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它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也是创建教育强市,推进我市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更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为此,我校党支部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主题,向全体党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从我校看区高中教育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获得了长足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校园建设正朝着城市化发展水平迈进,教师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更新,教学技能有很大的提高,学校质量稳步上升,办学实力得到了周围群众的交口称赞,等等,在办学方面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做法,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但随着教育形势的深入发展,教学质量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近几年的区高中与一中、二中的高考上线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区属高中学校的高考总录取率均低于城区高中学校,特别是本科录取率远低于城区高中。我们的教学质量越来越成为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以上的调研课题。
二、制约区搞中国教学质量的问题分析
1、生源质量下降。生源数量少,加之城区三所高中的扩招,致使分数很低的学生跑到区高中学校,学生学习基础不一,势必给普通高中的教学带来困难,影响到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区高中的高一新生录取分数线比迁安一中、二中、三中高一新生录取分数线低将近200分,尤其是我校更是低于同级学校,今年高一录取的210人中,有100人是不够300分的。学生学科发展不平衡。我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语文、英语科目的成绩与城市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学生偏科现象严重,“拐子马”很多。
学生其他素养差。由于学习成绩偏差,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在遵守纪律,克制自己等方面表现不佳,甚至带来安全隐患,影响了教师教学的专注力。
2、学校的外部环境不理想。家庭与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增加,家庭对学生的学习期望不高,让学校看着不出大事是他们的最高要求,导致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3、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团队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质量的成败。但由于社会、家长和教育部门对中高考的关注度高,使得教师工作压力也很大,加之工作繁琐,一些教师出现了热情消退厌倦冷漠的心态。还有新上岗位的教师,胜任教学还需时日。全体教师虽然总量满足教学需求,但学科结构不合理,也使得有些学科教学还显得薄弱。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学全面发展。
4、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备课既要备课标,又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生是我们的一个弱项。这种对学情研究不够的情况,造成了讲课缺乏针对性。同时,课堂上的高投入、低产出,一讲到底或“满堂问”,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问题意识差”,等等,导致学生学习被动,甚至厌学,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工作中对教研
5、教研教改工作薄弱。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要强化师能建设,改变实际认识不够工作停留在表面的问题。重视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改变教研方式单调,教改流于形式的现状。
6、绩效工资久久不能落实,高中教师的工资不仅低于其他行业,而且低于初中、小学教师。繁重的工作,微薄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教学的发展。
7、近几年,虽然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有很大改善,但与城区高中相比相差甚远,如十几位老师共用一台电脑办公,严重影响备课效率。
三、对提高区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1、规范招生制度,创新招生机制。
灵活运用现有招生制度。认真执行“三限”政策,控制招生数,控制招生分数线,有利于高中整体教学管理,有利于提升高中教育水平。区中划片招生会更有利于竞争,更利于高考大局。
学校要尽力保护好本校优质生源。通过对学生和家长做细致的工作,留住本校优质生源。更重要的是要信守承诺,将他们培养成才,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加学校的生源吸引力。
2、一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管理方法。我们提出了“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对教师严格要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备课先备人,对学生要了解。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低起点,严要求,目标高,下手低,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学校不放弃一个差生。教师认真备课,上一堂课,至少要备4~5个小时,而且不得沿用旧教案。认真布置作业,要求教师没有做过的作业,不能拿给学生做。还开展尊重教育、平等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3、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坚持以校为本,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题教学效率。坚持每学期组织全校性公开课一次,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并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教法,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4、加强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因为学生素质不行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这次调研中,许多党员教师都反映必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否则教育水平无法提高,学生听课听不好,学习不认真,就会互相干扰,这已是大家共同的认识。学校应该是以学生为本,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和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一切管理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要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围绕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来进行。
5、高中教育的发展,要注意学校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协调。要一手抓外延的拓展,一手抓内涵的发展。学校要加大教学设施如图书资料、实验设备、信息技术装备、师生生活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6、加强了学校安全、卫生、师生生活等方面的管理,使我们的高中教育有一个非常安全、和谐、快乐的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是抓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第三篇: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第四篇: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它不仅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推进我县大发展、快发展的需要,更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全县教育系统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
一、我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和基本情况 从2008年开始,就明确提出“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质量提高”的工作思路,切实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来抓。逐渐形成上下齐心、多方协作,人人参与,抓教学、抓教改、抓教研、比质量、赛水平的工作局面。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2008年9月,全县召开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千人大会,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及配套措施。全县分别成立了各层次、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评比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较好地搭建起提高质量的活动平台。积极创建“课堂教学开放校”,并确定了一批中小学校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大胆实践,探索新路,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全县层层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展示活动,层层开展各科说课、基本功竞赛、优秀论文评选等各项评优活动,积极打造智慧型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激励、带动作用,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通过名师的“优质课”、“精品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与名师结师徒对子,建立传、帮、带制度,解决年轻教师在教学、教研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检查评估和教学观摩活动,努力构建有效性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特长生选拔、学科竞赛和教学质量检测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教研方面,开展《幼儿教育科学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教师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区域性校本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三项课题研究。并以三项课题的研究为龙头,搭建重点课题的协作平台,带动全县各级课题的研究落实,更好的发挥科研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面对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的困难,县教育局针对本地实际,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和政绩观,遵循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了分批实施的“三步走”方略。较好解决了新课改实施初期的各种困难,有力地促进了新课改的稳步、有序开展,使课程改革工作既向广度发展,又向深度延伸。构建和完善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积极稳妥地做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为新课程改革推广积累经验。参加改革实验年段的所有学生都使用了经国家审定的新课标教材,并在地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面有较大突破。通过开展新课改观摩交流、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推动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创新,使我县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全方位地开展教师新课程培训工作,引导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和把握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理解了新课改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理念。帮助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教学方式方法。
为更好的在新课改过程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新课改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并体现了“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重过程化,评价指导思想人本化”的特色。同时针对农村学校实施课程改革重点问题,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召开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场会,推广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经验。
(三)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摆在核心和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教研、教学活动载体,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控、评价、反馈和激励制约,建立起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得到加强。研究制定教学管理规范,明确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在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确定每个教育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制定各学科教学常规和评价标准,规范备课、教学、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完善“课堂教学检查评估体系”,引导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为进一步提升高中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切实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的管理,2011年我县成立了“高考指挥中心”,专门负责全县高考工作的统筹。根据各高中的优势学科与骨干教师的特点,成立了九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并以此为阵地,深入研究高中教学特点,及时调整高中教学指导意见;深入研究命题动向,捕捉信息,为高中教学提供服务;不断总结研究高中课堂教学,推出适合我县实际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科中心教研组的阵地作用、组织作用,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服务高考,促进了全县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对教师的考核管理。2008年,召开了全县“抓师德、正行风”师德教育活动千人动员大会,在全县范围内以“五评价”形式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推进师德建设。2003年在坚持师德评价的同时,开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的考核,创建出我县“一评三考”教师考核管理新模式。并在2003年11月,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一评三考”的工作经验。“一评三考”作为教师考核管理的机制创新,在全国属首创,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和教育同行的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吉林教育》等均以较大篇幅介绍了我县“一评三考”的工作经验。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合一”,改变了中小学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评审的行政管理机制,由教师所在学校按规定程序,根据教师考核结果和相关条件进行直接聘任,把教师职务评聘的权力交给教育行政部和学校。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构建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校本培训,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扩大实施新课程教师的远程培训规模。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农村教师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以及必要的专项培训,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创新的能力水平。不断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大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安排,管理考核,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取得培训实效。
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建立城镇教师与乡村中小学教师“校对校”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2006年,在全县实施千名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春风行动”计划,三年内,选派1000名城镇教师通过定期支教、兼职支教等方式到农村授课,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学科教研等教学、教研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有计划地吸纳一些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学校,合理补充新师资。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巩固扩大基础教育成果、不断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加速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县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县教育局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高中办学层次。全县各普通高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整体效益和教育质量。仅县区三所普通高中新建扩建校园17万平方米,新建校舍3.3万平方米。各校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双向音像传播系统、师生阅览室、实验室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全县共有10 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有5所学校被纳入省重点普通高中管理序列。
由于全县教育系统大力加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使我县各级各类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为上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以近三年高考为例,2006年,普通本科文理科进线率分别比上年提高15.3%和3.2%,重点本科文理科进线率分别比上一年提高13.9%和11.1%,600分以上比上一年提高24%;2007年,重点本科进线率比上一年提高7.2%,普通本科进线率比上一年提高21.62%,600分以上人数比上一年增加205人,增长幅度为27.55%。“十五”以来,我县有64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比“九五”时期增加46人。2008年,我县高考又取得优异成绩,进重本线文科343人,理科1919人,文、理重点本科进线率分别比上一年提高3.31%和20.46%。600分以上有837人,11人考入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措施
质量是教育的根本,只有抓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关键性工作,才能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才能让四平人民满意。虽然我们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仍有一些客观因素制约和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尽管近年来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急需改善;部分校长和教师教学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施教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仍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农村教师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切实加强各方面建设,使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变成学校领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想质量,人人抓质量的工作合力。
(一)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开展师德评价,对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考核的“一评三考”工作,巩固发展已有成果,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使“一评三考”在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方面发挥更好的导向、激励、制约和促进作用。要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城镇优质教育资源、校本资源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应建立“菜单式”培训模式,即培训机构为受训者(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能够满足受训者(教师)不同需求的培训课程,供教师自由选择。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校”“名师”带动作用,以“名师”、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科教研组为依托,开展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送课下乡和名师大课堂活动,扩大优质师资资源。加强班主任队伍管理,研究制定班主任工作规范,建立健全班主任管理制度,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继续开展春风行动计划和城镇教师与乡村中小学教师“校对校”定期交流制度,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解决好农村体、音、美、英语等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加快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大力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思想理念,促进广大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业务,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把兴奋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要亲临教育教学第一线,深入课堂,总结经验,主动借鉴先进地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做法,认真探索、研究,实现工作方式创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要建立教学质量监督监测机构,健全教学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建立教学监测中心,把教学监测中心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专门机构,同时也是开展教学培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教学服务机构和平台。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对教师的授课能力进行考核,对教学质量进行反馈,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落实校长、副校长抓教育教学工作责任制,完善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目前看,高考、中考单纯作为一次考试来说,客观性和公正性不容置疑,但用以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还有局限性。因此,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改变仅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唯一标准的做法。建立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评价制度。
(三)全面加强教学管理。
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大力推进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建立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流程管理,实现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突出抓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教研活动、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引导、指导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不断研究探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监测、教师考核等方面都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教学规范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和管理。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坚持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强调督与导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监控与专项评估相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监控相结合,严密组织,讲求实效,实现质量监控的目标性、系统性、全员性、全程性。同时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激励和制约,在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竞争态势。
(四)扎实推进教育科研。
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常规教研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常规教研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艺术等,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和学生的潜能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等方面为重点。创新教育科研机制,增强教育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育教学的科研含量,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加大教研指导力度,建立全面系统、科学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教育科研部门对教学工作具体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以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以“问题课题化,课题大众化”的理念来推动教研与教学工作。引导和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乐于教研,善于教研,潜心教研。通过教育科研活动,凝聚广大教师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断研究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方法,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课改成功的经验。
第五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
我校隶属于仙市中心校的一所村小,现有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85人,教师17人。近年,由于高特和东部新城建设,辖区内的搬迁户逐渐增多,搬迁户子女流动性增大,学校班级人数急剧减少,优秀学生、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给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进一步摸清家底,寻找差距,谋求发展良策,稳步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我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调研时间:2020年9月
2、调研对象:所有班级及全体一线教师。
3、调研方法:一是深入课堂听课。主要抽查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功,“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改革理念的贯穿,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双基的落实情况。二是走访部分师生。主要了解教学工作状况、教师工作责任心、教师上课的状况的管理等。三是走访学生家长。收集学生家长对学校管理、常规教学管理、教师管理情况。四是查阅各类资料,重在掌握过程管理是否精细化。
二、存在问题
1、教师方面
(1)学校教师的总数上是比较充足,但年龄老化现象严重,语、数缺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外语无专职教师,师资整体水平不高。
(2)由于年龄和体制的原因,较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敬业精神有所弱化。工作上讲价钱,不想上任务较重的课如五、六年级(区上要考核),有的不愿当班主任等。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较严重。
(3)较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教法陈旧单一,“向45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4)从检查《听课记录》情况看,办公室造听课多,真正深入到课堂听课少,教师间相互研究、相互学习的风气不浓,自觉、主动地学习习惯差。
(5)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彻,新的教学观还未确立。备课简略,挖掘教材不深,拓展不够;
布置作业随意,对学生作业要求不严,批改作业不认真、不仔细;
较多教师对学生辅导重面轻点,从查《学困生辅导手册》可以看出:对学困生的辅导没有完全落实。
(6)较多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有限,班级里的一体机使用率不高,即便使用,也仅把它当了一块投影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体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2、学生方面
(1)较多班级优秀学生流失严重,剩下的绝大多数是中差生,尖子生甚少,整体质量不高。
(2)留守儿童多,拆二代多,难管、厌学、自制力差是这类群体的特点,他们的表现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较大。
(3)较多学生学习无计划、无方法、无规律,懒惰依赖心强,学习习惯较差。
3、管理方面
(1)学校管理只重视了业务性工作,忽视了教师师德学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2)在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方面还做得不细、不实。重制度、方案的制定,轻制度、方案的落实;
重检查,轻反馈整改;
重量化统计,轻定性分析;
重结果管理,轻过程的指导等。
(3)校本教研管理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导致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教研氛围不浓。各组的教研活动没能按计划正常开展,大都流于形式。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是很大。
(4)家、校对学生的教育配合不好,没能形成合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1、优化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师考核制度,构建科学、公平、公正评价机制。进一步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办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进一步落实岗位职责和任职目标,营造合理的竞争氛围。
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学校将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二是学校将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引导每名教师搞好职业规划,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奉献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挫折面前有顽强意志,有进取的精神。四是表彰模范教师,弘扬师德正气,营造人人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五是学校将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3、大力推进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
学校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细则,分解管理内容,细化管理环节,规范管理行为,明确考评标准,注重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加强监督检查,重视问题反馈,落实整改措施,强化跟踪检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学督导会诊小组,对常规落实不好的教师给予会诊帮扶,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整体提高。
4、扎实开展教学科研
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不断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达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的目的。
5、解决好薄弱学科师资问题
积极与镇中心校的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反映学校实际情况,争取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尽快解决语数学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英语无专业老师的问题,切实解决薄弱学科建设中的师资问题,以保证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6、进一步优化常规教学环节
一是抓好集体备课,发挥群体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形成个人教学风格,配合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强化培优辅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良好发展。四是注重教学反馈,精心设计作业。五是抓好教学质量的终端检测与分析。
7、家校教育形成合力
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保护好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家校合作教育”的意识,不断优化与家庭沟通的方法和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使家长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者和推动者,使学校教育真正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202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