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在岗研修中期小结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15-71240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4 14:25: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在岗研修中期小结

在岗研修中期小结

时间真快,转眼已经三个月过去了,在岗位上期间,不仅参与着网络课程的培训,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所学的所看的去结合实际感受,实践,收获颇多.首先从精神层面上的收获,从《师爱的智慧》学习中认识到:学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健康地成长,教师,更是兼任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担。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现在很多学生给我的来信中都会说起这些,他们认为正是这些讲解培养了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他们健康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人生。有一位学生在来信中说:“老师,在学校,我印象最深的,记得最牢的还是你给我们讲解的一些做人的道理。你在讲台上讲解的画面是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中学教师,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该做的工作。但我认为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践行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德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是一篇大文章。师德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外树树形象,内强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才能不会落伍。

其次,在实操方面,从《校园安全管理》学习中懂得了: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

2、身处一楼时,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如火势较大则可以采取保护措施,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7、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想办法用水将身上的火熄灭。

8、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生命是脆弱的,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可以帮助老师,也可以帮助老师在紧急时刻救助学生,也许这种重要性在关键时刻才能深深的感受到其重要性。

最后,决心今后更加努力学习,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自己的人生魅力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热爱自己的工作,做一名问心无愧,尽职尽责的老师。

第二篇:在岗研修作业

一、市十二五第二期校级干部培训在岗研修论文(高中一组)

打造“母校情结”,深化学校文化建设

蔡甸区第二中学

杨云飞

我校(蔡甸区第二中学)位于武汉西郊的荆楚明星镇——奓山,紧邻江城十大最美社区之一的星光村社区,是蔡甸区唯一的一所市级示范高中。学校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整个校园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人文氛围更见突出,至今已发展成理想的读书之地。

近几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坚定实施素质教育方针,努力打造优质市级示范高中”的办学愿景,积极践行“以人为本、以德树人、科学管理、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并遵循时代发展要求与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充实与完善“主体教育”的内涵。特别是针对部分师生在教与学两方面呈现出的“倦怠感”,提出了“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思路,重点挖掘本校人文资源,重点培育“感恩母校、激发学习激情”的校园文化氛围,提炼出了“厚德笃行、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并以此深化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活力,满足他们主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他们成长发展、促进学校文明和谐发展,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为了让师生充满工作、学习、合作和自我发展的激情,我们提倡: 少让甚至不让“外因(如检查评比、各类奖惩等)成为师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让内因(如希望、信心、韧性和乐观等积极心态)上升为自我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充分利用标语、广播、晨会、橱窗、宣传栏、升国旗、主题班会、文艺汇演、名人名言(包括部分优秀师生)、校园网站、道德讲堂、校歌练唱、二中骄子事迹讲座、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和争做“阳光少年”实践等阵地,着力宣讲我校的办学理念、“二中精神”和“三风一训”(校风:文明 和谐 务实 创新; 教风:敬业 重研 乐教 爱生;学风:求真 尚美 乐学 感恩;校训: 诚实友爱 勤学奋进),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营造校园人文精神氛围,以期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我们重点发挥我校的像计佑铭、龙乐豪、刘富道、陈祖新这样的二中骄子效应,反复练唱我们的校歌《园丁情》(一树桃李一路荫,天高水远景宜人,凤凰山下春来早,小奓湖畔书有声。德智体艺全发展,诗画歌舞俱长进,笑看新苗更茁壮,不汪园丁一片情),不断传承

二中校徽中所蕴含的寓意(中间黄色图案由中文汉字“二中”组成的一个奔跑的图形,背景红色图案是太阳,红色小山的图案代表学校所处的位臵——奓山,白色代表天空,整体寓意为就是:二中人像初升的太阳,在知识的殿堂里,迈着矫健的步伐开始了人生的跨越),着力打造校园文化中的“母校情结”,让优秀学子的进取精神和感恩母校的高尚情怀,如同一个无形模型,塑造着在校师生的心灵,来培育一种“感恩母校、激发学习激情”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我校优秀学子计佑铭,毕业后白手也能起家,通过艰苦奋斗,终于成功创建和壮大了香港志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名“志成”,取“有志者事竟成”之义)。该集团在香港、广东、湖北、贵州等地均有投资,属于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其每年生产的电发剪,占世界总销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被誉为世界“电剪大王”。计先生特别热心教育事业,致力宏扬中华文化。1999年,他捐赠200万元,为母校修建科技楼,2000年他应邀回母校参观,学校借此机会,举行“计佑铭科技楼”落成典礼,并为之刻石记功,以宣扬其拼搏进取的卓越精神和感恩母校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怀。很多学子为计先生的精神和情怀所感染,纷纷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为全体师生的成长做出表率:一届一届的学生相约来到母校举行毕业1年、5年、10年、20年、30年和40年聚会,这些学子,不论是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还是白发苍苍、事业有成,面对培养了自己的母校,面对发展中的二中,面对学弟学妹,他们无不充满深情,充满期待;79级学生为感谢母校的培养之恩,捐资修建“春晖亭”;二中考出去的清华骄子,中南建筑 设计院的设计师陈祖赢,为学校部分建筑进行了义务图纸设计;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文学院院长及《长江》文学丛刊主编,专业作家刘富道先生也欣然应邀前来为师生举行写作与人生教学讲座,并赠送他的长篇传记文学《天下第一街•武汉汉正街》等。在神州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的时候,我们也会不失时机地宣传从我校毕业的,时任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校友的事迹和精神,激发全校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学习的热情。

除了骄子在各自事业方面所做的成绩有强大的感染力外,优秀学子对母校的关注,他们对母校充满的感恩情怀,本身就又形成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母校,是培育他们的圣地,“母校情结”,是每位学子心中最朴实的感情,而二中骄子的“母校情结”,则更是我校校园文化最突出的要素,它让更多后来学子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个人的成长阶段,你在这里总会遇到最好的老师,这里也在尽最大的能力为你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每位学子,总会在此感受到欣喜、紧张、苦累、彷徨、成功、欣慰等滋味,作为学子,你不仅有责任感激这里的一切,更应该恋上这里的一切!

当然,为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我们在重视本校“骄子效应”的同时,也围绕“名”字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如在橱窗、墙壁上张贴名人(包括在校师生)名言,开展读名著、摘录名言、了解名人事迹、发现身边“名人”等以“名”字为内容的活动,运用更多更广泛的名人名言名事例来促进教育教学。

挖掘本校人文资源,也应该细化到日常工作之中,不能一阵风过 之后就风平浪静了。如在每周例行的升旗、班会和课外实践活动之中。我们往往让身边涌现出的名人(先进典型)来作国旗下的讲话,高二(1)班吴佳枫的国旗下的演讲《人生因文明而精彩》、高一(5)班的主题班会《文明素质高一分,校园校貌美十分》、程信斌副校长的讲话《知音文化永流传》、李小安书记的演讲《让我们沐浴在校园人文氛围中》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我们还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学习先进活动,并且号召党团员和青年志愿者走出学校,与奓山村、星光社区等实行文明共建,主动参与社会公益等活动,这些举措,活跃了教职工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展示师生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我校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也必将促使更多的二中人成长为厚德笃行、自强不息的优秀人才。

2013-6-16

二、在岗研修之心得体会

学校工作贵在真抓实干

------在岗研修郑杰《学校的秘密》之感悟

蔡甸区第二中学

杨云飞

在岗研修期间,我把郑杰校长的《学校的秘密》认真地读了几遍,切实地感觉到此书就是对一所学校的具体而微的解剖。作者郑杰详细描述了一所学校创建、发展、变革的过程,对学校中诸多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考视角。作者关于学校制度、文化、教师发展、学校改革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为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校运作的真实状况,进而增强对学校教育的反思、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在党校集中学习了近一个月后,随着自身理论素养的不断提高,我对郑洁杰校长的思想的理解也显得深入了许多,特别是对本书第二部《创新》篇中第十一张《怎么才算是真抓实干》感受最多最深,联想到党的十八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重点指出部分党员干部热衷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联想到总书记多次讲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思想,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作为一名校长,猛然发现在国人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领域中,林林种种、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占了很大比重!从领导的“狠抓”到各项“检查”,从教师的“做课”彩排到各种“资料准备”,从学生的“活动安排”到各类“迎检”,有 多少不带形式主义色彩? 面对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面对这种只务虚而不务实、重“面子”而不重“里子”、片面地注重形式不管实质的工作作风,我们应该大声疾呼:学校工作贵在真抓实干,应力戒形式主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总书记的谆谆告诫,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家发展的期望,也是对全党8300多万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警示和要求。它切中了时弊,给出了良方,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共鸣。郑校长在书中谈到,“真抓实干”是对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在教学这件事上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并对“怎么才算是真抓实干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对新小蒋明珠校长等领导层以“质量调研”方式来抓实教学五环节的等等做法做了描述。反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空谈”“空做”“空演”等形式主义,确有愈演愈烈之势,教育教学活动,似乎正朝着那缺乏诚信的方向疾驶。谈到重视某个问题,就开会发文拉条幅,成立个机构、拟几条制度了事;谈到课改创新,连教育教学常规都不愿抓实,就琢磨出几句“理念”、编排几节供人观摩的课了事;谈到迎接检查,不是在“常态”下多下功夫,而是突击做些资料、多做些“准备”了事;谈到科学发展,就喊出一串空话、搬出一大堆荣誉奖证了事;谈到创建某个品牌,不是重在日积月累、真抓实干中去研究提炼归纳,而是东挪西仿,凭借生花妙笔,总结出一套所谓的特色——凡此总总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劳民伤财,毫无实效,而且危及新课改,更伤及民族精神的内核——诚信。如果任其在学校工作中大行其道,那将不仅仅是校长的失职的 问题,不仅仅教育者诚信的缺失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它会导致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滑坡,让下一代的失真与失实成为常态,进而动摇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近几天总书记刚发表重要讲话,要集中清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足见形式主义等风气的严重和危害。

当然,在一定的场合下,为渲染气氛,造成一定的态势,采取一定的“形式”来加以烘托,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过于偏重于形式而忽视了内容,那就会走向形式主义,就会滋养人的惰性,助长应付交差、不思进取、没有创新的恶习,就会对人、对事业产生无穷的危害。作为教书育人的“灵魂工程师”,我们要的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的是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要的富有实际效果的改革措施。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宏伟蓝图,要把蓝图变成现实,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我们必须为之付出艰苦的努力。教育这块净土,决不能让“秀”、“演”、“空谈”等形式主义杂草在上面自由滋生!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认真学习郑校长身上的那种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校长管理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实干”精神,把我们的责任尽到位,把我们的工作做到位,时刻牢记: “空做”只会误“生”,“实干”才能兴校!

2013-6-16

第三篇:在岗研修总结

在岗研修学习报告

保山市龙陵县碧寨乡中心学校国培小数二班六组赵兴丑

2010年10月25日至2011年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置换脱产小学数学研修班。在为时两个半月紧张的学习中,我们完成了120学时的非学历课程必修课、100学时的跟班研修课、65学时的学历教育必修课程和55学时的学历教育选修课程,累计340个学时。于2011年1月8日返岗,进入了“国培计划”在岗研修阶段。这是一个理论联系 实际的阶段,是检验前段时间学习成果的阶段。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在岗研修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在岗研修的各项工作。回顾在岗研修期间,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从2010年10月25日至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对我来说,受益颇多。从教学经验交流座谈会中,分析了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过程的问题和困惑,从中我学到了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各种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教师们积极创新的意识;从教授的讲座报告中,我领略了数学最前沿的理论,学习了教学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怎样才能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1月8日返校后,我就着手整理国培学习所得。收集整理脱产培训资料,包括专家、教授、名师讲座资料,名校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个人学习笔记,国培随笔等,形成个人学习档案,建立“国培随笔”专辑。

2011年3月,我在本校把国培所学对全体教职工做了汇报。我把前段时间学习的理论与方法,在跟班研修中的所见所感尽数向教师们进行了讲述。同时还上网查询、搜集相关教育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国培所学理论、方法。指导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学校校本教研活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在2011年4月14日,我校开展了以“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指导我校的杨葵珠老师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上了课后感觉效果还不错。觉得该教师课堂的驾驭能力有了提高,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虽然学生学习时总不够自觉(学生不爱个人回答,喜欢观望、等待),但她还是积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大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在自我层次上有了收获。但这节课也有不够满意的地方,就是板书设计不够合理,显得有些凌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提高。

同时,我校的徐金鑫老师也上了一节数学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跟前一节课就大有差别。整节课,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得很累,而学生却难于接受。在评课时,我给他进行了指导: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应该制作课件配合教学,即使不制课件,也应该自制一些教具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很形象的把分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的含义。

这次教研活动,更进一步的锻炼了自己,既跟教师们探讨了课堂教学技巧,又很好的实践了国培所学的教育理论。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了驾驭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这段时间,我还经常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并积极参与反思评课活动。3月25日,听了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混合运算》,4月16日听了四年级数学《烙饼问题》,29日上《沏茶问题》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发现自己的评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自己能很快地抓住某节课教学内容的教学本质,能对某些教学环节提出很好地见解,并能被其他老师接受,知道评一节课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些进步,都离不开“国培”,离不开专家、教授

所传授的理论知识。

我们还与兄弟学校进行了交流。2011年4月25日,我们全校教师乘坐着两辆小型客车,迎着绵绵细雨,行程60多公里,去到龙陵县平达乡小田坝小学(现在更名为“深圳电信希望小学”)参加兄弟学校举行的校本教研活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听了两节课:一节是该校杨之若老师所上的四年级语文课《永远的白衣战士》,另一节是我校匡杏菊老师所上的一年级语文课《鲜花和星星》。

听了两节课后,双方进行了总结交流。相比之下,我校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比该校教师要强得多。我校教师匡杏菊的这节课,受到了平达中小学校师训员何汝传的好评。这些都取决于我们平时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取决于“国培”理论知识的支撑。

在研修期间,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我研修的课题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因为在研修班集中学习时,我们学员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现在学生的数学成绩比较差,数学应用能力不强,如何能提高,因此,回校后,我想从这个问题入手,看看如何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课堂上,我们十分注重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我觉得这两样是数学的基本能力,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是应该着重培养的。这段时间只是研修的开始,希望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能提高我校学生的数学成绩。

这个阶段的研修结束了,这个阶段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我感受最深的是,学习很重要,但能把所学的用于实践中更重要。真的很感谢“国培计划”,它让我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又给了我学习与工作的信心,因为学习后,在实践中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我对自己作了长远的学习规划。

1、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培训活动,并把所学到的知识积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2、勤于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3、做好“三个一”,每学期上好一堂公开课,每个月读好一本书,每天写一篇反思。

4、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成长。在教学中,坚持不断的反思,改进自己的缺点,不断的成长。总之,通过国培计划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多,加深了我对教育的热爱。以前的二十几年教学生涯,我已慢慢感觉到对职业倦怠,我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变的除了爱抱怨,还是抱怨。抄不完笔记,频繁的检查,刻薄的制度,一项又一项的任务以及家长的难缠,学生的厌学,领导的不理解等等。都是那么沉重,沉重得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但通过了这次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的学生,怎样让我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次“国培”,专家、教授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学员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我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就像心里亮起了一盏明灯,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充实自己,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碧寨乡中心学校赵兴丑2011年5月1日

第四篇: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在岗研修总结报告

渣津中小

冷冰娟

在参加“国培”的时日里,通过三个月的在岗研修收获颇丰,对我本人的专业化成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培训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加“国培”成果丰硕。从参加“国培”的一开始,本人力求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全身心的投入到参加“国培”之中。

二、通过参加“国培”,教研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自觉教研的意识空前提高,进一步领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许多见解独特,思想前卫的教研成果,做到学以致用。

三、通过参加“国培”,自身素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使自己的视野更阔了,困惑渐少了。四、五、通过参加“国培”,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发展,更深层次的认识到,学习对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这将持之以恒的带入到今后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五、通过参加“国培”,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理论的指导下,科学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善于总结发展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

六、通过参加“国培”,电脑操作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适应现代网络教研环境,为今后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为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插上了翅膀。

七、通过参加“国培”,在新课程理念下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方式,有意识的渗透到每一堂课,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课改的践行者。

第五篇:在岗研修效果总结

在岗研修效果总结

近几年“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全国推广开来,作为青年教师理应走在改革的最前面,勇于学习新事物。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近一年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在实践中,我有很多的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一、收获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

道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例如在讲到中国气候类型的时候,如果只是单单传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类型,那只是照本宣科。但是如果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个活动探究“如果你是个农民,现在给你一块土地”。活动要求:1)、你可以自由选择地块所处的区域:海南、广西南部、华北平原、西北地区;2)、你的布局(什么地块,做什么用途,种什么作物及理由);3)、简要分析你的经济及环保措施等。这样的活动探究既活用了教材又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活学活用,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例如在讲到“中国水资源”这一课时,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只要老师一点的提示,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想到很多在生活中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4、“教是为了不教”。

学案导学的根基思绪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现·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是合适科学的学习纪律和认知纪律的,天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根基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天然就能学会自从学习,学会本人提出问题,寻找处置问题的方法和路子,不只可以摸清学习的纪律,还可以有立异的方法和法子。

二、困惑

首先在学案式教学的形式上,多数教师都是设计成纸质学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思考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完整。最初我也是这么做的。但是时间长了,一个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这就是学案不能很好的保留下来,等到复习时曾经写过的题无从寻找。而且打印出来的学案在实施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想再进一步修改也成了一件难事。

其次是在学案的设计中“自主学习”这一部分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自主学习”目的是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安排在何时却是个问题。安排在新课教授前让学生在课间或回家去完成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课上进行又会占用时间。

另外,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导学案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但也是极少数学生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惰性。那么该如何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地一员,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通过自身的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课改给我们在教学还是理论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发现学生的分组仍不能给那些差生带来更多的收益,依然不能很好的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还有一些弊端:

一、随堂练习中的题量过大且不具有代表性。

二、一些内容比较陈旧。

三、由于各科导学案比较多,有时会出现不能及时完成的情况。

四、学生不注意保存,丢失较多,不利于复习。

总之,一种教学方式有其亮点,也有一些弊端,如何去协调其中的平衡,使这种教学方式发挥最大的优势,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进的。

在岗研修中期小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