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紫玫瑰
编辑:春暖花香 识别码:15-1057244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1 17:27: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紫玫瑰

紫玫瑰

风儿轻轻吹动我的长发,那无尽的天空里,只有一朵孤独的云在儿轻轻地飘着、飘着

夹着画板,我在公园里寻觅着,始终没有找到我要选择的主题。逆着人群,我独自往一条幽静的路走去,那儿没有吵杂的人群,空气也是干净的,这样我不要吸入别人呼出的气体。

我喜欢孤独。

走着走着,视野突然开阔起来。前面是一大片草地,也许是为孤独的人设计的吧。我支起画板,认真地观察这这片草地,一种魔幻而孤独的颜色吸引了我的眼球。走近、走进在草地的正中央,一朵紫玫瑰正独自舞动着身躯,没有舞伴,没有歌声,没有掌声。她就这样独自静静地舞着,如一只可爱的精灵,又如天宇间洒下的一抹花瓣。

伴着风儿,她轻轻地舞动着纤细的双臂,那翠绿色的椭圆形的叶儿轻轻地左右摇摆,好像一把张开的翡翠似的扇子。她高傲地昂着头在风中轻轻摇曳,那紫色的花瓣微微向内打着卷,一层一层地裹着那骄傲的花蕊,仿佛一位年轻的母亲,正红这怀中的婴儿入睡。中心的花蕊,可爱而又娇小的鹅黄色身体正悄悄地,悄悄地藏在花瓣中熟睡。

紫玫瑰,一种魔幻而又孤独的花,他不喜欢张扬自己,只是静静地长着、长着,为大地留下了一道道绝色的印迹。我深深注视着它,仿佛已融入了他紫色的灵魂。

转过身,我拿起画笔,在上边画了一道紫色的梦。画中,一位女孩安静的坐在草地上,抬头望着高远、湛蓝的天空,她身旁的草地上,一朵紫玫瑰也同样看着那无尽的浅蓝色的天空。

我夹着画板走在夕阳的余光中,回头望着那桔黄色的世界,太阳、草地、紫玫瑰与夹着画板的我共融于同一色调里。

第二篇:紫桑葚

《紫桑葚》教学资料要求

1.关于解放战争: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而进行的伟大的革命战争,称为解放战争,又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2.关于孟良崮战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山东蒙阴东南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1947年5月上旬,国民党军三个兵团共十七个整编师,由临沂、泰安一线分三路向东北方向推进,企图压迫解放军华东野战军退至胶东狭窄地区。13日,当敌整编第七十四师突出到蒙阴东北坦埠附近时,华东野战军发起猛烈攻击,于14日将该师分割包围于孟良崮山区。蒋介石忙调约十个整编师来援,企图解孟良崮之围,均遭顽强阻击,未能得逞。激战至16日,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军所谓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歼灭,击毙其师长张灵甫。这一战役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

3.词语解释

桑葚:桑树的果穗,成熟时黑紫色或白色,味甜,可以吃。也叫桑葚子。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舒坦:舒服。

若有若无:好像有又好像没有。

视野:本课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

4.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上册)中的《毛主席在花山》和《野菜和燕窝》。

《紫桑葚》教学课件建议

1.识字。根据课后提示,整体和单字出现。有注音和不注音两种形式。

目的:帮助老师进行识字教学和检测。

2.要求掌握的词语:桑葚、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视野。目的:掌握词语,加强积累。3.显示课文的分段情况及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应好啊。”):讲在激烈的战斗中,许世友在老乡家里落脚休息。

第二部分(从“紧张忙碌过后„„”到“炮火越来越猛了„„”):这部分写了两个内容。一是写许世友忙着指挥战斗;二是许世友在激烈的战斗中仍然关心人民群众。

第三部分(最后三个自然段):讲孟良崮战役结束后,躲出去的房主回来了,发现自己养的蚕吃得很饱,旁边还有一半筐桑叶、一堆紫色桑葚和一张小纸条,老乡的眼睛湿润了。

目的:理清文章的顺序。4.显示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抓住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目的:明确复述课文的方法和要求。

《紫桑葚》教学目标与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蠕、豁、役、眬”5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革命前辈的故事、图片等。

2.本课要求认识5个生字,识字任务较轻,但“葚、眬”两个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葚”是翘舌音,读shèn,“葚”由“甚”加上草字头组成;“眬”由“龙”加上目字旁组成;“役”与“没”字形相近,三点水换成双人旁就是“役”。

3.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易懂,教学时应让学生结合课后提示自主阅读,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重点语句读懂课文。教学中,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1)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注意利用注音读准生字的音,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质疑。

(2)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弄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许世友将军为什么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一定要做这件事。读后让学生进行交流。

(3)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许世友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深入体会。并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如“他严肃地看了他俩一眼:‘我命令你俩,马上去给我采一筐桑树叶子来,要干净,要肥实。’”“他默默地站起来,又慢慢地走到西屋门前。手刚伸到门上,又猛地缩回来。他自嘲地笑了笑„„”“他锁着眉头,没吭声。过了半天,才又轻声说道:‘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的范围。’他把手使劲儿往下一按,声音略大了一点:‘但必须采到桑叶。’”“他瞅着一个个蚕宝宝,嘿嘿地笑着,慢慢抓起一把桑叶,反过来顺过去地看了看,没有杂质,只是叶柄上带着几个紫色的桑葚。”“他小心地把桑叶撒到笸筐里。”“他又抓起一把桑叶,摘下桑葚,放到旁边的一个小凳子上,再把桑叶撒给蚕宝宝。”“他摇摇头:‘不,给房东的孩子留着吧。’”“打扰了,感谢给我们留门”等。

4.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许世友将军神态、动作、语言的一些句子,理解课文,感受许世友将军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爱护老乡的崇高精神。弄懂为什么许世友将军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一定要做采桑叶、喂养老乡的蚕宝宝这件事。

5.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指南针”中讲到的关于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和方法。在进行简要复述课文时,努力做到按照课文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还可让学生在复述课文之前,自己先编写一个简要的复述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6.课外拓展,请学生简要讲述一个自己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

7.建议本课教学安排1—2课时。

《紫桑葚》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关心人民群众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革命前辈为人民群众着想、关心群众利益的崇高精神。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应好啊”)讲在激烈的战斗中,许世友在老乡家里落脚休息。先写许世友发现“好像不太对头”,“不太对头”指这里的情况有点儿不正常。接着第2自然段,写警卫员回答“好像不太对头”的原因:为了避开打仗,老乡们都躲了,门没顾上锁。“硝烟弥漫”“枪声炮声此起彼伏”写出了战斗十分激烈。“落脚”指临时停留或暂住。“照应”这里是照料的意思。“老乡的东西,我们要照应好啊”表现了许世友对人民群众的关心爱护。

第二部分(从“紧张忙碌过后„„”到“炮火越来越猛了„„”)这部分写了两个内容。一是写许世友忙着指挥战斗;二是许世友在激烈的战斗中仍然关心人民群众。

课文重点记叙了许世友在激烈的战斗中仍然关心人民群众,注意照应老乡的东西方面的内容。这部分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许世友在老乡西屋里发现一个大秫秸笸箩里面养着蚕,“一寸左右”“一条条蚕虫,在蠕动着,叠压着,有的还把头抬起来,来回扭动几下”,写出了蚕宝宝的生长情况和急需喂养的情景;接着写许世友两次命令俩警卫员去采桑叶的情况,“马上去给我采一筐桑树叶子来”“你俩再去一趟,要扩大搜索范围”“必须采到桑叶”,表明许世友对老乡家的蚕宝宝十分关切;最后写许世友亲自把桑叶撒给蚕宝宝,还把摘下的桑葚留给房东的孩子吃,表明许世友在激烈的战斗中仍然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

课文对于孟良崮战役的战斗情况和许世友是怎样指挥战斗的写得很简略。“四下里的炮火仍然很激烈”“炮火越来越猛了”写出了孟良崮战役战斗的激烈。“他问了一下25、26、27师所在的具体位置,命令道:‘不许从任何人手下漏掉一个敌人!’”“他不敢分散自己的精力,又马上把注意力转回到对战事的考虑上。”是对许世友指挥战斗的具体描述,表明他对指挥战斗十分认真的工作精神。

第三部分(最后三个自然段)讲孟良崮战役结束后,躲出去的房主回来了,发现自己养的蚕吃得很饱,旁边还有小半筐桑叶、一堆紫色桑葚和一张小纸条,老乡的眼睛湿润了。“打扰了,感谢给我们留门。”是许世友写给老乡的纸条上的内容,进一步表明革命前辈热爱人民、平易近人的好品质。“蒙眬中,他发现那堆桑葚更加鲜亮了。”是老乡看到眼前的情景的感受,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指战员爱民行为的赞颂。

《紫桑葚》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市宏庙小学 高红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葚、役、眬”3个生字。正确读写“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无”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革命前辈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精神。

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了《紫桑葚》,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事呢?

(学生回答:徐世友)

二、通过课文后的“学习链接”,我们可以对许世友同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咱们快来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学习链接”中的内容,读后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三、这样一位上将将军是怎样对待普通的老百姓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主要内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总督司令员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战役中,喂养人民群众家的蚕宝宝的故事。)

四、孟良崮战役是我中国人们解放军在山东孟良崮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的战役,战斗十分激烈,从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战到16日,最终全部歼灭国民党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共歼敌三万二千余人。由此可见,孟良崮战役是十分紧张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战役中,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个怎样的人?

五、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我们学习了一些读懂写人文章的方法,谁来回忆一下?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

六、就让我们利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们可以在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作适当的画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学们先进行自学画批。

2、自学后可以在学习小组里和其他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通过大家的交流感受到徐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战斗中还不忘关心、爱护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七、如果请你把这个故事简要地将给别人听,你准备怎样讲呢?

1、回忆一下简要复述的方法。

(抓住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还可以先编写一个提纲,再练习简要复述。)

2、我们就自己选择方法来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3、指名在全班进行简要复述。

八、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生字?

九、布置作业:

简要讲述一个你敬仰的革命前辈的故事,和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敬仰他。

第三篇:紫日

《紫日》观后感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辛酸历史,用心感悟今天的生活,学院特组织大家观看了冯小宁导演的一部关于抗日题材的影片---《紫日》。看完之后发现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让我开始陷入了对人性和战争的思考。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电影内容。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从日本人的枪口下救下了中国百姓杨玉福,在将杨和伤员将后方转移的过程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双方发生了一场激战。战争中,杨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兵逃入森林中,在逃亡途中,偶遇混乱中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三人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他们让秋带路走出森林,然而出于对国家的热爱,秋几次差点将他们置于死地,愤怒中娜佳让杨杀了秋,然而在举刀之后,杨想起了自己的姥姥被杀时自己内心的疼痛,于是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三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不见战火硝烟的山林中,世界好像只剩下来了他们三个人,他们一起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磨难。秋在这些日子里被娜佳和杨的善良感动,动摇了自己在课本中对人性的了解。虽然三人存在语言障碍,然而他们好像忘记了战争,忘记了彼此之间由于民族矛盾而带来的仇恨,向彼此展现了最美的笑容。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却被疯狂的日军杀害,一怒之下,杨和娜佳开车冲向了日军,消灭了日本法西斯的残余……

大家也许都注意到了,贯穿整个故事的八音盒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从满脸皱纹的杨手中,到了头发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后被放到了大兴安岭,当然安放在那里的还有对死者的怀念与惋惜。历史结束了,难道这一切都过去了吗?这一切并没有过去,还是有人没有承认那段历史,手上沾满鲜血的人被高高侍奉在神庙中,无辜人的冤魂却在博物馆里哭泣,停止对战争的崇拜吧!低头认错不是耻辱,而是对生命的尊重!《紫日》不想其它历史题材的电影,它并没有过多个人英雄主义的描写镜头,而是通过对三个阴差阳错走到一起的年轻人,在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教育,不同思想的情况下,却能在共同经历了一次次磨难后,学会包容,学会平静,忘记猜忌、防备、仇恨,和睦相处的情节描写,体现出了人性内心的善良,以及对和平的渴望。三个渺小的人,却在大兴安岭演绎了三个国家,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希望: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红的发紫的太阳是对战争结束的一种解读。最后不管是俘虏还是士兵,大家都在余辉中丢弃了武器,走向了和平,走向了一个新世界!

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任何侵略性的战争都是该受到谴责的。无论我们来自哪里,只要我们都是地球人,我们就应该有善心,都应该是朋友。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

第四篇:紫日

《紫日》观后感

战争场面残酷无比,血流成河,百姓流离失所,饥荒肆虐,温病横行,民不聊生,方圆百里不见一丝生机,画面里满满的都是枪林弹雨,火光朝天。

《紫日》却与其他战争片不一样,它的画面不仅仅在战争的场面上多加笔墨,更多的是以此反衬和平的光景。它拍的不仅仅是战争的残酷,更多是和平的唯美景色。以大兴安岭为背景,忽而出现郁郁葱葱的树林,忽而显现辽阔的草原,忽而闯入一片宁静如镜的湖面。此时的大兴安岭便是战争中,拥有和平的唯一一片净土。

《紫日》中有三名主人公——杨玉福、秋叶子和娜佳。她们分别来自不一样的国家:中国、日本和前苏联。故事以1945年

我们更就应着眼于瓦解藏独与台独的分裂行动,更就应着眼于改善与各国的友好邦交关联,更就应着眼于科教兴国方法在我们这一代的实施。

因此,我认为当代的中学生不就应盲目、过分地在乎历史以前带给我们什么,紧随其后地去做一些偏激行为,而是就应在乎历史此刻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能为以前的历史做出如何的改变。我们最就应做的就是发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去强国、富国,用实力救国,去发挥我们的才干,让祖国兴旺发达,这样才是真正好处的爱国——理性爱国!

奥运已去,世博已闭,亚运轰轰烈烈的到来了!我们要以东道主的身份让世界各国的户外员,各国的旅客,各国的团队了解到中国站起来了!友好待外宾,让他们知道中国式的热情好客,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此刻,了解我们的过去,一同展望我们的未来!

《紫日》带给我新的思考,新的感悟,让我在为国效力的人生征途上风雨兼程。从战争与和平,到人性,到爱国,每一个方面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去了解,去反省。我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就应有自己的思想理念,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去做真正有利于国家兴旺发展的事情,而不是盲目跟风,冲动爱国。让我们的和平永远持续,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25 = 500

第五篇:紫陀螺

《紫陀螺》影评偶然机会在人人网上看到一个人发的视频,写的是“献给80后出生在陕西农村的孩子,超经典”。经典听过了真有些烦了,不过“陕西”二字还是很受用的,于是打开先试着看看,看了开头孩子们站在教室外面读书的场景我已经觉定看下去了,因为这就是我的童年。

儿时的梦最简单,可能是一根冰棍,可能是一双新鞋,可能是一支钢笔。小时候最单纯,你还没有思想还没有被欲望所占据,你所能梦想的也只能是你所能接触的那么一点东西。《紫陀螺》用了一个普遍认同的名字,如果看过,你可以自己把它改成《紫猴》,因为陀螺在关中地区被成为“猴”。电影说的是一个叫席布鲁(这个名字很有喜感,尤其用关中方言说)的小男孩,用老师的话说是个活宝。学习不好,还整天迟到不遵守纪律。这种孩子在学校里当然不受老师的待见,于是罚站也成了家常变饭。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猴。他央求父亲给他做,父亲哪里来的时间,每天早出晚归,风吹雨淋,为了一天能挣上还算不错的十五块钱。席布鲁做了两天的梦,都梦见父亲给自己做好了猴,然而醒来都是空梦一场。他就决心自己去做,没有材料(电影手法,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就从树上拽树枝下来。好说歹说,连哄带骗借来同桌女孩的刀子来削猴,然而大拇指粗的树枝削出来的猴只能被人取笑。被讥笑着回家发现邻家爷爷门口有一个大木墩子,于是削了削做成超

级大猴拿到学校给整天讥笑他的”八大金刚”们看,他说你看看我这是你们猴的爷了。八大金刚们“折服”了,可猴转不起来,发不起来。接着又被嘲笑了,席布鲁也给自己的兄弟们承认,他发了一天也没发着。活宝能被笑倒嘛,和自己的兄弟虎子二人不小心把路边一棵树苗给撞到了,一不做二不休,给偷偷的弄回来。这回粗了,可等他削好之后发现,这是桐树,桐树中间有个洞,显然不适合做猴。席布鲁很丧气,靠着墙发呆不小心把父亲靠墙放着的锨撞到锨把打着头了,这和牛顿那苹果的效果一样,席布鲁也有灵感了,锨把不幸成为牺牲品。席布鲁同学日日夜夜连上课都在课桌底下削,终于削好了,激动的在课堂上拿出来欣赏,这老师能容忍么,顺便把班上男生的猴全收了。席布鲁同学不屈不挠结果是他父亲出去干活人家说看你拿的家伙,你是来混来了吧,锨把短了一大截。八大金刚之首也给自己的兄弟一人发一猴,那是他爷爷给他做的。席布鲁同学给自己的兄弟也每人一个,每个人的猴上面一个字,组合起来是“我们是好兄弟”。说道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主人公,席布鲁同学的音乐老师米兰(这名字,米兰球迷表示喜欢)。这老师整天在自己的屋里听得是歌剧还是女高音的,显然是属于阳春白雪型,可偏偏呆在农村小学,和这些下里巴人打交道。米兰老师对席布鲁好,席布鲁磨刀子,削猴把手磨烂了,改成绩让父亲在家长会丢人被打得脸肿了,米老师给他涂红药水。他和虎子每天早上早读时站在米老师房子旁边,米老师会让他们帮忙抬水,抬水回来还有糖吃,两人很高兴,表示每天都要帮米老师抬水。孩子再淘气也是来学校读书

了,背书是必不可少的,可席布鲁整天心都在猴上,怎么能背过。刚好语文老师有事,让米老师给看着让席布鲁背。米老师眨眼睛,让席布鲁看着书念一遍,刚好语文老师能听到,就这样,两个人有了默契,这一关算过了。米老师就主动承担起以后席布鲁背书由她考察的任务,两人似乎成了忘年的朋友,小孩子有人鼓励有人关心,自然成绩就上去了,他不懂的为谁学习,那时候他更多的是为米老师学习。米老师给他的猴上画了些画,本来想用红水画,席布鲁说班主任说那是给犯人用的,于是米老师将红蓝两色墨水一混就成了紫色,用紫色给猴上画了些画,席布鲁对此爱不释手,这也就是紫陀螺的来历。然而生活总有分别,米老师的男朋友不愿意她呆在这小村庄,米老师也不能说不情愿,只能说为了生活离开了这个村庄,离开了席布鲁。搬家的时候米老师不在,东西一件一件被搬出来,有一个电壶没有塞子,席布鲁就把那个紫色陀螺塞在上面,追着远走的三轮,终于追不上停下,嘴里还念着“朝辞白帝彩云间。。”

有人说这部电影经典,我心理似乎有些不愿意用经典形容,词语太大太伤人品。我更愿意用“真实”。小时候读书的时候就是一气往下读,谁管那停顿,谁管那意思。小时候在家写作业会坐在小板凳,趴在大板凳上写。天气好的时候也能看见老师在太阳底下这样的批改作业。小时候会站在教室外面的窗台前早读。小时候会有一些“邪恶”的想法,比如偷谁家地里的东西,偷完飞奔回家爬被抓住。小时候也看过有人在地上滚为了让父母给自己买东西。小时候也会三五

成群在地头渠里拢火,顺便烤红苕或苞谷吃。小时候有邪恶的想法用红水把卷子上的成绩由38改成88。也有头被衣服蒙住来一顿黑打。小时候也会看见父亲从地里回家会大声喊“我爸回来了,我爸回来了!”小时候也会为了给老师干活而感到荣幸,也有被老师惩罚站在教室外的经历,可你那时候完全不在乎。这些都是真实的童年,只要你有经历,你就会有共鸣。你都没有想到,在自己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有这么一部片子让子彻彻底底的回到童年,回望你的童年。原来我们的童年那么傻,那么坏,可也那么纯真。

直到今天,我突然想到,这部片子不是和伊朗的《小鞋子》很相似么?《小鞋子》里孩子的梦想是一双运动鞋,《紫陀螺》里则是陀螺。小孩子的梦很简单,不是金银财宝,不是奢侈品,不是非份之想,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点小梦想。这个梦现在看来太纯真。另外,教育需要用心,需要用感情,而显而易见,女性的耐心更大,更会鼓励,更适宜年龄小的孩子的教育。不过男女搭配效果更好,我们也不就是这么一拨一拨走出来的嘛。

这部片子可能只适合陕西关中农村的孩子看,因为这部片子拍的太真实了,简直不像是故事片而更像是生活纪录片。06年拍的片子让我觉得就是九十年代初的样子。看介绍导演是83年的,怪不得有如此之真实体验。片尾注意到该片的剧本指导是叶广芩,很有名

气的女作家,在周至县挂职过,有陕西的生活经验,又一个怪不得,怪不得故事讲的还不错。

紫玫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