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提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研究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14-812665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6 17:06: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提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研究

提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研究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成为党员干部自我学习、表达意愿、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和创新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摆在党建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而重视和运用好网络信息化手段则无疑是新时期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的影响,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党的建设深度融合,拓展党建工作平台,实现“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已是党建工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潮流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也是新形势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举措。

一、网络党建及运用网络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的内涵

— 1—

网络具有高效、便捷、交互性强、应用范围广等显著特点。网络技术正在渗透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交往工具,而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运用网络推进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信息时代对传统党建提出的新课题。而所谓“网络党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孕育出的一种新的党建模式,它是新时期党建实践领域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就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手段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交流、组织管理、党务公开、民主集中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将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引入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以提升党的建设能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网络信息技术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和实践经验近些年来,柳城华侨管理区党委陆续对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建立移动通讯设备交流平台,推广党建网站浏览、开展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信息调研宣传工作的蓬勃发展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传达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为加强党员教育,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式。通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突破现有“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组织部网站群、微信、手机报、支书信箱等信息化工具的作用,为实现服务基层“零距离”,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自—2—

身建设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柳城华侨管理区现有党员138名,基层组织党委1个,支部6个。在现有的办公条件下社区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及时更生产经营、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党的建设、发展党员等政策解读,具体工作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网上友好互动。为了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等,一方面建立了党支部QQ群和各支部微信群让全体党员可在网上直接对话,达到沟通思想、交流信息的目的,加强了党员间沟通信息、交流情况,也使长年在外工作的党员通过网站、QQ群、微信群等平台及时了解家乡的事业发展状况,也为他们在网络上建了一个“家”。

2.丰富了党员电教内容。在管理区的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了党员风采专栏,将一些身边的党员先进事迹形成专题片或文字材料,在网上发表,使广大党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

3.营造了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在微信公众号、QQ群平台推出了道德人物专栏,将一些身边的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形成文字材料,在网上发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到学习道德模范的活动中来,并以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群众,形成人人争当道德模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党建工作中,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党建工作信息化已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一种新形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 3—

然结果和现实需求。客观地讲,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但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一)对党建工作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党建信息化建设是在当前时代发展过程中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途径,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当前在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正确引导党员的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成为重要课题。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组织还没有认识到党建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

(二)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大

网络信息资源为党建工作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党建工作信息资源还存在类目繁多、各自为战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党建网站建设不够完善,已建成的党建网站中有些存在管理不到位,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有的甚至成了摆设,没有充分发挥网站对党建工作的宣传引导作用。

(三)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不够大

加强党建工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建工作信息化能否顺利、高效开展的关键,通过近几年党建信息化的开展情况不—4—

难看出,在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当前大部分党务工作者都对信息技术缺乏了解,更谈不上精通,而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对党建的基本理论掌握不到位,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党务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党建信息化工作难以快速地推进,在发展中进入了瓶颈期。根据调查显示,一方面大多数基层专业党务工作者对于网络信息技术用于党建方面还了解不深,各级党组织组织业务培训时间一年最多也只有几天,另一方面,对于党务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大部分党务信息管理人员能使用但并不精通,知识点也有所欠缺,所以应考虑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计算机及相关知识的培训。

四、加强党建信息化的对策与建议

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紧密追踪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应用,将信息化党建和传统党建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培育党建工作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党建工作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关键。

(一)整合信息资源,提升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

一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提高党建工作效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党的建设能力,需要解决的是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需要实现党建工作观念、管理和运作上的创新,需要党务工作部

— 5—

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党建工作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党建上网,而是要针对党组织及党员的基础静态信息和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动态信息,结合现代管理思想,全面整合党建工作的业务流程,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业务整合,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二是整合党建网络资源,推进“大党建”建设。加强各级党建网站的统筹协调,整合党委、政府和组织部门现有的网站资源,在中央和省级建立专门的党建门户网站,依托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以各级党建网站为节点,建立党建网站联盟,强化各基层党组织对网络资源的综合使用能力建设,形成富有鲜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征的网络宣传平台,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发挥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积极作用。

三是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创新党员教育工作。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充分运用信息化加强和改进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党员教育工作,对于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建门户网站中及时完整的新闻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专题权威的政策解读,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和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为党员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员教育,可有效扩大党员教育的覆盖面,丰富创新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推进党员教育的公平化,提高党员教育的工作效率。

(二)搭建信息化平台,构建网上党建主阵地

—6—

一是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提升党的决策科学性。提升决策的科学化和执行力,关键在于要与民众进行充分的互动沟通。一方面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另一方面让民众充分了解决策的意图主旨。在这方面,具有强大互动功能的网络,为执政党和民众之间的充分互动沟通提供了极好的平台。通过在党建门户网站中灵活运用网上论坛、微博、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技术,在手机端充分运用微信、网络视频、党建APP开发等方式,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交流平台,完善网上党组织的建设,实现党员参政议政,同时便于交流思想、沟通心灵,拉近党与人民、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群众的距离,实现组织活动的良性互动。

二是搭建网络监督平台,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效能。当前,我国已逐渐步入民主法制正常运行的轨道,但群众路线依然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的法宝。网络出现和逐步普及后,借助网络可以让千千万万群众监督权力的运行,使之成为我们党手中一把反腐斗争的利剑。搭建网络监督平台,将千百万群众变为浩浩荡荡的监督大军,形成无比巨大的震慑威力。近几年来,从纪检监察部门到公检法机构,从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到信访系统,都已经开始接受网络举报监督这一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网上监督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为鼓励和规范网上举报,应加快出台系列政策和法规,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平台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作用。

三是开辟网络民主平台,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建设。逐步扩大

— 7—

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网络社会的出现,为网民直接获得行使这四项权利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十分有利的基础。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民主平台,根据党员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增进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提升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整体素质和执政水平。此外,也可利用网络民主平台提前公布各级党组织的执政构想和重要文件的草案,及时听取广大党员干部的意见,提高党建工作的公开透明度。

(三)延伸网络服务触角,开辟基层党建工作新阵地 一是探索“互联网+党建”模式,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创建党建云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将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网络化、智能化、数据化,提供规范便捷的党务管理、创新多样的组织活动、一站式党员服务等可定制、可扩充、安全可靠的诸多功能,实现与传统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手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及时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信息支持,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如党组织关系接转、党组织和党员信息查询、党员发展等,充分全面地反映每个党员、每个党组织的基本情况以及动态管理状态,为党建工作决策、工作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探索“O2O党建模式”,服务基层党建工作。中共中央、—8—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O2O党建模式”具有多终端、多渠道的兼容模式,用户可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不同的网络环境访问平台,从而实现在线的业务对接、党建工作开展、党的知识学习、入党申请书的提交等功能。积极探索“O2O党建模式”,打造服务载体智能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的“智慧党建”线上平台与服务载体多元化、服务功能全面化的线下平台,并通过高新技术改善传统党建服务工作的模式,将线下党建工作与线上网络科技融合在一起,让线上党建工作作为线下党建工作的展示平台,使基层党员、群众能够通过更便捷的渠道获悉党建工作的最新动态与活动信息,提高党建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线下党建工作作为线上党建工作的支撑,通过“智慧党建”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服务丰富线上平台,作为其交互功能的线下拓展,使组织活动及党建工作得到更好开展,畅通与基层党员群众沟通渠道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党建信息化健康发展。党建工作政策性强,专业技术要求高。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熟悉党建工作、懂得网络信息技术、热爱党建工作的专业人才。要让党建工作者熟悉信息化,对党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形成信息化思维,掌握各种信息化应用和社会化媒体的运用技能;要让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党建,培养一批以党建信息化为研究方向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系统培训,增强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培养他

— 9—

们具有跨学科工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党建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要加强党建信息化人才的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党建信息化人才吸引、激励、管理等制度。切实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让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层次,并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网络人才关心、热心、安心党建信息化工作,不断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快、效率高的优势,不断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扩大党建工作影响面,是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利用现代网络开展党的建设,是新时期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我们要围绕“方向要正、内容要新、形式要活、更新要快”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展功能,丰富内容,把“党建网站”建成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载体,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窗口,展示创新成果的新平台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桥梁。“网络党建”还有许多可以开发的余地,网络技术的运用还有很多空间,党的建设能力还有很大的潜力,相信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引导和统一领导下,在广大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网络党建必将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将发挥强大的推进作用,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集成资源,高效运行,助力启航。

—10—

第二篇:提高运用互联网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研究

提高运用互联网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国际国内的信息传播和舆论变化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党的执政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形势下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成为迫切要求。为此,在新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推进提高党建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存在的问题、目标等方面作了几点思考和探索。

(关键字:提高、互联网、党的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这是信息化发展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当前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运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所谓“网络党建”,就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目的是将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引入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网络信息与党建紧密结合实现党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新时期实现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给党的建设等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出现了大量脱离组织而成为难以联系的“游离党员”和大量的“网民”党员,并衍生了党建工作的“盲区”。因此,要求我们党必须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党组织覆盖模式,积极探索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新途径,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用现代手段开辟网络虚拟空间的党建新领域。通过“网络党建”,把“支部建在网络上”,进行党建工作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使党建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互联网成为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沃土,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社会管理,进而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意识形态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同时提出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面对这些新要求,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就更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加强学习,熟悉和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学会利用网络为党建服务,利用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党建工作信息,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利用声像、图表、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旋律;利用电子党务,实现党务工作的流程规范化、决策程序公开化、管理职权民主化;通过网络,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降低党建工作成本、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促进党建工作走前头、作表率,发挥好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凝聚党心民心、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为各单位中心任务服务、为基层和群众服务,进一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二、当前党建工作互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级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党建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目前,部分党组织和少数领导干部对信息网络发展与党建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工作方法习惯于简单“灌输”和组织“命令”,不太会、不愿意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开展工作,将信息化等同于电脑化、网站化、软件化;有的过分强调党建工作的保密性,不接受信息化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开放性新变化;有的把信息化的负面效应看得过大,不敢放手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党建工作,致使党的声音有时出现网络“失声”的尴尬。二是党建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思想不够重视,造成对党建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不善、机构和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相关党建网站,或建立了相关网站但没有很好发挥作用,形成网络党建的真空地带。

三是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缺乏特色。表现在党建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上缺乏新意,建设形式单一雷同,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平台内容更新、调整、充实不及时,弱化了党建网站的时效特色,不能吸引大量党员和群众的访问,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平台互动性不够,缺乏交流机制,没有引入论坛、博客等时尚元素,局限于单向宣传动员和信息灌输,党员、群众无法表达意见、诉求。

三、运用互联网推进党建工作的目标

我厂由于运行岗位轮值倒班、检修岗位现场作业多、管理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忙碌、人员分布分散等特点,导致难以集中、联系不便、信息脱节,平面化管理已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现实需求,可通过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开通“网上党校”专题网页,内设党务工作动态、党员教育等功能性版块,开辟“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专栏,网页所有内容及时更新,党员随时登录网站学习最新党务精神。另一方面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开设党务 “微课堂”,发送党务相关知识,包括党的基本知识、最新党务知识、党的重要精神、反腐倡廉宣教等,所有内容都经过精选精编,简洁易读,让党员在任何地方随时接受党务教育、关注党组织工作的情况、吸收党务知识,让党课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在“互联网+”环境下,我厂经营支部已经建立党建微信群、支部QQ群(讨论组)、组织关注“中国共产党”微信公众号,实现党内交流的畅通性、即时性,使所有党员在微信群、QQ群内,及时进行工作思想情况汇报、交流心得与体会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党员信息数据库,搭建党员信息台账,促进党员管理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利用“互联网+”功能,通过建立党员云数据库,推进党组织和党员资料信息化,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网上办理,对党员进行集中归纳化和实时、动态、精确管理,实现党员个人信息档案永久云存储。对党支部和党员管理的工作流程各个环节进行跟踪记录并通过对党员资料完整率、党费收缴率、等项目的动态统计、实时更新、即时存档,这将极大地简化烦琐的日常党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降低政治本质安全建设成本,为企业党建工作“插上科技翅膀”,提高企业党建科学化工作层次与水平,开创出一个富有生机的新天地。

第三篇: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由于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教材、大纲的无法定论,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那么,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是缓解这些矛盾的最好方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做到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通就是能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人的表演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二、大胆放手,激发创造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十分透彻。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三:①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被动学习。②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③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④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同理,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种手段,巩固知识

1.少讲多练

计算机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特别是高中计算机课。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

3.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吴堡县吴堡中学)

第四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方案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一、课题的确定

(一)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二)课题及关键概念界定

1、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技术群,它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感测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我们所要学习和运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予以支持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下载、办公系统的操作、PPT的制作和使用等等。

2、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而且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题的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鼻祖的建构主义认知学派认为:要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建构意义的形式而获得。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为其四大要素,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理想的认知工具。

2、教学信息论。

教学信息论“确定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存在着丰富的信息流通的特殊的可控组织系统”,它吸取了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信息论以及系统论、控制论等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变换、反馈、及其规律,探讨教学信息数量化与教学系统的组织管理科学化等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教育信息化实验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操作参考价值。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是“学习过程”。它可以使知识信息的容量增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创新教育理论。

从创新教育角度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创建一个无“权威”束缚和民主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以及自己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以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问题的提出

(一)立题背景及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08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教育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现我校已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拥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功能室,10MB光纤接入互联网,大量优质快捷的远程资源进入学校,初步建立起远程教育框架体系。及时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显著的实践应用价值。因此,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为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研究现状:

我国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大多处于小范围零散应用的局面,有关教学实践不连贯、不系统,不利于经验的积累和教师能力的纵向提高。在学校范围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实际情况,系统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 2 教学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本课题的实施对于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三)研究条件(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研究文献、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向有关教科研部门的专家提请咨询与论证,因此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信息技术教育已初步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课题组成员能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使用PPT制作课件,部分教师承担过省级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而且,本课题研究人员配置合理,既有专家的指导,又有完成市级课题研究的校级领导的亲自挂帅。

4、课题负责人为此专题已潜心研究了很长时间,多次参加省市县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管理等培训,能够比较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有能力协同课题组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成员通过了多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农远设备、资源和信息技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这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技术上的保证。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标

1、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建立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能力发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治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条件,使教师角色得到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各种自主交互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4、建立资源开发、整合、传输和应用的机制,形成教育资源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通过反复论证,我们决定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2个子课题进行研究。

(三)研究主要思路和基本方法

1、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是为了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的时间,就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教育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主要以“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广泛在教室、多媒体功能室、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在实验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调查研究法。简称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的一种方法。调查法一般程序:明确研究的课题—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准备性调查—正式性调查—整理调查资料—写作调查报告。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根据经验总结的具体实践过程,其一般方法步骤:①确定研究课题与对象;②掌握有关参考资料;③制定总结计划;④搜集具体实事;⑤进行分析与综合;⑥组织论证;⑦总结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5、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开通教师博客,真正让网站成为教师间进行反思、交流、合作的主阵地,成为记录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载体。

(四)研究过程(研究周期和步骤)研究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l、申报课题,请县教育局专家评估、并报市教育局立项和审批。

2、学校加快硬件的建设,为实验做好硬件准备。

3、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理论,转变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4、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召开研讨会,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

5、成立课题学科研究小组,各小组拟定课题研究计划。

6、培训实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课题实验”专栏。

4、紧密结合“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重点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资料,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5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成形的教学方法),各子课题组撰写研究报告。

2、出版论文集、案例集,形成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等信息资源库,展示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填写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申请验收。

(五)研究预期成果及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撰写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2、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

3、案例集、论文集、优秀课件集。

4、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信息资源。

5、教师有关获奖证书。

四、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证。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指导小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杨孝前 副组长:尹良喜

成 员:周艳艳 郭树勇 杨维聪 石友梅 王夕松

2、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杨孝前:课题总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

尹良喜:课题具体负责人,主要执笔人,具体负责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周艳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郭树勇:收集整理资料,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杨维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子课题研究组长。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石友梅: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王夕松:具体实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3、课题指导小组:特邀下列专家担任我校课题研究顾问。孟献贵(定远县教育局电教馆主任)程光美(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魏方尧(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马跃苍(定远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二)制度保证。

学校制定了《城北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实行学习研究制度、课题档案制度、家校联系制度、成果汇报制度、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经费保障制度和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以激励为杠杆,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三)经费保证。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勤俭节约中实验,在常规工作中出成果。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四)硬件保障。

我校拥有微机室、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综合多媒体教室,建有校园局域网,10M光纤24小时接入Internet网,开通了学校网站,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为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

(五)技术保证。

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

(六)工作协调。

做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结合相协调,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

(七)具体要求

1、统一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科研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理论缺乏,经验不足,因此,我们实验教师要坚定信心,不怕吃苦,敢为人先,敢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长。

2、加强学习、培训。

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的理论水平,才能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课题组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课题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开阔教学视野。

3、精心实践。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深入研究学生、课程、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人两节课”校本教研活动,大胆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2)课题组成员要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是掌握了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们力求通过案例的分析,不断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增长。反思之后应当以再实践来检验,再实践以后再反思。

(3)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问卷调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有助于探索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教学中应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生而动,因境而变。教师要善于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勤于交流。

交流其实是一种更有现实意义的学习。作为课题组成员,要积极通过报刊、学校网站“课题实验”专栏在校内外交流学习心得、实验体会,加强同伴互助。

5、善于总结。

课题组成员应注意及时抓住教学中的灵感,进行教学反思,理论联系实际地对阶段性实验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因为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不足并经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先进教学理念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题实验才能在不断的“总结—调整—再总结—再调整”中取得成功。

定远县城北小学教育技术课题组

2011年4月15日

第五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崔英菊

内容提要: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和具体。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还能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主 题 词:信息技术

激发兴趣 理解字义 规范书写

一、问题的提出: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汉字的特点而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同于用字母表示语音的表音文字,一个汉字不仅表示语言中的一个音节,它还是用一个一个的特定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思,所以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单凭教师的讲述或学生的想像,很难对汉字产生深刻的印象,准确理解汉字的意义。往往出现字义理解不清,字形记忆不牢等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汉字学习的实效性。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的假设

信息技术:现专指多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设计、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方法。信息技术具有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变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为简单、明确。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字义的理解、简化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能够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

三、采取的措施

(一)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

1.创设有趣的识字情景。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小彩笔》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生字藏在不同颜色的彩笔后面,点击不同颜色的彩笔就会出现不同的生字。这样使得生字教学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识字情景。

2.感受汉字的奇妙深奥。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可变化性恰恰符合识字教学的这一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象形字、会意字等。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能将学生带人学习汉字的意境之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强烈欲望。如在教学《尧字歌》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尧”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尧字族生字“饶”、“挠”、“浇”„„并给每个生字配以相应的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同一字族的汉字,根据不同的偏旁可以了解字义的区别,从而真切的感受到汉字的奥妙。

3.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

在识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关心自己学习的结果,用一定的形式将回答结果通过电教媒体展示出来,使他们得到学有所获的肯定,建立自信心,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识字教学时,我经常把生字做成各种不同的样子,例如学习《水果丰收》一课时,我把生字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成不同的水果,学生读对了会写了,水果就会变成一个小笑脸。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促进字义的掌握。孤立地教学生识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坚持识读同步、寓识于读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质量。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具体的语境,让他们理解词义,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如何理解具象的词语。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中大部分词语都表示切实的意义,如名词、动词等。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词语“蹲坐”,到底什么样的姿势是蹲坐呢?课堂中学生读到这个词语时,我马上利用投影出示一张大狮子蹲坐在桥柱上的图片,告诉学生:“你们看,大狮子正蹲坐在石柱上呢!再读读这个词。”

通过直观的印象,学生再读“蹲坐”这个词时就对词义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再例如学习《台湾的蝴蝶谷》时,学生理解“金光闪闪”这个词语有困难,于是在学生学习“金光闪闪”一词时,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一张金光闪闪的水面的图片,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不禁发出一阵赞叹。他们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不单深刻理解了什么是“金光闪闪”的,同时感受到蝴蝶谷黄蝴蝶的美丽。

2.如何理解抽象词语。

丰富汉字中除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词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这些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困难程度更大,往往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在教学这类生字词语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景,把生字词语巧妙地融合到具体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称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曹操听了直摇头。”其中的“直”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只是“不弯”的意思而在这句话中却大不相同。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字义的变化?我采用以下手段,出示一棵笔直的大树图片,学生根据图意说一句话,理解“直”的一般意义。接着,我给同学放映动画片《曹冲称象》中的镜头,曹操看了官员们的办法后的表情动作,学生马上联想到这里的“直”是“一个劲儿,不停地”的意思。最后利用“直” 的不同意思分别组词语或造句子,在运用中再加深理解。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书写,落实写字教学实效。写好字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现在小学生写字是机械抄写的多,怎样写好字指导的少,老师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反复抄写,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默写这个字,把默写作为写字的唯一目的,把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要求看成了可有可无的要求,写字教学成为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低年级最需要加强的就是写字教学。要重视学生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养成。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就是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每个小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教学中坚持识字、写字教学同步,落实指导书写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学到哪一个基本笔顺就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好那个基本笔画,学到哪一个部首就要指导学生练习写好那个部首。例如教学中的重点的生字,学生难于书写的,坚持识记与书写同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字的结构,再引导学生观察主笔、关键笔,坚持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教给学生一些书写的要领或者窍门,可以利用通俗易懂的儿歌,学生背起来琅琅上口,记忆深刻。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直观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书写。另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方便的把同一结构的汉字进行归类,这样学生便可对这类结构的汉字有更扎实的认识。

2.深切了解汉字书写的规则。

汉字有自己的书写规则,只有掌握这些书写规则才能把字写得更好。例如,在《请鹳鸟到咱们家过冬》一课中有一个比较难写的字“翔”。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演示从羊字旁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羊变成羊字旁后的变化。通过直观感受,学生了解到羊变成羊字旁后变窄了,竖变成了撇。为什么要有这种变化呢?通过羽字的加入,学生理解到这是汉字书写中避让规则:许多字作偏旁后都要有一些变化,这主要是为了避让。

3.体会关键笔画在书写中重要。

在汉字的书写中,每一个汉字都会有一到两个关键笔,关键笔画写不好整个字的书写都会受到影响。在指导学生书写关键笔画是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动画性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关键笔的变化。例如,在教学“邀”这个字时,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辶”的捺十分关键,我通过课件演示捺的书写过程,学生跟着多媒体演示一起书写,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四、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手段,直观的呈现方式给孩子强烈的吸引,改变了传统识字教学枯燥无味的现状。

2.促进了学生对字义的深入理解。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一些抽象的词语具体化、形象化,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促进学生对字义的掌握。

3.学生的书写能力显著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直观性发挥充分的同时,如何促进孩子想象力等抽象思维的发展。汉字的博大精深,汉字字义的丰富性决不是信息技术就能解决的。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教学,是读写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低年级识字教学,并且要下大力气去研究它,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会出现“少慢差费、效率低缓”的现象。所以,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探寻识字的最佳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等特点,恰当的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努力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资料:

《小学低年级识字与阅读教学整合初探》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 刘伟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网

孙海梅 《 识字教学应该充满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网 董海冰

提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基层党的建设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