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万山工业园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16-107010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8 18:25: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万山工业园

万山工业园区优惠政策

为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万山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土地、能源、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推进工业规模化进程,凡到万山工业园区投资办厂,实行下列优惠政策(除了享受国家及省有关优惠政策外)。

第一条 认真做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

工业园区是指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和生产条件,引导工业产业集聚,经县人民政府依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在中心城镇或重点城镇批准设立的工业生产加工区域。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是:定位合理、注重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集约利用。拟建的工业园区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相衔接;与工业产业政策相协调;与现有区位条件、工业基础优势相一致。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可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调整的,由园区所在地乡镇政府提出修编意见,按法定程序报批。要防止园区设立过多、定位分散、乱圈土地等问题的发生。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优惠政策适用于一切来县级工业园区、重点工业小区投资办实业的国内外公司、企业、组织和个人。

第三条 财税优惠政策

(一)对我县鼓励的新办企业,从投产(经营)之日起,经地方税务部门核准,前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后三年纳税人凭入库税单由县财政部门将县财政留技术改造成部分的50%返还。县内搬迁至工业园区企业所得税同入区前相比新增部分同样享受本政策。

(二)新办生产型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本县留成部分,由县财政按下列比例安排用于支持该企业发展,第一年100%,第二年50%,第三至第五年30%。县内搬迁至工业园区企业增值税新增部分可享受本政策。

(三)区内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经地税部门核准免征二年。耕地占用税实行先征后退,纳税人凭税单由县财政部门将县财政所得部分全额返还。

(四)对以查帐征收方式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技术改造

采用国产设备投资的,按安地税政[202_]35号文件规定实行抵免企业所得税的办法。

(五)新办企业自投产之日起,粮食附加税、水利建设基金、兵役义务费免征一年,县内搬迁至园区企业该三项税费新增部分免征一年。

(六)对我县鼓励新办的科研、教育等三产企业,自营业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前三年凭入库单由县财政部门将县财政所得部分全额返还,后五年减半返还。

(七)县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由县财政局另行制订。

第四条 收费优惠政策

(一)建立入区企业收费监督卡制度,对法定收费项目凭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收取,并开具县财政部门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二)新办企业或迁入企业的有关开办费用按标准的下限减半收取(工本费除外)。

(三)行政事业性收费,按国家和省规定标准下限减半收取。

(四)在有关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城建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厂房施工定点放样,费用按国家标准减半收取。

(五)供电工程贴费及用水、通讯等开户费一律按最新标准价的70%收取。

第五条 用地优惠政策

(一)对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或高新技术的项目,保证工业用地指标,优先立项,优先审批。

(二)积极开展土地整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在有关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县土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用地在一个月内(包括向省、市申报时间)完成审批手续。

(三)园区内工业项目供地实行协议价出让,园区内企业为土地受让主体,也可采用作价入股或租赁等形式供地。

(四)土地出让地价,根据园区所在地的区位条件,原则上实行保本出让:①生地成本包括土地补偿费、劳动力安置费、青苗补助费等征地补偿和国家法定税费;②熟地另加拆迁、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各园区熟地价格由县政府统一发布信息。

(五)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六)园区内水、电、通讯、环保等设施应联建共享。区内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建筑,禁止进行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对生产必须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用地等按企业规模需要核定。

(七)土地契税实行先征后返;耕地占用税、折抵指标费、征地服务费减半收取;国家和省规定不能减免的应全额缴纳。

(八)支持企业融资,允许其利用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入股,价格按市场价评估。评估服务费按现行标准减半收取。

(九)鼓励集体、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兼并或资产重组,依法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享受转制企业优惠政策。交易手续费减半收取,契税可先征后返。

(十)为保证入区项目的顺利实施,工业园区建设实行统一征地,妥善处置土地补偿、劳动力安置、房屋拆迁等有关事项,被征地村农业人口,经批准可“农转非”。

(十一)经依法批准的建设用地,及时给予登记发证,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园区外列入县级重点技改项自扩建用地可享受本优惠政策。其他新办企业不进入工业园区的不得享受本优惠政策,原则上不批新增建设用地。

第六条 其他优惠政策

(一)园区内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食宿、交通、通讯、就医、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享有园区所在地乡镇居民同等待遇。

(二)固定资产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其配偶及1名子女可办理城镇户口;连续三年税收超50万元的,奖励农转非指标1名。

(三)对引荐县外资金进入园区投资的有功人员,经验资并确认资金用于投资办厂的,按实到资金对引荐者进行奖励。引进资金在400万元以下的按3‰给予奖励;超过400万元的,400万元基数按3‰奖励,超过部分按2‰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由园区所在乡镇政府或开发区财政列支。

(四)搬迁、扩建至园区的企业,其产值、税收等经济指标按上年度末基数计入原所属乡镇和部门的统计范围,新增部分纳入园区所在乡镇统计;新办企业的经济指标由园区所在乡镇负责统计管理;引进县外企业的,实行 “谁引进、谁统计、谁受益”。

第七条 服务政策

(一)凡入区企业在立项、征地、办理工商和税务登记等方面的手续,由所属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代办,实行“一条龙”服务制。

(二)县各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审批事项责任制,县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办理园区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县计经委负责立项审批;县土管局负责项目用地报批;县工商局负责办理工商登记;县税务部门负责办理税务登记。涉及上述审批事项的部问在资料齐全的前提下,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手续。对明文规定减免的有关税费,由各审批主管部门直接办理。

(三)园区所在地的政府要建立领导班子,负责工业园区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县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给予指导。电力、通讯、供水等有关部门要为工业园区建设作好服务保障工作。

第八条 己办理土地征用手续的企业要抓紧动工建设,禁止闲置或抛荒耕地。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省规定交纳土地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核准,由县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第九条 本优惠政策执行中遇到特殊情况,可以一事一议、一企一议。在园区内开办的所有企业可选择享受本优惠政策涉及以外符合条件的县其他一切优惠政策。

第十条 本优惠政策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篇:郝万山讲稿

六讲 七讲 八讲 九讲

太阳病概说及分类提纲

[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4]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5]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9]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10]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十讲 十一讲 十二讲 十三讲

桂枝汤适应症、禁忌症及加减应用

1.太阳中风证

[2]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95]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四十七。方用前法。

2.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或未治,只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宜桂枝汤 [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

[24]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十一。3.表证兼里实,先解表,宜桂枝汤

[44]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十四。用前第十二方。4.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邪未解,宜桂枝汤

[15]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四。

[45]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56]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二十二。用前第十二方。

[57] 伤寒,发汗己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二十三。用前第十二方。5.表证兼轻度里虚者

[42]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方十二。

6.非外邪所致之营卫失和者

[53]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十九。用前第十二方。

[54]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二十。用前第十二方。禁忌症:

[16]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五。

[17]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9]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加减应用:

1.桂枝加葛根汤证

[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臣亿等谨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第三卷有葛根汤证,云无汗、恶风,正与此方同,是合用麻黄也。此云桂枝加葛根汤,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18]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六。

[43]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方十三。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3.桂枝加附子汤证

[20]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方七。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4.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21]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八。促,一作纵。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22]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方九。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5.新加汤证

[62]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方二十五。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生姜、人参。

十四讲 十五讲

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1.太阳伤寒表实证

[3]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5]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37]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七。用前第五方。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0]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1]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十七。用前第五方,法用桂枝汤。[52]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十八。用前第五方。2.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

[36]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六。用前第五方。3.太阳伤寒与衄解

[46]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十六。用前第五方。[47]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55]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二十一。用前第五方。

4.禁忌症

[49]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50]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83] 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84]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85]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

[86]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音唤,又胡绢切,下同,一作瞬。不得眠。[87] 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四十四。方本阙。

参考组方:禹余粮 龙骨、牡蛎、铅丹、茯苓、人参、共为末、粳米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6克。[89]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一作逆。

十六讲 十七讲

伤寒兼证

1.葛根汤证

[3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方一。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32]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方二。

[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方三。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2.大青龙汤证

[38]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大青龙汤方。八。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

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39]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九。用前第八方。3.小青龙汤证

[40]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方十。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去皮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臣亿等谨按,小青龙汤,大要治水.又按《本草》,荛花下十二水,若水去,利则止也。又按,《千金》,形肿者应内麻黄,乃内杏仁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以此证之,岂非仲景意也。

[41]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十一。用前第十方。

十九讲 二十讲

表郁轻症

1.表郁轻症

太阳蓄水证-五苓散适应症

[23]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方十。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各一两,去节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二汤各取三分之一,即得桂枝一两十六铢,芍药、生姜、甘草各一两,大枣四枚,杏仁二十三个零三分枚之一,收之得二十四个,合方。详此方乃三分之一,非各半也,宜云合半汤。

[25]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方十二。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汤方,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十二分之五,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一两六铢,甘草二十铢,大枣五枚。麻黄汤取九分之二,即得麻黄十六铢,桂枝十铢三分铢之二,收之得十一铢,甘草五铢三分铢之一,收之得六铢,杏仁十五个九分枚之四,收之得十六个。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一两十七铢,麻黄十六铢,生姜、芍药各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杏仁十六个,合方。

[27]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十四。

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臣亿等谨按,桂枝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越婢汤方,麻黄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石膏半斤,大枣十五枚。今以算法约之,桂枝汤取四分之一,即得桂枝、芍药、生姜各十八铢,甘草十二铢,大枣三枚。越婢汤取八分之一,即得麻黄十八铢,生姜九铢,甘草六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一枚八分之七,弃之。二汤所取相合,即共得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十八铢,生姜一两三铢,石膏二十四铢,大枣四枚,合方。旧云,桂枝三,今取四分之一,即当云桂枝二也。越婢汤方,见仲景杂方中,《外台秘要》一云起脾汤。

2.五苓散证

[71]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方三十四。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72]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三十五。用前第三十四方。

[7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方三十六。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74]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三十七。用前第三十四方。

[127]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156]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十九。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用前第七证方。二十一讲 二十二讲

太阳蓄血证

辨表里先后缓急治则

1.若血热互结,热邪重且急,瘀初成而较轻浅,症见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而表邪已解者,宜桃核承气汤-泄热化瘀

[106]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五十六。后云,解外宜桂枝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消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2.若血热瘀结,瘀成形而势重,热已敛而和缓,症见少腹硬满,如狂或发狂,或身黄,脉沉微或沉结,小便自利,宜抵挡汤,破血逐瘀

[124]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方六十四。

水蛭熬 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125]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六十五。用前方。

3.若血热瘀结,瘀成形而势缓,热虽有而势微,症见有热,少腹满,小便自利,宜抵挡汤,化瘀缓消

[126]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方六十六。

水蛭二十个,熬 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

右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辨表里先后缓急治则

[90] 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91]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四十五。用前第十二方。

[92]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二十三讲 二十四讲

太阳变证概说

热证之虚烦证、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

[11]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例:

[16]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五。

误吐后的两种辩证:

1.误吐后胃气虚寒而有假热

[120]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对比:

[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方三十三。

芒消半升 甘草二两,炙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煮两沸。顿服。2.误吐后胃气燥热而见內烦

[121]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122]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1.虚烦证

[76]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音到,下同。心中懊憹,上乌浩,下奴冬切,下同。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三十八。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汤豉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两,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77]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三十九。用上初方。

[78]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四十。用上初方。

[79]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方四十一。

栀子十四个,擘 厚朴四两,炙,去皮 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

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80]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方四十二。

栀子十四个,擘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81]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2.麻杏石甘汤

[63]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二十六。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柸。

[162]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二十四。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3.白虎加人参汤证

[26]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4.葛根芩连汤证

[34]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二十五讲

二十六讲 太阳变证之寒症-心阳虚证

水气病

心阳虚证 [64]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方二十七。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118]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方六十二。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117]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方六十一。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112]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方六十。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

水气病

1.茯苓桂枝甘草汤证(苓桂枣甘汤)

[65]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方二十八。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苓桂术甘汤)

[67]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方三十。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苓芍术甘汤)

[28]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方十五。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切 白术 茯苓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枝,加茯苓、白术。4.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

[73]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方三十六。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5.真武汤证(苓芍术附汤)

[82]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方四十三。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方十五。

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二十七讲 二十八讲

太阳变证-脾阳虚证及肾阳虚证

1.脾阳虚证

1)脾虚气滞腹满证(厚姜半甘人参汤)

[66]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方二十九。

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2)气血两虚,心脏失养证

[102]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五十二。用前第五十一方。

3)协热下利证

[34]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163]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方二十五。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2.肾阳虚证

1.阳虚躁烦证

[61]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方二十四。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2.阴阳两虚烦躁证

[69]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方三十二。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 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3.阳虚水泛证

[82]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方四十三。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二十九讲 太阳变证-阴阳两虚证

[29]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 甘草各四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68]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一。

芍药 甘草各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177]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三十九。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生地黄一斤 桂枝三两,去皮 阿胶二两 麦门冬半升,去心 麻仁半升 大枣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178] 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三十讲

三十一讲 三十二讲

结胸证治

1.大结胸证

脏结证

[131]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一。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熬 芒消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右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134]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大陷胸汤。方二。

大黄六两,去皮 芒消一升 甘遂一钱匕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消,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结胸三证:

[135]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三。用前第二方。

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鉴别:

[136]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四。用前第二方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热实结胸兼阳明里实证治:

[137]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一云,日晡所发心胸大烦。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五。用前第二方。

禁忌症:

[132]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133]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2.小结胸证

[138]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六。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楼实大者一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楼,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3.寒实结胸证(三物白散证)[141] 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用前第六方。白散亦可服。七。一云与三物小白散。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右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黑皮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右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右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4.脏结证

[129] 何为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130] 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167]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二十九。

三十三讲 三十四讲 三十五讲

心下痞证

[151]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痞证与结胸证对比:

[150]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131]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一作汗出。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一。

1.热痞-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三黄泻心汤)

[154]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方十七。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2.热痞兼阳虚-附子泻心汤

[155]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方十八。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附:痞证分水痞与火痞,[156]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十九。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用前第七证方。

3.痰气痞-半夏泻心汤证(少阳误下后三种情况)

[149]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甘草三两,炙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4.水气痞-生姜泻心汤证

[157]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方二十。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5.胃虚客热上扰证-甘草泻心汤证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方二十一。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ni匿虫)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脱落无疑。

6.胃虚痰阻痞-旋覆代赭汤证

[161]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方二十三。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两。温服一升,日三服。

7.心下痞类似证兼论治利四法

[159]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赤石脂禹余粮汤。方二十二。

赤石脂一斤,碎 太一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三十六讲

火逆证

[110]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一作二日内烧瓦熨背,大汗出,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111] 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则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13]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14]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5]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116]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之,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三十七讲

太阳病类似证

1.十枣汤证(或为结胸类似证-胁下悬饮)

[152]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方十六。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

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2.瓜蒂散证 [166]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方二十八。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三十八讲

三十九讲

四十讲

阳明病脉证治

阳明热症

阳明病概说

[179]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80]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

[181]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182]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183]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4]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185]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86]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187]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88]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阳明热证: 1.热在上焦证

[22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公对切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方十一。

肥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半,去滓,内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快吐者,止后服。

[228]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十五。用前第十一方。

2.热在中焦证(1)白虎汤证

[176]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方三十八。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前篇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汤主之。又云,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此云,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者,必表里字差矣。又,阳明一证云,脉浮迟,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阴一证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以此表里自差,明矣。《千金翼》云白通汤。非也。

[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方九。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350]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方二。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2)白虎加人参汤证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26]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三。

[168]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粳米六合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169]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十一。用前方。[170]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三十二。用前方。

[222]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十二。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热在下焦证

[223]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十三。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224]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四十一讲 四十二讲 四十三讲 四十四讲

阳明实证

阳明实证之气分证(1)阳明腑实证 1.大承气汤证

[212]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四。用前第二方。[215]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七。用前第二方。

[217] 汗汗一作卧。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八。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

[220]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十。用前第二方。

[238]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二十五。用前第二方。

[239]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241]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二十七。用前第二方。

[242]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一作怫郁。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二十八。用前第二方。

[25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六。用前第二方。

[253]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七。用前第二方,一云大柴胡汤。[254]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八。用前第二方。[255]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三十九。用前第二方。

[256]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四十。用前第二方。

2.小承气汤证

[208]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方二。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209]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三。用前第二方。

[213]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五。用前第二方。

[214]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六。用前第二方。

[250]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三十四。用前第二方。

3.调胃承气汤证

[207]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方一。

甘草二两,炙 芒消半升 大黄四两,清酒洗

右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248]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三十二。用前第一方。[249]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三十三。用前第一方。

(2)脾约证

[247]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方三十一。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右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3)津亏便结证

[233]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二十。

蜜煎方。 食蜜七合

右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试甚良。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阳明实证之血分证 阳明蓄血症 [237]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方二十四。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 大黄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及二仁者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25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258]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辨下法

[208]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大承气汤。方二。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209]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小承气汤。三。用前第二方。

[203]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204]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205]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206]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189]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94]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四十五讲

四十六讲

阳明湿热发黄证

主证和病机

[199]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鉴别:热伤营血发黄

[200]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1.茵陈蒿汤

寒湿发黄证

[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方二十三。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26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四十二。用前第十三方。

2.栀子柏皮汤 [261]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方四十三。

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262]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四十四。

麻黄二两,去节 连轺二两,连翘根是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 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切 甘草二两,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分,半日服尽。

鉴别:

1.寒湿发黄证

[259]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一作温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谷疸

[195]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1.阳明经表证包括葛根汤证、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见于太阳病篇。2.阳明虚寒证:

[226]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鉴别:

1)少阴阳虚,阴盛格阳证:

[225]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四。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阳明经有热

[227]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3.阳明血分证:

[202]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1)热入血室证 少阳病篇具体谈

[216]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2)阳明实证之蓄血证

[237]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方二十四。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个 大黄三两,酒洗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及二仁者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25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四十一。用前第二十四方。[258]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辩中风、中寒证:

[189]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190]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191]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192]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193]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194]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197]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

[225]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四。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226]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227]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243]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方二十九。

辨实证、虚证:

[201]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196]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210]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211]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245]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一作如。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46]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四十七讲

四十八讲

四十九讲

五十讲

少阳病脉证治

主证和病机

小柴胡汤适应症

[263]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4]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5]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一云躁。

[266]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方一。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67]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合病:

[268]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对比:

[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方九。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99]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五十。用前方。

[269]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270]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271]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272]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小柴胡汤使用禁忌症:

[98]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小柴胡汤适应症:

1.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

[96]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四十八。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97]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脏腑相连,其病必下,胁膈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四十九。用前方。

[100]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五十一。用前方。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263]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4]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5]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一云躁。

[266]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方一。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00]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五十一。用前方。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102]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五十二。用前第五十一方。

2.三阳同病

[99]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五十。用前方。[268]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对比:

[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方九。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少阳不和兼太阳病

[101]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4.少阳不和兼阳明病

[22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方十六。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230]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十七。用上方。5.阳微结

[148]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十四。用前第十方。

6.热入血室证(五十三讲)

[14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十。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十讲 五十一讲

少阳兼证

1.少阳本证坏病

[267]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对比:

[16]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五。

2.柴胡桂枝汤证

太少并病证治

[146]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3.大柴胡汤证

(1)少阳胆腑热实证

[10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方五十三。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切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165]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二十七。用前第四方。

(2)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证(104及136条前半部分是此证)

[104]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五十四。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消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鉴别诊断:

[136]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四。用前第二方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3)代承气汤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和杂病腹满实证(4)治差后复发热而脉沉实者(5)治热厥而属里热实证

五十二讲

柴胡加芒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证

1.柴胡加芒硝汤证

本是少阳不和兼阳明燥热内结(前半部分是),误下后的证治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五十四。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消二两

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煮微沸。分温再服,不解更作。

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少阳不和兼太阴脾虚(少阳三焦热郁证)

[147]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楼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对偶统一方:大柴胡汤证

少阳不和兼阳明里实(104、136条前半部分)3.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证

[107]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五十七。

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

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五十三讲

热入血室证

1.血热互结,阻遏肝经气机,肝经气滞血结—胸胁疼痛如结胸状。郁热上扰,肝不藏魂,暮则谵语,如见鬼状。

[143]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九。

[145]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十一。

[216]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2.血热互结,阻遏肝经气机,正邪分争—寒热交作如疟状。少阳阳气起而抗邪,则见发热发作有时。[144]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十。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五十四讲

五十五讲

太阴病脉证治

1.太阴脏虚寒证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二。

2.太阴经脉气血不和证

[279]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三。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三两,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大黄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280]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下利者,先煎芍药二沸。

3.太阴四肢烦疼证

[274]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76]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方一。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以 助药力,温覆取汗。

4.太阴病预后

(1)太阴中风自愈证

[274]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太阴下利自愈证

[278]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3)太阴外薄阳明证

[187]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4)邪传少阴

[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7]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二。

五十六讲

五十七讲

五十八讲

1.少阴病概说

少阴病脉证治

[281]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2]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285]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1.病愈

[287]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290]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291]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2.可治-寒盛伤阳

[288]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289] 少阴病,恶寒而踡,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292]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阴七壮。[293]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3.难治

[294]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少阴六死症 4.不治。

[295] 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5.死-少阴真阳衰微

[296]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297]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298]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踡,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一作吐利而躁逆者死。[299]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300]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6.治疗禁忌:

[284]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285]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286]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辨证分型

(1)少阴脏证之少阴寒化证 1.阳衰阴盛证

[282]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283]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323]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二十二。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324]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二十三。方依上法。

2.阴盛戴阳证

[314]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方十三。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315]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白通加猪胆汤。方十四。白通汤用上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3.阴盛格阳证

[317]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4.阳虚水泛证

[82]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方四十三。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316]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方十五。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5.阳虚身痛证

[304]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方四。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5]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五。用前第四方。

(2)少阴病类似证

1.寒逆剧吐证-吴茱萸汤证

[309]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八。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下利滑脱症-桃花汤证

[306]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六。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307]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七。用前第六方。

[308]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325]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脉经》云, 炙厥阴可五十壮。

[292]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至一作足。灸少阴七壮。

(3)少阴脏证之热化证 1.黄连阿胶汤证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方三。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鸡子黄二枚 阿胶三两,一云三挺。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2.阴虚水热互结证

[319]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方十八。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方十三。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4)少阴经证-少阴咽痛

[310]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方九。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311]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十。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312]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方一。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313]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方十二。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散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5)少阴兼证 1.少阴兼太阳病

[301]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方一。

麻黄二两,去节 细辛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02]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方二。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2.少阴兼阳明病

[318]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十七。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6).少阴急下三证(阳明急下)少阴亡阴失水证

[320]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十。

枳实五枚,炙 厚朴半斤,去皮,炙 大黄四两,酒洗 芒消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消,更上火,令一两沸。分温再服,一服得利,止后服。

[321]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二十。用前第十九方。一法用大柴胡汤。

[322]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二十一。用前第十九方。

(7)少阴阳郁证

[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十七。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293]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8)少阴伤津动血证

[284]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294]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六十四讲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1.乌梅汤适应症

[338]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方一。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359]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方十。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2.厥热胜复证

[336]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42]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334]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341]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332]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333]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六十五讲

厥逆证 1.厥证提纲

[337]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2.热厥—热邪内付,使阳气內郁而不能外达

先热后厥,见厥而热不退。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335]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39] 伤寒,热少微厥,指一作稍。头寒,嘿嘿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350]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方二。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3寒厥—少阴阳衰,四末失温

[353]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方五。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54]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六。用前第五方。

4.血虚寒厥—肝血不足,四末失养。虚、冷、痛

[351]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方三。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厥阴经脏有寒

[352]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方四。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 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6.厥阴经寒气滞证

[340]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7.痰阻胸阳致厥证

[355]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方七。

瓜蒂 赤小豆

右二味,各等分,异捣筛,合内臼中,更治之。别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一钱匕,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8.水阻胃阳致厥证

[356]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茯苓甘草汤。方八。

茯苓二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三两,切 桂枝二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9.气郁作厥证

[318]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十七。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0.治疗禁忌

[330]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347]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第三篇:看万山红遍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游。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5、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8、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0、11、1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第四篇: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 著 螽斯振羽 整理

说明

1.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_ 年 1 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本书仅供学习研究《伤寒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我本人录 ;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如“段玉才”改为“段玉裁”《方言》的作者“杨雄”,通作“扬雄”,径改。

4.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为忠实于原书,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录入时一仍其旧。如“项背强几几”不作“项背强”。

5.删除了篇首的《出版者的话》和篇末的《附录》部分。

6.本书整理时我尽量做到减少错讹,但由于工作较为繁琐,难免会有错误或照顾不到的地方,还望读者阅读时仔细核对原书。

螽斯振羽 202_ 年春节于福建

作者简介 郝万山,男,1944 年 11 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 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 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 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 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 供了鲜活的实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 3 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 10 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 14 部著作。发表论文 60 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部级)二等奖。前言 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的成才规律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需条件。而《伤寒论》就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从唐代开始,《伤寒论》被列入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在当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把《伤寒论》列入本科以上教育的主干课程。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试等,也都把《伤寒论》列入了考试范固。因此无论是初学中医的人士,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中医药学的终生教育,都需要反复学习《伤寒论》。于是《伤寒论》几乎成了中医各科临床医师的案头书。我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近40 年,愚者千虑,或许会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所体会和感悟。承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抬爱,推举我作《伤寒论》示范教学的主讲人,并将我所讲的《伤寒论精讲》制作成了 VCD 发行,受到读者广泛的关爱。本书即是将我讲课的讲稿摘取大要就正于各位中医经典的热爱者。讲稿的《伤寒论》原文,遵照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但本书为现代普及读物,原文一律改用规范简化字体,原书中的异体字或讹字,如 也一律改为通行的简化字,“鞕”、、、改作“硬”“蚘”改作“蛔”“欬”改作“咳”“痓”改作“痉”等。讲稿所选原文取自《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止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中选择理论和临床意义较大的条文,进行归类编排讲解。对于争议颇多,存疑待考,或者本人尚未读懂的原文,多未收入。对少数原文,则作了节选,如根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1985 年版,俗称 5 版教材)将第 141 条,节选为“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白散” 其他有节选的原文,或以省略号表示,或在原文后条文号码后标明 或 “上” “下”。赵刻本原文为竖排本,方后“右×味”,今因改为横排,一律改为“上一味”。《伤寒论》成书时尚无“症”字,现今所讲的“症状”,当时均用“证(证)”字。鉴于当今“证”与“症”字已各具涵义并区别使用,故涉及到症状之意时,本稿径用“症”字。历代研究注释《伤寒论》的著作十分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但本书并非集注,而是重点讲述个人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因此较少直接引用前贤今哲的著述。不过许多观点是我在学习咀嚼了前人见解的基础上综合思考,再结合临床而有所感悟,自然也就包含着理论体系、学术语言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在讲稿里,我会与初学《伤寒论》的朋友,讨论怎样学原文、读经典;与熟悉《伤寒论》的朋友,研究怎样从《伤寒论》的字里行间,甚至是无字句之处,寻找仲景辨证鉴别的思维方法和灵活用方的思路;与从事《伤寒论》教学的同行,探讨教好《伤寒论》的方法;与从事临床治疗的朋友,分析怎样将经典中的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实际;以至与非医学专业的各界朋友,分享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健康保健的知识。个人阅历毕竟有限,个人视野毕竟狭窄。书中失当或错误之处,肯定会有。如能得到同道指正,使我进步,实在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

郝万山

202_ 年 10 月 26 日于北京

第五篇:万山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奥林匹克花园 工程 B10

监理工作总结

年月年月

总监理工程师:法定代表人:日期:

江苏省建设厅监制

万山城市花园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连云港万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地点:连云港市新浦区古河路3号

结构类型:砖混六层

建筑面积:约40000 m2

设计: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

施工:连云港市地业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江苏众信工程投资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自202_年2月2日开工至202_年5月14日竣工预验收

二、监理组织机构(人员)及投入现场监理设施

总监理工程师:卜延军

专业监理工程师土建:蒋皆春,黄长先;水电:唐环勇。

监理设施:水准仪、回弹仪、经纬仪、测距仪及简易检测工具。

项目监理部于202_年2月进驻现场,至202_年5月退场(附房不在内)。

三、监理合同履行情况

项目监理部认真履行委托监理合同,依据施工合同文件、勘察设计文件,围绕“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工作内容,跟踪施工全过程,较好的完成了工程监理合同中所规定的工作任务,监理过程中得到建设单位的领导以及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协助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四、监理任务的完成情况

监理组进驻现场后,首先召开监理工作交底会,依据监理合同和围绕“三控、三管、一协调”的学习工作展开监理。

首先审核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及项目管理人员的上岗证,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否满足图纸施工及安全要求。

对基础分部的垫层、钢筋、模板、商品砼的浇捣及基础墙砌筑,均进行检查验收,特别对基础轴线尺寸、位置均进行严格复测,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主体工程施工能做到每天进行巡视和跟踪检查,重点部位实行旁站监督,特别对楼层的结构标高、轴线尺寸、钢筋绑扎、拉结筋布放、柱模垃圾清理等主要部位均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规范规程、工艺标准及设计和质量要求的均要求项目部整改到位,对每一道工序均严格按监理工作顺序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合格后同意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浇捣商品砼坚持旁站,晚上值班浇砼,对砼、砂浆配合比坍落度、水灰比计量做到经常抽查,确保了主体工程的质量,经公司及质监部门检查验收,一致认为主体结构观感质量较好。被推荐为202_连云港市优质结构工程。

对楼地坪地面浇筑,门窗安装均进行现场交底,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施工,施工时监理做到每天跟踪作业和巡视检查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随时通知整改,对楼地面施工及墙面砖粘贴进行检查,目前外墙面砖大理石粘贴牢固,无空鼓,阴阳角处理符合要求,表面清晰,缝口大小一致,嵌缝密实,平整度均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地砖粘贴牢固,基本无空鼓,垂直、平整符合验收要求。

对屋面及卫生间的防渗漏工作抓得较严,每一个部位均进行严格把关,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立即指令整改,并指出一些预防措施,对卷材铺贴,实行旁站监理督促,卷材贴铺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屋面雨天检查及卫生间盛水试验观察未发现有渗漏现象。

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的进场质量,所用材料必须经现场监理旁站抽样复试合格后,同意使用,确保了工程中用材质量符合设计及验收要求,认真做好砼、砂浆试块见证取样工作,做好记录。

督促项目部做好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工作,发现隐患立即通知项目部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督促项目部在抓好安全质量的同时,要抓好工程进度,要求项目部根据合同工期要求狠抓落实,咬住目标不放松,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掌握施工动态,采取纠偏措施,工程进度按合同工期要求及业主要求,相关外墙变更等室外工作,基本完成施工任务。

定期召开工程例会,检查上次例会有关事项的落实情况,分析未完成原因,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提出下一阶段进度目标及其落实措施,检查分析工程项目质量状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解决需要协调的有关事项,通过工程例会,使工程质量、进度、安全上均有明显效果。本工程共召开例会24次,专题会7次,共向项目部发质量类通知单、联系单85份。

整个工程质量经监理公司验收组成员检查,一致认为本工程质量均符合设计及国家验收规范标准,工程质量合格,观感质量良好。

五、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问题,楼层少数柱筋焊接头轴线位移超标较多,均返工重焊。少数梁内漏放钢筋及箍筋型号均进行补扎及更换,铝合金窗框安装,固定件间距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模板工程,经多次指出后均补加到位,对梁柱节点、漏扎箍筋及局部墙地砖空鼓,接缝不平的均能进行补扎及整改到位,质量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六、监理工作建议

在今后工程中门窗安装及其它等一些分包工程,建议实行总包制,然后再由建设单位委派施工队伍施工,这样给施工单位对项目的进度、质量能改少施工上的磨擦和扯皮,在管理上带来有一定好处,便于管理。同时对工程的施工企业在今后工程招标中要选用过硬的施工企业,并要有一支质量管理过硬的施工队伍。

本监理组在工程监理期间,得到了业主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施工项目组的努力与配合,为此我们监理组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监理过程中难免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到之处,敬请业主指点,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在今后的监理工作做得更好,更完善。

江苏众信工程投资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_年5月

万山工业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