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珞珈之星评选办法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4-800084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17 11:22: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珞珈之星评选办法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珞珈之星”评选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当代大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发挥优秀大学生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为我院大学生搭建一个属于其自身领域内的、表达其独特个性与视角的优秀人物评比舞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院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

第二章 评选的类型及标准

第三条 我院“珞珈之星”共分为十大类别,分别是:励志之星、见义勇为之星、道德之星、公益之星、科研之星、学习之星、实践之星、创业之星、就业之星、艺体之星。

第四条

候选人基本标准: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觉悟。

2.遵纪守法,模范遵守校纪校规,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品德修养。

3.热爱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团结同学,互助友爱。4.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认真刻苦。5.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成绩卓著,事迹感人。

6.因违反校纪而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的学生,在受处分之学年内(受留校察看者,在察看期内),不得参加“珞珈之星”的评选。

第五条 各类“珞珈之星”的标准:

1.励志之星:面对家庭的贫困,面对自身的疾患或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或挫折,不甘消沉和自暴自弃,能够以巨大的勇气接受生命的挑战,自强自立,用执着和坚持在逆境中飞扬在逆境中创造奇迹。

2.见义勇为之星:敢为人先、积极上进、敢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事迹突出。

3.道德之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明礼诚信、拾金不昧,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或精神品质,能够用自己的健康阳光的性格感染周围同学。

4.公益之星:热衷公益事业,以身作则,关爱生命与自然、关注并帮助弱势群体,积极参与组织各种爱心捐助活动、帮残助困、义务支教等活动。

5.科研之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学生学术科研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够用科学创造活力,用挑战的精神充分展现大学生魅力。

6.学习之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者学习进步特别显著,事迹典型,在同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

7.实践之星:长期坚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且成效突出;组织参与的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活动在学校乃至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和广泛好评,得到校外媒体报道;获得校级以上 “优秀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8.创业之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表现突出;或者结合专业所学,参加产品或项目研发并将新技术、新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开展了具有明显成效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种勤工助学活动,团结和带领周围同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大学生创业活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业之星: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正确的认识,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主动适应就业形势,具有一定的求职技巧,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就业中获得成功,对准毕业生同学就业有借鉴作用的应届毕业生(本、专科生均可申报)。

10.艺体之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水准,能够积极参加校内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用艺术感染广大同学并深受大家喜爱;代表学院参加各级有关艺术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成绩特别突出;代表学院在省级、国家级或国际比赛中,顽强拼搏,积极进取,获得优异成绩,为学院乃至全省、全国赢得荣誉。

第三章 评选办法及程序

第六条 评选工作按以下办法和程序进行:

(一)推荐候选人。“珞珈之星”候选人的推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产生: 1.院团委推荐:由院团委从学生会及各学生社团评选、推荐参赛候选人报送至学工处;2.各系推荐:由各系评选、推荐本系参赛候选人报送至学工处;3.个人自荐: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荐,填写申报材料,报送至学工处。

(二)学工处初评。学工处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宣传活动,并组织评委综合评审,产生本年度各类“珞珈之星”初审名单。

(三)学院批准。学工处评议结果报院长办公会审核、批准,对全校师生进行公示一周。

第四章 申报材料及要求

第七条 候选人需填写《“珞珈之星”申报表》(一式两份)、院团委、各系需附上推荐候选人汇总表。第八条 典型事迹材料1500字以上及所获主要奖励证书复印件、生活照一张。

第九条 其中候选人申报表、推荐候选人汇总表、典型事迹材料、生活照电子版和纸质版均需。

第五章 奖励及表彰

第十条 经评选确定并公示无异议的“珞珈之星”,学院授予“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珞珈之星'”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相应奖励。

第十一条 学院举办 “珞珈之星”颁奖晚会,对“珞珈之星”进行颁奖表彰。

第十二条 学院组织部分获奖个人及集体在学院范围内开展先进事迹汇报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该评选一年一次,于评选年度下半年进行。第十四条 每届“珞珈之星”的评选力求实至名归,如遇某一类型无达到标准的,则以该项空缺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二篇:珞珈快讯

【长江日报】李晓红:人生为棋,我愿为卒

本报讯(记者李佳)“我义无反顾选择挑起这副担子!人生为棋,我愿为卒!”武汉大学新任校长李晓红发表履新感言时,一共向台下鞠了三次躬,赢得了4次掌声。

在重庆大学被称“平民校长”

李晓红是土生土长重庆人,担任重庆大学校长7年多时间。

“从山城重庆来到江城,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和不安”,李晓红说,武大是“举足轻重的著名学府”,曾经梦想报考武大、成为武大的学生,但从未奢望来武大当校长。

李晓红的履新感言,全程多用短句,充满激情,节奏铿锵。

李晓红表示,在重大任校长期间,重大人对他的评价是,认同他是一位“平民校长”,他将继续朝这个方向努力,“请全体武大师生监督!”

网友建议:第一件事到学生食堂吃顿饭

武大珞珈山水“武大特快”上,网友们热议新校长上任。

网友们针对“大家认为,晓红来武大第一步应该怎么走”发起大讨论:

网友xiao1990建议新校长第一步应该多找学生、教授了解情况,“问我们到底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武大,问我们还需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武大”。

网友flyintosky说:“我觉得第一件事情就是亲自去学生食堂吃一顿饭,感受下学生食堂到底和重庆大学的食堂有什么不同。

网友zhangjiaozhu表示,新校长工科背景,搞起实事很有优势。

亦有(生卒年不详),湖北浠水人。1919年毕业于国立武昌商业专门学校。经济法学家,著有《货币学》、《计政法规》(上、下册)、《法学通论》等。曾任中国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第六次代表大会中央监察委员。、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珞珈山的麻雀幸免于难

1957年,一些地区开始消灭麻雀,1958年达到高潮。湖北省某县城动员80%的人力,企图全歼麻雀。夜间屋檐下,小瓦片之间,有一些麻雀过夜,用手电筒照明,麻雀被俘。白天,更是大张旗鼓。人们扛着竹竿,竿尖上捆扎一块破布,迎风飘动。一些人爬上屋顶摇竹竿,人海战术,在大面积范围内,麻雀被赶来赶去,从空中掉下来,只剩下一口气,再也飞不动,立即被处死。不惜工本,劳民伤财,头脑麻木的人群却在欢呼胜利。

麻雀繁殖力极强,根本不可能全歼,它更乐意与人类和谐相处。麻雀连年大量消灭害虫,个别时候也偷吃一点粮食,第二年,它飞回来时,“情更痴”。

后来,我来到北京。从市民的回忆中,知道北京斗麻雀的规模比县城大得多,动员几十万人,从城区到郊区,麻雀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喜鹊、鸽子、乌鸦更是人们不愿意消灭的鸟类。1958年,它们也在惊慌之中部分地成为麻雀的陪葬品。

当年,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一言不发。因为内部传达,某政治家说,假若科学研究证明麻雀有益,那时,我们可以从美国进口麻雀。

1958年,我是武汉大学的学生,校长是马列主义哲学家李达。李校长召集十几位生物专业教授开会,听取意见。但是,没有公开会议内容。十几年之后,我们这些校友返校才知道,在那次会议上,教授们认为麻雀功大于过,麻雀以吃害虫为主,偷食粮食为辅。生物多样性,才能保持生态平衡。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报纸,认为后来的科学研究证实麻雀功大于过。其实,早在50年代,专家对麻雀的认识都是统一的。

1958年,武汉大学没有不惜工本地消灭麻雀,也没有人向省委告状。这里,也有教授们的一份功劳。他们向学生传授了正确的知识,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校风很正,没有任何一个人上珞珈山消灭麻雀。珞珈山,林木万株,麻雀千只,却没有灭顶之灾。

入学两年,大学生活如诗如歌如乳如饴,珞珈给我多少快乐幸福感动教诲。我的身,依偎珞珈;我的心,爱恋珞珈。

珞珈在我生命中留下了太多太深的烙印。两年里,我像一条快乐的小鱼,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蔚蓝色的大海里。蓦然间,我要离开珞珈山了,心中的酸楚心中的凄苦,真是难以言表,剪不断,理还乱,珞珈难舍,难舍珞珈。

生命之树长绿,友谊之树常青

——贺武大八五级哲学研究生同学相识二十五年重聚

公元一九八五年,时维九月,珞珈含秀,东湖扬波。中华大地三十八位热血儿女,从四面八方聚集,聚集在仙山圣水人杰地灵的武大校园,迎来了共同命运的新转机,迈开了青春腾飞的新步伐。

东南西北,相识不论远近;春兰秋菊,同窗何分长幼。欣逢盛世,国福师恩,亲躬授传,谆谆诲人。曾记否,同学们少怀壮志,自强弘毅,爱智求真,向善致美。学海遨游,书山揽胜,共研道术,广涉百家。教室灯光为我们闪烁,校园绿叶为我们摇曳,我们倘徉知识的园圃,我们采撷智慧的花朵。囊萤苦读,穷追荒废之光阴;孤灯向壁,细究科学之堂奥;映雪同窗,笑谈未来之憧憬。破晓晨练,入暮温习,朝夕相处,乐在其中!我们找到了人生的坐标,我们扬起了理想的风帆,我们学会了包容万物,我们担当起人生的使命和责任。

学业已矣,同窗难再。岁月的雨露已将我们秀发染花,人生的风霜己在我们眼角烙印。我们亲历了承先启后的一个时代,我们见证了社会变革的风云际会,我们深深浅浅的足迹融入了共和国曲折不平的历程。在人生的不同坐标上,我们有过不同的拐点,有过轰轰烈烈,有过跌宕浮沉,有过大开大阖。没有痛苦和奋斗,人生永远不可能完整;没有磨难和不幸,人生永远不可能完美。

万水干山隔不断,魂牵梦萦聚今朝。同窗情缘,隔不断躲不开,愈久愈纯,愈久愈珍。光阴荏苒,岁月悠悠。思念不变,期盼不变。别易聚难,任事多少何必惋惜;天南地北,处位高下无论尊卑!回首忆珍惜成就,放眼望再创功业!身健心旷诸事首,联系问候是福音!凡事学弥勒,大肚能容天下事;今昔无芥蒂,相逢一笑泯恩怨!

每一次聚合,都是一次衷肠的共诉;每一次相会,都是一次快乐的分享!让我们手挽手,再品品多彩的人生;让我们步并步,再踏踏往昔的足印;让我们眼对眼,把当年俊男靓女的风韵细细觅寻!虽然我们在昨天的职业舞台上或淡出主角,或相继退役,但我们在今天的人生舞台上却己洗尽铅华重新定位!让我们抖擞精神,共进互勉,创造新的价值,演绎新的人生!共祝愿我们的生命之树长绿!共祝愿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

春樱物语

曾记否,师生在此挥扬手中之笔,记录樱花之美,记录我们的每一个足迹。让我们分享武大人自己的记忆。

诗词篇

倾国倾城誉一佳,蜂歌蝶舞小蹊斜。宜淡抹,着轻纱,重重叠叠护新芽。(胡德坤《樱花吟》)风卷樱花凝白雪,烟笼泷岭隐青松。(胡德坤《泷山春》)

端庄淡雅非映雪,袅娜轻盈不待风。(《赏樱》唐明邦)

三月樱花烟雨,玉枝翠鸟鸣春。琼楼高处更销魂,山色湖光映衬。(郑传寅《江西月》)樱,摇碎天山一树冰。花如雪,香梦枕边清。(钱钓《十六字令•樱》)

琴书寂寂人归后,樱蕊濛濛月上时。(易栋《辛已梦看酬友人》)

芳菲遍,古道赏樱花,暖阳枝头白似雪,斜晖天际醉如霞。春意满珞珈。(朱艳君《忆江南》)幕香凝,樱雪碎。阑尽芳华,花谢空留意。莺语初消春逝易,枉叹韶光异。(李艳《苏幕遮》)

歌词篇

半个月亮珞珈那面爬上来,又是一年三月樱花开。这一别将是三年还五载,明年花开你还来不来。我真想这一辈子坐在樱花树下,弹着我的破吉他。雪白的花瓣贴着脸颊飘落下来,美丽樱园我的家。

流浪的小孩感到了疲惫的时候,樱花树下的家盛开着等你回来,梦中的樱花伴着珞珈的晚霞,你我曾在樱花树下渐渐长大。明天你起航去向天涯海角,别忘了咱们樱花树下的家。(摘自彭挺《樱花树下的家》)

遥想当年勇气灌肠登顶望空

日日笙歌入夜人生尽欢

笑谈世俗年少不知愁滋味

天高任我飞痛也敢追也不悔

还曾记否黑白相片那日楼头

一颗心如何不向磨难低头

再次看到风吹过樱花儿飘落

不认识的身影在追逐不肯走

(摘自朱旻《樱园梦》)

台词篇

“樱花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也可以这么灿烂地绽放!人生不也可以这样吗?”

“武大的樱花它经过战争的硝烟,经过风雨的侵袭,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世事变迁,年年岁岁,花开依旧,灿烂如昨!”

“刹那芳华的价值,谁说的明年就不可以继续?”

(摘自文华剧社《樱之魂》)

“樱花飘落的速度,每秒五厘米”

“我们分别的时间乘以秒速5厘米,是地球一半的周长,也是我们现在的距离。” 彼此坚信着,总有一天,能再一起去看樱花。

(摘自青骑士剧社《秒速五厘米》)

武大的树

离开珞珈山已经20多年了,武大的树,却仿佛一直长在我的脑海里,根,愈扎愈深,叶,愈长愈茂。

珞珈山的名字,由闻一多先生而来。珞,是坚硬的石头,珈,是女子的饰物,一刚一柔。而长在珞珈山上的树木,树干坚硬挺拔,枝叶摇曳婆娑,也是一刚一柔。刚柔相济,这也是武大人的性格。

当年,我们走进武大的美丽校园,树,就和我们朝夕相伴。

那些新栽下的树,纤弱,稚嫩,但是生机勃勃,就像刚刚走入校门的新生;那些正值壮年的树,郁郁葱葱,正在撑起一片蓝天,就像那些在讲台上讲课,在实验室里研究的先生;而那

些饱经沧桑的老树,树干布满了皱纹,每一条皱纹里,都包含着武大的历史,多像武大的老教授和老校长们。

树,就是武大,就是武大的先生和学生们。

早春,我们看到樱花盛开,艳丽的色彩一扫冬日的阴霾;

盛夏,我们感受梧桐带来的阴凉,知了的歌唱带来夏的热烈;

金秋,我们恣意畅享桂园里扑鼻的香气,金黄的落叶在脚下铺平了道路;

严冬,我们伫立在松树之旁,领略梅花的不畏严寒,品味凛冽风中的暗香。

武大的树,一年一年轮,一季一景色。像这些武大之树一样,武大学子在珞珈山上也为自己刻上年轮,同时,也在自己的心头涂上浓浓的绿色。

这是希望之色。

武大的树是有魂的。

其实,刚柔相济就是武大树魂,说刚,他不畏强权,不畏艰险,勇于向上,勇于登攀;说柔,他善于同其他树木相依相存,善于从各个角落汲取养分,善于生存在任何地方。

武大的学子也是树。是带着武大之树的魂魄走向四面八方的。武大学子的根不管植于何处,总会有一支伸向珞珈山。

因为,武大的养分,还在源源不断。

感谢你,武大的树。

(作者喻杉为中文系1980级校友。上大学期间,创作短篇小说《女大学生宿舍》,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年根据小说改编了同名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并于当年获文化部优秀故事片二等奖,1984年获政府最佳影片奖,同年获捷克第二十四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比赛奖,1987年获《中国电影时报》举办的新时期十年电影评比的女导演处女作奖。之后,她为《青春万岁》等电影编剧,同样取得了较大社会反响。现为华文传媒机构出品人,该机构出版的杂志有《财经文摘》、《领导者》等。

樱顶长风划过了夜空

东湖柔波倒映着月影

以后的日子里

千山万水

也无法阻断我梦中与你相会

一入武大门,一生武大人

离别的这一刻,生活就是艺术。兄弟姐妹们,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

第三篇:珞珈杯排球赛心得

“珞珈杯”排球赛之水电院凝聚辉煌

对排球的认识来自于中国女排,从她们的五连冠知道这是个可以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光荣的体育事业。依稀记得第一次打排球是上小学体育课的时候,纯泥土的场地上,伴随着呐喊、惊呼和欢笑,挥洒着懵懂少年的汗水。后来接触排球就很少了,真正的参加排球比赛就是我到了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以后举办的第一届“珞珈杯”排球赛。

到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上班是相信这是个有发展的地方,跟自己的水利水电专业相契合。这里年轻人占大部分,朝气蓬勃,团结向上,而且我发现原来搞工科的人还可以如此幽默!来了不久,我就喜欢上了这里。7月7号,人力资源部下发了开展排球比赛的通知,每个队六个人,4男2女。这骄阳似火的七月,搞排球赛不仅是对水平、体力的考验,也是对大家不怕热,不怕苦的锻炼。同时通过参加比赛给新来的同事提供了融入这个集体的好机会。

迎战“珞珈杯”,水电院迅速反应,排兵布阵,准备迎战了!

虽然我们打排球专业班子几乎没有,但水院所有准备上场的队员都在努力让自己向业余中的专业靠近,关键时刻,水院人快速的学习能力在发挥着作用。比赛临近,水电院所有队员利用周末时间抓紧练习了,没有请专业的教练,属于自学成才,从熟悉规则到怎样接发球,一点一点的练习。大家互相学习,矫正动作,传授经验,这是个集体项目,需要所有人都努力。为了熟悉比赛流程,我们还有模有样的组织了几场对抗赛,有人发一个好球大家会为他/她鼓掌,对接球精彩的人也有欢呼的赞赏,这不仅是比赛训练,也是娱乐,大家都玩的很开心!

8月3日下午,夏日炎炎,武大设计院首届“珞珈杯”第一场排球比赛在武汉大学梅园小操场正式开赛了,我们对阵监理咨询公司队和建筑1队。虽然天气比较热,我们对对手的实力也不甚了解,不过我们有信心来迎接挑战!早早的来到了球场,熟悉场地,找找手感,积极热身准备比赛。

4:30比赛准时开始,经过跟监理咨询队几个回合的较量,就感觉到他们受过专业班子的调教,实力不容小视,不过我们尽力沉着冷静应对,不过由于没有控制好比赛节奏,失误较多,我们最终不敌对手。虽然惜败了,但我们也打出了我们的风格,锻炼了队伍。由于惯性原因,在对阵建筑1队的时候我们也以微小弱势负于对手。连输两场,关键原因就是失误较多,发挥不稳定,没有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套路,不要紧,鼓起信心,还有下一场比赛,水电院加油!

接下来的日子我们更加刻苦的去训练,总结方法,重点提高发球的水平和接球的配合。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的比赛我们找到了感觉,越打越顺,横扫市政队,重振了我们的士气,胜利的感觉,真爽!。这次的成功是在对上次比赛失利的总结下减少了失误,重点提高了接发球的成功率下完成的。

8.13号是我们的最后一场比赛,李院长披挂上阵,柳院长亲自指挥,水电院派出了史上最强阵容,誓在争夺第五名!第一场对阵电力队,我们发挥稳定,配合精妙,柳院长时刻注意场上状态,适时调整人员和战术,维持最佳竞技状态!2:0,轻松战胜电力队,离第五名咫尺之遥了!第二场对阵测勘队,这是个有高手的队伍,第一个出场发球的队员就给我们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由于不适应对手的打法,我们先失一局。柳院长一边想对策,一边鼓励大家不要着急,要沉着冷静,李院长鼓励场上队员减少自己失误,求稳,李院长的发球绝技,给我们赢得了不少比分,传接球也很在行;李博关键时刻的扣杀给队伍带来了信心提升,鼓舞了士气;李建功这位新时代的“发球哥”发挥出色,帮助我们赶超比分,赢得了机会,还有很多其他发挥出色的队员一起顽强拼搏,紧咬住比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以较大的优势连追两局,为水电院争得了第五名的桂冠!

首届武汉大学设计研究总院“珞珈杯”水电院拿到第五名,来之不易,从一开始的失利到后来的勇敢追上连赢几场,体现了水院人面对不利状况迅速调整自己,快速学习的能力,不怕输,敢于拼搏的志气!在关键时刻,领导的支持,同事间的互相帮助和鼓励,目标一致,团结向上争取胜利的精神可以鼓舞每一个人的斗志!从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水利水电设计院团队,是个可以打硬仗,敢于拼搏,充满朝气的队伍,是个在市场竞争中敢于面对一切挑战,迎难而上,创造自己道路的团队!我因式水电院的一份子而自豪,也会为水电院凝聚辉煌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0-8-18

第四篇:珞珈建筑话纵横

珞珈建筑话纵横

武汉大学座落于风光旖旎的东湖之滨、珞珈山麓。古朴典雅的建筑依山耸立,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更添风姿,令人仰幕。一组一团的宏伟建筑,不仅提供教学,科研的基本条件,也是武汉东湖风景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武汉大学的建筑成就,是自一九二八年选点珞珈山为新校址以来,许多仁人志士赋予心血的结果,也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智慧和汗血的结晶。

一九二八年,国民政府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校址暂设在武昌东厂口中山大学内。学校设文、法、理三院和文、理预科组。在校学生290余人,规模甚小。当时一批教育,科学界知识分子痛感国家贫穷,极力推行教育救国的主张。他们认为,武汉当时是中国经济的中心,而文化却落乎其后,应该在武汉办一所象样的大学。一九二九年任武汉大学校长的王世杰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都极力主张在武汉办大学。王世杰曾说,关于办武汉大学“经深思熟虑后,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成一所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之后,学生可达万人”。对办学的模式和规模提出一整套设想。他还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新大学的创建需要有五个条件,即适当的校舍、完善的设备、确定的经费、良好的教授和严整的纪律。他在解释“适当的校舍”时说:“就中国现时的各大学说,没有一个大学可以说是有了一个系统的建筑的。如北大是前京师大学堂和别的学堂改建。如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都是前高师班改成的。但所谓京师大学堂、高师等等实在不过是中等学堂的形式。一个中学的校舍如何能办成一个真正的大学呢?武大也是高师改的,所以要想将武大造成一个真正的大学,第一个条件便是完成新校舍的建筑”。李四光早在1919年从英国归国的的航船上就与农学家叶雅各谈起湖北武昌城外有个落驾山(1928年至1930年,闻一多在校任教时将落驾山改为珞珈山)。他们想象着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建设一个大学。李四光后来说:“中国现在太没有建设的工作了,尤其是教育方面……现在我们要努力建设这个武大,就是要让国人清楚,建设并不是不可能或太难的事”。

一九二八年七月,国民党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院长蔡元培指派刘树杞(时为湖北省教育厅长)等八人组成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八月六日,任命李四光、王星拱、张难先(时为湖北省财政厅长)、石瑛(时为湖北省建设厅长)、叶雅各(时为湖北省建设厅农业专家)及麦焕章等人组成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李四光任委员长,叶雅各任秘书。趁着一个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李四光、刘树杞、张难先、石瑛、王星拱等人,循湖北陆军测量局绘制的地图所标方向,会同前往珞珈山实地踏勘。登山眺望,东、北方面临郭郑湖(东湖);西方是茶叶港(东湖之湖汊);南方可见卓刀泉古寺;朝北望去,山峦起伏,狮子山、火石山、笔架山、小龟山、乌鱼岭、团山、扁扁山、侧船山、廖家山、郭家山、等大小十几座山丘尽在眼下。现场踏勘后,大家认为不虚此行,这样一个三面环水,青山相间的幽雅环境,是理想的建校基址。十一月二十八日,武大建筑设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在武昌珞珈山建设新校舍,并向中央申请一百五十万元建筑设备费。获准后,开始工程前期准备。不料,刚刚修筑马路,湖北省政府突然以战占用民地过多为由,要武大停止建设。第二年六月,校长王世杰邀请省政府有关人员同赴珞珈山察看。看后,大家认为在此建设学校有三大优点:

一、风景优美,有山有水;

二、当地山石居多,农田有限,不致占去很多耕地;

三、在此山建校,启发文化,对武汉市民特别有利。八月十五日,湖北省政府发出布告,公布武大建新校舍圈定的红线范围:东、北以东湖滨为界,西以茶叶港为界,南自东湖滨至茶叶港桥头止。总占地面积三千亩。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当武大再兴土木时,武昌业主会有两百余名坟主联名向省政府控告武大破坏风水,提请政府另选校址。十一月五日,湖北省政府函告武大,珞珈山新校址的建设应立即停工,另选南湖或徐家棚无坟地区兴建校舍,后经王世杰、叶雅各、熊国藻、邵逸周等人周旋力争,工程才得以继续进行。一九二八年,叶雅各受建筑设备委员会之托,赴上海物色建筑师人选。经人介绍认识美国建筑师开尔斯(F•H•kales1899-1978)。开尔斯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三十年代参与中国许多大工程的建设,对中国建筑艺术颇有研究,造诣较高。叶与其叙说,情趣融合,欣然接受新校舍的设计任务。随即学校花五

百元包专机一架,从上海直航武汉,飞达珞珈山时低空盘旋,俯瞰全貌。次日,开尔斯实地踏勘,对珞珈山的地理形势极为赞赏,提出以狮子山为校舍建筑之中心,各院、系教学楼分别建在各山丘上,珞珈山南麓和西边(杨家湾)一带分别为教工生活区和商业区的粗略想法。他将这些想法融汇于以后的总体规划之中。

校舍的平面布置,根据地形起伏较大的特点,采取依山就势的自由手法,形成组团建筑,轴线清晰,主次分明,和谐协调,群而不乱。狮子山上的建筑组团,采用对称平衡中央突出的手法,图书馆座落主位,宏伟庄重。东翼文学院大楼和西翼法学院大楼的后沿在图书馆前沿轴线之上,即居于宾座又自成体系,无喧宾夺主之感。图书馆的前方,学生斋舍抱坡而建,从坡底拾级而上(95级)可达屋顶平台,而平台的标高与文、法学院大楼室外标高一致。故斋舍屋顶平台即为图书馆和两翼的楼前广场。运用“天平地不平”的手法将学生斋舍抱山而建,不仅利用地形有独道之处,而且以屋顶平台同其它建筑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整体感。远眺耸立于狮子山的这一团建筑,好似一座高大壮阔的巨大宫殿,气魄宏伟,蔚为壮观。另有三团建筑物均以运动场为中心兴建。从运动场中心点向南北、东西各幅射一条轴线。南北轴线形成理学院一组建筑和工学院、水工实验室一组建筑。理、工学院分居运动场北、南两端的笔架山和火石山上,遥相呼应。东西轴线形成座落在小龟山,乌鱼岭的大礼堂(现人文科学馆)、物理楼、生物楼一组建筑,向西直达体育馆。体育馆以东、运动场以西布置校园,植以花木、供师生室外憩读。运动场建于笔架山、火石山之间的山谷低处,利用东、南、北三方自然的峡谷山坡建筑看台。在利用地形上颇见功力。此外,生活福利用房也作了详细规划。女生宿舍建于理学院东、北方的团山上,在连接各区的适中之处建医疗、邮政、书店等服务网点。校区的水、电、卫生、道路、园林等市政工程都一一纳入规划。按当时招生1000—1500人的规模,是一个理想而美丽的校区。

珞珈山新校舍最初设计包括:

(一)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院,大礼堂、图书馆、总办公厅、体育馆、饭厅等大建筑十余栋;

(二)男生宿舍六栋、女生宿舍一栋;

(三)电气厂工厂各一栋;

(四)教职工住宅大小数十栋;

(五)其它零星房屋若干栋;

(六)自来水及园林设备;

(七)校内及近旁纵横马路数十华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要达到实用、坚固、经济和美观的标准。经过中、外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总体规划和技术设计吸取中、西建筑形式之长,溶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为一炉,开创了我国建筑学上的新风。

规划设计完后,进入施工阶段。学校聘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缪恩钊任新校舍监造工程师。缪邀请十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工程处,负责施工技术监督、质量检查及部分设计工作。学校以工程招标选拔第一期工程施工单位。经审定参加投标的甲等资格的厂商有:

(一)汉口汉协盛营造厂;

(二)汉口康生记营造厂;

(三)汉口袁瑞泰营造厂;

(四)上海六合公司;

(五)上海方瑞记营造厂。可以参加主要建筑工程的设标。审定参加生活福利用房和一般教学辅助用房投标的乙等资格的厂商有:蔡广记、胡道生合记、永茂隆和协昌华记。二十年代未,武汉三镇的安装工程由汉华公司独家经营,第一期新校舍水、卫、暧工程大都由该公司承包。1930年1月,第一期工程投标后,在35429平方米的校舍中,除2394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由乙等资格的厂商得标外,其余均由汉协盛营造厂得标,总承包价130余万元。1930年3月,文学院、理学院、学生宿舍、饭厅及礼堂、教授住宅及立于街道口的大学牌坊等主要工程相继开工。第一期工程的施工是在极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三十年代初,东湖周围人烟稀少,珞珈山乱石遍地,草木丛生。加之尚无电源和机水。以千、万吨计的建筑材料运达现场,十分艰巨。施工机械无电不能启动,施工用水,大型金属结构件和钢筋水泥预制件的横竖运输,全靠肩挑背扛或人力绞车、滑轮等简易机具。设备之低劣,工人之艰苦,不言而喻。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1931年10月,第一期工程的土建和安装计划全部实现。12月份,学校由武昌东厂口向珞珈山搬迁仪器设备(价值76万元)、图书资料(149969册)及其它物资。全校613名学生和178名教职工迁入新校舍授课。

1932年至1937年7月,图书馆、工学院、法学院、理学院扩建、体育馆、水工实验室、农学院及部分生活用房共43167平方米相继开工。图书馆、工学院、法学院、体育馆、水工实验室由上海六合公司承包施工;理学院扩建和农学院由汉口袁瑞泰营造厂施工。此时,水电管线均由学校接至施工现场,施工条件大有改善。

从1930年2月至1937年7月,历时七年。除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暂告停工外,其它工程均已竣工。建成各类校舍78596平方米。耗资40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340余万元;征地、设计、市政建设57万元,经费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湖北省政府特拨经费;二是经教育部核拨一九二八年、一九二九年武大经费结余款;三是其他机关及私人(汉口特别市政府、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中央庚款董事会、湖南省政府及黎宋卿)捐款。新校舍建成后,教学及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副教授以上人员住宅均得以解决。讲师以下教职工的住宅因经费筹措困难只部分解决。

1936年底,由于新校舍落成,学校设文、法、理、工、农五个学院,15个系和法、工研究所。在校学生670人,教职工237人。一所多科性的综合大学在东湖之滨、珞珈山麓初具规模。

1937年底,日冠由南京、芫湖、镇江兵分三路沿江北上,与华北南下的日军夹击徐州,企图打通南北联系,构成从华北,华东进击武汉的大包围圈。1938年初,武汉已成为被日寇三面包围的孤岛,岌岌可危。在国难当头、形势日趋恶化情况下,1938年2月,学校西迁四川乐山。学校克服行政重重困难,于7月份基本完成迁校工作。迁校舍乐山初期,校舍大都是租借破旧宙宇充当教学、实验及生活用房。因财政支绌,经济困难也无力修缮。以后随着形势发展,维修旧房成为校舍建设的主要任务。先后维修教学、生活用房17项,也陆续新建部分校舍,以解决教学、生活的最低需要。师生员工在艰难困苦中度过八年。抗战胜利后,一九四五年九月,学校成立复校委员会,委专人先赴珞珈山清查接收校产,作为复校准备。抗战期间,珞珈山校舍先是被日本侵略军作为侵华司令部中原分部,后为日军野战医院占用。日冠投降后,工学院及部分教员住宅仍被日俘伤兵占用,其余大部分房屋驻扎美国空军十四航空队和国民党第十五师。八年抗战后,校舍大体完整,但内部的桌椅、门窗、地板、水电却遭严重破坏。修复工作极为艰巨。经过半年准备,1946年3月6日首批物资自乐山由水路启航,首批人员由陆路登程。师生员工偕家眷历尽艰辛于10月全部东还珞珈山。复员后,除陆续修复校舍和设备外,原农学院在东湖附近置有五千多亩农田、果园和林场因八年沦陷荒芜甚多,也进行了垦荒兴种和修理复原工作。

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令武汉大学设立医学院。经过筹备于1947年初第一次招生,并于武昌东厂口老校舍设附属医院一所。武汉大学组建之初,就有建成包括六大学院的多科综合大学的宏伟设想。经过十九年的努力,到医学院建立后,六大学院的理想才全部实现。1948年学院设六院十九系,十七个科研所室。馆藏图书馆达到十五万四千余册。在校学生达1500余人,教员297人。这是解放前武汉大学规模最大,人数较多一个时期。

纵观珞珈山的建设史,我们怀念为学校发展而呕心沥血的先辈们,敬仰他们远见卓识的艰辛创业的精神。这一切必将激励我们热爱武大和为办好武大而奋进。

第五篇:文明礼仪之星评选办法

“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规范学生的礼仪,努力提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对全体学生行为规范的考核及“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总体思路

以校园礼仪、课堂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合礼仪为主要内容,坚持抓宣传教育与抓实践活动相结合,树立先进典型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突出重点,逐步推进,营造氛围,务求实效,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使全校师生在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范等方面有明显变化,为创建文明校风做出积极贡献。

三、评选对象:

全体学生

四、评选内容: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驿城小学学生一日常规》

五、评选标准:

在个人礼仪(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上文雅,大方、文明;公共场所礼仪方面以身作则,做到:

A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B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C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D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六、评选时间:

2010年3月

七、评选办法:

1、由班主任总负责,各班组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及“文明礼仪之星”评选考核小组,并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表,真实、全面地对班内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认真填写好《“文明礼仪之星”申报表》,交校德育处存档。

2、考核结果分班级优秀级、合格级、不合格级三个等次,并进行公布。优秀人数每班控制在20%,不合格人数每班控制在10%,优秀级学生在全班同学的民主推选中产生,并推荐学校的“文明礼仪之星”(每班10%)、“文明礼仪形象大使”(每班一人)。

3、被评为“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礼仪形象大使”的同学,在全校表彰奖励。

2010.3

驿城小学“文明礼仪之星”申报表

驿城小学“文明礼仪形象大使”申报表

珞珈之星评选办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