法讲授为主,注意低起点,缓坡度,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注意非智力因素,尊重自尊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时对A组学生,则以布置自学提纲,指导他们自学为主,在C、B组学生开始独立作课内练习时,教师则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后知识掌握情况。根据提问反馈,教师再作重点指导和释疑,以保证A组学生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然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训练。此时,教师通过巡视,重点辅导C、B组学生课内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他们通过教师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作好纠正,同时也注意指导C组学生。最后教师与学生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作概括小结,明确要求,总结规律,指导方法。分层复式教法对C组学生有引导、讲解、练习讲评、小结四个环节,对B组
学生有引导、自学、讲解、练习和讲评、小结五个环节,对A组学生有引导、自学、练习和答疑、精讲、深层练习、小结六个环节。
由于分层复式教法较分层整体教法更难掌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所以建议以分层整体教学为主。
3.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教材具有“弹性要求”,使之“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这一“弹性要求”又与它的另一特点指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相联系,这为分层次教学在把握教学目标上提供了依据。一般在分层次教学中,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一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要求。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教育目标,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励目标的设定,要有适度性、层次性、阶段性。
适度性,指的是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情况,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层次性,是指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目标,加强针对性,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差异,目标分层”模式是目标层次性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对学生首先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并根据他们的智能、心理、学习观及其潜能作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将班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分层过程中,要采取显性定层、隐性定层、学生自主定层及师生协商定层相结合的办法,防止由于单纯的显性定层所带来的“标签效应”。然后,对各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做到目标分层。所有的目标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目标分层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充分发挥各层次学生的主体性将起较大的激励作用。
阶段性,指各个阶段应有具体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此达成,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整体目标的提升,推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教学过程分层
分层次教学的真正落实,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之中。
(1)概念、基础知识教学分层
教学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教学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符合其认知规律。在分层次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防止概念、基础知识教学的简单划一。
(2)例题教学分层
在教学中,相对于概念教学,例题教学要容易一些,而它所占的教时,则远远多于概念教学。通过例题教学,可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因此例题教学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颇大。可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例题和发掘同一例题的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上来体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同一例题的解题教学,揭示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等做到例题教学分层。通过对同一例题一题多解,并从多解中寻求最佳解法,或不同例题的多题一解,更是例题教学分层次的好方法。这里对C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一种解法,对于B组学生要求掌握不止一种解法,而对于A组学生则要求会比较解法的优劣,会总结解题规律。
(3)设问,练习,作业分层次
教学的近期效果是通过设问、练习和作业反馈出来的(“反馈-----矫正”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恰当的、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和作业的过程,又是理解知识、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所必需的。这里的恰当是鉴于过去布置练习、作业简单划一的弊端而言的,是对分层学生的实际而言的,它包含量的恰当和难度的恰当。应使A,B,C三组学生在课内花8—10分钟都能完成练习,在课外花30分钟左右时间都能完成作业。恰当的难度体现在对C组学生要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以重在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模仿学会解最基本的问题为主,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B组学生应起点略高于A组,坡度略大于A组,以把握概念,掌握一般解题方法为主,难度以例题的简单变式,一、二个知识点的小综合为主,使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对A组学生则从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灵活熟练的运用,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多作考虑,能独立解决诸如想一想之类的问题,注意一题多解、多变,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开放性、讨论型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编拟问题并求解之,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学无止境。
还有一种方法是同时给出不同层次按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题目(指出A,B,C三级难度),要求A,B,C三组同学逐题求解,允许较高层次学生从本层次题做起,但必须先阅读该层前面的所有题目,并有切实的把握完全会解。鼓励各组完成本组题后可跨组做题,允许同组间、各组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
在练习和作业中的互帮互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让A组学生帮助C组(是启发解题思路,校对解题正误,绝非代做或抄袭),这样既能解决C组学生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后尚未弄懂的问题,又能促使A组学生上课精力集中,对所学知识理解更透彻,从而既提高课堂45分钟效益,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4)课堂小结分层
要改变课堂小结由教师包办的现象,可以让C组学生回答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让A、B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特别在把握概念,总结典型例题的解题规律,防范错误;要充分发挥C组学生的作用,使整堂课各类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参与之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5)评估测试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估测试分层也是分层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分层评估测试卷都由基础题(100分)和选做题(50分)两部分构成,其中基础题的难度系数为零,只达到教学大纲最基本的要求,体现基础性,反映大纲、教材的主干知识,要让绝大部分的学生能考及格或高分。50分的选做题当中,其中30分为中档题,重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相当的学生会做,另外20分为较难题,着眼于考查学生本学科的综合能力,少数学生会做。选做题的分数只作参考,不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
第三篇:分管分校区干部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虽然能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在系统把握学习上下功夫还不够。在“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带头坚持请示报告制度”方面,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临机处置的突发情况,能按规定按程序请示报告,但对一些日常工作或者自认为不甚重要的工作请示报告不够,唯恐请示得多了给领导添麻烦。
作为分管分校区的干部,一直按照学校的要求在管理分校区的日常工作,教育、教学、行政、后勤、党务都涉及到了。但因为担心和学校主体管理的不一致,因为有怕吃力不讨好的顾虑,可以说每一方面涉及的都不够深,满足于维持,满足于平稳。学校领导班子调整以后,分工更为明确些了,我在分校区各方面的管理上也加强了,但求维持求平稳的心理依然存在。
针对对照检查出的问题,自己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以整改和提高:
首先是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在政治上做一个明白人。自觉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努力在学深弄懂、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使其成为自己履职的灯塔和干事创业的指南。
其次是进一步坚持做好带头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克服怕给领导添麻烦的心理,便于领导对分校区的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
最后是进一步加强对分校区的管理。尤其是在学校即将撤出分校区这个办学点的时候,更不能放松管理,避免出现懈怠和懒散的状况,避免给学校工作造成被动。
第四篇:《分扣子》教后反思
《分扣子》教后反思 后宰门小学 郑霞
《分扣子》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是非常喜欢这样的内容的。在本课中我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根据形状、扣眼数这两个标准对14个扣子进行分类。第二个活动是根据颜色、形状、扣眼数这三个标准对17个扣子进行分类。两个活动结束后还安排了自我评价。首先是分14个扣子,这个活动相对简单,只有两个标准,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展示以及最后课件的演示,学生很快能接受,知道分法虽然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活动二相对复杂些,有三个分类标准和六种不同的分类顺序,学生只要能在动手的基础上找到一种就行了,所以在课堂上没有一一呈现六种,只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明白怎样分就可以了,然后四人小组以及四个大组分工,按不同顺序进行分类,结果一致,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六种分类顺序,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两个活动之后是自我评价,在评价后又两人一起说一说,互相评价,把自我评价的作用落实。最后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了解分类应用,明白分类来源于生活,结束本课。
在本课教完后,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用美丽的扣子图案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创设情景,让学生复习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的分类知识,为这节课后面的学习做好辅垫。使学生能从旧知顺利迁移到新知。所以在本节课的新知识第一次分类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正确的方法来分类。
第二是在分扣子后进行小组展示,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同桌互动商量方法和策略,这对学生以后到高年级后进行双向五环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三是让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并在自我评价之后又以对子的形式进行了相互之间的鼓励或者建议,将自我评价的作用落实。
但本课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在第一次分扣子时,放手还不够大胆,对学生的分法还有一些束缚。二是在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结果一样时,没有充分利用板书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效果不理想;三是学生自我评价部分,还没有充分落到实处,有点走过场。四是,板书还不够严谨,总结性的语言:结果一样,应该改为最终的结果一样。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东西,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要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五篇:分(精选)
分)
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尽责的基本精神在于____,这同样是由教师的职业特性所预置和决定了的。2.(1分)
_____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3.热爱学生4.团结协作正确答案: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1.奉献.牺牲.尽责.热爱正确答案:1 3.(1分)爱岗尽责内涵的基本要求就是人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重的情感,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_______。4.(1分)
_____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团结协作2.热爱学生.依法执教.爱岗敬业正确答案:1.1.职责.社会义务.义务.权利正确答案:2 5.(1分)
以下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区别的表述正确是哪个?.道德先于教师职业道德产生.教师职业道德先于道德产生.教师职业道德适用范围比较广泛.教师职业道德价值思想总是根植于或来自于道德,但是与道德是不一致的 正确答案:1.(1分)
_____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严谨治学 正确答案:3.(1分)
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是___________关系?
1.没什么关系
2.共性与个性
3.集体和部分.辩证
正确答案:2.(1分)
,是法律法规成为信任对象的主观价值基础。.人道—正义性.公平—合理性
3.公正—平等性.合法性
正确答案:1.(1分)
教师职业道德所含有的伦理价值除体现在教师职业的功能方面之外,还体现在教师职业的_________上。
1.个性
2.规范性
3.社会性.原则性
正确答案:3.(1分)
决定着儿童对教师的进一步关系的建立的,还是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品质。这句话体现哪一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为人师表 正确答案:3.(1分)
是教师队伍稳定的内在源泉。
1.爱岗敬业
2.依法执教
3.团结协作.尊重关爱学生 正确答案:1.(1分)
教育法律法规作为教育这一领域的特殊规范,不仅具有使教育保护而且其产生过程和规范内容也具有公平合理性。.人道—正义性.公平—合理性
3.合法性
4.的道德基础,公正—平等性 正确答案:2
第 2 大题
二、多选(每题4分,共68分)12分.(4分)
教师应如何维护和保护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要避免对教育对象合法权益带来侵犯和危害.对学校和社会出现的各种你女儿和危害教育对象佥权益的现象和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培养教育对象的维权意识.全面学习法律知识 正确答案:1,2,3.(4分)
教师职业道德是调节哪些关系的行为准则?
1.教师与他人
2.教师与集体
3.教师与社会
4.教师与教师 正确答案:1,2,3.(4分)
爱岗尽责精神作为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以下几方面的道德精神:.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正确答案:1,2,3,4,5.(4分)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1.教育专门性.体现教书育人要求的一致性.内容的全面性
4.功能的多样性 正确答案:1,2,3,4.(4分)
影响教师爱岗尽责精神的生发和巩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从教师人个修养的角度而言,以下三个方面是必须加以注意的:.理解教师职业 的社会意义.全面理解和认识爱岗尽责.注意实践体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正确答案:1,2,3.(4分)
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共有的特征有哪些?
1.相对独立性
2.阶级性
3.历史继承性.道德现象的共创性 正确答案:1,2,3,4 7.(4分)在当代,所有各国的教育法律法规都是为了确保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确认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通过教育法律法规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和保证经费投入.是通过教育法律法规不仅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利,而且规定了要为公民接受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和帮助.是教育法律法规对教育事业及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保护性 正确答案:1,2,3,4.(4分)
从教师个人对待自己职业的情感和态度的倾向性角度看,教师在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和职业上,存在着几处不同的境界?
1.厌教
2.功利
3.热爱
4.乐教
5.得过且过
正确答案:1,2,3,4.(4分)
为什么说爱岗敬业是教师工作有所作为所必需?.能使教师获得对自身职业职责履行的内在自觉.促进教师自我的不断完善.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提高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正确答案:1,2,3.(4分)
在现实教育中,那种非人道的态度和行为还时常出现,如____,都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损害。.污辱学生人格
2.体罚学生
3.不尊重学生
4.恶意挖苦
5.讽刺学生
正确答案:1,2,3,4,5.(4分)
人格示范原则要求教师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正确答案:1,2,3.(4分)
教师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是怎样的?.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特殊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一般道德是教师职业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社会一般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社会所有人的要求。.而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生活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反映对教师特有的要求.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使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正确答案:1,2,3,4.(4分)
为什么说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发展所必需的?.规范化、有序化是实现教育最大功能的重要措施.复杂的教育过程要实现规范化有序化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保证.这就要求社会不可忽视依法治教.要求教师不可忽视依法执教 正确答案:1,2,3,4.(4分)
在实践中如何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我国当代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在教育中应依法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注意从教育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待和把握现实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把坚持正确的职业方向与依法执教结合起来.注意依据法律法规维护和保护教育对象的合法权益 正确答案:1,2,3,4.(4分)
202_年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方面?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教书育人
4.关爱学生
5.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正确答案:1,2,3,4,5,6.(4分)
在实践中体现教书育人原则应把握的问题是什么?.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正确理解育人之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多方面努力,更好实现教书育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正确答案:1,2,3.(4分)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人格示范原则.依法执教原则 正确答案:1,2,3
第 3 大题
三、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8分.(2分)
教育人道化的实质是人性化的教育。
对 错
正确答案:是.(2分)
社会公共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因此,注重社会公共道德的良好修养,就能做好教育工作。
对 错
正确答案:否.(2分)
教师队伍的稳定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手段,也是目的。对 错
正确答案:否.(2分)
在各道德规范的联系中,热爱学生是基础,其它规范都是热爱学生的体现。
对 错
正确答案:否.(2分)
教师劳动时间的非固定性和身体心智的高投入,说明教师的爱岗尽责是一种带有崇高意蕴的自觉承诺。
对 错
正确答案:是.(2分)
作为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可以忽略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和强化
对 错
正确答案:否.(2分)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处理与他人、与事业、与集体的关系时应遵行的基本规范。
对 错
正确答案:否.(2分)
“教育规律是指出和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只要注重强化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就能顺利做好教育的各项工作”。
对 错
正确答案:否.(2分)
教育法律潜规是教育规律的法定化体现,意味着可以用教育法律法规来替代教育规律。
对 错 正确答案: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