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学校国学发展规划
编辑:暖阳如梦 识别码:16-96202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6 00:02: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校国学发展规划

诵读经典 传承国学

——三十家中心小学国学特色发展规划

一、传承国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社会对国学教育的要求

(1)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还指出要“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可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2)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谈不上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仅具备兼容并蓄、海纳万川的品格特质,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

(3)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4)是提高我国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我国国语教学质量是值得反思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国语水平,必须练好“童子功”,必须进行深度文化教育。

(5)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客观要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必须及时补救。诵读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

2、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1)学习国学文化有利于教师教学、文史底蕴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更是建设国家的精神之柱,因此现代社会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文明作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底线和精神家园。继往而开来,知古而变今;学古人言语于心中,荡今人灵魂于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灵魂;不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有可能失去中国人的灵魂。对于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应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承担教学工作,教师及时的重现《国学》的灵光,重温《国学》的箴言,就是陶冶自心的情操,丰富空茫的心灵,构建内心的灵魂家园,增强教师工作的信心,健全教师特有的人格,有益于养成自身、家庭、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学习国学文化,有利于教师丰富和积淀自己的文史底蕴。

(2)学习国学文化有利于学生成长

学习国学文化,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是实现孩子“童蒙养正”的最佳素质教育,也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和智慧的书”,能够使儿童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记忆潜能、理解力、行为习惯、自信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同时,在音乐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乐理知识,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注重传统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

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总之,国学的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特色不够鲜明:小学近几年在办学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特色不鲜明,也可以说是特色教育强化不够,深度不够,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够。

(2)师资培养任重道远,经典诵读的实施需要一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虽说年轻教师比较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也较好,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教师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往往为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服务学生、培养个性、实现教育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应试教育影响尚存:学校的教学工作还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在减负增效上还未取得有效的突破,还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另外,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于刚刚起步,还缺少一个完整的体系与评估机制。

(4)家长的教育观念难以逾越。农村学校家长的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要考个好成绩就行,完全没有新时代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观念相衔接,因此这也是制约和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学校管理工作

(一)办学宗旨

学校办学目标::挖掘学校积蕴传承国学精粹凸显国学文化 学校培养目标:塑造气质陶冶性情惠泽心智

学校管理目标: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管理思想,塑造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二)总体目标

以国学特设学校的创建为平台,通过三年努力,使应村小学发展成文化气息浓厚典型学校。学校构建国学载体的各项活动开展深入,提高师生间的文化底蕴。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学校。

1、通过国学文化的教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理念,使学校特色教育鲜明化和特色化。

2、以国学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通过经典诵读和理解渗透古人优秀传统品德教育。

3、学校从国学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基础。充分利用室内“经典古诗文配画”、“诗创作”等阵地,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同时建设悬挂学生书法、绘画等作品的墙面文化。

德育建设

(一)总体目标

树立“以德为先”的思想,以“国学经典修德,实践诵读立行、学做真善美人”为目标,强化德育的全员意识、全程意识、全方位意识和实效意识,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引导学生在实践

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二)具体目标

1、读经典,弘爱国。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经典爱国诗文,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建人文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增强德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读经典,学礼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经典礼仪诗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读经典,守法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遵纪守法诗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德育导师制,重点突出引导与防控,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读经典,促和谐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友好交往诗文,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以打造“人文校园”为突破口,努力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大力倡导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5、读经典,践行动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中华经典诗文中的品德精神实践在行动上,深入社区、家庭体验。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教师队伍建设

(一)总体目标

以传承国学文化教学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国学文化的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一流、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引领教师探索国学为主题的课程编写和开发,构建教师快乐和谐的学习团队。解决教师在文化底蕴的缺陷,从而推动学校国学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

2、以国学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国学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

3、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国学名著。(如:孔子、孟子、苟子等。)

4、以国学教学特设的开展,构建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国学教学领军人物。

第二篇: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理念与目标】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育人的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动员全员参与原则,切实增强我校教育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教师科研素养、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变。学校立足研究解决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课堂的建构和教学效益的提升,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实施过程和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促进作用。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拓展研究的范围,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习与观摩,开拓视野,扩大交流。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规范教研活动,加强教学活动的常规检查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任务与措施】

1.建立具有较高科研素质的教师队伍。培养名教师,特别是教研专家型名教师,一要选好苗,二要护好苗。苗子选定后,要及时向其指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如: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发展方向。

2.优化课堂教学是学校科研永恒的主题。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除达到常规要求之外,还提倡课堂“四备”:即“备课、讲课、练习、记忆”。

3.以开展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加强全面科研的同时,依据学校的现状和总体发展规划,要重点突破以下方面的研究课题,开创学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带动科研工作的全面推进。

4.完善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奖励及业务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教师基本功比赛或优质课竞赛活动;配合学校电子化备课建设,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

5.加强教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在新课程体系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鼓励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把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活动与在本校的反馈展示活动结合起来。

6.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教建设,完善教研备课活动管理。加强集体备课建设,每学年评选一定数量的校级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发挥优势学科的带领作用。

7.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依法治校,完善教科研机制。依托教务处、教科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教学科研,切实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依托年级组搞好教育科研,更新育人观念、探索育人新路、提高校本课程成效;依托校办公室、各处室、各年级、教代会搞好管理科研,完善学校的制度建设,考评制度,推进学校民主办学进程。

8.坚持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坚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

9.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制度。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定和奖励制度,把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习进步、家长社会的认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评价的客观与促进作用。

10.建立教育科研评估体系。规范课题管理,建立教育科研档案。完善评估体系,把科研意识,科研活动,研究成果,教改实践与效果作为考核评估教师的重要内容。

11.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基金。筹集资金,用于奖励研究成果显著的教师、购置各种资料、聘请专家及有关人员讲座的酬金、研究活动费用等。

12.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与外校建立起密切联系,进一步加强合作,接受指导。加强与在教育研究中颇有建树的中学的交流,互促互进,促进我校科研工作高效推进。

第三篇:学校发展规划[定稿]

学校发展规划

柏木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管理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91人,在校学生1542人,13个完小和教学点。学校规划占地面积984平方米。已建有教学楼1栋、教师宿舍一栋、食堂一栋。学校装有多媒体教室2间,教学用计算机20台,实验室一间,仪器室一间,音乐室1个,图书28000余册,钢琴6架,有100多平方米的操场,花园100多平方米。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照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着眼学校发展未来,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育人功能。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教学区应营造整洁、安静、雅致、勤奋的文化氛围,办公区营造高效、务实、勤政的文化氛围,生活区营造温馨、和谐、文明、整洁的文化氛围,运动区营造轻松活泼、充满朝气、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园林景观要以绿色、自然为主调突出特色,建筑物、绿化带、功能区相互协调,保持相对整体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师生需求,创造宜人、恬静、自然、和谐的环境。

学校正着力解决教师住宿用房及塑胶球场的改造。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作好宿舍调整规划,改善就餐环境。整合现有资源,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聚精会神谋划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建设。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机遇,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争取全体教职工的理解、关心、支持,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2_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文明团结

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

奉献

务实

教风:严谨

互助

创新

学风:明礼

乐学

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责任人:林玉军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通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创建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2_、9——202_、8)

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2_、9——202_、8)

目标:

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2_、9——202_、8)

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一)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学校要争创“管理区安全文明校园”,“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学校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黄一波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2_.9——202_.8

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2_.9——202_.8

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2_.9——202_.8

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李辉

目标:以“学以致用 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2_、9——202_、8

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2_、9——202_、8 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2_、9——202_、8

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吴建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2_、9——20116、8

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2_、9——202_、8

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2_、9——202_、8

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黄一波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

目标:周满荣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2_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林玉军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内容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教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

小学三年(202_---202_)发展规划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必须结合生情、师情、校情以及地域实情,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选择,进而探索、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具有生命力的办学思想、基本目标和发展策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具有鲜明特色、和谐氛围的品牌学校。

我们期望七里小学“育人、协作、发展”的办学理念能通过协作者行为的转化而实现这样的一种和谐教育前景:学校能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窗口,社区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基地,能有更多的公民成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指导者,这是我校“协作教育模式”探索的美好愿景。

二、学校发展背景

1、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七里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创建于1999年,现有29个教学班,1220名学生。教职工共69名,其中专任教师59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教师56名,具备小学高级资格教师42名。教师队伍中共有骨干教师14人,其中市百名优秀班主任2名,区学科带头人6名、区优秀青年教师1人,局优秀青年教师3人、局骨干教师2人。

学校占地面积80000平方米,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近两年新建了塑胶操尝人造草坪,集微机室、实验室、科学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劳技室、演播厅、报告厅等为一体的新综合楼也投付使用。学校全面开通了校园网,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微机室全部上网,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建校八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良好的校风和较高的质量更是赢得了社会的青睐和赞扬。

2、近几年学校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改革,与时俱进地发展教育事业。

(1)、协作教育促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注重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协作配合,并于202_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七里小学教育协作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代表、家长委员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知名企业代表组成。学校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并且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章程》、《创新素质实践行要求》等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七里小学教育协作委员会章程》《七里小学教育协作委员会工作制度》,以制度为保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在协作教育机制下,学校按“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艺术教育在全区崭露头角、锣鼓队、合唱队、献词队多次应邀参加区艺术节等活动献演,并被武汉教育电视台制成专题片,楚天金报、湖北日报等报刊多次报道。202_年“六一”,在市教育局举行的特色队比赛中,我校威风锣鼓队一举夺冠,被授予市特色活动金牌学校。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是武汉市首批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基地。

(2)、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不断发展 向科研要质量,已成为我校教师和领导的共识,开展教科研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带领全体教职工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教与学方式变革、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途径、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学校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教科研工作的常规化。“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全国重点课题《校本研训及其区域协作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及市级重点课题《小学小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质量的提升。

(3)、规范办学促学校声誉逐年提升。

学校注重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综合办学水平逐年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是德育工作和师德建设的成绩突出,被评为市德育“六有”建设示范学校、市师德十佳集体等;二是教育教学成绩显著,评为全国信息技术创新活动先进学校、全国启发式实验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教科研协作学校、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区学籍管理先进学校,连续两年评为区教育教学受表彰单位;三是党、政、群团齐心协力,被评为市优秀工会、市教书育人示范岗、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区教育局五好领导班子、区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区教育局“三无”学校,学校连续两年推出了市十佳少年、市百名优秀班主任各两人;四是校园环境以美育人,评为区绿色学校;五是良好的办学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社区及周边的家长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办学管理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3、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待健全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为学校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使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有章可循,解决各类问题都能有理有据。虽然我校在近两年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但基于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现代化管理来说,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建立。

(2)、教育科研及校本研修质量有待提高

近两年来,我校在教育科研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由于缺少专家的引领和较科学的规划,教科研质量影响了校本研修的质量。如何提高教科研质量,把课题研究和校本研修活动结合起来,把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是摆在我校进一步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3)、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的实效性有待增强

我校学生中服务范围外的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学生的行为相对来说较难规范,有些行为受家庭、文化背景的影响一时难以改变,与学校要求的行为习惯相距较大。学校对这些学生缺乏相应的研究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缺少有效的实施方法。另外,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缺乏系统化、序列化。因此,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的实效性还需加强。

(4)、“协作育人模式”的可操作性探索有待深入

我校提出“协作育人模式”已有近两年的时间,虽然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并在市区推广,但由于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撑,缺乏较系统的总结和反思,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而且,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如何保证社区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特别是社区教育的主动意识,还需要在不断的沟通和协作中逐步增强。

(5)、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还要加大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35岁以下的教师占80%,由于年轻教师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年轻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更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特别是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在意识、观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估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因此,对于我校来说,当前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加大力度、挖掘潜能,培养出一支师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校级或区级骨干教师队伍,甚至是市、区级名优教师。

(6)、校园硬件建设和艺术教育资源有待完善

随着新建综合楼的交付使用,解决了困扰学校多年的功能室不够、被挤占等问题,但各功能室的器材和配备未能及时跟上,将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操作能力的提高形成一定影响。

“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但受师资规模、家长意识、学生整体素质的限制,学校艺术特色的建设发展不均衡,学生整体艺术素养有待全面提升。

三、学校发展目标

1、办学理念的践行与发展

在认真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实践,学校逐步形成和确立了“育人、协作、发展”的办学思想。未来三年,学校将以育人为核心、以协作为载体、以发展为目标,努力践行办学理念并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外延上将努力发展五个目标:学校整体发展、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家庭和睦发展、社区和谐发展。

构建五个关系:师生、生生、师师、家校、校社的和谐关系。

探索五个分模式:“协作式”管理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协作式”班级教育模式、“协作式”家校教育模式、“协作式”校社教育模式。

培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教风:“博学、精教、善育”。

学风:“乐学、勤思、巧练”。

2、管理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实现学校决策民主化、管理科学化、工作制度化,使学校步入规范发展、有序发展、主动发展的轨道。

在“十一五”期间探索协作式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与学校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七里小学学校章程》及《七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争创区名学校。

3、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建设一支科研教学并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争取四年之内通过区“双评”,填补学校无市级学科带头人的空白。学校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达到30%,即区学科带头人达到8名,区优秀青年教师达到3名,局优秀青年教师及局骨干教师达到10名。

进一步明确科研主任、课题组长、课题成员工作职责,建立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研究成员考评方案、课题结题奖励制度等。使制度成为教师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的有力保障,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

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综合素质可体现为“三术”合一:教学专业的“学术”;课堂教学的“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优化。在校本教研中,可围绕此“三术”进行,采取集中培训、分组培训、岗位实践等方式。

4、办学条件目标

在教育局支持下,积极开展综合楼各功能室设施的配备,积极争取教育局支持学校用电增容。同时,加强学校硬件、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逐步改善学生教学、生活环境,逐步优化学校教师办公条件,努力建设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争创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学校、市绿色学校。

5、教学质量目标

立足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探索协作式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教研等互动交流与反思,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促进教学相长。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得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主要学科成绩稳居区前列,部分学科的质量力争有较大突破。

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力求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继续完善“十五”课改重点课题的研究,力求打造出体现学校“玩中学”思想的校本课程文本;抓好课改重头戏“两课”与科学课的实施工作,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并探讨“两课”评价办法。

6、学校文化建设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学校将重视人文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组织师生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活动,如“绿色校园、健康第一”全民健身活动,与社区协作开展“我爱我家”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形成我校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

7、办学特色目标

(1)、协作教育模式

努力构建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一致,教育理念趋同,教育过程同步,教育途径互补的协作教育模式。(2)、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全国知心家庭学校,将以班主任培训为切入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点带面的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水平;以协作式班级教育模式为引领,以温馨课堂为载体,以心理咨询室为阵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疏导、信任倾诉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3)、特色队伍打造

坚持广泛开展以“锣鼓文化”为中心的“阳光一小时”活动。

一、二年级的铃鼓操,三、四年级的腰鼓队,五、六年级的威风锣鼓队,形成我校的特色队伍。

四、阶段性目标和实施方案

1、办学理念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2_年:“协作式”班级教育模式、“协作式”家校教育模式、“协作式”校社教育模式的探索。

202_年:“协作式”管理模式、“协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2_年:初步形成“协作教育”的办学模式,并通过一定途径在盛市进行宣传、推广。

通过以上策略的研究和践行,使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模式,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运用与支撑,并且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中,逐步升华与完善,从而完成理性的飞跃,指引学校规范化、个性化发展,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学校。

2、学校管理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2_年:制定《七里小学学校章程》,争创区名学校。

202_年:完善与学校自主发展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七里小学质量管理手册》。

202_年:争创省级“六有”先进学校。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学习课改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论素养、现代学校管理理念和较高管理实践能力的干部队伍。(2)、规范制度建设的程序。发挥全校教师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校党支部、教代会的作用,形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制度建设程序,并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发展机制。(3)、以激励机制为先导,及时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完善和建设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细化精化,增强可操作性,使其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其与学校的主动发展相适应。

3、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2_年:制定干部、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针对教师专长和近几年专业发展进行定位培养,使教师能够人尽其用。强化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校本及区域联动式的教学研究,发挥学者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和展示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202_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研究型骨干教师队伍。落实教育教学目标量化管理条例,并形成管理特色。加强对“两课”的研究与管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方面加强学习,内强素质,另一方面,结合我区“三名工程”努力打造优秀教师,为教师提供发展的空间。

202_年:完成各级立项的研究课题,并推广成果。

具体措施:(1)、集中培训,更新教师理念,发展专业技能。如新课程培训、电脑操作培训等。

(2)、分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充分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带头作用。从“始于问题”的宗旨出发,由点到面,将教师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作为小课题研究,促使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使科研成为日常的教研。

(3)、个体提高,促进教师个性品质的发展。在集中培训、分组培训的同时,提倡教师多读书、记笔记;钻教材、写反思;爱思考、善总结,将“八个一”的记录作为自己不断提升的手段。

(4)、网络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可在学校网站中开设“教育论坛”栏目,教科室将从教育教学类杂志上收集的具代表性的案例或问题以及从教师教学实践中选择的典型案例或问题,传到“教育论坛”、“教师博客”,请老师们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从而运用网络共享教育智慧。

4、办学条件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2_年:对校园实施整体设计,落实和加大各功能室的“两率”管理。202_年:开源节流,加大对校园网的投入和管理。

202_年:争取区教育局的扶持,对各功能室设施配备基本到位,解决校园电路老化、增容等问题,并加大对学校锣鼓队的投入。

5、教学质量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2_年:深入市级重点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开展“深度教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做到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202_年:探索协作式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创建新型的思维型教学文化;通过对话、合作与探究,营造积极和谐的高效课堂。

202_年:以“十一五”各级课题为抓手适时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推广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具体措施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导向

引进现代教育评价中提倡的多元性、发展性、过程性等评价手段,打破唯一以考试分数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做法。对部分有条件的学段或学科,率先进行等第制、学分制、综合评定制等评价方法的试点,研究有效的教学评价,最终制订出一套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发展,有助于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是核心

提高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的核心任务。

(1)、加强对教学工作方向的宏观调控,加强对教学业务管理的指导服务。进一步理顺教学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关系,促进教学管理、指导、服务的协调性、有效性。

(2)、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努力解决管理中的忙乱现象和薄弱环节。剔除管理中的盲目和无效,调整管理的理念和思路,研究新的管理策略和措施。针对学校当前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加强对策性管理措施的研究和制定,发挥管理的有效性。(3)、重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终结管理上找到最佳结合点,协调统一项目管理、资源管理和档案管理,提升现代教学管理水平。

课程改革是途径

(1)、整合各方力量,发挥地域和学校本身的优势,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多元化的开放型课程体系。

(2)、继续进行校本课程管理与评价的研究,深入课程改革,建立和健全校本教材的审定和备案制度,形成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6、校园文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2_年:学校行政、党支部、群团等部门组成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制定以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科学规划,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202_年:开展文化艺术美育活动及特色班级活动,使班班有特色。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逐渐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

202_年:以学校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典型事例鼓舞全体师生,发挥榜样作用,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师生为建设校园文化尽职尽能。

7、办学特色阶段性目标及实施策略

202_年:成立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好起始年级每月一次的妈妈课堂活动,其他年级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学校活动,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家长积极参与,学有所获。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开放,由具备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分批对老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202_年: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成立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和学校家长委员会。

202_年:认真总结家长学校工作的经验,申报省级示范家长学校。在办好年级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学校将加快成立各年级家长委员会的步伐,让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真正成为家长们主动学习,乐于畅谈的阵地,在家校的真诚携手和共同努力中,不断摸索新方法,总结好经验,尽快形成易操作便管理的工作模式,争创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第五篇:学校发展规划

陕西汉阴黄冈创新学校发展规划

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⒈办学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主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老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⒉办学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心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⒊办学目标

(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

(2)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把我校建成安康市一流的民办学校

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立志立德、求知求真”的校风、“博爱爱生、诲人不倦”的教风以及“勤学、精思、博学、求新”的学风。

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

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校园之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教室里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同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课间操、工间操和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

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2)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各教研组成立研究课题。

(3)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5)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

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任。

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⑶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学习《六要六不要》、《十要十不要》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

(4)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行动、社会实践、春游”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4.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4.在一年内,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者),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3)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4)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5)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考评办法、全员聘任的聘后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

(五)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与福利待遇,努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物质与经费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政策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的外出参观与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六)建立特色,发展内涵。

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兴趣小组为补充的艺术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3.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校园之声演播基地、图书室读书基地、学校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的设施及资料,不断提高其档次,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4.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八)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

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5.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盘查、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

(九)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

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国学发展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