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会籍25个发问(精选五篇)
编辑:落花时节 识别码:15-895442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1 23:12: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会籍25个发问

会籍顾问日常接触25问

(发问)

1、先生(小姐)请问您是第一次参观吗?

发问原因:了解客户对俱乐部的掌握情况及是不是因为想参加而第二次前来

2、请问先生(小姐)您有预约吗?

发问原因:了解客户是否已和会籍顾问约好而来,避免撞单

3、先生(小姐)请问您的健身目的是什么啊?

发问原因: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因为这是客人来到健身俱乐部核心,健身目的决定你在谈单中的介绍的主题,因为你要围绕着客人的健身目的来为这位客人做俱乐部介绍

4、先生(小姐)请问您以前健身过吗?

发问原因:了解客人的健身意识是否强烈

5、您以前在哪里健身?

发问原因:了解客人以前所在健身场所的高低程度,进一步了解客人的消费水平

6、你现在还在那里锻炼吗?

发问原因:得知这次来参观的目的是否来加放入

7、(如果客人不在其它俱乐部了锻炼了)您为什么不在以前的俱乐部锻炼了

发问原因:了解客户对以前的俱乐部的不满之处,以此来在介绍中避开不满发挥长处

8、您如果来健身是从家过来方便还是从公司过来方便?

发问原因:了解客人距健身俱乐部的路途

9、您大概每周可以来几次

发问原因:了解客人对健身的热情度和健身频率和确保客人有时间来健身,避免用时间为介口不加入俱乐部

10、您一般来健身是在一天当中的哪个时间段?

发问原因:了解客人每天几点,掌握操课能否上(非高峰卡)

11、如果你加入后你现在马上可以开始健身吗?

发问原因:了解客户当天的办卡意向

12、你希望多久可以达到你的健身目的?

发问原因:了解客户的想达到健身目的渴望是不是很强

13、您觉得健身私教重要吗?

发问原因:掌握客人对购买私教的意向

14、您认为我们这里的环境是不是很不错?

发问原因:让客户回答的答案是你想要的(比如:客人:是的,很好)

15、您是现金还是刷卡

发问原因: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用说了吧,(成功收尾法)

16、您还有什顾虑吗?

发问原因:如果客人参观后还是迟迟定不下来,那客人肯定有个隐藏的顾虑,这时问这句话是个好时候

17、这是您唯一顾虑吗?

发问原因:这个问题能够,帮你锁定问题,如果你谈不下来,可以请你的主管、经理TO帮你促成

18、如果帮您解决这唯一顾虑,你是否就能加入我们?

发问原因:确定他当天能否办卡

19、你认为你把钱投入到吃上值呢,还是您把钱花到健身上值呢?

发问原因:有些客人不想拿这么多钱健身,不是没有钱只是一下不想拿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为客人做一个性价比的分析 20、您的家人支持您健身吗?

发问原因:避免在以后的谈卡过程中,客人以怕家人不同意来当介口

21、您的健身卡是自己使用吗?

发问原因:确保客人当天能否做决定

22、您对我们的价位还满意吧

发问原因:有些客人不好意思说价钱贵,所以我们要在他犹豫不说话的时候,问这一句,但问这句话一定是在价格有余地打折的时候

23、看来您对我们都很满意,那今天能够开始健身了吧?

发问原因:进一步试探客人的办卡意识

24、我们有专业的健身教练帮您制定健身方案,这样比较适合您吧?

发问原因:让客人知道来到健身俱乐部不会盲目的锻炼

25、健身是为您自己的健康投资,我想您不会这么亏待自己吧

发问原因:让客人觉得钱是花在自己身上,激发客人的购买意识

第二篇:发问怎么造句

发问拼音

【注音】: fa wen

发问解释

【意思】:口头提出问题。

发问造句

1、他们接二连三地向她发问,确实把她搞得有点晕头转向。

2、向听者发问以使得他们思考为什么他们需要学习这种技能。

3、如果你的孩子到达了这个程度的发问,找出他或她已经知道的,这些信息从哪里来的。

4、哲学使你对一切发问,仔细考虑过后,得出你自己的结论。

5、当然,如果想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做或者他究竟做了什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向他发问。

6、所以几个月之后,我会出现在沙滩上,在那里吹着风,并向上帝发问,谁来抚慰狂风巨浪,来让我能很好的处理内心的强烈的躁动。

7、不要犹豫,尽管发问!尽可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8、但是,正如英国贵族首相哈罗德·麦克米兰曾经傲慢地发问,这些中产阶级指谁?

9、到了那里该做什么?很高兴你发问。

10、每个月我们审视策略并发问我们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11、我们用很快的语速发问,你当时准备好迎接婚礼之夜了吗?

12、但是人们或许会认真发问,这些现代传播媒体的出现是否已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技能。

14、相反的是,在这场暴风正强时,暴风也就是我说的神风,上帝甚至剥夺了约伯发问的权利。

15、他攻击我不在阿肯色州,暗示说我一直拒绝与他辩论,并采取“对我发问,他来回答”的方式开始批评我的履历。

16、所以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发问哲学上的问题:死后还有生命吗?

17、例如其中的一个实验是,他们让受试者短暂手捧一杯热咖啡或一杯冷咖啡,然后向其发问有关另外一个人的问题,让受试者评估对方的个性特点。

18、他不停的向发问,试着敦促他们积极研究一些重要事件。

19、他暗自发问,他在思索,消逝了的往事使他头晕目眩。

20、“牛肉在哪里?”温迪餐厅曾在其广为人知的广告中发问,给竞争对手的汉堡重重一击。

21、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墓地入口,他又向我发问。

22、布什计划就三个棘手点向中国领导人发问:达尔福尔、缅甸和伊朗。

23、即使苏格拉底没有回应它,我们要代表苏格拉底发问,这个观点有没有可能的答案?

第三篇:公诉发问实例

例如,前不久开庭审理的被告人柯敦义挪用公款、违法发放贷款一案,被告人第一辩护人在发问被告时,就采用了诱导性发问。在发问过程中,辩护人提问:“被告人,你在检察机关采限强制措施阶段,你所做的供述是否是办案人员对你刑讯逼供的情况下所作的交代?”。辩护人如此发问,不仅损害了办案机关的形象,也可能为以后辩论阶段的辩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公诉人及时捕捉到辩护人诱导被告人翻供的信息,于是,公诉人根据最高法关于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6条之规定:“审判长对于控辩双方讯问,发问被告人,被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的内容与本案无关或讯问、发问的方式不当的,应当制止。”及时向审判长提出反对意见:“辩护人的发问对被告人有强烈的诱导(暗示)性倾向,企图产生误导,请法庭予以制止。”同样,对于辩护人发问过程中涉及的假设性,推测性,模糊性,无关性发问,公诉人要及时捕捉到信息,根据这“136条”规定,及时向审判长提出反对意见:“辩护人的发问前提假设,违背了证据的客观性原则,请法庭予以制止。”或“辩护人的发问意思不明确,可能会使被告人产生误解,请法庭予以制止”或“辩护人的发问与本案无关,请法庭予以制止。”

例如,被告人彭朝阳违法发放贷款一案,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就向法庭要求当庭出示几份证据,以证实被告人无罪。而这些证据在开庭前,辩护人并没有提交法院。根据最高法执行《刑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9第第4项之规定:“通知被告人,辩护人于开庭五日前提供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和拟当庭宣判,出示的证据复印件、照片。”公诉人当庭提出反对意见:“审判长,辩护人提出的证据,出示方式不合法,请法庭不予宣读。根据《刑诉法》第42条第3款之规定,辩护人提出的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请辩护人将证据提交法庭,请法庭查证。”这样,既维护了法律的严肃性,指出维护人违法所在。又做到有理有节,从而避免了被动局面,强化了公诉职能。

第四篇:《发问的精神》教案

榆林实验中学 李林 [学习目标](1)懂得发问的意义,学会做一个乐于发问,勤于发问.于发问的人(2)学习理解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论述中心。[学习方法]读读、议议、说说、讲讲`.写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现场导入,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什么话吗,你们想知道老师心里想什么吗?

[分析]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感,同时放松师生紧张的情绪. 开头配一个短FLASH,配宇宙,杨立伟,登上月球,深蓝色的背景,球体,神奇,海底,森林,整个世界奥秘的一种探求,恐龙,人类对此有疑问,有探求,才有了现代人类的文明.导入课题。

[分析]从广阔的背景导入,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拓展思维。动画效果,色彩明丽,画面形象,易和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与科技相联,激发学生“问”的欲望。为整节课创立一个情境。在这个导语中,强调有发问就有收获。

二、分析课文:

设计思路:老师在充分熟悉,挖掘教材的前提下,灵活驾驭课堂。处理突发问题。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阅读,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学生没有领悟到的地方,教师给予及时,适当的点拔。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理清文章思路。重点掌握议论文中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老师设计精美板书,辅助学生理解。[分析]此设计可以体现新教学理念,一改往常满堂灌,满堂问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已问,自己解答,老师只是课堂的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一个角色。

三、联系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在为课文补充一些论 据。(发生在自已身上的也可以。)[分析]更一层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四、口头作文:中学生应该不应该带手机(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分析]此设计是为了加深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加强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五、一句话训练:“以发问是——————,所以它可贵“说一句话。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分析]此设计意在训练学生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思想。

六、总结:用左拉的名言。

七、结尾设计:一系列人类还没有探索清楚的宇宙,人自身,海洋等奥秘来结尾,意在激发学生发问,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激情。

八、板书设计:用树形,意在发问可以使知识开花结果。用扇形,意在发问可以使知识收扰。

用钥匙,意在发问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形象,生动。

作者sohu

第五篇:优化发问,活学政治

优化发问,活学政治

陈荣炳东莞市高埗镇低涌中学

摘要:时代在呼唤,社会存在发展。新课改的实施,相比其他学科,政治课就像是一处被遗忘的角落.课堂上教师基本是照本宣科,生硬讲述,教师无激情,叹其难教;学生无兴趣,感其难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怎样才能改变这僵硬的局面,还政治课以激情与活力,显示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呢? 针对这一点,本文拟从优化发问,实施创造性思维发问的要领和技巧等两方面,讲究提问的技巧,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富有启发性,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达到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词:优化 创造性思维发问要领技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它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在知识经济腾飞的时代,除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外,更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为“科教兴国”振兴中华做出积极的贡献。

时下,创新教育的观念已深入教师们的心中,但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许多教师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个别教师以为媒体用多一点便是创新了。针对这一点,我拟从实施创造性思维发问的要领和技巧等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实施创造性思维发问的要领

创造性问题的最大特点是发散性,没有固定答案,因此,在实施时宜注意下列要领:

(一)问题的内容及叙述的文字要适合学生程度

如果问题的内容及叙述的文字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学生便会无所适从,会感到很迷惑。例如,在讲到初三有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许多老师常会这样发问:为什么建设国家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个发问直接而不够通俗易懂,学生只好照读教材,似懂非懂。1

像上述的发问没有创造性。而应该发问:(1)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的口号,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提就“不合时宜”。(2)眼前,我国经经济内需不足,国家提倡适度消费,因此,不需要再提倡艰苦奋斗了。艰苦奋斗真的过时了吗?为什么?如此设问的问题才适合学生的程度,同学们发表见解,老师再适当引导,问题就不难弄懂了。“听懂”、“学会”就有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迷惘”、“困惑”,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气氛就会沉闷。所以,课堂学习知识的难度最好是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二)问题的类型应用变化

就是发问时要根据不同类型应用的要求,发问的方式要有所变化,不要千篇一律。例如:在讲初三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就要发问: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处于初级阶段?什么时候开始处于初级阶段?到什么时候结束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实现什么目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又例如:讲西部开发时,问:为什么要开发西部?西部主要包括哪些地方?怎样开发?靠什么去开发?靠谁去开发?

(三)发问之后应用适当的停顿时间让学生思考。

发问后,要有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毕竟绝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没那么敏捷,反应没那么快,学生不可能随口就能说出个所以然。

(四)鼓励、接纳及容忍学生不同的答案。

根据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存在害怕回答问题,特别是怕答错题,所以教师要在发问时,还注意鼓励学生,并专注听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与教师配合,学生才能积极开展思维,开动思维才能谈得上创新。

其次是教师要容忍学生不同的答案,特别是调皮的学生,哪怕他们是故意乱说一通,但也有一定的创意,且说明这个学生在听你的课。

例如:我讲到初三内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时,我便打了一个比喻:我们的国家好比一个大圆桌面,四项基本原则就好象桌子的四条腿。我一边讲一边画在黑板上,突然一个调皮生说“开饭啰”,全班一齐哄笑。我灵机一动,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说得也很有道理,也很有创意。假如四项基本原则缺了任何一项,国家会怎样呢?生:国家则不能安定。师:国家不安定会怎样呢?生:国家不安定则国家经济不能发展。师:这样大家还会有饭吃吗?于是同学们会心一笑,更明白了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了。所以,教师在容忍学生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发问下去,不但能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持续下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学生得到教师、同学的赞赏,更敢于想一些奇异的想法。正如当年爱迪生坐在鸡蛋上想孵出小鸡一样令人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是创造思

维的开始。

(五)问题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较低认知层次往较高认知层次的方向发展。

政治教材中的材料,往往都是具体直观的材料,是学生容易认知的层次,而材料前后的是属于较高认知层次的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向较高认知层次的方向去思考问题。

例如:我在讲到初三内容《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我在上课开始时,没有让学生打开书本,而是说:同学们,这堂课我要带大家去放羊。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圆圈,并在圆圈上写上“草场”。师:这个草场只能养100只羊,这100只羊刚好够我们这班牧民维持生活。但现在国家提出全面奔向殷实小康,怎样才能实现富裕小康呢?生:每家养多几只羊不就行了。师:好,听大家的,张三养多2只、李四养多4办、王五养多7只、梁六养多9只、刘七养多10只、黄八养多12只(学生笑-----,一点小幽默,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教师进一步提问,现在这个草场增加了多少只羊?生:44只羊。师:增加了44只羊后,这个草场会怎么样?生:草场会连草根一起被羊吃掉。师:没有了草会出现什么问题?生:草地会沙化、水土流失、草场资源和环境受到破坏。师:这样,我们还能生存吗?我们的后代还能在这里生存吗?生:不能。师进一步问:我们这个班的牧民人口还在不断增多,我们及我们的后代怎样才能生存下去?生:控制人口数量、少养羊、让草场资源合理放牧。师:对!这样我们的草场就能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及我们的后代也能在这里生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实现了由较低认知层次向较高认知层次的发展。

(六)鼓励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或自发性的问题。

该方面的做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关键性的问题(即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或者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本节课的提问。这样就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学生有机会把自己有创意的问题展示出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自信心和勇气。

例如,在学习《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我让学生试着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情绪是什么?”“情绪能够调节吗?”“情绪不不调节会有怎样的后果?”“什么样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等等。当他们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好的、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我对学生说:自己再读读课文,了解情绪不调节会有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时,随时围绕它们展开讨论,探究问题的答案。

(七)从学生不完善的答案中进一步探讨。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或设计的提问或者回答的问题,肯定有许多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一起进一步探讨,充分发挥其他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即让第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然后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把学生所说到的零碎的知识点上升为全面、客观的理论或观点。

(八)在适当的时候把相关的教材提出,而非全部。

就是在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可把与本节课重点相关的教材提出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二至三遍,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学生便能在熟读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有创意的想法、问题,从而达到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实施创造性思维的发问技巧

(一)“假如”的问题

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用人、地、事、物、时(现在、过去、未来)的假设发问。“现在、事”:假如你现在居住的房前小河污染了,你会怎样做?(环保问题大家谈)。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解决的方案,其中肯定有一些有创造性的方案。

(二)“替代”的问题

就是用字、词、句、事物、涵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

例如:讲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时,可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来表达。教师问学生:能用其他不同的角度表达来代替“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吗?”学生在思考后,比较好的学生都能回答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来代替“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除了”的问题

针对原来的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观念。

(四)“可能”的问题

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前瞻的了解。例如:在讲到对外开放,中国加入WTO时,教师可问:中国加入WTO,除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解放我国生产力外,还可能出现哪些问题?让学生从利与弊的角度加以比较。

(五)“列举”的问题

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例如: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乡或家庭发生了那些变化?

(六)“比较”的问题

就是两项或多项资料特征或关系比较其异同。

例如:讲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各自生产力发展状况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后,学生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地方——都是生产工具标志着生产力的水平。

(七)“想象”的问题

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例如:想想看,到202_年,我国初级阶段结束时,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标志可能是什么?通过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

总之,发问要领和技巧中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可以有机结合起来,灵活应用,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似看山喜不平,学生听课同样如此。陶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作为教师,不仅善于解疑,而且要善于设疑,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这就要讲究提问的技巧,要问得新奇,问得有趣,问得巧妙,问得富有启发性,问得难而有度,问得高而可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活动,达到挖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课堂教学时时都处在一种动态之中,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知识的信息,在学习中思考、总结,在学习中升华,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①创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苏卓亚,甘肃日报,202_年

②思想政治课激趣四法,马广建,河南教育,202_年06期

③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朱素俊,思想政治课教学,202_年11期 ④树立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改革新理念,马美铭,思想政治课教学,202_年06期 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刘新庚,北京人民出版社。

⑥改变旧方法,走进新课程,常京娥,《北京教育》,202_年第5期

会籍25个发问(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