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凡卡》教学评议
《凡卡》教学评议
邱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快速默读课文,感受凡卡杂鞋匠铺的悲惨生活;与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凡卡渴望回到爷爷身边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课堂中教师紧追目标的达成,以悲情为基调,注重语文实践方法引领,紧扣重点字词感悟,有效提升了学生语文能力。
一、扣字词深入感悟
邱老师在教学研读凡卡写给爷爷信的部分,紧紧抓住重点字词甚至是标点符号,有的让学生先悟再读,有的让学生先读再悟。在感悟凡卡挨打、挨饿、挨冻的悲惨生活的时候,通过静静地默读,圈一圈、划一划读懂的字词,学生抓住“直搓、捉弄、打发、楸、拖、吃的少”等词,说了自己的理解,理解以后的个人读和齐读都是令人满意的。当在教师凡卡请求爷爷带他回去的部分时,教师直接让学生先起来朗读,并紧跟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读得急切,为什么读得绝望,于是学生又紧扣词“受不了、来吧、来吧”和紧扣“„„和!”谈自己的原因,有的说他在这连狗都不如,对生活绝望了,爷爷是他唯一的希望;有的说宁愿被爷爷打,也不愿被老板打;有的说爷爷的打可能是自己真的错了,而老板的打是自己根本没有错的。在老师这样放手让学生感悟的情况下,学生的感悟确实多元了,也深入了,最后在反复的读与悟中达到情感的升华。
二、重方法提升能力
课本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蓝本,教材中的各种文章,是人类文化的部分呈现,承载着国家语文教育指导性的信息。只有让学生在这蓝本中找到方法,得到启示,才能向课外延伸和辐射。潘老师在课堂中始终关注这一点,抓住典型,以激励的语言,有效引领学生习得方法,提升语文能力。比如学生找到一系列动词感悟的时候,教师马上鼓励:“你刚刚抓住一系列动词来体会。”在评价中教师还用到:“你很会读,不仅知道写得好,还知道是怎么写的。”这一切让学生在肯定中得到快乐,同时让方法在课堂中放大,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潘老师的课堂是细腻的,是生动的,是耐人寻味的,我想只有关注了学生,准确定位了教学目标,自身走进了文本,积极开放了教学,才能有如此成功的一课。
第二篇:《凡卡》
凡卡
主备人:丁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毒打、撇嘴、欺负、抽噎、匣子、冻僵、逗笑、窜过、孤儿、打搅、甜蜜、黑糊糊、笑眯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来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来写的表达方法。
教法:本文篇幅较长,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读的作用,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在品读、探究关键段落以及语句中,了解凡卡的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法:学生自读,小组探究法。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熟读课文,了解本课的生字词。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顺序。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
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1、指生朗读词语
鞋匠 蜡烛 皮袄 橱窗 爹娘 暖炕 礼拜 摩平烟囱 挨打 照应 邮差 蘸墨水 醉醺醺(强调“摩”“囱”“差”的读音,“蘸、醺”的字形)
2.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黑暗制度的痛恨。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俄国作家契珂夫的作品《凡卡》。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前夜,九岁的凡卡给乡下爷爷写信的事。大家想一想,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学生思考发言:凡卡在城里的生活让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于是,他向爷爷写信倾诉他的悲惨遭遇,希望爷爷能带他离开莫斯科,带他回到家乡去。)
二、细读信的内容,感受凡卡的悲惨生活。
1、师:凡卡在城里有着怎样的悲惨遭遇。认真读凡卡的信,把凡卡悲惨遭遇中深深触动你的地方勾出来,再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1)学生勾画批注,教师巡视。
(2)结合自己的勾画,把自己的感受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学生汇报“挨打”部分内容。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一次挨打的内容。指导朗读,体会。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师:这段文字,他感受到„„,你感受到什么?孩子们自己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老板凶残,凡卡悲惨)
引导学生抓住“揪、拖、揍”去体会“老板凶残,凡卡悲惨”。
师:在冬夜里,睡得迷迷糊糊的九岁的凡卡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一顿。老板为什么不马上打?要揪着拖到院子里去打?
(学生发言:院子里地方大,好打;老板怕影响自己的孩子睡觉„„)
此时此刻,孩子们的感受也许是伤心,也许是愤怒,也许是痛苦。让我们用心去和凡卡交流,用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指导反复朗读,读出“气愤、同情”。②过渡:“凡卡这一次因小事被揍,让我们看到了他悲惨的学徒生活,但这仅仅是开始。凡卡这还是被打得轻的呢?被老板打得最厉害的一次,你们看到了吗?“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板拿楦头打我的脑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过来。“
师:老板用什么打凡卡的。(楦头。)
楦头是什么?楦头做鞋子的模型,一般由木头做成。谈谈你的感受。(老板凶残、没有人性„„)
带着你的感受,你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九岁的凡卡居然被老板打得昏了过去。谁还想读 ? ③过渡:凡卡在鞋匠家里,只被老板一个人打吗?
出示课件: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条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这儿的人都打我。” ④小结“挨打”:
可怜的小凡卡,小事挨打,大事更要挨打,被老板打,被老板娘打,还要被伙计捉弄挨打„„每一天,他都是怎样捱过来的啊!让我们在来读一读凡卡挨打的部分,再次体会小凡卡的悲惨生活吧。(出示课件,学生读)分组来读,共同来体会。(2)指导朗读“挨饿”“睡不好觉”部分内容
师:凡卡在鞋匠家的悲惨遭遇,只是挨打吗?他还有哪些遭遇触动了你?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读――谈感受――感情读。
小结――“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3)指导“凡卡对爷爷的乞求”部分。
过渡――师:凡卡在信里只向爷爷倾诉了自己的这些遭遇,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饥饿、寒冷、毒打,随时随地都在伴随着他,折磨着他。这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承受得了吗?想象着他的心情。听听凡卡对爷爷的乞求吧。
出示课件: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
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亲爱的爷爷,来吧!” 指导朗读、评价。
(4)学生填写小诗,升华情感。
师:孩子们,小小的凡卡在鞋匠家受尽了虐待。但是,在莫斯科这么大的城市里,却无依无靠,他无法向人倾诉,他只能把所有的痛苦埋藏在心里。现在,让我们结合自己的感受,填写这首小诗。
课件展示: 在鞋匠家里,他忍受着饥饿,他忍受着寒冷,他忍受着毒打,但他仅仅只有九岁。
热闹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人,但没有一个人关心他。
繁华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东西,但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他的。在这冰冷的圣诞前夜,我听见,他悲伤地叹了口气,我知道,他想回家。
学生读自己的小诗。孩子们,多么动人的诗啊,老师也填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三、回忆家乡,感受家乡的快乐美好。
1、谈话过渡:9岁的小凡卡在老板家过的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饿、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所以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离开,逃离这种非人的生活,希望回到爷爷的身边,回到那给他带来许多美好回忆的乡村。,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凡卡回忆乡村生活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说说回忆了哪些往事?(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及和爷爷在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回忆起这些内容?(凡卡刚开始写信的时候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家乡美丽的夜景,当写到在城里当学徒时的痛苦生活时,回忆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
3、指2-3人读回忆的段落,师生共同评议,并适时指导朗读。(抓住体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
4、小结
是的,家乡美丽可爱,有风趣的爷爷关心他、疼爱他,有快乐的圣诞树,还有许许多多凡卡的好朋友同样让他感到快乐:阿辽娜,独眼的艾果尔,马车夫,当然,还有那只听话的讨人喜欢的小狗──泥鳅„„
回忆里,家乡是这样的快乐美好,而现实生活又是这样的悲惨痛苦。此时,我们已经完全能理解小凡卡对回家的渴望了。
课文把写凡卡写信时,把信的内容、写信时回忆的内容穿插在一起,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凡卡当学徒的悲惨生活,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讨论交流)
过渡: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吗?
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探究悲惨生活根源,升华情感
1、师:小凡卡把这封宝贵的给爷爷的信塞入了邮筒。带着希望睡熟了,温暖的热炕,慈祥的爷爷,讨人喜欢的泥鳅都出现在了他的梦中,多么温馨,多么甜蜜„„孩子们,小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2、学生发言。(不能。爷爷根本就无法收到他的来信。)
3、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4、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
6、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科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五、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科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科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一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课下去读一读他的其他作品。凡 卡
挨饿 睡不好觉悲惨遭遇:挨打凡卡的信 请求爷爷带他回家爷爷守夜回忆的内容乡村夜景
砍圣诞树制度黑暗 希望渺茫
第三篇:凡卡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关注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感知凡卡的回忆,体会文章情感
(一)回顾旧知识,默读“回忆”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
2.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默读信以外的其他几个自然段,读完后互相讨论讨论。(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3.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二)再读“回忆”,感受快乐
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2.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快速浏览课文,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
3.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4.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5.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交流。
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
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
(三)再读“回忆”,感悟写法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
2.讨论交流。
3.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
4.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人物心情
1.看课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课文哪个自然段描写了画中的场景?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齐读第2自然段,体会凡卡当时的心境。
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5.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
①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②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
3.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板书设计:
15凡卡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社会黑暗
渴望得到关爱 命运悲惨
心愿无法实现
公开课教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
孟祖梅 2013-4 公开课教学反思
利用结尾悟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凡卡》教学反思
孟祖梅 2013-4
利用结尾悟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凡卡》教学反思
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惹不尽。有的写人记事的课文不写结局,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如《凡卡》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送他写给爷爷的信,回来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信封上的书写,探知凡卡的爷爷肯定收不到信;又可以根据凡卡爷爷的境况判定爷爷即使收到信也不能接他回家;还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推知凡卡的美梦注定不能实现,等待他的是更悲惨的命运。如果就此引导学生延伸开去,以《凡卡投信以后》或者《凡卡的美梦》为题进行续写,学生能够悟出作者留下的空白,写出合乎情理的文章来。
续编故事,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兴趣,发挥潜能,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培养不受制约的思考习惯,从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信心的满足。
第四篇:凡卡
《凡卡》课例评析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引领孩子们在语文天地里展开梦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可受各种条件限制,在教学中一直存有许多的疑问和遗憾。在参加了“国培”之后,心中顿有拨云见日之感。第八模块讲座中,名师们对好课标准的阐明,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孙双金老师的“好课如登山”的论断,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下面试以孙双金的登山理论为指导,就《凡卡》的课例,展开评析:
一、一、从“登什么样的山” 看三维目标
课堂上登什么山?孙双金老师认为要攀登三座山。一座是知识的高山,一座是思维的高山,一座是情感的高山。《凡卡》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三个维度:一维是“知识和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的信的内容以及凡卡悲惨的生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表达方法。二维是“过程和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探索质疑,以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在品读、探究关键段落有及语句中,了解凡卡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注重学生独特感受。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及内心的痛苦,激发学生同情凡卡及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2.培养自主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良好习惯。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人为关怀的课堂,充满知识魅力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二、从“路径由谁选择”看“以学定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那么,怎样用好这个“例子”?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要“活用教材、超越教材”,所以要求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中转变过来,不但要备“教案”,还更要备“学案”,关注学生的学情差异,了解学生的实际所需,预设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策略。根据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本组《名著之旅》前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但初步领略到了名著的魅力,而且也尝到了长文巧学的乐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乐于与同学合作,探究性强的特点。我遵循长文短教、长文巧教的原则,从文本的重点入手,抓住学文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质疑问难,品读悟情。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去尝试,去探索,确定学习的路径。
三、从“怎么上山?”看教学设计
孙双金说“好的课像登山,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虽然登山艰辛,但乐在其中。”课堂中让学生经历“山脚——山腰——山顶”的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引领他们登上思维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文化的高山,老师带着孩子们从山脚一步步向上攀登,眼界变得开阔,情感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自己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每堂课都能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凡卡》的教学同样突显了“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注重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探索质疑,以合作交流方式进行学习,在品读、探究关键段落有及语句中,了解凡卡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1、直奔重点,长文巧学
《凡卡》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引领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完成填空:“圣诞节前夜,凡卡()地给爷爷写信,他希望()”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并于交流中引导质疑,由疑生发,激发学生走进信文的强烈愿望。其次,有意识地把文章按线索破为三大块,为突破重点做好准备,我先请同学们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突出凡卡学徒生活苦;接着感受凡卡与乡下爷爷一起生活的乐,反衬凡卡命运悲惨;然后读悟写信后做的一个好梦,梦的甜蜜暗示了凡卡的命运悲惨,深化了文章主题。
2、合作探究,对比深化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及内心的痛苦,激发学生同情凡卡及珍惜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我紧紧围绕三个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收到了良好效果。
(1)自己与凡卡对比。课始,诱导学生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说给大家听一听,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自由谈论,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然后借机导入。以自己的幸福开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幸福现实走进凡卡的悲惨世界,再从凡卡的悲哀回到幸福的现实。在《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中结束整堂课,失势移情,润物无声。
(2)回忆与现实对比。课文在凡卡写信的过程中插叙了两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以此为载体,我引导学生就以下两个题展开小组讨论:A在写信的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从凡卡的回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B、信中凡卡倾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却时时想起乡下的美好时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凡卡悲惨命运与回忆中的快乐景象的对比,进一步感悟凡卡内心的痛苦以用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梦想与现实对比。在课文的结尾,凡卡是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对于这部分,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组探究,整合资料,在梦想与现实的对比中,从凡卡走向一个时代,感悟:在当时社会,凡卡的“甜蜜希望”只能是一场梦。将情感上升为理性,将感悟积淀成思想。
3、诵读悟情,层层推进
书声朗朗是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凡卡》写得真实感人,凡卡的三次苦苦哀求更是撕心裂肺。而音乐是和文学相通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凡卡的情感主线,饱含深情地反复引读回诵,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引领学生在悲伤的音乐的中用心去读文本,用心去品文字,用心去体味凡卡的情感„„从凡卡的信文走向凡卡的内心,进而走进凡卡的悲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卡》让学生经历过程,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经历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可谓其乐融融。
四、“遗憾”也美丽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由于凡卡生活的时代和情感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实在相差大远了,学生缺少切身的体验。尽管课堂上,我多方引导,还借助了网络资源的滋润,背景音乐的渲染,学生对凡卡心中的苦痛始终未能如同身受,品读起来,总觉得还差点什么,却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了。收听第五模块讲座中周老师的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案例后,我心中豁然开朗,真是一“例”惊醒梦中人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的探究性学习缺少的正是综合性学习这一“活水”的滋润呀。我想:如果能在上课之前,利用阅读课,引领学生阅读相关的资料及相衔接的故事、作品,对作者、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更多的理解及体悟;或者与家长沟通,开展一次“忆苦思甜”的体验活动。这次“登山之旅”留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这么多了„„
国培课程即将结束,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我可谓感慨良多呀!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几经摸索,几许收获。遗憾过,也困惑过。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肯探索,“遗憾”也美丽!
感谢国培,感谢国培课程的专家、老师们!在这,我学习的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还真正开清楚了“在语文课堂中,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得到什么?”洗去了昨日的陈旧,换上了今天的崭新,更新的理念让我变得自信。我想,我要好好修炼内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信息,掌握灵活的教育机智,熟练驾御课堂的能力。我相信我们上下求索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广大教师在历经磨练之后,一定能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出特色、出风格,让梦想展着丰满的羽翼起飞于蓝蓝的教坛之空。
第五篇:凡卡
《凡卡》教学设计
新泰实验中学
李国伟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凡卡内心世界的痛苦。
2、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感受凡卡在苦难中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品质。
【教学难点】
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凡卡内心世界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观看视频,说出收获
二、整体感知,熟悉小说中的人物,概括文章内容
1、出示姓名歌,用自己喜欢的节奏练读,要求准确流畅
2、请用名字抢答老师所提问题
3、谁能用三个名字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文字,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凡卡内心世界的痛苦
1、大声朗读凡卡的信,说感受,提疑问
2、精读细嚼,从连狗都不如的学徒生活,体会凡卡的痛苦与孤独
○1挨打
引导学生抓住“毒打”、“揪”“拖”、“戳”“捉弄”等词语
创设情景,练习朗读 :
有一天,我在想爷爷的时候,想得入神了,老板
有一天,我在洗碗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老板
有一天,我在干活的时候,太累了,坐了一会儿,老板
○2挨饿
抓住“一点儿”、“稀粥”、“大吃大喝”等词语对比 ○3挨冻挨困
品析“过道“、”别想“、”“只好” 在炎炎酷暑里,到处是嗜血的蚊虫,凡卡只能在哪儿睡? 秋天到了,瑟瑟的秋风吹来,凡卡还在哪儿睡?
凛冽的寒冬里,老板缩在暖和的被窝里,而凡卡仍然在哪儿睡?
○4再次感受凡卡非人的生活,反复朗读。提示朗读:注意听清楚老师的提示,然后大家齐读相应的句子。
(1)夜,如此的凄凉,凡卡浑身的伤口仍隐隐作痛,他强忍泪水向爷爷诉说着这些伤口的来由:(2)夜,如此的孤寂,伤口再痛,伙计们也不会来安慰他,因为:(3)夜,如此的冷清,凡卡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有气无力地诉说:(4)夜,如此的静谧,凡卡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疲惫地写道:
(5)夜深了,心凉了,凡卡向爷爷呼喊着:“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5想象练习:凡卡在莫斯科过着连狗都不如的生活,我还看到有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饱含血泪的声声呼唤,体会人物的惊恐与绝望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联系凡卡的悲惨生活,文中一次又一次声泪俱下的呼唤,会一次又一次撞击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体会凡卡的惊恐与绝望,让他们以凡卡的身份发出对自由、温暖与快乐的呼喊与期盼。
五、情感升华
1、生说体验
2、师总结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苍白的小脸又添新伤
夜太漫长黑糊糊的窗 谁在烛光下冰冷的绝望
岁暮天寒凝结成了霜 一生在纸上命运不堪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 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睡梦香暖炕上 你的泪花已绽放 花落人断肠 圣诞树 回忆藏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希望已点燃 徒留我孤单 在雪中忧伤
六、结束课堂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内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大学毕业后的行医生活,使他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他们的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契诃夫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把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其时代背景、人物身份、故事内容都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都会产生距离感,对生活在当今十几岁的学生而言,是无法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和他这种深刻的情感有真切体验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人物形象“标签化”、文章主旨“政治化”。基于这一想法,我在教学中确定适合学生的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培养学生“悲悯”的情怀,感受凡卡在苦难中仍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品质。
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感情地读,读出哀求的语气,读出痛苦的语气,读出对凡卡的同情,读出对老板的痛恨,读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通过朗读,使学生积累的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