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 “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 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 “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第二篇:导学案使用心得
导 学 案 使 用 心 得
针对我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特点,新学期开始,校领导决定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以改变这一现状。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凝结着学校领导的心血,体现了他们处处为学生考虑、时时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考验着老师和学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从教师方面来说,改变了教师演员角色的观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整个课堂是教师的自编自演,学生只是观众,只是被动的观看、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最终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在以导学案为主要教学手法的的教学模式中,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只能是导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每节课的各个主要环节,利用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身心负担,而且会使教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生方面来说,改变了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导学案,学生开始自己思考,开始自己动手,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提出见解的机会。有了导学案,学生逐渐改变了以往懒于动手、一味依赖老师的坏毛病,开始自己动手,翻阅资料,互相交流、探讨,解决了问题,1
掌握了知识。可以说,有了导学案,学生都有了“我要学”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半个学期的摸索与努力,我们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体会。
1、导学案重新定位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导学案实现了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为主体的原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样,教师通过编写导学案,实现了对教材的总体把握,同时能基本预测课堂教学效果,使未来的课堂按教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设计适合学生思考、学生能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如此一来,就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不再老是怀疑、否定自己。
第一次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是《离骚》。按以往的教学理念,针对这样比较艰涩的文章,教师肯定得费尽力气的大讲、特讲,肯定得逐字逐句的给学生灌输。使用导学案后,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显得很有兴趣,多数都在认真的阅读、作答。针对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意义,学生都会反复的阅读课文、查找资料,不知不觉中,问题解决了,而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关于作者屈原的生平,大家更是有兴趣,都在查找资料,并且在互相争论。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离骚》是我国古代一首什么性质的诗,有的说是抒情诗,有的说是政治诗,而且都有证据。老师说咱们综合一下,就是它
2的正确答案,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信学生能够记得非常深刻的。
2、导学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改变了过度依赖老师的习惯。课本中的问题,或者课堂上延伸的问题,只要肯动手动脑,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可由于过度的依赖老师,学生连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懒得自己去解决。使用导学案,学生直接明了的把握了学生目标,对文章的总体内容有了了解,从心理上克服了对文章学习的恐惧。而且,面对导学案上的一个个问题,学生自然而然的有了一种要攻克问题的愿望,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学生学会了独立的思考,实现了自己的发展。
在《兰亭集序》的导学案中,有一问题设计的非常好,问文章每个部分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字眼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依据。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很快就发现了答案,分别是第一段的“乐”、第二段的“悲”、第三段的“痛”。通过导学案,学生自己有了动手的兴趣,而且由此掌握了文章的情感思路。
3、导学案的使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收获。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要求的问题,使他们自身的价值都得到认同。我教的、学生基础都比较薄弱,要让他们彻底掌握课文所有的知识点,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通过导学案,可以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每课都有所收获。虽然收获的可能有多有少,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发展。学习《祝福》时,有的学生识记了其中的字词,3有的学会了复述故事情节,有的把握了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他们的收获不同,但都有所发展。
总之,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的方法,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编写导学案时,需不时的征询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也参与设计,使他们在使用导学案时能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导学案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最关键的部位是要贯彻执行下去。具体的说,就是要想法设法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案,使导学案的实际意义能够得以实现
第三篇: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心得
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心得
泽夫中学翟玉军
上学期用上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对上学期的导学案使用的效果撰写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在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上学期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七年级有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权重分在40分左右。到八年级达到60分左右。而七年级的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原五标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考题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即使是在课堂上讲过,学生的印象仍没有在导学案中呈展的题目深刻。因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题目)的记忆。因而成绩就提高很快。
新课教学在17周左右完成,再利用2个周的时间进行复习梳理,主要的就是了解知识点。但由于开卷考试,学生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视,教师又不能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但是,上学期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的记是建立在平时的,上课留字留印象,复习留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再加以强化,考查的是导学案的知识,学生重视,成绩提高,兴趣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知识面大为提高。
有些老师对导学案中能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些怀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能力学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查找课文,文字组织上有相当的进步,一些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潜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利用表格填写出人的一生中骨的动态变化的时间、成分和特性时,这些学生的表现是能非常迅速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填写。
其次是知识面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对生物题目的见多识广,原来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模式中占用学生的时间多,学生自学过程中抄答案的可能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对知识的识记不劳。利用导学案教学后,知识传授和练习都要求在课堂内解决,不留作业在课堂外,这样对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内解决。增加了理解,也就增加了印象,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开阔解题的思路,清除了许多错解,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考卷中较难体现出来,但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有利用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有所加强。
三、对于新学期的导学案的撰写来说,还有些心得是要说一说的:
1.模式: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的导学案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2.自主学习环节,我发现,以填空为主才是适当的,所需要学生填写的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力求是在课文中能找得到,并且空数不超过5个为宜。这样学生能在课堂内利用5分钟的自学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当然如果遇上较难的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做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完成自主学习。
3.互动学习环节,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应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设计讨论时,最好有两到三个选项,这样小组中六位同学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才可能较好的进行讨论,并能迅速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解释。
另外,课文中的活动也可以融合在互动学习的环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4.探究学习环节,我们认为应该要以解决题目中的难点为目标,也就是要能解决学习难点为前提,每节课都有一些难点,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题,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需要老师的演示包括投影、板演,详尽的讲解,在导学案中也可以罗列出解题要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能顺利地解决学习难点,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顺利准确地完成过关检测。
5.导学案占的版面我认为是16K两页为好,后页则是用于练习,这样一堂课做的练习
才足够,学生学习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并得到解决。如果时间足够还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讨论,对学习重点加以强化。
6.练习的题目在初中生物科来说,我认为是没必要分组,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没有必要搞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对于一般的题目也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知道题干的意思,知道解题的方法,知道答案。形式主要的是选择,辅以填空和识图,切忌论述,有问答题就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解决,否则学生无法周全解答,时间耗掉了,课堂效益还得不到保障。
总之,利用好导学案教学,还有一些环节需要注意,整篇导学案中要注意美观整洁,编排要合理,特别是要注意相同的知识点不要分散,要用一个活动去解决,基本的概念用自主学习活动解决,课文的活动、生物科学历程用互动学习解决,知识难点、较难的题目用探究学习活动解决,课堂作业用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课堂内把本节的导学案的学习活动都加以解决。课后仍然要回收检查,以督促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篇:使用导学案的心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英语学科中使用导学案的心得
就来谈谈英语学科中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使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行动”在我校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问题上要吸取其他老师的经验。如何将英语新《课程标准》落实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及素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开学以来,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英语教研组深入研究,认真实践,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下面我学案即导学方案,是全组英语老师集体备课的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单元,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目的,由集体讨论、研究,统一体例,编写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于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该方案的要求,在老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学案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使用时,实施“课前复习———课间练习——课后训练”等环节。由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生目的性更强,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练习及记忆知识要点上,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学案还是学生复习时不可多得的一份经典资料。
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必须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做到了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道学案。本学期我使用了学案教学。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时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就如我其中在教授unit 4 numbers 第一课时,讲到数字。我就在导学案的课前复习中设计了,先复习基数词,序数词的变化规则,让学生复习它的读法,念法。为上新课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还设计了几个与数字有关的问题。如:Where can you see numbers? 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能拓展思维。
二.课堂围绕导学案授课
学案有助于学生把握教学脉搏,节省时间(如少抄笔记),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另外,学案实行当堂训练,使得学习的针对性更强,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特别是重难点的突破。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因此,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健构。在课堂中的这一个环节是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分析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分风。
课堂实施导学的主要步骤为:
1.预习情况交流,如unit 4 numbers , 我在开始上课时会问,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之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和老师共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的好习惯,也让其他学生能带着问题来上课。2.语言实践的交流(口语训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3.学习成果的展示,我在每堂课都会设计四个小组竞赛的活动,认真预习的学生回答对了新授的知识点,他们组就可以加分。在促使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下,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4.情感体验交流。在unit 4numbers 中,我要求以数字来介绍一下自己和他的家人,能够与学生一起分享。5.当堂测试:在经过学习探讨后,学生解决了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中直接测试,是对他们对本堂课学到多少知识的一个反馈。
三.课后知识巩固,拓展环节
这是一个教师接受学生汇报结果或进行总结、评价的过程。它主要是立足于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过程。在课后设计的巩固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课间学习后对知识的一个反馈。学生能学以致用,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消化。通过导学案的实施,学生有了自己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学习,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响应的提高,我有成功,有收获,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篇: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使用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习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③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④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
我校作为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