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改变思维读后感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15-995681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4 11:28: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改变思维读后感

改变思维读后感

最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一下钱校长的《改变思维》这本书,书中引经据典、融贯中西,以一种非常全面的观点来向读者介绍关于思维,关于改变的一些道理。

通读了整本书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钱校长的博古通今,因为校长用了很多例子,而这样广阔的知识,有很多我是很难去理解的。所以,读起来有点费劲。尤其是读到很多地方,我只能做到不求甚解。当然,我还是又很多能够读懂,能够有所收获的。

没读这本书之前,在我的心目中,我以为改变思维就是从一种不好的状态去改变到一种更好的状态。或者说原本是从这一个角度看问题,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那本书《谁动了我的奶酪》,里面的那四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唧唧、哼哼。在原本安稳的生活忽然出现的变故,这时候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生活做出相应的改变,我一直把这种队生活的及时应对当做思维的改变,然而,在我读过钱校长的这本书后,才忽然发现,我理解的改变思维,其实重在改变上,而我却没有注意思维。或者说钱校长的这本书给了我更多关于思维的认识。

改变思维,那么为什么要改变思维呢?在我看来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提到的一样。在我的生活中,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安逸,生活时刻在变化,世界时刻在改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会显得格格不入,难免固步自封,画地为牢。

“物质贫乏的年月,食物就是力量;信息贫乏的过去,知识就是力量;思想贫乏的现代,思维才是力量。

物质丰富代替不了思维精神的升华;思维僵化和精神萎靡必将带来后日的饥荒。

简单的复制和粘贴,正造就互联网时代的年轻痴呆和四体不勤。僵化守旧、思考肤浅、思想停滞,徒增老年痴呆风险。

民族与文明的合一与分离,悲喜不同,停滞或进化,传承或消亡。有的人口稀少,贡献卓著;有的严谨守纪、踏实勤恳;有的孤傲卑谦,但天缺自省和反省;有的童年朦胧,大器晚成;有的早慧如神童,后天却迟钝;有的虽智商极高、人口庞大,却曾经愚弱;有的胡乱思考,不会思考,不敢思考也不想思考。

大脑与思考的合一与分离,境遇各异,智慧或愚蠢,活跃或死亡。激活沉默的文明基因,改变思维,个人和民族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悟和终极关怀。

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改变不是选边,而是返璞归真、超越物我。智慧接近真理,而不是权谋计谋,是发明、创造和真知。”

物质的世界,它支持这我们的生活,但物质的生活却不是我们的全部,如果没有思维,没有合适的思维,那么生活注定的平庸的,甚至是窘迫的。思维支持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也改变着我们的思维。它给我们提供快乐和幸福。如果,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对生活的认识不够,那么他便会变得难以理解,难以让人接受。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唯有让我的思维和世界的改变产生共振,让思维和改变处在相同的频率。改变自己,也许我们便能改变世界,其实改变自己,你就改变的世界。当然,至少我们能够更了解生活的意义。“被动进化在时间,适者生存;主动进化在选择,用进废退。碳水文明,时间导演;变与不变,元素分合,生死轮回,进化思维和精神。“我思,故我在”。脑、手、脚、眼、耳,手性对称分左右,无法互置,独立互补,相容而超越。单耳得单声,双耳得立体声。单视为平图,左右同视则为立体图。左右人脑,各司逻辑和形象。大脑是思想时代的核心资源。文明效能,取决于大脑的自由、解放和独立。

日地观月,各得一部,绕月而行,始近全貌。盲人摸象,各得局部;众人集成,全盲也可近全部。机械设计,必备三视图。汇聚信息量大且多样的位置,才是合适观点,无数观点依理契合,可近真理和真相。

上帝在原理,魔鬼在细节。反差能深刻思想,比较可去伪存真,融通将升华灵魂。边界和度是本质的暴露,如纯水零度结冰、百度沸腾,临界可控近卓著。尊重事实不迷事实,如飞叉捕鱼,顾及水中折射,需调整角度。

安坐冥想,哪怕片刻,可祥和心态,滋养思维精神,改变脑内血流。“水至静则形象明,人至静则智慧生”。

思考(Think)是动脑的原形,难在深入;思维(Thinking)是思考进行的过程和方法,重在自由;思想(Thought)是思考完成的结果和论断,贵在多样。

尊重观点超越观点,包容升华,进行超越性思维(Superthinking),会拥有灵性,犹如先知先觉。”

我们既然需要改变思维,那么新的思维必然会与旧的思维产生碰撞。新旧思维究竟如何取舍,不破不立。那么我们便需要思考,宁静以致远。静坐观心,而真妄毕现。真理是要靠不断探索,不断尝试才能得到的。在我们决定改变之前,我们需要对我们所改变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我们需要尽量了解更多的方面。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我们尊重事实的真相,同时我们也要有揭开真相面纱的勇气。了解其本质,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

“信息爆炸性增加,知识不再是神话。知识多者,或融会贯通,或保守僵化;知识少者,或愚昧无知,或勇敢无畏。

掌握知识背后蕴藏的深层规律,方能超越知识的限度,才能避免错误。冬日水管爆裂,归因热缩冷胀,而非热胀冷缩,源自水的弱键作用。

知识依个性而结构化,经实践而成为能力。思维和精神,是人类的灵魂,可源于知识但不等于知识。知识缺乏思维精神的延展、稳定和深度,会逐步陈旧,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是思维精神的载体,思维训练和精神升华,重于知识的传承和转播,是知识创造的源泉、知识运用的基础。

井底蛙、井沿蛙、飞天蛙,观天识地差别巨大。思维自由,取决于维度和疆域。有的禁锢微小似绿豆,有的自由广阔如宇宙。精彩源自差异,差异思维,也源于不同的人文历史、环境地理气候。

思维自由、精神独立,能够静心平和豁达淡定,远离愤怒癫狂失眠忧郁,身心健康增强免疫。思维自由依赖“双腿”:逻辑与形象。精神独立依赖三个支柱:科学、人文和信仰,三者所对应的要义则分别是质疑、关爱和使命。

自由独立的代表,如屈原,追求真理,而非权谋、资本和君王。自由独立的心境,如清明,生死并置,超越生死,类近宗教,超越宗教。天天清明、周周清明,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非以入世的市俗,饰演出世的形象。

童真般的笑脸,是隐形的想象翅膀。儿童动画引发的微笑,是纯真的度量。西方人的幽默,是外露的自由与想象;东方人的寓意,半隐半显,含蓄中顿悟出警醒和震撼。象形文字如画,滋养幼童智商。创造在智商,成事在情商。

想象的无限,突破知识的有限,挣脱有形和无形的束缚。梦想成真靠逻辑。“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石破天惊的原创,产自智慧的思想实验,始于震撼的自由想象,立于瞬间的直觉支撑,后有严谨理性的逻辑验证。”

真正的思维是鲜活的,它并不是死气沉沉的,我们需要的思维是要大胆的,不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我们之所以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失去的想象的能力,更多的是我们不敢大胆的思维,我们缺少打破教科书封锁的勇气。科学如果没有质疑,那么就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波澜。给自己更多冲破桎梏的勇气,用旧知识去了解、去解释新知识。这样才算是真正拥有了知识。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国家缺少了什么,我想我们的国家缺少的是一种思维的方式,我们缺少在创新路上坚持到底的信念。我们少有科创的精神。所以,我们习惯了山寨,我们急功近利,因为这样我们最接近成功。不仅如此。而且我们浮夸,我们习惯的漫天的想象,那些没有逻辑,不找边际的探索。我们需要改变思维。

第二篇:“标签思维”如何改变

“标签思维”如何改变

202_年9月19日解放日报作者:凌河

15岁的少年打人,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刑事事件,为什么闹得沸反盈天?网络微博,万炮齐发,大报小报,连篇累牍——因为李天一的“爸爸”是李双江,一个“腕儿”,一个“少将”,因此这个儿子,便成了“×二代”,便成了一个“典型”。

有识之士,慨叹这已成了一种“标签思维”。君不见,一辆“宝马”的成为“标签”,近几年已有多次,何止于一个李天一?人们从一辆“宝马”,断定他属于家藏万贯的 “富二代”,人们从他的一记老拳,断定他的老子是个权倾一时“大官”,这已经几成思维定势。尽管车上那一支“冲锋枪”,一开始就被认定为玩具,但舆论之间,还是“惊心动魄”;尽管那一声“谁敢打110”,连被打的司机都没听清楚,但网民当中,不但“宁可信其有”,而且 “请听官二代的嚣张”;尽管官方早已澄清,李双江只是个唱歌的腕,并非什么“少将”,但公众仍然把他定位为“大官”。

其实这样的“标签”,近年以来,已经屡贴不鲜。药家鑫杀人,就说他是“官二代”、有“背景”;“欺实码”违规,就猜他是“富二代”;便是一位29岁的青年被提拔当了县级市的市长,也曝他是“部长的儿子”或“主任的女婿”,直到这个农民的孩子把家谱翻个底朝天。“标签”成了 “模式”,成了“定式”,成了一些公众思考问题的“铁的规律”。

“标签思维”,当然不好,拿来到处“贴”,更不对。但“标签思维”要改变,可能需要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作为大众,可能需要再多点客观理性公允的态度,思维上的片面性与极端化,历史上曾经给我们国家和百姓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避免思维的片面与绝对。作为媒体,应当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向大众展示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社会场景,而不是片面地跟风炒作所谓“二代”现象。同时,我们还要想一想的是,“标签意识”是如何被强化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为官者,为富者,可说“多数是好的”,但毋庸讳言,也确有这样的为富者,家藏万贯,头戴“红顶”,奢侈淫逸,令人生厌;也有极少数的为官者,手握重权,忘乎所以,不把法律放在眼里。如此言传身教,则纨绔子弟恃权而行,仗富而骄,自然引起百姓公愤。这样的事儿,即使是罕有的个案,但人们听之闻之,也难免不会“以偏概全”、“由此及彼”呵。

所以说,“标签思维”要不得,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帮助大家走出“标签思维”,同时也需要以从严治党的理念,以法治化的制度,来树立法纪的严明,来让“标签思维”在实践中不断落空。

第三篇:改变思维方式

改变思维方式,坦然面对困难-----学习了王晓春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后明白了:我虽为人师,其实是一个笨师。时而为学生的乖巧明理而乐以忘形,时而为学生的叛逆无理而七窍生烟——不想做笨笨老师,怎么办?王老师说: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要改变思维方式,聪明人就是善于思考 的人,就是有良好的思维方式的人。

这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为什么我们学校那么多人喊累?是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问题?也许我们都应该改变一下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老师们,让我们走出思维方式的误区,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做一个轻松、睿智的管理者!

比如,有人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借以说明问题学生可能破坏班风;而王老师马上想到另一个俗语,“火大无湿柴”,提醒自己好的班风也可以转变问题生。

我曾经得意于自己是正规师范毕业生,刚毕业又取得了大专文凭,认为掌握着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工作中崭露头角,小有成就。抱着这些老本安然教书,不再学习充实自己。但时代的变迁,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学生的千差万物别,让我感到教学力不从心。特别是上一学期,我接了一个新班。我接下这个班后,才听别人告诉我这个班是一个乱班,差班。但爱挑战的我也决心试一试,我认为只要你苦口婆心,用爱去感动他们,一定会有好转的,但收效甚微。我觉得我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我懈气,抱怨,后悔„„一系列负面

情绪产生了。我不再有激情,我怕见到学生,我怕进入教室。假期里,我看了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给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

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它给我的启发很大,反思自己的教育不足,最典型的毛病是“说教”,方法的单一

性,思维的定性型。王老师认为“嘴利用率过高了,头脑就会严重开

工不足。的确,从教年份越多,越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想想以前的学

生,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可以使之感动莫名,一些发自肺腑的关怀,会让我们铭刻于心。然而“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现在的学生越来

越缺少感动能力,越来越缺少对世道艰辛的体验,对老师的说教,他

们甚至会有天然的免疫力和抵抗性。假如你讲述某个成功人士学生时

代刻苦磨砺,勤奋学习的故事,他们会嘻然发笑:“当时人没有别的出路,当然只有死读书。”假如你劝他不要铺张浪费,节省为美德,他们会笑问:“假如你家富无虞,难道你不会去享受人生?”或者“父

母所赐,不受不行。”诸如此类,令我们哭笑不得-----

而王老师说,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

育情境上面,而学生的缺失不是先天的使然,而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环

境学校教育而造就的,我们不只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的确,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总是有

许多学生很难达到我们这样那样的要求。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以

前的很多年教育经历,都是在黑暗中摸索!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对我的启发很大,这句话看似简单,要

真做到并不容易。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教师面对的是学

生是孩子,他们来自不同家庭,有着各自的性格和习惯,教师不能用

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孩子。而应该多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有针

对性的好方法,处理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看着书中的一个个

案例总觉得自己曾经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时候几

乎也是没有科学研究,缺乏人文关怀。对于那些喜欢惹事,不肯消停的孩子,我会缺乏耐心,有时候根本就不愿意听他们多解释就把他们

“制裁”了,真的像是“教书的警察”。看了这些案例分析后,我觉

得我们作为老师在接手一个班后要尽快了解每个学生,在遇到问题时

首先自己要心平气和,了解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没有结果前

不乱下定论,有的孩子的行为是需要时间来改正的,在处理班级问题

时需要多一份理智。所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对学生的态度也变

了,我不再只是一味地说教,而是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耳朵用心倾听,用大脑认真思考。我的话不再那么多了,反而学生却一反常态,似乎

也懂事多了,记得刚开学的一天,我的早自习,我事前并没有像以往

一样,反复强调晨读,但当第二天我提前半小时轻轻地走到教室门口,我呆了,学生正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专专心心地读书,看到这情景,我还有什么可责怪的呢,现在我班学生已养成晨读的习惯。后来经过

这件事,我在其它方面也尝试着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教育方法,坦然

面对学生的错误。现在我班学生各方面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以前从

不交作业的宋宇同学,每次主动把作业交给我。以前听写几乎只能对

一两个字的李涛同学,现在听写基本正确。„„看到学生的变化,我的负面情绪也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师生的和谐相处,师生也在和谐的关系中各自得到了发展。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

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

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就像王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和学生真心交朋友,在宽松而又有序的环境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的成长。

还学生一片纯净的蓝天,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尽情的翱翔!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现在的教学观。“我是一个

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

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

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然而爱岗才能创新,爱岗才能在教育的征

途上自觉地去获取新的教学观念,才能把教书不仅作为生活的需要,而把它作为个人生命的全部内容,才能作为你精神存在的所有活力,才能使你在教学生涯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如此你才有创新的源泉!

第四篇:如何改变思维方式

如何改变思维方式

大量的事实例子证明:思维是可以改变人命运的。

例如:牛顿对苹果的好奇,西方的众多科学家。如爱迪生、爱因斯坦,众多的诺贝尔得奖者他们无不是带有一种好奇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思考发现。每一次的成功与突破,或是小小的进步也是思维的一种转变。现在我们不知道或是不能理解的现况,根本原因也许是我们的思维的框架在控制着大脑。当我们从这种思维模式中走出来的时候,也会成就一次强烈的思想转变。

放弃与坚持:

心中有目标是一种能使人坚持长久的的方法。在丛林里我们迷失方向,走出来的最佳方式:使用指南针或是自己成为指南针。树立确定的目标,并向着确定的方向前进。可以将大目标转化为小目标,分步骤或有步骤的进行实现。迷茫看不清方向最终选择的一般是放弃。

积极与消极:

积极与消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的一步步的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积极的心态,勤奋的工作与学习,是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之一。优柔寡断的、消沉的生活方式,最终面临的是失败。

自信与自卑:

自信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永恒的心。自信是昂起头在黑暗的世界里寻找人生的灯塔。在任何困难前都不动摇的一种内心力量。同时也是一副生活的良药。而自卑是成功大门的拦路人。如果没有思想,没有行动,没有目标,那么也就成为了自卑的终身伴侣,也就与自信带来的永恒美丽擦肩而过。

追求与平凡:

追求是在逆境中不被击垮的智者,追求也是成功向上的阶梯,追求是咬定一个目标不放,与老鹰一样捕捉猎物。追求也是任何诱惑都改变不了你的思想,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你前进的步伐。而平凡是一种很随意的生活方式,可以很贫穷、也可以很朴素。

成功与失败:

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积极还是消沉都不能破坏正常的生活节奏。可以因为其它追求而选择放弃,也不能说是一种失败。因为情感产生的一种消沉,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消沉”。有时外在的自卑是一种情感的体现,有时的自信或也是一种狂傲的体现。成功与失败在于自己心的感受与领悟,而不在于其它。

第五篇:“互联网思维”改变生活

人民日报观点:“互联网思维”改变生活

目前,脱胎于互联网行业的“互联网思维”,正把影响力触角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何为互联网思维,并无精准定义。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赋予的“平等、公开、包容、监督、互动、快速、主动”等内涵都应该囊括在互联网思维之中。

在中国社会经济正在深度转型的今天,互联网思维的影响力有多大?海尔CEO张瑞敏说过:“没有互联网思维,企业活不了”。我们知道,互联网其实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息交换不受空间限制,更新速度快、交换成本低,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信息交换方式从简单的文字向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向发展,而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用互联网分享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科技的进步都会伴随着思维解放的大潮,互联网时代也不例外。当前,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颠覆着以往的生活模式,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不可避免地被裹挟着向前走。在互联网深度影响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今天,也迫使传统的商家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来调整战略。比如京东的兴起对传统的家电大卖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也迫使以苏宁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卖场开始向互联网转型,纷纷大举构建自己的网上商城,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模式。比如在卓达集团最近举办的创意拍卖会上,“微微拼车”的创意仅用了5分钟就获得了338万元的投资,被视为互联网思维可能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易和发展格局的又一例证。

当前,不断提升的互联网技术,正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利用互联网发出自己的声音,传递个人的观点,记录正在发生的社会事件,参与对社会的监督„„成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一种常态。甚至是以前与互联网“绝缘”的农民阶层也意识到运用互联网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互联网正在成为传达民意的一个重要平台,传统媒体也开始将源于互联网上的民意纳入到对新闻事件的评论之中。互联网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并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为什么互联网具有如此大的魅力,短时间内就对社会产生了如此大冲击?对于互联网而言完全在意料之中,互联网经济倡导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加上免费的商业模式与各种颠覆式创新方式的应用,本来就极具号召力,因此从互联网经济开始聚集人气,最终影响人们的思维及其观念也是顺理成章的。比如QQ、微博、微信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使用——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模式;在淘宝上注册账号开设网店——改变着商业模式。202_年,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之后,基于互联网理财的“各种宝”瞬间成井喷趋势,并引发互联网巨头的争夺战,同时也让传统商业银行卷入其中,互联网金融在今年两会期间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正是互联网思维下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突破升级的一种表现。

在互联网正在深度影响着社会的形势下,政府部门也广受影响。政府不仅担负着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的职能,更要深入其中了解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指导日常工作,推动政府职能转型。不少政府部门和官员运用微博开辟关注民生、了解民情的渠道,以开放、平等、包容的态度来帮助民众解决问题,减少各种审批程序,节约政府运行的成本。如果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说,用平等、开放、包容心态来对待工作,以公开、透明、快速的方式来接受监督,以积极、主动、互动的态度来处理问题,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在政府转型中的应用。

归根到底,“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思维”,互联网只是媒介和平台。是否每个人都认可“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语已经不重要,他们都在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来与社会对话。那么,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众在享受着互联网技术成果的同时也会反过来推动着互联网思维带来的新变化。

改变思维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