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打造学校文化精品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6-26470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10:22: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打造学校文化精品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打造学校文化精品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抓养成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德育主体工程,是学校德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为此,我校用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来促进学生习惯养成。其做法是:

一、环境文化话养成人是环境的产物,和谐的环境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人有意无意间受到启示和感染,主动去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形成良好习惯。

校园布局艺术化。我校校园的总体区域设计做到外形色彩和谐统一,文化牌、宣传标语、墙壁字画催人奋进,学生置身其间能激发潜能,表现自我,涵养气质。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互不影响,形成各自独特鲜明的文化风格,为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环境育人精细化。古朴典雅的大门,洁白素雅的花坛,青松翠柏相映成趣,横幅标语与名言警句遥相呼应。学校的围墙、教学楼、食堂上的壁画均能说话,形成一草一木均可说话,一砖一瓦均可育人的文化格局。头顶上“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满意”的横幅是我们的办校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教师,当人民满意校长”是我们的庄严承诺,“成长快快乐乐,生活平平安安”体现了全体教师,心系学校,情系学生。“美化、净化、香化,靠的是大家”,“纸屑不落地,校园更美丽”这些温馨提示,使学生卫生环保意识油然而生;运动场围墙上学生跑、跳、踢、投等壁画引导学生做有益身

心健康的体育运动;食堂的壁画更加生动形象,好像在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似乎在说让我们都养成按序就餐,不挑食,爱惜粮食等良好习惯。

适时育人常态化。社会文化日新月异,校园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此,我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不断结合时代特点,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一是每月文化有重点:二月份:传统礼仪教育;三月份:学雷锋树新风 ;四月份:革命传统教育;五月份:感恩教育 ; 九月份:尊师敬长教育;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份:诚信教育;二是节日文化有特点。每逢重大节日,广播站都有温馨提示,各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节日的特点开展主题教育。“六一儿童节”我们让童心乘着歌声舞蹈飞扬;“国庆节”我们通过颂祖国唱红歌表达形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中秋节为留守学生开通亲情热线;“感恩节”用多种方式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心怀一颗感恩之心;三是学年文化有突破点。每学年我校以“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为契机,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技能,增强体质的目的。

二、舆论文化导养成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王义贞中心小学学生一日规范》是学生每天必诵的内容。星级学生评比标准是学生必须知晓的内容,校园内到处绽放星级学生的光彩。星级学生,班级一周评比上墙,政教处一月评比授牌,学校一学期评比十佳进橱窗。学校养成教育一日督查情况通报公示栏,让学生明辨是非,鞭策自己,规范行为,净化心灵,努力追寻生命厚度,尽享阳光的每一天。

红领巾广播站每日两次广播,宣传身边感动的人和事,特别是对评上“星级”的同学,对他们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播,在给星级学生授牌时,学生要写出自己的感言,并在广播中进行诵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班级文化显养成班级文化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校园文化魅力的大小。文化是班级管理的魂之所在,立足班级文化,我们选择并坚持一条“魂本相依,文化育人”的道路,在班级文化管理模式上我们从以下九个方面做了尝试和探索:

预设目标:打造文化管理班级特色,创建文化管理特色班级。学校提出设想,班级设计板块,学生展示作品,创建措施:结合班级实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途径,通过思想的引领、环境的创设、制度的完善和活动的开展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以文化育人,逐步创建以文化管理为特色的优秀班级。

思想引领:确定班级管理宗旨及理念、班级管理定位和班级奋斗目标,具体外化为班训、板报、班会等。

管理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之全面发展。

管理定位:以文治人的文化管理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理目标:文化育人,培养自主发展的学生。

教师价值观:为学生服务,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学生。

学生价值观: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我是班级的主人。环境创设: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视觉层面,我们充分利用教室内外的展栏、墙壁、窗台、图书角等,由学生自主设计管理,营造一个温馨优雅、简洁明快的和谐氛围,让学生俯有所学,仰有所得,做有其事,育人细无声。班级全家福:我是幸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要有主人翁意识,我要用实际行动为班级服好务;图书角:柜上花篮点缀,柜内摆放有序,书籍种类繁多,学生签名借阅。或独自品味,或邀友共赏,遨游知识的海洋,吸取知识的琼浆,欣赏怒放的生命,扩大外延,丰富内涵;美文欣赏:落笔凝神韵,泼墨聚闲情,好文章大家一起欣赏;星光灿烂:微笑的照片,由衷的感言,先进的事迹,鲜艳的红花。榜样就在身边,明镜就在眼前,学有楷模,追有标兵;自我展示:精美的剪贴画,精致的手工制作,独具匠心的绘画,别出心裁的手抄报,尽显学生才艺,深挖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自主管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权力个个有,责任人人担,时时、处处、事事见管理。名人名言、凡人凡语、教师寄语、雏鹰展翅、手拉手、我能行等等,诸多的展示板块无不为教室这个主阵地凭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廊上优秀学生简介、各类活动掠影、温馨提示语等再添一股文化气息。

四、活动文化促养成大课间活动是课堂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秉承“积极锻炼为基点,体育活动为重点,自主管理为特点,特色项目为亮点,个性发展为终点”的活动宗旨,坚持“班级为单位,学生实践,教师参与,体育教师指导,值日领导巡查”的管理机制,执行“摆臂进场,分钟踏步,一日诵读,四操炼身,点评退场”的活动流程,并以音乐为背景串联全过程,达到“六落实”“七到位”的基本要求。

六落实,即领导落实: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和分管政教的校长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大课间活动”工作小组;制度落实:全员参与,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拉入考核。制定大课间活动制度、应急预案、体育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职责等,保障大课间安全有序进行;时间落实:明确规定每天上午

第二节课下课后30分钟为大课间活动,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雨天改为室内游戏活动;内容落实:按学校规定的大课间活动流程,任何班级不得缺漏;器材落实:根据活动的需要,学校提供活动器材,同时鼓励学生自带部分器材;场地落实:体育教师根据班级容量划分场地。

七到位,即认识到位:大力宣传,使师生达到成共识,大课间不仅能提高师生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学校其他工作健康和谐的发展;师生全员参与到位:全校师生积极参加,上到校长,下到学生,上下齐动员,师生齐上阵;班主任组织到位:班主任从学生出教室,进场地,做运动中要做到“三同在”。体育教师指导到位:体育教师

根据专业知识,对动作、方法给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监督到位:值日领导、少先队干部对当天的大课间严格监督,做好详细书面记载,及时公布于学校养成教育一日督查情况通报公示栏,提醒注意,督促改进;安全到位:分管安全的校长和值日领导要巡查运动场地,检查运动器材,排除安全隐患,做到万无一失;评价激励到位:班主任对学生、学校对班级及时评价、及时评比,作为文明班级和星级学生评选的重要依据。

总之,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基础,关系到孩子们以后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我们将高举文化建设大旗,向养成教育更深领域进军。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有把养成教育做好做强的信心和决心,王义贞镇中心小学一定能负望而行,傲立寒秋。

第二篇:打造优秀班级文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优秀班级文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环境是同学们的精神家园,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对学生的熏陶潜移默化,具有无形的影响力量,能使学生自觉地在有品位的文化氛围中受到心灵的陶冶、获得深层的感悟、达到高度的自律,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最终使学生健康成长,终生受益。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我采用生——师——家共育的班级文化构建途径,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活动文化四个层面入手,形成了我育文化、文化育我、人人参与、处处共享的文化愿景,使班级文化正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一、打造班级精神文化,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班级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认同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映方式,其中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1它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2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会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它必将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3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精神文化的思想基础是价值观的建设,主要内容是班级主流精神的建设,班级主流精神是指在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的,对师生们的思想、心理与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班级精神。4因此,在班级对学生进行“忠、孝、廉、耻、勤、诚、仁、义、礼、信”的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培养班级主流精神文化的精髓。

(一)提炼能代表班级精神的班风、班训

班风、班训是一个班集体精神的体现,也是一个班集体的共同目标,它代表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首先在班级让全体同学都提出自己认为最适合班级的班风和班训。结果大家集思广益,通过班会课每个同学都到台上介绍自己提出的班风、班训的依据,然后大家推荐出最好的10个再讨论。通过与同学们反复商榷,综合考虑班级存在的典型问题,最后我们提出班风是:“宽容谦让 敢于担当 轻松学习快乐成长”,班训是:“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立、1234张作岭宋立华.班级管理[M].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55页 刘静张楠.重视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发展[J].保定技术学院学报,2007(4)柴晓云.抓班级文化谋学生发展[J].管理,2011(12)卢研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自强,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这样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宽容别人,改变自私行为;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每天进步一小步,一年进步一大步;让学生敢于担当,有责任感;体会学习过程的快乐,培养自理、自立、自强的精神,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凝练能催人奋进的励志班魂

有了班风、班训就是有了班级的精神核心和价值追求目标,为了同学们每天都能喊出自己班级气势恢宏的自勉口号,班级又进一步凝练了班魂:“加盟吾班不博今日何建树,净化心灵唯有美德乃风流”。意在让同学们珍惜时间,把握青春,充实自我,挖掘潜力,实现梦想,修炼身心,立德树人。

(三)为实现班级目标制定的班级警示、班级宣言

“班级荣辱我的责任”的班级警示,“比学习——切问近思、博学笃志;比纪律——以德为备、严于律己;比卫生——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比出操——整齐划

一、气势如虹”的班级宣言,“水珠滴入江河而成激流,你我融入集体遂成精英”的班主任寄语,都是全体师生价值取向的体现和班主任教育哲学思想的反映。班级提炼出反映班级精神的班风、班训,班魂、班级警示和班级宣言,为了将这些精神深深地渗入学生的内心并且内化为行为,班级每天都利用晨读上课之前的时间大声诵读,不断强化。

(四)学国学、诵经典,榜样引领、修身养性

为了使同学们知礼仪、懂感恩、有责任、有担当,班级以国学经典为补充教材,学习《三字经》、《弟子规》、《朱子治家之道》、《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等优秀传统的修身读本,通过每天的诵读学习,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廉、耻、勤,诚、仁、义、礼、信”等精髓文化根植于人心,运用于文章,作用于言行。班级还以我国和世界名人、模范、优秀青年作为榜样进行学习,剖析他们的成才之路,成功秘诀,做人准则,学习他们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达到修身养性的育人目的。班级学习了生下来就有先天海豹肢症,无手无脚的力克•胡哲与命运抗争的乐观向上的事迹。力克•胡哲虽然先天肢体不足,但是他却经历了一场无憾的人生,出书300多本,全世界演讲1500多场,帮助无数颓废青年重新振作,走向辉煌的人生。班级学生学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创作的《痛并快乐着》《你幸福了吗?》,我们还学习了新东方英语创始人俞敏洪的《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学习了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从中了解了名人背后的艰辛与付出、执着与坚毅。这些学习活动让同学们全面懂得了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更让学生了解了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与祖国同命运,共担当。我们还每年都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观看那些让人唏嘘扼腕、舍己为人的人物和事迹;除了学习与我们距离很远的人的精彩人生外,我们还经常邀请身边的名人进行讲座,邀请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哥学姐们回来谈理想、谈外面的世界、谈奋斗的意义。所有这些精神文化的渗透和影响都对学生的心灵和行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它们转化成了三班人独有的精神和境界,形成了三班人健康的人格和魅力。

二、打造班级制度文化,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各种规章、条令、程序所组成的条文及其执行系统、行为模式,它为班级成员提供了行为框架,使所有人在这个架构内有序地学习与生活,与其他人和谐相处从而保证班级工作卓有成效地运转。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以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为根本目的。5在过去的学校管理模式中,往往有针对校风校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遵守,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一些负面效应,不良的班级制度管理会成为学生精神的枷锁,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的管理则是根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6这种管理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有益指导。

在新形势下,许多班主任还在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或者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者家长式地出言必训,或者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和个性成长的空间。长期以来,这些班主任起早贪黑,事无巨细,一切都大包大揽,亲力亲为,可结果却事与愿为,教师一离开教室,班级就乱做一团,老师不布置任务,学生就不知做什么。究其原因是教育的过程开放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不足,学生的自制力没有培养出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一种“自由之人格,独立之精神”。

(一)建立班规、组规

在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的互相认识和磨合,班级由全体学生提出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家共同商议对策,一条条记录下来再经过反复推敲,多次召开班会研究、探讨,最后确定了16条班规,到现在随着不断的补充已经达到了30条。班规基本解决了班级迟到、校服、手机、说脏话、间操、作业、考试作弊、破坏公物等常见的学生违规问题。班级共有三个大队、九个小组。根据班级的班规各小组自行制定自己的组规,各小组设组长、纪律科长、卫生科长、语文科长、数学科长、英语科长,使六个人组成的一个小组人人有事干。各小组除了制定组 56张作岭宋立华.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62 深增红.构建班级文化,促进学生发展[J].教学教研,2006(12)规外,还要有自己的口号,在集体展示小组讨论问题的结果时必须先喊口号再答问题。比如1队2组的口号是:“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小组内如有某个同学出现问题先由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好再提交班委会解决;随着班级新问题的出现,或者在实行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班规会反复进行修改完善。由于班级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是由学生自己出谋、家长划策、老师审议制定的,所以执行起来学生甘于接受、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这样的班规、制度一旦制定就要注重它的执行力度和长效性,不能突然心血来潮就换了规矩,或者对待不同的人违反了规定。只有公平、公正、公开地按规矩办事,才能深得人心,否则就会形成有章可循,无人在乎的局面。

(二)实行量化管理,完善量化评分细则

为了解决班级只有惩罚制度没有奖励制度的问题,班级采取了量化管理办法。班级的量化考核积分制度设加分项和减分项,将量化内容分为学习、劳动、卫生、纪律和活动等几项。学习加分项包括参加市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种学科竞赛,根据不同的级别和名次分别加10分、8分、6分不等;期中、期末考试中进入学年前50名、100名、150名和200名的加10分、8分、6分、4分;考试中进步15名以上的加10分,进步10名以上的加7分,进步5名以上的加5分,及格的加3分;平时小测验单科第一名加5分,优秀以上的加3分,及格的加2分;小组平均分排名第一的加10分,第二的加9分。此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获得第一名的加5分,第二名的加3分、第三名的加2分;为班级和学校做贡献的根据贡献大小加2-5分;纪律加分项包括全组在一天的总结中没有因违反纪律的现象被老师和其它小组的同学点名批评的加10分,点名1人次只加9分,点名超过3人次不加分。扣分项非常细致:将不及时上交作业者、不按时完成打扫自己责任区者、考试作弊者、违反课堂纪律者、破坏公物者、考试不及格者等都做了详细的扣分说明和规定;每个小组组长的桌面上都有一个体育比赛中使用的记分牌,当天总结当场翻分数,其它小组监督;每周总结一次,对于排在前三名的小组一般给一节体活课,中间三组的同学在教室里读书,后三组的同学要负责大扫除。通过这样的量化细致的管理,班主任老师彻底地从繁杂的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充电,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学生真正成了主人,在这种自主管理中逐渐养成了自律、自立的好习惯。

(三)细化分工,落实责任

为了解决班级卫生的老大难的问题,为了解决班级公物无人管理总遭到破坏的问题,为了增强班级每一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班级实行了具体的责任分工。分工后的工作都有具体要求,小到一花一灯、一门一窗、班级的讲台、多媒体平台、电视机、图书角、地面、墙围,大到收作业、批作业、布置习题、讲习题等都有专人专项负责。每天检查者按责任分工检查,实行问责制,真正突出了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事干的主人翁地位。班级的花是同学们自愿捐献的,后来发现拿来的漂亮的花由于没有及时浇水和管理,过一段时间就枯萎了。因此班级就开会研究怎么办,在大家集思广益,最后制订了班级小组养花制度:每个小组分养一盆,养死了的要进行集体葬花仪式,并且写500字的葬花文,然后再捐献一盆新花。有了这样的养花制度,班主任再也不用操心班级的花枯死了。

(四)出台最美三班人和最美团队评比制度和办法

结合学校开展的最美四中人评比办法,班级出台了最美三班人评比细则,并对参评条件和评选办法给予了具体地说明。最美三班人的参评资格在学习上必须是班级前20名;必须在班级一直担任某一项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工作,并且表现出色;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至少参加一项校级以上的文体活动、演讲比赛、知识大赛、读书报告会、社会实践活动等竞赛并且获奖;在班级就有较高威信,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顺长辈、没有任何违反校规、班规的现象。评比由科任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评价共同决定最后结果。最美团队的评比是小组总平均分必须是单科前三名、组内加分项排在各小组前三名、组内没有违纪同学、组内成员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每个月选出的最美三班人和最美团队都将自己或者自己团队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在门口的展示板上展示。通过对班级优秀学生、团队和事件的大力表扬和宣传,传播正能量,树立榜样力量。

三、打造班级物质文化,默化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的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中的实体部分,是指班级活动环境、设备设施、绿化美化等班级硬件以及表现班级精神文化的雕塑、标语、橱窗、板报、班徽与对联等。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中“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体现着一种精神价值的物质结构。这些物质形式是班级价值的客观反映,静态的班级文化是一首无声的歌、无言的诗,无论是班级的橱窗还是板报与标语都应以反映现实为目的,同时绘上时代色彩。7如果只是为了布置环境而在班级简单地挂上一些格言、警句,窗台上摆上几盆花,板报随意出几期,势必造成了有文字无文化,有文化无主题,有主题无自我;同质文化多,个性文化少;预设文化多,生成文化少;静态文化多,动态文化少的文化建设硬伤。8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 78张作岭宋立华.班级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61 薛瑞平.教室功能的新思考[N].中国教师报,2013年5月

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班级的物质文化对引导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品格,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带领全班学生和家长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美化环境、提升素养。

(一)悬挂班风、班训、班魂、班级警示等达到视觉冲击效果

班级前面黑板上方醒目地挂着:“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后面墙上是:“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侧面墙上是:“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北侧墙壁上是班级的班风、班训、班魂和班级警示。我的教育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标语和口号的视觉刺激,不断强化其中的精神内涵。

(二)变传统的黑板报为班级各小组自创的励志留言

传统的班级黑板报都是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重大节日出一期。班级出黑板报的同学基本就那几个宣传委员负责,班级的同学甚至不知道板报什么时候更换的,是什么内容,板报实质上形同虚设,成了应付学校检查的负担。为了充分利用好这块宣传阵地,班级专门开展了关于如何利用好板报的大讨论,最后班级同学达成一致意见:各个小组分一版块,自行设计,每天留言;留言要自创语言,能够激发斗志,培养情操;每周评出最佳留言,给予奖励。各组的留言有“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只要心中有梦、就会插上翅膀”、“如果你向着月亮奔跑,就算最后触不到,也会成为繁星之一”、“真正能让你倒下的不是对手,而是绝望的内心”,“今天你上课睡觉淌下的是哈喇子,明天就是你失败淌下的眼泪”、“当你疲惫时,亲情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当你失意懦弱时,亲情给你信心和坚强;亲情就是一片满目绿意,生机盎然的精神家园”等。这样的方式一下子就将死气沉沉的黑板报办得灵动起来,每个小组的成员都积极参与、出谋划策、认真准备,不仅提高了文化功底,还达到了练字的目的。

(三)充分丰富和利用班级图书角

班级左前方是摆满各种书籍的图书角,图书角的书架分层次摆放着不同类别的书。第一层是关于班主任管理的书籍,是班主任提高管理能力的必读书;第二层是班主任老师购买的自己喜欢的好书,同学们可以借阅,老师同学共同读后进行交流;第三层是中学生必读书目中要求学生必读的书,是同学们从家里拿来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书架上大家可以换着看的,第四层是家长捐献给班级学生的图书,因为每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有条件的家庭提供的书给了其它孩子品读好书的机会,每周五通过读书交流会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每个学期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两本好书,在家长会上沟通交流家长和孩子的读书体会;第五层是中考满分作文书,是帮助同学们提高作文成绩的;其它层是同学们读完后推荐的好书,放在班级互相传阅,但是每次读完都要放回原处。图书角上的图书是月月更新的,为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提供了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四)通过悬挂世界和中国名牌大学的校训打开学生大视野

班级南面墙上悬挂的世界和中国名牌大学的校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些好大学的育人理念、悠久历史、名气磅礴的成因,开阔学生的大视野,指导学生早立志、立长志,而不要常立志却没有远大理想和目标。同学们查找这些大学的地理位置、专业设置、发展历史,在班级进行交流,谈自己喜欢的大学并阐明依据,这样做能在学生心中早早埋下理想的种子,敦促学生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

(五)小小老师留言板,架起师生心灵桥

班级一进门的墙上有一块小小的留言板。可不要小看这一块小小的留言板,它可以传情达意、沟通心灵、化解乌云、激发动力。如有的时候刚刚考完试,学生的精神萎靡不振,留言板上便有了这样的鼓励:“困难面前我们勇往直前,困难面前我们挺拔直立。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愈挫愈勇,战无不胜”。在开展了导师带学生活动后,我便及时写到:“导师学员互帮助,亦师亦友共进步”。当班级同学的责任意识淡薄的时候,“班级荣辱,我的责任”的班级警示会再次出现在留言板上。有的时候将自己被学生感动的心里话留在留言板上,比如有一次老师的咽炎、气管炎犯了,每天咳嗦不止,不知是谁把一些治疗疾病的药偷偷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还写了一个如何心疼老师、希望老师快点好的纸条。既然孩子们这么懂事没有留下名字,老师也不必去调查是谁给的了,直接在留言板上写道:“老师好感动,因为你们长大了,懂得心疼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了,这就是成长和成熟的标志。老师谢谢你们了,是你们的贴心关爱和健康地成长给了我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成长!”

班级正是通过强化墙壁、条幅、口号、板报和宣传栏外显文化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使学生受到健康、文明、儒雅、高尚的熏陶,在思想上、情感上“如入云烟之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之处而为其所染”。

四、创新活动载体,内化学生行为

班级行为文化是在班级的活动中产生的,而各项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内化的有效载体,也是班级不断发展的重要机制。因此,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活动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影响。

(一)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读书活动

为了创新班级活动载体,给予学生丰富的精神食粮,形成健康的班级主流文化,班级每天清晨7:00—7:15开展“日有所诵”活动,每天中午12:00—12:10以自编自导的动作唱中华孝字歌《跪羊图》。班级除了诵读全国著名班主任薛瑞萍主编的诵读书籍外,还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大学》、《中庸》中的片断。好的美文要求背诵下来。班级每周二定为读书日,学生利用中午时间品读自己喜欢的好书;每周五中午为读书交流日,同学们将自己最近的读书心得在全班面前进行交流,同时向同学进行推荐。读书交流的时候必须介绍书名、作者,说明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概述故事情节、诵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描述。经过这样统一要求、格式化的读书汇报训练,同学们一次比一次交流的时间长,对书的内涵的挖掘一次比一次深刻。经过交流之后的书要求放到班级的图书角书架上,其它同学再读、可以再交流。如大家交流过的书有:日本岛田洋七的《佐贺的超级阿嬷》、美国亚马逊的《不抱怨的世界》、尼克·胡哲的《人生不设限》、【韩】金兰都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介绍美国西点军校的《没有任何借口》、与病魔斗争了20年就结束了美丽生命的程浩的《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和龙应台系列等。这些书都对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励志的榜样示范活动

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文化讲座,以世界上成功人士或成功公司为样本进行励志训练。比如以西点军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西点军校施伟德著作的《没有任何借口》来训练学生的做人做事作风。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学习那些惊天地、泣鬼神风云人物的感人事迹,给学生讲台湾著名校长高振东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演讲稿和教育理念,邀请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的班长给孩子们讲他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苦练和苦学走向今天的成功的经历,邀请考入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学哥、学姐介绍学习的方法和讲述成功经历,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分析俞敏洪是怎样成功地把“新东方”打造成世界品牌学校并遍布全中国的。同时还经常给同学们树立本校、本班级的榜样人物,组织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这些一系列榜样的树立,鞭策着学生们不断前进。

(三)发展特长的文体活动

春、秋两季,班级每周都开展小组集体跳绳比赛,当场表彰成绩前三名的小组。跳绳是中考必考体育项目,从初一就开始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有目的训练,长期坚持班级越来越多的同学能达到满分的程度。以小组的形式集体参赛,关注了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有效地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我们还每学期进行两次篮球、足球、手球比赛,为参加学校的校长杯角逐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学期开展一次趣味运动会,运动会上的项目都是集体配合的项目,如运球、夹球、或者几人多足跑,像这样的集体项目特别能锻炼学生的配合与默契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精神。

(四)亲子互动、感恩父母、拥抱亲情为主题的家校共育活动

七年级“三八节”感恩亲情会是这样开的:当所有的母亲静静地聆听着来自孩子们的优美的歌声——“有你的地方是天堂”,欣赏着学生代表诵读的母亲赞歌,接过来自孩子的真挚的一封信和火红的玫瑰花,与孩子互相拥抱和亲吻脸颊的时候,全场已经泣不成声——那是幸福的泪水。在下半场的亲子互动果盘大比拼活动中,各小组的6个孩子和6位母亲共同创意、互相合作、合理分工,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完成了令人叹服的精美拼盘,配以诗意的名字和寓意深刻的讲解,彰显了家长与孩子们的才气和智慧。八年级的“感恩亲情会”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组织,在假期提前布置了任务,每个家庭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参演一个节目。开学后经过整合,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的舞台上,家长和孩子们激情演绎了三个半小时的节目和游戏。通过家庭表演歌曲、舞蹈、三句半、双簧、小品、乐器和共同参与精心设计的游戏,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有了发挥特长、增长自信的机会。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关爱、感悟了亲情。朴同学的姥姥激动地上台拥抱了老师并且连声说: “这样的活动太好了,老师辛苦了。” 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体验式家长会”,通过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所有活动的微型体验观察,换位思考学生角色;老师、家长和孩子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登山、品粽、采艾蒿”活动中一路走,一路聊,一起分享每个家庭的不同口味的粽子;老师给每个学生按中国传统风俗系了五彩线,孩子们在老师的介绍中,一丝不苟地满山找艾蒿。通过活动既培养了亲情、增长了知识,也拉近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距离,提升了老师的亲和力。还有夫妻共同参加的以“家庭和睦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为主题的家长会后,有六个家庭给老师写了感情真挚、发自肺腑的感谢信,感谢老师的精彩演讲和理念带给他们的震撼和改变。

(五)发展智力、拓展思维的演讲、辩论和知识竞赛活动

班级每个月开展一次“树立理想、放飞梦想”的小组集体演讲比赛。为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每个小组6名同学一起参加演讲,最后的评比是取小组总分第一的进行集体表彰。集体演讲的好处是改变过去只有好孩子才有上台的机会,其它人永远当观众的弊端,同时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也正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班级经常挑选一些班级出现的问题作为辩论的主题,辩论不追求胜负,更注重的是辩论的过程和辩论之前的准备,因为这其中就是一次心灵的感化。比如班级上网玩游戏的同学特别多,班级就组织了一次“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出现了早恋问题,班级及时组织了以“早恋的好处和害处”的辩论。通过辩论同学们自己也的确找不到太多的好处,却对害处说的条条是道,在辩论的过程中就已经达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的目的。同学们最后达成共识,花只有到了开的季节才能彰显它的美丽,果实只有熟透了才能品出它的芳香。

其它还有以构建和谐同学关系为基点的“我为XX同学辩护”导师带学员活动;以唤起内心深处的真善美为出发点的小组葬花仪式;以社会实践体验为目的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培养爱心和善心为目的的慰问社区空巢老人活动和为灾区捐款活动等。正是由于每一次活动的精心设计、别具匠心、缜密安排、贴近生活才会在活动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郭同学在葬花感想中这样写到:“我们把剩下的埋有枯枝的花土倒入松树根旁,让我想起了龚自珍的那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落红生命的终止却化作养料,为新生的枝叶送去力量,这让我想起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助人者是快乐的,受助者也会传递正能量的„„”这样的感悟让同学们懂得了世间万物皆有情、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的道理。

由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建设的班级精神文化,通过制度文化形成约束学生行为的班规,再通过物质文化固化到上墙,最终通过活动文化内化于人的心灵、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就达到了优秀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全方位的影响的作用。在四个维度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核心,老师只有做到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领,才能做到像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阐明的那样“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班级文化建设经历了一年半的实践,目睹着孩子们的成长,惊讶于孩子们的大视野、大变化,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夸赞他们理想远大,行为规范,懂得感恩,特别善良,特别自律,他们基本做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布置不布置任务也都知道该做什么。每天早上课代表会把作业检查的结果详实地记录在黑板上,负责领读的同学会准时在7:00带领大家开始日有所诵,负责布置作业和习题的同学会在中午井井有条地安排自习和讲题;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大赛中,我们班级都是以空前的凝聚力和忘我的精神勇得桂冠,先后获得了女子手球冠军、男子篮球亚军、军训会操一等奖、运动会精神文明奖、“一二·九”演讲比赛一等奖、校园文化艺术节二等奖、读书交流会上大方异彩等。孩子们不仅在活动中表现出色,在学习上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从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进入学年前50名的只有2名增加到7名、进入前100名的从5名增加到12名、后100名从12名减少到8名,班级总评从接班初的倒数提到了学年第五。孩子们在活动中和学业上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班级精神都说明同学们具有了优秀道德品质、高度责任感、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三篇:习惯养成

四、杂文创作

鲁迅的杂文集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个活的两代中国人的“人史”,整体地成为现代中国的国情史。

鲁迅的杂文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留学时期《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鲁迅早期思想时的这些文章,都收到了鲁迅第一本杂文集《坟》中。作为一种自由形式的“无体之文”,鲁迅的杂文开始于1918年-1919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随感录”专栏中的杂感与杂论。鲁迅的杂文创作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A、1918-1925年的尝试阶段,主要包括《坟》、《热风》表述与新文化运动中其他作者相同的“五四”立场即反传统,破坏偶像,抨击迷信和国粹,鼓吹科学、进化、民主与个性解放。B、1925-1928年主要包括《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在北京。C、1929-1934年主要包括《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内忧外患加剧,国民党文化围剿,鲁迅在上海的生活颇为艰难。D、1934-1936年,杂文创作“后期《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

第四篇:养成习惯

国旗下讲话稿

(年月日)

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习惯是素质的体现,素质是习惯的综合。为了大家能够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和学习,今天我想唠叨几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安全,纪律,卫生和学习。

一、安全重于泰山,加强自我保护

安全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同学们,生命是世上最宝贵的,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那么现在,当我们长大了,离开了父母靠谁来呵护我们的生命?得靠自己,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安全,一举一动想到安全,不能让我们的行为有任何闪失,不能让我们的身体受到任何伤害。具体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

1、每位同学树立”热爱生命,关注安全”意识,把安全摆在学习及各类活动的首位。

2、全体同学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品格,不吸烟、不喝酒、不打架骂人,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拉帮结伙,不进入网吧及游戏厅。在这里,我要重点强调,同学之间相处要友善互助,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强讨恶要。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理智,不要动手动脚,凡是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纠集团伙甚至勾结社会上的人参与打架斗殴的。一经发现,参与者一律给予严肃处理。

3、关于课间安全。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

4、严格规范操作。体育活动、实验课、社会实践及其他户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严守操作规程,不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妨害安全的问题发生。

5、各班主任及课任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要注意安全教育的广度及深度,安全工作要想全做细,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来抓,并且要做好各种记载。真正做到:“放在心上,讲在口上,写在纸上,落实在行动上!”

二、遵规守纪,完善自我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规矩”就是纪律,我们知道,良好的纪律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保障。在一个有良好的校风、班风环境中,必然受到良好学风的熏陶。一个纪律泛散的集体,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学习也就得不到保证。因此,好的环境,好的秩序,必须靠健全严明的规章制度和纪律来维持。作为一名学生,要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及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尊师爱友,自强自律;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公德,爱护公物。

目前,学校中存在的以下几种违纪现象,我们必须坚决制止。

一是有的同学出言不逊,动手打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强讨恶要等。

二是有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不向老师反映,不向学校报告,而是纠集亲戚朋友甚至社会上的闲人来打与其发生矛盾的同学,以至于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三是不按时完成作业,不思进取,浑浑噩噩等。

以上种种现象一经发现,学校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无条件让家长领回反省教育,劝其转学等根据情节给予不同程度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学生不遵守学习纪律,上课迟到早退,不假而归,上课睡觉,损坏公物、随手丢弃垃圾等现象也经常出现,这些都是不允许出现的。以上种种违纪现象,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希望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也发动全校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对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及时检举揭发,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创和谐校园。另外,希望班主任老师要严格执行学生请销假制度,时时掌握本班学生的在校情况。学校保安人员严格学生进出校门管理,和学生安全隐患工作的监督管理。

三、讲究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希望大家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习惯。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在校外的摊点上吃饭.同学们,你们大家处于长身体,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大家一定要保证饮食营养。希望大家三餐都到食堂就餐,不要在小卖部买零食代替正餐,少吃麻辣食品和膨化食品等。学校食堂已经对食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同学们可以放心食用。

(2)各班要认真搞好校园卫生,要每天坚持打扫。要求教室桌椅摆放整齐,地面、墙壁、门窗干净无灰尘,无蛛网,地面保持干燥无积水;清洁区要做到无塑料袋、无果皮纸屑,无卫生死角。

(3)同学们,希望认真搞好个人卫生,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乱倒垃圾和污物,做到勤换衣物、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作息,讲究用眼用脑卫生。

(4)建立晨检,做好晨检工作,要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坚持每天对学生的到校情况进行填表登记,对“因病缺席”的学生要做好跟踪调查和记录。如发现学生发热、发烧、呕吐等现象,要及时通知家长带回就医,并做好跟踪调查台帐,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

四.关于学习

在这里我送几句话和同学们共勉:“成绩单不漂亮没关系,只要我努力,就是一名好学生!”“基础不好没关系,只要我每天都有进步,就是一种成功!”“我的生活是充满阳光的,努力的我最美丽!”这样自信的度过每一天,你会越来越体验到:我的人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是最棒的!相信你们,你们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后,预祝大家在中期考试中考出最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养成习惯

“养成习惯”是叶圣陶先生的一贯主张“反复历练”反复实践是养成习惯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只有”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学到真本领”,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笔者学习叶圣陶教育思想后作了一些探索性的实践,肤浅的体会是:

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指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的综合反映。写作能力是小学生的写作智力具体反映,写作习惯是小学生写作过程中非智力的集中表现。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和诼步提高取决于良好的写作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写作习惯养成对小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将进一步巩固良好的写作习惯。反之,不良对人的一生是极为不利的。总之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旦小学生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使之学生终生以之。

习惯是指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相联系的。并经过练习而获得。小学生的写作习惯是小学生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良好行为方式,她不需要意志力和外在监督。小学生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反复实践写作而形成一种心理意识上的倾向性和惯性,它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之间最稳定的联系,反映高度的自我能动性。所以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说:“养成习惯“是“他终的一贯”主张。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形成(一)是无意间形成,(二)是有意训练中形成。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方面是“自己去动天君”、“自己试尝”、“自己探索”。另一方面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意义的训练,反复实践、熟而成性。小学生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不仅是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受益无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处事的条理性,生活的情趣性,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良好的充实和完善。

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要培养他们“仔细观察、自我积累素材、认真审题、严于选材、精心构思、快速成文、勤写多练和反复修改”等良好习惯。然而,在面广量大的农村小学生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写作习惯,笔者最近一段时间特意作了一些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孩子视野广阔,但不会观察,有的虽会观察,但尚未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2)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自觉的积累素材,自己写日记、笔记、摘记的小学生寥寥无几。(3)写作过程中表现出:a、挖空心思胡编题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题材脱离农村实际生活。b、写文章时常会出现学生咬笔头,苦思冥想好似“难产”。c、写作时不会列提纲,唐伯虎摇船摇到哪里是那里,简直是脚踏西瓜皮滑到那里是哪里,真所谓是随心所欲,形式形式。d、有的学生写完了草稿,一交了之,自己不会修改作文。e、教师批阅后,学生一看等第就完事。究其根源主要是:

(一)对作文的认识模糊。相当一部分教师、家长认为:写作文动笔了才算是作文的开始起步。因此,学生到了三年级,学生家长、教师才开始重视作文,却忽视口头作文。大家都知道,学生的书面作文无非把他们心理想的、嘴里讲的有条理地写下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告诉过我们,发展儿童的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机是在幼儿,这就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对儿童口语表达影响很大。在这方面,近几年报刊、电台等的宣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城镇居民的孩子,他们生活周边的环境毕竟与我们农村小孩不一样,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注意这一点(幼儿园与小学怎样衔接的问题)。在我看来,在小学里相当一部分低年级语文教师只重视识字教学,缺乏从“字—词--句—段”的口头训练。

(二)忽视口头作文的表达。农村学生的条件,客观上家长文化水准普遍较比城镇低,而且受方言的影响,当孩儿开始学说话时,接受的一些不规范方言的熏陶、不规范语言的浸透,久而久之,错过了最佳期,造成孩子说话不完整,表达不明白,描述不具体。到了小学里,教师对作文的概念认识不清,说话课流于形式,随心所欲,再加上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一般只重视书面作文的考查,忽视口头作文的测试,所以人们普遍注重书面作文。

(三)学生练习作文不到位。(1)练习频因不到位,练习密度不到位。除了上面认识不足的问题外,相当一部分我们农村教师客观上工作量重,兼课较多,常常应付一些基本的课务而已,没有精力去研究作文。学生的作文量,书上的规定大作文能够完成的(还有一些教师连这些最基本、最起码量也没有完成,在前一次教导处组织的六认真工作检查中就发现了这种情况)小作文(片段)练

习更有距离。如果按中年级大小作文之比1:2,高年级大小作文之比1:1的要求来衡量,差距就更大。没有量的积累,怎有质的变化/呢?(2)练习的要求不到位。虽然每次作文时,教师都提出了一些要求,然而学生不是不是一斩齐,一些后进学生在写作中常常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教师苦于精力有限,只好任其自然。(3)练习方法不恰当。书本上的命题作文有些与农村孩子生活实际相脱离,需要教师在命题上转化,然而教师对作文备课马虎,生搬硬套,要求学生凭空想象,自然“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四)学生读写脱节。农村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家长买零食很舍本,很少给孩子买一些书籍,订一些报刊。即使学校帮助家长为孩子订一些书刊。有的学生也懒得读一读。自古以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仅限于教科书的范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读得太少,积累就相对说不够,必然造成先天不足,作文能力、习惯势必有影响。

(五)作文教学欠策略。(1)表现教材不成系列,零打碎敲,造成训练无序。(2)作文教学研究不力,教师“怕作文”,学生也怕作文一般都不写“下水文”,只是照参考书上的所谓范文读一边罢了。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方法不得法,要求不严格,批改不认真很,讲评不健全”。(3)作文评价差异很大,要求不一,批等第的情绪性过大。

(六)管理措施不当。农村小学限于师资条件,不能做到(1—6年级)大循环,经常采用低、中、高三段式。这样给作文验收带来一定难度,说实在,我作为学校教务只能望年段作文的验收而兴叹!面对上述问题,克服这些弊端,关键在于教师。引导是方向,实践是基础,训练是方法,强化是机制,评价是手段,习惯是标的,能力是终极。如何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真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养成的了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部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一个不当心又沉下去,要等到勉强阶段过去了,不再用手想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差不多了”。所以叶老再三强调:“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多了,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的越真切就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学到真本领。”小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的形成也不例外。

(一)反复活动、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叶老认为:“厚积言有物”。厚积是指“厚积生活”、“厚积素材”、“厚积词汇”。常言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材料是写作的内容,词汇是写作的基本单位,笔者认为:只有当三者统一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写作的目的。否则,写作中难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自觉积累素材是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先决条件。所以老师要丰富活动,反复活动来培养良好的自我积累素材的习惯。(1)在劳动中积累素材。组成生活的主旋律是劳动,劳动的内容是学生写作的重要题材,如组织学生集体劳动、公益劳动、实践劳动、自我劳动,让学生体验自己的习作过程本身也是劳动,在劳动中找到题材,在劳动中丰富题材,在劳动中自觉积累题材。(2)在队活动中积累素材。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来教育学生,这是丰富学生写作题材的重要途径。诸如:参观、访问、调查、考察、野炊、夏令营„„只要让学生抓住某一个片断镜头,便是写作题材,只要加以适当阐发,便是一篇文章。(3)在体育运动中积累素材。运动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好形式。如:游戏、足球、乒乓赛、田径长跑、踢毽子、跳绳待运动,这些项目学生能够参加,有的亲自组织、有的亲自体验、有的亲眼目睹运动的全过程,在运动中丰富了写作题材,在运动中让学生体验题材,在运动中创造题材,在运动中自我积累题材。这些都是我们教师为学生有意设计的题材,帮助他们学会积累素材、拓源寻根。其实,在我们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见题材,每时每刻有写作题材,关键在于教师去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题材、自我撷取题材、自我积累素材,其有效方法是培养成“写日记”、作“笔记”、“做摘记”的好习惯,只有积沙聚塔,题库丰盈,文思才能源源不断,永不干涸。

(二)反复研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审题,就是作者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认真审察,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如体裁内容、选材的范围等。审题是写作重要环节,如果文不对题,即使内容很精彩,语言表达很完美,也是不可取的。在农村小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习作中经常出一些“走题”、“偏题”、“离题”的现象。指导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反复阅读,认真思考,正确判断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笔者经常采用:(1)认真读题,审清题目的体裁,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我们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或者写说明文。是写记叙文的话,究竟记事还是记人,或者状物,这样才能确保内容准确的形式表达出来。(2)仔细读题,审清题目选村的范围,也就是说看清题目的限制的时间、对象、地点以及内容。(3)分析读题,审清题目的“题眼”。要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字、词,寻找出文章题目中关键字、词,找到文章的重点和落脚点。(4)反复读题,审清题目的额外要求,即审清题目的副标题以及一些附加要求。诸如:“不得写成诗歌”、“要联系实际”、“字数不得超过六百”、“字迹端正、格式正确”等等。(5)琢磨读题,比较相似题材的异同。这是学生审题方法中不可缺少的。当你看到某一题目时,要同其可相似题目作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什么地方它可以借鉴,什么地方要“留神”,要注意,通过循环往复的“阅读—思维—判断”训练小学生逐渐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三)反复练习,培养学生严于选材的良好习惯。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一点琐屑的没有意义的故事,便填成一篇,以创丰富自乐。”学生如何来养成良好的“严于选材”的好习惯呢?叶老告诉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1)让学生练习紧扣中心来先材。教师可以在命题艺术上下功夫,出一些半命题,让学生挑选,“亲身经历”,“或者亲眼目睹”的实实在在景与物把题目补充完整,抓住重点材料突出中心,训练他们写真人真事的习惯。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便生动、形象。(2)让学生练习健康选材的习惯。在学生周围有许多题材,有些是健康有益的,有些是不够健康的,有的是有害的。如果在选材时不另取舍,一古脑儿写进去,就会使文章显于“大杂烩”。选材是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水平,是学生的辨析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这一点,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让学生逐渐养成选择健康有益的题材。(3)让学生练习选择自己熟悉的小事习惯。在我们生活环境中,有许多事,但许多事情的过程和情境相当复杂,学生一时难以观察、了解,有的尚未认识的,如果学生不会撷取某一片断,那么写文章时成了老虎吃天──无处着手。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材能选自己熟悉的,情景材料不复杂的事,从一滴水中见太阳,才能使文章深刻有力。一量学生学会选材小,挖掘深的本领,便受用无穷。(4)让学生练习选典型材料的习惯。典型材料是物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事物的本质的特征,也最能深刻表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选典型材料可以“以一当十”。

(四)反复引导,培养学生精心构思的良好习惯。

叶老常常对初学写作的人说:“想清楚然后写。”这里“想清楚”就是指写作的前“精心构思”,这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师必须注重这方面的引导。(1)引导学生明白养成精心构思的好习惯道理。在训练前,教师讲一些典故,例如古代著名诗人王勃,在写作前有一个习惯,常驻“蒙头大睡”,脑子里却紧张构思,待他把作品构思好了,才从床上一跃而起,提笔一挥而就,从中让学生明白构思习惯的养成对写好文章是受用无穷的。(2)引导学生用提问式来列好构思提纲。目前训练学生构思时一般常采用列好书面构思提纲,提问式列构思提纲便是一种好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回忆整理素材,弄清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顺序,从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例?我的XX?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学生在构思时,教师可出示一些问题提问:a、你准备写什么(谁)?b、它(他、她)有什么特点?c、从哪个角度去写?d、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e、哪个地方重点写,怎样写具体、写详细。(3)引导学生仔细思考列好构思提纲。A、想一想,题目究竟要求写什么?b、想一想文章反映什么中心思想?想一想,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想一想怎么样安排妥当。(4)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来列好构思提纲。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总有一定方法、顺序和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它。如观察动物、植物一般采用整体→局部,观景时从方位、空间变

换,由远及近,或从近到远,观察人物时总要抓住“动作—语言—外貌”。学生一量把握规律来列提纲,构思习惯就会水到渠成。(5)引导学生学会构思步骤来列构思提纲。任何事情都要分步骤来完成,列构思提纲也不例外。审题目,明确体裁──先角度、提炼中心──想材料、梳理标志──设段落、扩充内容──填内容、标志写法──修提纲、完善充实。(6)引导学生依照范例来列构思写作提纲。训练学生列提纲必然经过一个从“模仿→独立→创新”的过程,真如孩子学走路那样,总有一个大人搀扶走→半扶半放走→自己学会走的过程。最后有的人成为百米冠军,有的成为万米选手。学生列构思提纲时,教师要为学生示范,允许学生模仿人格,允许他们千篇一律,逐步提高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列构思提纲,教师与他们一起修改,到最后学生们学会了列提纲,就会出现“千变万化”的提纲,叫作独立创新,别具一格。(7)引导学生评议构思来列构思提纲。当学生的构思提纲列好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已见,评议提纲的优劣。评议过程本身是个很好的思维过程,也是养成良好构思习惯的必要过程。具体做法:a、先让一个学生说明构思意图。b、让全体学生一起讨论该提纲的优点是什么?不够之处是什么?怎么样来补充完整。C、在此基础上,让一个座位上的学生交换提纲,互相评议。D、组织交流优秀提纲,强化学生列好构思提纲的意识。

(五)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成长的良好习惯。

叶老说:“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与指导。”农村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拿到作文题目,提笔开始写就感到头痛,有的想一句写一句,还有的咬住笔头,苦思冥想„„表现出思维不畅通。要培养学生快速成文的能力和习惯关键在于训练。

1、孕育思维,打好腹稿。打腹稿是学生快速成文的时间让学生思维,在心理进行孕育、酝酿,如从哪个角度下笔,写什么,怎么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当他们心理腹稿完毕了,便提笔一气呵成。

2、加强训练,快速成文。快速成文是学生将头脑中的语言、思路、信息等用极快的速度写在纸面上。快速成文既是小学生写作思维敏捷性综合反映,也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毅力的集中体现。A、加强基础,训练素质。培养学生快速成文的兴趣。如比一比、赛一赛,激发他们快速成文的欲望。重视快速成文的积累,这是必要条件(积累词汇、积累素材、积累作法),加强从说到写、先想后写、读写结合的训练。

B、激发“灵感”、训练思维。灵感是一种最富有创造性高度紧张精神力量和心理状态。(1)范文激励。如《月光曲》创作过程是贝多芬灵感思维的杰出表现。(2)兴趣激发。常言道:“应趣而发”,灵感不例外。(3)限时激发。有时人们常常会“急中生智”,如周总理与国民党谈判,蒋介石说:对共产党是“对牛弹琴”。周总理急中生智说“对!牛弹琴。”给国民党有力回击。(4)氛围激发。创造相关的情绪氛围,当学生置身于兴奋优势的氛围时,便能产生写作灵感,学生有了“灵感”,就抓住不放,文思泉涌,快速记下。C、教其规律、训练技巧。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掌握了它的技巧,成文自然容易了。如:写作前的“心理准备”、“材料准备”、写作过程、“开头—经过—结果”,文章的基本结构──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叉结构,快速成文的过程训练,分散操练、分层操练、分解组合,逐步强化提高。当学生养成了快速成文的习惯,宛如蛟龙下海。D、限时习作,训练速度。所谓限时作文是指小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习作数量和质量。每次作文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多少时间里完成多少文字的习作(最低线),时间一终,学生搁笔,教师让学生自我测评,达到要求了吗?而每一次习作均要适当提高要求,增加练习量,增强时间观念。节奏快,限定时间达标,一达标就转入下一步,环环紧扣,高速运转。另外在每一段时间里要进行多少次习作练习,数量的要求必须明白,只有数量的积累,才能逐步进入质的飞跃。

(六)反复激励,培养学生“勤写多练”的良好习惯。

叶老说:“写作的历练于多作。应用从阅读得到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是要反复历练的,学校里的定期作文,因为须估计教师批改的时间和精力,不要把次数规定得很多,第星期一次作文算是最多了,就同学的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为养成写作习惯,非多练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叶老还说:“文必多作而后工”。怎样来“勤写多作”呢?叶老说:“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发抒内部情思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是经验之谈,教师必须重视。

1.激励学生写日记。“日记的材料是个人每天的见闻、行为以及感想。包括起来就是整个生活。我们写日记、写作这件事就跟生活发生了最密切的联系。从这种联系逐渐发展,以至著书立说,述作本身,总不会违背现实,或者那种不真实不严肃的态度。我们从日记练习写作,这就跟现代语文教学因其步趋,由此锻炼得来的写作能力,必然深至着实,决不会摇笔展纸写几句花言巧语的勾当”。教师可举行“优秀日记”展览评比,激励学生写日记的兴趣。这一点,我们学校的李副校长就做的非常好,他每天一篇日记,字数也有规定,真是雷打不动,常次以往肯定收益不小,但有的班级见不到学生日记的踪影,可悲啊!

2.激励学生写笔记。小学生在上课时,经常要记课堂笔记。教师鼓励他们,培养能力。开如时,可放慢一点速度,分步训练(听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逐步激励、强化、加快速度、增强密度,当学生能进入正常作笔记的角色时,教师还必须加以管理,养成习惯。从此,学生学习佳作时、开会听报告等,自然就会作笔记。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影评文章、观察日记,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由自在。

3.激励学生写摘记。只有“读破万卷书”才能“下笔如有神”。教师要鼓励学生扩展阅读,增加阅读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阅读中把一些优美的语句、词汇,精彩的片断抄摘下来,进行背诵,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逐渐地积流成河,学生习作不愁“材料”。教师组织学生举行写摘记交流会,评“写摘记积极分子”等激发他们兴趣。总之,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勤写多练是关键。当然勤写多练不是题海战术,也不是盲目的习作,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下的练习,有质量地练习。提昌学生自能作文,自觉作文,提倡勤奋好学,即手勤、眼勤、耳勤、脑勤,勤写笔记,勤作摘记,养成习惯,“终身以之”。

(七)反复实践,养成小学生自我修改的良好习惯。

叶老说:“写完了一篇东西,看几遍,修改修改,然后算数,这是好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运用方法,重复练习多次,掌握了它,形成能力,熟练掌握了方法就形成为技巧,再反复练习多次,就成了习惯。培养小学生自我合适改文章的习惯也是如此。

1.培养“自写自改”的习惯。叶老指出:“我们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古今中外,凡是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都是自己在修改上用过功夫的。教给学生学会自我修改文章的方法,如何来看立意是否正确,如何来看结构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每次作文都要训练学生修改,没有修改就算不完成作文任务。

2.培养先写后改的习惯。叶老认为:“文章的活力和生气全仗信笔挥洒,没有拘忌,才能表现出来。作文不能写一节,想一节,几句一回头,要训练学生先写后修,先要打腹稿,拿起笔来,一泻千里,一气呵成,不拘泥于文章的老熟,然后回过头来,一句句斟酌、推敲、修改。”

3.培养边读边改的习惯。叶老说:“写完了,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来上口,听进来顺耳,这样做是从群众的观点审核自己的文章,也是一种好习惯。教师要抓住学生起草结束后的良机,训练学生的‘读’,诸如‘默读自改—听读修改—朗读扩充—阅读鉴赏—回味诵读’,让学生‘读中有悟,读中修改’”。

4.培养推敲琢磨的习惯。叶老说:“我们自己改文章,也应该问问为什么要改,怎样改才合适,这个习惯也要养成”,“觉得这个地方要改,不妨想出两三个改的方法,经过比较挑选一个,这样容易改得精一点,用老话说叫做推敲”。要训练和培养学生做到边改边问,为什么?比较分析,不公要推敲字、词、句、点,还要琢磨问题、中心、结构,让学生在“推敲”、“琢磨”中发展思维能力,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

5.要培养反复修改的习惯。叶老说:“有人说,修改似乎没有止境,改了一遍两遍,还可以改第三遍第四遍,究竟改到怎样才能完事呢?我想,改到自己认为无中再改,那就算尽了责任了。“要训

练学生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形成习惯,必须要让学生多读多想,多分析多比较,多修改多实践,不断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既是一项细致的艰巨的任务,又是长期的复杂的练习过程。它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努力不懈,既要做到“严”,又要注意“韧”,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急于求成,关键在于善于诱导,及时指点提高。

打造学校文化精品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