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梁稳根 缔造“三一”梦工场(合集五篇)
编辑:风起云涌 识别码:15-144263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2-12-27 08:32: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梁稳根 缔造“三一”梦工场

梁稳根:缔造“三一”梦工场

在人们的视听里,梁稳根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梦想!

2003年7月3日,三一重工隆重上市。湖南富豪榜亦由此改写,三一被称为湖南第一民企。

当日,当传媒再一次把梁稳根推到众人关注的热点之时,梁并没有留意所谓的“湖南首富”的殊荣,在匆匆参加完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庆典之后,他赶回长沙,再次督促公司相关部门筹备高管人员到涟源和韶山的“激情创业”之旅活动——梁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在三一上下掀起再创业的高潮。

17年前,梁和他的三位同事毅然辞去公职,在家乡涟源市茅塘乡道童村创建了“涟源茅塘焊料厂”,三一的种子开始萌芽。1994年,三一进军长沙,组建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重工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梁的此举正在赋予他的企业一种更高意义上的精神追求。

记者对面的梁稳根英气逼人。他对记者说,“自强不息,产业报国”是三一的原动力,三一已取得初步成功,下一步是实现300亿的目标,并成为世界级一流企业!透过梁办公室的窗户,记者可以看到三一的旗帜在风中猎猎飘扬!

创业是一件豪迈的事情

1956年,梁稳根出生在湖南省涟源市茅塘镇道童村,这个位于湘中的村庄孕育了梁最初的梦想。

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金属材料系学习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四年的大学时光铸就了梁最本质的精神元素——自强不息,产业报国。梁稳根所学的虽然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但他更喜欢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大学期间他自学完了当时企业管理的所有教材。据梁的同学介绍,在学校时,梁曾用秒表计算工人工作时间;在洛阳铜加工厂实习时,他还放言,一定要办一个如此大的企业来做改革的实验——当时的洛阳铜加工厂仅职工就有上万人。

1983年,梁稳根毕业分配到兵器工业部洪源机械厂。当时,梁的心里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单薄的行囊,匆匆的脚步,一箱书和几本厚厚的企业管理笔记。

上班伊始,梁稳根的改革思想就折服了当时的洪源机械厂的管理者,梁很快就被提升为该厂的体改委主任,他当时撰写的改革方案在全厂推行。

梁稳根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洪源机械厂并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弊端不可能只依靠一次简单的改革来扭转。梁开始与几个伙伴一起讨论“中国企业为什么办不好”的问题。在梁的单身宿舍,在毛中吾先生岳父家,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袁金华等年轻人经常在这两个地方相聚,畅谈各自对企业、国家、改革、人生等热门话题的看法,思想渐渐走到了一起。梁还在单身宿舍的墙壁上写下了“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的豪言壮语。1985年秋末,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人经过几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一起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开始了新的求知之路。

“当时的想法是先做生意办一个小厂,挣到足够的学费,再轮流到国外去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办企业的方法,然后在中国开拓一片试验田,摸索和积累经验,向千千万万的中国企业进行传授。如果失败,我们也准备做两件事:一是写一本书——《此路不通》,以此来告诫像我们一样冲动的年轻人,不要重复我们的错误;二是一起到边疆落后的山村去教书育人。”梁说。

在一个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晚上,这四个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户口的年轻人带了一瓶酒、一只鸡,来到工厂后面的山顶悲壮盟誓:“今生今世,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誓为民族工业的振兴而奋斗„„”自此,三一故事开始。

创业之初,梁和他的伙伴们不得不像猎犬一样四处寻找“商机”。

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梁亲自策划了一个贩羊的方案:袁金华、唐修国负责在湘西寻找羊源;毛中吾负责押运,每五天一次运转,梁则在株洲负责总指挥和寻找冷库仓库。

但很快,贩羊失败,梁稳根等四人再度陷入了迷茫,在梁的安排下,开始了分头寻路的艰难历程。唐、袁到贵州一个部队尝试合作玻璃纤维厂,毛试图做点小生意,赚取劳动报酬,三人希望用自己的劳动收入为梁提供稳定的支持,让他安心地寻找项目,为将来的发展寻求机会。

梁面临着事业上的冬天,但梦想和信念的力量让他愈挫愈勇。

梁开始认识到,选择特种焊接材料作为突破口,正是他们的特长所在。他们四人中,有三人是学材料专业的,再加上在中南大学材料专业方面颇有建树的梁的恩师翟登科教授,梁重新找回了当初的勇气。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了六万元钱,在家乡茅塘镇道童村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料厂”。

今天,当“三一激情之旅”的队伍来到这里宣誓时,他们依然可以看见当年的陈迹。在群山环抱之中,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翟登科一同拉开了三一创业的大幕:为了增加柴油喷射压力,他们用人力将每个重达100公斤的柴油桶推上三楼。为了节约费用,他们自制了制取蒸馏水的土设备,梁不得不使劲用扇子不停地扇风以保持火力。

为了节省几个装卸费,曾是“天之骄子”的梁和自己的同伴们当起了搬运工。

为了能尽量不住旅馆,少花几个床铺钱,他们出差总是专赶晚上的火车,有时甚至为了省下几个车票钱,甘愿整夜给列车员扫地打工。

他们从200公里外的长沙请来专家;他们深夜2点从30多公里外的县城请来化验员„„在茅塘乡,当地的村民说:“他们那时很苦,但我们常常听见他们在夜里唱歌。”曾在这个小企业干过的村民说,当时他们都不愿干了。每天两块五的工资,每月才上十几天班,厂长们都出去搞推销了,回来才开工。可家里人说,人家几个大学生都回来搞,你们就跟着他们干吧。

经过不知多少次的实验,“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终于生产出来了。梁稳根将产品寄给了辽宁的一个工厂,可是不久,梁得到的是因焊料质量不过关而退货的打击。为确保来之不易的创业成果,梁独自赶往母校请恩师翟登科教授帮忙。

梁至今都记得那年自己站在湘江大桥上时的情景。梁面临着一生中最痛苦、最艰难的抉择。已记不得折腾多少次了,为什么产品还是过不了关呢?前面到底还有没有路?从亲戚朋友那借来的五六万块钱已所剩无几,若不成功的话,这天文数字般的钱又如何归还(当时月工资水平不过七八十元)?

翟登科教授来了。小四轮拖拉机上绑个滕椅,这就是当时他们能够想到的对教授最尊敬的迎接方式。在最原始的冶炼车间里,翟教授与这些两脚泥泞的年轻人开始了工作。在翟的帮助下,105焊料研制出现了巨大转机,各项指标抽样检查都达到了国家质量要求,并填补了省内的一项空白。

为了让产品走向市场,梁背着一个黄书包,走南闯北,不知疲惫。梁在北京时,一次下雨将衣服淋湿了。北方的寒风刺骨,让人无法忍受,梁发现车站内有一个热茶桶,赶紧跑上去抱紧不放,以暖和身子。苦尽甘来,梁终于拿到了三一事业史上的第一份产品销售合同。第一笔货款尽管很少,只有九千元,但意味着社会对三一的肯定和认同。收到汇款单后,袁金华立即奔向十里外的邮局取钱。他们兴奋地把装钱的黄书包抛向天空,看张张钞票悠然飘落,这些吃过无数苦头的年轻人一个个热泪盈眶。

梁的企业开始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

1987年,他们自己设计了新厂房,几个不懂建筑的年轻人亲自施工,8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砌的墙垮了好几次。梁还请涟源文化馆馆长设计了三一标志,签发了三一发展史上的第一份文件,成立了厂办和经营科。当地一些党政领导也伸出了支持的双手。随着产品研发的突破,1988年,工厂已经有了上百万产值。1989年10月,他们又获得了上千万的订货合同,并得到了中国银行的第一笔贷款。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顿时变得热闹了起来,梁不时给大家描绘出美好的未来:将来我们要有1亿元的产值。

1991年3月,梁带领他的团队走出了闭塞的茅塘乡,来到了已经撤县建市的涟源市,梁的脚步迈得铿锵有力。

面对当时巨大的基础建设投入,梁敏锐地捕捉到重工制造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并毅然决定挺进这个向来只有国企敢做的行业。三一的第一个重工项目人造金刚石产品线在几个月以后投入运行,迅速打开了市场。

1993年,梁将他们的企业更名为“湖南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1994年11月,三一进军长沙,成立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进入重工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

2000年11月,三一改制成立控股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三一光电子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三一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三一新材料有限公司。

2001年12月26日,三一重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式挂牌,三一成为民营企业的领跑者。

2002年下半年,三一客车投产。

2003年2月,三一汽车公司成立。

2003年7月,三一重工上市。

2003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三一。

自此,三一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社会是开放的,那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企业,也必须是开放的,企业的开放源于思想的开放,但思想决不能虚大的,盲目必定是衰退的前兆。企业思想的开放,必须要求企业家有梦想,有目标,有远见卓识。”梁说。

有一次,梁在对员工的演讲中讲过一个故事:国外有位富豪死前把财富捐给了社会,留下100万美金存放于保险柜中。他提出一个问题——贫穷的人最缺少的是什么?并许诺答对者将获得这100万美金。

结果,一名年仅13岁的小孩得到了这笔巨款。他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梦想!梁对此极为推崇,在他眼里,有梦想的人,才是胸怀远大抱负的人。“三一”信条的第一条就是“人类因梦想而伟大”。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梦想而富有意义。我的梦想是种植一块中华民族工业的试验田,铸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梁的目光所及都是世界一流的企业,他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缩小与这些企业的差距,并最终超越他们!

早在1989年三一成立之初,梁就将企业定位为社会型企业。“企业决不是某个人,某个家庭的企业,任何人、任何一个家庭都不能轻易带走它,它是社会共的财富,我们只有同心协力,搞好它。”梁说。

因此,梁在当时房地产、股票、保健品等投资热的诱惑下,毅然将发展的目标锁定在重工机械产品的生产上,并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一跃成为中国重工机械制造行业的支柱企业。如今,梁所执掌的三一已经成为高科技为支柱的国际型产业集团。而主导产品有工程机械、超硬材料、焊接材料、客车、网络通信设备等,年产值逾人民币30亿元。

其核心企业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成为湖南民企第一股、中国工程机械民企第一股,为中国最大的工程建设机械制造企业之一,在全国各地设有20个分公司和55个办事处,并在美国、德国、日本建有工程师办公室。

三一先后开发出各类拖式混凝土输送泵、泵车、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摊铺机、塔式起重机等产品,拥有近100项国家技术专利,产销量在同行业位居前列。其中,拖泵和泵车的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产品远销香港、东南亚、南亚、北非等国家和地区。三一重工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国际认证、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在一个游戏规则并不规范的时代里,三一重工扛起振兴民族重工业的大旗,走出了条依靠高科技发展重业企业的路子。”梁的话语充满了民族的使命。

2000年,三一重工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排名中列第六位。

2002年11月,三一重工泵送水达世界第一高度406米。

„„

梁和他的三一重工创造着荣誉,又不沉醉于荣誉。

2003年三一重工仅缴纳个人所得税就达500多万元,其中仅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达21万元,居全省私营企业之首。

梁说:“当一个企业家拥有100万元的时候,这也许是他的私人财产,当一个企业家拥有1000千万的时候,这也许是集体的财产,当一个企业家拥有上亿资产的时候,这只能是国家的财产了。”

梁的话令人回味良久。

梁喜欢咀嚼自己和三一背后的每一道脚印,虽然他的视野中是更为远大的前景。三一从最初创业的8个人到现在拥有6000余人的员工队伍,梁承认企业在壮大过程中要面对的挑战:许多时候对人的了解比对机械的了解要重要得多。

梁引用古人的名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尽管在三一的发展过程中,常有不同的观点、意见,但出发点是相同的,目标是相同的,因而能够在通过沟通后达成共同的认识,这就是“和而不同”。

2003年7月10日,梁在三一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言:这两天,我们到了茅塘,到了韶山,重温了三一企业的艰辛历程,也瞻仰了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一切令我获益匪浅,感慨良多。

他在讲话中用心良苦地告诫“三一人”:大家要牢记,危机不在悬崖峭壁,而在鲜花盛开的乐土上。如果我们的经营理念、创业精神、管理思路衰退,我们就会陷入新的危机。梁说这句话时并非危言耸听。他告诉记者,创业之初,我们有“三苦”,一是没有钱——生活苦;二是工厂环境差——工作苦;三是民企缺少政策扶持——经营苦。

这些,我们都挺过来了。三一的现在,资本充盈,环境改善,但我们又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对于企业而言,上市可能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危机极大的时候。

现在,三一在全国已有较高知名度,对手也在不遗余力地挖我们的人才,模仿我们的产品和经营模式。同时,同行的增加使产品的毛利率下降,经营将会日趋艰难。另外团队精神能否继续保持。

在今后的再创业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和衷共济,保护良好心态,认同共同目标,团队合作将产生新的危机。四是经营目标变化带来的危机。

过去,我们为获得利润而求发展;上市后,企业经营领域扩大,目标更不是单纯的获得利润,如不努力抓住机遇,更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远大的目标将无以支撑。

2003年10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看了“三一”的辉煌成就后,握着梁稳根的手说:“你们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过去,希望你们团结一心,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梁说,他对未来始终有着自信心。

品质融于文化之中

在三一,随处可见的是这样的一句广告词:品质改变世界。但是在梁的眼里,品质的含义并不只是产品质量的概念,而是三一人卓尔不群,追求成功,勇往直前的个性和品德。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所以梁可以花30万元一门课的代价培训三一的顶级员工,可以将上百万元不合格的产品当众销毁,可以将急需掌握的业务培训放在一边,而让员工先拿起《三一文化》、《三一礼仪》、《健康教育》、《性格改变命运》等教材。

“这是源于所有企业家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标准,三流企业做产品。”梁说。

“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产品。”这是梁稳根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加入世贸组织对于重工行业的中国民营企业而言,首先意味着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都相当陌生。因此,如何看清这样的形势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是企业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一作为第一家进入重工机械行业的中国民营企业,虽然从一开始就放眼全球,但必须脚踏实地,练好内功,而这内功的一大部分是对企业至死不渝的活力,而这活力来自文化,并且将文化和产品融为一体。首先,我们立足于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1994年,洋品牌占据着市场90%以上的江山,但到了1998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直线下降至10%以内。这其中,三一集团算是立了头功。

1997年至2000年,三一的混凝土输送泵全国份额一直名列第一,市场占有率已达到48%,泵车也占据国内市场35%—40%的份额。目前,三一重工的规模已经位列国内同行前列,而盈利能力则稳居第一,今年纳税排名全国民营企业第二。

在梁看来,中国进入国际化竞争环境后,中国民营企业固有的文化因素——“气短”的影响,所以裹足不前。他们应该在正视差距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独特优势。

其实,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民营企业拥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如本土文化优势和服务体系等。而且,中国民营企业可以大规模生产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技术密集型的“复合产品”——这些产品发达国家劳动力贵,不愿做,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又做不了。这种优势使得中国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后发制人。梁稳根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只知道对方强大,不知如何在国际竞争环境中与已完成全球化的外国企业竞争,更没有想到利用其优势来扩充自己。

中国民营企业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战而胜之。三一与外资企业相比,双方产品性能接近,但我们有服务上的优势,外企往往跟不上。

与国有企业相比,三一产品质量领先,而且有服务优势。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理念,所以三一集团才在“夹缝”中开辟出了一条坦途。

与国外的重工企业相比,我国的重工企业的差距仍然在于科技含量不高以及企业规模效应较差上面。

出路还是在于对症下药,立足本国,谋求科技创新,走强强联合的路子。这时,从湘中的稻田里走出来的梁稳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指点江山”。

谈及当年的创业梦想,梁的目光中充满期待。他说,早在洪源机械厂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中国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改革企业。当我们舍弃许多人羡慕不已的职位、待遇、职称等一切时,有人说我们在冒险。

我们的回答是:国家不改革就没有前途,而国家没有了希望,我们个人还有什么希望可言?正是因为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旺联系在一起,我们才敢于将一辈子的生存和名誉押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上。

就这样,我们致力于培植一块改革的“试验田”,创建出一流的企业,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一种信息。

三一在创造物质财富,获得创业成功的同时,也应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就在于为改革开放探索新路,为民族企业做出示范。

今天三一取得的成绩,与我们“产业报国”的理想和远大的人生目标相比,微不足道。如果我们满足于此,那我们只不过是一个略有成就沾沾自喜的渺小的人。

骄傲、浮躁是目标不明确的体现。只有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梁稳根简介:

中共党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6年出生于涟源市茅塘镇。

1983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

1986年下海创办涟源茅塘焊料厂。

1993年将企业更名为湖南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7月,所执掌的三一重工上市。

2003年10月,接受胡锦涛总书记视察。

第二篇:媒体称如果梁稳根看到李嘉诚讲话 三一可能不会迁都

媒体称如果梁稳根看到李嘉诚讲话 三一可能不会迁都

2013年11月30日 07:57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巴士光年

李嘉诚

【推荐阅读】

李嘉诚:说我撤资是个大笑话 也许有人想挑事端

李嘉诚89亿港元抛售陆家嘴物业 光大、金融租赁接盘

喜欢抱着三中全会文件逐字逐句啃的企业家们,应该读一下《南方周末》对李嘉诚的访谈,李超人最强的一项超能力,是能嗅出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味道。昨天读这篇访谈,如同看港片《大时代》。

他谈到了怎样理解“撤资”的问题,认为控制投资规模与撤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概念。“没有‘撤资’的事,日后出售业务也都跟‘撤资’没有关系。如果我真要‘撤资’,那么最容易的就是‘迁册’(香港人将公司迁移注册地称为‘迁册’——编者注)。我一定不会‘迁册’,长和系永远不会离开香港。不过规模的大小是另一回事,主要看情况而定,我有百分之百的责任保护股东的利益。

作为一家国际性综合企业和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对经济发展循环及业务回报条件常常要带高度警觉思维,灵活调整是很正常和重要的运作。否则,如果你是投资者,也不会投资一家对股东不负责的公司吧。”

撤资,对于投资所在地来说一直是个敏感问题,不用说撤离香港,即使企业在内地不同城市的一些迁移也往往会引起轩然大波。还记得去年年末的三一迁都事件吧,其中隐含的明争暗斗延续到今天。冲击如此之大,就因为传出的消息是三一不是要搬工厂,而是要将注册地迁往北京。这方面,梁稳根就没有李嘉诚成熟,即使他表示将产业继续留在湖南,但无疑是狠狠抽了湖南省政府一个耳光。梁强调三一搬迁北京不是湖南投资[-5.44% 资金 研报]环境不好,这种宣言听起来何等言不由衷。在全球配置投资,无可厚非,可如果“迁册”,就是对当地发展前景不信任的“明示”而非“暗示”了。

一直学习和黄的复星集团,近年来也将大量新投资配置到海外,他们找到了一个更容易为各方接受的完美理由,即以全球资源来嫁接中国动力,而且,它还帮助美国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在中国当地开展合资。在它高调宣讲自己的全球化经验时,就不会引起一些联想。《南方周末》问李嘉诚:如果股东利益和国家的情况出现分歧怎么办时?这是一个需要表态的问题,李嘉诚是这样回答的:“不会有什么分歧。现在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经济更开放,我这么爱自己的国家,一定会留意经济怎样改革,农民生活因土地变成资产而改善,还有国企盈利上缴30%以改善人民生活,这些绝对是好事。国家鼓励企业到外地投资,我在外国投资方面算是走前一点,可以说成功吧!”

将公司的战略调整,纳入国家战略的宏大叙事中,从来都是最懂借势的策略。再看这段话:

“我们因为在香港投资较大,引来抨击。二三十年前我已预见香港这个情况,不是我聪明,而是香港只有700万人口,我做这么多生意„„有一次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我会否‘撤资’,问我为什么不多在香港投资经营零售事业,我说,以零售业来说,集团在香港零售店铺有682间,全球共有12000间,就算在香港只增加10%店铺,香港可以容纳吗?”

以李嘉诚的谦虚,他说自己二三十年前就预见到了今天所受的冲击并非妄语。今天击中你的一颗子弹,一定是昨天就射出枪膛。能生存十年的企业靠运气,生存二十年的企业就要 2 靠智慧了。柳传志如果不能早早看到“在饼变大时先分饼”,就难以解开联想产权结构的死结,牟其中对未来的自己和环境都做出了误判,如今还深陷囹圄。

《《李嘉诚:港人非议皆因“盛名之累” 然后,戏肉来了:

“健康社会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息息相关。关键是政府的权力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落实执行,永远不能选择性行使权力,勿令人对政府的公平性失去信心。我与香港或各国政府的关系都是建基于此的,不会因个别领导人或官员的变动而受影响,最重要是政策要令商界有信心。不过,我观察到一个不健康现况在扩散中:‘为官难,为民亦不易’,这对政府和社会来说都是双损局面。有时候我庆幸自己并未当官,因为为官者要面对如何平衡和解决不同权益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记者又问:在过往六十多年经营中,你如何处理与政治的关系?与政治打交道时你的原则是什么?

“我不是聪明的人。如果政治问题真的冲着自己而来,担忧也没用。

我没有参与政治,但我关心政治,政治跟经济根本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是难以处理的。我希望政治和经济好,让人民富国家强。我曾经说过,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我的基金会不停地做公益事业。我并非万能,无法预测政治变化,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做出对股东有利的事。”

《《李嘉诚:无法预测政治变化 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

在三中全会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格外受你们媒体关注,即:“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身边做生意的朋友们,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也希望能看到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对政府的作用如何发挥,正在观察和体悟。

如李嘉诚所说,谁都不是万能,无法预测全部变化,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商人,有何可为?推荐大家读一下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十年校庆典礼上,另一篇演讲《无论别人如何看轻你,你都要做自己的行动英雄》:“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锁,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会,却失去自重心,那些沉醉在过往,滞留在今日,那些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借口大王,一定被社会唾弃和淘汰。” “在我眼中,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驱动力,当你把思维、想象和行动谱成乐章,在科技、人文、商业无限机会中实践自我。”

《《李嘉诚谈人生:重新选择 或会参政

要是你觉得这只是心灵鸡汤式的絮语,那就等于抛弃了其中的营养,读不懂这段话的人,无法成为企业家。

第三篇:2012十大华人经济领袖揭晓 梁稳根雷军等当选

12月1日晚,由凤凰网、21世纪经济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办,浙江卫视联合主办的“一汽—大众奥迪•2012华人经济领袖盛典”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隆重举行,来自社会各界华人精英齐聚一堂,共襄盛典。

2012华人经济领袖评选以“新十年,更好的世界”为主题,现场汇集了上百家国内主流媒体,颁奖盛况由凤凰卫视[2.42 5.22%]、浙江卫视两大电视台共同播出,媒体阵容空前强大,打造了最具影响力的财经盛典。此次盛典发布了2012华人经济领袖获奖名单。历经层层角逐,中国建材[10.12 3.48%]、中国医药[18.81 2.40% 股吧 研报]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金立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立荣,天使投资人、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北美华源科技技术协会会长、Baynote创始人、CEO贾石琏,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CEO古永锵,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材,格力电器[23.47 3.62% 股吧 研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等十人荣膺2012华人经济领袖殊荣。从获奖领袖阵容来看,本届华人经济领袖获奖者不仅包括大陆企业家,还包括了北美以及台湾的经济领袖,真正实践了“华人”二字。

本次评选历时半年,由大众评委(读者、网民、听众)、专业学者、媒体主编共同评出。华人经济领袖评选不同于传统评选活动以业绩衡量的单一衡量标准,而是放眼全球,关注全球范围内华人主流价值观,以全球视野、时代洞察力、行业远见、中华价值观四个层面衡量和评价候选人。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经评选出40位领袖,他们在传递时代价值、引领大中华区主流价值观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影响了大中华区数亿人群。

本届华人经济领袖盛典分“梦想激昂”、“创新”、“一叶菩提”、“收获”四幕展开,在水立方宽大精致的舞台上生动展现了引领中国经济的领袖们创业、创新以及更加进取的心路历程。凤凰网CEO刘爽、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颢、中央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姜海清、浙江卫视夏陈安为本次盛典拉开序幕。并有诸多媒体社长、主编向获奖者提问。

凤凰新媒体COO、执行董事李亚发表盛典致辞时说,价值观一直是经济领袖最重要的品质,价值观如北斗星一样照亮迷途,带领企业度过危机,基业长青。从野蛮生长的改革初期,到制度艰难转轨的改革中期,我们越发生存在一个不确定的、浮躁的、透明的、赤裸的、网络的、变革的时代,从食品安全到金融泡沫,从公司治理到企业家隐私,成功屡屡成为失败之母,不乏企业领袖沦为悲情英雄。然而,在面对压力挫折挑战时,真正的领袖遵循内心价值观做出困难的决定:符合现代企业法理与商业伦理,拒绝把人作为实现目的或主义的工具,经得起消费者、社会的问责,也凝聚起员工民众发自内心的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支持与长远的成功。

21世纪传媒执行总裁刘洲伟致词说,一个国家的梦想,如果不能够转化为个人梦想,那就是一个乌托邦,同样一个国家的梦想,如果只是少数人的梦想,那也是脆弱的,禁不起考验。在我们即将迎来的一个新的十年,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之际,“华人领袖”着眼于全球视野、时代洞察力、行业远见和中华价值观,将企业在行业中的贡献及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为评价标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本次评选赋予新时期领袖的全新内涵!

第四篇:梁稳根与他的八大金刚 江湖义气较民企更重

梁稳根与他的八大金刚 江湖义气较民企更重

http://.cn2011年11月10日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和某些牢牢把权钱抓在手中的民营企业家不同,梁稳根身上的江湖义气更重,而和他兄弟相称的各位属下也甘心为其卖命,这不得不说梁稳根拥有非常高明的用人术。

文 | CEI记者 孙宏超

1993年,在向文波(微博)的建议下,三一集团将总部搬到长沙,并且将目标瞄准了混凝土输送泵等工程建筑机械产品。

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三一集团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地下室小作坊开始逐渐被世人所熟知。在今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占有一席之地。

表面看来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三一集团走得一帆风顺,但只要仔细研究三一的发展历史,就知道三一的每一步转折都无比艰难,即使稍有差池,或许后果就完全不同。

股改时梁稳根的“大猪拱食小猪才有吃”、参加德国宝马展的主力产品折戟乃至今年4月沸沸扬扬的“行贿门”: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的三一集团并不缺少危机。

但每次化危为机,都显示了梁稳根在用人方面的过人之处,其高管团队从创业开始一直比较稳定,即使像总裁向文波这种个性鲜明的人物,对三一也有着很高的忠诚度。和很多家族企业不同,三一集团即使偶有动荡,也绝没有下属离心的状况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梁稳根这位新晋“双料”首富,与许多民企掌门人独揽财富不同,他率领众高管共同致富。

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三一重装董事长毛中吾、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袁金华、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三一重工高级副总裁周福贵,在201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集体上榜。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创榜人、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则评价:“这是我们做中国富豪排行榜以来,第一次一个企业有那么多人上我们的榜。”

企业“家”

在三一集团的车间里,竖着“四要五不”的标语,而其中“四要”的第一条就是要尊重员工,而“五不”的一条则是“不准拉帮结派”。

梁稳根经常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他曾多次表示,治理企业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治人”。其实三一集团有非常明显的家族企业性质,这从梁稳根的很多亲戚都在三一集团担任要职可以看出来。他的弟弟梁正根担任总裁助理,主管审计监察工作,而他的儿子一从大学毕业就进入三一集团工作,现在更是身居高位。另外,还有多位中层领导与梁稳根等四位创业元老有着亲属关系。

即使是如此多的家族成员在三一集团占据高位,三一集团也没有被外界看做家族企业。这或许是由于在三一集团,家庭成员并不是核心所在。

曾有一个段子广为流传,梁稳根的夫人有一个亲戚在三一重工工作,因为干得不顺心想调整岗位,请梁夫人说情,结果被严厉批评。

而据三一重工员工表示,三一重工虽然属于民营企业,但在管理层中,基本不会出现因为私情而违反用人制度的情况。

而职业经理人在三一重工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这从梁稳根对向文波的重用程度就可见一斑。三一核心管理团队的稳定,在中国商界也是出了名的。

从一起创业的四兄弟到创业初期加入的周福贵、易小刚、王佐春,再到后来加入核心团队的向文波和翟登科,这个团队几乎没有产生过变动,这也让梁稳根拥有一支忠心耿耿的队伍,让自己的意图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贯彻。

1985年,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个年轻人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这是最原始的创业团队。

唐修国是在一次晨跑时遇到的梁稳根,当时梁稳根对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三年跑到华盛顿。”这时两人都刚刚大学毕业分配过来。梁稳根说这句话想激励唐修国考哈佛大学研究生,这是梁稳根的一个梦想,但他当时已经28岁,并成了家,唐修国当年只有21岁。虽然梁稳根并不知道哈佛大学在波士顿而不是华盛顿,但这种常识性错误没削弱对唐修国的刺激。

1991年,向文波加入三一。之后,周福贵、王佐春等先后跟随梁稳根加入三一。

1995年6月的一天,梁稳根从湖南老家赶到北京向当时供职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的液压专家易小刚求救。易小刚或许从未预料到,他的职业生涯将发生华丽的转身。但在长沙待了半年之后,易小刚竟果断地选择留下来,与北京的一切决裂。易小刚曾说,“我的家人都觉得我疯了,不理我了。”但是就是这样“不可理解”的抉择,却创造了一个辉煌。

同甘苦

事实上,创业初期患难与共,但当坐享成果时分道扬镳的例子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不胜其数。近日周鸿和傅盛(微博)大打口水仗就是最新的例证。

但是不停产生人员变动的三一集团虽然有新的高管加入,但核心团队却从未动摇。或许这就和本文开头的“共同富裕”有直接关联。

九人董事会是现在三一集团的最高决策层。除了最早的“梁袁毛唐”组合,在三一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陆续加入了王佐春、向文波、周福贵、易小刚、赵想章等五人。

其中初创三人组中的唐修国因为注重细节、柔和内敛,被梁稳根看成“大管家”的角色,而与他年龄相仿性格却恰好相反的向文波分别成为三一集团的前两号人物,而王佐春、毛中吾、袁金华则逐渐在上海、昆山、沈阳找到了新战场,从集团里分管一摊的董事成长为能带兵打硬仗的将军。

梁稳根的江湖气从三一重工非常传统的早餐会就可见一斑。

梁稳根在岳麓山脚下的爱晚亭附近租了一幢白色的房子,里面既是他的书房,也是他和董事商量重大事情的地方,据传三一要做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第一家企业,就是在那儿拍板决定的。

曾有投行人士受邀参加过这样的会议,回来之后很是吃了一惊,说从来没见过哪家企业这么开会的,董事们以各种方式争吵、质疑,每个人都冒汗,谁都可以打断梁稳根的讲话。而对于钱财,梁稳根非常慷慨。1994年,梁稳根召集驻守在涟源和长沙两处的兄弟在长沙的潇湘城宾馆开会,明晰两个公司的产权,这也是他们创业近十年来第一次讨论“分家产”的问题。当时易小刚、赵想章还没有加盟,据向文波、唐修国、王佐春回忆,从梁稳根

宣布方案到通过,10分钟都没用。梁稳根的方案是,涟源材料厂的股权,梁、唐各21%,毛、袁各20%,翟登科11%,王佐春5%,向文波、周福贵各1%;长沙三一当时还是负资产,梁稳根占56%,唐、袁、毛分别占8%,向文波7%,周福贵12%,王佐春1%。后来,易小刚加盟,梁稳根从自己的股份中拿出了2%给易。2007年,负责财务与投资的三一集团副总裁赵想章,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为三一集团贡献了近20个亿的利润,被提拔为董事,也握有集团的部分股权。

梁稳根的懂得“共享”与许多民企紧攥着股权不同,他不断地将股权分享给能给公司带来更大收益的人。这或许正是三一集团不断得以壮大的原因。

贤人帮

2008年2月,在三一集团举办的 “2008三一节庆典暨表彰大会”上,一份高达3500万元的巨额奖金引发轰动,这是因为当事人李冰已经去世3年。

李冰是益阳人。1998年,当时还是长安大学副教授的他被三一集团邀请加盟,而加盟后李冰曾任三一重工研究院院长、副总经理。他不仅主持开发全液压路面压路机系列产品、沥青摊铺机和平地机,还主持研发了国内第一台沥青转运机,并多次承担国家863项目研发。十几年前,三一掌门人梁稳根曾承诺销售收入过百亿时,会给员工巨奖。

李冰加盟后,对于他的条件是必须在三一集团工作满10年。但因为身体原因,李冰在2004年住院后一年左右就因病去世了,当时才30多岁。“对于负责的企业来说,一诺千金,说到就必须做到,更何况像这样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向文波说。

在三一集团,像这样的外来人才并非少数,从记者了解到的三一重工的组织结构图中就可以清晰看到,不少部长一级的高管就是来自于空降,一些人员更是直接来自某些国际大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才。

对于人才,梁稳根从不吝啬打开自己的钱袋子。上市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三一不断亮出发展空间和高薪的旗帜大量引进空降兵。梁稳根曾透露,2002年,他自己的年薪是60万元、总经理向文波的年薪是50万元、常务副总经理易小刚的年薪是40万元、财务总监赵想章的年薪是30万元。

除了这样的高级管理人员以外,梁稳根更是把三一重工的技术人员当成最重要的“宝贝”,他曾经跟三一重工的技术人员开玩笑:“你们就好比阳澄湖的大闸蟹。并不是因为蟹好,而是因为它是阳澄湖的,所以值钱。只要你有三一的工作经验,在社会上不愁找不到工作。”当三一还没有一栋体面的办公楼的时候,研发大楼就已经落成了。以前国内的科研人员喜欢到国外,往往是冲着研发条件去的。凭借三一的研发条件,大多数技术人员出去的必要性就不大了。向文波从另一个侧面阐释了三一用人的理念:“三一在宏观调控压力大的时候也裁过人,但我们从来没有裁过技术人员。”

第五篇:梁苌根述职述廉报告

2010年述职述廉报告

梁苌根

2010年,在坨院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践行“争先创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大胆实践,勇于开拓,廉洁自律,扎实苦干,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下面,我把一年来学习、思想、工作、廉洁从政的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想作风情况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所担负的压力与责任是巨大的。我清楚地认识到:组织把我安排到这个岗位,给了我锻炼提高、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宽阔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因此,在主观认识上,我并没有因为位置的变化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而是抱着一种学点本领、干点实事的积极心态去对待。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要干好街道办事处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光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从严要求自己,加强党性锻炼和加强世界观改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把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

1、加强日常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一是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文件、看报纸、读理论文章、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等形式,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为适应工作需要,平时注意翻阅社区工

作、社区党建方面的书籍和刊物,还特别学习管理学、领导科学等知识。通过努力学习,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增进团结,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在团结问题上,我坚持做到以下二点:一是坚持公正、公道,不搞亲亲疏疏,不搞团团伙伙。工作上始终把自己当着班子成员的一分子,听从主要领导安排,按照工作分工,不折不扣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积极参与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重大问题。

3、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能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来说,既要干净、又要干事,并且要多干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否则就不是一位称职的领导干部。我是这样想也是努力这样去做的。首先把群众的意愿和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核心问题是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我们工作生活在城市最基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我们去贯彻去落实,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需要我们去传送,密切党群关系需要我们去努力。因此,在工作上我始终坚持一切从街道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力求高效,做到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二、工作情况

一年来,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严格履行工

作职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今年,较好的完成了区政协产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区武装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工委的工作分工,今年,分管国土工作和重点工程工作,全年征地200余亩,拆迁居民住房7栋,处理纠纷矛盾60余起。

三、廉洁自律情况

注重党纪政纪条规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树立良好的从政道德。平时能认真学xxx自治区领导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自治区纪委的全会精神,《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同时,也经常翻阅有关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忏悔录等相关材料,作为反面教材,时刻警示提醒自己。积极参加党风廉政及公民道德教育等活动,同街道干部一起观看指定的电教片、阅读有关文章、撰写心得体会。自觉践行廉洁自律承诺,严格执行自治区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接受干部群众监督,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2011年1月9日

梁稳根 缔造“三一”梦工场(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