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骆 驼 祥 子
《 骆 驼 祥 子 》读 书 笔 记
七年级二班 代喻丞
好句:1.逃回城之后,他并没等病好利落了,就把车拉了起来。虽然一点儿不服软,可是他时常觉出疲乏,他也不敢休息,他总以为多跑出几身汗来就会减去酸懒的。对于饮食,他不敢缺着嘴,可也不敢多吃些好的。他看出来自己是瘦了好多,但是身量还是那么高大,筋骨还是那么硬棒,他放了心。他老以为他的个子比别人高大,就一定能比别人多受些苦,似乎永远没想到身量大,受累多,应当需要更多的滋养。
2.什么罪都受过,何必单忍不了这个!别看吃喝不好,活儿太累,也许时常打牌,请客,有饭局,咱们出来为的是什么,祥子?还不是为钱?只要多进钱,什么也得受着!这样一想,他心中便舒服了许多。
3.祥子遇见过的主人也算不少了,十个倒有九个是能晚给一天工钱,就晚给一天,表示出顶好是白用人,而且仆人根本是猫狗,或者还不如猫狗。
心得体会: 第一句话中处处都透着隐隐的心酸。好不容易买上的车,还不到一个月便被军队抢了去。尽管后来他牵回了三头骆驼,但也只赚回了三十五元钱。这沉重的打击使得祥子的神经便变的麻痹,他由原来那个善良的拉车人逐渐变成了一台毫无感情,好不顾惜自己身体,只知道挣钱的机器。第二句话写出了那时劳动人民为了生计而受的苦,受的累。他们为了能够在那残忍黑暗的社会当中站稳脚跟,即使赚得一身病,他们也心甘情愿。而第三句话则是对仆人等下层人民地位的描写。“猫狗”一词将仆人们下贱的地位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在旧社会当中,穷人们一出生便注定要为富人们做牛做马,一辈子都无翻身之日;而富人们则凭借着权势和狡猾不断的剥削和压榨着穷人,以此来获得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第二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读后感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做全职作家时打响的第一炮,而第一炮在那个人吃人的黑暗社会里发出了它惊天动地的声音,也让老舍先生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夕,以20年代的北平为背景,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祥子的遭遇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中国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骆驼祥子》里描写的人物全都是一些市井寻常的人物,再加上那个时候的特殊的时代背景,让这些故事更加地感人至深。
老舍先生刻画出的人物都各有强烈的性格特点,祥子勤劳、朴实、忠厚、善良、讲义气、重信用;虎妞性格大胆泼辣,身上有些许剥削阶段的色彩,贪吃懒惰,好逸恶劳,市侩气很浓。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相对也没有一个万恶不郝的人,老舍笔下的人物们不会让人感觉到虚假与遥不可及,总有一些小缺点伴随着,但也是因为这样,才会组成一个实在的人,感觉他会是那么的平易近人,仿佛随随便便就可以碰到似的,也正是有了这份亲近,才让人亲临其境,更加真实的体会到祥子的悲哀,以及那个时代的悲哀。老舍先生用他那朴实无华的文字,描绘出了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来修饰,不用什么排比、拟人来扩充他的文章,从容地运用北京口语更增添了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道。不像有的文章光是作做地堆砌词藻,如同一只外表华丽而内在空无一物的枕头,都是华而不实的。
老舍先生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些平凡的文字,也有不平凡的伟大。
而相比之下,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便更应当好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了。在最初的时候,祥子是满怀憧憬与激情的,为了买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子,祥子日夜干活,风雨无阻,但可悲的是时代放弃了他。在今天,我们有了开放的制度,严明的法律和无尽的机会,相比之下,我们到是没有了祥子那份最初的满腔的热血,过早的让我们体会到了幸福,但并没有让我们体会到幸福是来之不易的,但我们还有无限的潜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愿当它滚到我们肩上时,我们会让它迈上更高的台阶。
《朝花夕拾》读后感
每个人都有他多姿多彩的童年,有苦也有甜。而鲁迅先生的童年是曲折的。鲁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号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樟寿,号豫才。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中,他自强自立。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但后来,他渐渐感觉到,医术只能治愈人们的身体,却不能改变人们的思想。于是,弃医从文。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百草原的无限生机,雪地扑鸟的趣味横生,写出了无限的童年。其目的是与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封建的教育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际是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评和否定。而且也表现了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得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样主题的还有《五猖会》,其中的儿童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欢快的心情。而父亲却一定要 “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无常》表现了无常鬼对“下等人”的社会现实。鲁迅笔下的这些鬼物都是活的,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鲁迅先生把他们看成种种人世间生活的折射,看成人类思想和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们虽然是人创造的,但既经过创造,就摆脱了人的控制,形成一种神秘的力量。
而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藤野先生》,当时,中国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被他们叫做“东亚病夫”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更是心痛不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 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可耻!
《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现在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就更要发愤图强,争取为家乡争光,为社会争光,为中国争光!从此,摘掉“东亚病夫”的名字,换上“英雄儿女”的光荣称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这是保尔的“生命格言”已经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耳熟能详。细细品来,还真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而且,在人生的旅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时时都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惊涛骇浪、急流险滩,要学会克服这些困难,作乐观向上、性格开朗的人,像保尔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是一名热血青年,他不但勇敢、勤劳、善良,而且慷慨大方,乐于助人,胸怀大志,热爱祖国。保尔由一个顽童历尽磨难,成长为一位信念坚定、品格高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保尔的家庭不富裕,12岁就失学做工,因为他小的时候很淘气,爱搞一些恶作剧,还爱打架,所以很多有钱人总是欺负他,嘲笑他。保尔恨透了横行霸道,胡作非为的有钱人。保尔年龄越来越大了,但是他爱打架的毛病总是改不了。一次,在河边钓鱼的保尔认识了一位既有文化又年青漂亮的有钱小姐,这位小姐叫冬妮娅。刚开始,保尔既不讨厌她,也不喜欢她,但时间久了,冬妮娅对保尔的关心,使保尔和冬妮娅成了最知心的朋友。可是好景不长,维克托要杀害保尔,保尔也只能逃跑,从此,就离开了冬妮娅。此后,保尔忙于工作,几次上战场都受了伤,在治疗中以他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
在军队里,保尔认识了一名女战士:丽达,但是丽达因为一次误会,离开了保尔。从这以后,保尔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已经不能再工作了,这对保尔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但保尔想方设法做一些不用体力的工作,为别人分担一点,可是一工作就生病。最后,保尔不得不强迫自己休息下来。这时,保尔的身体更加不理想了,眼睛几乎看不见了,腿不能走路,尽管这样,保尔仍然很顽强。他还要写一部中篇小说,描写科托夫斯基英勇的骑兵师,书名是《暴风雨的儿女》。保尔把木头板上刻上格,以便写字时不串行。
保尔没日没夜地拼命写,写得眼睛一点也看不见了,但保尔一思考起来,那对清澈无暇的眼睛就会富有生气。这么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却在一次邮寄时丢失了,六个多月心血付之东流,保尔虽然非常的气愤,但在帮助保尔一起写小说加莉亚的劝说下,保尔的心情平静了下来,他又重新开始。小说又写好了,而且成功出版,保尔成功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这是保尔的“生命格言”已经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耳熟能详。细细品来,还真对,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要热爱生命,珍惜时间。而且,在人生的旅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时时都有鲜花和掌声,也会有惊涛骇浪、急流险滩,要学会克服这些困难,作乐观向上、性格开朗的人,像保尔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第三篇:骆驼祥子
作家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戏剧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猫》、《母鸡》,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阳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其中《猫》《母鸡》等被选入课本。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
艺术特点
一)“京味”特色:
1.取材:丰富的北京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
2、语言艺术: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二)采用传统小说的单线索结构方式
围绕祥子希望--奋斗--绝望直到堕落(三起三落)这条生活道路的主线,安排事件,展开情节,并引出其他人物,单线严谨,不枝不蔓,既充分展示了祥子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又深刻揭示祥子与其所处的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骆驼祥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结构紧凑,笔触严谨;
2、心理描写丰富多变,细腻深刻;
3、“京味儿”描写真实生动,亲切随和。语言上的京腔京调简洁朴实、自然明快,北京口语更凸显了人物特色。)
第四篇: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概述练习题
1.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老舍普通的人力车夫)
2.最初,祥子的性格特点()。
(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3.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
己的车)
4.买车的三次经历:(、、)。(第一次,攒了
三年钱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的车,虎妞难产而死,把车卖掉去安葬虎妞了。)
5.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的行尸走
肉。(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6.这本书的主题是()。(它(这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7.本书其他的各色人物:残忍霸道的车主(),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大学教授(),离死亡只
差一步的(),抢车的(),不给仆人饭吃的(),诈
骗祥子的()。(刘四 虎妞 小福子 曹先生 老马与小马祖孙两代 大兵 杨太
太 孙侦探)
8.老舍善于塑造人物,就有人物的()描写,又有描写。运用了的口语。(肖像 心理北京市民)
第五篇:骆驼祥子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美学只是简单的、单一的。但是在我看过目录之后,我知道了美学是复杂的,它不仅严格按照朝代顺序,把人物、论著一一罗列,而且着重突出古典美学的发展轨迹,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理论特色。这是一门复杂且严谨的学科,它要求人们必须严肃且不失美感地来读它、懂它。就像第一节的题目一样,它带着一种原始的美感。作者在第一节刚开始就指出,礼,在远古,是原始仪式远在远古时期,礼就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王国维在《释礼》中这样写,古文字中的“礼”字,下面是个“豆”,也就是盛饮食的器皿。因而作者认为,用饮食器皿作为礼的象形,包含了其下四种意义:首先,中国之礼,一开始就与饮食有关。这一点让我尤其想不通,“礼”是如何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的?难道古人认为最初的礼在饮食方面最先体现出来。还是在饮食上的“礼”表现得更为直接,更为重要?其次,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一来,似乎对刚才的论点作了一些解释。《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里就不难看出它首先肯定了中国之礼起源于饮食,而饮食中所涉及到的食物和类型,如农作物、动物、饮料等,都是需要器皿来盛的。第三,讲了礼进行中的两大因素:饮食与舞乐。看来古人的礼,还是丰富多彩的,舞乐与饮食一样,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位置。第四,讲了礼的功能:“致其敬于鬼神”。饮食是礼的起源,把最日常的东西作为神圣的东西,现实了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实用性。饮食成了与神交往的最重要因素,成了神圣的礼的重要内容。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从礼的开始上看,中国艺术一开始的辉煌似乎就要与盛饮食的器皿有关,而彩陶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同时也是最神圣的礼器而成为远古“礼”的象征。之所以称彩陶是神圣的,一方面它的图案是多姿多彩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本身所可有的一些深邃的思想观念,仅从这两方面,又有谁能与彩陶相提并论呢?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存本性就是与吃有关。而在《老子》中更是用烹调来比喻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也说明了国家的安定与帝王的饮食有关。而从饮食与神的关系上我们发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世界其他人设文化都无法相比的重要地位,而这样的一种力量也不断的向着各个领域扩张着。之后作者又谈到:“礼”字的另一部分结构---玉。正像饮食在礼中的重要地位一样,玉在礼中也同样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儒家以玉比德,诗人以玉喻心,俗人知玉为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冰清玉洁”,“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是它具有影响力的最直接体现。而更为重要的是,玉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理想和人格理想的纯洁性追求,中国的艺术,不论是文学,绘画,还是书法园林 都有一种:“玉”的韵味在其中。礼是一种礼仪,这种仪式构成了文化的核心,而且是一种最重要的实践活动。礼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它包括四大因素:礼器、行礼之人、行礼地点及行礼过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理解了礼的整体,才能理解礼的本质,理解礼的中国特色,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文:审美对象的总称“文”在这里指的并不是文章,文学之类,而是指原始仪式中的人,而文的本意是文身,仪式中的人就是在仪式中或为了仪式而文身的人。现在的人们出席一些重要的仪式时,会根据不同的服饰来穿,但是在远古时期,人们并没有衣服,于是文身也就起到了衣服的作用,与现代服饰不同的是,远古时候文身之人既是人也是神。问,从神的功能来说,是“巫”,从其社会角色来说,是“王”,从其“形象”来说,是“文”。因而用文来指仪式之人,表明中国文化对人在仪式中的重要性的重视和对人的美学外观的重要性的重视。作者在书中书写,文在社会中的普遍化,其实质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文化。因此文就有了狭义与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文既仪式的人(文身之人);广义的文一是一种礼的外观,二是社会的外观,这样文就有了两条发展之线:一是人之文的发展,一是整个文化之“文”的发展。演化的核心和主题,这就是仪式中的文饰的发展。而中国式的宽大服饰则以改变人的自然形体。在原始时期,虽然不同的阶段之“文”在美学上和意义上有差别,但又有其共同点,这就是“文”的目的都要使人成为仪式中神,文是为了人的神性华、神秘化、神力化、通过一种原始观念和巫术力量来达到文化的现实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论从电视还是书籍等上面都会看到古代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生录—龙。不仅在服饰上,就是在书籍上我们也会得知,有着四个面孔的皇帝本身就是龙,而突出人的力量的夏王朝建设者夏启则自己乘龙。龙是帝王的象征。同时象征方式的不同使得在作为仪式之人的“文”远古演变中,有了两个飞跃:一是由文身到服饰,二是由神的服饰到王的服饰文学是最美的语言,从古至今不同的文人墨客都用文字记录了不同的事物,因而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文字中见证中国文化的特有的美.文成了中国审美对象的总称,文就是美,而且是一种中国文化特有的美。我想,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做一个有礼之人,懂得什么地点行何种之礼,同时更要有厚重的文化修养,做一个有文之人。这是我们的中国所特有的灿烂文化,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义务去用更多的知识武装自己,进而做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者。美学史仅仅是从一方面介绍了我们的文化,但这总让我们去细细地品味一生,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资本,都是我们的祖先穿越时空给我们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