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纯干货|一份年终总结PPT脱胎换骨的蜕变之旅
纯干货|一份年终总结PPT脱胎换骨的蜕变之旅
辛辛苦苦了一整年,大大小小做了好多工作。这些如何通过年终总结体现出来,让大家(主要是老板)看到你的工作价值和与众不同的工作能力呢?是时候跟本文学两招了。作者:三爷
90%的职场人年终总结目录都是按照时间逻辑线,“2017工作总结-不足与体会-2018年规划”,虽然逻辑比较清晰,但却枯燥无味、冰冷无趣,让人没有往下看的欲望。这位管培生的目录也是同样的问题:前面我们有讲到,她的本职工作是培训助理,目前需要到各个部门轮岗学习、培养、磨练,最终需要来为公司培育人才。所以,我绘制出了这份年终总结的PPT金字塔结构。目录就改成了这样:量身定制与众不同的内容今年收到过上百份年终总结,基本上每个人的年终总结都会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忙、忙、忙”,无穷尽地列举具体工作内容和细节,就以为工作硕果累累,就以为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比如这位管培生也是这样:作为管培生,入职才5个月,能够熟悉并掌握公司行业、业务领域、岗位职责、组织架构就很不错了,何谈为公司创造价值?那没有价值,年终总结该体现什么呢?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个别对待,这里总结一下年终总结工作成果梳理的要点: 1.对于刚毕业的职场小白,可以从做事方法、思路、规划上做文章,体现自己独特的视野和对工作的用心与走心。2.对于职场老手,如果你一年的工作成果显著,那就重点突出工作成果。比如你是销售经理,就可以拿数字说话。3.对于职场老手,如果一年业绩平平,那你就不要再拿业绩数据说话了,不妨深入分析反思为啥今年做的不好,为明年冲刺加油做好铺垫。唯有这样,领导才会觉得你很诚恳、踏实、靠谱。这位管培生是典型的职场小白,所以她很难通过展现工作内容来体现其个人价值,在对培训岗位职责与管培生的职业规划做详细调研后,我把她的本职工作-培训助理的具体工作内容通过这三张来体现:切忌在规划中幼稚的体现学习计划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入职后,做年终汇报或者转正报告的时候,总是喜欢“发誓”要好好学习,从而为公司做贡献。但是,往往他们列出来的学习计划或内容过于空洞,给我的感受是不用心、不走心。更关键的是,学习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和公司无关。公司不是学校,公司给你工资是让你来创造价值的,而不是让你来学习的。职场就是这么实际,谁能创造价值,谁就是老大。最终,我把她的学习和工作计划改成了这两张:设计用心的结尾页
好像有哪个明文规定约束着年终总结最后一页一定是“谢谢”或是“thank you”,这就和封面一样都是被模板思维束缚了。这位管培生的最后一页,虽然比一般人都要好,在“谢谢”之前加了“平凡工作的英雄梦想”。但是这种表达也会显得格局比较小,不能体现团队精神。毕竟汇报的时候,平时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和领导都在,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大家的照顾与辅导。
所以,我把结尾页改成了这样:最终,修改完的PPT缩略图如下: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年终总结型PPT的制作要点: 1.告别千篇一律的封面,从封面上就要吸引眼球2.告别平庸无趣的时间逻辑主线,构思别具一格的目录3.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体现自己最大价值的内容4.切忌不要在年终总结中幼稚的体现学习计划5.设计用心的结尾页,让同事和领导觉得你是个情商高的人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时间=)
第二篇:思想蜕变之旅——学习心得
思想蜕变之旅
——学习心得
2018.7.15 一场精彩的“职业规划讲座”洗礼之后,使我心潮澎湃。贾老师出示的一张美国对中国征税领域对比图让我触目惊心,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现在最缺乏的是科技,科技强则国强。
培训中使我深深感到我们小学科学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教育孩子们要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究,说着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我们要用“动手做”的方式来培养孩子们科学素养。知识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学生自主获取的,内因的作用效果远远高于外因的效果。
今天上午,59岁依然激情澎湃的张老师的精彩分享,沐浴着久旱逢甘霖的我,使我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一节精彩的科学课堂,不仅要求科学老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朗诵,讲故事,逗孩子学习的几项技能。现在的我还停留在摸索着上科学课的路上,这场及时雨使我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心怀梦想,目标明确,脚踏实地,我相信也有信心,做一位有心的“烹饪师”,让每一节科学课都成为孩子们“既好吃又有营养”的“科学大餐”!
第三篇:现代中文短篇小说100强!纯干货
现代中文短篇小说100强!纯干货
正视“大师”,平待“经典”,不人云亦云,胆识过人,为学术界“真人”也。100.铁凝《哦,香雪》“出道即巅峰”这句话,用在铁凝身上最合适了,这篇成名作就是铁凝最好的短篇小说,至今都是,她后来写的短篇不但没有超越80年代,甚至不如。99.杨显惠《上海女人》这是《夹边沟记事》里面最著名的一篇,严格来讲,这不是一篇小说,因为杨显惠写的是真实故事,但他用小说的笔法写出来,令效果比虚构小说更加震撼。98.陈映真《山路》大陆有“红色恐怖”伤痕小说,台湾则有“白色恐怖”伤痕小说,这篇《山路》就是经典代表作,陈映真既是一位大师级作家,也是一位纯洁的理想主义者,他对信仰的执着恐怕连大陆读者都难以理解。97.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香港作家西西这篇小说是香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女入殓师的故事,语言有着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忧郁,比同时期大陆作家苏叔阳的同类题材小说《生死之间》出色很多。96.史铁生《命若琴弦》史铁生最经典的寓言小说,曾经感动无数读者,这个故事显然是源自史铁生自身的残疾经历。人生需要一个希望,即使是不存在的希望,即使是欺骗,也是必须的,那样才有活下去的动力。95.廖辉英《油麻菜籽》婚姻就像一场赌博,台湾作家廖辉英这篇小说再次说明了这个“可怕事实”,在80年代,这篇女性小说曾经引起台湾社会很大轰动,后来还被侯孝贤改编成电影。94.茅盾《林家铺子》茅盾的《林家铺子》比他的农村三部曲出色得多,小说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鲜明,茅盾的小说故事虽然略显沉闷,但他那种精雕细刻的现实主义,还是非常让人佩服的。93.赵德发《通腿儿》中国当代文学有大量幽默乡土小说,但真想让人笑,并不容易,这篇《通腿儿》堪称典范之作,赵德发是一个被低估的作家,他小说有着简练风趣的语言,大胆的讽刺,悲悯的情怀。92.薛忆沩《出租车司机》这是一篇特别悲伤的小说,薛忆沩的文字有着惊人的力量,同时他的小说结构又带有现代主义色彩,在中国当代城市小说里,这篇《出租车司机》应该占有一个地位。91.毕飞宇《哺乳期的女人》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留守儿童题材小说,毕飞宇早在1996年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问题,21年过去了,这篇小说仍然不过时,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小说以女人的乳房象征母爱,与莫言《丰乳肥臀》不谋而合。90.徐坤《厨房》这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男女调情小说的巅峰之作!不懂调情的男女都要读一读这篇小说。小说几乎没有对白,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吻,就足以传达一切,徐坤对中年男女的恋爱心理刻画是如此细腻生动,堪称教科书式的心理描写。89.刘西鸿《你不可改变我》很难想象这是发表于1986年中国大陆的小说,它的女性思想超越了大陆那个时代。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人记得刘西鸿这个作家,但这篇小说不会被遗忘。我认为现在中国的年轻女性都应该读一读这篇小说,肯定会有共鸣。88.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民国时期有三篇著名的“典妻”小说:《生人妻》《赌徒吉顺》《为奴隶的母亲》。我认为《为奴隶的母亲》是最出色的,这种“借肚生子”所造成的伦理问题,至今仍是中国社会的热门话题。87.范小青《城乡简史》这是一篇幽默到近乎荒诞的小说,让人想起宁浩的电影,范小青擅长设置一些离奇的巧合令故事产生荒诞的喜剧感。她去年发表的《谁在我的镜子里》同样也是让人惊喜的小说。86.杨争光《公羊串门》杨争光是中国当代文坛的荒诞幽默大师,他的小说就像滑稽剧,故事情节荒诞离奇,带有漫画色彩,同时又寓意巧妙,这篇《公羊串门》是他的代表作,他另一篇《蓝鱼儿》也很经典。85.曹丽娟《童女之舞》同性恋文学一直是台湾当代文学的重要部分,这篇《童女之舞》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故事当中那种超脱性别的爱和人性中的善良,让人感动不已。84.叶蔚林《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这是一篇惊人的小说!它的惊人在于它的语言,叶蔚林用一种略带幽默的语言讲述了一场悲剧,这种反差产生的艺术效果非常强烈,这篇小说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在多个国际影展获奖。83.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现在不是很多人知道李杭育了,他是80年代著名的乡土作家,这是他的成名作,堪称“一曲时代落伍者的挽歌”,本是一个伤感的故事,最后却有点浪漫的感觉,也许活在过去的人总是浪漫的。82.艾芜《山峡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艾芜写的乡野流浪小说堪称独树一帜,这篇《山峡中》是他成就最高的作品,故事带有乡野传奇色彩,残酷阴森。艾芜本身独特的生活经历,令他写出如此独特的小说。81.徐小斌《清源寺》徐小斌擅长改编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这篇《清源寺》就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将离奇神秘的历史故事与女性文学融合起来,具有深度的隐喻和启示。80.柏原《喊会》甘肃作家柏原是80年代名震一时的短篇小说家,有“西北短篇王”之称,这篇《喊会》堪称他的经典代表作,虽然故事题材已经过时了,但小说的讽刺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至今看来仍然让人叹为观止。他在90年代发表的《奶头山印象》也是一篇难得的杰作。79.陈雪《寻找天使遗失的翅膀》这是台湾同性恋文学又一经典之作,陈雪《恶女书》中的名篇,里面直白的性描写让人瞠目结舌!小说以诗意的语言表达一种压抑的情欲和悲哀,极其大胆地诉说女同志的“俄狄浦斯情结”。78.朱天心《佛灭》朱天心这篇小说是台湾文坛史上最著名的争议小说之一,大陆读者可能不了解这篇小说中的政治映射,但去除那些政治,单单看这篇小说的性描写,也是足够让人惊讶。77.程乃珊《上海街情话》说到上海作家,所有人都会讲张爱玲、王安忆、金宇澄,程乃珊可能是被谈论比较少的一个作家,我认为她的小说是不应该被忽略的,《上海街情话》是关于上海和香港的双城故事,很好地继承了张爱玲那种人世沧桑感。76.钱钟书《纪念》这是钱钟书最好的短篇,这篇小说让人想起张爱玲,两人其实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在描写婚恋中男女心理以及人情世故时,都有聪明过人的细节,这种聪明是张爱玲和钱钟书小说的共同点。75.陈世旭《镇长之死》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小说之一!陈世旭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镇长的传奇一生,故事引人入胜,具有古典传奇小说的魅力,以及现实主义的讽刺,是非常好看的一篇小说!74.迟子建《清水洗尘》读迟子建的小说是一种享受,因为她的语言有一种奇妙的轻松感,这篇小说就将迟子建的语言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小说透着温馨幽默的家庭气息,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微笑,这幸福的一家令人羡慕。73.顾随《失踪》1920年顾随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1923年他就发表了这篇带有霍桑式神秘色彩的小说,小说对人性阴暗面的描写,在民国时期,甚至现在看来,都是让人震惊的。他另一篇《废墟》也很经典。72.邱妙津《囚徒》这是邱妙津19岁时写的小说,让人惊讶的是她的语言天赋和敏锐的感受,她将心理学的人格分裂学说融入到小说中,制造了一种幻觉对话,而小说中的自杀情结似乎已经暗示了邱妙津7年后的悲剧。71.贾平凹《油月亮》这可能是贾平凹最吓人的小说,轮奸、砍头、奸尸、碎尸、阉割、吃人肉。。喜欢《追击者》这类变态杀人狂电影的人一定会喜欢这篇小说,从这篇小说也可以看出,贾平凹相信弗洛伊德说的:性本能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70.叶灵凤《流行性感冒》正如施蛰存说的,其实80年代很多所谓的现代派实验小说,民国作家早在30年代就已经尝试过了,而且做得更好,叶灵凤发表于1933年的《流行性感冒》就是代表作。69.林如稷《将过去》林如稷发表于1923年的《将过去》现在看来是一篇超前的小说,因为它的小说形式和运用的意识流技巧,比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高行健等人所谓的现代派实验小说早了差不多60年!68.杨青矗《在室男》这是台湾文坛一篇名气很大的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这是一个“纯情小处男与酒女的故事”,底层人物的卑微爱情敌不过残酷的现实生活,纯洁的少年被纸醉金迷的都市生活腐化,让人叹惜。67.李锐《合坟》在李锐著名小说集《厚土》里,这毫无疑问是最出色的一篇,虽然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过不少经典的“阴婚”小说,比如鲁彦《菊英的出嫁》、王安忆《天仙配》等,但我认为《合坟》是最好的。66.雪漠《新疆爷》西北作家雪漠曾因长篇《大漠祭》而扬名中国文坛,这是他的短篇经典,我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描写孤独感最出色的短篇之一,它把一个历经苦难的老人孤独的晚年刻画得平静安逸,这是一种认命之后,安然接受命运并从中找到舒适的人生态度,小说隐隐透着苍凉感。65.林斤澜《白儿》我认为这是林斤澜《十年十癔》中最出色的一篇,林斤澜是一个评价很高,但读者很少的作家,原因是他的小说很难读,他的语言经常省略主语和关联词,跳跃性很强,而且夹杂着温州方言,这考验着读者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产生一种意境朦胧的艺术效果。64.洪醒夫《散戏》这是入选台湾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台湾“歌仔戏”逐渐衰落,洪醒夫为这一传统戏曲写下了一曲挽歌,小说充满着无可奈何的哀伤。63.朱西宁《铁浆》朱西宁最经典的小说,故事毫无疑问是荒诞的,喝铁浆拼来的家业最后因一条铁路而衰落,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小说呈现了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际,传统生活方式和外来文明的冲突。62.刘索拉《蓝天绿海》刘索拉是8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她的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曾震惊中国文坛,被视为中国“垮掉的一代”经典作品。这篇《蓝天绿海》是她的短篇代表作,小说以她惯用的意识流手法表达了一个流浪歌手对于音乐和生活的态度。61.陈染《世纪病》陈染曾经与刘索拉、徐星、王朔并列为80年代中国“垮掉一代”作家,原因就是这篇著名的《世纪病》。虽然有些评论家对他们很不屑,但这些小说的出现有当时的意义,代表着80年代中国年轻人的态度。60.庐隐《地上的乐园》茅盾曾评价这篇小说是“庐隐想望的象征,一篇美丽的空想的诗,而且是神秘的诗”。庐隐以华丽的修辞和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宗教和哲学意味。59.黄康俊《蓝岛》这篇小说几乎就是短篇版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广东作家黄康俊是一位被遗忘的好作家,他曾是90年代初期一颗闪亮的文学新星,专门写海和渔民,他诗意的语言,奇幻的故事,传达给读者的是深度的精神寓言。58.顾肇森《王明德》这是华人移民文学的经典杰作!顾肇森以他深厚的语言功底描写了80年代华人移民美国后的辛酸生活。不管在外国怎样凄凉,都要在家乡父老面前死撑面子,小说把这种尴尬表现得活灵活现。57.严歌苓《少女小渔》华人移民小说又一经典,可以说是严歌苓的成名作,可能很多人都看过电影,原著小说语言非常生动活泼,甚至有点调皮,这种语言风格与小说主人公小渔纯真的个性简直是完美结合。56.格非《不过是垃圾》这是10年前曾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的一篇小说,从纯真的青春校园生活,到腐化堕落的中年生活,格非以一种让人笑到喷饭的幽默语言,给文艺的80年代写下了一曲挽歌。55.张天翼《砥柱》张天翼的短篇堪称教科书式的讽刺小说,这篇《砥柱》是他最好的作品,故事让人爆笑,将封建旧社会典型乡愿的虚伪丑陋刻画得细致入微。54.彭家煌《怂恿》我想凡是看过这篇小说的人,都会对小说中的“通气”桥段毕生难忘!彭家煌是一位幽默大师,他那种调皮的语言、滑稽的故事,在民国时期乡土小说中很少见,反而更接近当代的乡土小说。53.弋舟《锦瑟》在我看来,弋舟是中国70后作家中最有大师风范的,他的语言和修辞是如此出色和老道,这是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短篇,堪称中国短篇版的《洛丽塔》,里面的性描写也堪称惊世骇俗。52.甘耀明《伯公讨妾》70后作家甘耀明是台湾新一代的乡土小说家,这篇《伯公讨妾》着实让人惊叹,小说语言混杂了闽南语、客家语、国语、英语,生动幽默,与大陆的乡土小说有相似之处,但又更加贴近现代社会。51.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黄春明是台湾的大师级乡土小说家,这篇《青番公的故事》让人想起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但它的艺术高度显然要超过后者,它不止是一曲时代的挽歌,也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充满温馨感人的家庭气息。50.徐星《无主题变奏》这是80年代一篇大名鼎鼎的小说!它的语言风格酷似《麦田里的守望者》,而它也恰恰出现在文革结束后中国年轻人自我解放的时期,所以这篇小说在当时中国文坛引起过广泛讨论。49.杨照《黯魂》台湾作家杨照这篇小说是华语文坛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代表作,杨照坦言他是在读了两遍《百年孤独》后写下这篇小说的,他巧妙地借用马尔克斯的技巧将家族传说与台湾历史融合在一起。48.张贵兴《伏虎》马来西亚的华人作家对中文似乎有一种纯洁的执着,他们非常注重中文语言和修辞,除了李永平,张贵兴也是当中的佼佼者。这篇经典的《伏虎》以精妙的语言呈现了惊人的暴力和情欲。47.李永平《日头雨》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李永平堪称一代语言大师,这篇《日头雨》是他最经典的《吉陵春秋》中的名篇,也可以说是《吉陵春秋》的核心短篇,语言精雕细刻,故事具有刚烈狰狞的魅力。46.师陀《狩猎》这是《果园城记》中最经典的一篇,师陀那种伤感的语言,总是能触动人心,我认为这篇小说是可以超越年代的,任何年代的人看,都会有感触。你可以向往远方,但既然走了,就不要回头。45.苏童《南方的堕落》如同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苏童的香椿树街也已经成为著名的文学地名,在这条南方小街,不管是丑陋的故事,卑贱的人物,传奇的历史,都有着一种堕落的美,《南方的堕落》堪称香椿树街经典。44.陈映真《夜行货车》这是奠定陈映真大师级作家地位的小说!他的文字是如此有力量,悲伤、愤怒、羞耻这些人类情感在他的笔下都表现得直撼人心。我尤其喜欢这篇小说对日本人的评价:有礼无体。43.白先勇《Danny Boy》同性恋作家白先勇写的同性恋艾滋病题材小说,一个中年男人偏爱十七八岁的美少年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一种变态,类似恋童癖,但白先勇却能把这种“变态”写得凄婉幽怨,呈现一种忧郁的美。42.张爱玲《心经》张爱玲最著名的乱伦小说,也是她所有短篇小说中,故事情节设置最有心思的一篇,据说张爱玲喜欢看电影,这篇小说完全可以当做好莱坞电影剧本,里面很多对白就是好莱坞电影式的对白。41.黎紫书《国北边陲》作为当今最红的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有着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她深受中国古典小说语言熏陶,同时又擅用西方现代主义手法,在诗意的寓言中讲述“寻找”、“回忆”、“性”三大主题。这篇《国北边陲》堪称她的经典代表作。40.黄碧云《失城》在当代华语文坛,香港的黄碧云是写犯罪小说写得最有深度的作家,她在充满血腥和暴力的故事里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富含诗意和象征的语言呈现一种悲剧苍凉感,这篇《失城》就是代表作。39.苏童《刺青时代》如果说王朔《动物凶猛》是躁动的青春,朱天文《风柜来的人》是忧郁的青春,那么苏童《刺青时代》则是惨烈的青春。苏童这篇经典小说充满血腥味以及少年的肆意狂妄,让人看得热血沸腾。38.朱天文《风柜来的人》侯孝贤同名电影的原著小说,一群青少年鬼混打架,总会让人想起王朔的《动物凶猛》,但朱天文写的不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而是阳光下的阴影,小说的忧郁沧桑感令青春有了一份厚重感。37.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当我真的按照小说里的要求,放上《stand by me》这首歌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我真的被感动了。朱天心把童年的回忆以及台湾眷村的忧伤写得如此动人,与朱天文《童年往事》的悲凉基调不同,朱天心的文字有一种温暖和少女的天真在里面。36.张大春《四喜忧国》这是张大春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曾令无数年轻读者膜拜追捧,堪称台湾小说中的黑色幽默经典。这篇小说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故事上都能令读者捧腹大笑,寓意丰富而深刻。35.鲁迅《孔乙己》这是鲁迅无法忽略的经典,孔乙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读书人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总觉得自己比不读书的人清高,穷得要死,还装逼,这命中了多少知识份子的心理啊。34.老舍《柳家大院》这是体现老舍作为一代语言大师的杰作,他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以一种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一场悲剧,极力批判了中国的封建陋习,我认为老舍在这篇小说里的讽刺语言艺术不输鲁迅。33.也斯《李大嬸的袋錶》也斯是香港的大师级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剪纸》,而这篇《李大婶的袋表》是他的短篇代表作,这是一篇荒诞小说,又是一篇政治寓意,让人想起《1984》《动物庄园》。32.白先勇《芝加哥之死》最经典华人留学生小说,没有之一!这篇小说有着白先勇一贯的风格:孤独、沧桑、空虚、绝望。31.萧红《手》萧红之所以能成为鲁迅的传承者,就是因为她对贫苦大众的那份悲悯情怀,这篇《手》在淡淡的叙事中透出一种灰暗的悲凉感,最后结局有着与鲁迅小说相似的绝望。30.沈从文《丈夫》沈从文又一经典,小说语言是含蓄的,在轻描淡写之间就刻画出丈夫的痛苦,最后结局似乎说明沈从文内心有一种纯洁的东西,与《萧萧》《边城》一样,他相信人类感情的纯洁,他相信真善美。29.汪曾祺《受戒》废名、沈从文、汪曾祺一脉相承,都喜欢写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纯爱小说,废名和沈从文还有一点淡淡的忧伤,而汪曾祺《受戒》则是完完全全的大团圆结局,如此美好的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可能就是因为汪曾祺缺乏中国人最热衷的悲剧意识,所以他的评价一直低于废名和沈从文。28.废名《河上柳》这是废名另一篇经典,古风的宁静生活,被岁月侵蚀,只剩下淡淡的哀愁。老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现实生活的孤独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伤感,废名就是擅长在美好的田园里撒下一点忧伤。27.徐訏《阿刺伯海的女神》在成名作《鬼恋》之前,徐訏就已经在这篇小说里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才华,将哲学思想融入到带有宗教色彩的幻想爱情故事中,神秘而浪漫。26.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扎西达娃是80年代中国最早尝试魔幻现实主义写作的作家之一,这篇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 即使今天看来仍然让人大开眼界,阅读时感觉如同进入了一个魔幻世界,充满宗教隐喻。25.曹乃谦《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1988年曹乃谦在《北京文学》发表这篇由5个微型小说组成的短篇,当时并没引起太大关注,直到差不多20年后,同名小说集出版才引起反响。我认为除了《狗日的粮食》《嫁妆一牛车》,《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就是最好的乡土方言短篇,小说简练的方言体现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艺术。24.王安忆《进江南记》这是王安忆众多短篇小说中最特别的一篇,它是《纪实与虚构》里面家族起源的简化版,王安忆在叙事当中引入了大量史料记载,让人对小说产生亦幻亦真的感觉,分不清是虚构还是纪实。王安忆在《纪实与虚构》里展现的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强大的叙事能力,让人想起张承志《心灵史》。23.朱天文《童年往事》朱天文这篇小说与侯孝贤同名电影是同时创作的,电影有多经典就不用说了,小说也是足以载入华语文学史,我想很多人都会拿这篇小说与白先勇的《台北人》相比,那种人世沧桑感非常相似。22.黄碧云《其后》这是黄碧云最受人崇拜的小说,黄碧云曾说她是看了那部改编自夏目漱石《后来的事》的电影《其后》才写下这篇小说。小说的苍凉语调,以及绝望中带有点温柔的叙事,令无数读者膜拜。21.萧红《后花园》这篇小说几乎就是余华《活着》的短篇版!萧红的绝望是对幸福的绝望,对命运的绝望,对活着意义的绝望,这种绝望源于萧红对底层百姓的那份悲悯。20.老舍《月牙儿》这是老舍最经典的短篇小说,曾多次被拍成电影电视剧,小说语言优美,故事却悲惨凄凉,老舍以一种散文诗和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小人物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19.张爱玲《留情》“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张爱玲笔下的爱情总是带有人世沧桑感。在《传奇》里,除了那几个中篇,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小说,小说最后的结局最能体现张爱玲巅峰时期的才华。18.鲁迅《故乡》苍凉感是鲁迅小说的特色之一,这篇《故乡》就是经典代表作,“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但我认为即使封建阶级观念消失,人的地位仍然都有高低之分,这个世界永远如此。17.施蛰存《将军底头》这是施蛰存名气最大的小说,混合了历史故事、心理小说以及超现实主义风格,最后的结局让人想起鲁迅的《铸剑》,难怪施蛰存对80年代的先锋小说如此不屑:老子早在50年前就先锋过了!16.黄凡《赖索》这是台湾文学史上又一经典作品。台湾文学曾经也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黄凡就是最著名的代表作家之一,他这篇小说就混合了讽刺小说、政治寓言、意识流等多种风格。15.格非《褐色鸟群》1988年,年仅24岁的格非发表了这篇让后人反复研究了三十年的小说,这么多年来,无数人都在寻找这篇小说的主题,企图搞清楚它到底讲什么,它的诡异玄奥如同博尔赫斯的小说一样令人着迷。14.罗烽《第七个坑》这是民国时期“东北作家群”的反法西斯小说中最出色的一篇,它不同于一般的抗日小说,它超越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范畴,从人性的角度揭露了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场面极具震撼力!13.张爱玲《爱》“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张式语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爱》是一篇小品文,但其实也可以当成微型小说,如今已经成为了张爱玲传播度最高的短篇,几乎到了烂大街的地步。12.贾平凹《太白山记》这是贾平凹最著名的乡野志怪小说,最早发表于1989年,由12篇微型小说组成,后来又增加了8篇,每个故事都具有聊斋式的怪异和卡夫卡式的荒诞,极具想象力和寓意,堪称贾平凹的神作!11.废名《竹林的故事》这篇小说毫无疑问就是沈从文《边城》的雏形,三姑娘和翠翠是相似的人物形象。废名是中国现代田园纯爱小说的鼻祖,他的意境美影响了后来的沈从文和汪曾祺。10.王祯和 《嫁妆一牛车》这是台湾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王祯和因这篇小说而在台湾文坛备受崇拜。这篇台湾乡土小说与大陆的乡土小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小说展现的方言魅力也让人想起刘恒的《狗日的粮食》。9.施蛰存《鸠摩罗什》施蛰存是历史小说和心理小说大师,他将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和西方现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中西合璧的小说风格,这篇《鸠摩罗什》堪称他的巅峰之作!8.刘恒《狗日的粮食》刘恒的传世经典!中国当代最了不起的乡土短篇小说!刘恒是一位罕见的语言大师,他那种普通话和北京方言混杂的叙述,堪称精妙绝伦!在中国乡土小说史上,论语言艺术境界,在我看来,只有张炜长篇《九月寓言》能与这篇小说相比。7.沈从文《萧萧》这是沈从文最著名的反封建小说,与鲁迅的绝望灰暗不同,沈从文相信人性中是有真善美的,萧萧对小丈夫的疼爱,小丈夫对萧萧的依恋和宽容,我觉得都是封建习俗悲剧下仅存的一点人性美。6.萧红《小城三月》在我心目中,萧红是一个堪称伟大的作家。她的小说语言是温暖的,但故事却是悲凉的。这篇《小城三月》是她最经典的短篇小说,里面含蓄的叙事、沉默的爱、无声的结局,让人潸然泪下。5.鲁迅《铸剑》这篇小说超越了当时(1927年)的中国文学!尽管小说的故事并非鲁迅原创,而是改编自古代传说,但鲁迅的现代手法却令这个复仇故事散发出了奇异的光芒,小说带有神秘悬疑色彩以及黑色幽默的风格,后半部分甚至呈现了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派风格。4.白先勇《游园惊梦》要想在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里挑出一篇真的很难,因为每一篇都是杰作,而每一篇的主题又是相似的,最后只能忍痛割爱,选了这篇《游园惊梦》,只因为名字好听。3.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这是最伟大的旧上海小说之一,也是中国最早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不止在技巧上具有非凡的价值,我认为它比张爱玲的小说还要深刻地展现了旧上海的繁华和堕落。穆时英是一个罕见的天才,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出现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耀眼而短暂。2.鲁迅《祝福》这是中国近100年来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鲁迅悲剧艺术的最高峰!“祥林嫂”这个在封建思想毒害下受尽苦难的妇女形象对20世纪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这篇小说其实只有7千多字,鲁迅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刻画出最形象的人物,《祝福》就好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很多细节都值得反复欣赏。1.莫言《枯河》请允许我模仿一次夏志清:这是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短篇小说!比幻觉现实主义更合适的,应该是“梦幻感觉主义”,《枯河》就像是新感觉派、福克纳、鲁迅的混合体,而它营造出来的诗意和梦幻效果显然远超越新感觉派,让人想起后印象派绘画。同时这篇小说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拷问,也已经超越了鲁迅,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灵魂。最后总结:总共80个作家,100篇小说,这是本人历时半年,精挑细选、反复对比考量选出的。另外,还有很多著名的小说没有选入,比如郭沫若《残春》、冰心《超人》、许地山《春桃》、孙犁《荷花淀》、赵树理《小二黑结婚》、高晓声《陈焕生上城》诸如此类的,大部分都是名不符实、幼稚、过时的小说,中学生看看无妨,但作为酷爱文学的成年读者,不建议去看这些东西浪费时间了。附上部分参考书籍:《鲁迅全集》 《沈从文全集》 《萧红全集》《老舍全集》《汪曾祺全集》 《穆时英小说全集》 《废名全集》 《张爱玲全集》《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艾芜、沙汀、周文、丁玲、靳以、庐隐、罗淑、彭家煌、叶紫、柔石、洪灵菲、王任叔、王鲁彦、王统照、萧军、罗烽、骆宾基、叶灵凤、端木蕻良、张资平、张天翼)《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三集-小说一集》(矛盾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四集-小说二集》(鲁迅编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 1918-1949》7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980~1994年短篇小说选》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年编选)《不可不读的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现代卷》5卷本(王富仁主编)《不可不读的20世纪中国短篇小说:当代卷4、5》(王富仁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70-1989.小说卷》5卷本(余光中主编)《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89-2003.小说卷2、3》(余光中主编)《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百年百篇经典短篇小说 1901-2000》(雷达选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917-2000》(朱栋霖主编)《台湾小说选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海派小说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京派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憧憬船:台港文学新潮选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褐色鸟群:荒诞小说选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世纪病:别无选择 垮掉的一代小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8卷本(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香港小说新选:浮城志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九十年代文学书系 先锋小说卷:夜晚的语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21世纪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00-2011》(贺绍俊主编)《中国记忆 小说卷1、2》(李敬泽主编)
第四篇:《伤寒论》学习心得,纯干货值得收藏
《伤寒论》学习心得,纯干货值得收藏。
一《伤寒沦》是中医讲辨证论治的第一部好书,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首重八纲,《伤寒论》首先说明了八纲辨证的方法。虽然它并没有明文提到八纲,但实际上处处都是讲八纲辨证,而且讲得非常具体,一一都出诸实践,有理、有法、有方、有药,不落空谈;是中医书籍中最切合实际的一部著作,所以历代中医师都非常重视,注释者亦最多,这些注家,对仲景的精义各有发挥;但也正因注家繁多,人自为说,因而莫衷一是,反晦原意,致有注释看得越多反使人有糊涂之感,我认为这是得失相等的。其实,《伤寒论》的原文,除个别句文外,一般还是很好懂的,与《内经》不同。《内经》是古代韵文,例如“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章”等。《伤寒论》则是古代白话文,譬如“啬啬恶寒,浙渐恶风,翕翕发热”等句,都可能是当时的俗语、形容辞,都给保留下来了。可见作者的本意,就是要使人易于了解,而不是故意使人费解。当然,其中也有部分是韵文式,那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主张读白文,不读注解本,尤其是西医师学习中医,对医学与文学都有一定的基础,不看注解,多读原文,不为一家之言所拘,则更能发挥独立思考的作用。读的方法,可拣为数约占十之六七的、容易看得懂的先读;然后拣约占十之二三的、不易懂的读;最后再读那些很难读的条文,为数不过占十分之一;老实说,这些难读的条文,实在已属可有可无的了。这是一。
二
《伤寒论》的八纲辨证方法,是以六经为基础的。讲到六经,就必须承认两点:第一点是承认经络学说,《伤寒论》的六经,是与经络学说分不开的,详言之则分手足十二经,合之则为六经。第二点是承认《伤寒论》六经与《内经热论》六经的一致性。有些中医同道,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思想上很混乱,他们似乎承认经络学说,又似乎不承认经络学说;似乎承认《伤寒论》是《内经》之发展,又似乎与《内经》不同,这是不对的。尽管《伤寒论》中在某些枝节地方与《内经》有些不同,但它的思想发源、理论指导,是与《内经》一贯的。
仲景在他所著的《金匮》中,如《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等篇内,也说明这个问题。其意义即是:外邪侵犯,由肌腠经络而腑而脏,是其常;由经犯脏,或径犯脏,是其变。常者轻,变者重;常者缓,变者速,各有其一定的过程。故离开经络而谈六经,其弊也浅;分割《伤寒论》与《内经》中的六经为两回事,其弊也拘。要知《内经·热论》是根据经络来讲的,它所举的六经症状,虽然不够完全(《伤寒论》作了很大的补充),但毕竟是根据经络而表达的,其具体症状,在临床上都可以看得到,怎么可以说它是不同呢?其中最大的误会点,是在《内经》说“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的两句话。人们认为《伤寒论》的三阴病多是宜温,三阳病也不尽可汗,无法解释《内经》的两句话,遂认为仲景《伤寒论》是特创的见解,与《内经》不同,不是一个体系,其实完全不合。要知道《内经·热论》是单论热病在六经的变迁,它始终是一热证,后世刘河间心知其意,故云“六经传受,自始至终,皆是热证”,所以在三阴可泄。所谓“泄”,不一定是用“下”法,但是包括“下”法在内。譬如少阴病之急下存阴,是热病,是“下”法;同时少阴病之黄连阿胶汤证,旨在养阴泄热,也是热证,也是“下”法。而“三日可汗”之意,也不是说三阳经都要发汗,而是三阳经可从汗解。太阳不必说,少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濈然汗出而解;阳明欲解时,里气通,壮热退,也多是从汗解的。
而整个《伤寒论》却是论六经的各证(主要是伤寒),以其范围广、变化多,补充了《内经》之不及,补充了具体方药,比起《内经》来,是大大的发展了。我常常说:仲景的《伤寒论》丰富了《内经·热论》的内容,叶天士的《温热论》又丰富了《伤寒论》的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发展着的。如果执而不化,强加分割,则势必步步荆棘、处处是矛盾了。三
如承认《伤寒论》的六经是从《内经·热论》六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话,由是而知《伤寒论》决非仲景个人所创作,也决非个人经验,因为个人经验,不可能如此丰富而准确。更不是个人的推想与杜撰,如果是杜撰,那是经不起考验的,又不足为训了。我的看法,《伤寒论》有三种文字,不能等量齐观。第一种是已经总结为规律性的颠扑不破的文字。譬如太阳病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少阳病之口苦咽干目眩;阳明病之胃家实;太阴病之自利不渴、腹满时痛;厥阴病之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等等,均是主要规律性文字,必须记熟的。六经主要方剂,如太阳之麻、桂、大小青龙、栀豉;阳明之葛根芩连、白虎、承气;少阳之大小柴胡;太阴之理中;少阴之白通、四逆;厥阴之乌梅、当归四逆等,亦是主要规律方剂,也是必须熟记的。第二种是个别经验,其中可能掺杂后来诸师记录用方经验之语在内。
譬如宋本《伤寒论》29条、30条,证象阳旦、四逆、脚挛急、谵语等同时并见,治法以先复阳、后复阴,最后用下治其谵语。这方法是否妥当?值得考虑。诚如杨杏园所谓“从未见过,古人亦无此条例”,真是见道之言。这一类经验,固然还应重视,但毋须过分,与第一种的条文相比,两者不能同等看待,如果一律看待,反钻入牛角尖了。第三种是四言韵文式的文字,这与《伤寒论》正交朴实无华、字字着实的文字文法,迥乎不同,不可能是一个人的手笔,这可能是王叔和所加入的。例如116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功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就是四言韵文一类的文字。当然我们也要重视,但非原作,就不能与规律性的文字等量齐观了。所以必须分别此三者的不同,方能很好地读《伤寒论》。
至于文字上面有传写错误的,譬如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就明明是传写的错误了。白虎为清热之剂,如何说是里有寒?白虎汤并不能退表热,如何说是表有热?以前注家对此条各有所解,振振有词,有的说“寒”字是作“邪”字解的;有的说“寒”是指远因而言,今已郁而化“热”矣;有的说“寒”字古人作“痰”字解,详引古书以鸣其博。此均为妄人妄语,蹈注疏家恶习者也。不思仲师一部大书,千言万语,无非欲使人明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大纲,焉有于此条则突发奇想,而将绝对相反字面用于其间,引人故入歧途,使后人多出如许议论耶?全部文字处处明了,独此相反,决无其事,理不可通,其误无疑,改之最为了当。但是又有人说,表有寒也不可用白虎,当改为表有热里有热,如《金鉴》引王三阳即作此说法,这就不妥当了。如果如此,即当云“表里俱热”,不应云“表有热里有热”,盖古人文法不如是。
应知“表有寒”,不是指寒邪而是指表有恶风、恶寒、肢厥等症之简称,乃续上二条而言之。“里有热”亦是指热症,非指热邪,知此,则文义目顺。后人误以“寒热”二字指病邪,遂觉处处不可通。其实乃不善读书所致,非书之过耳。我个人体会,读这一条,应与厥阴篇350条并看,原文为:“伤寒脉浮而滑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厥甚者应无脉或者微细、沉细,现在不见沉细,反见浮滑,即可断言其厥是热厥,故云里有热。以此证彼,此条既明言里有热,就不可能另一条言里有寒;此条明言脉滑而厥,即可推知另一条的表有寒,一定是指厥逆证状。此条言滑,另一条言浮滑,可以互通。总之,两条一比,其误自明。此条是精华,另一条即可有可无矣。又如141条的“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又应当以方证症,来矫正条文的错误。三物小陷胸(黄连、半夏、瓜蒌实)为辛开苦泄滑润之剂,是治热实结胸的轻方,但决不能治寒实;条文既明言寒实,又明言无热证,断非所宜。三物白散(桔梗、贝母、巴豆)乃是破寒结的主要方剂,二方一比,其误立明,或是误抄又经人矫正者乎?然其非一人手笔,固可断言了。
又如3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生之。”去桂必是去芍之误。因为头项强痛发热,无去桂之理;因无汗心下满,故去芍;因小便不利,故参五苓意加苓、术,定法面面俱到。文字传抄之误,不仅这一些,还有脱节的、不能解释的,不一一举例了。大概流传既久,又经前贤秘藏(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这些毛病,都是不可避免的,都应当分别来对待。
四
读过《伤寒论》以后,可能会产生这样的体会:以为病邪不解,多半由于失表或者表不得法(如早用柴葛引入少阳阳明之类)所致;病情的变化,多半由于误汗、误吐、误下所致,甚至因而变成坏病。根据这一体会出发,似乎不失表,则病邪不至于发展,不误汗吐下,则病情不至于变化。如此说来,不治岂不是更好一点,从前人有“不服药为中医”的说法,可能是由此误会而来的。所以有些一知半解的人,逢到病情急变,每将一切责任,推之于医人的处理不当,而一般注解及讲授《伤寒论》者,也每每根据原文强调这一点,这是我认为不合适的。初读《伤寒论》时,没有分辨的能力,等到临床了一个时期之后,就发现了问题。
譬如一个病狂,通过很好的表散以后,得汗甚畅,热亦退下,不能说是失表或表之不当了;但是明天热势复起,渐次变严重起来,这是误治呢,还是自然变化呢?也有同一证候,用同样的发表退热方法,有的一二剂霍然痊愈,有的一二剂后变化丛生。因而感到这些变化,未必都是药误而来,而有自发的现象在内。表之不尽而转变者,是余邪;表之不当而转变者,是余波,其证多比较轻浅,经过治疗,很快就会恢复。而重证多数是自发于本经,如汗不彻而传少阳之小柴胡证,汗太过而传阳明之单纯燥屎证,是诚有之;而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往来寒热而又热结在里,脉沉实弦数者,便是少阳病本经之自发症状。又如汗出、壮热、烦渴引饮、谵妄同见之阳明证,便是阳明本经之自发症状。因发知受,未发以前,固不易断言者也。葛根黄芩黄连汤证是阳明自发,太阳少阳合病之黄芩汤证也是少阳自发,三阳合病之白虎汤证,更是阳明自发。我体会原文三阳证之自利与三阴证自利不同,三阴自利是虚寒,三阳自利是伏热,误下下利不在此例。
五
所谓合病,即外感引动伏邪之意。太阳未解,阳明已见;太阳未解,少阳已见,故谓之合。本经自病,其动也必因外邪;进而体会到原文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句,正说明此理。因没有发现少阳阳明的证状,故云“不传”;因本经没有自发的伏邪,故不出现症状。再从第4条:“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更明显地托出了传变是由于蕴伏自发之症状脉象。烦躁是热征,数急是热脉,欲吐是邪势欲发的先兆,仅一二日还是太阳受病的初期,如果脉静而不见欲吐、躁烦、脉数急等症,便是不传。如果见了,便是传变。故将第4、5两条合并起来一看,就可恍然大悟。病之传变,并不关乎治之得法与不得法、失表或表之不当,而关键在于本经有否蕴伏之邪。如果没有蕴伏,很快就好;如果有蕴伏,那就难说了。所以我强调“新邪引动伏气”的论点,认为外邪无伏气不张,伏邪得外感乃炽。不论其新邪为寒为温,必内有蕴伏,才有变化鸱张之可能;如无蕴伏,麻黄汤一剂就能解决了,或者桂枝汤一剂,也就解决了。麻黄证有传变的多,因为无汗脉紧,变化是不一定的;桂枝证传变的少,因为汗出、脉缓之症,与脉数急有很大的距离,故变化就小,所以桂枝汤证有十余日还存在而不变者,即内无蕴伏之故。
六
读《伤寒论》,各人体会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的。譬如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从来解释的人,都着重在日夜两个不同点上面,因而得出结论,日间阳盛,邪正犹能相争,故烦躁;夜间阴旺,没有相争的能力,故尔不烦;表示比日夜都烦者为更重,说明此汤比四逆汤更为单刀直入。若仅就本条之文来解,言之有理,似乎可通;倘参考各条,何以许多更严重的亡阳证都不说起日烦夜不烦呢?即以本条其他各症来看,没有呕,没有渴,没有四逆,没有下利,没有真寒假热的现象,一切都比四逆汤证轻得多了,如何可说比四逆证更重呢?一定认为日烦夜静是姜附二味的特点,理由是不充分的。纵有,也是仅见此条,不能作为一个普通规律来对待,仅仅是个别经验而已。
我个人的体会不是如此,我认为烦躁本是热病主要症状之一,热邪炽盛要烦躁,热邪深入也要烦躁,阴症阳症俱有烦躁;温病的烦躁,多用凉药,可是伤寒的烦躁,多用温药的(当然,三阳烦躁也用凉)。烦躁而用温药,是要审慎的,要有其必要条件的。这一条对烦躁症用姜附,分别得非常仔细。首先说明其症是不呕不渴、无表证、身无大热,表示并非邪热外盛,或邪热内传之烦躁,这就与第4条和38条大青龙证“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之文,大大不同了。脉沉微亦与脉浮紧、脉数急作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如此即知既非邪热内盛之烦躁,又非表邪闭郁之烦躁,其为虚阳上泛之阴躁,殆无疑问矣。同时更了解到69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的病仍不解,决非表邪之不解或里热之不解,乃是烦躁不解耳;或者如38条之汗出恶风、脉微弱之病不解,亦有可能。其次,干姜附子汤只二味,另有一张栀子干姜汤也是二味。前者热药配热药,其力大而专;后者热药配清药,其用复而奇。两条作一比较,如80条“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身热不去、微烦,是栀子所主,然则干姜之主症何在耶?《金鉴》对此不得其解,以致欲以78条之“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互相交换,正以不得其用干姜之证据耳。其实即在“丸药大下”之语,用丸药而且大下,必致便溏清稀,伤其脾阳;极浅者亦必便溏不实,用干姜以温中下者,正在此点。柯氏谓此方乃泻心之化方,甚合,实则缩小范围耳。泻心证亦缘误下而来,与此相似,惟症较显明而重,此即雏形之泻心耳。大下、微烦,均有深旨,不可轻轻放过。泻心之干姜配黄连,与此方之干姜配栀子,同而不同。黄连苦降力大,直通中下,配干姜则成苦辛通降。栀子宣泄力优,配干姜则成辛通苦泄,所以栀配豉成栀豉汤,可以发散,可以宣通;反之,若黄连则不能矣。
前面已经说过,《伤寒论》的中心思想是辨证论治,我们读《伤寒论》,若把有关条文相互联系而作比较,更能体现出它的辨证论治精神。例如:
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合观此四条,即知下利既有虚寒证,亦有实热证。虚寒以四逆为主,热利当以白头翁汤为主,热实即以小承气为主矣。下利为里证,如果兼夹表寒者,仍当先温其里,后攻其表。先分寒热,后分虚实,再分表里,层层深入,辨证之法,层次井然。分别四者之差后,进一步即知364条的“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句,正为372条作注脚;366条的“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都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正为370条作注脚;而365条的“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和363条的“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正可为371条作了补充;373条的“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亦为371条作补充也。
七
以上所述,主要是谈一些“对于学习《伤寒论》的方法”,现在则看重谈“临床上对《伤寒论》方法的运用”。在运用伤寒方法之前有一个先决问题,就是不可将伤寒的方法孤立起来,在用伤寒方法的同时,必须注意温病学说,用温病学说的同时,要注意到伤寒方法,使两者融会贯通。同时在运用时,要胸有成竹,不可稍存成见。
伤寒、温病之争,虽由来已久,但亦可以毋须争。从两者的病源来讲,六气侵犯,各有不同,故一病一治,各有其宜。所谓“伤寒本寒而标热,温病本热而标寒”,治伤寒刻刻要顾虑其阳气,治温病刻刻要顾虑其阴液。宗伤寒者据“本寒标热”之说,所以在发热时,还主用辛温发散;治温病者据“本热而标寒”之说,所以在恶寒时,就选用辛凉解表。又据清代学者所论,伤寒从肌表而入,所以主张发散。温病从口鼻而入,所以治在上焦,主张清透,即所谓温邪忌表是也。界线似乎分得很清。但在实际临床中,中医治病的“辨证论治”,完全是“因发知受”,在未发以前,无从辨也。已岌之后,有变则变;必须“见微知著”,灵活掌握,不能死据一点,而必须从两方面来看问题。譬如:初起恶寒微而继即发热汗出、不恶寒、咳嗽、脉浮数的,应用辛凉解表法,从上焦主治,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初起恶寒发热、汗不出、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的,当然是遵伤寒法、用伤寒方,麻黄汤主之,也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服一二剂而愈,问题就解决了,亦可以说伤寒、温病是各有其法,断然不同的;如果治而不愈,或得汗后反剧,即所谓“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如是等等诸症状,则必有其变化了(不变的当然还可用麻黄汤)。能不能变为“颇欲吐,若烦躁脉数急者为传也”的症状呢?能不能变为“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症状呢?我们说肯定能。因此,体会到伤寒、温病,不要过分拘泥而绝对划分;温病诸法,大部分都是为伤寒作补充的。一个太阳病伤寒症,既可以转成温病,也有机会转为“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或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少阴证;只有在临症时灵活掌握,“见微知著”,方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八
伤寒首方即在麻桂,我觉得麻黄汤用麻、桂、甘、杏,和麻杏石甘汤相比较,其中只易一味,此一味之易,即代表了“辛温发散”和“辛凉清解”两个方面。仲景方原是不偏执一点的。伤寒以麻桂治太阳病,而麻黄汤中的麻、杏为肺卫药,桂、甘为心营药,故辨“营、卫、气、血”与温病也并不矛盾的,主要是因寒、因温而取舍有所不同罢了。麻、杏、甘三味是三拗汤,以治风邪犯肺咳嗽,是治在肺卫的方法;增一味桂枝温营,则营卫并顾而为辛温发汗方法,而为太阳病之主方。换一石膏清气,则为辛凉清解法,完全治在肺卫气分。以此推断,即桂枝一味,实为“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主药;如见这些症状,必须用此一味无疑矣;若不出汗的则加麻黄,即成麻黄汤法;若出汗的则加芍药,即成桂枝汤法;有烦躁的则加石膏,即成大青龙法;这些加减、灵活变化,应从“辨证论治”上来考虑,不应当从“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上来考虑。我是反对“三网”之说的。因为“寒伤营”的不能跳过“卫分”,“寒伤营”的还是要用卫分药,麻、杏不明明是卫分药吗?而且今天是“寒伤营”的,可能明天就见烦躁,一变而为“风寒两伤营卫”,所以这是无论如何讲不通的。
再说一说“表虚、表实”问题。一般均讲:表实麻黄、表虚桂枝;但是用桂枝汤单言治表虚,是非常不妥当的。如果单单表虚,那么应用玉屏风之类以固表止汗,方为妥帖了。应当说:表实邪盛,用麻黄汤温营开卫;表虚邪留,应用桂枝汤和营解肌;不可忘掉一个“邪”字,这样方是全面。严格来说,桂枝汤的适应证,不仅表虚,而且要里无伏邪者,才可放手用之。如有伏邪征兆者,便当谨慎使用,因为桂枝汤配合桂、芍、甘、姜、枣同用,不独解肌达表,而且能温和其里,所以对“脉数急烦躁为传”之症,桂枝汤较麻黄汤为尤忌,何以故?盖麻黄汤但辛温解表,其妨碍里热之弊犹不显甚甚;桂枝汤则不然矣,倘有伏邪者,服之则流弊百出;所以《伤寒论》特别指出“脉浮缓”,是有其意义的。缓必不数,纵数亦必不甚,或者是虚数,所以桂枝汤症有的十日半月依然不变。伤寒脉紧,即变化最多,此大不相同的。
九
我认为温病用桂枝汤是不对的。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条,首列桂枝汤一方,是值得研究的。他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这里有许多论点,都可研究。第一,桂枝汤不是治太阴的方子,这在前面我已谈过了。第二,《伤寒论》原文并没有说:“太阳病,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名曰温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六条》原文但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这是吴氏的杜撰,因“发热”与“但恶热”不同,“发热、不恶寒而渴”者,已不可用;“但恶热”则更甚矣,更不可用了。第三,吴氏又以“温病忌汗,最喜解肌”之说,因而牵合到“桂枝本为解肌”上去,这是误解,且与他后面自己的按语“桂枝辛温,以之治温,是以火济火也”之文自相矛盾。第四,吴氏又说:“虽曰温病,既恶风寒,明是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成内热外寒之证。”既是内热外寒,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如何可用桂枝汤温里解肌!我对吴氏所谓“温自内发,寒从外搏,成内热外寒之证”的论点,完全表示同意,这与我的主张是完全相同的。但对这一个症候仍主张用桂枝汤,则极端反对,因为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是有害的,关系甚大,所以必须提出来谈一谈。
十
外感热病,单纯的比较好治,复杂的比较难治。故对单纯外寒用辛温解表、单纯温邪用辛凉解表论治,不作讨论,而对吴氏所谓“温自内发,风寒从外搏,内热外寒”的说法,我最感兴趣。因此,我对大青龙汤之重视,远远超过麻黄汤之上。大青龙汤合麻黄、桂枝、石膏于一方而佐以姜、枣,使不致因石膏之寒而碍汗,一面仍用麻、桂,不致因石膏之寒而碍表,为外寒束其内热之证出一主要方法(大青龙主证为: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烦躁)。烦躁乃用石膏之唯一主征。但不汗出而烦躁者,仍当以取汗为第一义。其合辛甘发散、辛凉清解于一方,比较复杂而细致,实开后学无数法门,如后来的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加姜、枣、葱)和大羌活汤(羌活、独活、防风、防己、细辛、苍术、白术、黄芩、黄连、知母、生地、川芎、甘草加姜、枣)等,大都由此发源而来,盖法同而药变耳。由于南方人腠理疏松,容易出汗,温病较多,实际上表而不出汗的很少;如果有,必有其他因素,当参合症情,采取其他方法,如助阳作汗、育阴发汗、养营作汗之类等,这就不是纯表所能解决了。十一
对“外寒内热”与“外邪内寒”的治法,二者是不相同的。譬如《伤寒论》中的“下利清谷,身疼痛”之证,可以先以四逆汤温里,后以桂枝汤解表。因为温里寒之药亦可祛表寒,至少不碍外寒,急其所急,所以先治其里,后攻其表。“外寒内热”之证即不同,若先治内热,必碍其表;先散表寒,必增其热,所以后贤制方,每每表里同治,如刘河间防风通圣双解之类。推其原始,都是从《伤寒论》中的大青龙汤、大柴胡汤、桂枝加大黄汤诸方化裁而来。所以说《伤寒论》为医方之祖,确非虚话。
十二
在透表退热方面,临床中体会到:柴胡、葛根力量比较大,豆豉、山栀也比较大,桑菊饮则差得多了。某些温病学派,采取山栀、豆豉,对柴胡、葛根则有顾忌,因昔贤有柴胡劫肝阴、葛根伤胃液之说,其实不能如此胶柱鼓瑟来看问题。如果非用不可之时,仍应使用。柴胡可以配养肝阴药同用,葛根也可以配养胃阴药同用,张景岳的归葛、归柴,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遇见肌热烙手、不汗出属于“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病例,葛根和石膏同用,有很大的作用;如果遇见寒热起伏、口苦、脉弦的病例,柴胡和黄芩同用,也起很大的作用。前人有:“早用柴、葛,容易引邪入少阳阳明”之说,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我们如能体会到“病由蕴发”的道理,即知苟无蕴伏,决不致剧。同时用葛根以解经邪,即用石膏以清里热;用柴胡以解经邪,即用黄芩以彻里热,这正是顾到表里两面的办法。所以对昔贤之并用羌活、葛根、柴胡、石膏、黄芩于一方之法,未可厚非。如陶节庵之柴葛解肌汤便是。这种方法,原则上我是赞同的。如果有汗而苔黄、舌尖红,便可了解到这种热不是一汗能解,则当慎用了。如果已见伤阴现象,当然更值得考虑。
十三
在清热退热方面,伤寒用石膏、黄芩、黄连,温病也用石膏、黄芩、黄连,此点并无不同,但温病学家发展了一个“轻清气热”法,如银花、连翘之类;发展了一个“凉营泄热”法,如犀角、生地、丹皮、茅根之类;发展了一个“芳香开窍”法,如至宝、紫雪、牛黄丸之类;这是很突出的,在辨证论治上,各有其适当的地位,可以补充《伤寒论》方法之不足。
十四
在“下法”方面,伤寒与温病,都有应用的时候,至于轻重、早晚之不同,也不过举其大概而已,分别也不大。唯有对“谵语”一症,《伤寒论》除热入血室外,大都用下法,只有一条是用白虎汤的。临床中遇到潮热谵语而一下可愈的,似乎不很多见。相反,凡热病而见谵语妄言者,每属重症险症,且多与热神昏同时并见。温病学家补充了“清心开窍、泄化痰热”,如紫雪、至室、神犀一类方药,是非常可贵的,因为这是重症,有生命危险,添一个好方法,即添一分大力量,如何可以不加重视呢?我的体会是:伤寒之潮热谵语,单纯属于燥屎症者,是不十分重的,如果壮热、神昏、谵语同见,单单一下,很难解决问题,必须配合温病学说,分别在气、在血,进行处理。如果壮热、神昏,不大便而苔老黄干糙的,此属热效熏蒸心包,症属有热亦有结,应用白虎合承气法;如果大便通的,白虎加人参汤殊为有效。在《伤寒论》中有:“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此即唯一说明谵语不可用下之条文,这是关键性文字,极要注意。临床中体会到象这条的症状,应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比单用白虎汤更为有效。如果壮热神昏、谵语妄言,苔黄腻而不干燥,大便通的,此属痰热蒙蔽心包,应当泄化痰热而开窍闭;如果舌苔红绛的,即属热邪入营、内陷心包,用气分药是没有效的,就非凉营清心不可了。伤寒用下,仅限于潮热、谵语一证,并非全部包括高热神昏在内。“潮热”与“壮热”,距离很大,不能混为一谈也。我们只为传播中医,只为中医复兴而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传承中医经方真谛。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迈向健康之路。
第五篇:十招让你的PPT脱胎换骨
十招让你的PPT脱胎换骨,小站妞为了这篇内容花了很多功夫编辑和裁剪哦,因为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生族还是上班族,用到PPT的几率都很高,你有没有见过从头读到尾的PPT?你是否觉得有些人的PPT简直是无聊至极?其实关于PPT的制作真的有很多技巧和差别的,一个好的PPT展现出你更多的能力!
#1 不要用内置样式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打开Powerpoint,随手抓起一个实际的缺省样式然后随便在上面写点文字。这个流程跟无数PPT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几乎完全一致,其结果就是我读书和工作时看过无数遍的一个典型的幻灯片。
(图中文字:最伟大的幻灯片 是不是很震撼!?)
这就是一个设计秘密,这个片子太恶心了; 跟你在Powerpoint里面发现的许多缺省样式一样的恶心。诚然,近些年来他们的货色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Keynote(苹果的演示工具)还有一些不错的模板,但是,你不该把这些视为核心手段,只能在时间紧迫万不得已时才用它们。
你的同事了解也使用那些Powerpoint的模板,如果你不在幻灯片的美感上下点功夫,你的同事马上就能觉察出来。
我知道,让非设计人员抛开模板似乎有些激进,但是你可以的!只要你开始动手前把本文的其他技巧也读完。否则的话其结果可能会比微软的设计师做出来的东西还要糟糕。
#2 使用有质量的照片
照片是独自就能令你的演示出彩的最佳手段之一。它同时也是孤身就能把你的演示搞砸的最佳手段之一。“白色背景下的商业人士”看起来不错,但有点夸张了,显得有点呆板老套。
还有,在白色背景下光溜溜地放一张照片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好照片。不要为了放照片而把难看和不合适的照片放上去。记住,没有照片好过糟糕照片。
(图中文字:这位女士真把我吓到了)
作为例子,我们把上面的片子和下面的片子比较一下。看出不同了吗?下面片子的图片很独特、很诱人,不落俗套。不要掉进使用蹩脚呆板的艺术这种模式的泥潭,你可以抓住既免费又具有高品质的照片来做出更强有力的、更直观的声明。
你说的这些神奇照片在哪里?对于入门者来说,可以看看Stock XCHNG,这是一个免费的主题摄影网站,内容成千上万,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还有,你可以进行Flickr搜索来使用得到知识共享许可的内容?这些照片都是免费的,许多都只要求你列出其归属权,在幻灯片的最后加一张片子把照片来源的链接附上去即可。
(图中文字:不错吧?)上图就是一个例子,来自于Lauren Tucker,是Flickr上的一个得到知识共享许可的素材。
#3 单色系带来震撼
你不必总是要靠花哨的照片或者疯狂的自定义背景来让PPT显得专业。用一个强大的单色系调色板就能做出精彩的演示。
上面的片子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使用朴实无华的设计,毫无费力就创造出一个看起来棒极了的东西。无论你是否设计师你都可以做出来,对吧?
这里的关键在于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你的颜色。颜色太亮太搞笑的话会影响观众的眼睛。同时在辅助色彩要注意大量运用对比。在色彩理论上个速成班对你大有裨益。如果你需要帮助建立调色板,看看以下三个免费工具。
Kuler
Kuler是在线色彩工具的典范。有数千个出色的预置色彩模板可供选择,你也可以利用这款既先进又好用的工具来生成自己的模板。
Piknik
Piknik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色彩工具之一,绝对是我的至爱之一。只需轻轻移动鼠标去改变颜色,滚动一下改变亮度,然后点击复制数值到粘贴板上,大功告成矣。
做网站的时候,我每天都用它来为颜色选用找感觉,包括它看起来会如何、如果覆盖整个屏幕效果会怎样、做幻灯片用哪个颜色好等等。
0to255
0to255也是我的至爱之一,是寻找颜色变化的一款非常震撼的工具。这让它在设计网站的边界和悬浮(hover)效果时表现出色,但你同样可以用它来为PPT的排版或其他要素寻找重点色。
#4 为清晰明朗排版
非设计人员老是强调要为演示文稿或合适的理由寻找合适的字体。成也萧何败萧何,合适的字体可以成就你的演示,也可能毁掉你的片子。在设计世界里,排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真正可以为你想表达的东西搭建好舞台。
记住,字体能够及时传达一种态度、一个观点,或任何其他因素。不要浏览字体列表去寻找“某个很酷的东西”,相反,你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作为排版术如何仅凭其自身设计来进行沟通的例子,看看下面的字体。老式的serif字体往往给人以正规和专业的感觉,而sans-serif字体则既整洁又有现代感。
人们在PPT中运用字体时,所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认为上面列出的前三个字体很乏味。这让他们跳到底下的那种字体去,因为觉得它更为独特、更加有趣。
如果你不是专业设计师,记住,前三个字体绝非无聊的,它们很安全。它们是样式很好看的字体,均经过专业的设计,能让你看起来不错,对,这正是它们要干的事情。
永远都不要对标准样子的字体感到恐惧。使用它们能帮助你确保设计保持专业整齐,远离丑陋和杂乱。请注意下面这个片子如何使用相对“乏味”的字体,但通过不同大小和粗细的运用,并添加一些可视化的趣味,最终创造出的东西那是相当的不沉闷。
现在,请不要愁眉苦脸,我要说的是你不必100%地回避那些很酷的字体。有趣的东西总有机会发挥用武之地的,只需了解你应当明智而有弹性地运用这些字体即可。
正如上面这幅图片所表明那样,运用这些疯狂的字体的一个很棒的技巧就是只用它们做标题,而让剩下的文字保持朴实的风格。一旦你的复杂字体用的过多,或者开始混杂各种复杂的样式,你所得到的只能是无法阅读的一团糟。在上面,我们让大部分的信息使用的是你切实可读的字体,但是通过标题,仍然同时能给你的页面带来足够印象深刻的东西。
#5 注意你的可读性
在讨论排版这个话题的时候,你应当时刻留意演示文稿中字体的可读性有多高。有时候第二招(寻找高质量图片)会让你处于下图的境地。
(图中文字:这个很难阅读,无论你选择什么颜色)
此处我们有一幅很吸引人的图像,但它对文本的可读性造成了损害。甚至即使我们让字体加粗,并尝试不同的颜色,效果也不好。对于菜鸟设计师来说,这的确令人沮丧。
不过解决方案却相当简单:用第三招(单色系带来震撼)。只需在文字后面创建一个简单的彩色条块,我们就可以突飞猛进地增加可读性,同时还能保持幻灯片的时尚感。
大招隐于形,这是一种相当普通的做法,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方式。看看下面的若干例子来唤醒你的灵感吧。窄条
宽条
碎纸片
#6 无招胜有招,越简单越好 对于非设计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主要的绊脚石。这个问题源于对PPT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个误解。大部分情况下,幻灯片不应该成为内容和信息的最终来源。相反,演讲者才是体现PPT价值之所在。应当由演讲者来提供绝大部分的内容、信息、观察,以及冷笑话等等。
毕竟,如果演示幻灯片把一切需要传达的信息都囊括了,那观众为什么还需要演讲者呢?你只需要给每个人提供一个下载链接,然后祝他们生活快乐即可。
迄今为止,我见过很多很多人的演示都是做成像下面这个片子那样的:
(图中文字:第一点,XXX,此处略去数百字;第二点,此处再略去数百字;还有一点,此处再略去数百字)
你可能以为我在拿自己的设计开玩笑,但是请相信我,我见过的幻灯片比这还要糟糕得多。不要搞错了,幻灯片不是杂志。你不能往片子上填这么多内容却完全没有丧失其功能。甚至就算你把一切信息都组织得很好,片子也做得很漂亮,你还是会失去人家对PPT的印象。
再提醒你一次,记住,你的演讲才是你站在大家面前的原因。演示文稿应该充当极尽简化的可视化助手,当翻阅它的时候,它能够把你演讲的轮廓勾勒清楚。
(图中文字:阐明观点
1、尽量减少文字
2、突出重要概念
3、其余交给演讲)
让幻灯片内容保持简洁还能防止你偷懒,以为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这是个老生常谈的事例了,但是我的确见过很多演讲者一字不漏把演讲内容放到片子上,然后就逐字逐句地念出来。单调乏味如一般演讲那样,听着某人照本宣科地对着你念二十分钟则更是一种折磨!用你的幻灯片的视觉效果来吸引和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听演讲大家都很容易感到无聊的,给他们看看漂亮的东西有助于集中精神。
请注意研究一下,下面的这张幻灯片是如何用不完整的陈述来把你拉下水的。这个图案无疑深化了对答案的印象,但是除非我们实际聆听了演讲,否则我们是不知道答案的!这就是一个极佳的案例,幻灯片的可视效果被加以利用,作为强化演讲的辅助手段,而非演讲的巨幅打印输出服务。(图中文字:你可能就是那个冒牌货,如果:)
#7 提要句(Bullet Point)大瘟疫,尽量要避免
(注:Bullet Point没有专门的中文翻译,它指的是在PPT中以“●”开头的表达要点、提要或纲要的短句,这里弥缝将原译的“项目符号”修改为“提要句”。)
一些演示者已经注意到“照本宣科”这个问题,并且傲慢地宣称,看到有人干这种事情的时候,自己根本就无法忍受,并说这正是他们使用提要句的原因。
提要句是有魔力的(搞营销的家伙对提要句的热爱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这是一个很棒的办法,可以让你把一切该说的东西用便利的列表形式表达出来。人类所构思的一切最复杂的想法都可以放进带“●”符号的列表之内,就算是最迟钝的人也会马上茅塞顿开……对不对?不尽然。
对于把演讲最重要的部分传达出来而言,提要句的确是非常棒的工具。这种格式大家都很熟悉,可以很清楚地将思路分开,也易于消化。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图中文字:提要句瘟疫)
问题在于,像任何好的工具一样,提要句也会被滥用。演示者常常会忘乎所以,又开始犯了上一招的错误,只不过换成提要句的形式而已。
在一张幻灯片上放42个提要句跟放几段文字无异;这么做会毁了幻灯片的可用性。记住,提要句是用来传达重要信息的。为了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切实地做出取舍,决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应该留给你的演讲。
看看下面的幻灯片,使用了三个提要句来传达实际的统计数字。数字是尤其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除非你看见它被写下来,因此在这些地方运用项目符号是个好的开端。
保持简洁,记住,即便是这些要点也不必做到不言而喻。我们再次重申,那才是你站在讲台上的原因。
#8 重点要突出,主次需分明
不管你设计什么东西,重要的是你考虑如何去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不要把它交给上帝,相反,你要以你认为最能促进信息沟通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经验。
留意一下下面的这张幻灯片,看看它是如何运用色彩来将你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区域的。黄色的文字在其他文字中间显得很突出,因此往往更能吸引你的注意。
对于文本,你可以运用色彩、字体或粗细来创造出清晰的中心点。记住,一个主中心点后面跟着一两个不那么重要的次中心点是个不错的主意。
请注意,文字并非唯一能创造出鲜明的中心点的方式。照片和插图同样是将观众注意力吸引到特定区域的很好方式。留意下面这张片子里孩子的眼睛,看看他是如何真正抓住你的注意力然后慢慢地将你的视线引导到标题的。
最后,请记住,没有明确的中心点会导致观众很快失去兴致。设计得好的东西会给观众一个很清晰的印象,使得他们知道你想让他们看哪里,甚至即使是下意识的。
#9 封面吸引人,大功半告成
封面幻灯片往往不是被直接跳过就是惊鸿一瞥,一秒钟就一闪而过。然而,一个好的封面设计是树立整篇演示基调的极佳方式。
在封面放出来之前,观众都不知道能从你的可视效果辅助物那里期待得到些什么。创建一个漂亮的封面,然后在你介绍自己和演讲内容的时候让它停留在那里,这真的可以让你有一个积极的开端,可令观众发自内心地抬起头来,全神贯注,因为,他们即将看到一些出色的幻灯片。
(图中文字:被设计绑架)
创建一个有吸引力的封面还可以为你提供一个贯穿PPT全局的可视化主题的开端。这会让演示文稿看起来既专业又紧凑,而不是每张片子的设计风格都不一样,给人以一盘散沙、随意混搭的感觉。
作为例子,看看上面这个由Abduzeedo的法比奥·萨索(Fabio Sasso)带来漂亮的封面设计,然后留意一下下面的这张正文部分幻灯片样例,看看他是如何把这个肮脏乏味的主题运用到演示的其余部分的。
设计封面时一并附带设计几张不同的空白内容的幻灯片往往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你就可以通篇来使用它们。通过拖拽两到三张空白片子,你就可以进行统一的设计,并节省大量的设计工作。
如果你不是设计师,你可能会对设计出漂亮的封面望而生畏。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试上篇的第二和第四招,用专业的照片术和简洁的排版术这套组合拳帮助你处理设计工作。
#10 让观众发笑,演示必走俏 好的演讲者都清楚,幽默是保持观众兴趣的最好方式之一。不幸的是,不是谁都能像那样比尔·考斯比(Bill Cosby,美国黑人喜剧演员)或布莱恩·里根(Brian Regan,美国喜剧演员)那样能让观众笑得屁滚尿流的。无论你对给大家带来幽默诙谐这一点感到头痛,抑或你天生就是喜剧演员,让你的幻灯片部分或都掺杂些幽默对于缓解压力来说是有帮助的。如此一来大家都觉得你幽默风趣,而不必总是要妙语连珠。
(图中文字:HTML 5,什么鸟玩意儿?)
记住,你的目标不必是要让观众哄堂大笑。即便是少数观众偶尔一笑,此情此景也意味深长,因为这表明他们的确在专心听讲了!
在这方面,我的建议是幽默最好不要重彩浓墨。如果你看起来过度卖力,观众会觉察到的。找出讲演里面最乏味或最复杂的部分,把它们分成一两张有趣的片子。
在决定采用哪种类型的幽默时,一定要仔细考虑你的观众。得罪了观众远比令其乏味要糟糕。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巧辞令色和画画方面都不是特别聪明的人,那就试试插入一幅简单的漫画来有效地演示你的观点吧。只需确保该漫画一看即明,而非需经过四排人的讨论才能弄懂的东西即可。
请再次留意上面的例子,尽管它不一定能让所有人爆笑,但还是有效地给演示设立了轻松诙谐的基调。
结论
总结一下,让我们快速回顾PPT设计上下两部的十招大法。
1.内置样式不可使 2.高质图片需善用 3.单色体系震且撼 4.排版清晰观点明 5.小心留神主题性
6.无招胜有招,越简单越好 7.符号大瘟疫,尽量要避免 8.重点要突出,主次需分明 9.封面吸引人,大功半告成 10.让观众发笑,演示必走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