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神学仙学理学体学
编辑:紫云飞舞 识别码:15-1051580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7 11:09: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神学仙学理学体学

神学—仙学—理学 = 体学

——以东方传统文化为核心建立人类文明之新体学

作者: 王逆波

编者注:

人类社会正迈进一个全球化时代,然而我们的文化研究却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没有人重新对“宗教、哲学、科学”三大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重新整理性研究。

作者通过20年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易道佛儒医”以及诸子百家学说,在成功创立东方智慧的《三维哲学原理》基础上,获得“神学、仙学、理学” 三维一体的文明体学观。

如今,人们以“单

一、形式、理性”的思维、方法、观念,用“分析、分解、分化”的科学思想,歪曲和干扰了本来属于人类先神先祖先圣的圆满思想智慧,打乱了人们传统的自然道德与社会生活秩序,严重破坏了人类的正常精神状态。

本文,作者希望通过“三维整体观”的正确认识人类文明历史和不同文化成果,引导大家重新正确认识世界不同文化的形成历史、内涵、功能,正确选择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方向与圆满目标!神 学

作者研究提示:人类文明的童年,曾经历了一个“神与人”的原始时代。这段关于人类文明起源的真实历史,被当今现时代的唯物论文化学者忽略,或者是有用心地有意回避,造成了今天的人们无法知道自己生命的起源,使人类失去对生命意义的精神依托,在迷信迷茫迷失的思想痛苦中挣扎!

“神学”一词,应该指所有关于人类文明之前,真实存在“神与人”的文明生活历史。或是,关于人类文明之本源的学说。

引用百度词条:在基督教于罗马获得胜利以后,神学一词多被用以指称基督教信仰观的诸多理论。神学一词的希腊文Θεολογια是由Θεος(即神/上帝)和λογος(即道/话语/学说)两个字组合,字面上便有建立人类对上帝正确认识的学说之意。

自由神学(Liberalism)亦称新神学(Modernism)。顾名思义,自由神学以不被传统思想约束自居,乐意接受科学对圣经之批判。寻求把基督教信仰摩登化,使它能与现代新学术和科学调和。自由神学之鼻祖为德国之史拉默克(Sehleiermacher)。他在1799年出版的(OnReligionSpeechestoitsCulturedDispisers)成为新神学的先身。巴特(Barth)在1919年出版的Epistle to the Romans开始了新正统神学运动,同时也为新神学思想敲响了丧钟。史拉默克以为神学乃人类宗教情感和经验之描述。宗教的权威,从客观性的启示迁移到主观性 的宗教经验,一般而论,新神学思想相信圣经是一班宗教伟人之宗教思想和经历之描写,没有超然的权威性,只不过代表宗教进化史上的一个高潮。其他主要的正统派基本信条名称虽被保留,但内容却被重新解释。超然有位格的神,变成了内在性的泛神论,或解释成为一般宇宙间的能力,耶稣的神性当然被否定,耶稣只不过是第一个基督徒,是一个超然的圣人,代替性的赎罪也被否定,耶稣之死,只不过为我们立下了一个自我牺牲的榜样,耶稣的为童贞女所生及复活,都被解释成有名无实的神话故事。新神学思想不相信天堂地狱之实际,将来人人得救,强调人类乃兄弟之亲(Brotherhood of men),神为万人之父(Fatherhood of God),人类慢慢的进化,终归自己会带来天国的降临和乌托邦之实现。

作者研究注解:我们很明显地看到:自由神学或者新神学,是完全从人的角度科学理性认识,错误地否认真实的自然之神,形成了后来影响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不完全科学思想——无神论。

三维宗教体学观认为:神学,应该是指我们在承认自然之神(人非人灵魂)的存在基础上,对“神”进行“灵性、感性、理性”地三维认识与判断(人格化之神),才能获得正确而完整的自然科学之学术思想成果。

如果,我们把现代新神学与传统神学断然地割离认识,就肯定造成现代科学理性的单一认识之盲区,也就断送了人类新文明发展的前途,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唯理科学之新学术迷信。仙 学

作者研究提示:人们所说的修行求道,也就是希望通过亲身实践并掌握关于做神仙的学问。

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关于生命的全部真理。世界到底有没有神仙?当人类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生命道理,就能彻底明白自己寻仙做仙的道路了。

仙学,是神学的应用,是人类真正的得道之学。

仙学,是研究人通过“卫生、养生、摄生”的修炼方法,实现“身与意”完美结合的人格升华,让灵魂达到“长生、再生、永生”目标的圆满生命智慧学说。

仙家,成就的最后目标是飞升天国。就是通过修仙的方法,使重浊的肉体化为轻清有生命能量的气态,离开这个多灾多难的短命世界,升迁到长命自由的永恒世界。

引用百度词条:二十世纪20年代,由中国著名道家学者陈撄宁首次倡导将仙学独立出来作为专门的学术来研究。神仙之学在中国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及内家拳三大部分。

早在《山海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不死之国”等的描述,后来开始出现一些神奇的长寿人物,例如彭祖和洪崖先生。《列仙全传》称“洪崖先生”帝尧时已经有三千岁,汉朝时仍在。随后人们又想像出一个神仙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住着逍遥自在,长 生不老的神仙,而神仙还有不死之药,可以帮助人长生不老

先秦时期对神仙论述较多的是道家,尤其是《道德经》和《庄子》的论述对后来的神仙思想影响巨大。后来的道教认为,人通过一定的修炼(外丹、内丹)即可以得道成仙。在《庄子》一书中,他描绘的神仙可以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有可以遨游太空,与天地同寿等神通。这也成为后世所描述神仙的基本神通。神仙的神通还包括辟谷服气、寒暑不侵、行及奔马,最高能到形神俱妙,随时随地可以散而为炁,聚而成形,天上人间,任意寄居,不受生死的拘束等

《钟吕传道集》一书中谈到“仙有五等”:“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离于鬼,人仙不离于人,地仙不离于地,神仙不离于神,天仙不离于天。”“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花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古代西亚苏美尔神话、西方凯尔特神话、北欧神话、爱尔兰民间传说中也有长生不死的仙人。

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她是中国哲思文化的始祖和宝库。而在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中,“仙学”为 其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王冠之珠。她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从数万年前就开始探索实践,一直到五千年前技术已完备成熟,又经近五千年理论上的逐步完善,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生命再生”、“生命永生”的生命修为科学。在中国古代的漫长历史中,由于仙学修炼的特殊性、隐秘性和艰难性,由于仙学不断创造出一个个生命奇迹,故而一直成为世人垂涎欲滴的梦想和高不可攀的仰慕,也成为人类本身对生命寄托的最美好的愿望和憧憬。从秦始皇到明朝嘉靖皇帝,多少代帝王都想长生不死,不惜巨资重金寻觅仙术仙药。从老子到张三丰,多少代的仙家都为性命双修、三元兼炼抛弃功名利禄,去攀摘万丈险峰上的生命永生之果。因而到后来,不知仙学内涵到底为何物的世人,就把仙学视为神秘莫测的玄学,觉得它与现实中人及现实生活茫然相隔。

作者研究注解:本人有感于中华仙学,目前正面临人类科学文明歪曲文化历史真相的错乱认识问题,提出关于自然万物都具有“生灵、生命、生物”的三维生命演化过程,从此揭开了关于传统仙学文化的神秘面纱,让闪耀着完美生命智慧的光辉,详尽地展示给现代人类世界,让她真实地为现代人解决“心理、生理、命理”三方面的困惑问题,使人们能够永葆青春与生命活力,为人们提供生命健康与快乐的终极关怀和服务。中华文化的传统仙学,将重新迎来新文明的春天,给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带来莫大的福祉!理 学

作者研究提示:北宋时期的中国,就诞生了人类整体观的完美思想学说——东方理学。

理学,包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东方理学,也指现代自然科学的西方理学。

东方理学,是具有“天人合一”整体观思想的学说。它指自北宋以后形成的“儒道佛”三维一体新文化成果。因为受文化历史认识的局限,又被人们错误称为新儒学,新道学,新佛学。西方理学,是非整体观思想的物理之科学。

引用百度词条:嘉祐治平年间(1056年—1067年),中国的古老文化获得了一次新生,诞生了东方理学。形成了王安石(荆公)新学、司马光(温公)新学、苏轼的蜀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含张载的关学)为代表的四大理学派;现代科学上所说的理学通常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地质、地理等等。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它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吸收(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理学流派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北宋中期有周敦颐的濂学、邵雍的象数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的洛学、司马光的朔学,南宋时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兄弟的江西之学,明中期则有王守仁的阳明学等等。尽管这些学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特点,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两大派别,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朱熹、程颢

理学的研究内容

总体概括说来,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 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

张载提出气本论哲学,认为太虚之气是万物的本原。二程建立“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和心统性情的学说,认为天地之性来源于太虚之气。程颢提出了心即天以及性无内外的命题,把心、性、天统一起来。程颐则提出性即理的命题,把性说成形而上之理。朱熹认为心之本体即是性,是未发之中;心之作用便是情,是已发之和 ;性和情是体用关系,而心是“主宰”。③认识论问题,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张载首先提出“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两种知识,并提倡穷理尽性之学,成为理学家共同讨论的问题。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学说;朱熹提出“即物穷理”的系统方法。

宋明时期的理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自然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人文理学(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或宋学。现代理学(科学)

现代西方科教理学,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大学理科毕业后通常即成为理学士。与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组成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现代科教学研究的内容广泛,本科专业通常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光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 等。

作者研究注解:理学,根本上不是现代某些专家片面认识为的什么“反道、反儒、反佛”思想学说,也不是独树一帜的什么“新道、新儒、新佛”的新文化成果,而是在中国传统易学整体观认识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从“整体”重新分化分类、分理之新体学。

体 学

作者研究提示:体学,是由当代中国民间自由文化研究者王逆波先生首先提并倡导出来,成为21世纪人类新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新标志!

体学核心,是“三维哲学原理”。它是结合“宗教、哲学、科学”三大文化,升华出来的新学结果。体学,是以“整体观”为指导原则的人类文明总体新学体系,它将贯穿“神学、仙学、理学”三大传统学派,也称为人类文明的“三维一体”之终极学说。

“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天、地、人”本来为一体的大宇宙生命整体观思想。它包括“天人同本、天人同构、天人同理”的三维体学内涵。王逆波先生用10年的时间研究中国传统“易、道、佛、儒、医”等文化,结合人类现代科学文明所遭遇的冲突与悖论等哲学终极问题,成功地揭示“三维一体”自然宇宙终极法则,完成了回答人类终极问题的《三维哲学原理》体系。它由“图理哲学、数理哲学、文理哲学”构成三位一体的大哲学体系,包括:“自然、人文、社会”三个哲学范畴的《三维本源论》《三维认识论》《三维应用论》等三大部分内容。

“体学观”认为:21世纪人类社会文明,必须在完成“宗教、哲学、科学”三大文化体系的融合融通融和基础上,通过“政治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文化提体化、教育一体化、艺术一体化”的大整体哲学思维、方法、理论的正确指导,完成“城乡一体、民族一体、党派一体、国家一体、生活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全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体学观 人类文明新学必须符合的“体学观”,包括:自然全息观、宇宙整体观、世界总体观、人类完全观、社会和谐观、价值公平观、11 人生圆满观、文化体系观、理论通论观、事物完美观。

“体学”之体,就是指中国人习惯称为天道的本体。它包括:形而上的道统之体、形而中的思想之体、形而下的结构之体。体学,既是道学,也是中华文化的体学观,就是西方现代科学哲学没有发现的统一场理论。它就是关于自然宇宙终极形态的“三界一域、三维一体、三维中心”。东方体学的哲学内涵包括的“完全论、终极论、整体论、中心论、全息论”。

中华传统文化的体学内涵,包括:“三元一体、三位一体、三态一体、三类一种、三能一体、三界一体。一本一体、二性一体、三质一体、四象一体、五行一体、六合一体、七轮一体、八卦一体、九宫一体、十干一体、十二地支一体、二十四节气一体、二十八宿一体、六十甲子一体、七十二变一体、九九归一体、、、、、、”等。

目前,人类文明社会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共同体发展时代,应运而生各种国际经济共同体、军事共同体、教育共同体、艺术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正需要一部人类大整体哲学原理体系,来进行统一的指导、规范、管理,才能沿着人类共同幸福和谐的方向发展。否则,这些共同体的盲目发展,将成为人类集体犯罪的共同体,对人类文明社会形成毁灭性的破坏作用。

体学家,在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中国社会的民间,如雨后春笋般地悄然诞生了。他们就是运用整体观对人类所有传统文化,进行重新 梳理整合升华,非旧学术权威的整体智慧思想家、实体工程设计者、总体领导管理者、成就整体理论体系者。体学家,是超越传统宗教而不否定传统宗教的存在,超越传统哲学而不否定传统哲学的存在,超越传统科学而不否定传统科学的人类新学家。

体学家,是首先具有整体思维、整体方法、整体观念的人。并且能够给自己的人生、人格、学问、事业,给出明确定位,确定圆满目标的智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作者:王逆波; 联系方式:wb924@163.com wk1965@126.com;电话:*** ; 哲学对话: QQ 540839834 哲学指导QQ群:5153034)

202_.6.16. 在北京

第二篇:自然神学

自然神学的发展及其与启示神学关系的变化

王细荣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介绍自然神学的历史发展概貌;分析其最后走向衰落的原因;阐明自然神学与启示神学、理性与信仰在这个发展进程中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关键词:自然神学启示神学理性信仰

一、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的界定

传统的自然神学是指人类理性无需(超自然)启示的帮助便可获得关于上帝和

[1]神圣秩序的知识。即对上帝的存在和本性的把握是通过自然界的作用向人类理

性显示出来的。这一定义反映出对“自然的”和“理性的”这两个词的理解具有柏拉图——斯多葛学派的传统。因此,“自然神学是对上帝之存在这个问题的理性的思索”[2]。而詹姆斯·利奇蒙德(James Richmond)在考察欧洲大陆和英语国家两股反形而上学(反理性)的思潮以后,从一种新的形而上学框架出发,指出自然神学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的看法所进行的理性的构想,它透过现象领域而达到终极实在领域,达到作为经验世界之唯一解释的神圣秩序的领域,否`则经验世界便晦涩难懂,令人迷惑,面目不清。”[3]利奇蒙德这个界定是否符合自然神学的历史真实,在此不作深究。但是它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体现了经验(包括宗教体验)与理性的结合。而神学与科学对自然界这个相同对象的探究,也正是这种企图透过现象而达到终极实在的历史,尽管它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

二、自然神学发展概览

自然神学最初是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移植在基督教神学之上而产生出来的。通过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及其他中世纪学者的努力,它第一次变得重要起来了。到了十七世纪、十八世纪,自然神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自然神学主要解决神义论(theodicy)的问题,即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显而易见的罪恶是如何能够同上帝的仁慈和万能和谐共存。但是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初期开始,由于休谟(D·Hume,1711—1776)和康德(I·Kant,1724—1804)哲学对设计论的批判;浪漫主义思潮对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的逆动(reaction);十九世纪生物学和物理学的新理论诞生;再加上自然神学自身的弱点,自然神学的基础逐渐得到削弱。人们不得不扩大设计论观念的范围,正如哈佛大学的植物分类学家埃萨·格雷(Asa Gray,1810—1888)所说:“事物的出现是成批设计的,此进程伴随着人类意识与道德心的产生,后者不能用随意运动中的物质来解释。”[4]

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对后来的自然神学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明确地说,他的神学目的是要阐明基督教信仰所宣扬的真理。但是他考虑到当时的异教徒难以接受,认为有必要依据于人生而有之的自然的理性,对基督教教义予以理性的证明。他试图用理性与信仰的联合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及宗教信条。如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可以用理性推理证明,而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化体说、原罪、世界在时间中创生和末日审判之类却超乎人类理性之外,虽不是反理性的,但只能

1直接来自上帝的启示。他在《神学大全》中,提出了五种证明上帝存在的后天性证明方法。[5]他的前三种证明,康德称之为“宇宙论证明”,即因果律的证明;第四第五种康德称之为“自然神学的证明”,即“目的论证明”(把上帝作为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后目的和安排世界秩序的最高智慧)。托马斯·阿奎那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虽极为强调哲学和一切学问应为神学服务,但又坚持两种学问并行不悖,是同一个真理进程中两个不同的方面。信仰可以为理性开拓视野,补充理性之不足;理性和哲学可以为信仰和神学提供论证、肯定神学真理。这样,通过其他中世纪学者的努力,自然神学通过“对神的本性(如:他的全能或他的旺盛的生殖力)的理性研究,巩固了有关自然界的形而上学学说(如设计完满和大存在链说〈The great chain of being〉),或者说特别巩固了莱布尼兹(G·W·Leibniz,1646—1716)的充足理性原理。”[6]因此,托马斯派自然神论者们试图按因果律证明,有机世界除非被看作以作为最初的、必然的、无因的原因的上帝为根据,否则便最终是不可说明的。

而近代的自然神论者则是试图证明:除非我们求助于一个其活动类似人类智慧的宇宙设计智慧的存在,否则一般事物的现象(它们的规律性、效能、和谐、相互关系等)便是令人迷惑和不可说明的。十七世纪的欧洲,经过数十年的宗教斗争后,人们企盼“宗教宽容”;在思想上,受新兴启蒙思想的影响,人们企图树立“理性”的权威;在自然科学领域,伽利略、开普勒(J·Kepler,1571—1630)、尤其是牛顿创立了机械力学体系。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近代的自然神学成为启示神学的替代。这一时期的自然神论有许多代表人物,他们的主张并不完全一致,但在宗教的基本问题上却有大致相同的倾向。他们一般都主张以理性代替启示,强调崇拜自然界及其规律,用赋予自然界以规律的某种“理性的上帝”去代替传统宗教神学所说的那种绝对自由,为所欲为的上帝。在这些自然神论者的眼中,“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械装置----一只放大了的表,为一位全智者所制造,制成之后他便不再干涉它的运转。”[7]在这里,上帝与牛顿分了工,上帝管世界的设计和创造,牛顿管世界的运行;上帝主宰高贵的精神,牛顿主宰卑微的物质;自然界按照牛顿力学原理进行机械运动,而世界的一切和谐、美以及最高的荣耀均归于上帝!因此,英国诗人蒲柏(A·Pope,1688—1744)仿照《旧约·创世纪》的第三节的口吻高唱:

“自然和自然规律,藏匿于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

于是一切都沐浴在光明之中。”[8]

英国自然神论创始人、哲学家爱德华·赫尔伯特(Edward Herbert,1583—1648)针对当时人们由于对《圣经》解释的分歧而导致教派纷争和宗教战争的弊端,提出最基本的宗教原则是上帝永久性地印在人心之上的,这是一些根本不需要也不接受证明的公理。关于人心中固有的基本宗教原则,赫尔伯特列举如下:“

1、上帝存在。

2、上帝应受崇拜。

3、德行是崇拜上帝的主要方面。

4、人总是憎恶罪恶,并且应该为自己的罪过忏悔。

5、死后将有报偿和惩罚。”[9]这些原则无疑是启示的,但是它们的目的却在于道德,因此,它们是与理性的要求相一致的。

这一时期自然神论仍带有中世纪自然神学的痕迹,表现为“理性的超自然主义”。它的特点是在自然理性的真理之外仍然保留了启示真理的独立性。属于自然理性范围之内的真理与启示真理是完全一致的,而超乎自然理性外的那一部分真理只有靠启示的力量才能被人们所领悟。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哲学

就为这种理性的超自然主义提供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他在《人类理解论》中,明确地将命题分为三类:“<一>、合乎理性的各种命题,我们可以凭考察自己的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来发现它们的真理,并且可以借自然的演绎知道它们是正确的,或可靠的。<二>超乎理性的各种命题,我们并不能凭理性的那些原则推知它们的真理或概然性。<三>反乎理性的种种命题,是与我们那些清晰而明白的观念相冲突,相矛盾的。就如唯一的上帝存在是与理性相合的;两个以上的上帝的存在是反乎理性的;死者的复活是超乎理性的。”10]

故可以看出,洛克认为,凡是理性能够提供确定的知识的地方,信仰就不要干预。信仰如果僭越这个界限,以启示的名义来排挤理性,就必然导致狂热。在狂热中不仅理性消失了,而且连真正的启示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是无根据的幻想。

另外,这一时期,设计论的思想非常流行。近代植物学的奠基人约翰·雷(John Ray,1627—1705)于1691年出版的《表现在创世上的上帝智慧》(The Wisdom of God Manifested in the Works of Creation)一书中,极力赞叹动植物界构造的完美。设计论思想对后来的自然神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佩利(WillianPaley,1743—1805)在他的《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1802)中列举了大量例证,诸如眼球的复杂结构就是为看东西这一目的而协调起来的。他认为,从各种自然有机体的形态设计中,一定能推出存在着一个理智的设计者的假设。另外,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8篇《布里奇沃特论文》(Bridgewater Treatises)使人们更加了解一些生物学发现“展示了为达到目的而对手段所作的仁慈设计”。不久后,这种自然神学受到了改造,超自然的神秘启示被彻底地纳入理性的范围内。这时自然神论者们拒绝接受任何超理性的启示真理,他们确信,凡在启示中的无不在理性之中。以洛克的信徒自称的爱尔兰自然神论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1670—1722)将洛克的三大类命题简化为两大类,即合理性的与反理性的,而超理性的一类完全合并入合理性的一类中。托兰德直截了当地否定了启示的神秘性,强调启示奇迹必须合乎理性,信仰同时就是认识:“信仰远远不是对任何超越理性的东西的一种盲目的赞同„„如果所谓认识即是对于所相信的东西的了解,那么我同意这种看法,信仰就是认识:我始终坚持这种看法,而且信仰和认识这两个词语在《福音书》中是交互混用的。”[11]通过对《福音书》的历史考证及其神秘化过程的辩析,托兰德断言,《福音书》的教义作为上帝的语言,是不可能违背理性的,“基督教或最完善的宗教中不存在任何神秘”。

同一时期的另一位英国自然神论者马修·廷德尔(Matthew Tindal,1657—1733)则力图说明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的一致:“我想,对于自然宗教,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我认为,除了在传达的方式上不同而外,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没有区别。二者都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同样无限智慧无限善良的存在物的不变意志的启示,只不过前者是内在的启示,后者是外在的启示。”[12]廷德尔在《基督教像创世一样古老》(Christianity as Old as Creation)(1730)一书中着重论述了当时自然神论者关于自然宗教的设想,力图在普遍的自然法则和人类理性之上,将基督教改造为合乎理性的自然宗教。他反复论证说,理性是上帝给予人类的工具,上帝要求我们去认识、相信和实现的事,其本身必定是合乎理性的;而任何事物是否合理,也只有理性才能作出判断。《圣经》只是那些普遍性观念的重版,并非一种独特的启示。可见,自然神学在廷德尔这里达到了全盛时期。因此,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自然神论者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称其为“最无畏的自然神论学者”。

十八世纪后期的欧洲,受哲学上的理性怀疑论和宗教怀疑主义的影响,自然

神学受到了来自两翼的诘难。对自然神学相信有一个宇宙设计师上帝的存在(神学不彻底性)的批判,形成了以狄得罗(Denis Diderot,1713—1784)为代表的公开否定上帝存在的战斗无神论;对自然神学唯理性过于浓厚的批判以及对理性是否具有把握终极真理的能力的怀疑,则发展为十九世纪后神学派别(传统主义的、现代主义的及自由主义的神学等)纷呈的局面。这一时期的自然神论思想明显不同以前的,是处在一个动荡、矛盾的状态之中。1734年,伏尔泰在《形而上学论》一书中,集中而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神论思想。他用外星人的眼光来批判地球上的事物(特别是宗教)。作为一个自然神论者,他从不否定神的存在。他认为,物质世界的理性结构和合目的性无需求助于上帝的智慧和安排,“一切都是在自然中凭着永恒的、独立的、不变的数学规律造成;人体的构成和保持是各种液体的平衡和各种杠杆的力量的一个结果。人们在宇宙结构方面作出的发现越多,就越

[13]发觉得整个宇宙从星辰直到酵母都是按照数学规律安排的。”另外,如果承认这

个世界是上帝的创造和安排,“那就更可以证明他(神)是一个野蛮人;因为承认了目的因,就不能不说,无限智慧、无限善良的神给予了各种创造物以生命,是为了让它们互相吞噬。事实上,如果考察所有的动物,就会发现每一类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本能强迫它去消灭别一类。从人的各种苦难来说,就更有理由终生埋怨

[14]神明的了。„„”对于那些针对自然神论的驳难,伏尔泰也像神学家那样玩弄

概念游戏给予了反驳。他和英国自然神论者们以及他所崇拜的牛顿一样,肯定神存在的最大理由是将其作为“弥补缺口的上帝”,即用以解释当时自然科学和哲学无法说明的自然界的最初动因问题。他也使用了这样的推理方式:精巧的钟表是钟表匠按照一定目的设计出来的,同样,合乎理性的宇宙结构也表明它是某个具有高超智慧为特定目的而设计出来的产物。因此,伏尔泰对世界上触目皆有的罪、恶和缺陷,作了如下的“神义论”式解释:从某个角度来看是“恶”的,从整体上看也许不是恶,而是善;这个世界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但却可能是最好的世界。他曾有两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如果你只统治一个村庄,它也必须有宗教”(见于《哲学辞典》),“如果上帝不存在,就应该创造一个”(见于《致<三个骗子>作者》),这说明伏尔泰自然神论观点的表达方式独具特色,表明他对上帝的“坚信”和对宗教的信仰,不是出自理论上的必然,而是实践上的必要,这样也就解释他生活的矛盾情况,一方面为自己赢得了“凡尔那教长”的名声,一方面又作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

在那些崇尚经验的自然神论者那里,自然神学的基础已是岌岌可危,因为它极易受西方思想界的一股反形而上学思潮侵蚀:人的认识只能依据经验,人在经验的局限中不能认识超验的事物,所以人类的理性是无益,以它为基础的自然神学也是不能成立的。十八世纪下半叶,“氧气”的发现者约瑟夫·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y,1733—1804)以他从事科学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待传统的宗教信仰,这使他对基督教的信条产生了理性的怀疑,从而走向自然神论。他关于自然神学有许多深刻的见解,并且将自然神论思潮从英国带到了美洲大陆。1777年他在《物质与精神的探究》(Disquisitions Relating to Matter and Spirit)一书中宣称灵魂不过是物质的一种,灵魂与肉体实际上是“同一种物质,必会一

[15]起死亡”。在1777年他的另一部著作:《哲学必要性学说的例证》(The Doctrine of Philosophical Necessity)中进一步否认意志自由。1872年,他出版了“题目惊人”的《基督教腐化史》(History of the Corruptions of Christianity),对基督教的许多重大信条均不予承认,而将之视为基督教中的“堕落与腐败”。他认为,人类最后得救的希望,不是死后的天堂,而是利用科学来战胜迷信,在地

球上建立幸福的乐园。[16]

从自然神学的历史发展来看,它“与自然科学对自然界的秩序、规律性和统一性的强调是相一致的(把自然界视为‘记录上帝德行的书’)。在英国传统中尤其如此,从约翰·雷的《表现在创世上的上帝智慧》到佩利的《自然神论》,及《布

[17]里奇沃特论文》等著作都体现了这一点。”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自然神学的传统形式必将发生改变。

三、自然神学衰落的原因分析

自然神学衰落的原因首先应归于它自身的弱点。自然神学所强调的宇宙设计论者(上帝)显得不具有人性而十分冷漠,这与传统的上帝观相去甚远,人们难以接受。另外,自然神论的抽象性和唯理性过于浓厚,一般公众的想象力很难将其把握。故一些怀疑论者对理性是否具有获得终极真理能力表示怀疑。

其次,来自欧洲大陆和英国的两股反形而上学思潮,强烈地冲击了自然神学的基础。英国以休谟为代表,从经验论立场出发,否定人类理性的效力;大陆的以康德为代表,认为对上帝的认识和信仰只能得自神的启示或人的体验,所以只能有启示神学。休谟对自然神学所持的设计论观点进行了批驳:“有神论的探索方法可能同科学发生冲突,也会武断地排除其他潜在的有成效的方法。宇宙设计论

[18]论证是彻底非经验的,这一事实足以保证它为认真思考的人所摒弃。”他也否定

了启蒙运动对理性在一切思想领域中的力量所抱有的那种自信(主要见于《人类理解研究》)。“当代的不少神学家同意休谟对自然神学的否定,是基于他们认为,宗教不是建立在理性的论证之上,而是建立在历史的启示或者道德及宗教体验的基础之上。”[19]但康德对自然神学基础的批驳,却是为了给信仰留出地盘。康德认为,人类理性只能认识现象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上帝)。上帝只能靠信仰来认识。这样,康德就将“实践理性”作为宗教的基础,将道德体验作为宗教信仰的出发点。这就限制“理论理性”的应用范围,给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神学以致命的打击。

再次,十九世纪的生命科学中,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进化论认为,自然界貌似有计划,这并非是由于主宰一切、创造万物的上帝的作用,而是由于偶然的变异和竞争的结果,这是与设计论观点完全相悖的,因此,这一理论有助于削弱自然神学的基础。另外,在物理学中,熵的理论预言宇宙将进入热寂状态,因而向宇宙是由上帝设计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自然神学的基础进一步受到威胁。

四、结论

自然神学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迥然不同的特征。在自然神学发展的早期,理性和启示在把握同样的基本真理方面是殊途同归的。他们既支持自然宗教,也支持启示宗教。设计论的思想在这一时期经常被引用。这一阶段稍后些的自然神论者,将世界上“邪恶的存在”减少到最低限度,表达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用蒲柏的话来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好的。”虽然他们相信理性证明基督教的核心信条是正确的,但是,这主要不是上帝的自我显现,而是更主要依赖于人们的理性。这就为更激进的自然神学的诞生铺平了道路。第二阶段是自然神学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自然神学取代了启示神学,理性力量的强大效力得到充分的肯

定。《圣经》的教义被贬到从属的地位。到了十八世纪后期,出现了否定各种形式宗教的怀疑论论调,自然神学在无神论与启示神学之间苟延残喘,但是,最终要被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及后来的各种神学派别所淹没。

注释及参考文献:

[1][2] A.Richardson:A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Theology,London,1969,P226.[3][18] J·利奇蒙德著,朱代强等译:《神学与形而上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第26—27页。

[4][19] Jan G·Barbour,Issues in Science and Religion, Prentice Hall Inc,1966,P90—91,P73.[5] 参看:付乐安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二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托马斯·阿奎那》一章。

[6][17] [英]W·F·拜纳姆等合编,宋子良等译,《科学史词典》,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460—461页,第461页。

[7] 威利斯顿·沃尔克著,孙善玲等译:《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554页。

[8] Alexander Pope,“Epitaph on Newton”, The Works of Alexander Pope,Elwin edition(London,1882),Vol.4,P390.[9][12] 詹姆斯·C·利文斯顿著,何光沪、高师宁译:《现代基督教思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上卷,第23页,第43—44页。

[10] 洛克著,关文运译:《人类理解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686页。

[11] 约翰·托兰德著,张继安译,《基督教并不神秘》,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80页。

[13][14] 伏尔泰:《形而上学论》,见《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68页。

[15][16] 参看:Willey,Eighteenth-Century Background,P177.(魏勒:《十八世纪的历史背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第三篇:深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神学思想建设为做好讲台工作指明了方向;对牧养工作的责任感,是做好“自传”的根本动力。本文结合教会传统和中国教会的实际,就如何关注并提高讲台信息的内容与质量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正确释经是最关键的一环;从“和好”的主题,指导基督徒的现世生活;传福音不应该排斥中国文化;社会关怀是福音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神学思想建设 自传 讲台信息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2_ 年11 月11 日举行了“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大会”,会上高峰会长宣读了“继续加强神学思想建设,努力办好中国教会”一文,即神学思想建设十年总结报告(以下简称“总结”,刊于202_ 年《天风》12 月上半月刊)。它回顾了神学思想建设开展以来的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十年来的主要成果,并进行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在成果中有一条是“丰富了讲台信息”;在展望中亦提出“进一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要以讲台转化为重点”,这些都说明如何做好讲台信息工作,是深入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议程。

神学思想建设是必须继续开展下去的。从整篇总结来看,如何开展并加强,主要抓两个环节:一是“深入”,二是“普及”。从深入的要求来说,需要继续依靠神学院校及各地两会,组织神学院师生及教牧人员,联系中国文化及伦理道德,进行处境化的神学思考及研讨;从普及的要求来说,就是需要把神学思想建设已经取得以及将要取得的成果,及时转化到讲道内容中去,使它开花结果,使广大信徒都能得到健康的牧养。应该说,深入是根本需要,但落脚点还是普及,因为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基督徒建立纯正的信仰,活泼的灵命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中国基督教更好地发展,使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为基督作出美的见证”(“总结”语)。

“三自”原则中包括“自传”。从吴耀宗先生最早提出时就明确,它不只是解决“什么人去传”的问题,而更是“传什么”的问题。教会当然是传扬耶稣基督救世的福音,但“中国基督徒必须自己去发掘耶稣的福音的宝藏,摆脱西方神学的羁绊,清算逃避现实的思想,创造中国信徒自己的神学系统”(《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50 - 1992》,22 页)上世纪五十年代基督教内的“神学群众运动”,就是环绕着“传什么”中面对的问题而展开的。

改革开放以后,丁光训主教曾反复说明“当基督徒带着问题去重读圣经的时候,他们得到新的亮光和新的看见”(《丁光训文集》23 页)“经过神学思想建设,我们的基本信仰得到更合情合理的解释,从而使信徒更理解和确信自己的基本信仰,使教外朋友也更愿意聆听教会有以告人的福音”(《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文选1993 - 202_》,231 页)有见识的教会领袖,也一直重视把深邃的神学观念转化成通俗的讲道题材。如沈以藩主教的讲道集《讲台侍奉》中对于“道成肉身”、“属灵”、“分别为圣”等都有清楚的讲解。1996 年底举行的第六届基督教全国会议工作报告很强调自传的重要性,并成立了“自传研究小组”(后改为“自传研究委员会”)。1997 年11 月18 - 20 日该小组曾在上海召开“自传研讨会”,着重探讨了“什么人传”,“传什么”,“怎样传”三个方面的问题,强调传道人员要成为有忠心有见识的仆人,需要提高灵性的、道德的、文化的素质,认真研究圣经,按时分粮。1998 年济南会议决定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以后,该委员会不再活动,因为神学思想建设包含了解决自传的目标,神学思想建设的开展必然会推动自传工作。此次神学思想建设十周年纪念会后,接着便举行了有关讲台信息的研讨会,正说明了这一点。

参与“讲台信息与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同工大多数是中青年,有神学教师,也有基层牧师;有刚走上教会工作岗位的同工,也有具有教牧经验的牧长。他们就神学思想建设与成果转化、和谐社会、社会关怀、传统文化的关系发表了颇有见地的论文:有理论阐述,也有实例介绍;有对处境的分析,也有对个别问题的层层剖解。应该说,专门就讲台工作与神学思想建设的关系开研讨会,这还是第一次。我被邀参加,倍感兴奋。神学思想建设为做好讲台工作指明了方向

从研讨会中同工们的发言,我欣喜地发现以下三点已经比较深入人心:

1、基督教是宣讲的宗教,必须重视讲台在建设教会中的作用。

我国基督教(新教)一向注重讲道。耿卫忠同工在《处境化讲道神学初探》论文中,从耶稣是“福音的宣讲者”,使徒行传被称为是“宣讲的文献”,谈到福音的宣讲是“教会建立的柱石”、“教会兴衰的晴雨表”。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期”,讲道贫弱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宗教改革也表现于“讲道事工的复苏”(该文刊载于《金陵神学志》202_ 年笫4 期)。蒲君同工在《神学思想建设与中国教会讲台信息的神学维度》论文中认为讲道供应是“以道来喂养人的灵魂”,“教会的属灵光景是以真理的宣讲的力度来作为依据的”。

2、讲道是在圣经世界与今日世界的鸿沟上搭一座桥,使信徒明白如何在今日世界中按圣经真理生活。

耿卫忠同工的论文引英国神学家斯托得总结讲道者的任务就是“架桥”,要使上帝不变的信息与千变万化的世界发生关系,必须兼顾圣经的真理与时代的需要。他还引卡尔·巴特“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来准备讲道的基本态度,和另一位尼尔主教的形象比喻。后者认为讲道有如织布,经与纬为两个要素。神的话如“经”不变,可变的“纬”是变幻无穷的人与环境,经纬交织才能产生成品。“传道人既不能只忠于圣经却不合时宜,也不能跟上了时代,却不合圣经”。讲道即使符合圣经,离地面和人性太远,往往给人“道不关己”的感觉。

3、讲道根据圣经,但离不开讲道者的神学思考,以及对于时代的理解。

讲道既然是要沟通圣经真理与现实世界,它就决不是远离信徒的“阳春白雪”,而是要使信徒都能明白、接受。它取决于讲道者一方面对圣经经文有正确的认识,包括自己蒙光照的经验,即圣灵的引导;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对时代及信徒需要的正确理解。耿卫忠同工的文章中谈到,“讲道中的三要素——经文、传道人和听众都是处境的”,为此需要“开展三自爱国教育”,“培养传道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参与、服务和伦理意识”,使“道”在我们的实际处境中成为“肉身”。

我曾在《神学思想建设与自传》一文中说过“一个讲道的人不管他是否自觉,他所讲的都反映他们所接受的神学思想。”“不同的神学思想,通过讲台传递给信徒,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运文选1993-202_》,239 页)。来自徐州的王学荣同工所写的《谈谈如何将神学思想建设成果转化为讲台供应》论文中有两个鲜活的例子:因为在苏北有些讲道员或教会负责人认为只有在教会中侍奉才是圣洁的,否则就是贪爱世界,有的夫妻双双下岗,却不肯出去挣钱工作,直到实在无力承担家庭时,只有离开教会,那时反倒怀疑上帝怎么不赐福。另一个教会365 名信徒分布在25 个自然村,由于教会以“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的经文进行带领,信徒都愿学科技,奔小康,生产食用菌,人均年收入从300 元增至1800 元。信徒富裕了,教会也赢得了社会赞誉,为神作了美好见证。

在研讨会上发言的同工,有的也涉及讲台工作的安排、方法、技巧等方面,包括如何通过培灵会、团契生活、多媒体来传达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如何在讲章中使用譬喻等,这些都反映同工们对于如何转化神学思想建设成果的重视。但我认为,讲台信息最重要的还是信息本身,而信息内容又与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密切有关,也就是说必须抓住讲台工作的方向这个关键。正如顾云涛同工的论文题目是“思路清、观点正、形式多、果效佳”。先要有思路,有观点。思路就是梳理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然后再考虑如何把有益的观点以合宜的方式传递给信徒。

如何关注并提高讲台信息

从此次研讨会的论文中同工们所关注的内容来看,我感到以下四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很可以在基层教会同工中作为进一步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切入点:

1、正确释经是最关键的一环。

汤士文同工写的《圣经诠释与讲台供应》论文专门论述,进行神学思想建设必须正确释经。他提出“立足圣经,正确释经,建立神学,充实讲道,造就教会,服务社会”的基本流程,是很有意义的。圣经是我们信仰上的最高权威,也是信仰生活的准则。讲道是阐述神的道,不是介绍神学理论。“可是根据同一本圣经,不同的人往往会传讲出不同甚至彼此矛盾的信息,这主要是由于释经方法不同所产生的结果。”要传讲好信息,在神学思想建设中必须重视圣经观的研究,重视释经学,树立正确的释经原则。例如“让全部圣经说话”、“把握启示的渐进性”、“把握圣经的主题”,“把握圣经的精意”、“了解圣经的原文字义、历史背景、文学体裁和修辞、结构”,特别重要的是“联系当前的现实处境,让圣经对我们今天说话。”传道人只有在释经上下功夫,才能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2、从“和好”的主题,指导基督徒的现世生活。

与神复和,与人和好是福音的永恒主题,这二者是不可分的。面对在我国基督教内把属灵生命与现实生活分离的影响较深,此次研讨会的论文中较多地是继承宗教改革传统,探讨基督徒现世生活与永世盼望的关系。如黄凤想同工在《把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转化为讲台供应》论文中,从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中归纳出“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与保存者”,“基督徒要在现世中作上帝的同工,维护上帝的荣耀,保护上帝的创造”。基督徒不能对今生有过度的贪恋,因为贪恋会使人离开上帝的旨意和安排,应将今生作为“彰显上帝的恩惠,训练基督徒遵行上帝旨意的场所”。要以“期盼天上生活的心来度过今生”。为此她提出几条要点:“善用上帝所赐之物”,“欣赏一切被造之物的美”,“对自身以外所存在的真善美持肯定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荣耀上帝”。

基督教伦理在今日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王元刚同工的论文《浅谈基督教在我国现实处境中的社会功能》,提出基督教的伦理观应该在“提升道德素养”,“缓解紧张因素”,“促进经济发展”,“弘扬科学文化,防止迷信盲从”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基督徒对社会不应该是求全责备,而是要为使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而行动。这些内容都可以深入探讨。

3、传福音不应该排斥中国文化。

教会必须传福音,然而不能忘记在引人归主的过程中,我们的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中国同胞。如果我们所传的福音的内容反映的“基督教文化”是与西方文化划等号的,它就不可避免与受众发生冲撞。这种冲撞自古就有,像犹太信徒原来要外邦信徒受割礼便是一例,但使徒们在耶路撒冷会议中冲破了犹太律法的束缚,使福音走向世界。倪光道同工在《试论基督教在和谐文化中的努力途径》论文中提出,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应该是“共存又互补的双赢关系”,很值得思考。裴连山同工在他的论文《教会自我建设中的神学思想建设》中提到“中国传统是讲求‘和合’的文化”,“西方文明并不代表普世价值”,“我们必须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之上建构我们的神学”。在传福音中如果我们把我国固有的文化一概斥责为“异教文化”、“偶像文化”,以审判者自居,认为基督教应该和它们争战,恐怕这样的传福音很难有好效果。

福音的内容是不变的,如何表述却需要与中国文化中所推崇的美德相结合,如顾云涛同工文章中所举的事例:有的农村基督徒受极端的神学思想的影响,信主后遇邻居婚丧喜事,不再主动帮忙,或出借自己的用具给人,甚至不再与不信主的亲戚来往,福音如何能融入中国文化?相反地,蒲君同工谈到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的传道人以“神的建立”为题讲道,既给受灾者以安慰,又有属天的盼望和力量,受到信徒与非信徒同样的欢迎。

4、社会关怀是福音的组成部分。

涂智进同工的论文《对中国教会从事社会关怀之事工思考》点出了一个很具代表性的问题:许多基督徒认为教会的首要使命是传福音——指个人得救,至于社会关怀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事,或者把它仅作为传福音的手段。这种思想与过去某些西方神学思想有关。作者认为我们应“回到圣经”,看看神的创造与对灾难中人类的关爱;先知书中对社会的公义教训;道成肉身的耶稣所宣告的使命包括社会关怀,而且将关怀的行动与最后审判联系在一起,这些都说明社会关怀是“恩典的行为”,“来自福音的动力”,“有需要的人在什么地方,基督就在那里”。

陈企瑞同工在她所写的《在地如同在天》论文中,从德国敬虔主义运动所进行的社会事工,分析基督徒的社会责任与灵性上的“敬虔”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见《天风》202_ 年12 月上半月刊),论证“敬虔”的实意只有在关爱社会的责任中才能体现出来。

受西方教会的影响,人们往往把神学上注重个人得救的称为“福音派”,把注重社会关怀的称为“自由派”(有的甚至称为“不信派”),中国教会完全不必这样来划分。正如裴连山同工所指出的“两种神学应该是互补的,个人得救和关注社会都是重要的,而不是对立的,人需要接受耶稣基督救赎的福音,但这个福音就包含着对社会的关怀,对需要的人们的回应。”如果我们的讲台信息能够正确阐述福音与社会关怀二者的关系,一定有利于教会更好地在社会上作出美好的见证。

对牧养工作的责任感,是做好“自传”的根本动力

在过去十年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过程中,有不少同工认真投入研讨,也颇有收获,但讲章内容反映神学思想建设研讨成果的还不多,甚至出现了写论文头头是道,讲道却另是一套的“两副面孔”的情形。这个现象很耐人寻味。

对于神学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许多同工已经深有体会。可是要使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真正落实于其“最终目的”,其道路之漫长,思想转变之难度,恐怕不是急于求成的同工所能估计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不少基督徒有处境的神学思考的愿望,但是神学思想的转变比一般的思想解放要难得多。神学思想与信仰不是一回事,可是这个道理并非人人都能理解,因为一般人所接受的信仰中实际上已经包含着一定的神学理解,他们很容易把这样的理解看为“不变”的信仰,要进行神学思考而不影响信仰,有些人是有顾虑的,我们应该体谅他们。

正如“总结“所指出的,通过十年来的努力,对神学思想建设持怀疑、观望的同工同道已经大为减少,但在教会(特别是基层教会)内,极端保守的观点仍不时有所反映。正因如此,一些比较善于思考的同工难免不受到一些误解甚至责难。要满腔热情,理直气壮地把神学思想建设的成果通过讲章传递给信徒,需要积极参加神学思想建设的同工们具有高度的牧养责任感。

首先要有充分的信心,确实认识到神的真理是不变的,进行神学思考乃是为更好地发扬圣经真理,是有利于建设教会的,是对于带领信徒灵性成长所必需的。只有具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对于投入神学思想建设有坚忍不拔的决心。然后还需做到:①有勇气,敢于把自己的认识以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②充分考虑信徒的接受程度,不断深入研究圣经,完善自己的观点,使它更具有说服力;③随时准备善意地与人探讨,在不同观点面前不固持己见,也不见风转舵,而是抱着求真的诚挚愿望,不断丰富自己的思考,与周围的同工、信徒共同前进。

要做到以上各点,必须有一个根本的动力,那便是我们投入神学思想建设,不是为个人扬名,不是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更好地服务中国教会,使她在我国的处境中能真正健康发展。作为“自传”中的讲台事工,我们需要为牧养信徒负责。一个好牧人要喂养群羊,必需想到所喂的是否是新鲜的、清洁的、富有营养的好草。要使他们的灵命茁壮成长,能在时代中身心健康,有活泼的见证,而不致被一些极端的,甚至错误的神学思想引到信仰的歧路上去。

愿神兴起更多虔诚事主,不计个人得失,全心投入神学思想建设的同工,打开中国教会“自传”的新局面

第四篇:202_理学院团委

202_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工作总结

202_理学院团委在院党委及校团委的关心指导下,带领全院团员青年,高举旗帜,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院党委的指示精神及校团委的文件精神,在近几年团工作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强化和推动团的思想工作,继续规范团支部整体化建设和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加大团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培训力度,努力做好推优工作,同时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展现我院共青团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

1.我院以各团支部为单位,组建各种理论学习小组,小组机构健全,指导有力,小组定期开展学习讨论会等,活动内容丰富,提高了青年团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成效显著。

2.围绕党的十八大召开等社会上广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团员青年观看相关电影、写观后感等方式,深入开展爱国爱党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3.建设了共青团专用微博,设有网上团支部交流平台等,定期更新,以网络媒体宣传理学院团学工作,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切实有效服务,形成一道成熟的工作流程线。成为我院宣传团学知识、团结广大团员青年奋斗的阵地。

4.为及时掌握共青团员思想状况,在每学期结束前组织学生做好学期总结及开学之际组织学生做好返校思想汇报。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期间,我院尤其注意做好稳定工作,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有关信息,效果显著。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掌握学生思

想动态,防范于未然。

二、团的自身建设

1.继续学生团委会的延续。在专职教师团干部暂时无法配备的情况下,我们从基

层团支部选拔了一批优秀学生团干部,下设立综组织部与宣传部,专门从事团务管理和团建

工作等。我院分团委现有团支部8个,包括学生团委会支部1个,09级团支部2个,10级团支

部2个,11级团支部2个,12级团支部1个。每个支部设支部书记一名,组织、宣传等委员各

一名。采取逐层负责制,运作灵活。各团支部配合我院分团委的工作,使得工作效果更加突

出明显。团学干部QQ群的设立,让我院团委及时掌握各个支部的工作状况并能及时传达

上级下派的任务和工作,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

2.团籍注册、团费收缴、团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做得认真、及时、规范。切实

做到团籍注册程序规范、团费收缴人数与金额相统一、团员组织关系转接井条有序。

三、志愿服务活动

我院青年志愿者活动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要求,培养青年的能力,提高青年的素质。202_年9月,我院新注册志愿者37余人,并且广泛开展志愿服务,赢得了

良好的社会声誉。在10月份202_年级新生入学期间成立了迎新志愿服务小组,尽心作好12

级新生的入学报到服务工作,以设立咨询台咨询、帮助办理入学手续、搬运行李、贫困生咨

询与指导、新生家长见面会、心理咨询辅导、文体联欢、选课说明等形式帮助新生及家长顺

利安排好入学各项事宜,受到众多家长和学生的感谢。202_年十一月,我院青年志愿者协

会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关爱老人,奉献社会”青年志愿者活动。202_年十二月,我院青年志

愿者协会组织同学开展了“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并在12月1日,在我校成功举行“蓝

灯暖星关爱自闭症儿童服务队”的启动仪式并举得圆满成功。

六、校园文化活动

我院组织学生参加了202_级新生迎新晚会,在诸如校园歌手大赛、平面设计大赛、最美团支部大赛、辩论赛、(具体有哪些比赛我不了解,需要具体化)等当中取得了整体上的突出成绩:(后边写取得的成绩)

七、指导学生会的工作

我院学生会是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和院分团委的指导下成立的学生组织,它通过开展

各种有益的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优秀院风、学风和基

础文明的形成。分团委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对学生会的换届、招新、干部培

训等投入了大量精力,督促学生会完善组织、制度、作风等各方面建设,并对许多具体的活

动开展给与直接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会组织在整体上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得到了上级的肯定。202_年秋季完成了主席团换届选举工作,现机构以一个主席团(主席一名,副主席2

名)为核心,下设办公室,学习部,宣传部,文娱部,生活部,体育部,就业实践部共个部

7门,每部分别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一名,干事若干;学生会分别在每学年初招新一次,并

在学期末进行综合考评。学生会主要负责协助学校管理部门做好多项自我管理、服务等事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我院的发展。

八、完成上级党团组织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作为院系先进组织,我院团团委首先做到的就是遵守上级组织和领导下达的命令,及时筹备并且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上级组织交代下来的任务,力求不仅要做,更要做得好,直到上级组织满意,我们才算完成自己的任务。积极主动地与领导进行沟通了解,以求获得

更多的帮助,解决在完成任务时所遇到的问题。完成任务后及时向有关部门详细汇报情况,而且能够做好自我总结,以期处理事物的水平得到提高。我院团委严格要求本院学生,注重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团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了良好形象。

九、工作中的不足:

1、我院学生会各部门间、各部成员间以及部门内部成员间的交流还有待于加强。

2、团总支、学生会管理制度还有待于完善。

十、以后工作方案:

1、加强各部门、各成员间的交流,增强我院学生干部的凝聚力。

2、对学生干部管理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

3、争取在以后的活动中,切实的把责任落实到实处,以防工作脱节、拖拉的现象。

4、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工作的监督力度。

5、认真落实好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好各部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指导和院分团委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团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基础,发挥优势,改进不足,继续努力做好院党委和校团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不断探索新思路,开创新局面,拓展新领域,带领全院共青团员,为学校、学院的改革、发展、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高等教育 理学

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为充分体现我系的精神风貌,及更好地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现我系的风采。计算机系准备在系内选出一批合适的人员组成本系的啦啦队,希望通过积极的训练,在不久的将来能以健康,阳光,自信和充满动力的形象出现在个赛场和舞台上,为我们计算机系打造一支具有本系特色的啦啦队。

三、活动主题:飞扬青春,展现活力

四、活动对象:各院系学生

五、主办单位:学生会文体部

六、协助单位:生活部 宣传部

七、活动流程:

(一)前期宣传及报名工作:

1、内部拟定好工作计划并开展系内的宣传并开始全面对大一各班开展宣传

2、和宣传部联系好出相关海报

3、向班级的组织委员报名

(二)拉拉队队员选拔及教练员的选拔:

1、时间地点:待定

2、选拔形式:按当晚的参加选拔的总人数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一组一组地按

次序分别进入选拔教室,会有领舞人员展示相应的舞蹈或啦啦操动作,选手要尽可能的跟上领舞人员的律动,时间约为三到五分钟,进行小组赛,前三名晋级,共分为预赛和决赛等流程。

3、通过人数:待定

4、教练员选拔:由文体部负责选定

(三)拉拉队训练前准备工作

1、与拉拉队教练员协商训练时间长短以及他们要负责的事项。

2、协调好拉拉队员和教练的关系并制定好《校啦啦队去留制度》(内容待定),并要求队员们严格遵守。

3、与入选人员开会,制定相应的训练时间,具体训练内容和啦啦队的作用并尽

早开始准备接下来举行体育比赛。

4、参加拉拉队成员定期加德育分。

(四)进入训练阶段

1、做好阶段性工作的相关记录,及时向上级汇报最新进展。

2、定时检查或者突击检查队员们的训练情况,为能及时发现啦啦队的不足并改

正,使啦啦队能更好地发展。

3、督促队员加强训练,关注每个队员的不同情况,以调整训练方针

4、与教练加强交流,提高啦啦队训练的效率

5、和队员之间互相了解,帮助队员调整好心态,让大家感受到团队的精神,促

进团队的团结一致。

七、人员安排:

(一)、前期宣传及报名:

1、海报制作:宣传部

2、向本系各年级班级发通知。活动的策划书,收集名单、通知制作:组织部

3、对各年级各班的报名表收齐并进行整理

(二)、拉拉队队员选拔及教练员的选拔工作安排:

1、教室申请:学习部

2、音乐及选拔当晚的准备:(xxx xx xxx)

3、催场、签到:学习部

4、最终名单确定:生活部,宣传部

(三)、拉拉队训练前准备工作:

1、与拉拉队教练员协商好训练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要负责的事项。(文体部)

2、去留制度:《校啦啦队去留制度》的策划(策划就服装的归属问题,在队队

员应遵守的队规,请假问题,处罚条例,队内担任一定职务的人员的主要工作,人员去留的条件等问题进行较详细且合理的制度设置),并要求队员们

严格遵守。(文体部负责)

3、与入选人员开会,制定相应的训练时间,具体训练内容和啦啦队的作用并尽

早开始准备接下来的体育比赛。

(四)、进入训练阶段

1、定时对啦啦队的训练进行检查;再安排一些不定时检查训练情况:文体部。

2、组建和训练拉拉队:(文体部全体)

3、队内职务的分配:确定好啦啦队的人选后,从中选出适合的人员担任队长,副队长,纪检组长等职务。

5、啦啦队的服装负责:可适当地按照舞蹈的内容适当地设计或者采用系服

八、经费预算

八、备注表格

报名表

神学仙学理学体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