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发展型党组织服务工业园区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从工业园区建设看工业强区
——对发展型党组织如何服务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弱则人民穷。”从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单凭农业发展,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依靠服务业发展,不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跨越。
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东风,吹响了“工业强区”的号角,给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七星关区工业发展带来大好的机遇。那么,如何抢抓机遇、推动工业发展?在全区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作为党委部门,我认为要把建设发展型党组织作为服务工业园区建设摆在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突出位臵,大力建设适应工业强区战略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积极引进工业发展型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做到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同步、党员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步、党员素质增强与企业效益提高同步,从而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推动全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同步”,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为服务工业园区建设选好干部,配好班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关键。建设工业园区,重在为企业发展搭建优势平台,重在“筑巢引凤”。在为服务园区建设搭建班子的过程中,组织部门应该按照“能发展、会发展,有激情、敢担当,讲认真、重落实,顾大局、讲团结”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在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考察、识别、发现和选拔干
1部,把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态度、能力和成效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选拔一批德才兼备、领导发展能力强、熟悉工业经济、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善做群众工作、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到园区或者是园区所在乡镇的领导班子中。同时,立足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注重园区领导班子的合理搭配,既注重选拔善于管理、善于协调的管理型干部,又注重选拔懂经济、懂工业的专业型干部,切实增强工业园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导、管理和服务力度,切实为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可靠的干部保证。首先要加强干部工业经济知识培训。坚持从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培训方式,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现代物流等一系列的新任务新课题的培训,使各级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熟悉实施工业强市和城镇化战略,成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行家里手。其次是建立完善政企互派干部挂职锻炼机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镇村干部和区直机关年轻干部到工业园区或省内外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征地拆迁和园区建设,参与企业管理和经营,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服务园区、服务经济、服务发展的能力。同时,从企业选派部分干部到乡镇办事处、村和区直机关挂职学习,让企业干部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地方工作,提高管理园区、管理政务、管理员工的水平。
二、加强园区所在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园区党建文化建设、园区党建工作指导。发展型党组织建设重在“自身发展、服务发展、领导发展”,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坚实的战斗堡垒、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正确方向。由此,要在以地域、单位为设臵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党员流向的发展变化,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臵形式,加强园区所在村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工业园区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的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把政治素养好、大局意识强、思想觉悟高和有领导能力、有为民服务和团结协作意识的村组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同时要求村党支部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做群众带头致富的领路人、企业发展的贴心人,树立“舍小家、顾大家”的大局意识,架起群众与企业、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形成服务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以“联、帮、带”的方式把支部建到安臵小区。把威望高、工作经验丰富、会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优秀人才选进小区工作组,选齐配强小区党支部班子,使党组织作用的发挥覆盖整个安臵小区。对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为拆迁农民、园区职工家属提供民政、卫生、计生、工商、财税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要针对园区内党员分布散、流动快、需求广的特点,在园区所在地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红色之家”,为园区企业党员打造一个集活动、交流、培训于一体的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党员在企业文化中的示范作用,实行“三牌党员”(上岗挂牌、党支部挂牌、党委挂牌)制度,树立先进榜样、接受员工监督、展示党员形象。要利用实施“万村千乡”网页工程,搭建园区党建宣传交流平台,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率。在园区企业内组建文学、书法艺术、体育等业余爱好者协会,增强企业员工拼搏进取、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深入挖掘园区企业“发展故事”,利用文艺表演、演
讲、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激发园区干群参与园区建设的热情。并利用节庆日以及园区重大庆典契机,积极开展以“和谐园区”联谊庆祝活动,积极推动园区和镇域经济和谐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四帮四促”和“进万家门、解万家难、帮万家富、暖万家心”活动,在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题的同时,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指导,加强对企业主及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党建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抓企业党建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提高他们抓党建工作的水平。
三、注重盘活现有人才,加强招才引智,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建设好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强区,人才是关键。就七星关区工业园区建设而言,首先要盘活现有人才。将全区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专业人才档案,按专业、按对工作熟悉的程度,按人岗相适的原则,打乱原分配体制,将各类人才重新安排到其适合的岗位,发挥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在园区、在专业性强的工作部门起到最大的作用。其次建立培养机制。一方面是现有人才的素质提升,具备专业知识的要注重熟悉巩固、学以致用,一个带动一批;对经历较丰富,有一定专业工作经验的要注重提高完善,组织培训学习。一方面是着眼于解决区内劳动者就业问题的需要,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利用我区乃至市内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雄厚的优势,围绕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通过地方党委、高校(职业学校)、企业三方联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和合格的劳动者。并坚持把学习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用结
合、工学相长,在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选派能源、化工、医药食品、节能环保等专业的选调生和区直机关、乡镇办事处领导干部到园区任职或挂职锻炼,同时,根据市、区出台的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特殊急需专业人才,针对园区重点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加工及制造、生物化工等产业,不断充实园区项目建设人才队伍,同时为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通过不断盘活、培训提升、充实引进,经营好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四、抓好服务、促进和谐,为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搭建好平台。和谐出效益,服务出生产力。要使园区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建立一个好的代办机制,由园区管委会牵头,明确专人代办,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为入园企业在工商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征地、项目报批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各职能部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服务队伍前移,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形成各级上下互动服务园区发展合力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考评考核制度,对园区落地项目进行责任分解,定人定责,跟踪服务,将服务项目建设纳入园区管委会和各职能部门年终考核范围。
我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而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则由工业推动。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实践表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开拓突破,一一得力于工业的振兴。而在七星关区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工业强区过程中,选什么样的人才、建什么样的队伍,将直接影响到园区党组织如何发挥应有功效为工业园区的服务质
量,因此,只有紧扣科学发展这条主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园区党组织活动的方式和载体,积极探索工业园区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优化党组织班子配臵,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先锋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就会不断增加,才能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加快全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二篇:建设发展型党组织
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建设 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全面提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自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贯穿于人口计生工作的全过程,着力树立学习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载体、务求学习实效,不仅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提高了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树立学习理念,健全学习制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党的力量在于组织。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影响党的形象。通过召开动员会、层层学习讨论,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有了新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需要,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党员的作风和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得到体现。就计生工作而言,也只有加强学习,才能解决制约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难点问题,从而做好工作、推进事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努力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认为学历高可以不学习;另一种是一些老党员认为经验多可以不学习。为确保全员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性,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党组学习制度、党员组织生活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学习日等制度。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为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率先垂范,亲自作动员报告,亲自讲学习的重要性,亲自撰写学习笔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制定了《全员学习教育考评办法》,从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学习成效四个方面,每年分半年、年终两次对全体人员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同时,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机关院内醒目位置,投资2万余元制作了宣传标语、宣传橱窗、宣传展板,大力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摘抄了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历史名人关于人生修养、名人名言、团结励志、廉洁从政的格言警句,投入近万元,聘请书画名家撰写了60余块图文并茂的图版,分别悬挂于办公楼门厅、楼道、办公室等处,构筑了局机关文化走廊,既悦于目,又益于心,营造了独具特色、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目前,学习已成为广大计生干部的一种常态、一种责任、一种追求,在全局构筑了“人人处于学习之中,时时体现学习之风”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式,扎实推进发展型党组织建设
为使学习更有针对性,确保学习效果,我们结合人口计生工作实际,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式,创新学习载体,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一)突出学习重点。在学习上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党员的特点,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对党员领导干部,着重加强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的教育;对普通党员,着重加强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教育培训;对离退休党员,着重加强回顾革命历史、永葆革命精神的教育。重点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县委十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和人口计生“一法三规”等,特别学习了霍书记在十届九次全委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学习以上重点篇目的同时,还学习了曾国藩家书和论语关于修身齐家治政的部分篇章。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增强了工作的战斗力、凝聚力。
(二)改进学习方式。计生工作是天下第一难事,天下第一要事,一天不能松懈,一刻不能间断,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而且还要时常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为解决好工学矛盾,我们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渠道,确保学习实效。一是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严格学习制度和考勤制度,每位干部职工均作个人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自活动开展以来共集中学习5次;人人撰写了学习笔记,累计达20万字。二是网络学习和电教化学习相结合。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依托,加强党员干部的经常性教育,满足了党员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扩大了学习覆盖面。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有选拔地组织观看电教片、录像、爱国主义影片,增强学习效果。三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鼓励干部职工紧密联系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增强党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学习载体。活动开展以来,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围绕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基本目标,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有机结合,开展了“两创两争”(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以及争做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型党员)主题活动,坚持把“两创两争”落实到党员个体上来,根据不同科室、不同业务的特点,制定目标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努力提升党员的业务素质。先后开展了“学党史、温誓词、增党性、添光辉”活动、慰问基层党员、慰问计生困难家庭、“三比一优化”、“创先争优、全面提升,争做高唐先锋”活动、“党员奉献日”、“领导点评”、“民主评议支部”、“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全局风正气顺,团结劲足。
三、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提升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化水平
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我们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坚持把学习与解决人口计生工作难点问题联系起来,学习致用,用以促学,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措施,以良好的学习成效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持续稳定科学发展。
一是建立了以“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经常、严格考核”为核心内容的长效管理机制。对育龄妇女查体、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孕情跟踪上报等基础性工作,实施了《关于对基层人口计生工作实行绩效挂钩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推行了 “一约一挂一问责”的管理机制。法院、检察院、公安、计生、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长效机制的暂行规定》,严格落实了“日常监控、专项治理、集中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各项制度的建立,确保了人口计生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健全完善了利益导向机制。坚持把“让合法生育者有所得、违法生育者有所失”作为新时期引领群众参与、支持、拥护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措施来抓,在全县构建了激励与制约并举、政策与国策对接、各项民生政策与计生政策相融合、普惠政策与计生优先优惠政策相衔接的政策体系。同时,把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融入民生建设的全局,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制定普惠性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互动和兼容,优先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让计生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县财政每年从征收的社会抚养费中拿出10%注入关爱救助基金,专门用于救助计生困难家庭;大力开展了关怀计生家庭、基层计生工作者活动等。这些措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承担的风险,保障了育龄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是建立了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了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进一步健全了“两委领导负总责、依法建章立规矩、协会承做当骨干、群众参与做主人”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依据村规民约,制定了计划生育协议,通过与育龄群众签订计划生育协议,规范了村两委与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了既约官又约民,确保了村级经常性工作的开展。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深入开展,实现了“两个提升”。一是党员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明显提升。每一位党员都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深入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身学习,使党员带头奉献精神和为民服务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二是党员作风面貌建设明显提升。活动的开展,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明显提升,作风建设和党员精神面貌显著提升。
今后,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学习制度、强化监督考核,使党员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积极推动学习成果转化,推动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开展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思考
开展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思考
重经济,轻党建,强管理、弱服务,是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一个通病。总结近年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分析,结合地区开展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在基层工作的经历和调查认为,目前我们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有序进行。
一、完善机制,保证基层党建科学发展
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机制是保障。机制的完善和落实,是一把开形之尺,是丈量我们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的“长”和短,是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抓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识,明确工作的目标我基本保证。
1要建立领导责任追究制和考核奖惩办法。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要在我们已经形成的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和目标考核办法,对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调度、督查、目标、考核进行明确,做到工作有目标、检查有考核、结果有奖惩、责任有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1
层层负责的良好工作局面。
2要建立县委常委向全委会报告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制度。发展型党组织建设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县级。所以,我们应建立县委党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制度,把发展型党组织工作建设纳入县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真正使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成为党委“一把手”工程,形成建设发展形型党组织的良好氛围。
3要建立乡镇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述职制度。要适时将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重心下移,将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程纳入乡党委书记述职和党代会常任制的工作内容,将抓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列入乡镇党委、县直单位党组书记的考核,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工作驻牢基础。
二、丰富载体,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成效
1整合项目资金完善环境载体。当前,基层有扶贫、转移支付、贴息贷款等项目资金,我们要发挥综合协调能力,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建设资金,将之捆绑使用,开展房屋改善,环境整治,公路交通等建设,将农村建设成为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环境。
2整合城乡资源加速帮带载体。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挂职、支部联谊、集团帮扶等工作制度,认真总结以前工作开展中的不足和问题,扎实争对基层所需所求,选派相应的干部、专家进行挂职帮带,选择优秀的城市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开展支部联宜等活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整合企农所需提升共富载体。要发挥企业在推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围绕企业所需、群众所求的原则,我帮你发财、你邦帮我发展,开展企业帮带农村活动,利用企业解决农村就业,利用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带动地方经济向深度发展。
三、着力发展,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
1基础建设发展提升凝聚力
2经济建设发展提升战斗力
3民主建设发展提升公信力
四、开拓创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1设置管理监督上水平
2长效机制建设上水平
3人民群众满意上水平
第四篇: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对发展工业园区的思考
周国清
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是经济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如何加快园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产业、机制、招商、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紧密的产业群
1、搞好产业定位。产业定位至关重要,它决定着园区发展的方向、前景,一个好的产业定位能吸引各相关的企业入园,达到发展一批产业、兴一方经济的目的。在确定产业定位前,一定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搞好与现有经济的配套,而不能脱离现有经济现状另搞一套,形成游离于“本土经济”的“飞地经济”。园区的产业定位一旦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要长期坚持下去。对于我区的工业园的产业定位,从目前来看,辖区有相当多的机械工业类企业如三钢、三重机、三明机床公司、三明齿轮箱公司等,因而产业定位在发展机械工业是切合实际的,当前的关键是进入“一园四区”的项目都要围绕这一产业定位来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促进园区的快速发展。
2、搞好产业配套。一是要注意引进相关联的企业,不能单纯引进同类企业集聚到园区,产生内部互相竞争、互相压价、自相残杀的情况,破坏园区有序竞争,导致资源的浪费。二是要发挥已有优势,比如,省里已经作出建设东南沿海重要汽车制造基地的部署,我们就是要根据省里提供的配套产品目录,研究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因为我区有相当多的机械加工企业,我们有这一方面的优势,所以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鼓励企业发展配套产品,在全省新一轮产业调整中找准我们的位置。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如我区可出台有关与机械工业类相配套的项目激励政策,引导上下游企业、协作及分工完善的企业入园投资,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四是要促进入园企业的合作,通过网络结构、区域集聚等方式,建设工业园区各企业信息共享、技术互学、创新互动的机制,搞好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的分工协作,拉长产业链,降低入园企业的配套成本,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3、搞好技术协作。一是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协作。企业间的技术协作可以是信息共享,也可由一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后交由与其相配套的企业生产,配套企业获得技术使用权,并向研发企业免费供应与技术价值相同等价额的配套产品,这样做不仅可节省技术研发成本、减少现金支付,也可增强企业间的协作程度。二是在现有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搞好企业与科研院校的协作、合作,企业为科研院校提供研究条件,支付一定的报酬,科研院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研发出来的技术归双方共有或依据其协议确定权利归属,从而实现产、学、研“三赢”。三是鼓励科研院校在工业园内设立技术研发基地、教学基地、培训基地,给予用地、收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这种方式既可以为入园企业培训员工提供便利,也可以使研发出来的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二、灵活的机制
1、市场化的土地开发机制。一是“易地开发”,向客商提供生地,由他们自行开发建设,自行交付各种国家规定的有关费用、补偿费用,政府不出资,开发出来的土地无偿归企业使用,政府则从企业上缴的税收中形成区级实得财力部分按一定年限给予返还,作为支付开发费的补偿。二是委托开发。将一片生地委托给具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商进行开发,开发费用包括上缴的税费等由投资商支付,开发完成后,政府无偿向投资商交付与其投资额相同价额的熟地,其余土地以挂牌或竞拍方式转让。三是“土地作价投资”。允许土地权属人将土地作价作为股份投入到园区建设中,不收取补偿费用,由政府支付上缴有关税费、投资开发费用,土地权属人按股份参与入驻这一片土地企业所产生的地方实得财力分成。四是“土地租赁”。允许客商向具备成片开发条件的各个分散的土地权属人租赁土地或由政府租赁土地,客商或政府向土地权属人支付租赁费用,从而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发权,这种方式可减少征用土地的压力,便于办理用地手续,也可使土地权属人获得稳定的收益。五是返回用地。由政府向土地权属人征用土地进行开发,在完成好基础设施建设后,返回给权属人相当于生地价值的熟地,由土地权属人自行投资办企业或引入客商投资兴业,所产生收益包括地方实得财力一并归土地权属人,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纠纷,有利于办理用地手续,同时也可为失去土地的权属人提供稳定的保障。
2、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是我区的民间资本非常丰富,居民储蓄存款达100多亿元,激活民间资本大有文章可做;第二是辖区大中型企业的资本力量较强,发挥他们的的资本优势,可以筹集到相当多的资金;第三是吸引台、港、澳、侨、外资本到园区投资建设;第四是使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解决好投资硬环境“不硬”的问题。二是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在园区建设中,只要有利于提高园区整体素质的项目、事情,都可放手让投资者来做,全方位开放投资领域,包括水、电、路、环保设施、信息设施等。三是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允许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可采取BOT形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将瑞云新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投资对象,鼓励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增资、入股,参与公司的主营业务。
3、适度的项目准入机制。有没有好的项目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园区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园区引进项目时,要坚持合理适当的门槛,使有能力的企业、项目能正常跨过这个门槛,而不符合入园条件的被排除在外,从而形成优胜劣汰、你追我赶的局面,使园区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氛围。坚持适度的项目准入机制,要把握好项目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把园区建设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引进的项目必须是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资源消耗较低、环境污染较少的新型工业项目,坚决禁止对环境产生重大污染、产品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的项目入园;要顾及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考虑今后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能遍地开花、一哄而起、大中小齐上阵,要确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供入园企业做大规模之需。
三、多样的招商引资
1、打工招商。就是政府与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联系,派出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干部到发达地区的工业园区边打工、边学习、边招商,在跟班学习期间,保留干部的工资、身份等不变,允许干部享受发达工业园提供的待遇,同时要求干部在跟班学习过程中多宣传我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兴业。这样做,一方面宣传了我区的良好形象,扩大了我区的知名度,另一方面锻炼了干部,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本领,同时也可引来项目,加速园区发展。
2、对外招商。采取“走出去”方式,积极参与各类招商活动,如福州国际招商月、厦门“9.8”贸洽会以及各地举办的专题招商会等。派出专业小分队常驻发达地区、客商密集区招商,并给予一定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依托驻外地办事处招商,加强与驻地政府、企业的联系、沟通,搞好项目推介,吸引驻地的客商到我区投资。
3、对内招商。为已经在我区入园投资的客商搞好服务,帮助其获得生意上的成功,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来吸引外地投资者,带动其上游产品的供应商及其下游产品的承接商来投资,他们的成功,比我们自己的宣传更有效。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研究比较优势,搞好与现有企业上下游产品相衔接的项目开发,实现新的投资。鼓励现有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技改、增资,做大做强现有企业。
4、商会招商。我市已经成立了涉及餐饮、工业、商业等各个方面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成立了温州、长乐、福清、南安等商会,这些行业组织具有联络面广、信息灵敏的优势。我们要依托这些行业组织,发挥他们的优势,搞好与他们的合作,通过他们动员会员扩大投资;通过他们加强与外地商会的联系,获得信息,引进项目。
四、优质的服务
1、宽松,这是对服务体制提出的要求。营造宽松的服务环境,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亲商、扶商、富商、安商”的思想,对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项目,要尊重企业家的创造精神,不允许随意说“不”,并贯彻到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让客商放手发展。要实行“封闭式管理”,从严约束和规范部门行为,发挥人大、政协、效能、监察的作用,坚决遏止“吃、拿、卡、要”等行为;对企业的检查、收费,实行联合检查、联合收费,一年一次,除经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外,严禁部门以任何理由对企业任何形式的检查、收费,减少外来干扰,为业主腾出更多的时间、集中更多的精力发展生产。
2、方便,这是对服务理念提出的要求。既然是服务,就要方便,不要让业主感受到政府的管理、服务
是在找麻烦。基本的就是由园区提供从项目立项、审批、登记、发证、增资等全托式、“保姆式”服务,代办项目建设所需全部手续,避免企业最“犯怵”的事情:花太多的时间在多个部门间来回“打交道”。同时,要确定相对固定的联络员与企业保持联系,定期征询企业的意见,及时帮助企业提供服务、搞好协调、解决困难,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3、高效,这是对服务质量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树立“便捷高效、文明周到、透明公开、廉洁勤政”的服务宗旨,打破业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能界限,推行并联审批制度,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完成”的审批程序,加快项目审批速度,推进项目实施建设步伐,尽快使入园项目落地生根,早投产、早收益。
4、负担轻,这是对服务成本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我们要认真执行上级以及我们自己出台的加快园区发展、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抓好落实,兑现政策,严格管理。实行轻税、轻费政策,对于必须上缴国家、省规定的收费项目取其下限收取,对于收费项目能不出台的则不出台、能取消的则坚决取消、必须收的尽量少收;对于不违反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能优惠的优惠,能返还的给予一定年限的返还,不能返还的给予技改等方面的支持。同时提供优惠的地价、畅通的信息、便捷的运输,降低要素成本。通过以上方法,降低投资者的经营成本,增强效益的预期。
作者单位:中共梅列区委办公室
第五篇: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大量的事实表明: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是一项多赢的战略举措。党的长期稳定执政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民营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依靠。企业要发展,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企业的前途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在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就是实现这种紧密联系的最佳选择。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执政党在企业建立自己的基层组织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是一个确定的原则。
一、进一步统一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中办发[202_]11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
二、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加强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首要的是明确其政治地位。
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如何定位?发挥作用的实质内容是什么?必须充分考虑党组织“应该干什么”与“能干什么”的辩证统一关系,注重可行性、可操作性与实际效果。
1、地位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2、主要职责。
(1)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教育党员和职工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引导和监督企业合法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2)团结凝聚职工群众。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主动关心、热忱服务党员和职工群众。
(3)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积极反映群众诉求,畅通和拓宽表达渠道,依法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
(4)建设先进企业文化。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促使企业诚信经营。
(5)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围绕企业发展创先争优,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促进生产经营。
(6)加强自身建设。
完善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和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正确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必须正确处理“党”“企”关系。
三、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领导
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是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领导的前提。只有隶属关系明确,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才能有条不紊。
1、属地管理,统一领导。
2、工商管理部门党委(党组)管辖个体工商户党的基层党组织。
3、非公有制企业相对集中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应设立企业党委或综合党委,负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对大量分散的规模以下企业,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作用,实行区域化、网格化管理。
4、建立直接联系工作机制。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不改变党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可由县以上地方党委组织部门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构直接联系。
四、进一步加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工作力度
明确目标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职工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有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因条件暂不具备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在组建的方法上,只能采取相互协商、循序渐进的方法。
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私营企业都要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可建立党总支,超过100名的可建立党委。对于党员不足3人的,以同行业或地域邻近的企业建立跨企业的联合党支部。
嫁接式。对于党员不足3人且不宜联合组建党支部的企业,采用嫁接的方式组建。
党组织领导成员的职数由上级党组织根据党员人数及企业规模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党委委员5-7人,总支委员3-5人,支部委员3人为宜,党员较少的支部可先设一名书记。
„„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要以开发区(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专业市场、商业街区、商务楼宇等为单位,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或依托行业协会(商会)、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组建行业性党组织。联合党组织中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要及时单独建立党组织。发挥党员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站“孵化器”作用,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对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等方式。
五、非公企业党组织如何开展活动?
目前非公企业党组织还存在着“活动难开展、内容难创新、方式难改变、党员难组织”等问题,“活动难”成为不少民营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无奈。
1、建立双向互动工作机制。
按照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赞成的原则,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目标同向、互促共进。建立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制度,探索建立党组织书记参加或列席企业管理层重要会议制度、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协商和恳谈制度。
2、探索开展开放式党组织活动。
认真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督促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按期换届。提倡开设网上党建园地、网上党校、党建微博、网上论坛等,把党的活动阵地拓展到网络上,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和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注重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探索流动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模式。推进党员管理信息化,实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便于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信息卡制度。
4、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结合非公有制企业实际,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按照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评价好的标准,广泛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和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公开承诺活动,促进企业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
六、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律,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1、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按照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热爱党务工作和熟悉群众工作的标准,选优配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党组织书记一般从企业内部选举产生,注意从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中推荐人选,也可从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党务工作者和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中推荐人选,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党务工作人才,再通过党内选举程序任职。党员数量多的企业主要出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应配备专职副书记。提倡不是企业出资人的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工会主席、副主席;也可以由党员工会主席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党组织书记、副书记。
2、壮大党务工作者队伍。
通过多样化选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制度化激励等途径和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专兼职结合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
提升能力素质。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主要由县级党组织负责,市级以上党组织抓好示范培训。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累计时间不少于3天。
强化管理和激励。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组织和本单位党员群众报告工作以及述职评议等制度。研究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党组织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书记薪酬待遇保障制度,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干好有发展。有条件的地方,上级党组织可给予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适当的工作津贴。推荐符合条件的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建立党组织书记劳动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前向上级党组织备案制度。党组织书记因坚持原则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上级党组织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予帮助和支持。
3、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保障
加强经费保障。
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用,建立并落实税前列支制度。建立党费拨返制度,企业党员交纳的党费可全额返还企业党组织,用于开展党建活动;还可从各级党组织留存党费中,按照一定比例,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加强场所建设。
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六有”标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
4、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的教育引导
加强教育培训。
对党员出资人,要教育引导他们遵守党规党纪和执行党的决议,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服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对非党员出资人,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党的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
搞好服务管理。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可直接联系一批知名度较高、社会反映好的非公有制企业,经常听取他们对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关方面在研究制定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法规时,要注意听取企业出资人意见,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对企业出资人的评先选优、政治安排,要事先征求企业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构、地方工会组织的意见。
5.、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6、要通过文化的辐射和渗透作用,让党建工作带动企业先进文化建设。
当前,尤其从“老板文化”向全员参与转变。要用党所倡导的先进文化带动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充分调动企业党员、职工群众、企业出资人三方面的激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