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和同为一家说课材料202_.3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6-89347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31 12:08: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和同为一家说课材料202_.3

“和同为一家”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仁:

大家好,今天向大家汇报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敬请批评指正。

本次说课的内容共分七个部分,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

教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通过对唐代开明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共同进步的意识。

重点及难点处理

重点:

1.吐蕃的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社会课上有关藏族的内容。

2.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鼓励学生讲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难点: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找出唐朝对各少数民族的系列政策,通过列表、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民族政策。

二、学情分析

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正确分析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准确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在12、13岁左右,在身心发展阶段上,按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演阶段到形式运演阶段的过渡期,对直观的材料很敏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知识储备上,此时,学生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经验。在具体的知识关联上,本单元的第2课《贞观之治》第三课《开元盛世》为本课唐朝与小数民族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教学模式

我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的是自主互助合作模式。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为学生能自己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历史感悟打下基础。我们提出这一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一教学模式的原则,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即变讲堂为学堂,教材、史料让学生读,思维方法让学生练,实施过程让学生动,拓展延伸让学生想,巩固练习让学生做,总结评价让学生试。二是“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责任主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素材,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和引领者,再也不是“包办者”和“压食机”。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从整合史料也就是备课环节就参与其中,在课堂上更是主人。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最终又“走出历史”。

四、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宋祖英《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国境内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生:有56个。

师:那么唐朝时,我国周边又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导入本课。

2、出示目标

让学生个体读本课目标,加强即时评价的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还做到心中有数来学习本课

3、自主学习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学习,个人自学后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内合作完成,强化基础知识落实,进一步把基础知识点弄清楚,搞明白。如:完成表格。

4、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针对本课重点难点,让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关键问题,讨论归纳重点问题,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意义,唐朝民族政策的作用等。在同学们讨论合作的过程当中,积极思辩,激发思想的火花,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增强了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

5、训练达标

通过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并分必答题与抢答题,计入小组得分,充分调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检查反馈学情与当堂落实的目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学历史,用历史的能力。

6、总结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做题,对本课的知识已非常熟悉,最后让学生对照目标谈谈收获,老师再总结提升可以使知识脉络清晰,容易梳理,便于理解记忆。

设计说明:

本课的设计,完全是在新课改理念“先学后教”的倡导下,大胆进行尝试的设计。这一思路基本上是:导入新课——目标出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总结提升。这一设计,使同学们上课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展示自我,学的轻松。

结合本课学习内容,看看当今中国,我们相信,56个民族在平等、团结、自治、互助的民族政策下,各民族将日益实现天人合一、人人和和睦、家和国兴、民族昌盛的面貌!

五、板书设计

根据对本课的分析和教学的需要,我设计了表格式的板书,做到既简洁明了醒目,又体现主干知识和内在联系。

六、课堂评价

在教学中,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实现三维目标。我们的评价原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地盘学生做主;把体验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设计一个学生自我评价记录表,让学生作为评价自己的主题进行自我评价。

2、注重活动表现评价。评价不仅是考察学生三维目标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

3、我们还让学生聆听他人的评价,进行小组评价。通过学习小组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4、对学生评价都要做到分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我们要有大历史观,我们的课程资源也是最丰富的。我们在本节课中用到教学资源有一下几类。首先是习以为常的文本课程资源。

一是各种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资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我们在史料整合中就要以课本为依据。

二是教学参考书资源。这是教师解读教材的主要依据,是帮助教师理解、开发、创造课程的平台。

2.是直观课程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例如本课中的音频、视频资料及动画演示等都需要网络的支持。

3.是人本课程。主要是包括教师的知识技能、体验感悟和与学生的知识储备、体验感悟。本课中回族学生的现身说法就是其中的一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感悟反思:

课堂是教师人生事业的舞台,更是学生人生的起点,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就是打造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学生之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无尽的思维,让我们放手发动学生吧,他们会给我们无限的惊喜,给他们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5合同为一家

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

执笔:审核:班级:七年级 授课人:温彩艳授课时间:学案编号:5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 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流程:导入: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

(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

大家知道这座宫殿是为谁而建造的吗?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松赞干布是哪一个民族的领袖? 吐蕃

吐蕃是生活在哪个地区? 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吐蕃的位置,并完成图表:在地图上填上唐朝前期边疆的少数民族)填图时注意

这些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区?

唐朝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这些少数民族?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出示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从中联想唐朝时吐蕃生活习俗的情况)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有家被视为高门大族。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

2、文成公主入吐蕃学生介绍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吐蕃王国的创建者,629年继位为赞普,当时年仅13岁。他父亲在权力争夺中被毒死。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举兵公开叛乱。

学生思考并回答: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思考: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因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 丹的舅家。讨论:

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唐蕃“和同为一家”对解决民族矛盾和冲突有什么借鉴作用?关于其它民族,不作统一的要求,课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民族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何族祖先

吐蕃西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族

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

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满族

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

第三篇:和同为一家教案

第5课 和同为一家导学案

姓名:

班级:

组号:

复习巩固:

1.正式设置进士科以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2.明经科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的()。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作文 3.在下列人物中,首创武举的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水国寒消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一首《及第谣》抒写了新科进士们春风得意的情怀。它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项制度相关

()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等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观察、设计少数民族方位图,形成时空概念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

重点难点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导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各民族和睦相处、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和(),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吐蕃人是()的祖先,很早生活在()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唐太宗把()嫁给他,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增进

了()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

”)了。

3、回纥是()的祖先,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后来回纥改名为()

4、隋唐时期,我国东北的()、()生活着,唐玄宗封其首领为(),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

之称。

5、六诏是()和()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一)合作学习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看《步辇图》发挥想象吐蕃使者求婚过程

2、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3、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吐蕃人乃至至藏族人民的喜爱?

(二)活动和探究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藏族人民生活的知识,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如果你跟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巩固练习】

1、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

A.唐朝统治者向后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时代,民族的称谓也有变化。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满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D藏族

3、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到唐朝求婚的情形,图中正在接见禄东赞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唐中宗

4、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我国古代民族团结友好的是()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5、在封建社会里,汉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皇帝,而少数民族则另有称呼,请问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 单于

B.可汗

C.赞普

D.亲王

6、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A.匈奴

B.突厥

C.吐蕃

7、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就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那么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能力提高】

1、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敌,朕独爱之如一”。因而受到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2、.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

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下列建筑不能反映唐代汉族与汉族地区的关系是:()

A.大昭寺

B.渤海石灯塔

C.千寻塔

D.赵州桥

4、阅读材料:开元十八年(730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回答:材料中唐朝对吐蕃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探究应用】

今天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请你比较今天的民族政策与唐朝的民族政策。

些少数民族的祖先。

第四篇:《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平等、友好交往史实,并能列举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收集整理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实,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课前搜集自己所属于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与其他民族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尊重别人,宽容待人忍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

难点: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各民族国家的发展。

通过对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学体系: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前探究——兴趣学习:找一找,查一查,集一集,编一编。导入新课——每课一得: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教学相长——教与学: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史的延伸。课余研究——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教学理念与思路: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中学历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古人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也是同样的道理,新教材中“第5课,和同为一家”是一节意义重大的课,通过对其的学习,认识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是发展的主流。民族之间团结,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进步,从而缔造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民族的情怀。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倡导,我们共创设五个隐性环节:课前探究、导入新课,教学相长。课余研究:教学反思五个环节,着重突出“学生为主体,突出研究性学习,突出信息技术在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教学设计与构想: 课前探究——兴趣学习

找一找: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自己所属民族有关资料。

查一查:查阅与课本有关的史实。

集一集:分类和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

编一编: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编写有关历史短剧(有关文成公主入藏)。导入新课——每课一得

首先是导入新课的创新,以大家熟悉歌曲《爱我中华》先声夺人,渲染气氛,创设历史情景,“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接着,教师又提出:“那么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引入新课。教学相长——教与学

其次是教与学的创新,在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则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一则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短剧,“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历史剧的编写,让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难点“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之间主流”中,我设计“问题与活动导学”教学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中,你最欣赏哪一点?”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余研究——知识延伸

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搜集有关班内所属民族情况。议一议——面对其他国内、国外的民族,我们该持什么态度?

画一画——通过对现在各个民族服饰理解,试着设计一套反映民族融合的服饰。

教学评价及反思——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问题的回答,体现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反思

《和同为一家》作为一节历史课,历史课的特点十分明显,本节课最大亮点就是将常规课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自我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系列问题,通过让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答案,体现历史新课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则由学生自编自演一则有关文成公主的历史短剧,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这节课第二个亮点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和同为一家》是一节反映唐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课。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把本课内容进行知识重构。全班同学按自己所属的民族来分组,并对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进行研究,制成作品向大家展示。在本课中,老师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和音乐来表述,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中,把两段少数民族的舞蹈巧妙地整合到同学们的课程学习之中。

这节课的第三个亮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比如自己制作课件,自导自演短剧和小品,特别是在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查找相关资料之后,自己设计出一套融合各个少数民族特点的服饰,我作为老师,不能不为自己的学生的创意喝彩。

一节课下来,成功的喜悦确实很多。但由于时间关系,无法把学生的作品都一一展示出来,就成为留在我心中的一大遗憾。如何把同学们制作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全班、全校甚至是更多的人来欣赏呢?能不能建立本班的网站,让同学们自己上网查看?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力去解决。

第五篇:第5课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

富庶的大唐吸引了众多的周边少数民族,引发了唐与吐蕃等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课程标准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概况,知道“天可汗”的含义,了解唐太宗受少数民族拥戴的有关史实。

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及意义。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代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通过课堂编排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并能培养他们信息的处理和表达表演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政府的开明政策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

使学生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使学生认识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使学生了解到自古以来西藏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教材用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点苍山会盟”三目来说明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和同为一家”。其中“天可汗”体现唐太宗平等对待少数民族赢得少数民族的拥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内容较详,是本课的重点,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与交往;而“点苍山会盟”是小字内容,可稍做介绍。点苍山会盟促进了西南地区和内地的交流。总之,唐朝先进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友好和睦作出了贡献。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时代特点的认识和理解。本课重点

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本课难点

民族关系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重要意义。

四、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对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但对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问题时注意层层推进。

学生对唐初周边少数民族的地名、人名、族名包括读音比较陌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图片展示、活动设计、问题探究、启发引导、分组合作、归纳总结、课件辅助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展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合影图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师问我国今天有多少个民族啊?生答56个。师问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投影展示图片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展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程标准

自主预习,完成投影展示的预习题。2分钟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师点评总结。

刚刚图片展示了唐周边众多的少数民族,如果唐朝不解决民族问题的话,肯定对唐朝统治不利。假设唐太宗请你出谋划策,处理这一问题,你怎么办?

生回答:A:出兵消灭周边少数民族。B:我反对这种做法,因为武力很难平民心,应该采取安抚政策。

C:应该用和亲政策,就像汉代昭君嫁给匈奴单于一样。D:我觉得应该区别对待。对有威胁的少数民族应当出兵打击,对那些比较小的民族应当主动和它交往,给它们一些帮助,它们就不会反对唐朝。

教师过度,同学们的方法还是很多的,那我们来看看唐朝对东突厥采取哪些政策? 小组内讨论交流

1.唐朝对东突厥采取哪些政策?唐朝为什么要用突厥贵族而不用汉人进行管理?

2.解释“天可汗”的含义,“天可汗” 指的是谁?他为什么能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戴?

在讲第二题的时候引入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从唐太宗宽厚仁慈切入。

师过度:学完了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我们在来看看唐朝与吐蕃之间的交往。投影展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塑像图。

师问:图片展示的是谁啊?他们是什么关系啊?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第二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学习。是本课重点,主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完成,“看看演演”和“想想说说”。“看看演演” 学生先观看教师播放的一段《文成公主入藏》录像,然后选取其中一个环节进行小组表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也可以进行口头表述。“想想说说”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对文成公主入藏意义的理解。

观看《文成公主入藏》的录像,请选取其中的一个剧情,结合课本的内容或收集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编一段课本剧。

提示:如《步辇图》禄东赞求婚、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此内容由小组合作完成,汇报时可以口述,更欢迎小组的表演。

(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看看演演:观看《文成公主入藏》的录像,请选取其中的一个剧情,结合课本的内容或收集的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编排一段课本剧。(提示:如《步辇图》禄东赞求婚、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等),此内容由小组合作完成,汇报时可以口述,更欢迎小组的表演。当学生表演到《步辇图》时教师可提问图中各人物的身份。当表演“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时可提问入藏要经过哪些河流,经过今天的哪些省份?

想想说说(任选其一,可小组交流展开讨论)

(1)松赞干布对吐蕃作出了哪些贡献?他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愿意远嫁吐蕃吗?

(2)假如你是陪同文成公主入藏的总管,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有利于吐蕃的事?几年后,你会发现吐蕃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3)你能评价文成公主吗?(4)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三、点苍山会盟

展示云南崇圣寺三塔图片、展示小雁塔的图片,指出这是唐和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简单了解唐与南诏交往的史实。小结:由以下图表展示,唐与少数民族之间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友好往来? 作业布置

1、当堂背诵各相关知识点。

2、通过想像,写一篇文成公主入藏途中的日记。

七、教学反思

1、强调唐朝先进的文化吸引与开放的民族政策是和睦的基础。少数民族首领也为民族友好做出了贡献。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加深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特点的了解

3、学生课堂气氛热烈,美中不足的是学生在演文成公主入藏的课堂剧时候表情稍显僵硬,缺乏锻炼。

和同为一家说课材料202_.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