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梅山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梅山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梅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的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着力打造金寨龙头,创建五强大镇。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大城关建设主战略,积极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个私经济快速发展,精心培育城镇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带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促进城乡经济日益繁荣;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规模经济;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切实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使全镇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时刻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维持社会稳定,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共同进步。
过去的五年,是我镇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集聚区迅猛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城镇和农村的面
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增长的五年,也是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全面进步,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全面丰收的五年。五年来,全镇社会生产总值由 11.54亿 元增长到 元,增长 ;工业总产值由 10.3 亿 元增长到 亿元,增长,农业总产值由1.24亿元增长到3.3亿元,增长 ;镇财政收入由1515万元增长到3380万元,增长 ;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达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40元增长到5100元,增长。
一、以工业强镇为抓手,实现镇域经济实力大增长。坚持“突出工业抓经济、发挥优势育产业”的发展思路,主攻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工业改革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镇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84578万元,工业增加值206977万元,出口产品交货值24056万元,实交税金7664万元,年新增个私企业500余户,企业个数由“十五”末4420个增加到6745家。
1、多措并举抓招商。十一五初期,梅山镇才刚刚并镇,镇内工业、企业发展十分落后,老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全镇没有一家规模达千万元的企业。没有规模工
业、企业的有力支撑,发展经济实现富民强镇的宏伟目标就无从谈起。为此,镇党委、政府决定把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制订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抓招商。一是领导带头亲自抓。镇党政只要负责人亲自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做到亲自联系考察寻找商机,亲自洽谈接待帮助商家消除顾虑坚定投资信心,亲自上门服务主动帮助商家解决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2006年春湖北商人被邀请来我地考察铅锌矿开发项目时,就是因为被镇两位主要领导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决定投资1000万在我镇银湾村开发铅锌矿,成立了金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成为十一五期间第一家来我镇投资的外地私人企业。二是建立队伍专门抓。镇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抽调得力人员组成招商引资专抓队伍,具体负责做好全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实行投资商机寻找、项目考察论证、合作意向洽谈、工程建设实施、企业投产经营一条龙全程服务。三是选派人员外出常年抓。镇先后选派3名同志常驻江浙、上海等地专抓招商引资工作,一方面大力宣传我地的资源优势、区位
优势和优惠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多形式、多途径寻找投资商机,洽谈投资意向,千方百计把外地客商引进来。“十一五”期间,全镇共引进外来投资企业68家,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12家,累计引进资金36784万元,其中工业引资额29434万元;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也逐年递增,从2005年的 万元,逐步增长的今年的 万。
2、集中财力筑平台。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没有自己的阵地不行。2007年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我镇红石村征地 亩,开始筹备建立自己的工业集聚区。按照起点要高、特色要强、规模要大的要求,镇先后投入资金800万余元用于集聚区的规划设计、土地征用补偿、土地平整、道路修建、电力设施建设等,真正建立了自己拥有的工业集聚区,和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目前,镇工业集聚区已经先后引进了投资6000万元的金江混凝土、投资3500万元的骏辉绿色能源、投资7000万元的汇丰商砼等工业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生物、农特产品种植加工包装项目、投资1亿元的变压器开关柜项目、投资4500万元的汽车、叉车零部件加工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中
药材加工项目等七家规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 3亿多元。
3、老企业改制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镇老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按照明晰产权、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盘活存量资产的目标,对集体企业进行全面改制,先后对四建公司、缫丝四厂、丝织八厂实行了破产改制;指导私营企业实行联合、股份制改造,通过股权重组的方式,力促金江混凝土和汇丰商砼两家经营同一业务的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发挥了规模效应。
二、以发展商贸为支撑,拉动全镇经济大发展
1、重点扶持民营个私企业。积极为民营个私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坚持服务先行,政策优惠,全力支持。十一五期间,全镇共支持发展民营个私企业 家,总投资达 万元,企业生产总值达 万元,占全镇企业生产总值的 ;其中规模千万元以上企业有 家,生产总值达 万元。
2、城镇个体商业发展迅猛。随着大城关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全镇的个体工商业和小商品批发零
售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不完全统计全镇现已有个体商业网点近万家,实现小商品零售总额达 万元,完成利税 万元,已经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补充。
3、实施市场开发,大力发展集市贸易。大城关、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离不开市场的带动。十一五期间,我镇先后培育建成了船冲板栗大市场、新老城区农贸大市场、马店、汪冲的茶叶市场。投资8000万兴建的开顺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完成土地征用补偿,房屋拆迁安臵工作,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建设。同时,正在规划酝酿以三湾火车站为依托,建设金寨客运货运物流中心,使之成为全镇乃至全县工业、农副产品内购外销的重要聚集地。
三、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先导,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大提高。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规模支柱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板栗、茶叶、毛元竹和大棚蔬菜已经成为我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板栗面积 亩,年产板栗 吨,销售收入达 万元,以船冲板栗市场为依托,带动板栗储存保鲜和深
加工等三产的快速发展,已经全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全镇茶叶面积有 亩,茶叶年产量达 吨,销售收入可达 万元,拥有茶叶初、精加工企业 家,真正形成了茶叶生产的系列开发;全镇有毛元竹面积 亩,每年销售毛元竹 吨,销售收入达 万元,已经成为全镇农业开发的潜在优势项目;在开顺、百禄桥、桦岭等村新发展钢架大棚蔬菜1000亩,在梅山城郊种植露天蔬菜4000亩,已经成为梅山城区居民菜篮子供给的只要基地。仅上述四项产品的直接销售收入就达 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 元。
2、加强技术指导,培育高效农、牧、渔业。积极组织开展新型农业技术培训,安排农业技术人员直接深入到村组和农民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累计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项目,推行“经纪人+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定承包合同,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红石村300亩的金寨县生态龙虾种苗繁殖基地,龙井村引资300万元建设的现代化野猪、甲鱼养殖场等,全镇先后发展有17家养殖专业户,成立了15家养殖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产业协会4家。通过大户
示范,带动农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收入的不断增长。
3、立足旅游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我镇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梅山水库观光游、农家乐原生态游等旅游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利用经济。争取扶贫资金140万元,在洪冲、桦岭村建设生态旅游基地,实施栗园技改、茶园低改、库湾养鱼、土鸡养殖、蔬菜种植和培育农家乐旅游点等系列开发,带动全镇区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实现基础设施大改善。
1、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工作,认真编制项目规划,多渠道、多途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五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达4116.7万元,全部用于改善全镇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争取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2322余万元,实施项目建设290个,已完成267个,新建水泥路40.6公里,修砂石路26条32.5公里,改造路基135公里,加固河堤49处7650米,实施维修灌渠道维修2787米、清淤3000米,修塘堰75口,新建高位引水及人畜饮水工程25处,新建农村科技文化室6处。二是争取通村水
泥路项目资金1414余万,修建通村水泥路38条96.5公里;三是争取以工代赈资金180余万元,实施三湾生态移民工程和镇内公路建设,落实了三湾村40户移民集体搬迁。四是争取扶贫资金200余万元,用于龙湾、洪冲、等13个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只要用于改善村组道路、人畜饮水、高低压线路整改等基础设施。
2.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变村容村貌。十一五期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首批申报了新河、三湾、百禄桥为省、市级示范村。把位于老城区结合部的新河村规划建成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园和小康示范村,投入资金修建了组级水泥路3.3公里、园区矩形渠1240米、当家塘5口、河堤800米;同时新建了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的村民安臵房,现已全部交付使用。把金寨火车站所在地的三湾村规划建设成山区新农村的样板村,进行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争取资金兴修了规划区内的道路、桥梁、安全饮水排水工程等配套实施,40户库区移民安臵房建设主体楼房已经基本竣工。把全镇蔬菜生产基地百禄桥村规划建设成为高效农业示范村。争取资金
实施了吴庄至凤桥组级3公里的道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入资金 元购臵大棚钢架免费供菜农使用,新发展钢架大棚蔬菜250余亩;实施污水和雨水收集工程,清淤河道2公里;推行“一池三改”和庭园美化、田园清洁工程,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建起垃圾箱,清洁田园美化环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
3、以创建区域重镇为目标,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实现打造金寨龙头,创建五强重镇的目标,就必须围绕梅山城镇建设做文章。(1)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梅山城区建设规划。力求梅山城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备、道路通畅、环境优美,努力把梅山城区建设成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美丽山城。(2)稳步推进大城关建设。委托六安市规划设计院对县城规划区内的19个行政村154个村民组的村民居住问题进行了布点规划,共规划设计54个居民点,今后将分阶段逐年稳步实施。(3)文明城镇创建工作初见成效。2008年我镇成立了城市管
理行政执法中队,积极开展梅山城区文明创建工作,在依法治理城市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不法行为的同时,重点配合县行政执法大队开展了城市市容市貌的整治,治理脏乱差、不文明经商行为,认真实施城区街道绿化,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确保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城风文明。
五、以科学发展为统揽,实现三个文明建设大和谐。
1、高度关注民生,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时刻关注农村五保户供养、老弱病残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扎实开展农村和城区贫困人口的社会低保工作,坚持标准,规范申报、审核、审批程序,做到公开透明,应保尽保,全镇落实社会低保 人,其中农村低保 人,城镇低保 人。积极开展特困户、重病户和受灾户的救助工作,五年来共实施救助10915人,发放救助资金277万多元,完成灾民建房673间,帮助农村贫困、病残人员实施危房改造160户。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注重宣传、阳光操作、建立机制、优质服务。镇成立了便民政务服务中心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全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对农村各类补贴资金实行了“一卡通”发放制度,确保各项惠民资金及时准确地发放的农民手里。五年来共发放各种惠民资金 万元,其中,家电下乡补贴1.43万台800万元,农用机械车辆补贴 万元,其它各类补贴 万元。
2、扎实开展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工作列为头等大事来抓,投入资金50余万元,用于综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治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创建与“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建立社区及小集镇警务室,成立综治维稳中心与矛盾纠纷排查中心,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先后被授予六安市平安乡镇、无邪教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
3、始终把教育放在首位,确保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采取争取外援与政府配套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危房改造。五年共撤并学校6所,消除危房3万平方米,新建教学楼11幢17854平方米,维修加固教学楼1.3万平方米,新建学校水泥篮球
场、硬化校园水泥路、改造学校食堂、学生宿舍1.5万平方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严格执行教育收费“一费制”,强化控辍保学措施,保持小学入学率100%,初中生毕业率99%。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全镇共建设村级农家书屋18家,争取资金60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工程,架设光缆52公里,建成了9个村级终端接收网,安装用户760户。镇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正在抓紧实施,2011年初即可投入使用。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扎实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切实解决了城乡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问题。争取资金投入,努力改善镇村卫生条件。镇中心卫生院、洪冲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争取资金140余万元,筹资100余万元完成了32所村卫生室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镇村医疗条件,促进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实施;积极建立重大疾病救治和疫情防控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稳步推进。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核心,以控制
政策外生育、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为重点,以两查两六到位为抓手,积极建立常抓不懈和村为主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扎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不断优化计生效果指标和过程指标,确保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十一五期间,全镇共出生人口6902人,人口出生率为12.13,自然增长率人口为6.2 ;共落实四项手术8638例,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为92.3 ;查处“两非”案件127例,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1200万元。认真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兑现各项奖励扶助资金200余万元。
5.、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争创五好乡镇党委、五好党支部为目标,全面落实党员双培双带、双向带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承诺双监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五大载体”工程;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党员,不断充实和壮大党员队伍;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违纪案件;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 14
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切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如此同时,人民武装、妇联、群团、老龄委、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不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明显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从容应对了行政区划调整后所面对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扎实苦干,在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城关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让人鼓舞,催人奋进。但是,有暴露了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工业发展的步伐还十分缓慢,缺少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工业项目作有力地支撑,镇工业集聚区亟待重新规划建设,时间刻不容缓。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和品牌效应,没有自己特色产品和优势项目,农民收入增长的速度还很缓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不牢固,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脆弱,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快,规模不大,带动效果也不十分明显。三是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显得办法不多,信心不足,决
心不大。四是少数镇村根本思想不够解放,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不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都亟待提高。
“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二五”时期对我镇来说,既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压力与挑战并存时期,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发展使命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挑战中赢得主动权,在困境中顽强拼搏,在不断发展中实现自我,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而顽强拼搏。
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加速赶超、富民强镇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工业改革等发展和大城关建设为重中之重,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奋力拼搏,积极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环境立镇、旅游兴镇”的发展战略,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发展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
和谐、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梅山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奋斗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下述工作目标:
1、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 %。
2、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元,年均增长20%。
3、工业总产值达 亿元,年均增长 %;实现招商引资88340万元,年均增长22%。
4、农业总产值达 亿,年均增长 %。
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 %。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达98%。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内。
三、工作措施与任务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进一步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推动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主战略。着力于经济环境建设,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的服务力度,实行项目联系制度和包保责任制度,完善全程代
理服务制度,限时承诺办结各项法律手续;对重点建设项目,分别成立项目责任小组,从项目谋划到实施直至完工投实,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场办公,加大对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干扰和影响招商引资企业正常建设和经营的不法行为;加强与落户企业的联系,听取招商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及时落实解决招商引资企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主攻战略,以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推动镇域经济上台阶。十二五期间计划引进企业113家,实现引资88340万元。狠抓项目推进,2011年要全面完成已签约的盛前科技中药材加工、森泰工贸变压器开关柜、开顺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开工,落实正在洽谈中的意向项目,奠定十二五规划的坚实基础。随着镇红石工业集聚区并入县经济开发区,我镇亟需创造条件,打造新的招商平台,为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创造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空间。支持在外地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鼓励有经营意识的乡土能人开展创业;帮助个体私营业主做大做强。
2、壮大产业集群,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扶持现有的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延伸产业链,把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逐步培育新的骨干和支柱企业,以支柱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打造更多的有市场潜力的产业群体,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在加大企业科技投入的同时,扩大企业规模,造就一批具有引领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增强市场影响力和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实现工业强镇目标。
(二)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引导农民致富。紧紧抓住“三农”工作发展新契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做好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进一步改善全镇农村建设簿弱环节。
1、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确保粮食自给自足的基础上,扩大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开展水稻、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实施玉米振兴、油菜高产计划,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力促全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6%。提高优质茶树良种普及率,新发展
良种茶园2000亩,改造老茶园2000亩,到“十二五”期末,全镇茶园面积达1.2万亩,产量达500吨,产值达0.3亿元。发展城郊蔬菜5000亩,设施蔬菜5000亩,力争到2015年全镇蔬菜面积达1.3万亩,实现产值0.5亿元。在洪冲、南水、百禄桥、银湾、三里井等村发展生态黑毛猪养殖、圈山散养土鸡,发展有机鲢鳙特色养殖,逐步建立规模化、标准化、产业特色养殖体系,到2015年,分别达到1.2万头、8万头、1074吨,实现产值5562.2万元,增长18.5%,特色养殖比重占全镇养殖总量的60%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60%以上。在三元、龙井、龙湾、汪冲、清水、马店等村新建油茶基地5000亩,实施油茶低改4000亩,在马店、桦岭、汪冲等村新发展毛竹4000亩。
2、实施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计划
“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争创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1万户,农民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达1900元。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专业化合作社
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章程制度,力争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家。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重点建好开顺农副产品交易大市场,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大户为支撑,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种养加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园区。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进一步加大品牌的申报认证和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的数量、知名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抽检,狠抓农业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涉农纠纷的调处。实施农村能源工程,拟在全镇10个村实施“一池三改”600户,实施节能改灶800座,推广太阳能2000台,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单元,户用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同步建设,鼓励农户采用“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与农技人员深入村组等形式,培训新型农民,到十二五末,确保全镇80%的农民懂技术会经营。
3、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利用项目资金,加强村组道路、人畜饮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村级科技文化室,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
范点建设。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精品示范村。
4、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社会扶贫,不断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好整村推进,实施产业化扶贫,强化劳动力培训,完善危草房改造和扶贫移民搬迁点建设,争取完成2750户危房搬迁任务,减少贫困人口3000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
(三)突破重点项目征地瓶径,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创建宜居城关镇,发展集商住、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等工作,力促史河防洪堤退建、县医院住院部扩建、新城区四星级宾馆、河滨路改造、安臵四区等工程项目早日竣工,争取资金对老城区街巷进行治理,硬化、亮化小街巷,逐步完善县城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在“两路下道口三合、三湾等村创造条件发展道口经济,拉动人物流,活跃第三产业;加快桦岭、开顺、船冲、马店、徐冲等小集镇建设,逐步完善现有的农村农贸市场,引导个体工商户,文明诚信守法经商,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加大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支持中小学校依照教育整体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臵,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力促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5岁学区教育一体化体系,建好中心集镇幼儿园,小学幼儿班。根据新城区教育发展需要,新建、扩建、加固江店中心小学、开顺中心小学、开顺初中、三湾小学、汪冲小学校舍。完成苏畈、枣冲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撤并山区村小学校。积极争取,消除学校危房。
2、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建成标准化镇级综合文化站,普及村级“农家书屋”;扩大徐冲片、船冲片有线电视覆盖面,建成贯通全镇南北线电视网络;分批解决卫地设施有效覆盖,解决边远山区群众看电视问题,逐步推进数字化电视设施,实现信息网络化。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疗保险群
众筹资收取工作,支持镇中心卫生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改善村、社区医疗条件,抓好免疫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保障群众健康。建好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好村级农民健身活动场所。
3、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继续实施“关爱女孩”行动,切实将性别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着力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完善提高“村为主”、推进“村(居)民自治”逐步建立以“宣教为先导、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秀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继续整治生育秩序,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上台阶。
4、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是抓好综治维稳工作。紧紧围绕“把梅山建设成为金寨县最稳定的乡镇之一”的
目标,强化镇村、社区综治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办)。完善信访维稳机制,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建立排查预警、受理登记、办结报告等制度,努力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辖区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无邪教镇、村(街)、社区”创建活动。继续实行平安达标一年一评工作机制,对平安创建先进村、社区、单位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属地管理”“一票否决”的要求,加强对综治工作的考核与奖惩力度,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极力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梅山;二是抓民政救助、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优抚保障、社会福利、生产救灾等任务、对城乡低保继续实行动态管理,抓好村民自治、社区建设,认真做好农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临时工养老保险工作,抓好劳动就业培训工作。三是抓好统计、档案、资源普查等基础性工作。四是抓好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老龄教育等工作。
5、稳步推进基层民主。
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活动。加强监督工作,进一步抓好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工作,扩大基层群众参政议事的知晓权、监督权,发展基层民主。
2011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开好头、起好步,初步打算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农村党员干部主题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认真组织实施村“两委”换届工作;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二、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争取已签约的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打造招商平台,充实招商力量,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招商引资1亿元的工作目,着手规划拓展工业集聚区。
三、高度重视,做好“三农”工作。扶持种养殖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发挥带动作用,推广实用生态养殖 26
技术,促进特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积极引导、组织和鼓励农民外出创业和返乡创业。
四、积极实施大城关建设。做好征地补偿安臵工作,加大建设环境整治力度,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五、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做好全镇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继续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工作,加强监管服务力度,保证工程质量;认真抓好新村庄布点规划的组织实施,严禁查处乱占滥建行为,严格保护耕地和林地。
六、全面落实民生政策。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大低保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村居民收入监控,对城乡低保户实行动态管理;抓好民政救助和五保供养等社会保障工作。
七、夯实镇村综治工作基础。落实办公场所、培训工作人员,配备办公设备,落实工作责任制,保障工作所需。
八、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镇负责,村为主”工作机制,开展创建计生优质服务乡镇活动,提高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加大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力度,严查“两非”案件,做好计生统计工作,夯实计生工作基础。
九、加强财政工作。按照现行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所有规定与要求,合理编制镇财政收支预算;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严格支出管理,保障正常运转,努力培植新财源。
十、抓好教育、卫生、广播文化民生工程的落实,利用民生工程资金及争取项目资金,保障立项的文化、广播、教育、卫生等设施开工建设。
中共梅山镇委员会
梅山镇人民政府
第二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200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全局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下,县发展改革局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打好“三大战役”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狠抓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县“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十一五”工作简要回顾
(一)宏观综合卓有成效
1、加强对重大规划的引导。一是在立足县情、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一五”规划纲要》,为麻阳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操作“蓝本”;初步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二五”规划纲要》,绘就了麻阳“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二是在认真做好前一经济运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完成了2006—2010年共5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该系列计划都经县人大会审议通过及时下达,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是针对全县库区和移民安臵区的发展实际,编制完成了《麻阳苗族自治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臵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四是编制完成了2008年、2009年、2010麻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规划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2、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县发展改革局在密切关注县内外经济走势、紧密跟踪国家宏观政策动态的前提下,坚持定期组织专入深入各乡镇、各相关
部门开展调研,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和计划完成情况,在掌握全县经济运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准确作出对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强化对县内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五年来,共撰写经济形势分析报告20余篇,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3、加强对重点课题的调研。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县发展改革局重点建立和完善领导带头、各股室参加的联合调研制度,坚持定期、定向调研,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寻找对策、探索道路。五年来,先后撰写完成了《关于我县企业贷款难的调查和思考》、《关于湘西开发现状与问题的思考》、《关于将麻阳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比照执行地区规划笼子的必要性》、《从苗乡变迁看湘西印象》、《关于做好省扶贫县以工代赈工作的思考》、《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麻阳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关于麻阳县近期猪肉价格上涨调查报告》、《让项目建设贯彻麻阳发展过程的始终》、《对我县招投标工作的几点思考》等20多篇质量高、分析透彻、可操作性强的调研成果,分别被国家、省、市、县报刊予以刊登转发,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1、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十一五”期间,县发展改革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国家相关部门的衔接汇报,积极争取国债投资项目。同时多措并举,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引进外资和内联引资力度,不断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充分协调银信部门,争取更大、更多信贷资金投入,进一步调动
了全社会投资积极性,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强度,每年均以30%的增速合理增长。尤其是今年,随着列入全市目标考核管理的葛根深加工及基地建设、城南停车场建设及商住楼开发、锦江新城建设等8个市下达给我县的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和全县29个重点项目全面启动,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97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城镇投资11.7394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突破17亿元,增速达30%。
2、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抓好项目库建设。“十一五”期间,县发展改革局坚持从县域发展实际出发,按照“开发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的要求,超前谋划,狠项目库建设,共收集整理入库项目800多个(含已滚动开发未完全激活项目),入库项目基本做到了规划合理、资料完整、文本规范、操作性强、随用随取。二是搞好项目申报。为搞好每年项目申报,县发展改革局依托全县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投资重点,安排专人收集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找准上级投资政策与我县实际的结合点。精心从项目库中筛选了一批重点项目,做到了与上级计划的基本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经过努力,五年来共向上申报冰糖橙基地建设、县城垃圾处理场建设、乡村道路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服务大楼建设等一大批全县重点项目。三是全力争取项目资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发改委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发改口争取到位的无偿建设资金也逐年呈翻番增长之势:2006—2010年分别为3600万、4700万、6100万、8200万和11500亿元。
3、重大项目推进平稳有序。一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
目深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党和国家改善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该项工作启动于2008年到2015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在我县预计总投资14097.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637.8万元。2008年,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等6部门以湘发改赈[2009]44号、湘发改赈[2009]1188号两个文件,批复下达我县2008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总资金1661.2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995万元,具体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安排在锦和、岩门、板栗树等19个乡镇实施,工程惠及84个行政村565个村民组8087户退耕户共30910人;2009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五部门以湘发改赈[2009]1188号、湘发改赈[2009]1438号两个文件,批复下达我县2009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总资金 1114.8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660万元,地方自筹454.8万元。批复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安排落实在高村、岩门、谷达坡、江口墟、黄双、板栗树等23个乡镇67个行政村实施;2010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等5部门批复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资金1300.17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805万元,批复建设内容包含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补植补造四个方面。项目在吕家坪、兰里、和平溪等县内部分乡镇实施。二是“湘西开发”纵深推进。自2004年省委、省政府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决策以来,下达给我县第一轮湘西开发省规划项目为年产一万吨油化系列产品、锦江泉酒厂扩建和麻阳冰糖橙产业化项目共3个。第二轮为麻阳冰糖橙特色水果产业化一期工程、年产3万吨高γ—氨基丁酸发芽糙米生产线项目有共2个。截止目前,其中第一轮项目完
成投资11251万元;第二轮项目完成投资9325万元。三是以工代赈效果显著。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家对以工代赈项目做出了新的规定,“省贫县原则上不安排以工代赈项目”。但是在我局的极力争取下,再加上和上级发改委关系处理较为融洽,省、市发改委对我县特别关照了每年几十万元以的以工代赈资金。2006—2010 年我局共争取到以工代赈资金4795.6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66万元,分别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4076.17万元、农村公路建设301万元、农林建设22.7万元、农村人饮工程建设46.8万元、水利建设20万元和荒山荒地造林建设329万元。四是在建项目监管依法依规。在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上,我局始终要求相关人员严格采取事前、事中和事后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坚持一旬一上报,一月一分析,半年一总结制度,从项目筹划过程中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概预算和招投标到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等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坚决执行县纪委关于《加强我县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工作方案》,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国债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建设安全。2006—2010年,县招投标办共核准招标项目129个,其中公开招标76个,邀请招标53个,共计总投资92645.47万元。五是渝怀铁路复线建设步步为营。我们已将渝怀铁路复线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的相关资料整理汇总并移交给中铁重庆二院。中铁重庆二院经过多方论证,初步确定我县锦和客货运输站的设计规模为:货运近期设计规模为75万吨/年,远期设计规模为90
万吨/年;客运峰值为600人/车次,省发改委也多次表示将在该项目建设上给予我县最大支持。
(三)机关效能更上层楼
1、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局坚持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不放松,不断增强强服务基层、特别是服务企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意识。
2、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积极主动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的沟通,在申报项目、安排资金、制定规划和政策时,充分听取、吸纳和体现各方意见,帮助、指导和统筹协调开展工作。
3、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定出台《机关效能建设管理办法》、《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厉行节约管理办法》和拟定《麻阳苗族自治县招投标监管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4、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用人机制,着力提高干部素质,落实各股室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与干部的思想交流和沟通,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5、廉政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党组带头做表率,局领导、相关股室负责人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大力推进廉政建设。
二、“十二五”发改工作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和五中
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倡导节能减排,加强预警分析,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十二五”时期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举措
1、全力以赴搞好经济监测预警分析。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变到抓宏观、抓综合、当参谋上来,高度重视和强化宏观综合核心职能,正确处理战略研究与具体事务、促进当前发展与谋划长远竞争力的关系。一是加强重大规划的引导。高度重视和发挥规划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作用,涉及到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必须首先纳入规划。二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每个季度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当前及长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思路的提出、重大生产力的布局、重大政策的制定等,坚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深入研究。特别是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把握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针对性、操作性、时效性较强的措施建议。四是加强宏观综合的资源配备。加强高素质宏观综合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整合,强化各股室的综合力量。加强与社会研究咨询机构及专家的联系互动,充分发挥外脑作用。建立稳定的重大课题研究经费来源,对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给予经费保障。
2、自始至终突出项目建设主导地位。有项目才有资金,有项目才谈得上发展。“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紧紧抓住项
目建设这根主线不放手,让项目建设贯穿麻阳发展过程的始终。一是围绕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抓项目。针对县情实际,就是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病险水库治理、保障人畜安全饮水为切入点,进一步放大优势,打造品牌,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路子。在做大做强水果、养殖、蔬菜三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适度规模开发油茶产业。引进和扶持一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开发一体化;进一步叫响冰糖橙、脐橙、无籽西瓜、麻鸭和锦江白鹅等“麻阳”品牌,逐步实现种养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切实解决农产品增值难、增效难、增收难问题。二是围绕培育新型工业集群抓项目。重点做大冶金、化工、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努力壮大水电业,实现锦江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引导百事、东坡果品和苗家王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适度开发钒铅锌等矿产资源。一如既往鼓励奔鑫治炼、泰安硅业开足马力生产。持之以恒完善工业园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争取更多、更大、更强的企业入园。三是围绕建设长寿旅游名县抓项目。深度开发我县农村优秀民族、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和绘画、编织等民间工艺。着力打造盘瓠文化、福寿文化、名人文化三大旅游品牌。提升改造中国盘瓠部落苗族文化长廊、漫水盘瓠民俗村和文明山森林公园。积极培育以滕代远、满朝荐故里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倡导红色旅游。全面推进石羊哨温泉及附近水域综合开发,挖掘我县长寿观光旅游新亮点,加速我县由旅游途径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进程,培育我县经济新的增长极。
3、矢志不渝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 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事业的发展,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围绕就业、社保、文教卫等民生领域,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窒建设;着力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抢救性文物保护、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地保护设施等国家规划内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加快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动群众性体育事业发展。二是高度关注弱势群体。重视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流浪儿童等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国家加强住房保障的有关政策,加大廉租房实物配租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新建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是协调做好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在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领域建设一批民生工程,继续争取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加强创业培训和职能技术培训设施建设。
三、2011年发改工作主要思路
(一)工作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改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注重宏观综
合,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更加注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深入实施,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体;更加注重“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工作,引导县域经济健康平衡较快发展。
(二)工作举措
1、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一是搞好项目申报。依托全县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国家2011年投资重点,安排专人收集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找准上级投资政策与我县实际的结合点,精心筛选、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做到了与上级计划的基本衔接,切实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二是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加强对国有投资项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专项资金安全是国家赋予各级发改委的职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经初步统计,我县在建项目中,国有资金投资项目约占1/3强。若对国有投资项目稽查不到位导致国有资金使用出问题,这必然会对我县以后的项目争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尴尬局面。对此,我们将充分协调监察、审计、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稽查,规范项目审批、勘察设计、招标投标、设备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行为,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
2、更加注重宏观综合,不断提升参谋服务水平。主要是制定和实施好《麻阳苗族自治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完成《麻阳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麻阳苗族自治县“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搞好2011年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规划编制工作和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充分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投资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监
管和稽查、国有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等方面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3、更加注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深入实施,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体。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工作启动于2008年至2015年结束,共计8年时间,在我县预计总投资14097.9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637.8万元。该项工程惠及我县23个乡(镇)249个村23万人。每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为800—900万元。为抓好该项工程,我们将继续与相关乡镇及村组密切合作,把该项惠农工程办好办实,使党的阳光雨露滋润苗乡大地。
4、更加注重规划对县域经济的指导作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起步之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是应对形势新变化,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对推进富民强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此我们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十二五”时期县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突出统筹兼顾的要求,全面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报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麻阳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11月25日
第三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巡田乡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工作总结
2006年来,巡田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旅游立县、工业强县、产业兴农、开放搞活”的发展战略,围绕“抓管理、强基础、调结构、保稳定、促发展、上台阶”这一工作思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培植、壮大烤烟这一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形势喜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五年来,全乡固定资产由3658万元提高到21825万元,增长了496.64%;粮食总产量由16179吨提高到24000吨,增长了4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85元提高到1268元,增长了62%;劳务收入由9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增加了110.5%。
二、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五年来,我们紧扣发展这一主题,用发展凝聚人心、树立形象,营造了浓厚的发展氛围,形成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1、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烤烟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1300亩增加到今年的2400多亩,产烟6963担,产值500万元,财政创税近50余万元,已成为我乡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全乡创建了“腊元、桐古”交售烟叶2500担以上的规模种植区,“腊元、桐古”现代烟草农 业示范片更一步完善,石井现代烟草农业求范片全面启动。全乡出现交烟2000担以上的村1个(腊元),交烟1500担至2000担的村1个(石井)。药材种植以优种、优管为导向,着力以百合、菁蒿等种植为主,全乡种植药材2000亩。
2、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全乡积极探索土地转新机制,为产业规模发展与项目建设用地提供支撑。腊元桐古村1000亩烟叶实现连片种植,桂山村与新宁县德天农业有限公司在2009年冬季签订了980亩的油茶种植合同,2010年种植276亩,群众种植积极性高涨,形势喜人,明年预计会辐射到周边的大禾、长铺村,有望突破1200亩。
3、通过典型带动,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扩大了以长铺、桂山、大禾等村为中心的养殖业,鼓励农户发展猪、牛、羊13万头,新发展养殖大户5000户,其中长铺村冷建华投资200万元兴建的年出栏生猪2500头的建财养猪场,成为我乡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新亮点,并不断巩固甘井村雏鸡孵化基地,发展养殖、销售雏鸡大户100余户。
4、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腊元、石井两村成了烤烟生产经济合作社,长铺村成立了志铭香椿种植合作社,同时由巡江村蒋连亘等牵头,在县内成立了新宁县松茯苓种植合作社,各经济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服务,为我乡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长铺村志铭香椿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现已种植香椿273亩,预计今年产值达6万元。以我乡巡江村蒋连亘牵头成立的新宁县松茯苓种植合作社,利用我县马尾松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县种植松茯苓4000余亩,发展会员200多人,巡田乡境内现已种植400多 亩。
5、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五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开发好乡内经济资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其中投资500万元的金桂电站于2007年投入生产;投资600万元的双江口电站已建设完毕,即将投产;投资200万元的石井纯净水厂于2009年10月份投产,经济效益可观;投资300万元的西蒋碎石场于2009年7月投产,为207国道改建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投资250万元的大禾冷库建设项目已完成80%,建成后可储藏农副产品700余吨。
6、加大争取落实力度,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紧抓项目这个经济发展的载体,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烟叶生产、道路交通等方面项目争取和落实。利用中央扩大内需投资120多万元的巡江、西蒋、石山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于2009年4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解决7000余人的安全饮水;投资50万元的长铺饮水工程于今年7月份完工,解决了干旱地区500余人及3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2008年开工的腊元桐古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于2009年初建成,成为全县连片种植规模最大的区域,全市类似的基地仅三家;今年在石井、石山、西蒋三村实施的石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片项目,现已完成85%的工作量;207国道改造于2009年初动工,现在全线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实施路面硬化工作;紧抓207国道改造良好时机,积极筹措资金,全面启动了巡江街道改造,整个工程于9月初开工,现在已基本铺好下水管道,预计再等一个多月就能完工,到时巡田的小城镇建设将初现雏形。
三、严抓干部队伍管理,工作作风大力改进
1、坚持严制度管理干部。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力打造一支勤政务实、扎实肯干、开拓创新的干部队伍,乡党委政府拟定了“为民兴办实事、为民脱贫致富、为民排忧解难”三个责任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轮流值班制、上班签到制、下乡和值夜班制等二十项工作制度,严格照章办事,决不含糊,这样大大规范了干部行为,彻底解决了少数干部中存在的“懒、散、飘、贪”等问题,使干部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工作积极性、业务熟练性明显加强。
2、转变工作方式触动干部。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发展这一主题,自始至终要求干部从指导型向服务型工作方式转变,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把干部推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多为群众兴办实事;进一步健全了“三热”服务机制,实行办事公开制、逢周二集中办公制、误工赔偿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带粮入农户、带被住农户、带书送科技、带钱送温暖、带种下农田及党员干部结对“一帮一”等一系列活动,更好地加强了干部、党员同农户的联系,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模范带头作用。
3、推行“以村为主”工作机制激励干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村级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全面清理了村级财务,完善了政务、村务公开,组建了一支工作热情高、为民办实事精神强的农村干部队伍。在2006年全面推行了“以村为主”综合考评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纳入“以村为主”量化考核,乡、村干部年终待遇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自该机制实行以来,乡、村干部干实事的劲头更足,为民服务的热情更高,促进了干部工作扎实到位、服 务到底。村级班子也已逐步成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坚强核心和战斗堡垒,乱收费、乱办事的现象少了,为民办实事、带民脱贫致富的事迹多了,各项任务完成得更好,年终综合考评中文明村越来越多。
4、深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教育干部。五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加强指导和督促工作,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实践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等各类活动,促使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为营造村民安居乐业、村风淳朴和谐的农村社会提供了强有劲的动力。
四、突出协调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落实各项惠农、助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五年来,我们始终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工作,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时贯彻执行中央全面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减负政策,把粮补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户,并专门制作了涉农收费公示牌、政务公开栏,在全乡17个行政村完善了村级帐务公开和村帐乡代管制度,从严把关,每年对国土、计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的收费进行一至两次全面清理和整顿,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山、林、水、田、路的综合整治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道路建设、水利整治、村小危改、基础产业、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一是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共向上级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完成人畜引水工程5个,其中大禾村的人畜引水工程是全市亮点工程之一;完成水利 设施建设300处,新修水圳10公里,对乡内2座小Ⅰ型、1座小Ⅱ型水库、303口山塘、5座拦河坝、1万多公里水渠全面进行了整修和硬化,其中甘井水库、腊元代圳在2006年、2007年分别获全县优良工程,石叶冲水库、李家塘水库的加固硬化、石山拦河坝、花田烟水配套工程等作为全乡亮点工程推介,切实提高了旱涝保收能力,确保山塘水库安全运行,五年来未垮一塘一坝。二是加强了交通、通讯设施建设,紧抓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抢抓上级加大村级道路通畅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契机,对全乡17个村进村道路全面进行了整修,新修、整修组道20余条,完成巡石、巡柳、巡桐、巡桂、甘长五大主干村道的水泥硬化通畅工程共3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砂道的环形交通格局;新修客运站1座;新修和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5个,大大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条件。与此同时,全乡全面启动了农电网改造工程,完善了通讯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有移动、联通信号,村村有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
3、关心弱势群体,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我们把帮助弱势群体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一是积极组织乡村干部、党员开展各类帮建活动,共组合资金10万余元帮助贫穷困难户;每年将五保户供养金、特困救助金、双抚资金、军人优待金等上级拨款,全部按时发放到对象手中。二是采取“一帮一”结对帮扶措施,落实责任,重点扶持弱势群体。帮助全乡4户残疾人落实建房资金12000元,帮助重大医疗救助对象落实救助资金近1万元,并多方筹措资金10余万元修建了1座敬老院,确保了33位五保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三是举办致富技术培训共2万余人,并由农业站牵头,组织 全体干部下村入户作技术指导,让贫困人口的贫困情况得到遏制,生活得到改善。
4、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奖抚政策全面落实。我们谋求人口与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持续可发展之路,认真落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基础工作,规范了收费项目,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技入,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及计划生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水平。2008年根据我乡计划生育工作降类的严峻形势,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在全乡实施了计划生育乡、村干部联系卡。规定被联系的对象出现计外生育,联系的乡、村干部按县发[2004]1号文件处理,并与年终费用挂钩。目前,全乡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0.67‰以内,计划生育率在91.3%以上,多孩出生率在0.2‰以下,节育手术到位率达98%。同时,认真全面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抚助政策,采取公平、公正、公开评议等方式,在全乡评选出计划生育家庭户,把奖励扶助金有进发放到位,大大地转变了群众的计划生育观念。
5、狠抓动物防疫、林业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年来,我们自始至终把动物防疫及禽流感防制工作提升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上抓紧抓实,每年年初都与各村委、驻村干部、防疫员分别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强化了防疫工作奖罚措施,做到动物免疫四个“100%”、禽流感防疫到位,并成立了稽查分队,不定期对农户、各市场交易所进行检查,严防疫病发生。
同时,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五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万余亩,完成林业抚育面积3万多亩,6、狠抓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我们历来把确保一方平安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逐步加大了对综治工作经费的投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平安乡(村)”创建成效显著。进一步完善了公安、司法、政法、治保调解等一系列防控体系,强化管理;继续推行了“一帮一”刑释帮教工作,重拳出击取缔了“地下六合彩”等赌博行为;重点强化了安全检查和监管,严查农用车违章载人,加大了对非煤矿山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整治力度,每年对乡内安全隐患的非法矿井、采石场进行一至两次地毯式的清查,没收非法产品和作业工具;加强了危爆物品的审批、管理和使用力度;加强了对非法收看境外电视、电视的卫星地面接收装臵的摸底排查,全部办好接收许可证;全面完成乡内600余台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装臵的转星工作,确保电视卫星信号接收正常。同时,充分发挥“夕阳红”综治协会、老年协会等矛盾纠纷调起体系的作用,确保了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为打造平安、和谐巡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文化、教育、卫生等工作有新突破,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乡本着“发展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的指导思想,每年把教育列入政府日常工作。五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就学率、升学率明显增上升,素质教育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新建了巡田中学校门、多功能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完成了西蒋小学、柳山小学、八丰小学的修建及金盆小学、桐古小学的危房改造工程,有力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素质教育,并定期在学校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乡 里也新修办公楼1座,设立了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大大改善了干部的办公条件,丰富了干部的文化生活。
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困难初步解决。同时,在全乡积极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了党员、乡、村干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克服缺点,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大力进行科技文化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明显改善了村民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全乡人民的精神文化内容。
“十二五”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更是我乡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结合全乡实际,确定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重实效,项目建设求突破,科技兴乡谋发展,社会稳定促和谐 ”这一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强化社会稳定,加大招商引资,全面推进乡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农民人平纯收入翻一番;财政收入增长50%以上;“项目兴乡”取得显著成效,除建成“千担村、万担乡”烟叶生产基地,建成香椿、油茶、松茯苓、畜牧养殖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招商引资有新的进展;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迈 上新的台阶;民主政治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今后五年我们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三农”工作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确保乡域经济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各项支农措施力度,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思路,继续以烤烟、药材、香椿、油茶生产为龙头,着重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党和中央继续实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抓好粮食生产,扩大优质稻及其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突出发展精细种植业,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粮食总产要增长30%以上。
2、做大做强烟叶产业。要继续坚持“以烟兴乡富民”战略目标,实施“千担村”和“联村创片”工程,不断扩大烟叶种植规模,把主攻方向放在发展大村、大户和千亩连片种植上,全力推进烟叶产业再上台阶。要以腊元、桐古千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为基点,建好石井现代烟草农业求范片,在全乡全面铺开烟叶种植,实现烟叶产量、产值和税收的成倍增长。
3、以点促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腊元桐古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加快建成石井现代农业示范区。抓好退耕还林工作,新扩药材种植4000亩;以长铺村现有香椿种植为基础,不断扩大种植范围,使之辐射到桂山、大禾等村,重点要加大投资力度,建成投资规模150万元以上的“产+销+加”一条龙服 务的香椿生产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油茶基地和松茯苓基地。继续推进畜牧养殖业,以长铺建财养殖场为基点,建好猪、牛、羊养殖规模基地,在全乡新发展大牲畜30万头以上;以甘井乳鸡孵化为导向,积极鼓励家禽养殖。乡里要专门成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4、切实抓好“三防一减”工作。要努力实施科技兴乡工程,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在切实做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落实责任追究制扎实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农机推广与安全、“三防一减”等各项工作,要继续坚持防疫就是增收的理念,认真抓好春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动物重大疫病防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着重加强招商引资,抓好财源建设,切实增加财政收入 一是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充分利用开发好乡内经济资源,在巩固好现有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搞好龙宫铁矿的矛盾处理。
二是把烤烟生产作为财源建设的重头戏抓紧抓实,继续落实好有关补贴政策,壮大种植规模,建设好连片生产基地。
三是在勤征细管、完善财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效扶持措施,扶持好乡内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强化预算约束,确保收支平,规范财源建设。
三、实施“项目兴乡”战略目标,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要千方百计争项目,重点要加强道路、水利、防汛、农网改造、烟叶生产、药材、招商引资、加工企业、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项目争取和落实;每个项目要成立领导班子,细化工作责任,责任到人; 要立足项目兴乡、项目兴业,把干部力量、工作精力集中到抓项目建设上去。着重完善好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通畅工程项目建设;完成腊元土地复垦项目的争取及建设;基本完成全乡的农网改造工程;扩大烟叶、药材、香椿、油茶、养殖等五大产业基地;加大客运站的利用与管理力度;创办一家投资500万元的玉米淀粉加工厂和投资100万元的木业加工厂,达到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认真完成乡境内207国道改造的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要突出小城镇公益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在小城镇建设街道建好垃圾处理池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促进城镇增容,带动乡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强化责任,切实抓好四大项目建设
1、搞好207国道改造。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集中力量,加大力度,认真完成乡境内207国道改造的各项工作,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带动乡域经济快速发展。
2、抓好龙宫铁矿厂建设。龙宫铁矿是我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我们要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抓好各项筹建工作,确保该厂在顺利投产。
3、建好烟叶收购站。要把责任落实到人,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征地、矛盾调处等各项工作,全力以赴抓好巡田烟草收购站建设,确保该项目顺利进程。
4、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围绕特色做亮点,继续抓好县级示范村腊元村建设,以点带面,在全乡17个村全面铺开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实施烤烟、药材、养殖等“一村一品”或“一村几品”项目,积极支持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及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要以农业科技示范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加强对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沼气能源推广力度,推进改水、改厕、改圈工程,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生态示范村的活动,杜绝滥伐、乱采、乱挖行为,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确保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五、抓好机制保障和责任落实,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升类进位 根据全乡计划生育工作严峻形势,牢固树立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确保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一是继续实施计划生育乡、村干部联系卡,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二是狠抓计生干部队伍管理,以创优质服务为动力,牢牢掌握计生工作主动性;三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要真正做到节育措施落实到位、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流动人口管理到位、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四到位”,切实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六、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一是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强化依法治乡战略的实施,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二是要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抓好乡属各部门和村级安全专干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继续突出公安、司法、治保、禁黄、禁毒、禁赌、调解及村级巡逻队等一系列防控体系的完善,强化责任,规 范管理,常运作,不停留,为村民生产生活筑牢第一道安全防线,为构建和谐巡田保驾护航。三是要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巡田系列活动,层层签订落实“保一方平安”社会综合治理责任书,进一步加大对政法办、派出所、司法所的管理力度,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净化巡田社会阵容,确保一方稳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良社会环境。四是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大对场矿、企业的管理、整治力度,精心组织安全生产检查,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努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扎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突出抓好薄弱环节,切实加强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坚持“以村为主”推进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组织制度,加强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政治素养,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农村干部队伍。
二是以全面落实村民的四项民主权利为主要内容,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重点抓好各村村务、财务公开和“以村为主”推进新农村建设考评机制的完善和落实。
三是以新农村建设乡级“示范村”腊元村为典型,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把“示范村”建设作为推动全乡农村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力抓手,以村容村貌整治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规范化管理来实现高效运转,以发挥作用来检验建设成果,充分利用宣传文化阵地,引导农民开阔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 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村整体文明程度,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在今后五年内,新农村建设要在全乡范围内全面铺开,切实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公共设施,力争使乡村环境达到美化、净化、绿化、硬化。
八、抓好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广沼气能源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改圈工程,杜绝滥伐、乱采、乱挖行为,合理、科学、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确保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工作长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中共巡田乡委员会 巡田乡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28日
第四篇:“十一五”时期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全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及“十二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主要工作回顾
(一)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顺利实现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十一五”时期,全旗累计出生20676人,年均出生率11.2‰,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8‰左右,符合政策生育率在99.23%以上。2010年新出生3871人,比2009年少出生212人,人口出生率10.38‰,自然增长率5.78‰,符合政策生育率97.96%。人口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启动实施了优生促进工程,针对孕前期、孕期、高危人群、生育后期等采取了知识、营养、药物、技术干预等措施,随访服务61万人次,举办出生缺陷干预培训班1315期,培训52500人次,发放宣传品12.5万份,投放叶酸营养素5028人份,优生四项检测1156例,筛查19830例,监测出生缺陷儿15名,建立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和出生缺陷高危人群管理服务档案,初步形成了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链条。与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合作开展了《蒙古族地区生育力与生育意愿调查项目》,前瞻性研究出生人口素质的干预模式。
(二)推进机制建设,凝聚统筹合力。
——推进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十一五”期间,旗委、人大、政府、政协多次组织开展专项调研及执法
检查,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突出困难和重大问题,切实加大对责任落实的督查考核和指导力度,将人口计生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综合治理。根据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任务,2008年调整充实了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到41个,进一步明确了成员单位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的职责任务。制定实施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实施方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新闻宣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集中整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的活动方案》等一系列举措,2010年计划生育统计末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64,与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31个比例点。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在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旗委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培训基地、人口计生局蒙汉文网站等有效载体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借助“达那巴拉”民歌协会、计生文艺汇演、征集计生歌曲诗词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人口文化宣传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推进科学管理机制。一是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五年全旗累计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为旗、乡两级计生部门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先后完成了十年出生统计核查和育龄妇女信息数据库(WIS系统)向全员人口数据库的过渡工作;建立了全旗出生缺陷高危人群、不孕不育等7
个数据库,为科学分析我旗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依法管理进程稳步推进。制定实施了《科左后旗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十一五”规划实施方案》,规范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建立健全信访长效机制,开通了“12356”阳光热线,集中开展了“党员干部社会公众人物违法生育专项治理”和“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活动。2008年我旗作为人口计生全国信访试点单位,在“全国东部十五省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三是目标管理考核进一步完善。坚持实行党政、业务、相关部门 “三线”考核,坚持评估结果集体认定,现场反馈,基本形成符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求,作风求实,工作务实,结果真实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
——健全优质服务机制。一是基层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36万元,实施了“百村达标工程”,建设了100个村级标准化计生服务室,新建和改扩建了朝鲁吐、双胜等7个镇计生服务所。利用扩大内需项目实施了金宝屯、海力吐等6个镇标准化计生服务所建设;为12个苏木镇配齐了流动服务车,为苏木镇服务站(所)配备了乳腺诊断仪、B超等医疗设备,加快了苏木镇服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步伐。二是全力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服务站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市旗镇村“四位一体”技术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项目,建立了以“旗服务站为龙头、中心镇服务所为骨干、重点镇级服务所为依托、嘎查村级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服务网络,围绕
“孕、产、育”全面加强服务,重点开展以“三查”为主的生殖健康服务。三是计生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考录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岗位大练兵”等形式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目前全旗计生专业技术人员达63人,占旗、乡两级技术服务机构人员的70%。2008年成功晋级了自治区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旗”行列。
——落实人财保障机制。一是健全用人机制。严格执行“旗管、镇聘、村用”的管理制度,2010年全面落实了嘎查村计生专职工作员与村书记、村长同等工资待遇;针对苏木镇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通过公开考录的方式招录10名医学专业大学生充实到技术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事业费稳定增长保障机制。五年来,旗财政逐年增加计划生育事业费,并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双女(政策内二孩)结扎奖励、“一杯奶”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和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资金1376万元,落实国家“三项制度”(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惠及计划生育家庭2971户(人);启动实施了“一杯奶”生育关怀民生工程,发放“一杯奶”58310件,5885名政策内孕期妇女受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年惠及8708个计生家庭,农村牧区政策内二孩和双女户采取结扎措施奖励惠及688户,连续为全旗8222名独生子女办理了关爱女孩保险和爱心保险;5户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放弃再生育的家庭得到了一次性补助;通过企业扶持、部门联动等多种形式救助贫困
计生家庭1485户。
——构建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己建立各级计生协会288个,会员达29590人。形成了“两委总负责、村民搞自治、协会当骨干、群众做主人”的格局。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14.7万元,通过开展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幸福工程”、“五关怀”活动(关怀贫困计生家庭、关怀育龄群众生殖健康、关怀独生子女、关怀女孩健康成长和关怀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惠及1.2万户家庭。旗、镇两级积极开展了镇、村计生工作人员关怀行动,将每人交通补助、误餐补助标准由60元/月增至100元/月,连续为452名计生工作人员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卫生改厕项目优先安排81名计生专职工作员家庭,人口计生网底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2009年,常胜镇好来村、甘旗卡镇翁斯嘎查先后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评为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
——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细化了各成员单位职责,与人口流动较多的省外和周边地区建立了《双向管理协议》,加强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流入地共同管理、双向考核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过去的五年,全旗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市人口计生委的高度评价,2006年以来,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2009年获全市“稳定低生育水平暨长效机制综合治理建设奖”;2010年获全市“信息化建设奖”
和“依法行政与行风政风建设奖”。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按照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原则,保障城乡人口的适度规模,人口素质逐步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我旗“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肃生育秩序,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继续深化提高人口素质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链条;关注人口结构、分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问题;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口总量控制在43万以内,年均出生率、年均自增率分别保持在12.5‰和7‰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保持在正常水平。
单 位:科左后旗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主要领导:(签字)
二0一一年五月六日
第五篇:武乡县地震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武乡县地震局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经济建设同防震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结合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规法》,“三大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和总结
(一)建立了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机构 按照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市、县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建设的要求,初步建立了防震减灾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
1、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地震应急指挥部和防震减灾协调领导组;
2、由县编委批准,设立了职能明确的地震主管部门; 3、15个乡镇均设立了防震减灾助理员和“三网一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震减灾组织领导新格局。
(二)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逐步开展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对提高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震情形势和上级要求,制定下发了《武乡县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加强震情跟踪监测工作,妥善应对有感地震,维护社会稳定。1、2009年新建了地震前兆测震台,安装了电磁波地震监测仪器,提高了我县地震监测能力;
2、认真抓了群测群防工作,建立了17个宏观观测站。初步形成了宏、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地震监测网络体系;
3、坚持周、月、半年和定期召开震情会商制度,积极开展地震分析预报,震情会商,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4、初步建立了地震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科普宣传网的“三网一员”队伍,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得到发展。
(三)落实综合防御措施,加强震灾预防工作 不断完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工作。1、2008年县政府颁发了《武乡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武政办发【2008】86号),明确要求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审批,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法制化管理;
5、防震减灾工作初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建立了与“三大体系”相适应的防震减灾工作制度。积极开展地震行政执法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积极性;
6、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做到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
(四)积极做好地震应急工作
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方针,树立震情第 2
一的观念,加强忧患意识,积极开展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为根本,以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地震灾害能力为重点,始终把地震应急救援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
1、加强了全县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地震应急管理体制;
2、依托山西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信息,初步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环境的武乡县防震减灾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和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为地震发生时灾害的评估、政府及各部门快速反应提供技术保障;
3、编制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基本形成覆盖全县相关行业和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不断提高处置突发性地震灾害能力;
4、组建了以民兵、医疗卫生、武警、公安消防、矿山救护为主的150人地震应急救援队,并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
5、初步规划建设了和平广场、体育场、宝塔广场、太行公园四个永久性Ⅱ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一中、四中、职中、东村小学操场的临时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二、存在的问题
1、全县建筑物、构筑物抗御地震灾害能力总体较低。老 3
旧建筑占相当比例;民房普遍不设防存在隐患。
2、县城地震地质情况不明,对建设构成了潜在的危害;
3、地震应急准备不完善,建筑物和避险场所应急设施不健全,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低,应急储备物资不充分;
4、地震监测预报系统不完善,外界干扰严重,数据质量不高,分析预报滞后。
5、宣传教育缺乏设备,没有基地。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结合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安全对防震减灾的需求,现提出未来5 年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的需求作为衡量事业发展的标准,把满足人民的需求作为事业发展的最高目标;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健全完善三大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二)总体目标
围绕防震减灾工作的“预、防、救”三大体系建设,到2015年,努力形成“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的良好局面。建成立体观测网 4
络和预警系统,短临预报能力达到全省县(市)先进水平,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实现对本辖区内的地震活动全方位监测。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全面提高,县城新、改、扩建工程建设100%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采取抗震措施的民居达到30-50%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具备地震紧急自动处置能力;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基本掌握自救互救常识和技能。建立健全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和地震应急体系,使我县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三)主要任务
1、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
(1)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使地震前兆监测、分析预报和通信系统,有较大改善,提高我县地震监测能力。
(2)建立高速化、智能化的地震灾害信息网络系统,保证我县地震监测、分析预报、震后趋势判定以及地震应急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实现县-市-省联网,达到地震数据共享,灾情信息快速传递,为政府抗灾救灾应急指挥服务。
(3)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渠道,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地下水、气体、动植物、气象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并形成宏观观测网络。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作用。
2、加强震害防御体系建设
(1)积极推进城镇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将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和施工审批的必备内容,依法加强管理。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居民小区等人口密集场所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做好地震小区划震害预测工作,进一步查清全县地震构造带,尤其要查清县城以红旗路为中心,半径10KM范围内地下断层和软地基情况。为武乡县城规划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3)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农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并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建设一批地震安全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户,逐步推广,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
(4)加强地震、矿震科学技术研究。由于我县煤矿地下采空区多,直接影响到地表的稳定,引起地面变形、塌陷和地表下沉等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加强我县采煤塌陷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等课题研究工作。查清采煤塌陷区范围和地下采空区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情况,研究矿震发生规律和对建筑的影响。为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工作提供准确资料。
3、加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建立具有反应快捷、综合协调指挥能力强、现代化办公条件程度高的武乡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2)建立地震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政府、防震减灾成员单位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建立《预案》备案制度。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检验反应能力,使地震应急预案更加科学、实用,增强可操作性和权威性。
(3)根据需要,储备必要的地震应急、地震现场工作仪器设备和救援物资。
(4)结合城镇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到“十二五”末,全县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达到国家标准。
4、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全力构建党委宣传部门统一领导,多部门广泛参与,城镇社区和社会各界密切配合的“三位一体”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坚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四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继续开展“六个一”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从2011年起,每年在全县创建3-4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稳步提高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水平。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普法日等契机,扎实开展好集中地震科普宣传和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活动,继续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作为“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内容,7
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紧急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增强社会平息地震谣言的能力,保障社会稳定。
2011年开通武乡县地震信息网,2013年前,建立稳定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配置数码投影仪、地震科普模型,综合运用声、光、电等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幻灯片、投影仪等现代传媒在防震减灾宣传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宣传途径,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宣传效果。
(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1、进一步完善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完善全县管理体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社会管理责权,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成员单位分工管理、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地震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科学高效的防震减灾行政管理体系。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2、加强法制建设,深入贯彻防震减灾“一法五条例”,并制定与之相配套,切合我县实际的防震减灾规范性文件,完善地方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将防震减灾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加强社会防震减灾行为的监督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规范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规范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活动,不断加大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力度,保证全县的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健康开展。
3、加大防震减灾资金投入力度,切实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公益性的基础地位,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将防震减灾事业的资金需求纳入财政预算,按一般预算收入万分之三至五的比例,逐年增加地震经费,用于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社会投入多元化的防震减灾事业投入体系,注重防震减灾资金的投入水平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4、建立人才强业机制,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机制。按照“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总体要求,加强队伍常规管理,改善队伍总体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震减灾专业队伍,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不断适应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
二0一0年十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