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摘要:教育是一个关系民族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面向全体学生的“齐步走”式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教育先祖孔子就一直主张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速度、文化基础等各个方面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须必然。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去认识和改变当前的“齐步走”教学方式,对于我国教育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分层教学;必要性;实施
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之目的旨在提高全民素质,所以要广泛实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质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殊途同归,最终实现统一的教学目的。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体在初中阶段尤其明显,因为当前小升初实行免试入学制度,所以会造成初中入学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当这些学生在同一个班级就读时,就会因基础不一样而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基础好的学生不够学,而基础差的学生又跟不上教学进度,再加上这一时期正是学生的心理走向成熟的时期,就会出现差生辍学、厌学而优生因为学习负担太小而发生懈怠的情况。我校近年来一直都坚持对初入学学生进行语、数、外等课程的水平测试,发现300分总分中首尾相差高达250左右。初三的学生面临毕业后的第一次选择,再受到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的影响,初中毕业后会出现差异较大的选择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就更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学校之间也存在升学率等方面的竞争,教师对优差生的态度也截然不同,甚至严重歧视差生,这样就会对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行“分层教学,区别指导”的因材施教方式,这是社会教学发展的必须,也是一种必然。
2、分层教学的依据
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综合提高各方面的素质,而分层教学就是最为理想的教育方式。因为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和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各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就不能使用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差异性存在着根本的矛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因材施教,使“教”适应“学”的需要,不能教好一部分学生,而放任另一部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潜力和成功的需要,而实行分层教学正是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获得发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价值本位。也只有实行分层教学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帮助与协作,使学生能在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传统教学方式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师只要把既定的课程讲授到位,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填鸭式的方式在灌输知识,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不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也就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在达到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改善课堂状态,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学习,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只有先“会学”才能“学会”。在很多教师的眼中,学习差的学生智力肯定差,但是研究表明,除了天生智力有缺陷的特殊人群,大部分人的智力相差并不大。因此,针对状况的学生要实行分层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也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任何正常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的教学方式,这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分层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在实行分层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习基础的优、中、差将学生分别归为A、B、C三个类别,并且根据不同的类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按照类别编排班级,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流动,根据当前的学习状况变换类别,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3、要注意的问题
3.1要注意层次划分方式
要使分层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划分层次。在实践中,划分学生层次的方式有很多,如“目标划分法”、“个性划分法”、“特长划分法”、“教学模块划分法”及“成绩划分法”等。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为了使学生层次的划分更为科学合理,有利于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3.2要注意教师的适应性
学校在实行分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教师的适应性,教师的教学习惯和心理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新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师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惯性和教学定式,现在的教师大多习惯于“五同一”的基础课程授课方式,要想改变这种方式,必须要付出很大努力,新教学方式的实施,会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失调,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差距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弥补。大多数分层教学才问题出现在C类学生的教师身上,由于C类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又比较调皮,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管理难于教学的情况,也容易造成教师情绪波动,影响到教学效果。
3.3.要注意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分层教学中最大的阻力。现在大多数院校都采用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教材一致的情况下要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解决这一矛盾,给教师造成了巨大压力。如果教师对新教学方式的思想准备不够充分,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就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在针对“B”、“C”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调整,而只是单纯地放慢授课进度,就很难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标。
3.4教学组织与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班级制度,也给教学组织与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分层不分班”的教学形式更容易造成混乱,很多不愿学习的学生就在这种混乱中浑水摸鱼,开小差的,溜号的学生经常出现,尽管采用了诸如点名,加强名单控制等严格措施,但是效果不佳,但是如果采用固定班级的教学方式,又会极大限制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行,部分学生的选择自由会受到抑制,分层教学的灵活性会极大削弱,也就无法达到分层教学的教学目的。
4、分层教学的实施
4.1学生分层
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要在教学班级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混合编组,实现学生的自学、互学、合作及指导等教学目标。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或编组,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教学气氛,在这种无形的力量促进下,学生不仅喜欢积极表现自己,还喜欢与身边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协作,自我教育,彼此带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之间会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会出现学生共同成长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实验班,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不定期抽查和学期末的考试成绩等各种指标,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但是在划分层次的时候要由教师来掌握,不能对学生进行公布,不对学生座次进行更改,只是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态,随时调整学生的层次,并对有较大进步的学生予以鼓励。
4.2目标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校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调整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对相对较差的学生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加快的方式进行教学和指导。将教材分为阶梯式的教学目标,将知识分为由简到繁的四个层次。通过分步走的方式逐渐使差生达到教学要求;对优生则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实行超大纲、超进度的教学方式,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各层次的教学要求要适度,既不能定得过高,加重学生负担、增加教学难度,导致学生无法消化,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不能过分降低,致使进度太慢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近期发展状况要时刻掌控,准确把握,既不能“吃不了”又不能“不够吃”。只有将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不同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较大提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标效果。
4.3授课分层
在做好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的基础上,还要对课程进行分层,在课堂上既要有适合全体学生的主要课程,还要有适合优、差生的辅助性课程,要做到“合”中有“分”。一般分为六个步骤:分类自学——集体授课——分类指导——分类解答——分类巩固——集体总结,称为“四分二合”。要真正做到“分”不能散,“合”不能死,不但要把正常的教学程序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刻调整状态,解决优差生之间的学习矛盾。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注意各学生的听课状态,课堂发言和问题解答,从这些细节中收集学生的动态信息,准确把握授课进度及节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要具有目标意识,每节课后要注意检查课前目标是否达标,方便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4.4
评价分层
对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成绩、学习能力要采用分层的评价方式。要对后进生的优点及进步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逐渐增强他们的学习信息,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对中等学生要采用激励与鼓励并行的方式,在肯定他们进步的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主动要求自己从“一般”走向“优秀”;而对于优等生则要严格要求,促进这类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让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和严谨。促使他们向更高的学习目标攀登。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学生的两级分化。学生只有在自己层次的群体中获得成功,才能更有自信,更有勇气去进行下个目标的尝试和努力,才能主动实践,积极练习。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新的教学思
想,是为了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均衡而产生的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