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中借助造型培养中班幼儿创造力的
编辑:清风徐来 识别码:15-1101250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2 17:37: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中借助造型培养中班幼儿创造力的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中借助造型培养中班幼儿创造力的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中借助造型培养中班幼儿创造力的策略研究

摘要: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艺术。中班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能够稳定的,有明确意图地进行表现,美术创造性已初步发展。我想以《纲要》为指导思想,通过民间美术夸张,幽默,生动活泼的造型特点,结合各种有效的方法来培养中班幼儿大胆创作的能力,使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充满自信,在美妙的想象艺术设计的创设活动中,萌发艺术设计的创设灵感,重中获取无尽的趣味。

关键词: 民间美术;造型;幼儿;创造力

幼儿民间美术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现行的幼儿艺术教育的补充,它是根据幼儿身体,心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以素质教育理念开发符合幼儿特点的具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幼儿与生俱来就有艺术创造的潜能,幼儿的创造强调了自身发展的个体价值,反映出强烈的自我表现,自我完善的心理需求。因此,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是十分必要的。中班幼儿开始进入形象期,他们能够稳定的,明确意图地进行表现,美术创造性已初步发展。而民间美术是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艺术。有些独特的造型特点不是取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制作者的某种观念,在创作时往往不受特定时间,空间观念的束缚,他们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东西,事情放在一个画面上,创意无限,表现技法朴实无华但有大胆、鲜明、造型夸张、幽默、生动活泼。我想通过民间美术这种独特的造型特点,通过各种有效方法来培养中班幼儿大胆创作的能力,也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充满信心,在充满着自由、富有灵性的创作活动中,尽情地显现天真烂漫的遐想和激情,萌发幼儿艺术创设的灵感并从中获取无尽的趣味。因此,我需抓住幼儿这一时期,实施有效的发展策略,开发其创造力。

一、美术现象源于视觉经验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这一转化过程即是创造。其流程是:感知——思考——完成作品,而其间的思考很大程度上依赖想象进行。而幼儿的心理上认为想象的主要条件是丰富得表象储备,孩子需要在原有的造型表象基础上重新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直观材料越丰富,想象的内容就越生动。为了加深孩子对民间美术造型特点的了解认识、不断丰富各种造型的记忆表象,我先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活动:

(一)亲近生活,感知热爱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源于生活,那么让孩子走出课堂、走出围墙,走进生活寻找踪迹,协同家长带领孩子挖掘自然特有的资源,放眼广阔天地,开展“走进家里去寻宝、走向自向自然去寻根、走向街头去学习、走进网络去拓展”的系列活动,引导孩子带着一双发现民间美术的眼睛,看看绣花枕、摸摸青花瓷、编编小竹篮和老艺人一起捏捏小泥人,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环境,认识丰富造型特点

《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虽是无声的但他们却蕴涵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创设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育环境是幼儿园开展民间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对萌发幼儿美、享受美、创造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装饰富有民间美术特色的空间、墙面

造型独特、色彩鲜明、富有名族特色的环境对中班孩子是非常具有吸引的。楼梯墙面的春节节日布置,采用民间剪纸中最常见的单色剪纸为主题,通过并列、交错等排列方式贴满墙面,朴实大方,感染力强;竹帘和草编作品组合带来了浓浓的田园气息;国粹脸谱除了选用折扇为展示背景,自然材料“葫芦”上同样展示年画作品,一串串大少不一的葫芦悬挂在头顶,成列架上摆放着布老虎、鱼身娃娃等民间玩物,说实话找寻来这些并不容易但是看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流露出对其的喜爱。我认为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认识到剪纸“相互连接、没有断笔”的造型特点,布老虎“相互渗透”的造型特点,脸谱“以对称为主的造型特点。

2.创设民间美术特色的活动区环境

结合民间美术教育目标和内容,把民间美术渗透到各个活动中。例进行“我是中国人”教育主题时,把美工区为幼儿提供制作彩灯的丰富材料,并鼓励幼儿将作品送于表演区,让小演员们结合脸谱、音乐自编自导;在益智区摆放美丽端庄的名族娃娃,供幼儿观察欣赏;十二生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语言区“十二生肖”为主体进行环境创设。并且根据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的变换更换环境布置,逐步提高幼儿对民间美术美的理解力和奇特造型的认识。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丰富材料 中班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原型启发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这需要教师通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引导启发,使幼儿直观的认识、感受作品具体的造型、形象,使其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原型。丰富的材料、形象及知识的积累是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一)选择教学内容

民间美术作品的种类繁多,庞杂,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我有目的的选择了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作品作为教学内容,让幼儿接触优秀的中国民间艺术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丰富和优美。例如,年画、剪纸、陶艺、脸谱、制作小工艺等等,让孩子在民间美术作品的海洋中遨游,汲取艺术的养分。

在欣赏《春牛图》、《看花灯》、《胖娃娃》等年画活动中,孩子能感受到中国年画历史悠久,具有线条简练,色彩鲜艳,造型夸张,精美质朴的特点,欣赏年画的画法和着色、造型技巧,给孩子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我选择了一幅《喜鹊登枝》,孩子们望着作品不仅流露出欣喜、惊讶的表情,一个个问题也接踵而来:“小鸟身上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花呀?每一条细细的先连在一起像蜘蛛网一样,是怎么做到的?大花朵丽还有小花朵这怎么剪呢?”„„孩子们虽然不会用很专业的话来表达,但是他们的话已经基本描述了剪纸的造型特征:相互连接没有断笔、花中花,凸显细节、变形等。这些艺术品鲜艳活泼的造型容易系婴幼儿,定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情趣。

(二)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

丰富的操作材料是幼儿创作的关键所在,幼儿在活动中更主动,更有想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进行不同的想象和创作。因此我为孩子准备了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玉米皮等大量的材料,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提供不同材质(蛋壳、鹅軟石等)的外形特征进行想象装饰画,幼儿通过自由选择和混合使用,感受各种材质的特征,从初期的简单的涂色,到不同物体上作画再到根据不同原料的形状进行创作绘画,激发幼儿对颜色、造型的探索兴趣、操作中的孩子们憋足了劲,通过画,剪。贴。任其所能,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同时积极大胆的表露自己去创造美,表现美。

三、优化教学策略

在民间美术教学中,我们重视引导幼儿通过感受——操作——创作,在发现民间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同时,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大胆的创作。怎样对民间美术的学习方法进行再加工,体现着老师的智慧。

(一)“三法”合一 1.启蒙教育法

我们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途径就是有大量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愿意做并且感兴趣地事情,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在剪纸活动中,老师可以充分的发挥环境和材料的暗示作用,借助剪纸步骤,幼儿运用已有对剪纸造型的的认知结构来解读教师提供的步骤范例。在操作中会遇到问题,接着去解决问题,继而学得最新的知识经验。这种理解的过程本身已是富有创造性的,所以他们的自主学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造性地学习。

2.游戏学习法

在幼儿学习剪“羊”的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知羊的羊角,羊毛等特征后和幼儿一起观察字形,自编一首儿歌(春分吹来了,吹出了羊脚。吹阿吹,吹出三根毛。吹啊吹,吹出了羊角。春风吹走了“羊”字剪好了。)教师边念边示范。不仅将学习要点融入朗朗上口的儿歌中,接下来幼儿所表现剪纸作品中,创作变化了不同的羊角,羊毛,剪出的“羊”字姿态万千,极具创意。

3.赏析教学法

在装饰画单元的脸谱欣赏中,我在墙面上展示了不同角色。各种色彩的京剧脸谱,幼儿在欣赏近距角色红脸、黑脸、白脸的色彩,它是以对称为主的造型特点,纹样对比中感受脸谱的装饰效果,并在桌面上准备画脸谱、品脸谱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把自己的审美感受有机地表现出来。

(二)从主题活动出发引导创作

从幼儿感兴趣的食物中发现适宜的民间美术题材内容,澄清题旨,确立主题,然后确定题材内容,在主题之下选择美术表现的主要形象和事件。在活动的进程中,教师适时引进有价值的民间美术内容,推动会动的进行,引导幼儿从主题内容出发进行创作。

在系统的民间美术教育内容框架下寻找符合中班幼儿欣赏特点、能力及兴趣爱好的分支,如:选择手工中的彩泥,橡皮泥,陶泥,软陶等多种泥塑材料中选择幼儿的操作拆料为软陶,定主题为《快乐的软陶》,并且选择主题下的自课程。为幼儿提供软陶及多种辅助材料,让幼儿大胆尝试用团,压,搓,捏等方式,感受软陶塑形的特点,尽情想象创作。

(三)营造轻松的创作氛围

1.营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幼儿的创作工程中,教师不仅仅是做显性的指导,还需要应在一种利于创作的气氛,即心理的环境。宽松的气氛使幼儿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不胆小犹豫,能够大胆地尝试创作。为此我们要对孩子抱肯定的态度,让孩子感到教师对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感兴趣,要知道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也是值得尊重的。让他们放心去做。也正是轻松的气氛中,教师才得以观察到幼儿的真正表现。

2.给还是还介绍作品的机会

奥地利美术教育家西泽克说:“儿童的作品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创造性,对儿童的美术教育就不能简单化地按照成人的意愿,以成人的标准教给儿童成人的画法,儿童美术教育应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有的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他认为:在儿童的创作中最美的正是那些成人认为“错误”的地方,儿童的作品中含有这种个性的“错误”越多其作品越好。在软陶的一个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令我倍感好奇,茶叶罐外圈没有软陶形象、可爱的图案装饰,而是高高送其一坨坨看不出是什么东西的软陶,看上去并不美观。我便微笑着用惊奇、渴望的你口吻问她做这个造型的思路,这个小朋友很高兴的为我解答,她兴奋地告诉我:“那是一把大大的伞,下面高高的是妈妈,旁边的那个是我,细细长长的是妈妈手拿着伞,这可能是下雨天,也可能是夏天。”

的确,面对孩子的作品我们不能冒然的下结论。要认真的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讲一讲作品造型的内容和故事。这个看起来并不美观但是却富有创意美好温馨的笔筒造型实实在在地打动了我。孩子的创意让我产生“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喜悦,民间美术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创造里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价值。只要教师为幼儿拓展表现空间,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适时介入,定能开出创意之花,结创造之果,在立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着眼未来!

参考文献:

[1]朱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2_(02).[2]王海华.浅谈构建儿童民间美术的可鉴性 [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2_.[ 3]潘鲁生.论中国民间美术 [M].北京,一艺美术出版

第二篇:浅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浅谈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平湖市独山港镇全塘幼儿园王秋叶

摘要: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用美术来表现自我,表达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条,因此我们尝试改革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培养审美情趣为基础,教师对幼儿进行创造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欣赏作品继而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实践美术课程。最后,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关健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活动 创造力 幼儿 教师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它以独特的教育方式,发展和完善了人的身心;它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幼儿对美术教育活动有一种天然的嗜好,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用美术来表现自我,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看法。

孩子的内心世界因受语言的限制,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却可以借助美术教育活动展现出来。美术教育活动又是孩子理想的翅膀,孩子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可以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尽情发挥。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自由的,他们往往不顾清规戒律的约束,也不顾客观情理的束缚,能想成人没有想到的东西,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孩子的创造意识也是最容易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挖掘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过于呆板教条,不利于孩子尝试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开发。我们大胆尝试美术教学活动的改革,使美术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核心,引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实践,去尝试。这对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就自己的美术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对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做有趣的事,不仅能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还能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孩子们常常在最初的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感到的是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的涂涂画画中,孩子们对美术教育活动的兴趣越来越高。

《纲要》在第二部分“教育内容和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也指出: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是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现实生活的声、光、形、色都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美术教育活动的题材是最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我们在组织美术教育活动时,如果选择了孩子感兴趣的题材,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孩子感兴趣的题材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造热情,使孩子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还能将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地展示出来,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孩子表现、表达和展示自我的好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孩子易于表现的事物。易于表现的事物首先是其特征鲜明、形象生动可爱的,能够引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如造型各异的瓦罐、大小不同的石子、千姿百态的花草、形状不同的树叶等都是很好的选材。

2.选择孩子身边刚发生和最熟悉的事物。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事情会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引起他们的联想,并能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越是孩子熟悉的事物,越能引起孩子的强烈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孩子自觉地将美的事物变成自己表现的对象。如:《好吃的糖果》、《淘气的小猫咪》、《快乐的自助餐》、《采摘水果》等内容,就是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题材。

3.故事、游戏和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优美、有趣、富于幻想的故事,开心、有趣的游戏,活泼、可爱的小动物都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些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还能为孩子的创作提供表现的空间。因此选择《小老鼠的故事》、《森林运动会》、《恐龙世界》、《捉迷藏》等内容,在激发孩子创作热情的同时,可激发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4.选择的题材要生活化。选择的题材内容要来源于孩子生活,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如小班可选择《种子宝宝长大了》、《我爱洗澡》、《妈妈的长头发》等,中班可画《我自己》、《太阳娃娃》、《到处旅行的蜗牛》等,大班可鼓励孩子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来,如《从家到幼儿园》、《我的好朋友》等。这样的题材接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感兴趣,并能发挥出自己的表现力。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活动,开放式的陈述,使幼儿敢于对知识的未来发展作大胆的推测和联想,使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冲动和行为。在一次美术教育活动中,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把画面上的太阳画成了绿色,当时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创造行为,也可能是无意的个性化行为。我就问她:“你怎么把太阳画成绿色了?”她说:“我觉得红太阳太热了,我不喜欢热,想让它变得凉一点。” 我夸张地说:“瞧!小微画了个绿太阳,在绿太阳下做游戏多好呀,真舒服!绿太阳还有什么好处呢,你能画给大家看看吗?” 顿时,幼儿们象炸开了锅,纷纷把自己想到的画了下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就似万花筒般奇异而美不胜收。

二、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使幼儿学会灵活多样生动表达客观事物的能力,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工作来达到丰富的效果。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经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例如:在教幼儿画《美丽的树林》的时候,我课

前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幼儿的回忆再现观察的物体,我还通过图片、录像等手段总结归纳,并与几何图形、夸张变形等相联系,使孩子了解到各式各样的树木之间的不同,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在活动中,我鼓励孩子们按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幅关于树林的作品,结果我发现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的树木。可能有人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树木”那又怎样!不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嘛: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在这基础上,我还启发幼儿在自己画的这片树林里进行添画,孩子们更来劲了,不光树是我们不常见到的,动态的情景也是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他们还把动画片中的一些东西搬了出来。其实,我们家里饲养的猫、狗、羊,动物园里机灵的猴子、威猛的狮子老虎、美丽的孔雀------也都可成为我们的活教材,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形象的表现更为主动。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有这么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要培养他们的具体感,所谓具体感就是将模糊的稍纵即逝的表象、幻想,变成清晰的、具体的、永久保存的图像,就是要把头脑的想象具体的表现出来。怎么表现?也就是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人的大脑信息百分之八十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

放一段音乐,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手上的绘画工具表示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这些尝试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积极性、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丰富的材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条件。

美术教育活动是实际的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在室内,我们为幼儿创设了美术教育活动区域、绘画区域、手工区域。还有各种材料,如:油画棒、彩色笔、水粉笔、棉签、印章、剪刀、石子等。给幼儿提供方便,让他们自发地按照自己的喜欢随意表现。如画“各种动态的鱼”,给幼儿提供了树叶、彩笔、水墨、水粉等。幼儿有的用水墨画,有的用树叶贴,有的用手指点画,有的用油画棒画,充分满足了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给幼儿的创造行

为提供了条件。

五、欣赏作品,从而挖掘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创造潜能,因此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把幼儿的作品全部拿出来展览,引导幼儿乐于观赏,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

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幼儿绘画的一种形式,介绍和张贴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好的美术作品,多种形式的美术鉴赏,适合幼儿欣赏美的特点的环境布置以及创造性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幼儿逐渐领悟到作品美在哪里。从对比、协调对称均衡多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美的规律,使幼儿接纳到其原有的心理结构中,获得创造性表现自己审美感受的能力。因为幼儿的审美感知的特点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和同一性,所以幼儿对事物的认识特征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以直觉行动为主,他们对事物的感知从笼统到分化。为此,在名画欣赏时,教师要选择富有生命力的,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和生活较为贴近的内容及有趣的活动方式。在名画欣赏活动中,老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画的内容,画家的用意,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充分用直觉去感知。如在欣赏徐悲鸿的《八骏图》时,我先播放马叫和马蹄声,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出示画面让幼儿观看,同时以一连串的问题导入:“你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从哪里发出来的?”“它们在干什么?”“它们长得怎么样?”一步步引导幼儿从笼统到局部细致地感知。幼儿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群可爱的马”“我看见有两匹马好象在说话”“它们跑得很快,在比赛呢”“前面的大马回头叫小马快点”,“有一只马跑不动了,头低下来了”“我觉得这些马长的很胖”“有的是白的,有的是黑的”在幼儿的欣赏讨论中,观察力逐渐提高了,同时创造力也得到了挖掘。

幼儿处于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这时期的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兴趣广泛,可塑性强,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是这一时期幼儿进行素质启蒙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未来学家奈比斯说:“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时代更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面对新世纪和美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以及幼儿的美术启蒙教育。对于幼儿的创造过程和作品都要给予认可,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和肯定。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2_

[3]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教师资料手册 ∙ 美术新时代出版社202_

第三篇:浅谈美术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穆翠花 文章来源:163教育考试在线 点击数:

178

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教育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什么是创造力呢?在美术教学中,通过

教师的指点,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启发想象力并创造性地完成一系列有独特见解的作业的体现,叫创造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在思想深处架起一座通往创新之路的“立交桥”,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一是要求教师要有见识、善于发现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在“教鞭 "下发现“瓦特”、“牛顿”、“爱迪生”并能给予以悉心指导;二是教师要有奉献的激情,创造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异常强烈、鲜明,喜欢“自找麻烦”,即使失败也处之泰然,勇于直前;三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有预见性、能想象和推断出学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成就;四是教师要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某些清规戒律,不断探索和追求适应于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把握儿童美术特点,尊重儿童创造性差异

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和其创作的需要,才能完全了解他,并且作有效的指导。

儿童总是以自发和自然的方式创造艺术,因此,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它学科领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会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去进行美术创作。它与成人美术截然不同,成人美术非常强调形式和技术,大多数美术家都努力使自己的技术日臻完善,并且非常关心外界的评价标准,比如他们以往的成就以及对他们未来将有什么影响,而儿童注重的是对个人的思想,情感的表达,他们探索美术媒体,更多在是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来被如何评价,他们似乎只对内心而不是外界强加的标准做出反应,以至于他们对完善技术和掌握形式显得兴味索然。因此,在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对创造性推崇备至,主张通过儿童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此,他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横加干涉,而应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以异于他人的方式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以此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然而,许多教育者仍保持着“严谨”的教育态度,在惊叹儿童画得美丽之余,却要求“正确”的比例和“优良”的色彩设计,以某些机械标准去衡量、评价儿童自发挥较强的创作行为和创作结果,他们并不太关注作品以外的因素,对其采取一种忽略的态度。这种忽略会导致片面、甚至偏激的作品评价,并会严重伤害儿童对自我形象的肯定,相反,如果让儿童自己进行个人选择,享受选择的自由,并能看到自己独立把握作品的力量,以及教育者对此做出的积极反应都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重感,而不会去对自我形象质疑。

艺术是个性的产物,它的取向求异,即使同一事物由不同的人来表现也会存在极大差别。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莫里斯满含憧憬地说: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是最为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课程,所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求异、创造性),教育者不但要善于发掘,而且应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儿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意见,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而绝不应该以不适于儿童思想和认知发展的评价要求束缚他们,儿童有他自己的经验和表现的天地。

儿童的个性不同,他们在学校的行为不可能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去评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教学的多样性,教师应向儿童提出达到任何既定目标的选择性途径。此外,对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材料的方式 的观察也可以为清楚地确定其学习方式提供线索,如某个儿童是更适合运用两度还三度空间媒体?某儿童是精确地描写细节还是大胆地简化形式?他是否专注于特殊的题材?他将自己局限于一个有限范围还是超出其界限呢?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进一步获得儿童个性类型和学习方式的知识。

教育家艾斯纳指出“任何一个艺术问题都不会有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可以作多种解释。没有什么法则能确切地告诉学生究竟是他还是她的解释才正确。”因此,美术常被为“无错误的学科”,因为它对错误的误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而且它不存在任何需要记忆或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也就是说,制作一幅画或一件雕塑不存在什么正确和错误的方法,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上的差异是宝贵的,这些差异丰富了我们的心智并使我们洞见其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世界,这些差异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受到欣赏,教师表达对差异的欣赏又会对学生的自我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良性循环,使学生勇敢地尝试各种活动,在尝试或使创造思维不断升华,从而为儿童美术创作带来一种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展局面。

二、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使课堂教学变得融洽、生动、活泼、高效、充满创造活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境,有利于美术表现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创造安静优美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学习,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喜欢美术。另一方面我们要运用真情实感的语言艺术、精美的范作、生动的音响、形象的道具创设必要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体验某种色彩,进而引发兴趣,产生顿悟;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优势,加强直观教学、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看看,想想、做做、画画、玩玩”中发挥创造力,使其产生创作艺术的冲动,积极地主动地追求具有创造性的作业成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深化创作水平。

美术教育还需启发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学会从一支歌,一片树叶,几朵小花中寻找灵感的创作动机。当布置作业时,教师对每一次作业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又总给学生留出一些想象、创造及个性发挥的余地,如给一种瓜果,让他们通过想象、思考、雕镂出各种不同的形象;给一支毛笔和一瓶墨,让学生在用笔和用墨方面作自由处理,创作出泼墨点染等富有儿童情趣的作品。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自由自主地充分地倾吐自己的感受,体现自己的个性,显示自己的智慧,创造自己心中的意向。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有独特内心世界和巨大生命潜能的个体,尊重、爱护学生,沟通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2、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美术课”,强化参与意识

当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已被教师们所接受。因为这一教学原则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参与、多操作,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把发现问题的权力和机会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促进其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同时,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搭建展示思维“舞台”,鼓励学生发挥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方法上,采取提供信息(言语及形象)指导,当参谋和参与儿童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由想象、表现和创造。如陶艺教学,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制作方法外,鼓励他们不受任何方法的限制,随手握制或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象;又如国画教学,只须教给学生用笔和用墨方法,由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则会出现千人千面的喜人局面。课堂组织形式上,座位呈“U”形摆放,或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不仅能画,还能解释画面的内涵。形式上可采取先自评,再教师点评等方法。

3、提出具体要求

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要创造教育情境,但也要有一些具体的学习要求,而且要求必须具有长期性、实效性、即两个“不一样”,一是自己画的和别人画的不一样,就是不要模仿别人的画,包括

教师和教材上的范画;二是现在画的和过去画的不一样,就是要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敢于创新。

三、启迪想象,培养独特的思维力

创造的关键是思维,创造性思维的重点是想象力,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力才是首创的保证,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可以帮助人认识事物,发尽其所有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敢于想他人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造欲望就可以被激发起来。

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可以从命题、选材、构思等方面引导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往妙处想、往趣处想,由此激活学生思维,使其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1、选材:往广处想

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并通过创作活动,构成新的形象组合,能实现儿童想象的飞跃,展示他们纯真的心灵世界。

如立体造型教材,从简便的材料如火柴、纸盒等入手,制作一些结构简单的造型,然后再用纸、泥、陶土等材料制作稍复杂一些的造型,如果抓住这部分教材中的两个知识点“粘接”、“组合”引导发散思维,则可以将生活中易见的蔬菜、水果、树叶、石头等作为制作材料,进行巧妙地组合。

2、命题:往妙处想

如果以蔬菜、水果为主要材料,课题分别定为《蔬菜的雕镂》和《蔬菜的联想》,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即美国风行的“木匠教学法”,所谓木匠教学法,即给学生一些木块和量尺,由他们去量木块的长、宽、高,然后去拼造一些简单的物体,意即只给学生工具材料,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和解答学生在动用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验表明,前一课题学生受“雕镂”二字的影响,表现方法受到了局限,学生过于重视技法而想象不丰富,后一课题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造型丰富多彩。

由此可见,美术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程度,适当选择命题的炼字,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有效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3、构思:往趣处想

仍然以上面提到的一课为例,抓住关键词,即以“联想”为切入点,进行启发、诱导、鼓励学生用各种材料结合起来,产生各种联想,使它们按自己的构思、设计作进一步的感受、探究和创造、学生的创造热情和灵感便会迸发出来。

4、动手:往巧处想

动手制作,是将构想变成现实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掌握教材介绍的基本制作方法外,教师应启发学生往巧处想,创造出更适合表现的多种方法。如:《纸条工艺》一课,教材只介绍了卷、折、扭、粘四种方法,并且要求用等宽的纸条剪切等方法将作品进行处理,菊花会变得层次丰富,富于变化,小女孩的头发、眼睫毛也变得充满活力。又如《蔬菜的联想》,只有将构思好的各部分运用插接的方法进行巧妙地组合,才能创造出生动有趣的作品。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执教者要有敢破敢立,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不为现有教材、教参、教法、模式所囿,而通过一定的筛选、选择、重组、赋予美术教学以生生不息的艺术活力和清新美感;艺术地处理教材就必须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融入执教者独到的领悟和见解,把教材内容转化、优化为教学内容、并富有创意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教材、教师、学生巧妙地组合成生气洋溢的动态结构,这是美术教学艺术表现的起点和关键。

一个人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开发儿童的创造才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作为教学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应将保持儿童的活力,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

第四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更有效地表达情感,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 美术教育 创造力

摘要:美术教育是发展思维、情感、创造性和培养全球化意识人才的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学生从被动的、被改造的、被教育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具备应有的要素,在教学中讲求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儿童绘画创作,很重要的是要从儿童心理特征出发,教养儿童对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美术创作是形象思维。应通过激发儿童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开发儿童智力,培养儿童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对儿童艺术创作的引路人,要善于了解儿童,启发儿童对美的兴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的创造力。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代。好奇和幻想是儿童思维的特征,也是儿童心灵纯洁天真的表现。他们可以“异想天开”: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

如老师要求孩子们创作一幅《救救大熊猫》的画。一个孩子在画面上画出一只大熊猫在哭,一群小朋友围了过来,有的送苹果、有的送香蕉,有的送巧克力。另一儿童异想天开,画了一个猪形的“扑满(储蓄罐)”,上面帖了红纸,与上“寄给大熊猫收”,还帖上一张邮票。真使人意想不到。发掘这种天真奇妙的创造力,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神奇的幻想,从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问题,就会在他们心灵中挖掘不尽的美的宝藏。画出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不可忽视,让孩子学会自己造型。孩子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作用可大呢。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至于耳朵、鼻子他们往往疏忽了的。如一竖是身体,二横是手臂,手掌不清楚,但五个手指头是不会弄错的,两腿和脚就只有两竖和两个小圈儿了。

看到这里,我们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这样画下去。千万不能说:画得一点也不像,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儿童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孩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大人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就会引起儿童的厌烦,减退画画的兴趣。在启发儿童创作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绘画时,教师启示以爱国旗为题。这时,孩子纷纷举手,说要画国旗。一个孩子提问:“能不能画降旗?”教师问:“为什么?”原来他记忆起去年学校中曾发生的一件事:一天突然下大雨,几个红领巾看见操场上国旗还没降下来,他们冒雨下了国旗。他想画这个场面。这是很好的设想,教师鼓励他进一步构想,这个孩子画了三个红领巾冒雨降旗,并将教学楼,操场上的篮球架、双杠、单杠等都画了进去。教师提示:这样画太庞杂了,主题不突出,绘画就是要画出生活中最美的东西。象教学楼、篮球架、双单杠和降国旗爱祖国有什么关系呢?孩子接受了意见,画面只剩下三个小朋友在呼叫,奔跑,解旗杆绳索,天上正下着大雨,并题名《下雨了》。画面集中,形象单纯,主题突出。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

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

在表现形式方面,孩子临摹画册也是一种学画的手段;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包括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腊笔画等等。经过多种实践,可以丰富孩子在造型、创作、色彩等多方面的表现能力。对于儿童画画的兴趣,要注意“留有余地”,爱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让他们画厌了。儿童时期要以学文化为主,每天可有一定时间画画,保持他们精力旺盛,画兴不衰。熟悉儿童的美感情趣。

儿童崇拜英雄,崇拜解放军,哪个孩子不喜欢学解放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在画着:五个孩子骑着马,一个举着红旗,第二个吹喇叭,第三个提着小木枪,第四个端起步枪瞄准,第五个还高举着大刀!嘴里还喊着“达、达底达、冲呀!”这不是一面在游戏,一面在创作吗?我们的责任就要从孩子“画画”的游戏中去启发、诱导,使儿童对画画的兴趣和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如果以成人的透视、比例等去要求儿童,儿童力不能及,必然会打击孩子的画兴。作为辅导教师,有必要蹲下来和孩子同一视平线,从孩子的角度去看事物的形象,看孩子画得是否真有道理,而不是武断的改这改那,有时成人看来“不完善”、“不正确”的,恰好是儿童天趣之所在。今天我们看到有些儿童缺乏真趣,往往是成人过多干涉的结果。尊重孩子,爱护童心,是儿童画指导者应有的素养。

儿童画指导者不仅是一位美术爱好家,也应是儿童心理学家。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很多教师却因受“应试教育”的制约,都比较重视技能训练和学生的模仿能力的培养。而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以下我就少儿美术教学中创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由于儿童自身潜意识的童趣、稚拙的造型特点,学生往往会把果子画成人面,并赋予表情,把画一个人侧面的眼睛可以画成正面人的眼睛,人物手脚可以随意安排,全身比例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在他们眼中,观察到的不只是自然形态的模拟,也不受固定程式的束缚,随意性的人物夸张变形,表现童趣稚拙,他们习惯用线条去绘画自己的生活。因此,在我们教学时应极积引导儿童这种自然古朴、单纯的审美意蕴和思维现象,顺其自然,培养其创造能力。

其次,儿童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得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独特的个性,成人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作出否定评价。要积极的对儿童的作品做出及时的肯定。如果对儿童作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的保护儿童的天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爱好,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

再次,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创作。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美术作品中呈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充分发挥其想像,对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由于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高尔基说过:“一个艺术家在其艺术加工的各种手段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环节,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技术中最本质的技术。”培养儿童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表现才能,使儿童多思,多想,多问,自觉养成比较和概括的思维习惯,同时让学生夸张想象,极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从生活中学习,要把瞬息变化,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是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想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状构造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的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安排,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和写生,积累表象材料,从而拓宽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只有从儿童特点出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才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

参考文献: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第五篇: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合理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兴趣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现状 幼儿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_-3089(202_)11-0247-01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美术活动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进而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美术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为趣味性、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1]。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其目的还在于幼儿内在创造意识的培养与激发。在实践各种美术教育活动的同时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情趣,拓展幼儿的眼界,达到传递美、分享美及追求美的教育目的。幼儿绘画兴趣的激发应充分体现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特点,启发幼儿从自我创新角度完成独具自身特色的绘画作品。创意绘画是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所缺少的,也是亟待挖掘的重要部分。幼儿绘画潜能只有在得到正确引导和激发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将生活中的美体现到绘画作品当中。

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家长还可以选择各种独具特色的美术培训班。然而,从美术教育培训班的开展现状来看,无论是美术教学内容设计还是课程安排都遵循着相似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势必会导致幼儿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幼儿在美术课程学习仅仅是依附着教师,教师教什么幼儿就跟在后面画什么,如此复制出来的美术作品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绘画效果都大相径庭,幼儿的作品大致雷同,毫无创新可言。长此以往,幼儿的绘画思维被严重限制,同时枯燥乏味的绘画过程还严重影响到幼儿的绘画心态,甚至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美术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应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却使得幼儿成为了美术教育的附属品,这样的美术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兴趣与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同步实施,基于兴趣培养目的的幼儿美术教学才是具备生命活力的幼儿教育课程。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1.美术教育内容应该具有趣味性,并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

课程的选择应该能够促使幼儿获得一定的成功。对幼儿的成长来讲,阶段性是一个明显的特征。不同的年龄特征暗示幼儿的认知和动手能力是有差异的,比如幼儿在上小班的时候,喜欢的是玩具,使动物,是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但是这个阶段相应的,因为没有完善的肌肉,就缺乏操作能力和技巧。在对美术活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结合其特点,选择小朋友们喜欢的玩具、实物或者动物进行相关的设计,让教与学在娱乐中轻松进展。

2.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通过引进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玩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的最爱,所以如果能够将游戏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学目的应该更容易实现,也更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热情。借助游戏进行教学,老师要能够情节化、探索化处理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后,在一个轻松、自然、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相关的绘画技巧;教师还可以开展童趣性较强的语言指导活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老师要用适当的语言,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指导,跟幼儿进行交流,使得幼儿在乐意的同时,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技能,感受到美术的美和快乐。比如,可以引进“擦”的方法练习幼儿的涂色功底,比如可以对幼儿们说,“我们一起来给小鱼洗洗澡好不好?右擦擦、左擦擦、上擦擦、下擦擦、慢慢擦,慢慢变,小鱼越来越漂亮了!”;教师可以运用拼画和添画的形式让幼儿产生兴趣小班幼儿对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还叫不上来,但他们却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我就用彩色卡纸、吹塑纸剪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拼画,他们用灵巧的小手拼出了小动物、小花、房子、小船、汽车等各种图案。接着又让幼儿将拼好的图案用浆糊粘贴在纸上,然后再让幼儿添画。有的幼儿在正方形的图案上添画了两条短线就成了电视机;有的幼儿在圆形下面添画了一条长线就成了美丽的气球,添画两条线又成了小人……,丰富多彩的画面激励幼儿们逐渐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科学设置美术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美术活动要能够满足幼儿的爱好。好奇心是所有幼儿的共性,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都充满了疑问,这些兴趣和疑问的恰当引导和激发,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有利的。作为老师,进行课程选择和课程设计的时候,也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有针对性地设计,让幼儿在充满兴趣的同时,一步一步地探索相关的知识,对美术产生深厚的兴趣,对艺术产生向往,同时让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4.美术活动形式组织多样化

多采用愉悦、有趣的可持续激发幼儿美术活动激情的方式。譬如,在全开纸上、报纸上、长卷纸上、地上、墙上作画,并将其贯穿在集体合作、集体分组、自由结合、活动区及教育环境创设等活动形式中,使幼儿在自觉自愿、潜移默化中对美的内容、形式、规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2],感受形式美的不同形态,在不同层次上发展、提高个体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为幼儿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的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

5.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

幼儿时期正处于心灵的成长和成熟期,所以在很大程度方面,心灵还是相当的脆弱的,在某种单一的负面的因素的刺激下,很可能就永远的丧失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所以,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能够积极的保守这颗幼小的心灵,积极的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予以认真地指导,避免强迫,进而提升兴趣和能力。举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比如在我们班,初学画的时候,幼儿乱涂乱抹,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就不能够进行疾言厉色的批评指责,而应该根据个体的差异,从幼儿本身的特性出发,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要选择幼儿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对幼儿进行美术指导,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提升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杜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2_,v.28;No.9302:121-124.[2]王昆,郑竞翔.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2_,No.23709:70-72.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园民间美术教育中借助造型培养中班幼儿创造力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