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扶贫不是惯贫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4-94555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3 11:22:5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扶贫不是惯贫

当前,在脱贫攻坚的全国浪潮之下,国家出台了各项惠农政策扑向农村,涌向基层,让那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与帮助。而整个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最辛苦的是基层干部,最受益的是基层贫困户,干部真的是用汗水和泪水来换取基层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同时,为顺利迎接国务院评估验收,各地自行组织开展的预评估交叉检查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就来谈一谈这些层出不穷的评估检查给基层带来的各种窘境。

诚然,各地组织的检查与验收的目的是明智可取的,其效果也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在很多地方的检查中也存在“为保周全而铤而走险”的指导。一是表现在农户的“两居”上,“两居工程”旨在提高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是针对于农户日常生活区域的改善,有的指导组一句“应搞尽搞”,责令基层连农户完全没有生活的二楼(毛墙、无窗)也要纳入改造;群众对哪里还不满意就改造哪里。在我看来,“两居”工程是一项对基层“雪中送炭”的政策,而不是政府为提高群众满意度“锦上添花”的手段,有的领导干部的想法是:“对于国家的扶贫建设资金,只要是用在群众身上,没有把钱装进自己的包包就可以问心无愧。”我想说的是,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也是一种贪污,用国家的公共资源作为自己工作的政绩业绩是可耻的,公共资源的性质是非盈利性和非排他性,但凡没有做到一视同仁的政策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只会将一项本应让群众感恩戴德的政策变成了怨声载道的恶果。二是表现在贫困户的识别上。只要是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干部都知道,存在“漏评”是一项多么严重的工作失职,在当前的干部管理环境下,一例漏评会导致基层从领导到干部一系列人员受到处分,基本上已达到“谈此色变”的地步。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而降低识别的门槛,举个例子,有个老婆婆一个人带着2个孙子住,收入基本都是靠低保资金维持,从收入上的确达不到标准,但她的几个儿子就住在其附近,没有履行好赡养老人的义务。评估组了解之后给出的最终意见就是“漏评”,我觉得这种意见是极其不理智的,这是典型的“为保周全而铤而走险”的指导,应该是责令基层对老人的几个儿子进行教育,履行好赡养老人的义务,而不能因为其收入达不到就纳入扶贫,这样只会让这个地方产生越来越多的不孝子。国家提出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基层贫困户的收入,我觉得更多的应该是希望在农村能够形成一种文明质朴、良性自治的村容风貌。如何规范对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的考核,从什么时间开始减少政府对农村的干预,如何动态管理贫困户享受的种种“特权”?我想这才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重要难题。

第二篇:扶贫,助贫

3页1035字

助贫,扶贫

前几天随支教队下乡支教,从市区出发,骑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自行车才到达目的地。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这样的学校会真实的存在,其破烂程度好似刚发生过地震一般。学校面积不大,但没有一块水泥地;四栋平房教学楼,墙面破烂不堪,房顶摇摇欲坠,却挤满了衣衫褴褛的学生;一栋楼房楼上是老师、校长的办公室,下面是所谓的图书室,实验室,却大门紧闭,铁索锈迹斑斑。

给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与一位初一的班主任交谈了一会儿。了解到在他们班90%为特困生,最穷的一位,父亲65岁,母亲44岁,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家里的田地早年已被霸占,也就是说其全家没有经济收入,靠乞讨与接济为生。其他学生家也是入不敷出,紧衣缩食才勉强度日。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上却挂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沧桑与沉重。

为什么在盛世中华还有这样的学校?为什么说国泰民安却还有这样的人家?或许历朝历代致富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与主流,贫穷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积贫积弱是文明社会清扫不了的死角。所以我也不否认贫穷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但我不能容忍因为它存在合理就任其存在而不理。这无异于死亡的存在是合理的就见死不救。

这是政府的事情,政府不是没有作为,但犯了决策性方向性 3页1035字 的错误,政府对这类人群有低保,有医保,免学杂费,鼓励民间人士捐款,这是政府努力的结果。一个月发200元钱,看病打个折,读书不要钱,听起来如此美妙,请问,何用?政府的力量似乎只是一种姿态,他只停留于政策而不是发自内心,根本问题没有丝毫动摇,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济贫贫不离,是为助贫。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设身处地地想,他们的问题是劳动能力、生产资料与经济来源的问题,因为生病丧失劳动能力,进而没有经济来源,面对生产资料的被侵占也无可奈何,没钱也看不起病,贫,病,弱恶性循环。

对症下药,政府的力量首先要深入基层的个人。有病的看病,恢复他们的劳动能力为主要。给予他们一定的生产资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安排一定的工作岗位,总之让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创造财富。是为扶贫。

助贫与扶贫的差别,就好比有一万块钱,用于助贫:分给五到十个人,他们可能买了点食物,可能治了病,很快就没了,但贫困依然存在。用于扶贫:借给一个人,他把病治好了,再做点小生意,还了一万块,甚至再捐出一点,用于第二个、第三...个人,理想状态下,该是什么景象? 当然不会这么简单,上述在理论上有其可能性,但在实际操作时有不可预知的局限性和不可估量的方向性错误,所以成功的概率取决于决心与阻力的比值。况且,不能因噎废食。

3页1035字

所以,助贫或许可解燃眉之急,但扶贫才是长久之计。

拿云

第三篇:明确贫因,点穴扶贫

明确贫因,点穴扶贫

摘 要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精准脱贫,需要从“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从“千篇一律”转向“点穴发力”。本文是在扶贫工作的实践中,通过深入调查,总结出了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农村贫困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解决农村脱贫提出具体的思路,使精准扶贫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致贫原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精准扶贫”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中对新时期扶贫工作新挑战与新要求的积极应对和正确指引,而且对精准扶贫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就是扶持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派人(第一书记)要精准、脱贫成要效精准,要出实招、见真效。笔者也参与到扶贫的具体工作中,与扶贫对象结成对子,实施扶贫工作点对点。笔者在扶贫工程中发现,对于农村贫困人口,必须要弄清导致贫困的具体原因。只有做到“点穴”精准,才能手到“病除”,让有限的人力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在扶贫工作中调查分析到,农村贫困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因“资源短缺”致贫:即自然资源的缺乏导致的贫困。其主要变现为:一是整体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人均土地少,天然资源短缺或不优越,难以进行水产养殖、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也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二是交通极度不便,部分村组公路不通,即使有部分自然资源也难以实现充分利用,这在山区比较多见。这样的贫困一般表现为整体贫困,所有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人均收入都较低。针对这类贫困,单纯输血式扶贫是不能达到脱贫目标的,当地政府必须在区域内整体规划,加强城镇化建设和农户整体外迁。

(2)因“信息短缺”致贫:这里主要指的是市场“信息”的缺乏,大部分贫困农民的市场信息渠道闭塞,获取信息的流量较少,对于有用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弱,对于种植和养殖都是“人跟人”、“风跟风”地随大流,别人种什么、养殖什么赚了钱,就跟着种植或养殖,而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没有分析,因此造成亏本甚至陷入“血本无归”的困境,更有部分农民由于甄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弱,听信一些虚假广告的宣传而上当受骗,造成贫困“雪上加霜”。对于这部分贫困人口,一是政府建立有效的信息的宣传与获取的渠道,引导农民理性种植和养殖;二是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引领作用,将市场风险共担,降低农民因信息短缺或误导的风险。

(3)因“资金短缺”致贫:部分贫困农民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有较好的项目,但由于以下原因不能发挥优势,一是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启动,使项目“搁浅”;二是由于缺乏资金而抗风险的能力弱,使项目“沉没”。对于这种原因导致的贫困,政府可以引导小额资金贷款、也可以政府提供一部分无息贷款或者鼓励农民集资参股,也可以引进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起筹集资金,共担风险,同舟共济。

(4)因“疫病伤残”致贫:这在农村也是导致农户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是家庭成员有重病、大病、残疾,支付大量的医药费用而致贫;二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因病、因残使劳动能力下降而致贫。这方面的措施主要因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强化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将疾病的治疗负担降到最低。同时还需要建立疾病档案,持续跟进关注健康,做好预防,防止疾病的复发;第二,对于主劳动力者残疾、因病劳动能力下降者,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开发一些适宜的工作,比如一些手工制作、简单的原材料粗加工,简单的手工艺等,让他们力所能及地通过劳动技能脱贫。

(5)因“技能低下”致贫:这部分也主要是在自然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要多见,农民有脱贫的愿望,也有除外务工的要求,但是缺乏劳动技能,在外务工也只能承担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收入较低。对于这一部分人,政府应该加强劳动技能的培训,掌握一门技术,让他们在“技”上突破“能”的瓶颈。

(6)因“懒”致贫:这在农村贫困人群中也存在,这部分人在有自然资源、有劳动能力条件下,怕吃苦,不能吃苦、不想吃苦,甚至还希望一夜暴富,参与赌博、传销等违法活动而导致生活水平低,陷入贫苦。对于这一部分人必须给予教育、引导,否则只能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于违反法律者,一定要追究法律责任。

(7)因“惰”致贫:这里的“惰”主要是指“听天由命”和“随遇而安”的不进取思想,他们满足现状,对“贫穷”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改变激情和勇气。对这部分人要给予励志教育,同时提供他发挥能力的机会,激励他们改变命运。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困境具体破解,以个体化、点穴式的方式方法来实现精准扶贫,帮扶到位。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四篇:扶贫减贫的中国智慧

扶贫减贫的中国智慧。

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的现象,如何使扶贫资源更好聚焦贫困人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扶贫开发,让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创造了世界扶贫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系统阐释了精准扶贫思想,作出并积极践行到202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庄严承诺,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耕细作”下,202_—202_年,我国累计有5564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彰显了超强的国家治理能力,也为世界扶贫减贫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包容性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实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为此,改进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方式向更加注重“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转变。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驾齐驱、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紧密结合,解决扶贫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严格建档立卡制度,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以“精神脱贫”深化精准扶贫。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先扶志。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贫困地区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打好硬仗,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习近平同志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越到脱贫攻坚的后期,难度就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动员和汇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汇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精准扶贫理念为引领,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最大限度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变“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各地在构建大扶贫格局中,促进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五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减贫的讲话

人民日报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顾仲阳)202_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的主旨演讲。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积极展开南南合作,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上午10时许,在中外嘉宾的热烈掌声中,习近平步入会场。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在202_年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通过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千年发展目标。那时以来,各国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采取行动,进行不懈努力。到今年,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基本完成,全球减贫事业取得重大积极进展。

习近平强调,在上个月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各国通过了以减贫为首要目标的202_年后发展议程。今天,我们相聚北京,就是要向世界表明,我们将加强减贫发展领域交流合作,积极呼应和推动202_年后发展议程的落实。

习近平指出,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202_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基本实现。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2_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习近平强调,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习近平指出,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中国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习近平最后强调,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未来15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此习近平提出倡议,着力加快全球减贫进程,着力加强减贫发展合作,着力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演讲全文见第二版)

乍得总统代比、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国会主席巴妮、玻利维亚副总统加西亚、联合国副秘书长、开发计划署署长克拉克、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先后致辞。他们认为,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减贫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数亿人口脱贫,极大推动了全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期待继续同中国开展减贫方面的对话和合作,共同推动《202_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视频致辞表示,很高兴看到中国为减贫做出了一系列承诺,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所有人创造更有尊严的生活。

王沪宁、汪洋、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上述活动。

202_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题是“携手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发展。”包括有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计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大会前,习近平会见了202_“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奖者代表。

扶贫不是惯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