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韩金祥事迹材料5281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4-680977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7 20:46: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韩金祥事迹材料5281

韩金祥事迹材料

韩金祥,男,1986年12月22日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毕业于扬州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现任众兴镇南元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刚开始他被分配到泗阳县王集镇任前圩村委会副主任一职,2010年4月,调任泗阳县城厢街道办南门元村。五年村官工作让他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成熟起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也体会到农村工作的千头万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真正落实到农村,离不开基层干部包括他们大学生村官的努力。连续获得泗阳县王集镇2007年度、2008年度“先进个人”,共青团泗阳县委2007年度“优秀团员”、2008年度“优秀团干部”,2011年度“优秀团员”,2011年度泗阳县众兴镇“先进个人”;第六届“泗阳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一、无悔选择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他毕业后就职于上海一家集团公司,就在他工作顺利的时候,得知省委选拔大学生村官的信息,他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满怀激情与希望,带着知识,带着理想,来到了泗阳县王集镇前圩村,做起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对此,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父母、亲戚。面对大家的不解,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所学的专业更适合农村。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土地,我相信在那里我一定会大有作为的。”。理想与现实往往是有反差的,有时甚至悬殊很大。农村事务繁忙而又琐碎,但他相信“多做事,多用心”一定可以把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不管是处理村务还是协助村主任编写材料,整理档案,协助村会计核算好村里的每一笔账,还是帮助镇上领导处理一些事务性工作,他都能认真对待,认真做事,圆满完成。在村干部的带头牵引下,他与村里贫困户接对帮扶,2007年底通过拿出自己工资购买慰问品看望帮扶对象户,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表扬。

二、技术带动积极引领村民创业

工作一段时间下来,他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地深入到村里去,与村民走到一起,虽然每天很忙碌但是没有实质性地进展。于是,他积极响应全市到村任职大学生“双学双争”暨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号召,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村组干部的介绍与有创业意向地村民合办了前圩村养猪场。这在村里引起了轰动,大家都在谈论说:新来地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办养猪场很了不起!这样,创业让他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

养猪场在创建初期,对于他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的问题,对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农家孩子来说,更是困难。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养猪场才得以顺利建成。在养殖过程中,他充分利用自已所学的动物医学专业,为养猪场提供技术防疫和饲料科学配比服务,同时聘请母校老师—扬州大学动物医学教授焦库华担任创业导师,帮助猪场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创业的成功,征服了村民。村民看到他养猪赚钱,知道他是养殖业的高才生,都纷纷向他讨教养殖技术,他毫无保留地把科学养殖技术传授给村民。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增加了三家养猪场,一家养牛场等。

三、亲力亲为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创业让韩金祥在村里打响了知名度,让他的工作更加容易的开展。因此,当收到村里有人举报庄波同志冒领建国前老党员补贴的举报信时,镇组织委员直接把任务交给了他。他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他积极查找资料,积极到村里寻找老党员座谈,了解情况,在不断努力下终于找到庄波同志入党介绍人,取得了第一手的证明材料,还了庄波同志的清白。后来,他每次碰到庄波同志时,这位80多岁的老党员都会拉着他的手说:“多亏了小韩同志!”。2008年11月,他兼任前圩村计生主任。由于他是年轻的男同志,担任村里的计生主任,这也在村里引起了轰动。他努力学习计生工作各种政策,积极到对象户家里摸底排查,积极给村民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能够兢兢业业,及时完成各种计生工作、各种报表的填写。年终还获得了计生工作先进村的荣誉称号。

四、新岗位新环境锻炼自己

2010年4月,县委组织部利用二次分配“专业向产业相靠近”的原则把他调配到泗阳县城厢街道办南门元村村委副主任,参与绿领庄园的建设。到达新岗位后,他迅速熟悉环境,积极投身到庄园的建设当中。庄园环境相对艰苦,但他和他的同事们发挥吃苦耐劳精神,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充分利用生态食物链,发展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殖业,引进新品种蔬菜种植,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庄园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年接待30多次各级领导的观摩,给周边富余劳动力提供了三十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十余户家庭走上致富之路。他说:“我们要把绿领庄园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打造成属于大学生村官创业自己的品牌。”。

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他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党中央的各种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了解党中央关心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法。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等思想,使自己时刻与党保持一致。在不断的学习中,他努力充实自己使自己更加的全面,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员的身份来带动他人。2009年11月,韩金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几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让他收获了很多,但他仍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对理论武装头脑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二是工作认识不够深入。深入村民还不够,对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妥当等。因此,他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群众,积累经验,做到勤跑动、勤询问、勤思考,使自己真正融入到群众中去。并结合本村的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创新性,培养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在工作中突出亮点,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第二篇:韩凤祥先进事迹

个人简介: 韩凤祥,男,195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乡村主治医师,现任广饶县大王镇卫生院叶琚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1971年入党,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西营卫生院黄琚村卫生室、韩琚村卫生室、叶琚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农村医疗服务工作。他43年如一日恪守平凡岗位,心系群众健康,兢兢业业、真情为民,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赖和尊重,被誉为“群众最信赖的人”。连续10年被市、县卫生局授予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3年获全国模范乡村医生荣誉称号;2005年10月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这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者;2006年5月被卫生局授予人民健康卫士荣誉称号;2006年6月被东营市委授予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一位普通乡村医生的崇高追求

——记全国优秀乡村医生韩凤祥

有这样一位乡村医生,无论是患者还是同行,都会竖起大拇指;有这样一位普通乡村医生,在43年漫漫行医路上时刻把群众利益装在心中,德技双馨、真情为民,被群众誉为“信得过的人”;有这样一位有着40年党龄的乡村医生,在平凡岗位上,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凭一腔赤诚,踏遍十里八乡的沟沟坎坎,用坦荡如砥的胸怀和暖人心脾的服务,塑造了一位乡村共产党员质朴崇高的人生情怀。他,就是广饶县大王镇卫生院叶琚卫生所乡村医生——韩凤祥。

当医生,一定要当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医生

韩凤祥是广饶县大王镇卫生院叶琚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从一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娃成长为一名群众爱戴的医生,这决非偶然。1965年,韩凤 祥中学毕业后,摆在他面前有多种人生选择。但是,10岁时父亲长年因病卧床,请先生难,求药难的童年记忆和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深深地触动了韩凤祥。他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当医生,而且一定要当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医生。”就这样,一句年轻时的承诺化作了鞭策韩凤祥40多年如一日刻苦钻研技术、真诚服务群众的一种朴素责任感和内驱力。多少年来,他嘴边常挂着这样一句话:“病人看病不容易,只要上了门,就要尽我最大的努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为病人做点事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在农村做医生,有一半时间要用在出诊看病上,老韩给自己定了一个“四不”准则:无论什么时候,不抽人家一支烟,不喝人家一杯酒,不吃病家一口饭,不拿病家一棵葱、一把菜。许多群众被他热忱的服务所感动,非要给他写表扬信,要求上级给予表彰。老韩却说:“群众有病本来就很难,更不能给人家添负担,做医生.就应该这么做。”他先后在院办、村办卫生所工作,不论在哪里,老韩暖人心坎的服务倍受人们称道。

韩凤祥时刻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上,不管严寒酷暑还是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有一个严冬,天气意外的冷,寒风裹夹着小雨飘洒不停,已是深夜12点了,踩着泥泞,出诊刚到家的韩凤祥正准备吃饭,这时,一连串急促地敲门声打破了深夜的寂静——村民韩克祥妻子焦急地告诉韩凤祥:“我家克祥咳嗽、气急、嘴唇发紫……”他马上意识到病情危急,稍有耽搁,就会有生命危险。于是,他背起药箱,转身就走,一步一个踉跄地跑了二里多路。到病人家时,外衣已被雨水淋湿,但他全然不顾,立即投入紧张的救治:快速检查、诊断,吸痰、吸氧、输液……直到病人转危为安。

韩凤祥视救死扶伤为天职。他常说:“救命如救火,迟一分钟,就能误一条命;快一分钟,就可使人起死回生……”。2006年6月的一天,火 2 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中午在田里割麦子的村民黄正彬突然中暑,正在自家地里播种玉米的韩凤祥,听到呼救后,顾不上穿鞋,赤着脚在麦茬地里奔跑了两里多路。一到那里,就将病人背到荫凉处,打来凉水,为其降温……直到病人苏醒,他才一瘸一拐地走回了家。妻子发现他的双脚戳得象蚂蜂窝,流血不止,心疼地责怪他,可韩凤祥说:“我受点伤不要紧,抢救病人要紧哪!”

“朴实厚道,富有爱心”是韩风祥为人之本,行医之道。二十三年来,遇到的患者不论是一身汗水,还是两脚泥巴;也不论是普通病,还是急重病,他总是热情、精心地为群众诊治,对于一些行走困难的病人,韩凤祥总是主动上门诊治。邻村一位郭老太太因脑梗塞后遗症而瘫痪在床,韩风祥根据病情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每天为老太太针灸配合电疗,风雨无阻。半年后,病人可以下床行走了,现在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他分文未收。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孤寡老人,韩凤祥更是无微不至地关爱。早年丧妻、膝下无儿无女的黄老汉,患癌症后,韩凤祥坚持天天登门为其看病,还端茶倒水,常常守候到深夜。老人病情加重,疼痛难忍,韩凤祥跑上跑下,主动帮助办理麻醉卡,每天到镇卫生院为其取药,根据病情变化适时治疗,直到老人去世。

“病人身上无小事”是韩凤祥一贯的工作信条。面对因病而来的群众。他尽自己全力帮助他们。远道而来的患者,他优先治疗,遇到下雨下雪,他从家中拿来雨具,以便病人早些回家。针对一些特别困难的患者,他常减免治疗费甚至全部费用。作为一名医生他觉得这很平常,但乡亲们却在心中永远记下了这份情。几十年来,韩风祥已记不清多少次午夜饭饺子端到嘴边,又被叫走;多少年深夜出诊,彻夜不眠。韩风祥身体不好,患有高血压,经常胸闷,心慌,易疲劳,可他每天要看100多名病人。韩风祥对病人十分细心,万般关心,在群众心中,韩医生是他们永远信赖的人。3 这一些看起来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却象甘露一样滋润着病人的心田。

韩凤祥以他的忠厚、朴实、仁爱、善良,铸就了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用一腔真情关爱着村民的生命和健康。一次,有个村民突发脑出血,生命岌岌可危,他立即赶到病人家中,边输液,边向医院护送。在救护车里,病人不断地呕吐,韩凤祥顾不上满身的污物和难闻的气味,及时为病人调整体位、清理呼吸道、加压注射脱水药物、观察病情变化……入院后,这个病人是村里有名的特困户,连住院的钱都没有,韩凤祥马上从怀里掏出刚卖粮还没捂热的600元……

恪守使命

心系群众

韩凤祥始终牢记一个村医的使命,坚持防重于治,奔波劳碌,热情向群众宣传卫生防病知识。前几年,为了让孩子们按时预防接种,他背起药箱挨家挨户上门服务。有些群众对预防接种有偏见,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宣传预防接种的好处,为此他常常迎着晨曦出,踏着夜幕归。一个药箱、一辆破自行车就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足迹遍布村民院院落落的最好见证。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对村里20多名返乡人员,他都及时跟踪随访,测体温,查疫情,丝毫没有懈怠。老韩和那辆吱吱作响的自行车成了乡亲们眼中一道永恒的风景。

韩凤祥酷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村里的老百姓都说,卫生所就是他的家。平时,每天第一个到班的是他,最后一个离开的也是他。在卫生所周边的村子,家家种植大棚蔬菜,早起卖菜,傍晚摘菜成了村民雷打不动的惯例。韩凤祥为了让村民们看病取药方便及时,就给自己定下一个作息时间表,早上六点上班,十一点下班匆匆吃点饭;中午十二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八点多钟,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常常是拖着疲惫的身躯踏着夜幕回到家中。老伴心疼他,免不了嗔怪他几句,可老伴心中更明白,老韩是 4 为了乡亲们能够顺顺利利地看病啊!叶琚卫生所是卫生院设立的重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南临临淄,东接李鹊镇,辖区5个村,2500多口人。由于韩凤祥医术精、医德好,外县区的病人络绎不绝,他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让韩医生看一看。每天韩凤祥都要看100多个病人,开一大摞处方,就是回到家中,也会不时被来诊的乡亲们所打断。新、老病人对他都有着纯粹地信赖,就像孩子依赖母亲那样信任他,在他们心里,韩凤祥永远是让患者信赖的人。而他却名副其实地成了一名“全天候”医生,除夕之夜是万家团圆的时刻,多少年来他总是让所里的同事回家与亲人团聚,自己却像一个卫士坚守在岗位上。

“身体健康就是福”。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尤其是因病致贫的困难户,韩凤祥总是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节省医药费用。2003年夏收时,62多岁的村民李保泰患感冒,想着田里的6亩麦子还未收割,心急如焚,便请韩医生挂点氨基酸补补身子提提神。老韩耐心地说:“感冒不需要用高档药,你挣点钱也不容易,用些普通感冒药就行了。”听着韩医生的话,李保泰心里热乎乎的,激动地说:“这么多年来,你对我们治病花钱,总是和用你自己的钱一样,算了又算。” 韩凤祥不但自己这样做,还要求所里的同事对任何病人都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村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话:“韩医生看病,花钱少,好得快!”

韩凤祥心系群众,真诚而不虚伪,真情而不炫耀,在村民的心目中,他是病魔的克星,是生命的救星。

虽说在四里八乡,韩凤祥的医术是出了名的,但他对自己的医疗技术从不满足。一本一寸多厚、已残破不堪《乡村医生实用手册》,他总是爱不释手。所里同事都说,在卫生所,闲谈没他的份,扑克从没打过,一有空,就专心致志地钻研医书。他常说,我们当医生的,为群众看病,诊断一定要“准”!看得准,群众就会少花冤枉钱,也减少痛苦;看不准,就 5 是对群众不负责任!为了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他订阅了《中国乡村医生》、《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等杂志。工作之余坚持自学。他注意搜集民间经典验方,结合临床实践,潜心组方,精心施治,中西药合用,大大提高了疗效。他除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经验外,尤其擅长小儿科疾病的诊治。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周围几十个村庄,很多临淄、青州的外地患者也慕名而来。老韩不善言谈,工作间隙,他常对所内人员说:“看病要勤动脑子,勤观察病情变化,多看书学习,这样技术进步才快。”面对康复患者的千恩万谢以及新闻媒体的采访要求,他总是婉言谢绝。

顾全大局 质朴情怀

多少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顾全着大家却偏偏忘了自己的小家。家,对韩凤祥来讲,只是宿舍和食堂。就是农忙季节,五亩地庄稼和一亩地的大棚菜也都是妻子领着孩子起早摸黑地收种。前年秋收,他下决心留在家里,和妻子一起收玉米,可没过多久,又被请去出诊,韩凤祥只好对妻子歉意地一笑。他的一生欠下妻子的不只是感情债,也欠下了无数的承诺。

也许有人会说,韩凤祥不会这么傻,他没日没夜地干,挣不到钱,会这么卖力?然而,他确实是两袖清风,从不沾一分外块钱。一件的确良衬衣穿了10多年,早已稀薄如网;一双双妻子缝制的布鞋伴随他走过了漫漫人生路;那辆乡亲们熟悉的自行车修了又修,骑起来吱吱作响,整整用了20年。只有在前几年经济好转后,他才买了辆嘉陵方便出诊。他对自己就是这样刻薄,而遇到特困户看病缺钱,他一掏就是几十元,上百元……

1998年全乡实施了卫生一体化管理,韩凤祥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响应,这可难坏了村领导。原来韩琚村的乡亲们听到韩凤祥要走的消息后纷纷找到村委,要求把韩医生留下来。面对村委和乡亲们各种方式的挽留,韩凤祥动情地说:“我虽不在韩琚,但我忘不了您们;调动岗位是为了更好地为咱管区的群众服务,这是件好事。” 一体化管理刚开始时,部分乡 6 医心里有疙瘩,韩凤祥识大体,顾大局,充分利用自己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引导众乡医走上一体化管理的路子上来。“一体化管理对老百姓有好处,对自己的工作也有益,不能光想自己的小算盘”。在叶琚卫生所任所长的他,工作中严格管理,以身示范,配合医院布署,做好卫生所的业务发展工作。对所内年轻医生,他言传身教,做好传帮带,将积累的经验倾授于他们,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行医。这几年,卫生所得到了蓬勃发展,两个效益都名列全院前茅,成为群众最放心、最满意的卫生所,连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单位。

韩凤祥,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为何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为何有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因为,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用辛劳的汗水,呵护着群众的健康和生命,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韩凤祥,他以行动实践着一个乡村医生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以奉献,铸就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和卫生工作者的壮丽人生。

二○一一年六月九日

第三篇:韩庆祥简介

韩 庆 祥 教 授

韩庆祥教授是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资深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奖励称号。

韩庆祥教授是国家经贸委千家重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班《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讲教授;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著名高校和培训机构的特约教授;首都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是许多大、中型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公司的高级顾问、独立董事。近年来,韩庆祥教授多次应邀到全国上百个城市,为近千家企业进行培训、咨询诊断和策划工作,解决了企业的许多实际疑难问题,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这些实践经验又大大充实和丰富了他的教学内容。

韩庆祥教授先后出版了《实用市场营销学》、《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有效管理》、《工业企业管理原理》、《企业管理心理学》等30多本专著,现任《企业管理》等杂志特约撰稿人。韩庆祥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教育栏目中,讲授了《营销公共关系》、《营销实物与企业文化》、《教你做生意》、《市场营销学》和《市场竞争新概念》等营销管理课程,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

韩庆祥教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由于长期从事成人教学工作,他总结归纳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编写了《成人管理教学》,创造出具有实战价值的教学体系。他提出教学“三出发”原则,即从现实出发、从问题出发、从对象出发,完全摆脱经院式教学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理念不断创新,启迪人的智慧,无愧为各大、中型企业的军师。

韩庆祥教授的教学风格独具特色,他通过大量穿插生动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所以他的教学,极具吸引力,深受各企业广大学员的欢迎。

第四篇:韩静事迹

为党旗增辉,让人民满意

------记长城社区党总支书记韩静同志

韩静同志是山丹县清泉镇长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她在社区工作中,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心系百姓,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了大量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身为党总支书记对待党务工作精益求精,为促进社区党的建设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在她工作后的20年中,县委、县政府曾多次对其进行嘉奖,先后被评为先后被评为“全省禁毒先进个人”、“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

一、抓班子,强化堡垒作用

韩静十分热爱社区工作。为了服务百姓,做好工作。她以身作则认真学习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掌握社区工作知识。为了把社区党建工作做好,她在安排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走东家、访西家,了解辖区党员住户的基本情况。对重点住户、如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离异家庭等做到熟知熟记。几年来,她对辖区住户的基本情况对答如流。在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下了大量有关社区方面的方针政策、家庭人口变化情况、重点住户、重点人员的情况等等。为顺利开展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她还积极学习电脑知识,使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工作。只要县里或镇上举办社区党建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讲座,她总是安排好工作、家务,积极地参加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她关心重视信访工作,对来访的群众她都热情接待认真协调、处理。她热心于社区党建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使她的思想、理论、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组织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名副其实的社区党建工作带头人。

带队伍 扩大服务群体

韩静视百姓为父母,把居民当亲人。只要居民有困难她总是全力以赴的帮助解决。长城新村我社区环境整治的重点,由于基础设施差,多年来,路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到雨天更是积水严重,雨水、污水排除不畅,路面犹如河道,车辆过时污水飞溅,严重影响小居民群众的出行,这几条道路也成了社区的一块心病。为此,韩书记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经过反反复复无数次的努力争取,长城新村西街终于得到整修改善。预计到今年6月将完工,居民群众交口称赞社区为居民办了一件大实事。

几年来,她热情接待、处理居民群众的每一件事,积极为群众联系、协调处理暖气漏水、房门维修;为独居老人代领工资;帮助社区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等申请办理低保;为下岗职工联系就业岗位;为居民联系找保姆、家政服务;联系环卫队为居民清掏下水道等。她东奔西走,为居民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爱心送到居民群众的心坎上。不少社区居民以各种方式感谢她的关心和支持。一位患脑血栓的重病老人,因行路不便,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她办理社保,老人深受感动,特意让女儿送来感谢信。

三、拓载体,丰富居民生活

一是建立民情流水线工程。今年,县委提出开展社区民情流水线工作,她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为广大居民服务时,以科学发展

为统领,不断求创新,不断谋发展,以关注民生为重点,围绕居民所思所盼,察民情解民忧,结合社区实际,将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实现了一条龙服务,开通了一条解决居民困难的“绿色通道”,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是成立“和事佬协会”。社区无小事,社区稳定事关整个社会发展全局。长城社区“和事佬协会”作为社会和谐的调理师,始终站在社区维稳的第一线,和风细雨,化解矛盾,为社区和谐提供了有力保障。自“和事佬协会”成立以来,她积极主动地做好民事调解工作,处理了不少邻里纠纷,解决了不少夫妻家庭的矛盾。因此,也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无论大事小事都要找她处理。一天晚上九点多钟,一位居民因家庭纠纷哭泣着找她调解。她二话没说,穿好衣服,用电话通知调解员,然后来到居民家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她有理、有据地进行劝说解释,平息了家庭矛盾,等到结束时已是半夜时分。

三是开展文化娱乐服务,丰富活动树立形象。通过自筹、与驻区单位联建,组建了腰鼓队、健美操队、老年秧歌队,象棋、篮球、民间工艺、太极拳兴趣小组,举办了象棋比赛、社区读书阅览周活动,创建了文化活动广场、老年文化活动小区,参加了县“文化活动周”、红歌大合唱等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水平。

四、建制度,规范社区管理。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要求高。为了做好工作,减少、避免社会矛盾,韩静在工作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她积极认真的在社区居民中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带领社区工

作人员建立了民主监督管理机构,设立了低保评审小组,加强了民主评议,实行了各项工作的公示制度。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受到居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她在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有个别居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给她送礼送物,她都婉言拒绝。还有的个别人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对她恶言恶语,甚至骂骂咧咧,她也义正词严,以礼相劝。

五、强服务,为民排忧树形象。

密切和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把合作共事看作是一种缘分,把团结看作是一种力量。工作中讲大局、讲风格、讲奉献,和社区全体同志一起落实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项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先为社区干部做表率。为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作出努力。

近几年来,辖区内企业破产改制,大批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涌进社区。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她积极协调社保工作对下岗人员逐一进行摸底调查;走访小额贷款户;并在本社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26个就业岗位,解决了三户零就业家庭生活困难,为30户夫妻双下岗职工申办了低保。为促进社区、社会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努力。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自担任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她为老百姓的“大事”操心、费心,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可和信任,用自己无私的奉献和满腔热忱赢得了社区居民的拥护和爱戴。被居民誉为社区的“管家人”,群众的贴心人。

第五篇:韩震事迹

谁曾为革命做过贡献,人民都不会忘记他。有一个光辉的名字至令还流传在桓仁地区的群众中。这就是当年战斗在东北的杭联一军一师军需部长韩震。

(一)韩震约于 1900年出生于朝鲜汉城。他在青年时代就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1928年从汉城来到我国吉林省磐石县,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拐子坑区委书记兼乡书记等职。1933 年 9 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告成立,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他在师部做党务工作。

1933年 10月末,杨靖宇率部南征,开辟了老秃顶子抗日游击根据地。老秃顶子海拔岭 1337 米,地势异常险要。这个地方是长白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地处桓仁、新宾、宽甸和本溪的交界地带,敌人的统治比较薄弱。“九一八”事变后,这里的反日斗争一直比较活跃,群众的基础比较好,而且盛产粮食。这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如果建设好,有助于巩固长白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并且可向本溪、抚顺、沈阳等地发展。杨靖宇把建设这一根据地的重任交给了韩震。

韩震到老秃顶子地区时,这块根据地已初具规模,其范围包括老秃顶子、马鹿沟、哈堂沟和磊子沟等广大地区。为了发动群众进行斗争,韩震不辞劳苦,经常率部翻山越岭,深入各落和大小沟岔,满腔热忱地进行革命宣传。在根据地里,他向群众宣传根据地的作用和任务,号召群众积极参加生产展经济,以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在游击区,他给群众讲抗日救国的形势,宣传党的主张、人民军队的性质、任务和纪律,号召大家起来斗争,支援人民革命军,抗击日本侵略者。韩震学识渊博,善于演讲,汉语讲得非常流利,他的话简练,号召力强,群众听了深受鼓舞。后来韩震弄到一台印刷机,使宣传工作更加活跃。印刷机印制了大量的标语、传单和抗日歌曲,由部队和地方的同志在各地散发、张贴,群众争相传阅。特别是抗日歌曲更受群众的喜欢,流传甚广,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

在宣传群众的同时,韩震还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反日组织。经过艰苦的努力,1935 年间,他在桓仁县的衍乐、寿康等村和新宾县红庙子的哈堂沟、大、小青沟、平顶山杨家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来个反日会组织,有的地方还建立了儿童团、妇女会等,反日组织深得人心。上述地区的贫苦农民几乎都参加子这些组织。

为了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韩震在新宾县的平顶山和桓仁的洼子沟等地,还建立了四支农民自卫队,合计一百余人。在桓仁县的木盂子、川里一带和窟窿榆树等地,除农民自卫取外,又建立了青年义勇军。窟窿榆树青年义勇军有两个中队,近百名队员,大队长是王洪贵,绰号王忠子。农民自卫队和青年义勇军由韩震指挥、调遣,主要在老秃顶子及其周围地区活动。这些农民武装不断成长壮大,由赵文喜、于殿仲两位大队长领导的农民自卫队很快发展成为——“桓兴反日农民自卫队”。后来,这支农民武装和其他一些农民自卫队编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

韩震还致力于政权的组织建设。新宾县大四平村的抗日政权就是在他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1934年春,韩震在巨里河地方工作员迟魁武的陪同下,带领三十余人的队伍到新宾县的小四平。这一带经常有土匪出没,扰乱治安。韩震帮助大、小四平地区建立起村政权后,就继续向南挺进了。

韩震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被发动组织起来,木盂子、仙人洞一带,由于实行了减租减息,没收地主的粮食,分给了贫苦的农民,并废除了高利贷,那里的农民积极生产,拥军支前,参军参战。农民自卫军和青年义勇军,在韩震的直接指挥下,四处活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惩办汉奸,破坏敌人交通和通讯联络,打击小股敌人。有时也到外地去,和正规部队并肩战斗,在抗日救国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反日会等群众组织千方百计地为部队筹集粮草,购买物资,侦察敌情,传递情报,照顾伤病员,迎送过往的部队。由韩震任命的地方委员阎桂铭,在桓仁县高俭地一带积极发动农民支援部队,仅四次就筹集军粮九十五石,现款一百二十七元,衣服十五件,鞋十五双。新宾县的岔路子、二道河子、白家、西沟等地的群众听说敌人要归大屯以后,纷纷向我地下工作队交粮,平均每村交四十左右石,最后由专人把粮食运到杨木林子,交给一师军需部。

(二)韩震很善于团结一切可以争取的抗日力量。例如:曾和韩震并肩战斗过的李相山,原是桓仁县铧尖子小学校长、开明士绅、大刀会的首领。加入我军时,被杨靖宇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副官长,后到韩震部任组织部长。他和韩震朝夕相处,政治觉悟有很大提高,并为巩固老秃顶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展游击区作了很大贡献。还有在韩震直接指挥下的农民自卫队大队长赵文喜,原是新宾县平顶山一带一支“山林队”首领。经韩震的帮助,参加了共产党。他作战很英勇,屡建战功。后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韩震对于甘愿为日寇效劳的汉奸走狗、地主恶霸,欺压百姓的伪官吏等,却毫不留情,坚决打击。在桓仁县高俭地,根据群众的要求,他处决了一个罪大恶极的汉奸和一个血债累累的土匪头子,打击了敌人,保护了群众的利益,维护了根据地和游击区的秩序。

韩震还善于瓦解敌人的武装力量,在同伪军交战时,他总是让战士们喊话,呼口号,唱抗日歌曲,号召伪军调转枪口,一致对外,争取他们弃暗投明。在同日军和伪军同时作战时,韩震总是区别对待,重点打击日军,如果伪军不动手,就不打他们,对他们开展政治攻势,积极地争取他们。对于俘虏,韩震给予优待,经常出面讲话,进行教育,给他们指明出路,对愿意参加我军的,表示欢迎;想回家的,发给路费;有病的给予治疗。韩震这些做法,对于瓦解敌军起了很大作用。伪军和我军相遇时,常常绕道走开,或是往天上打一阵子枪,应付鬼子,然后离去。在和日伪军作战时,伪军往往表现消极,往后退缩,看不好就投降。一些伪军军官和韩震拉关系,暗地里给他们送子弹和其他军用物资。

1934 年 11 月,韩震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需部长兼党务工作。他手下的队伍分三个中队,设中队长和指导员,整个大队由他和李相山负责。他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兵力打击敌人。1935 年 4 月,他率部到东昌台附近活动。东昌台位于新宾县城东二十五里,是交通要道,前面临苏子河,背靠高山,并且有围壕和炮楼环绕,地势十分险要,敌方在这里驻守四十多人。当韩震听说一个姓肖的地下工作员被敌人抓去,关押在东昌台监狱后,非常气愤,立即派可靠群众前去侦察。

在摸清了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备和活动规律等情况后,他决定用化装的办法袭击,巧取东昌台,营救被捕的同志,夺取敌人的武器装备。行动的前一天,他做了战斗的动员和部署。把部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化装成日本守备队,进东昌台接近敌人,由他和全指导员充当“日本指挥官”;一部分于当日深夜赶到东昌台,切断敌人的通讯联络,把电话线接到我们的电话机上,以对付新宾县街等地的敌人,然后埋伏在东昌台四周,到时候与进街部队相呼应,第三部分到东昌台西部的白旗山上隐蔽,准备阻击敌人援军。

翌日清晨,从东昌台东面响起了僚亮的军号声,一连反复三遍。这时伪自卫团和伪警察赶忙集合,准备欢迎皇军。因为事先韩震派去的“日军联络员”已告诉他们,“皇军”要从这里路过,去新宾县街,所以谁也不敢怠慢。号声过后,两个乔装的“日本指挥官”,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四十余名骑兵,耀武扬威地开进东昌台。骑兵后面是步兵,个个头戴战斗帽,肩背三八枪,异常威武。进东门后,两个“日本指挥官”胸脯挺得溜直,旁若无人,哇啦哇啦地大声讲日本话。正当姓刘的伪巡官,高喊“向右看!”整理队伍的时候,只见一个“日本指挥官”把战刀抡起来往天上一指,接着“啪!啪!啪!”一连响了三枪,骑兵挥舞雪亮的战刀,立即冲上前去,把伪自卫团和伪警察团团围住,高减:“不准动,把手举起来!我们是人民军。”这时东昌台四周也响起了枪声。伪自卫队员和伪警察吓得魂不附体,赶紧交枪投降。与此同时,我军的另一部分人占领了伪村公所、伪警察署和监狱。

一名伪警察妄图抵抗,被我击毙,其余十来个敌人乖乖地举手投降。战士们砸开牢门,释放了所有在押的群众。我军从进街到结束战斗,只用了两个来小时。当来自新宾解围的日本守备队汽车匆忙开进东昌台时,连我军的一点影子也没看到,看到的只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和传单。

这次战斗缴枪四十七支、子弹两千余发和粮食等大批物资,俘虏四十余人,其中包括那个姓刘的伪巡官。俘虏经过几天的教育,每人发五元钱,全部释放。那个刘巡官经我地下工作员联系,被敌人用枪支换了回去。处理完俘虏后,韩震便率部去朝阳沟活动。

为了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韩震经常伏击敌人的车队,袭击敌人的仓库,从敌人的手中夺取物资。一次,他接到一个情报,说桓仁县二户来的车队,满载货物从抚顺回来,便命令全指导员带领一百余人,埋伏在新宾通往桓仁必经的洛道沟岭,拦截敌人车队。令人奇怪的是我军等了一天,也没有看到敌人的影子。原来,这个地方山深谷幽,怪石嵯峨,敌人在这里经常遭劫。这次敌车队怕再出事,就在岭前不远的都督村停下来,派人前去探路。由于我军隐蔽得好,没有惊动过往行人,所以敌探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于是在伪军的护送下,敌车队从都督村开拔,两辆汽车为先导,十二辆大车紧紧跟在后面,向格道沟岭进发。当敌人进入我埋伏圈后,突然枪声大作,杀声四起,我军勇猛冲杀出来,敌军惊恐万状,胡乱打一阵子枪后,便弃车逃跑,有十三人被俘。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打开车上的苫布一着,全是白面、布匹和胶鞋之类的东西。我军迅速地破坏了汽车,用马车把物资运走,后来把其中的一部分分给了新宾当地的群众。

(三)韩震是军需部长,在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办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他还按着杨靖宇的指示,建造军事密营,修建各种军事设施,力争把老秃顶子地区建设成为我军可靠的后勤基地。

韩震着手建造军事密营时,只有部分部队人员和少数群众参加,人力不足,工具奇缺,甚至连锹、镐之类的简单工具也满足不了需要。但困难没有难住他,他首先带领大家清理地面,平房场,伐木采石,备原料。技工少,他就让地下工们“从群众中物色,凡是可靠的就请来。工具和有关原材料不足,他通过地方工作员向当地群众借,或千方百计地到敌占区去买,有时则出兵从敌人手中夺取。一次,后勤部队到老道沟岭,袭击了修路的敌人,夺取了不少劳动工具。他亲自参加设计,不仅总体设想他参加研究,一些具体的事项他也经常过问,和大家一起商量。他要求得很严,一有时间就到工地察看,进行现场指导。修建密营的劳动十分艰苦,开山洞时,为了保密,不能打眼放炮,就靠镐刨,铁棒撬,挖出的石块还得往远处抬,在石头上面盖上土,种草栽树隐蔽起来。韩震经常参加劳动,给大家鼓劲。他的手也和战士、群众一样打血泡,磨老茧。在他的亲自指导下,密营建造得又快又好,有的建在树林茂密的山坡上,有的建在草木丛生的山沟里。样式各异,有的是房子,有的类似地窖子。

地窖子入地好几米,最深的有十米,都有好几个房门,设特制的保险门,每间高一丈余,长宽均有两丈左右,支柱、顶棚、墙壁均由园木垒成。房间内有木头搭成的炕,可放东西,也可以住人。火炉的烟囱与外面好几十米长的暗沟相连,烟顺着这个通道渗出去,很难看得出来。地窖隐蔽得非常好,上面有草有树,远处看是山岭的一部分,走到近处也分辨不出来。后来在山上铺设了电话线,联络十分方便。

密营中,有的房子做医院,用来医治伤病员。韩震首先在老秃顶子设立一所简易医院,接着在木顶子设分院,在杨木林子、葫芦头沟等许多地方设临时医院。在葫芦头沟里还设有伤病员休养所。这些医院是中西医相结合。药材主要是中草药,都是从当地的山里采集的。还有西药,是通过地方工作员设法买的,或从敌人的手中夺取的。医生有军医,还有地方的中医。医院和休养所环境幽静,经过治疗和休养,伤病员恢复了健康,又重返前线。有的密营是修理枪炮,制造弹药的小型兵工厂。起初,兵工厂的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有几个工人,用简单的工具,修理枪械,制造土手榴弹。后来,由于从敌占区搞到一些设备和原材料,又请来几名机械工人,兵工厂不仅能修理枪支,而且可以制造一些零件,制造威力比较大的手榴弹、炸弹和地雷,还能用子弹壳重新制造子弹。这时要求战士在打仗时,一定要把子弹壳拣起来,保存好,打完仗上交,丢失超过十五个,收回枪支一周,罚背弹药箱之类的东西。以后从敌人那里夺取的子弹多了,就不那样严格的要求了。为了解决军装问题,韩震还在密营里设置了小型被服厂,做军服和被褥。1935 年阴历 3 月,经同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张永奎商量,韩震把第二农民自卫队的刘忠良,派到哈堂沟、盘岭沟一带做地方工作员,负责盘岭沟沟里兔洞沟被服厂的后勤工作,为该厂运布,解决吃粮等间题。

刘忠良一面为被服厂服务,一面同厂里的同志挖地洞。经过两个月的奋战,地洞建成了,被服厂又迁到这里。开始时只有一台缝纫机生产,后来三、四台缝纫机同时生产,制作了大量军装和被褥,源源不断地供应前线。有些地窨子很大,一连好几间,用作军用仓库,主要贮备粮食及其他军用物资。仓库通风设备良好,有

一、两间作宿舍供人们居住。粮食大部分是从地方筹集上来的。地方工作员刘忠良,采用没收地主地租的办法,从哈堂沟、小青沟、盘岭沟和查家堡子一带收集了大批粮食。高俭地的郑桂林、杨茂顶子的陈展奎等,与韩震关系很密切,经常上山与部队联系,送粮食。二道沟有三十余名群众非常关心子弟兵,一弄到根食就往赵喜财家里送。赵喜财则用担子把粮食挑上山,交给部队。韩震还把从敌人手中夺取的粮食和其他物资运回来储存。军事仓库建成后,粮食满仓,十分充足,满足了部队的需要。使部队给养得到接续,从而加强了抗联实力。

这样一位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而付出艰苦劳动,立下汗马功劳的好后勤兵,却在一次同日寇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1936 年阴历 2 月,韩震为壮大抗日队伍,率部分队伍活动在桓仁桦尖子一带。2 月初九这天下午,韩震和抗联的一些洞志正在仙人洞的二道岭一个农民家里开会。突然来了一百多名日本守备队,包围了这幢房子。面对这紧急情况,韩震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大家突围。已经有不少人突围出去了,当他冲到一片撂荒地时,不幸中弹牺牲了,时年三十六岁。韩震虽然牺牲了,但在他领导下建造的军事密营,却在辽东山区的抗日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联战士利用这些星罗棋布的密营一次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封锁和进攻,把抗日斗争一直坚持到工 1938 年。

韩震为中国的抗日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我们永远怀念他。

韩金祥事迹材料528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