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5-1051570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7 11:05: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爱之旅,传播人生真谛

——读《给教师的建议》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我在5年前就读过,学校今年发给了我们这本书,我感觉到了这本书的重要!我每读一遍,就有更深的感觉: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爱正人,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踏实走好教育之旅。

一、播撒爱,终于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我今年教的班级是六年级中最活的班级,每个孩子都十分有个性。科任老师们都感觉到课难上,学生不好管理。我是一名英语老师,是主科老师,需要把知识扎扎实实传授给学生,必须每天跟孩子摸爬滚打在一起,所以班级管理是第一要务。

6年级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班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很逆反,刚刚接班的时候,我同其他科任老师一样,一上这个班的课,就感觉头疼。越是在班里点名批评,效果就越不好,课堂气氛不好,教学效果也不好。我就思考,既要少跟学生们发火,又要让学生们按照我说的去做

呢。

其实很简单,越是有坚强的外表,内心就越脆弱,这样的孩子越需要关怀。班里有几个孩子个性特别强,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了整个班级,这样的孩子在课堂犯错误的时候,需要“冷处理”,不激化师生矛盾,不影响课堂情绪,最重要的就是在课下,一定要“热处理”,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喜欢他,欣赏他,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让他看到希望。既把错误指出了,又保护了孩子的学习自信心,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冷热处理”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当学生在课堂上越是激动,老师越是要诚恳,孩子行为再过激,老师就更要冷静。班里有个叫夏铭的女孩子,十分逆反,有一天即将下课时,我让学生考词错的人在座位上背诵,有些孩子就趁机小声说话。当天的作业已经留完了,是背诵作业。这时,我跟孩子们说:“我有个建议,如果再有声音,咱们就再留点书面作业吧。”这个时候,全班安静了,唯独夏铭在下面唠叨。我心里的火就上来了。我问她:“夏铭,你有更好的建议?是不是希望多写一点?”夏铭看着窗外,回了我一句:“不是!”我见状,赶紧平静地对大家说:“不是就好。继续学习!”班里恢复了平静。如果我再批评她态度不对,她可能会更激动。

一下课,我就把她搂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地跟她说:“课堂上说话的人打扰了课堂,老师说留书面作业,是想让班里安静。不是真的要留作业”。开始她很不屑,我觉得一定要打动她,就开始先鼓励她:

“你在班里是个十分优秀的女孩子,成绩优异,学习热情特别高,主动性很好,每次测验后不用老师要求,就主动找老师背诵错的词。这是谁都比不上你的,老师们对你的评价很高,老师特别喜欢你。”说完,她不再歪头看墙了,低着头。我又说:“好孩子就得有个孩子的样儿,要给其他人起榜样作用,要在人前,人在心中都能被别人竖大拇指!”她慢慢抬头看着我,我看火候足了,接着说:“今天课上你的表现你想想,这样行吗?这可不是全班同学想看的,老师和同学们想看的是能够帮助老师的夏铭。”说完,她又低头了。我知道她那时自己掉眼泪了。我对她说:“老师希望今天的事以后不要再发生。”她低着头说:“老师对不起”。最后,我又说:“明天开始夏铭要在课上和课下帮助老师,好不好?”她边擦眼泪,边她点了点头。事情不大,但要把事情挖的深一点,解决起来才有效果。不能学生一有错误就暴怒,这样的处理没有任何教育效果,甚至会对学生起到副作用。孩子在我面前由耍气,低头,到哭,我能感受到他的思想变化,不用她说太多承认错误的话,多保护她的自尊心,比批评更起作用!

半学期后,我感觉我越来越喜欢这个班了,因为孩子们的进步让我激动,让我觉得教育教学工作更有趣味了!其乐无穷!

刚刚结束的毕业考试中,那几个个性突出的孩子,英语成绩的进步更加突出。夏铭由以前的80分考到了100分,单名庆由60分考到了90分。

二、传授爱,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毕业班的学习很辛苦,我尽量不给孩子们留重复性作业,不罚写,不贪晚,让孩子在快乐和奋进中学习。

班里的孩子大多是农村和个体户,英语学习家长们谁也帮不上,成绩可想而知。只能靠老师在学校的这点时间帮助学习。在备课时,我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学生注意,以课的环节吸引学生。

班里那些中下等的孩子,纪律好,作业完成也都好,但就单词需要老师天天看着背诵,背完第二天又都忘了。所以,我每天都和这些孩子摸爬滚打在一起。孩子的吸收能力差,老师就多勤奋。孩子们看到老师勤奋了,他自己慢慢也就不被动了。以勤奋替代批评,效果特别好!毕业考试中,李欣雨由原来的6、70分考到了91分,李梓萌由原来的不及格考到了85.5分,刘思佳由原来的70分考到了93分。

三、奉献爱,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

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有潜力的孩子,我培养能力。听话懂事的孩子,我传授知识。成绩差的孩子,我培养他做人。一年的时间不长,但我必须要让学生在我这里有所得到!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读一本好书,养心,培德。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辛勤的付出让我体验到了爱的巨大作用,让我领悟到了师德的重要,让我受益终生。这是任何优越工作,任何优厚报酬都无法替代的!

第二篇: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认真品读了魏校长推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阿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书中他从教的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是的,自古瓜儿苦后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反思我们的教育,真感到汗颜。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学生犯错的时候,如:学生没写完作业或忘记带作业、与同学闹矛盾、不遵守纪律„„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你会怎样处理?我以前的做法是——严厉的斥责、批评。但效果却是差强人意,这些错误学生还是屡屡再犯,甚至是变本加厉。雷夫告诉我们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并不可怕,而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时,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斥责与批评,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正确的引导。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虽然只看了书的一半,但让我感觉到:书中到处洋溢着一个“爱”字。虽然我也口口声声地说,我爱自己的学生。但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自愧爱得还不够深,没有用心去真正地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对学生的爱,随处可找。它让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真正地把自己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爱,让我觉得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真诚地、用心地去爱学生。才能创造出与雷夫老师一样的奇迹。

宋年华

第三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101个建议》一书,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多方面的吸取别人的经验是有必要的,而多读书,读好书便是其中的一条途径。

一、学会思考

任何智慧的产物都是思考得结晶。记得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前,导师反复给我们强调: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不要只停留于每月能拿到薪水糊口!确实,离开了大学校门,没有了导师的扶持,没有了同伴的相互的激励,靠的就是自己跌跌撞撞的去摸索了,迷惘、恐惧、无奈各种情绪都蜂拥而至,很容易就会被卷进盲从的大流之中,从而迷失了自己!这是每个新教师的必经阶段,因此,对自己的教学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结构、手段、方法、模式、对象、效果等等,每天都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长进!另外,在新课标的大浪潮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了,做复合型的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具备对各种知识、方法、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而思考便可以使它们融会贯通了。

二、学会学习

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首先要懂得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自己进一步学习的热忱。向书本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生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丰富自己,才能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引来时代的源头活水,才能做到常教常新。

三、学会教学

这是一个很大的学问。我想即便是教了几十年书的教师,也未必就完全弄的很清楚,对于我们年轻老师来说,就更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了,记得大学里一位教授曾说过:“教书不一定非得智商很高,最重要的是要讲天分,还有后天的教法”,这个说法我是同意的.,因为就在大学里的就有些教授知识很渊博,但上课时课堂上是趴下一大片的。曾看过这样一本书,说是新教师第一年的教学方法通常都是模仿型的,还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到了第二年教学方法变成了“四不像”(在别人的经验基础上,逐步融合了自己的教学特点),最后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逐步稳定下来,而这个过程靠的还是思考与学习!

四、学会创新

教学说透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式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生命。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正如课堂上也没有“几大步骤”,说到这里,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是魏书生,首先,他不是正统师范院校,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和约束,把生活中最本质、最原汁原味的东西带进了课堂,他的课堂上犹如一股活水,不断涌现出新的智慧。有老师曾抱怨,魏书生的课很难模仿,而我觉得魏书生的课正是因为没有了那种条条框框的教学模式,完全是随课堂的真实情况而随机迸发的教学智慧,才使得他的课那么有魅力!智者的智慧,不是旁人可以轻易学来的,只有自己去挖掘自身的智慧之泉,勇于走创新之路,才是教学成功的出路!在这一点上,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在勇于尝试了。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从而使我对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英德中学

高一政治

邓婕英

对一个教师来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这几年的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 “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我坚信,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是办学成功的必由之路!寒假里,我主要阅读的书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郑州十八中高二年级数学组

张香莉

对于《给教师的建议》最初我是这样一种态度:我总认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怎一个“难”字了得,岂一条“建议”能行?而今日,学校领导给我们每位教师都发了这本书,倡导我们认真去读去践行。于是,我只得打开。

随手翻动的是第54条建议“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一看题目,尚感兴趣,于是一口气读将下来,心有感触却又无法言表。于是迅速又读一遍。这一次,可是将我深深吸引。文中列举的例子,简直是我们现在学生的翻版:“对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别人的学习成绩,抱着某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老师的评价“显得无动于衷”。是的,我们的学生有很多都处于这种状态。我也在工作中发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但到底怎样解决呢?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他说:“必须在课的本身、在教育过程的组织中去寻找学生这种冷漠态度的原因。”

具体原因是:“教师本人在工作中缺乏坚持的热情。”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多么尖锐的目光,多么准确地判断!是啊,我还算是个对工作有热情的人,平日的教学中,我在学生求知火花的逐渐熄灭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记得一次汇报课,同样在别的班级顺利上完的一节课,在那次的课堂上竟然上不下去?一样的教案,一样的导语,一样的教学步骤。那节课,我自认为状态还不错,可为什么会这样?这让我心灰意冷了好长时间。真遗憾,没有早早读这本书,如今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绝不会再沿用以往的成功教案,每节课都会根据学生的特点,融入自己对教材的认知和热情,重新安排和调整教学设计。

苏还总结了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课堂上问题回答得不好,教师没有去认真思考分析原因,而是圆滑地说:“想得还不很到位,接着想!”

幸运的是,我校当今的课堂,放手让学生参与去展示问题和方法,教师让回答得好的同学谈谈他的思路,让其他同学也学学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种对学生参与热情的呵护和因势利导,不正是在实践苏老前辈的这一建议吗?从苏的建议中我还明白了,对待学生的展示,决不能让他们满足于老师对他的态度,而应逐步的分别地提出要求,让他们自己通过努力达到一个个目标。当然还是不能机械的照搬,而应该结合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想,作为我,首先应该在备课时,深刻而周密的考虑,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克服将会出现的难题。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克服困难所得到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热烈的学习愿望。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只要能答出自己所思考的,一定给予肯定,并且有目的的向正确答案引导,以激起学生更高的思考热情。要树立起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责任感。同时,还要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情调”,要让学生觉得课堂是既紧张又和谐。这也就是苏所言“课堂教学应当引起师生良好的情绪感觉,师生从教与学中得到的满足感,从突破和掌握新知识的紧张劳动中得到健康的疲劳感”。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句句是金,闪耀着光芒,指点着我去分析并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种种难题。虽然,我还没有读完全书,但是,我一定把它放在手边,不断学习,细细研读,并把这一条条建议与我的教学联系起来,反复研究,努力探索,力求掌握教学的真谛。做一个有知识、有智慧的新时代教师!

让这虽年代久远却光辉依然的教育论著,指引我们走向教育教学的康庄大道吧!

我的感想不深,敬请大家多多包涵!谢谢大家!

202_-2-20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