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报告范文合集
编辑:情深意重 识别码:14-877159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8 11:45:2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报告

DBFQ DFDF SYY DYPT 202_年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报告

山东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高校。自202_年6月教育部召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来,山东大学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继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试点后,学校已从202_年起将试点专业扩大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自动化两个专业。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明确培养理念

充分认识自身人才培养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逐步理清了以下培养思路:以诚信力、自信力为主线索,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打破传统的知识学习、被动学习观念,树立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三位一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辩证统一的思想;按照学习、研究和工作一体化的模式,开展以解决前沿工程科学问题或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提倡“走出去”和“走回来”相结合的学习。

围绕培养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凝练人才培养理念,总结为“三一三五教育方法”。具体而言,三是指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素质要素;一是指任一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三是指基本而最具有反映特征的最小知识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的互动环节,以及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提高环节;五是指研究与实践,具体为:教学人员与学生的关九块九包.邮 www.teniu.cc 任务网 www.teniu.cc

DBFQ DFDF SYY DYPT 系与作用,个体与整体的衔接与协调,工程感知感悟的过程和规律,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培养规律,人才个性与共性的规律。最终按照这一思想形成教学环节的详细矩阵式表达,并在教学工作中边执行、边完善。

(二)修订培养方案

在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各专业结合教育部精神并针对原有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经过不断研讨和实践,修订完成了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在202_、202_级执行申报计划的基础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进一步描述为:培养具备健全人格、张扬个性,思维活跃、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运筹帷幄、勇于创新,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电气工程技术和技能素养、显现电力行业特色的具有领军作用的工程师。202_年至今,在全面贯彻教育部和山东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及整改意见基础上,学院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以及网络交互等方式,吸收借鉴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卡赛尔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以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经验,在贯彻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前提下,进一步体现通识性、自然科学普适性、专业基础核心性以及专业方向性,完成了新的176学分的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教育部阶段性检查的整改意见,在广泛征求任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改进完成了九块九包.邮 www.teniu.cc 任务网 www.teniu.cc

DBFQ DFDF SYY DYPT 新的主干课教学大纲,将行业培养标准尽量具体细化并体现到教学大纲中。此外,新试点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两个专业也完成了新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并于202_年3月上报教育部。

(三)择优选拔学生

202_年9月和202_年4月,在前期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通过转专业考试与新生入学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及公示流程,最终择优录取了202_级223名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62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63人,自动化专业48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50人)进入各实验班学习。

此外,为了更好的吸引优质生源,在今年的招生工作中,还首次将电气、机械卓越工程师等特色试验班单列少量计划在山东、安徽两省提前批招生。最终,在山东省理工类的投档线为652分,高出一本线85分,录取最高分669分,高出一本线102分;在安徽省理工类录取最低分613分,高出一本线79分,录取最高分629分,高出一本线95分。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验班已经成为山东大学招生的新亮点,对优秀学生报考我校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推进“多元、多种、多次”的选拔和综合评价、适度流动的选拔机制建设。

(四)积极落实方案

参与卓越计划的四个专业均成立由知名教授和企业高管组成的专家组,召开多次教学会议,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并在卓越人九块九包.邮 www.teniu.cc 任务网 www.teniu.cc

DBFQ DFDF SYY DYPT 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人才培养的渐进性、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融合性、校内外教学的统一性、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与企业学习实践的贯通性。各专业在教学安排上,都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暑期即安排试验班学生进入工程训练中心,从培养工程意识开始;广泛发动高水平教授和博士,明确职责,落实完善导师制培养;为试验班配备强有力的师资,培养名校毕业的博士担任班主任,建立试验班专用教师,并提高课外实践条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学生科技立项、调研和创新活动;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程度,在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学生交流基地,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生进行导论性和前沿性讲座;继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实践研究型、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注意改进学生考核方法,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电气学院投资80余万元进行了硬件认识实习与研究中心和空中软实践中心(虚拟平台)建设,前者以认知为基础,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电的产生、计量以及功效,包括认识一度电、感知一度电、触摸一度电,以及一度电的生产、输送、损耗及使用的整体过程;后者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核心,目的在于积成电气工程实验中心的所有数据,实现虚拟实验,从而使师生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进行互动教学。机械学院通过项目驱动,由教师提出创新项目内容、经费预算、需要学生人数,学生自由组合报名。因为整个活动将全面贯穿本科2-4年级甚至研究生阶段,涵盖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暑期学校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推进落实导师制。

九块九包.邮 www.teniu.cc 任务网 www.teniu.cc

DBFQ DFDF SYY DYPT 为了推进计划的实施,学校202_年从“985继续建设项目”中划拨121万,202_年又划拨290万元经费,用于外文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和企业教师、外教的课时费等。同时,列入卓越计划的4个专业都同时列入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每个专业的建设费用20万元。

(五)深化校企合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2_年至今,学校先后与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济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潍坊福田模具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专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中的权利和义务,联合申请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此外,在落实和增加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师聘任、科研合作、人员挂职锻炼等事项,从而拓展深化了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为学生高质量生产实习、岗位实习和设计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调研和解决工作过程中问题

3月中旬,教务处组织相关学院,就卓越工程师培养试验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的现场调研。调研的内容涉及: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企业导师、兼职教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理念和计划落实、教学大纲、研讨和案例课的规划和建设);学生选拔、培养、评价机制(选拔机制、评价机制和困难学生的退出机制);学九块九包.邮 www.teniu.cc 任务网 www.teniu.cc

DBFQ DFDF SYY DYPT 生的国际化培养(与国外高校的对接、国际化课程、大型跨国公司的联系);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工程教育中心建设、企业学习方案的落实和与学校培养方案的一致性);经费支持与使用(外教和外聘教师讲课费、图书资料、学生科研、教师教研、办公费用、会议费用等)。

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理论等课程为突破口,加大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力度,要求课程讲1/3,2/3的放给学生,增加讨论.企业人员参与,讲6-8个学时。重点建设2-3门双语课程;初步构建网络虚拟课堂和卓越工程师活动中心;增加学生到大型电厂实验感知,到网局对电网的了解,与研究院落实毕业设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寻求联合培养聘任曼彻斯特大学流动岗位教授,加强英语教学。落实导师制。

机械设计制作及其自动化继续完善教学计划,对6门主干课进行了整合,扩展知识点,引入新技术,增加综合实验。引入国外先进教材,与国外大学接轨。集中进行工程训练,时间增加1倍。增加绘图能力。教学内容改进。要求做国际化标准的介绍。增加创新系列讲座,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利用校级创新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建立图纸资源库,从工厂进图纸;202_年选派2人到临工进行培训,202_年选派5-10名。给年轻老师指定企业导师。

在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今后试验工作的重点工作:多院部协调培养。公共基础课任课教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理念理解需要加强;校企联合培养需尽快落实。要求的高水平企业导师、动手设计机九块九包.邮 www.teniu.cc 任务网 www.teniu.cc

DBFQ DFDF SYY DYPT 会、企业课程,落实企业导师和指导教师待遇;大力推进国际化培养。国外的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国内要求不衔接。与海外合作高校联合培养需要尽快落实;学生选拔应将高考招生与入校后选拔相结合,每年淘汰一次,通过竞争实现动态管理;学生评价应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为了便于导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更多课程实施小班教学。在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一定要破除畏难情绪,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此次调研对下一步推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问题和建议

1、学籍管理问题。为了实现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的打通培养,更好地统筹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设立学籍注册一体化的通道。

2、研究生保送问题。随着卓越工程师试验班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学生保送名额问题如何解决?同时,当前社会对于工程硕士认可度普遍不高,学生对此也持有不同观点。

3、经费问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工科学生的教育投入远远超过其他专业。随着试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卓越工程师试验班学生的实习实训、出国深造、英文原版教材引进、设备购臵等各环节所需经费都十分庞大。高校从本科业务费中单独划拨部分经费支持相关改革和建设外,迫切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专项经费和奖学金以支持该项目的持续开展。

九块九包.邮 www.teniu.cc 任务网 www.teniu.cc

第二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交流会江南大学(202_.1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

——北京邮电大学

自202_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被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以来,学校积极推进试点工作,从202_级信息安全专业和202_级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中开始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通过开展多方研讨和调研,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相结合,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加入企业培养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与著名企业的合作培养,实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双导师制”,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开展积极研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卓越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加强教师、企业和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学校和学院多次组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企业资深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开展座谈研讨,明确了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工业界的高端的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对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机制、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统一了思想。

(二)组织广泛调研,开展理论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国家深入开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各高校与企业都是一种创新。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该计划,我校通过参加一系列全国性的研讨会,多方调研,学习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 加强同企业沟通,听取企业提出的宝贵意见。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卓越工程师教育之课程内容改革探索”和“基于大工程理念‘现代机械工程师’培养模式探讨”获学校202_年教改立项支持。信息安全专业持续多年对国外工程教育开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课题组成员于发表了“国外信息安全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多篇教改论文,对实践教学活动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三)改革教育理念,制订培养方案

信息安全专业202_级全体学生90人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工作。该专业依托信息安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强大优势,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界、工程界和国内外各种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的平台,培养信息安全研究型、创新型工程高级技术人才。专业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名师杨义先教授通过整合信息安全国家级教学团队、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科研合作单位的强大资源,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网络信息攻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力量,制订了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实施三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或科研院所学习实践的“3+1”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秀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工程硕士。

202_年版信息安全专业“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方案在保留202_年版培养方案中厚基础、重实践的理念,将专业课程分为密码学、网络安全、数字内容安全、信息系统安全4个模块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实践常态意识,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四)实施内引外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是关键。学校努力探索建立工程教育中“教师—工程师”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度,提升每位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

学校正在逐步完善配套的师资政策,包括聘用政策、晋升政策、考核政策和其他激励政策,以及教师培训和提高的措施。计划引进有工程和研发经历的博士教师,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考核办法,侧重评价教师在工程研究、项目设计、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正在制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训和轮训的制度。

从202_年开始,信息安全专业计划在4年内达到6门专业核心课程:现代密码学、网络安全、信息系统安全、数字内容安全、软件安全、信息安全工程概论的师资具备5年以上工程经历。每年安排教师到信息安全企业或研究院所兼职、挂职锻炼。计划从202_年开始,启动信息安全专业教师认证资格计划。

(五)学校大力支持,专项经费保证

学校对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给予专项经费支持。202_年支持每个

试点专业10万用于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并将随后的校内培养和企业培养计划的经费报学校明年预算。

(六)依托学科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和取得预期成效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战略联盟是关键所在。学校在整合科研、教学与产业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确定一批高水平企业成为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成立联合培养体,建立培养基地,确保校企各项培养目标得到具体落实。信息安全专业已经与国瑞数码安全有限公司、北京安码科技有限公司、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华为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行业企业探讨了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与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组建,具有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产学研强强联合的优势)联系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灾备系统实习工作。

(七)促进国际化交流,培养国际型人才

我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吸收国外工程教育先进理念,推进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实现教师队伍来源的多样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和法国亚眠大学开展互派留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同时邀请了美国,意大利等一些知名大学教授开展学术讲座,洽谈国际合作教育事宜。

二、意见和建议

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实施以来,教育部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有以下问题希望教育部能够进一步明确和落实。

(一)学制问题

目前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本科培养模式与“专业学位硕士”的实践环节两者均要求有一年左右的企业实践。如果学生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得学士学位,并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实践环节存在一定重复性。可借鉴国外(欧洲)普遍实行的5年本硕连读,其中含半年至一年的实习环节,更为合理。

(二)配套政策

目前国家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使企业感到有责任、有积极性接纳实习学生。以往的实践环节多依赖于学校、教师与企业的“私交”,这是不规范、无保障的。国家应尽快制定鼓励企业和大学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包括税收、安全、保险、教师聘任制度等制度,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

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在真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三、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申报和论证办法的建议

目前我校联系的大部分企业对申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抱积极态度。希望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企业对学生培养的责权利要求、设立学生实习伤害保险,对企业税收制定优惠政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习单位应不局限于企业还可以是科研院所,后者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仅要培养卓越的高级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卓越科学家。国家要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专业认证之间机结合,做到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

北京邮电大学

202_年11月22日

第三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进展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二О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工程教育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师后备人才的必有之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推进全校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和突破点。从“卓越计划”在我校正式启动一年以来,我校按照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基本原则,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顶层设计开始,系统构架、整体推进、配套实施、逐层落实,相继完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工作,完成了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课程体系重构,完成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优化设计,完成了不同教学环节(包括课堂内外)的整合工作,稳步推进了课程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工作以及校企联合培养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制订培养标准

“卓越计划”首先是人才培养理念的改革,而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必须通过构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人才培养标准来予以确定并进而在后续培养过程中予以落实,因此标准的制定是正确实施“卓越计划”的基本保障。

在培养标准制订的理念上,我们改变了过去以“知识点”确定培养标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各种知识传授为载体,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新模式。在培养标准制订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个主要措施:

首先是进行全方位的调研,对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学校出台专业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各专业针对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重新全面梳理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各专业先后进行了主要行业调研、区域调研、典型用人单位调研、毕业生和在校生调研。学校层面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各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组成四支调查组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成渝地区进行专项调研。通过行业调研和区域调研对不同区域和主要行业的宏观发展形势以及专业人才的总体需求有一个总体把握;通过典型用人单位调研为用人单位的侧重点有深入的了解;通过与不同年龄段的毕业生进行座谈,掌握学生提供的详尽需求和建议。

其次开展第三方分析评估。在组织各项调研的基础上,为更为全面、定量地掌握客观数据,学校连续三年聘请第三方专业咨询公司对当前人才培养效果分专业予以分析评估,充分掌握当前培养质量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培养情况,找到与客观需求的差距,形成有针对性地制订标准的重要依据。

第三是启动培养标准制订工作。按照“面向工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要求,我们借鉴国际、国内可以参考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工程人才标准,包括ABET的EC2000标准、CDIO的能力大纲、国内部分专业规范,融合我校自己的分析定位制订具体到专业的培养标准,涵盖“卓越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细化的标准,指引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

(二)重构课程体系

培养标准确定后,如何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培养标准,成为工作的重点。学校启动202_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其核心内容即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整合。为引导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整合工作有序进行,我校出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指南》,首先让每个专业重新审视并回答“为什么办专业?”、“办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办好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等问题。学校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理念、社会需求、专业定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评价标准以及质量工程、专业认证、专业评估、国际化等教学改革与建设等相关内容系统地组织到到专业建设之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新培养方案的制订遵循并体现了以下六大原则:

一是需求统领原则。以国际视野把握现代社会发展尤其是相关产业发展趋势,以社会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学科特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注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是一体化设计原则。一体化设计包含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评估考核的一体化设计、培养过程的一体化实施、教学条件的一体化建设。切实将总体培养要求细化落实到每门课程以及课内外、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各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

三是实践引导原则。精心设计实践项目,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融入实践项目的设计中,通过实践项目中问题的分析引导出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3 通过对实践问题的解决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能力培养。

四是能力递进原则。各类重要能力的培养须贯穿到四年培养过程中,在大一至大四的相关课程中设计能力培养主线,从认知到应用,从被动到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统筹构建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能力培养体系。

五是特色凝练原则。专业培养方案在综合考虑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国内专业规范、专业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传统服务面向的发展需求和已有学科基础,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突出专业特色。

六是科学评价原则。逐步建立侧重能力评价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加强过程评价的体系建设,将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纳入评价内容。

全校各专业按《指南》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新制订,包括企业领导、资深工程师在内的专业教指委委员多次就课程体系的设置整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充分探讨,明确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群与课程群之间的关系、课程和培养标准之间的关系。202_年7月和9月,学校对全校48个专业进行了两轮专业论证工作,完成了对专业定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详细论证和确定。通过重新梳理、调整、优化、形成新的以工程实践为引导、核心课程为支撑、以方向选修为补充,全部教学环节有机联系协同实现培养标准的全新课程体系。

(四)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本身的建设和改革是决定培养标准能够真正实现的关键。在引导各个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由学校教务处牵头同步推动了全校公共基础课、工科专业公共课的改革,包括思想政治课、数理基础课、计算机基础课、4 英语课、体育课在内的公共课确立了适应本校工程教育需求的课程改革目标,并在学期学时分布、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进行了不程度的改革。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均按不同专业需求设置了多套课程方案,并由专业学院和基础课程承担学院共同制订课程大纲,专业教师参与了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案例设计。英语课由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构成,大一统一设置基础英语部分,大二开始根据基础英语成绩进行分层分流培养,提供8门课程供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修读。思想政治课程和体育课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将原来五学期和四学期的课程延长至六学期,减少每个学期课时占用的同时保证思想教育和体育锻炼不断线。思想政治课还增加了实践学时的设置,强调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打破采用一个标准,一种方法来衡量学生成才的旧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特性和由总目标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制定基于能力导向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C语言》为代表的计算机类课程,采取分模块机考的方式,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强调编程规范和标准化;以《工程实践》为代表的团队实践类课程,在阶段检查基础上采取团队随即抽人答辩的方式给予团队总分,个人总分由团队制订标准和规则自行协商分配。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学校倡导并引导课程组构建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领导能力、学习研究能力、主动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体系。

(四)校企联合培养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环节。目前学校已根据“卓越计划”专门制定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在原有“3+1”校企联合实验班继续实施的基础上,分别在202_年和202_年专门与中国最大的气象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企业中国华云技术公司、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研发制造企业仁宝 5 电脑(成都)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广电行业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企业索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实施“卓越计划”协议,并已在高年级率先开始实施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试点,具体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企业全程参与4年

该模式以我校现行的周立功“3+1” 创新教育实验班运行模式为基础。公司从大一即为实验班学生每人提供一套电脑和主要工程项目设计所需器件与材料,派遣公司专家定期来校或通过网络远程讲学和指导。学校为“3+1”实验班提供固定教室(实验室),配备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坚持早操、集中晚自习、演讲、讨论会以及文体活动等,并根据学习进程的不同将企业已开发项目分层次引入,一个月左右完成一个子项目的设计,每月一考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和项目设计能力的形成。大四时学生直接到周立功公司参与其项目的开发或在校参与周立功公司提供的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周立功公司直接在周立功“3+1” 班毕业生中录用出色学生,或者把他们推荐给其他对口企业。

2.企业集中参与1年

在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前三年在校内组织教学,后一年在企业组织教学。合作企业提前半年列出企业阶段学习(实习)计划,学校根据联合培养单位提出的岗位需求,在校内进行双向选择预招聘,学校统一组织经双向选择确定下来的学生与企业签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企业培养阶段培养协议》,手续完备后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岗位完成企业阶段学习。

3.企业累计参与1年

该模式将企业阶段学习分解为递进的两个部分,时间上主要以“0.2+0.8”和“0.5+0.5”的方式构成一年企业阶段学习。“0.2+0.8”模式中第一部分“0.2”一般在校内学习两年后学生利用暑期进入企业学习两个月,主要学习企业文化、工程环境、行业标准、工作规范、工艺流程,学生在此阶段结束后选择由校企双方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根据题目有针对性地完成第三学年的校内专业学习;第二部分“0.8”在完成校内三年学习后根据毕业设计内容进入企业对应部门全程参与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0.5+0.5”模式中第一部分“0.5”指第七学期在校内校企联合实验室完成企业培养阶段的部分课程教学,教学方式以企业工程师 远程教学为主、现场指导为辅;第二部分“0.5”指完成校企联合实验室的教学后,在第八学期进入企业,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完成毕业实习、工程实践、毕业设计。

4.企业项目驱动模式

利用学校与企业共建的工程实践中心,对口专业学生经培训后进入中心参与实际项目开发过程。该模式主要针对因企业承接能力变化或学生个人意愿等其他原因无法进入企业完成学业的部分学生。学校参照原学籍管理规定,补充工程实践学生团队计分管理办法和学分替换方法。建立荣誉资格制度和优补与退出的竞争机制。

“卓越计划”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尚存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我校将始终坚持“卓越计划”指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把改革目标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统筹规划、科学部署,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卓越后备工程师培养之路。

第四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近日,从教育部高教司获悉,我校已经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2_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有61所高校进入。202_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共有133所高校进入。

我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必将会对我校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和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第五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定稿)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

教高函[202_]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经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审定,现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印发给你们。请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参照本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 202_年11月28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本通用标准规定卓越计划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制订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本通用标准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一、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

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5.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

8.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

9.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 13.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三、工程博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3.具有从事大型工程研究和开发、工程科学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系统深入地掌握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熟悉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制造系统以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

5.具有战略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6.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独立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7.具有复杂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复杂工程项目集成能力以及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能力;

8.具有工程项目研究和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能力和工程科学研究能力;

9.具有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0.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11.具有大型工程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2.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

13.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山东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报告范文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