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有感于《情景教学》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6-56103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5 20:49: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有感于《情景教学》

学习《情境教学》一文提高课堂教学

本次“国培”学习,我阅读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受益很大。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论中始终关注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始终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片,生动的文学语言,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师生在此情景中进行文本交融的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我作为一线教师,更加明白了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从生活中选取典型的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课题,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引生活之活水,成为展现情景的重要途径。以物激情,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实物演示将观察与思维有效的结合起来,使感知的对象具有典型的意义。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中,努力把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相互沟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表演中,通过角色扮演深悟文本内涵。低年级段的学生表演欲望特别强烈,所以每篇课文我都要学生做到角色朗读或表演。在朗读或表演中,学生自然而然融入到了文本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所描绘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和课文中的主人公进行交流对话或思想碰撞,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便得到较好的发展。为学生尽量寻找或创设一些真实的交际情境,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找到无比快乐的学习契机,为学生创设快乐地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当教学真正有了情境,课堂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李吉林老师强调用“爱”唤起学生的“情”,我想:只要心中装着儿童,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把课堂让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把发展交给学生。适时启发学生思考,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的课堂教学情境也必定会异彩丰呈。

第二篇:有感于《教学革命

有感于《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古蔺县二郎小学

范秋玲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课堂改革,可是改来改去,也不见得学生的负担有所减轻,每当看到学生沉重的书包,我的心也沉甸甸的。前段时间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当我把全书从头至尾、从尾至头读了几遍之后,我深深地觉得,教学必须改革,这是毋庸置疑的。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书中介绍经过多年实践,蔡林森和洋思初中抛弃了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练”压到课外的做法,普遍灵活地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到永威之后,蔡校长根据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和学段不同,继续推广和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小学推广时,他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在数学、常识课教学中实行了“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教学中采用了“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的“几个比”教学模式。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当堂训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了首位;辩证地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辩证地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要先学后教;辩证地处理了知和行的关系,明确要求当堂训练。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所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8个字看起来极为简单、朴素,但要变成行动,却异常困难。他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拟出教学目标,精选练习题,课堂上用恰当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老师就不用讲了,对于大部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一起探究点拨,当学生成功解决了难题后,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每节课后都不留尾巴,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自主学习不能“轻轻松松”,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探究学习不能“扔掉书本”,这样的课堂才受学生欢迎。反思现在的课堂上的形式主义、花架子表现很多,主要有8种表现:一是千篇一律,二是只图讲得少,三是放任自流,四是节外生枝,五是尽是让尖子生出头露面,六是多媒体装门面,七是学生自学作陪衬,八是提问式代替学生自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时间一长,问题就暴露了,先学后教这样的课虽然不中看,但实在、实惠、管用。

《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把课前预习这个版块放到课堂上,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拟定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每节课的四十分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里,学生进行了紧张有效的学习,课后绝不留尾巴。这样的课堂由于减轻了学生课外的作业负担,所以很受学生欢迎,我在课堂上也试着用蔡林森校长的先学后教组织学生学习,我试着组织学生“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每节课四十分钟结束,都完成了教学任务,经检测效果不错。

周国平先生说:“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我在教学实践也有这样的感受: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百分至五十的的时间是无效的,而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因此,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学好。

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本书后,我想大声说:教学必须革命!

2012年10月31日

第三篇:有感于古诗文教学

吟诵经典

唇齿留香

------听“古诗文教学”有感

松滋市实验小学:文春

今年十一月我有幸参加了“荆州市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专题研讨会,认真聆听了十位教师精心准备的古诗文教学课程,她们新颖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对文本的深度解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时而愁思满满,情深意切;时而手舞足蹈,激情洋溢;时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有时把古诗读成一幅幅色彩亮丽的画,有时又把古诗读成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歌。不光是让学生动情,也让我们在座的每位老师产生共鸣。无论是“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是“漫卷诗书喜欲狂”。我们既能感受张继科场失利的凄愁悲苦,也能体会杜甫即将结束漂泊生活而返乡的那种欣喜若狂„„在她们的带领下我漫步在古诗词的殿堂,感受着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浏览着醒世鉴人的名篇佳句,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美妙绝伦与博大精深。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一般上公开课我都会回避。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享受了一顿饕餮大餐,让我对诗词教学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来谈谈听课后的几点感受:

一:古诗词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式的分析

以往,我教学古诗词一般都是五步法:解诗题,知作者——读通诗句——理解字词——串讲诗意---总结背诵。当学生理解诗句时如有困难,我就会逐字逐句的讲解,生怕漏掉某个字义,有时为了节约时间,甚至会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面面俱到式的讲解分析,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我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甚至产生了厌恶心理。每一次上完古诗词都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教师是卯足了劲在教,学生却不得要领,一脸茫然。听完陈老师的《枫桥夜泊》,我真是茅塞顿开,原来古诗词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式的分析。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紧扣一个“愁”字,从浅入深,带着学生逐步走进作者的内心。她先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在诗文中找出作者表达自己情绪的一个“愁”字,然后问学生:“此时的张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通过看“日落”、“江枫”、“渔火”、“霜满天”,听“乌啼”、“钟声”去感受作者的孤独、寂寞、思乡,对“霜满天” 一词品了又品,嚼了

又嚼,把诗中的人物想象活生生地描绘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愁”。每一步的引导都是那么鲜活,那么深刻,那么富有激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文本背后的文化意味。学生在反复吟诵间,在拍手、跺足间既感受到诗词的节奏,又轻松地理解了诗意。

二:古诗词教学不需要照本宣科式的翻译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一首古诗,基本上就以是否会背诗,是否知道每一句诗的意思为标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说明白,但大多数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意,而是借助各种教辅资料照本宣科的说一遍,但这样机械的解读,学生是不会留下记忆的,犹如过眼云烟,很快就会忘得无影无踪。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悟诗文中所蕴藏的情感,才能让他们学有所获。在几位老师的课堂中对古诗的理解都是悄无声息的,不留痕迹的,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古诗词教学需要反复的诵读

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应该如此,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诵读是根本。学会吟诵,从品味诗句中加深对诗中意境、情感的领悟。把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结合起来,以读带情,以读悟情。陈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依托文本,反复品味语言,以诵读作为基本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既深化了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又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把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以古诗的语言去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

四:古诗词教学需要意境的再现

诗以情动人,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才由诗人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通过具体的画面或清净的模拟再现出来,才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王老师在执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时,让学生欣赏“烟花三月”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感受到了烟花三月的美,还让学生联想到了很多形

容这美好画面的词语和诗句,可谓一箭双雕。接着老师追问:“在这如诗如画的季节,诗人本应该和老朋友吟诗作对,可是老朋友要和他告别去扬州,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呢?”诗人的不舍、孤单的心境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调。

金庸先生曾经说过:“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我们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应该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传述出来,让学生在诗意的天空中轻舞飞扬。古诗有情,教师有情,学生有情,教学更应有情,好的课堂就是激情涌动、充满诗情画意的“天堂”。

五:古诗词教学需要扎实的功底

在陈春梅老师和张青老师的课堂中,不时引来本节课之外的诗句,总能恰当的拓展,引用,她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古诗词及国学的熟知度,令我佩服不已。她们让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怎会不入情,语言文字怎会得不到熏陶?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

我知道这些功夫绝不是一日之功,应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平时上课也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语文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才会获得知识,灵魂深处的情感才能得到升华,陶冶。

总之,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歌谣传唱下去,引导学生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去发现美、欣赏美,让他们从精湛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中去感受汪伦的深情,张继的悲愁,杜甫的欣喜!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古诗文的百花园中饱览满园春色,尽情吟诵,留香于唇齿之间。

第四篇:情景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不论选取什么素材,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情景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2、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真实的体会,才会发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形成情感、价值观。

3、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既指设置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做多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教学情景过多,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

4、教学情景的设置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更愿意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选择情景素材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还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5、教学情景的设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积极的情感氛围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教师要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对学习素材的正确认知。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景教学不是演戏,而是生活。教者本人要首先进入角色,用真心去感染他人。如果教者在演戏,学生必然要当观众;教者认认真真地生活,学生便会与你共享。(2)不囿于教材的设计,要驾驭教材。唯此才可使学生不做印刷符号的奴隶,教者也才可取得主动。(3)不为设计而设计,要使设计服务于教学法。离开了设计的这一目的,任你的设计有多精彩也没有实用价值。教学是严肃的,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虚假。(4)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一位教师的绝妙设计对另一位教师来说可能会糟糕透顶。认真回顾实验的过程,总结实验经验,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读“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有感

济水东园学校 欧爱军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本特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情趣

现在许多教师在压抑中教学,学生在压抑中学习,使学生厌学情绪愈演愈烈。所谓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情景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就是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重参与

所谓参与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策略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有足够的参与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重感悟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这种学习收获更

大,所以它是一种认识活动的飞跃。情景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画、语言等。重实践

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情景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成习惯的过程。由于平时怕麻烦,或是条件不允许,往往忽略情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学生不但容易遗忘,而在实际交际中难以运用。而在情景教学法中,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或是组织者。周围的气氛感染着每个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每个学生开口讲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变到积极的态度上来。依据李吉林情景教学法理论,结合平时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活动课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导演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地分析所教课程便指定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使英语活动课成为自由活动课。每次活动课应有活动课的目的,要有活动形式,要有参加活动课的对象等。如学生学完了“参观公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活动课,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有关公园、动物园的词汇,以及有关公园、动物园景物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编剧的作用

英语活动课的形式应多样化,英语老师有必要编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材料,供学生在教室里上活动课使用。

3演员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英语活动中不但是导演、编剧,还应是一位好演员,一个受学生欢迎、尊敬的好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要靠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的爱戴。在活动中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扮演段剧中的角色。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更高,更浓。观众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充当着观众的作用。(1)要仔细观察活动课是否人人参加。(2)全体学生参加的态度是否积极。(3)准备工作是否充分。(4)学生各组的搭配是否合理。(5)整个活动课是不是活跃,部分学生是否有创意。(6)活动课是否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5评委的作用

每节活动课结束前,教师应作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总结。这就是教师作为评委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首先应表扬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篇:浅谈情景教学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情境教学法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并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角度来微谈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情境的创设和情境创设中的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境”,以“境”来牵动“情”。而这个“境”就是基于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提炼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情境,“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情境来激发的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激活教材、课堂和学生。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更好地进行。

【1】 1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二、情景教学法的创设方法

1.运用艺术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的魅力是惊人的,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

【2】高中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几乎都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区域地理,有形亦有情。教育和艺术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育应该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那样吸引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多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去创设情境。

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尤其是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可以运用三板技能,在课堂中边讲边画,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大规模海水运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倒置的三角形来代表各大洲,粗略地画出个大洲的轮廓和位置示意图。然后再用红色粉笔画暖流,蓝色的粉笔画寒流。这样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把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简介的图画展示给学生。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虽然不如文学作品那样一目了然,但是通过由精炼的歌词和跳动的音符组成的音乐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独特的,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音乐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性,从中发掘地理音乐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地理情感的培养。比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根据这一音乐情境,让学生参照课前收集的西北地区景观图,从中找出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思考歌词中造成作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怎样才能帮助他恢复原有家乡的碧水、蓝天、草原面貌。通过听音乐,看歌词不仅能抒发学生的音乐情怀,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去领悟地理情感。

表演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体会角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个人才艺的展现,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知识中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富士康企业经历了从台湾→深圳→郑州的转移过程,有人说,接下来富士康将要来到兰州,今天是兰州招商引资的大会,把大家分成企业代表、市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去扮演角色,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参与思考。

【4】【3】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2.运用活动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地理活动情景的创设像观测、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支撑自己的结论,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时,热力环流现象是一个相对宏观、抽象的知识,我们很难去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原理。这样可以通过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现象。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放在一个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膜封严然后在冰块盆的上端戳个小孔,点燃一支香放入孔内让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进而得出,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有效的培养其观察和操作能力。

【5】3.结合生活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比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富士康迁址到郑州的原因,这就要考虑郑州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去创设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规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节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思考古代人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当今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如果可以选择,你喜欢古代的交通方式还是现代的交通方式,理由是什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这些问题循序善诱,进而总结出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5.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创设情境,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辅助工具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对地理学科的运用更为有用。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给学生创设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其声形并举、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收到形声结合和情景结合的综合效果。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课时,结合多媒体运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相关视频材料,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再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灾害知识并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还有在讲必修一第一章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立体图,这是传统板图板画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7】

三、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情境教学法给地理教学法的改革带来了一沐春风,老师们都纷纷效仿创设情境想借机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认识不够深,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作为课堂导入。还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过多过量创设情境,使各种情境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投入到情境环节中,却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后情境创设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理论的认知,使其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熟悉的场景,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带着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这样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尤其是问题情境,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8】 4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认知心理。只有这样,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过去“遵”师重道转变成“亲”师信道。“遵”师的意思是遵从、盲从,而“亲”师则不同,它是旨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师生观。这种新型师生观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遵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岳飞.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3(07):150.[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0~14.[3]周雍萍.如何发挥音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23~24.[4]周河昌.“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5(11):25~26.[5]陶力越.基于主题情景式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2015(04):48~50.[6]夏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热力环流[J].新课程(中学),2013(09):150~151.[7]蔡庆丽.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地理,2005(3):51~54.[8]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02):45.

有感于《情景教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