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16-90013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5 18:18: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就必须真正明确它们的内涵。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抓重点学

学生已经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教师不讲,重要的问题教师有意讲不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如今的语文教科书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来学课文,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例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山的那边》一诗,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次失败的经历,从而引导学习主体探索、进取、尝试,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信念。

2.给时间学

一节课要给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去读、去思、去说、去写,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不要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和动笔操练作业一起布置,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书面作业而虚化了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读书的速度来安排读书时间,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读书学习。如: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前,先请学生把“导读”默读一遍,再指名读一遍,要求学生在默读和听读期间,注意这篇“导读”告诉我们什么,最后请学生回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自读、自想、自说,加深对导读提示的理解,居高临下地把握将学习的五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无形中渗透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使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既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轻松、自动,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3.放权利学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在七年级上册《斑羚飞渡》一文的教学中,我有意用没有表情的语调朗读第九自然段,然后让学生来评价,做小老师,让学生把教师当作“对手”,可用课文中的语句,或用有表情的朗读来指出教师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自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高涨,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更为落实,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语文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1、相信学生成功合作的能力

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春》时,引导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壁报,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间合作的成功意义。《丑小鸭》这样的童话,许多学生并不陌生,在了解丑小鸭的遭遇的前提下,让学生搜集、整理安徒生的生平、创作资料,看他是怎样在逆境中成才的,在班上交流,并讨论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师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这样才更有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2、给予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它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社戏》一课的过程中,读书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进行朗读或默读;作业时,允许学生在布置的作业范围内选择作业;在让结合学生生活的环境和当地的民俗风情来谈乡土文化对自己的影响时,让学生自由合作,可用朗读书面材料的方式、也可用展示成果的方式、更可利用电化手段演示。

3、提供学生快乐合作的环境

合作学习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如《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五个小组进行戏曲知识问答。活动前让学生分组到乡镇、学校图书馆(室)摘录戏曲方面的知识(戏曲的概念,戏曲的特点,戏曲的种类等等),到电脑房、网吧等地方上网(如咚咚锵网站、神州戏曲网、戏曲摇篮、梨园春戏曲在线网等等)查询有关戏曲方面的资料,并下载一些戏曲片段,之后将获得的知识相互传递,然后进行知识问答,最后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活动让全班学生了解了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发现了当今社会在戏曲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感受了中华戏曲的魅力。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安全的、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好奇心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才能解决,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1、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学生只有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不论成功或是失败,都能精神振奋,勇往直前,不断克服探究的障碍,取得探究的最后成功。可让学生积累探究成功的体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探究的问题,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给予必要的探索时间,教师还可作适当的提示。例如,学习《月亮上的足迹》时,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讲起,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人类登月全过程以及很多的神话传说、科幻作品等,甚至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未来世界的你登月的情景,总之,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又可以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树立起来。

2、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正确的指导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发现而且能保证学生明确目标,更加自信地进行探究,避免他们陷入任凭自己瞎闹的探究方式,教师正确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对探究的进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同时可运用一些手段。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讨论学习时,可以对问题发表不成熟的看法,也可以从问题出发,追溯解决问题的各种先行步骤,从而解决问题;学生还是无法解决时,则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教学《最后一课》的过程中,要解决“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这个问题时,之前一定要分析韩麦尔先生与小弗朗士的形象。教师可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第二篇: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

周锐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本文主要是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在课堂上落实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落实好这一理念,就必须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即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呢?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美术教材一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学习三年级第六册《橙色的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配而成的,知道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我没有给学生讲这部分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同桌合作、自主学习,请同桌两名同学,各拿出一种颜色,先进行等量调配,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进行不等量的调配,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并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不等量的红色和黄色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愉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一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有机地把握好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虚化了探索领悟。美术课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例如:学习三年级《中国龙》一课时,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查找有关龙的资料,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的来历;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文化方面的;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故

事;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造型;还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各部位的象征等等,在课上我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生不但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集体创作出一条精气十中的巨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能轻松、自主地学习,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如在三年级《画中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的画出一幅没有线的变化的作品,让学生讨论后来评价,并请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前面也画一画,和老师比一比,看谁画的好,再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老师画的作品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线的表现力,运用线的多种变化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的高涨,线条表现力的训练也得到落实。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意,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美术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一年级《大家一起画》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幅画,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我把一张长卷纸贴到墙壁上,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同时作画,从分工、构思、构图、涂色都由小组长组织安排,小组同学首先集体讨论构思,选出主题;再找出三名同学起稿,如有不当之处可以组内相互修改;并由全组同学一起涂颜色,达到画面构思巧妙、色彩鲜艳,最后每组选出两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本组的作品。通过本课学习,无论是绘画能力较强的同学还是稍差些的同学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发展他们的探究、自主、创新、评述的能力,教师把合作、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有趣的属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邮票,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邮票的资料,课上小组汇报,组际交流,再请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邮票展示出来,小组讨论邮票的票面结构,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创作时,我鼓励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邮票,如线描、水粉画、剪纸、拼贴、彩笔画等形式,并且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创作,学生创作热情很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如在教学四年级《恐龙世界》一课时,让学生四个小组进行恐龙知识问答。由于“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书,听恐龙的故事,因此,对本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活动前我让让学生分组找材料,可以从书籍里找,可以上网查有关恐龙的资料,如恐龙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种类、外形特点等,并下载一些图片,之后将获得的知识相互传递,然后进行知识问答,最后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活动让全班学生了解了有关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融洽的、自由的

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师可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树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时,我利用剪纸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同学以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大家,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组际间再进行归纳,提出思考题,最后由小组讨论汇报总结提升。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鼓舞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质疑、讨论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尽量给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去,不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更多的才能和本领,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把他们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建设人才。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四中学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我们应改变已习惯了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切实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1、导入激趣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装》、《咏雪》、《化石吟》等课件的制作,让学生真的有如进入作品的真实情景中。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载大量动植物的化石图片,及影片《侏罗纪》的图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提升个人的情操,养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2、自主创造

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给予学生上网,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独立网上学习。如初一的两个信息班进行的“四个一”的活动比赛,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学习,进行更新创造。整个比赛大力提倡一个口号:“像学者一样认真阅读,像作者一样创新写作,像书法家一样端正书写,像工程师一样灵活运用……”,加强自主独立性的培养,增添学习的成功感。如在创作“励志格言”电子书签、创作一个寓言的过程中,同学们先在网上搜索学习名人伟人的励志格言、网上研读《伊索寓言》后,再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创作,并配以精美的文字、插图处理,自创励志格言、寓言故事。其效果很好。

3、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如在教授寓言四则——《蚊子和狮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时,可以即时上网阅览这些寓言的VCD片,看图模仿角色进行讲故事比赛。又如下载的《皇帝的新装》的10幅忍俊不禁、妙趣横生的连环图片引来学生阵阵的笑声,给这些连环图片配上动情的音乐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复述故事比赛,这样的效果当然是难以言喻的。这不仅改变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录音机播放示范朗读录音的固有形式,还积极力求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对“说”的能力切实地加强了训练,务求做到“促学生想说,教学生会说”。

4、引探释疑

引探释疑的过程是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在教《诗两首》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 1

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老师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有的学生探究思考的不理想,老师让学生在多读几遍,有时要求默读,有时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由于充分保证了学生自主读书探究的时间,在交流汇报时,很多学生有话可说,连平时不常发言的学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指导,解决了学生自主探究不自主或流于形式或自主不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充分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有些学生的服从感、低下感、自卑感。

5、迁移实践

书上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尤其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像有的学生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擅长网页制作。如根据实验班的实际,已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了以下的“多个一活动比赛”:设计一张“励志格言”电子书签比赛;设计一次自由命题的电子手抄报比赛;创作一个电子寓言;以爱护我们的母亲河为题设计一则广告词;……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比赛的过程中,让学习的语文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谦虚好学、乐于助人、求新求精、超越自我的好品质。

我们构建这样一个模式,并不是说课堂上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和怎么讲。模式中提到的各个环节粮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把握,才能使教学有声有色。

三、探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据此我们在实验中进行优化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探索出常规可行的教学策略优选法。

如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学策略优选法是:“一读了解作者,了解背景;二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三读理清重点,梳理结构;四读品味词语,挖掘内涵;五读概括主旨,领会中心;六读联系现实,提高认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间的“小组读”、“集体读”、“听读”、“赏大河高山画”等形式,选择配备“文、声、画、像”等媒体信息,教学效果良好。

如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精选教学策略是:1.图片激情导入;2.简介作品选集;3.速度感知内容;4.概述寓言要旨;5.研读剖析难点;6.小结文体特点;7.口头创新寓言;8.课外自选阅读。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要把握的宗旨。

如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优化教学策略是:1.观卡通夜空星光灿烂图——课文激趣引出诗文(听);2.观万家灯火图,配乐朗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读);3.观“郭沫若”相关图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说);4.网上找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复述故事,理解主题(说、读);5.观“牛郎织女”图,配乐朗读——品味特色,再现意境(说、读)。

四、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实验,经历了酝酿准备、尝试运行、持续发展的三个研究阶段,试验班从开始的1个语文教学班扩展到现在一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学班。通过师生的相互学习,把学文、作文与做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地增强。学校于本学期初又装备了近三十台有较高配置的新电脑,在完善的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学生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学生创作的作品有些具教学示范作用,如以“保卫我们 2 的母亲河——黄河”的PPT广告语制作、电子励志格言等。

参加研究实验的老师而言,精诚团结、合作互动。继续探索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语文的科学教学模式,继续研究相关的语文的优化教学策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我校多次举行的语文公开课获得区市教研室,其他兄弟学校的好评。其中我校参与该实验的年轻老师在区教研室举办的优质课比赛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参加课题实验的老师撰写多篇教学教育论文,其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奖篇。所辅导的学生也有多篇作品公开发表或获奖。

五、研究反思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发现现实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的五大重点,以此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立足“自主”,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情感态度,切实提高自主学习、自主获得的能力。

3、要不断变换“合作”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更有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与人合作的快乐。

4、要积极调整“引探”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努力达到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生成的理想境界,培育出真正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

5、要广泛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在实践中自主合作,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在实践中自主发展。

6、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教学特色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我们将不负众望,求真务实,积极创新,努力谱写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特色建设的新篇章。

第四篇:初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尝试

初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性教学尝试

小河中学历史课题组

马红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我们历史课堂绘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疑为初中历史教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会学习”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终身学习”成为全社会的必然趋势。由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最终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本人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据此来谈谈初中历史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初步尝试。

一、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

做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历史知识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有一种神秘感,其实不然,历史知识与我们的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的联系,只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细心找到历史与现实的相似之处,并结合学生实际,消除学生历史知识遥远、陌生的感觉,就能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时,结合了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学习的实际,提出了与他们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铁制工具与木制工具、石制工具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因为,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对锄头、镰刀等农业生产工具比较熟悉,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勤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得出铁制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力,引发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变革等。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让学生乐意地去积极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的内容,作为历史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借用学生已获得的间接经验,加以引导、利用,在讲到宋代的民族关系时,可以用学生已熟悉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中的情节来引入课文,如在《射雕英雄传》中,主人公的名字为何叫郭靖和杨康,引出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靖康之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果然这一导入,就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深厚感情,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应视为正确,且有创新之花,更要加以鼓励,不宜统一答案。即使对问题理解的偏差较大,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样,对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具有指向和增力作用,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指导学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备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并明确指出,“终身教育”是“学会生存”的策略;而“终身教育”的实现,内部条件是“学会学习”。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动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得之”的目的。为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启发他们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会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当今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授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是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学法指导。在教学八年级(上)《鸦片战争》一课时,针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我引导学生用两个字概括每一条内容进行记忆,得出“割地、赔款、开埠、议税”;针对《南京条约》的影响,我分设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割地对中国有何危害?(2)赔款加重了谁的负担?(3)五口通商是互利的吗?其危害是什么?(4)协定关税对中国有何影响?由此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进行到后面的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其危害时,我放手让学生来讲,学生以分析《南京条约》的方法为借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的内容,并针对每一条内容设计成问题,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将《马关条约》的内容总结为“辽台澎二亿两,沙重苏杭开工厂”,方便学生记忆及掌握,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时,我先要求学生看目录,在看了目录之后,把这册历史课本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及线索给学生一个大体的脉络,并将本册中国近代百年史归结为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百年抗争史及百年探索史。首先,让学生了解到中国近代百年历史验证了两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今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这样,学生对学习历史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初步懂得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生生、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舞台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单向合作,这种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八年级(上)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时,在之前,我就让学生分成两组,课后,收集各组的资料来辩论,辩论的主题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是应该留下,杀身成仁;还是应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学生准备之后,授课过程中就让学生分成两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辩论,既活跃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和演练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探索获得,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在教学中,我还积极推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教师作学生,学生当老师。“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有时故意说出不正确的观点,以此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设问寻疑,引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努力去探究的目标。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深刻地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曾说过:“适当的疑惑,被称为智慧的火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让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我在讲授《难忘九一八》一课中的“西安事变”这一事件时提出:“‘西安事变’正确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 “捉住了蒋介石,蒋介石能不能杀?为什么?”确立了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兴趣极浓,讨论热烈,人人动脑动口,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学生最终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并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抛弃前嫌,以大局为重的宽阔胸怀;周恩来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奔赴西安,力挽狂澜,正确地解决了“西安事变”,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并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尝试和体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获得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奋斗的方向。爱因斯坦曾说过:“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知识愉悦感,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懈努力。

第五篇: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贵州省天柱县凤城镇第一小学杨政江邮编5566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亮点,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已全面展开,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形式化、单一化、程式化的不足,为此,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新途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希望能引起同仁们共鸣。

一、观念更新,关爱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我们从教者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呵护学生,维护学生尊严。正确地引领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诱导与鼓励使孩子们树立顽强的自信心,从而挖掘其诸方面的潜能,教师只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学生就会喜欢自己,“信其道,乐其事,信其人”。多给学生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使每位孩子在阳光与雨露中开辟新的生命历程。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既是执行者,又是主导者;既是引导者,又是合作者。“传道、授业、解惑”就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孩子”,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源泉,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造就学生的乐学思想,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因,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是启迪学生学习智慧的导航者。发掘学生潜能在于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 1

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在质疑中,将知识转换为技能,达到学以自用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也可以说“自主学习”既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不仅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能发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营造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教学是缔造人才的活动,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单靠教师的敬业精神是不够的,必须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感受性,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之人。教师的一颦一笑看似平凡,却很奇妙,给学生多一些微笑,就会得到多一点回报。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学生会为了你的微笑去奋发,希望迎接你的另一个微笑;多一份宽容,是一种安慰与呵护,会唤醒学生沉睡的动因,使他们因老师的爱而拼搏,慢慢转化成动力,向美好的未来挺进;学生即使出错,多一份信任,会使学生感恩不尽,学生会力求完美,成为严于律己的好学生。信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广泛使用儿童心语,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热情洋溢的口吻中,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倍感亲近。如“请同学们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你能行”等等。

2、体验成功的喜悦,是照亮学习思路的明镜。

成功会给人们带来自信,会带人们走近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会让你振奋。为此,成功是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学习动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怎样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成功的喜悦?是摆在我们从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所以,作为教师要以独具的慧眼,去发现学生的进步与成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都是难能可贵的。不要误认为创新与发现是指 “前人所未思,前人所未想的事”,而是指:在其年龄、学识阶段中已发现和创造的新的东西。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的特点是怎样显现出来的?„„”我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你们的问题也是老师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迈开旅游的步伐再到课文中一游好吗?请通过再读课文,在自主学习中看能不能解决我们共同的问题。”就这样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再读自悟的学习中去了,我呢?则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迫切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同学们真了不起,学会了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还帮老师解决了疑难,我真心谢谢你们。”并向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学生激动不已,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显而易见,教师的“导”已经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巧妙的设计而已,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又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舒展想象的翅膀,是拓宽自主学习的保障。

舒展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在人类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歌德巴赫的猜想,就没有当今的科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有创意,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能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自主的学习空间,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我刻意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省略后的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畅想卢沟桥狮子还有哪些形态?有的说:“有的狮子抬头望着远方,好像喜从天降”;有的说:“有的狮子抬头望着远方,好像在思念故乡”;有的说:“有的狮子仰望着星空,好像依恋神往的天堂”;有的说:“有的小狮子伸着手,好像在向我招手,愿与我们做朋友„„”

三、合作学习,个性张扬。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教师们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从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合作学习的使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要素不明确、合作学习的形式比较单

一、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没有被教师和学生所掌握等。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进而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有效合作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包括选择合作伙伴与明确责任分工、教学时必须灵活地采用多样化的合作学习形式。

1、构建小组,分工明确。

为了在课堂上能严谨有序地学习,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将学生的座次排好,以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尽量考虑到学生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每个小组有组长,任务明确,监管合理,发言人、辩论人、记录人,各司其职,团结协作。

2、精选内容,激发兴趣。

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要素,关系到合作学习中的操作要领。当前在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因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要素理解不深入,使得合作学习找不到突破口,虽有了合作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但缺乏良好的合作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选定有价值的内容或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其探究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乐于参与。如我在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先由学生读第1-3自然段,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比读,说出理由,赛读,说出感受,通过反复诵读,凸显了卢沟桥狮子特点。层层深入,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那些句子深受感受?为什么?这样引题有意,入文有感,恰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讨论成了趣事,学生各抒己见,谈出看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愉悦地学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习全文水到渠成。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定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决不能是旁观者,而应该是学生合作的指导者、组织者,监控者。教师应该将合作的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师生合作带来生生合作。

4、角色扮演,增强意识。

角色扮演是课程内容再现的一种表现,也是扩大小组学习的成果,全班交流的一个行之有效方法。教师要把握时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组织交流时,一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特有典型的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交流。如我在教《四季的脚步》一文时,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四季的变化,交流时,学生进行汇报表演,既提高了小组合作意识,又凸现了学生参与热情。

四、探究学习,激发动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总结,找到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探究方式,使之健康发展。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1、故设悬念,探索创新。

质疑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质疑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说,质疑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一定意义上是与有无质疑习惯和质疑能力相关的。一个习惯于思考的学生,他的思维节奏总是和教师授课进展同步的,而他提出的质疑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故设悬念,注重启发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1)抓住课题质疑。揭题时,让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质疑,有利于学生运用推测,猜想的方法去理解课文思路,以进一步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如教《飞夺卢定桥》一课,一生质疑题目中的“飞”、“夺”各是什么意思?文章重点写什么?“飞”与“夺”这两部分怎么连接?这样,学生能对自己的猜想,主动有效地自读课文,全身心的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做到读中感悟。

(2)从课后精心设计的问题学习质疑,这些都是质疑的典范,学生可以思考这些问题提出的角度方法,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学会解答。

(3)抓重点语句质疑。语句教学在小学语文是十分重要的,要多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提出问题。如:《桂林山水》一文,抓住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就能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了。

(4)从矛盾中质疑。教师应启发学生从矛盾处提问。

(5)从文章开头质疑。

(6)从课文写作特点上质疑。

(7)从文中标点符号上质疑等。

2、共同探究,释放质疑。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学生根据文本能提出问题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智力,强化学生的感受性解决问题。如何把不懂的内容弄懂,怎样解决疑难问题?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只要我们诱导有方,当好学生的学习伙伴,就能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方法有:(1)联系上下文读懂内容,从字里行间里找到解疑的依据;(2)图文并茂,展开想象的翅膀加以合理的想象;(3)进行假设,推理;(4)把握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分析理解;(5)运用比较,区别异同;(6)小组讨论,合作探究;(7)联系课外知识,找到相似点加以揣摸。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更新,决定着教育教学新的旅程,能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的感受性。只有造就了学生的乐学思想,才能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爱上语文。

202_年12月20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