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后喻文化(徐升)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14-67714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5 19:56: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后喻文化(徐升)

“后喻文化”时代的监狱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浙江省第三监狱

浙江常山

0570)

摘要:“后喻文化”时代对监狱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只有正视这种现象,直面迎接挑战,方能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关键词:后喻文化 文化反哺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机制

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著作《文化与承诺》中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将整个人类的文化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网络文化传递方式进入了后喻文化时代,而后喻文化时代具有的典型特征就是“文化反哺”现象。

“文化反哺”是指一种发生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现象,其实质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反哺”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一、“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反哺”现状

当前监狱系统民警队伍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就我监而言,目前青年民警所占比例35%。他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烙上了时代的烙印,站在时代的前沿,思想前卫、观念新潮,甚至在价值取向对人作者简介:徐昇(1967—),男,浙江常山人,浙江省第三监狱五监区政治教导员。生和社会的理解、审美和生活情趣等方面都具有超前意识。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无疑是一个挑战。“文化反哺”现象不容质疑地引发了一个新问题,即信息传递倒臵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受到网络化教育的挑战,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此似乎还没有觉察,或者说准备不足,仅仅把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看成一种电教手段而不是一种文化现象,对网络文化知之甚少或漠不关心,甚至有的人指责网络媒体在误读社会。由于我们原有知识、经验甚至价值判断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层出不穷的新规则丧失了解释力和传承价值,又往往受传统和经验的束缚,以“我吃了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的训诉来抵斥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拒绝来自全方位、全球性的“反社会化”进程的“文化反哺”。

这种一味地靠禁止、抵制、压制等手段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合时代要求的,更是不可取的。“后喻文化”时代的确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深刻变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正确的思想认识,直面挑战,而不是回避。

二、“后喻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是促进了监狱文化的发展。后喻文化具有全新的观念和变革精神,专业化而富有创意的青年民警群体正以其崭新的理念和前卫的精神文化,切开了监狱各种传统文化封闭的链环,引导监狱文化变迁和革新,使监狱文化在与社会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走向繁荣,使监狱社会化建设更加广泛、深入。

二是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更新。“文化反哺”有利于打作者简介:徐昇(1967—),男,浙江常山人,浙江省第三监狱五监区政治教导员。破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定势思维,甚至臵思想政治工作者于尴尬的境地,受“文化反哺”的刺激,他们才真正意识到安于现状就会被青年民警所不齿,于是逐渐开始关注新生事物,涉足新的生活领域,学习新知识,改善教育方式,运用新载体。

三是促进了交流沟通。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依然还是年长一代在起主导作用,来自青年民警的反哺并未使中老年民警失去原有的地位和尊严,但“文化反哺”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悄悄改变了不同代际之间的相对地位,不可避免地提高了青年民警的话语权,“文化反哺”对填补老、中、青民警“代沟”裂隙,并促进监狱思想政治工作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既给当前监狱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同时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一是网络导致青年民警价值观念异化。青年民警尤其是刚跨出大学校门的新录用民警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价值目标层次化,价值评判呈现多重标准。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不同的价值体系中,由于他们认识上的片面性,情感中的不稳定性,意志上的脆弱性,行为上的冲动性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行为特征,极容易受西方伦理中的“利已主义”、“自我实现”等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的价值取向上的重个人价值轻社会奉献的现象,以致于在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愿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索取与奉献等关系上,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前者,是自身的需求与利益。这些现象的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作者简介:徐昇(1967—),男,浙江常山人,浙江省第三监狱五监区政治教导员。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是网络导致青年民警理想信念弱化。国外敌对势力将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柔性颠覆”的工具,肆意宣扬其政治理念与文化价值观,国际互联网中的信息垃圾如色情、暴力等信息以游戏的方式直接呈现在终端屏幕上,使涉世未深的青年民警政治觉悟淡化、理想信念弱化、价值观念异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摇摆,容易被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思潮左右,从而出现角色认同错误和反社会情绪高涨,这对于我们的政治与社会稳定都极为不利,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难题。

三是网络导致青年民警的行为方式宅化。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快速性、广覆盖等特点,让你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行天下事;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生动的,以至于匿名、虚假欺诈的方式发布着低廉的信息,令人难以控制,这势必导致不负责的社会心态和个体行为的滋长。“宅男宅女”以蜗居的方式,禁固形体,放荡灵魂不羁,陶醉在或者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使得传统教育难以涉足其间。

(三)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挑战

“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影响,是客观的、现实的问题,是摆在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是“文化反喻”挑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传统的方式是说教式、灌输式,是无条件地将观念、价值、文化等强加于受教育者,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信息传递方式;而“文化反喻”现作者简介:徐昇(1967—),男,浙江常山人,浙江省第三监狱五监区政治教导员。象则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平等的方式,双向互动地交流与沟通。

二是“文化反哺”挑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方式。传统的传播方式往往是采用报告会、学文件、看报纸等,受到学习内容、时间、场所、人员等因素的限制,经常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而网络的传播则具有方便快捷、灵活自由、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独立自主意识强等特点,深受青年民警喜爱。

三是“文化反哺”挑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一方面是挑战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教育者的文化知识的质难,进而对其素质能力的质疑;另一方面挑战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信息的掌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特定的过滤程序对宣传的思想内容进行筛选,是正面的,理论性的,结论性的,受教育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互联网发布的信息具有快速、及时、全面、同步等特点,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再对网民接受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和控制。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理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前,监狱改革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形势越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就越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旗臶鲜明、理直气壮地唱响时代主旋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作者简介:徐昇(1967—),男,浙江常山人,浙江省第三监狱五监区政治教导员。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精神之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确立组织的共同愿景和道德规范,形成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同心同德推进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后喻文化”时代已经不能完全被青年民警所接纳,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和网络特性,建立互动式的学习、交流平台:一是建立民警大讲坛,把民警普遍所关心的监狱工作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摆到每位民警的面前,让他们自主选题,动脑筋破题,想办法解题,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二是建立民警论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监狱文化和监狱精神等重大课题摆在论坛上,共同探讨,互动交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页,让青年民警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一吐为快,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参与进去,平等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难,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做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想政治工作。

三要建立学习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树立作者简介:徐昇(1967—),男,浙江常山人,浙江省第三监狱五监区政治教导员。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共同话语体系,缩小与青年民警的差距,永葆青春活力,让青年民警乐于接受你,并把你当作知心朋友,与你真诚地交流沟通。二是要改变心智模式,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居高临下,不要妄自尊大,要心平气和,平等交流。三是要提高做思想调查,做思想工作的能力,要在与青年民警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地研究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抓住他们的心结所在,不断地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切实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做好引导、疏导、倡导工作。四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管员队伍,做好网络管理,控制舆论导向,发布正确信息和科学理论。

四要建立新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采用青年民警乐于接受的,符合网络特性的“话语”模式,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建立一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特定模式。通过建立监狱网站,利用监狱局域网构成独特的监狱文化以吸引青年民警,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去,正面引导,使青年民警在监狱健康的环境中精神上得到升华,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不断增强青年民警的“文化反哺”能力,促进监狱思想政治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徐昇(1967—),男,浙江常山人,浙江省第三监狱五监区政治教导员。

第二篇:种子喻

夸美纽斯之种子喻

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2007级

0712324

周文娟

摘要;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1632年,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一本后来享誉全球的教育学专著。该书共33章,关于种子的隐喻出现在第五章,“种子”是植物学上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 但是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它被作为隐喻,喻指一种“神圣的可教性”„„

关键字:种子 生命 教育

1.夸美纽斯及其生平

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父是“捷克兄弟会”16世纪初捷克出现的一种新教派,会员多为下层贫民的成员,夸美纽斯的一生也与兄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12岁时,父母双亡,夸美纽斯中断了初等教育,后由兄弟会资助受完了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夸美纽斯担任一所文法学校的教师,开始研究教育问题。1618年,担任兄弟会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1618~1648年,捷克人民为反抗德意志天主教会的统治进行了长达30年的战争。捷克战败后,夸美纽斯离开祖国,开始了终生的流亡生涯。

流亡波兰期间,夸美纽斯继续在兄弟会创办的中学里任教,并探讨教育改革问题,他的几部重要教育著作也相继问世,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

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种子”

1632年,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一本后来享誉全球的教育学专著。该书共33章,根据他自己的说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12章为“引子”,探讨教学艺术的基础,后21章则探讨了“这本书的真正论旨”,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一切艺术”。关于种子的隐喻出现在第五章,显然是属于教学艺术研究的基础部分。“种子”是植物学上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使用它。但是在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中,它被作为隐喻,喻指一种“神圣的可教性”,成为他的所有教育主张的理论基础。

在种子的隐喻出现之前,夸美纽斯论述了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备、最美好的,他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一种预备。在预备阶段有三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熟悉万物;二是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三是使自己与万物归于上帝。夸美纽斯又把它们分别叫作“博学”、“德行”和“虔信”。夸美纽斯认为,这三者的“种子”在人类“失乐园”之前是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坚牢地种植在他身上”,从而使他自然地合于领悟事实,合于按道德律生存,合于敬爱上帝的。但在“失乐园”之后,这些东西变得“晦涩”、“缠杂”和“困惑”了,但是却仍然存在。他说:“我们是上帝的天国所拔掉的树木,但是根柢仍在,一旦上帝的仁慈给了它们以雨露和阳光,它们就仍可以再生。”“再生”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人回复到失乐园之前的原初的状态,回复人的本性。“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前一个“人”指失乐园之后的人,后一个“人”是指失乐园之前的“人”。尽管这两者都是上帝的作品,但前者是不完美的,而后者是完美的。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精心培育、浇灌、管理人心中那剩下的“种子”,再让它们焕发出从前的生机,回复到上帝按照自己的原形创造的样子。

“种子”以及“阳光”、“雨露”、“培育”、“灌溉”、“成长”、“果实”,夸美纽斯就是用这一连串的隐喻来说明基督教青少年教育的前提和教育的目的、方法、途径等等。后人在研究他的方法论的时候指出他运用类比法,并认为有些机械。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但是实际上,严格地说,他运用了隐喻的手法,至少在“种子”的问题上运用了隐喻的手法,而不是类比的手法。隐喻与类比在修辞格上有点相像,但根本的区别在于类比的目的只是为了把问题说明得更生动或更容易理解,而隐喻则在于对语词意义的扩展和创造。隐喻就是把未知的东西变换成已知的术语进行传播的方式。例如,“轿车甲虫般地前行”这个隐喻就假定,我们不知道轿车怎么运动,但我们的确知道甲虫匆匆穿过地面的行进模样。这个隐喻即把甲虫的特征变换成了轿车的特征。就“种子”的隐喻来说,夸美纽斯不仅是在一般植物学或生物预成论的意义上使用的,而且是在宗教的意义上使用的。用它来代替“可教性”就比“可教性”这个概念本身包含了更有价值的思想信息,构筑了一个对于读者来说更为高大宽阔的语词和思想空间。在一定意义上说,“可教性”这样一个抽象的词语在感情上是贫乏的,在理智上是缺乏生命力的,不能完全地丰满地表达作者自己独特的宗教立场、感情和主张。“种子”以及其它的相关语词尽管不是科学的概念,但正是通过它们,读者才真正感受到了夸美纽斯那火一般的宗教热情,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美好的教育追求。

雅斯贝尔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教育观点。他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雅氏的教育观奠定了教育的人本思潮、生命教育的哲学基础。它告诉人们真正的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从教育流向学生的过程,而应该是双方“灵肉的交流活动”;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学生对“生命内涵的领悟”;不是冷漠的告诉学生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而是“使他们自由的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无论是夸美纽斯的“种子”,还是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都强调了教育的生命本质,生命是独一无

二、无可取代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因此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会使自己接近真实的自我。生命要活出自身的圆满,活得丰富、充实而有意义,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外,还需要教育的呵护和完善。教育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人需要教育对人的生命力的影响。教育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与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生命所共存的环境。教育应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进一步将自己的所学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总

之,如果教育离开了人的生命,那么这样的教育便是一种死的教育,不但不能把一粒粒种子培育成栋梁,反而成为戕害他们的凶手。

3.“种子”——生命教育

种子存在于我们本身,但是若想让种子正常的发芽,生长,最终开花结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是不行的。我们不但要为种子发芽提供必要的条件,还要好好呵护照顾它,而且这种照顾与呵护并不以其发芽而告终,而是持续其一生。必要的条件即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呵护与照顾即为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

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一次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决定人生命全过程的质量;重视每一次生命活动的质量就是重视生命全过程的质量。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河南大学的刘济良教授在全面考察了国内部分学者的重要观点后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

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4.“种子”——希望

种子孕育着生命,生命孕育着希望,有种子就有希望。但希望不会自然的变为现实,这其中需要我们辛勤的耕作,细心的呵护,汗水的浇灌„„青少年们就是未经风吹雨打的种子,他们身上蕴藏了无尽的希望。只要广大教师与家长可以细心的呵护,并且给予他们湿润的土壤,充足的阳光,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以园丁自居,好好教育我们未来的花朵。给他们一个希望,还世界一个奇迹!

参考文献:《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http://baike.baidu.com/view/950173.htm?fr=ala0#1

卡西尔:《语言与神话》,于晓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版

霍克斯:《隐喻》,穆南译,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第三篇:徐工集团文化理念体系

一、使命

探索工程科技,为全球工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二、愿景

成为全球信赖、具有独特价值创造力的世界级企业!

三、核心价值观

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四、企业精神

精益专注创新奋斗

五、行动信条

诚信正直客户导向追求卓越团队协作

六、经营理念、管理理念与工作理念

经营理念:国际化精益化补短板可持续

管理理念:系统化科学化模式化精细化

工作理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

七、干部员工座右铭

干部座右铭:有忠诚有定力有张力有担当

员工座右铭:能学习能协同能干事能吃苦八、四大子文化

学习文化质量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

第四篇:理念升华开新篇文化引领创一流

理念升华开新篇文化引领创一流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简介

公司是集矿山开采和氧化铝、电解铝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铝冶炼企业。1991年5月开工建设,现已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基地。

一、神圣使命催生公司特色文化

公司从诞生起就肩负着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带领中国铝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两大历史使命。1992年确立 “真抓、实干、严管、创一流” 企业精神,使“创一流”成为公司不二的特色文化标志。

在“创一流”文化引领下,公司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屡创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新纪录。在应对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公司“创一流”文化的巨大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生产经营、管理改革、民生稳定等各项工作成绩斐然,翘楚于中国铝行业。

2010年10月,中铝公司总经理熊维平对公司提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要求,公司对与之相应的企业文化如何定位等问题展开了两轮全员大讨论、两次大征文和十场专题研讨会。

经过充分的讨论,我们从公司众多的企业文化单元中,进一步提炼出“以创一流文化为统领、以十一大子文化为支撑”的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愿景:创世界一流企业

精神:真抓、实干、严管、创一流

理念:样样争第一,全面创一流

核心价值观: “三最”标准——打造精益化工厂,成为最赚钱的铝业公司,最尽社会责任的企业,最让员工有幸福感的企业。

十一大子文化是:党建文化、廉洁文化、成本文化、责任文化、质量文化、班组文化、和谐文化、安环文化、运营文化、创新文化和群众文化。

二、社会责任促进公司文化实践

20多年来,公司模范履行社会责任,报效国家、贡献社会,2011年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先进单位”称号。至2011年底,累计实现工业产值568.92亿元,上缴税费84.20亿元,无偿捐助地方扶贫和经济社会建设资金

4395万元,带动平果县由国家级贫困县迅速跃升为广西财政收入首富县和中国西部百强县。

在建设发展中,公司使企业文化落地的主要做法是:

科学规划铝土矿资源的开采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铝土矿资源,延长矿山寿命;加大采空区复垦,建设绿色矿山,实现采矿无痕;创新采矿用地模式,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强化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强化环境保护,倡导清洁生产,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积极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延长铝土矿资源使用链;强化周边沟通协调,保持企地关系和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争当优秀企业公民,尽力支持地方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广西区扶贫攻坚战的十年计划,定点逐年按计划出资出人帮助百色市示范镇和新农村建设。

三、“创一流”文化成就公司文化硕果

在“创一流”文化引领下,公司屡创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新纪录。工程建设屡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被中宣部在全国宣传推广;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经营业绩连年创造佳绩;资产回报率是全国同行业平均值的近5倍;管理改革经验多次被中铝和国资委在系统和央企内宣传推广;生产技术输出国外,实现了中国铝工业由技术输入国到输出国的历史性跨越;社区和谐稳定,职工敬业爱岗。“创一流”文化成就了公司建设发展的优质高效,激励了经营管理的坚实卓越,促进了改革管理的稳健创新,推动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

突出的经营管理改革绩效,使公司2009年被确立为中铝公司标杆企业;2010年、2011年取得月均创利超亿元的优异成绩,翘楚于铝行业; 2012年一支独秀于中国铝工业,成为中国一流铝冶炼企业。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全国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党建文化先进单位”和“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第五篇:经典喻物类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口头语,本章小编为大家带来经典喻物类歇后语,希望大家喜欢。

经典喻物类歇后语

1、草上的露水——留不住

2、草人救火——白送死

3、草人救火——自取灭亡

4、草人的胸腔——无心

5、苍蝇嘴巴狗鼻子——真灵

6、苍蝇叮菩萨——看错人了

7、苍蝇的翅膀——扇不起多大风浪

8、苍蝇的世界观——哪臭往哪钻

9、苍蝇给牯牛抓痒——无济于事

10、苍蝇掉在酱盆里——糊里糊涂

11、苍蝇碰上蜘蛛网——有去无回

12、苍蝇掉进饭碗里——恶心

后喻文化(徐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