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汇报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5-52225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3 20:49: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汇报

菏泽裕鲁西达食品有限公司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一、企业基本情况:

我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产加销于一体的外向型中外合资企业,属山东省第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芦笋、桃、辣椒、蘑菇、甘蓝、胡萝卜、蒜苗等罐头、脱水、速冻保鲜系列食品,现有上百个品种的产品生产体系,代号H29的芦笋罐头主导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其中的“风味芦笋罐头”获得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产品享誉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或地区。

2006年在山西运城投资1500万元兴建分公司一处,实现了走出去的战略目标。2007年全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985万元、出口创汇1425万美元、净利润865万元。

至今已通过了ISO9001:2000、HACCP、IFS、14001:2004等多项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同年被省工商管理局评为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03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评为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无质量投诉典范企业、海关A类管理企业、农行AAA级信用企业、最受新农村尊敬的企业等。多次被菏泽市政府等部门分别授予十大功勋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出口创汇50强企业、文明诚信企业等称号。是今年菏泽市唯一一家符合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单位。

公司采用“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以“为顾客提供安全食品和带动农民致富”为企业宗旨,秉持“造福百姓、方便顾客、和谐发展”的企业愿景,力将公司打造成为鲁西南的一艘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型集团式企业航母,惠及百姓、造福子孙。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情况:

我司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投资51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00万元,省配套资金90万元,市配套资金10万元,我公司自筹资金310万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无公害蔬菜加工车间900平方米,冷藏库600平方米,新建制冷机房及

附属实施用房900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325平方米;购臵蔬果速冻生产线一套,其他生产配套设备、设施一套。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0亩,带动农户5000户,蔬菜种植、生产加工技术培训1万人次。实际总投资为 580万元,建无公害蔬菜加工车间1200平方米,冷库1080平方米,制冷机房及附属实施用房900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500平方米;购臵蔬果速冻生产线1套,其他配套设施1套。从国外引进优质蔬菜品种发展各种直接蔬菜基地1万亩,带动新农户5000余户,蔬菜生产加工及种植技术培训达到10500人次,超出计划完成了项目实施工作。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产业化经营情况:

该项目采取了三管齐下管理模式。一是强化了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牡丹区分管区长为副组长、财政、农开办等参加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协调、督察等工作,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确保了国家有偿无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企业自筹资金也及时满足了项目建设。三是项目建成后顺利的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保证了项目运行优质、高效。

项目建成运行采用了现代化管理措施,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原料基地定位,确保原料供应和社会效益的高效化,全方位对基地农户和技术工人进行运行前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了项目正式运行前的基础稳定。同时项目采取单独经营、独立核算的方式加强财务管理,能保证项目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正式运行至今已经加工出口各种速冻无公害蔬菜2000

吨以上,收购各类原料近万吨,直接带动农户5000余户,间接带动农户1万户,可提高农户收入达到1600万元,同时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税后利润130万元。会收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建议

希望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继续更深度的支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再增加对我司的开发扶持力度,使我司的速冻项目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现在公司已经有二期投资的规划和预留用地),带动周边更多农民致富。

2008年10月7日

第二篇:2006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前期工作方案

为做好2006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质量,根据今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精神及局党组关于创新和规范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参照以往产业化项目前期工作做法,现就2006全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前期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选项原则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按照全国农发办主任会议、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及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工作会议的部署,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择优立项,重点扶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实力、做响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开拓市场能力强、产品竞争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为推进江苏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作出贡献。

(二)选项原则

1.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就业。在企业申报条件基本符合的前提下,对能消化当地主要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和能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把申报企业是否与省内基地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将作为立项的首要条件,对合同规范、有效,履约率高的龙头企业优先立项。

2、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继续重点扶持国家和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同时,突出扶持产权明晰、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企业经营者事业心强,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强烈做大做强意识的成长型龙头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通过扩建和技改,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对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企业,可以实行重点投入、连续扶持,使其真正成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示范企业和开发亮点。

3、创响产品品牌。首先,企业主营产品符合我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省政府确定的优质稻米、特色蔬菜及畜牧业、特种水产、林果等产业来选项,将我省的优势产业产品总量做大;其次, 产品科技含量高,转化增值能力强,在省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第三, 产品安全性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准,并通过国家法定部门认证;第四,企业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量,对通过ISO、HACCP、GMP、FDA等认证,特别是获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的企业优先扶持。

4、继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选项。省级将继续在新华日报、江苏农业科技报等媒体上公开刊登产业化经营项目选项公告及申报指南,同时在江苏农业开发网站上同步发布。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及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龙头企业了解有关政策及立项条件,以便让更多、更好的项目进入选项范围。

5、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产业化经营项目要继续向苏北地区倾斜,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苏北16个经济薄弱县,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扶持。可以采取异地抵押担保、先行使用企业自筹资金等办法,创造条件,吸引和鼓励“三资”到苏北地区建基地或兴办龙头企业,促进南北对接。对苏南企业到苏北建基地的,除土地治理项目给予扶持外,也允许企业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中的种养基地项目;对苏南企业到苏北办企业的,可以在企业目前所在地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也可征得项目建设地开发、财政部门同意后,在项目建设地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新上项目的申报条件和评估考察以原来的企业为主体,新建企业可以不受经营期须满2年的限制。

二、申报企业条件

(一)资格: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江苏省境内依法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各类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产销批发市场。申报单位必须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连续2年经营业绩良好。

(二)资产及经营状况:企业资产和经营状况良好,近两年资产负债率低于65%(参股经营项目低于60%),企业总资产报酬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承担技改、扩建的有偿无偿结合项目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必须达到申请项目财政资金额的2倍以上。投资参股经营项目总资产必须达到6000万元,固定资产不低于3000万元,实收资本不低于2000

万元,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以上。

(三)资信:企业无不良信用记录,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无银行贷款的除外)。参股经营项目AA级以上(含AA级)

(四)效益:主营产品连续两年销售利税率在8%以上,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强,有偿还项目财政有偿资金的能力。项目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6年以内、达产年投资利润率≥8%、内部收益率≥8%、财务净现值≥0。

(五)辐射带动能力:对基地农户带动能力强,在省内有稳定的、较大规模的原料生产基地,基地提供的原料占企业所需原料的70%以上。企业通过保护价收购、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二次分配、股份合作、建立风险准备金等多种形式,与基地农户直接或通过中介组织建立了稳定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

三、有关扶持政策

(一)扶持项目的类别。

2006扶持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三类,即有偿与无偿结合项目、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财政贴息项目。有偿与无偿结合项目中分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和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一般情况下,凡项目申报单位资金需求适中,项目风险较小,不愿改变现行出资人状况或不希望国家及其它出资人投资的,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的扶持方式;凡项目申报单位资金需求较大,期望国家以投资参股方式扶持的,采取财政投资参股扶持方式;凡投资规模大、固定资产贷款量大,采取贴息扶持方式。三种扶持方式在同一内不得重复申报。

(二)项目投资标准。

有偿无偿结合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投资在600万元以上,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投资200万元以上、600万元以下。其中财政无偿比例为25%,有偿比例为75%,财政有偿资金按2‰的月费率收取占用费。

投资参股经营项目财政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6000万元以下。投资参股的财政资金按实际投入比例分享项目的投资收益,并承担项目的投资风险。

财政贴息项目当年实际发生固定资产贷款额不低于1000万元,贴息期限原则上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中央财政只对1000万元至5000万元贷款部分按中国人民银行当年公布的同档次正常贷款基准利率进行贴息,2005年为

5.58%。

(三)企业自筹资金要求。

有偿无偿结合项目的企业自筹资金(不含银行贷款)不得低于项目财政投资的1倍,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企业自筹资金应高于财政投资且必须确保财政资金参股后不控股。

(四)配套政策。

2006年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省级配套政策拟与土地治理项目实行同样差别配套政策,即:苏北五市、苏中六县、黄桥老区、茅山老区省级按90%配套;苏中其余各市县按80%配套;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和省有关单位按50%配套。各市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市、县配套比例,原则上市级配套比例不得低于县,以尽量降低县级配套比例,减轻基层配套压力,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五)资金使用。

1、有偿无偿结合项目。

项目资金使用范围:

(1)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种苗繁育设施,产品整理、分级、清洗、包装等采后处理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2)养殖基地建设所需的灌排设施、农用道路及输变电设施等,种苗繁育、品种改良设施,养殖基地生产设施,专用饲料小型生产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所需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库、原料库、低温库、加工设备、辅助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基地的农户进行培训等。

(4)农产品批发市场、储藏保鲜项目所需的气调库、预冷库、低温库、设备购置安装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交易场所建设等。

其中,财政无偿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所需费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所发生的费用,部分必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助。

财政无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财政有偿资金通过县级财政部门履行承借手续,按规定直拨给项目单位。有偿资金按2‰的月费率收取占用费,有偿资金及占用费从立项后第五年开始偿还,第六年还清。

2、投资参股经营项目。

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向由项目承担企业经营管理层决定,并按实际投入比例分享项目的投资收益,同时承担项目的投资风险。

3、财政贴息项目。

贴息项目同样实行县级报账制,财政资金仅限于对固定资产贷款进行贴息。

(六)项目投资与数量测算。

参股经营项目。根据最近国家农发办在成都召开的投资参股经营工作座谈会精神,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不分指标,各省申报数量不受限制,实行全国范围竞争立项。

财政贴息项目。今年国家要求控制在2005年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总投资的10%以内,即1000万元,平均每个项目至少应补贴55.8万元(1000万元×5.58%),则可补贴15-20个项目。财政贴息项目的投资指标可能也是由国家统一安排。

有偿无偿结合项目。考虑到今年世行项目启动,且近两年全省财政投资总规模年均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增幅超30%,预计2006年不会有多少增长,估计在73000万元左右(2005为71420),根据国家政策产业化经营项目占30%计算,预计2006有偿与无偿结合的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在22000万元左右。项目数量估计在50个左右。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质量,拟扩大产业化项目选项范围,各市初报的数量可以放宽到1:3左右,平均每个项目县可以选报2个项目,进入省级项目库的项目数量到达150个左右。

四、时间安排

(一)9月下旬正式下发选项入库通知。

今年继续在新华日报、江苏农业科技报等媒体上公开刊登产业化经营项目选项公告及申报指南,同时在江苏农业开发网站上同步发布。项目库实行分级建库、分级管理,具体由项目企业向所属地申报,市级筛选报省进入省级项目库。省直单位符合条件的项目直接报省。各级开发、财政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把好项目入库关,对企业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要明确专人审核,个人签字,单位盖章,确保真实。为把好选项关,提高项目质量,杜绝弄虚作假,今年省级将对所有申报进入省级项目库的企业统一组织审计。

(二)10月30日前正式入库。

除财政贴息项目直接填申报表外,共它项目申报单位必须编制《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议书》,编制大纲及格式与去年一致,具体可在江苏农业综合开发网上查询(网址:http://)。贴息项目申报材料、其它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议书及入库申请文件等材料要求10月10日前报省。

(三)11月至12月中旬审核、审计、考察。

除贴息项目省级在审核的基础上于10月30日直接上报国家农发办外,其它项目省级将在审核基础上,统一组织审计。并于12月中旬前组织现场考察,考察组由开发、财政系统有关领导和业务人员及专家组成。

(四)12月底至2月中旬组织编制可研报告。

综合审核、审计、考察结果,于12月底对基本符合条件项目继续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编制可研报告,可研报告计划于2月中旬全部完成。

(五)2月底至3月上旬组织评估。

2月底开始,委托局科技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进行项目评估,继续请局纪检、监察部门派员参加,保证公平、公正。3月上旬全面结束评估工作。

(六)三月中、下旬会审。

为减少地方矛盾,特别是提前做好招商引资和南北对接项目的协调工作,建议在往年省开发、财政会审的基础上,组织市级开发、财政(或代表)参加会审会。

(七)3月底正式上报项目。

3月底正式上报通过省级评审的项目。重点项目及参股经营项目国家还将组织评估。所有项目经国家评估或审核通过后,省级将按国家要求组织编报项目计划,项目计划经国家农发办审核批准后正式立项实施。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

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汇报

唐山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是河北省具有较大规模、拥有研发体系、先进技术、专门从事野生绿色饮品开发生产销售的企业集团。集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资产总额亿元,企业员工1200人,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QS市场准入、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蓝猫集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燕山脚下,毗邻世界文化保护遗产清东陵,四面环山,山水相依。依托满山遍野的酸枣资源,经过几年不断地对野生酸枣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打造出了纯天然绿色饮品的知名品牌,形成了野生酸枣饮品的易拉罐、玻璃瓶、PET、利乐包四大包装体系和酸枣原汁、无糖酸枣汁、含汽酸枣汁、酸枣茶四大口感体系的产品格局,产品远销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截止到2008年,企业生产能力已达到10万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3614万元,同比增加%,实现利税37.5万元,同比增长%,出口创汇360万美元。

一、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创建科技领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浑身是宝的小酸枣在蓝猫集团开发利用前自生自灭、无人问津,蓝猫集团以发展的眼光、敏锐的捕捉力看中了野生酸枣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深度开发利用的市场空间,确定了“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把企业打造成拥有一流产品、一流技术、一流品牌的科技领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依托科研、高校力量,组织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体系,通过不断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酸枣基地建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蓝猫集团不仅拥有保证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近百个品种的核心产品,还开发出了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独特口感和保健功能的酸枣干红、酸枣仁露的产品项目储备。二是通过项目建设迅速提高产能。2008年底投资2000万元建设酸枣饮品的提汁生产线,该项目拥有蓝猫集团自主研发的“酸枣预蒸渗透提汁技术”和“生物保鲜技术”及“生物工程发酵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第一家完整的拥有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即可把酸枣彻底脱核又不使酸枣营养流失的生产线。而投资6500万元,于2009年2月份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更是拥有了易拉罐注氮工艺技术、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和无菌冷灌装技术,此生产线出手就是高起点、高标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以上两条生产线已经运转正常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的逐步建设完毕,到2013年蓝猫集团的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5亿元,成为又一个民族品牌的旗帜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

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打造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链经营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制约企业发展的原料问题逐渐显现,仅仅靠周边农民每年上山采摘的原料远远不能满足蓝猫集团生产需要,而省级蓝猫集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责任也要求企业必须承担带动

农民致富,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农业产业链的责任。为此,蓝猫集团以企业+基地+农户即以市场连企业,企业连基地的模式实施了十万亩酸枣基地项目建设,与全市22个乡镇、156个自然村、2.8万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在涉及基地建设的乡镇分别建立了技术辅导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向农户传授新技术、新方法,推广新品种。由于技术服务及时、到位,基地农户的收购价格又高于普通农户收购价格的20%,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户种植酸枣的积极性。酸枣基地不仅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其种植收益也非常可观,使当地农民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他们靠小酸枣走上了致富路,过上小康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扩大酸枣基地的建设,原本荒芜的秃山和丘陵加强了植被,保持了环境的净化防止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长远的社会效益,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同时,果奶生产线的建成投产使蓝猫集团成为遵化市唯一一家鲜奶加工和鲜奶消费企业,每天加工鲜奶近百吨,惠及奶牛养殖户8500户。除此之外,在水果种植比较集中的21个乡镇建设了5万吨水果种植基地,带动农户5000户,户年增收7000元。为了从组织上确保基地运行的稳定性、长期性和有效性,蓝猫集团从资源上保证基地建设的顺利发展,一是从资金上保证每年提取销售收入的2%作为基地发展基金。二是从人才资源上保证通过与科研单位、涉农大专院校联合,加之集团研发人员组建350人专、兼职技术研发队伍,保证了农民种植、养殖的技术服务。三是建立了由公司和基地农户代表及乡镇干部共同组成的基地管理委员会,从组

织上确保基地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酸枣、水果种植基地的建设,使蓝猫集团大幅度提高了产业化组织程度,综合带动农户4.5万户,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带动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酸枣基地的建设、酸枣产量的增收也解决了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原料不足的问题,奠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真正形成了农业产业链,形成了农企双赢共生的产业化经营。

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蓝猫集团在企业快速发展时及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资金支撑力度不够。随着企业的飞速发展,仅仅依靠企业良性循环、良性经营所取得的效益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市场的开发、产品的研发、品牌提升随之带来的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缺口,企业深感融资的难度太大。尽管企业也得到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但只是建设资金的一部分,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所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重重困难,蓝猫集团保持困难面前的清醒头脑,在危机中接受挑战、寻找机遇。一是坚定不移的实施“把小酸枣做成大市场,培育大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出野生、绿色、环保概念,打造中国野生第一品牌。二是依靠国家政策扶植,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实力。2008年底投产的酸枣提汁车间、2009年2月投产的易拉罐生产线已成为蓝猫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三

是重新进行的产品定位、卖点提炼,整合了产品线,统一VI形象,加大广告投成和终端拉动,使产品销售量大幅度提高,在利润空间缩小的情况下,以量取胜。四是实行成本效益计件考核,把成本效益的观念贯穿生产经营之中,大大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同时也使职工收入在2009年的大环境下不降反升。五是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顾客满意的产品扩大企业销售,从原料把关一直到产品出厂,严格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产品安全标准体系执行,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万无一失。六是蓝猫集团依据饮品产业的特点,在营销模式上进行了大量创新,独立创立了具有蓝猫特色的直接开发终端、掌控终端,在终端上做强势品牌的复合直营体系,目前体系建设已经完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9年,蓝猫集团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但是通过农业产业链的打造,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最大限度消化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

万元,实现利税万元。通过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品种的迅速增加、产品品牌的迅速提升、酸枣、鲜果基地的建设,把蓝猫集团打造成多元化、多品种、跨行业发展的企业集团,争取企业规模、综合实力进入同行业十强之列。

四、企业下一步打算

一是分步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蓝猫集团30万吨果汁、果奶项目已经获国家批准,随着此项目的投资实施,同时扩大配套的酸枣基地和鲜果种植基地的建设,到2013年使企业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二是积极谋划蓝猫集团的企业上市工作,争取在三年内企业上市成功。三是精心打造培育蓝猫饮品的知名品牌,使蓝猫成为中国野生第一品牌。四是构建并形成覆盖全国的完善、顺畅的市场复合型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五是在2013年完成华中、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生产基地的建设。六是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酸枣研发中心作用,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实施现有储备产品酸枣干红、酸枣仁露、酸枣咖啡、酸枣酪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试产、投产,由目前产品的100个品种增加到300个品种。七是立足于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具有蓝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打造,努力做大做强蓝猫的百年基业。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16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3月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项目发布单位:各省科技厅、科委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3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4月

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8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月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选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以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资金补助数额:600元/亩,单项不超过1万亩

往年申报时间:5月

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每个设施基地200亩以上(设施内面积,下同),每个露地基地1000亩以上。

资金补助数额:5000元/亩,不超过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7-8月

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优质适龄壮苗500万株以上能力,近3年内未出现假劣种苗问题。

资金补助数额:中央资金500万元内往年申报时间:5-6月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支持范围: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8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10月 一般产业化项目扶持

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支持范围: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50-15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10月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财政部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先建后补,视具体情况往年申报时间:9月

新网工程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

支持范围:农副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点、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改造;农副产品及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农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200-4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4月

扶贫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国务院扶贫办

支持范围:带动农民增收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不定

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或林果业)规模种植基地、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各类功能区。

资金补助数额:1000-20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5月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粮食主产区,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30万亩。

资金补助数额:单个项目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8月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3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月底

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支持范围:品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出口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资金补助数额:15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8月

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各省发改委、商务厅支持范围: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资金补助数额:1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7月

第五篇: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材料

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汇报材料

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矛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有利于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以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成效显著,势头好,也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初具。到20*年底止,全市特色农业面积达244.6万亩,其中“万字号”特色基地92个,面积100多万亩。20*年茶叶等六大主导特色产业产值达131.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86.8%。目前全市已拥有300多个特色专业村、34个专业乡和13个全国特色之乡,特色优势产业块状日益明显。如诸暨市珍珠产业,养殖遍布全国10多个省,总面积已达38万亩,年产珍珠700吨,占全国淡水珍珠总产量的70%。

二是产业化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已拥有各类农业企业1110家,20*年实现销售额189.6亿元,实现利润12.8亿元。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家,其中亿元以上达41家。各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合作经营等形式,联结农户172.6万户,联结基地736.5万亩。

三是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目前,全市正在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园区,累计总投资达29.85亿元,建成投产企业达97家。其中投产的97家企业20*年实现销售收入60.8亿元,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32.1%,集聚效应初现。自去年以来,为进一步解决农产品受加工“瓶颈”制约,缓解要素制约,全市各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抢抓机遇,积极做好新一轮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扩容与升级。据调查,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意向扩容面积近3420亩,计划投资近20亿元,其中已落实征地1325.1亩,意向入园企业达30家。如嵊州市通过创建一批名茶加工集聚区,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扩容与升级。据不完全统计,贵门、谷来等乡镇相继建了32家名茶加工集聚区,有600多户茶农进入集聚区。

四是农业外向度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绍兴市坚持“四外并举”,着力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农业外向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已还有500多家企业在全国设立4000多个农产品销售中心,其中有2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日本、美国、摩洛哥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产销分公司和生产基地。农产品出口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保持15%以上。到20*年底止,全市农产品外贸供货值达6亿美元以上,其中自营出口达3.23亿美元,农业外向度35%左右。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做法

1、创新理念,引导工商资本投入,产业化经营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自19*年代未以来,绍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工业理念指导农业,以市场手段经营农业,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高效生态农业,以工业化的经营方式推动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在政策引导下,掀起了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的热潮。大量工商业主涉足农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壮大了农业龙头企业队伍,提升了农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市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有41家。这41家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多由工商企业直接投资或通过引进外来资本改造传统产业而实现。近年来工商资本投资又将生物高科技企业、种子种苗业及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战略投资的重点。从调查情况看,该市21家重点种子种苗繁育中心其中有一半以上为工商企业投资兴办的。如绍兴市中亚特种养殖有限公司,是由一家建筑企业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起来的水产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中心现有工厂化养鳖基地70多亩,年产商品鳖100万只,产值5000多万元。公司所属的绍兴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是全国两家中华鳖原种场之一,目前该公司被评为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不仅是为农业注入资本金,更重要的是为农业发展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2、实施强龙工程,抓龙头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绍兴市以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为切入点,通过认定和扶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完善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19家,市级92家。11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年实现销售收入116.9亿元,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1.8%,其中21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包括2家批发市场)实现销售收入45.6亿元,占全市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4.1%。如国家级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茶叶有限公司,在浙江嵊州、江西、福建、安徽、湖北、湖南等地直接或间接联结基地8万亩,联系茶农6万户。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浙江华发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235家茶叶加工企业群,年加工、出口茶叶10万吨左右,出口创汇额达1.5亿美元。

3、搭建平台,创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绍兴市把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充分发挥园区建设的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积极探索集约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如浙江丰岛实业集团投资2.2亿元,在新昌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内兴建了“丰岛农产品加工园”,主要生产橙汁、西柚汁、白葡萄汁等饮料。丰岛农产品加工园的建成投产,对新昌水果、蔬菜种植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明显带动作用。目前集团已形成拥有12个子公司,联结农户8万多户,联结基地28万亩,年销售农产品达6.74亿元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还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最多时日用农民工达1万人。丰岛集团计划到XX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超60亿元,要在水果罐头、鲜切花、杨桐柃木等三个产品上力争全国第一。

4、实施走出去战略,抓“四外并举”,农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一是基地建出去。绍兴市农业外拓工作起步始于上世纪*年代初,到*年代中后期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及种养大户发挥资金、技术、产业等优势,走出市外、省外、境外发展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外拓从当年的杭州西湖捕捞承包到目前江西军山湖、xq博斯腾湖水面承包,从周边地区的茶园经营到跨国森林经营等。目前全市有2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外建农业基地711万亩,去年实现外拓农业产值29.6亿元,在市外基本形成了茶叶等五大原料基地。二是市场拓出去。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绍兴市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导向战略,加大对外向型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发新产品,走多元化发展战略,农业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保持15%以上。三是资金引进来。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重视大项目和高技术含量项目的引进,农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如珍珠产业是绍兴市传统优势产业,近三年来,共引进外资近5000万美元,新上项目40多只,新办企业19家,其中境外新创办企业5家。外资的引进和利用,较好地解决了珍珠业投入不足的问题,珍珠深加工项目、普通珠的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珍珠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市珍珠农业龙头企业达500多家,诸暨的珍珠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珍珠市场,并正在着力打造国际淡水珍珠产加销中心。珍珠产业已经成长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5、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一是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创建企业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绍兴市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加大投改投入,创办农业研发机构,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农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产业化项目示范,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能力。据对全市12家规模型农业科技企业调查,20*年12家农业企业的内部研发投资总额为7325万元,是XX年投入3633万元的1.16倍;是20*年投入5325万元的1.38倍。随着技改投入进一步加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些自主研发的专利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如浙江长生鸟药业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出全球首创的纯物理纳米珍珠粉制备技术。浙江华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正积极打造国际生物质降解塑料专业生产科研基地,研究开发的生物质降解材料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二是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拉长农业产业链条。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应用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农业,开发新兴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全市积极实施了“淡水鱼综合利用加工”、“出口有机茶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纳米珍珠粉研究”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60多项,自主研发出一系列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的新产品。如浙江金大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从生猪屠宰副产品中开发血浆蛋白粉、血球蛋白粉、肝素钠、胰岛素。这些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三是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近年来,绍兴市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到目前,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82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22只、绿色食品55只、有机茶36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只,浙江名牌产品35只,市级农业名牌产品81只,中国驰名商标7只,省级著名商标33只、市级著名商标127只,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6、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产业化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创新组织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围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实行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创办,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84家,入社社员1.9万人,带动农户25万户,联结基地面积(包括外拓基地)1*万亩。20*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推销农产品15亿元,带动当地农业产值25亿元,农民从参加合作社中增收3194万元。二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全市各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流转,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据统计,到20*年底止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耕地)65万亩,流转面积占到总耕地承包土地面积的30%;全市10亩以上大户近2万户,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0万亩。三是创新服务机制,营造产业化经营良好氛围。为解决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绍兴市按照“政府牵头、企业参与、银行合作、市场运作”方式,共组建6家农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74亿元,到目前止,累计为196家农业龙头企业及种养殖大户提供担保贷款70981万元,有效地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集约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政策意见。这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产业化经营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绍兴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存在如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初加工农产品多、精深加工农产品少,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主导产业发展还应加快。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导产业发展,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市各地根据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相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但总体上看,主导产业发展仍存在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雷同、优势农产品布局分散以及扶持力度还不够等问题,特色优势、区域优势的做的还很不够,特色主导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少核心竞争力,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措施和手段。

2、农业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该市农业龙头企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已取得长足的发展,总体上规模不小,但其综合竞争能力还不够强。从资产规模上看,全市1110家农业龙头企业,以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居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少。从销售情况看,20*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年平均销售收入不足XX万元,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近年来有了大幅增加也仅为41家,目前尚未一家超过10亿元。

3、农民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近年来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说,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农民的期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全市368家合作社带动农户数占全市总农户数的比例仅为22.7%,全市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产值还仅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0%。由合作社创建品牌、实施标准化管理,以及建设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等项目在整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体系所占的比例还不高。

4、农产品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近年来,绍兴市农产品在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方面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有明显成效。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内销市场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本省和上海市场。另外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区域性、全国性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尚处发展之中,现有的农产品市场辐射半径较小,集聚能力有限。从出口市场来看,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20*年出口到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占全市出口额的80%左右。出口品种的结构也较为单一,以茶叶、果蔬、竹木、珍珠、生猪、羽毛羽绒为主,除茶叶、珍珠外在行业内所占的份额较少,且大多以原料和半成品、粗制品出口较多,终端产品和精加工品较少,产品档次不高,制约着国际市场的拓展。

5、制约产业化经营因素仍较多。近年来气候异常,灾害频繁发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苏丹红”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正面临自然、市场、疫情等多重风险。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土地紧缺、资金紧缺、能源紧缺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宏观调整带来的要素制约将直接影响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建议

1、加快特色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条件。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政发〔20*〕17号文件精神,按照“7+1”高效生态农业工作体系,围绕区域特色和主导产业,加快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做大做强茶叶、生猪、蔬菜、花卉、麻鸭、珍珠、长毛兔、名果、特种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特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投资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2、育大育强农业龙头企业,提高龙头带动能力

一要培育、催生龙头企业。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积极扶持、放手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使绍兴市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水平。二要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鼓励引导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要立足现有基础,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工扶农、以工促农,走发展非农产业扶助农业的路子,培育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收更多外来资金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促进该市农业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要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产销合作关系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四要加强规范管理。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培训,提高经营者队伍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

3、继续实施“开放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继续深化实施“开放兴农”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提升外拓基地。要围绕“巩固、提高、完善、稳定”这一主题,规范运作,不断完善外拓基地承包合同及承包方式,在继续推进外建基地数量增长的同时,要更多地重视基地产出能力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加快基地结构调整和投入力度,加强基地经营管理,抓好标准化生产,实现外建基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绿色化和优质化,推进农业外拓基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到省外、境外兴办农业企业,特别是到国外投资兴办农业企业和承包土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把境外资源开发和市内出口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走出去”的内涵。二是努力开辟国际市场。积极采用多种有效方式,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在继续巩固现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不断培育和开拓具有前景的新兴国际市场,努力形成合理、有层次、多元化的农产品市场格局,逐步扩大绍兴市农产品出口份额和国际市场覆盖面。三是积极开拓市场。要继续按照“设窗口、进超市、办展销、强品牌”的总体要求,创新营销理念,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到市外、省外的大中城市乃至境外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窗口,开设销售中心,建立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流通窗口,努力扩大市场空间。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引进代理、配送、拍卖、期货和电子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要进一步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合作社法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争取在财政、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方面创造条件,支持合作社项目建设,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要积极发挥农业部门在指导和管理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组织体系优势,加强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通过在合作社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构建公共植保体系等项目,把合作社制度引入到农业生产各领域和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基地农户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要积极引导合作社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创建和营销品牌,指导合作社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加强对社员的培训,帮助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等多项举措,全面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

5、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步伐,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加快农业标准制订,特别是主导产业如茶叶、珍珠、蔬菜、水产等优势出口农产品,要按国际市场标准的要求,制定发布一系列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健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二是要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创牌意识,注重品牌运作,积极开展各类认证和品牌展示、推广工作,努力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特别是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不断提高绍兴市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要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步伐,积极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haccp、gap认证,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信誉。同时要围绕本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做好品牌的整合工作,进一步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要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有检测中心、产地有检测站、加工企业和市场有自绍兴检测点的农产品检验检测网络体系。积极开展生产环境、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投入品的检测,实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控制。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管理制度及农资“*”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进步是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科技创新,发展高新科技,才能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要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改投入,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改项目和先进设备的引进和更新,要给予一定贴息扶持。二是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和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保证企业用于研发的经费逐年有适当增长。积极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研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各类科研机构,集中各类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7、进一步强化以投入为重点的保障机制

建设现代农业是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以投入为重点的一系列保障措施。首先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建立确保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明确各级政府支农责任。整合支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综合运用政策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鼓励农民、合作社、工商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二是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乡镇农业事业站、所体制改革,加强公益性服务,放活经营性服务。要落实政府主体、经费保障、人员聘用、服务报酬和社会保障、部门职责等工作,使公益性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得到调动,农民迫切要求的服务切实得到落实,政府公益性服务的职能切实得到加强。三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强完善由政府主导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要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减轻水旱灾害损失,同时要加强重大动植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和推广工作,建立农户因灾减收的经济损失补偿制度。

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