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让他高贵地固执下去——写给傅雷[范文]
就让他高贵地固执下去
任晨璐 高二(16)溧水县高级中学汉族 女邮编 211200指导教师张方健 在上海市江苏路旁,傅雷故居依然屹立在风雨中。虽然岁月的痕迹无情的印刻在他的墙壁上,风雨的侵蚀带走他昔日的容颜,残垣断壁证明了无数个岁月轮回。但他仍旧在风雨飘摇之际傲然挺立,突显一股傲然正气,这便是傅雷一生的写照。
从巴黎留学回来的他在上海美院任教,青年才俊,前途大好。然而因为他不愿委身于世俗的洪流,断送了自己的前程。新来任教的美术老师的作品挂在展览墙上,傅雷觉得不满意,毫不留情的叫人取下,并说道:“不好的画就不应该挂在这里!”全然不顾一旁早已无地自容的美术老师。他的严谨,他的不谙世故,遭到了不少人的冷眼,甚至为了一位美术老师的待遇不公而不惜愤然职责校长,并毅然决定离开这个曾今可以让他施展抱负的舞台。如果傅雷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懂得小小的变通之道,他的命运之路也许就不会如此坎坷。
看透了世道的黑暗,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傅雷便走进了书斋,成了一个没有单位的人。即便是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也不愿再涉足世俗的污泥,于是依然提起了笔,固执地翻译起法国文学。尽管稿费并不可观,然而他乐在其中,他可以潜心在书斋里塑造一个高贵固执的自己。对待翻译工作,傅雷又固执的严谨。花了近两年翻译的书,如果不满意,他会毅然烧掉,每一篇,每一节,每一句,每一个词都会译到十全十美。他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瑕疵,正如高洁的品质容不下世俗一丝一毫的沾染,吹毛求疵的性格是他一笔一划的书写出一个近乎完美的篇章。就是这样的固执,就是这样的高贵,在妻子朱梅馥的理解与关怀下,傅雷就像是一朵生活在温房里的百合。屋外是翻云覆雨的泥潭,屋内却是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安定,小屋里的傅雷就这样固执的维护者那份高洁。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来临,本以为可以超然世外的傅雷也被这场风暴席卷,没能幸免。被扣上“右派”的头衔,宁静的生活被“文革”的大石激起轩然大波,批斗,抄家,然而傅雷全然不理,依然固执的从事着自己热爱的翻译工作,在文字拿起精神的武器。好友们却为他急得团团转,一天夜里,好友石西民匆匆来到傅雷家中,鼓励他写一份高调点的检讨,承认算了命要紧啊,甚至为他拟好文章只等签字。然而傅雷却一拍桌子,厉声否决,一如当初离开美院一般决绝,宁可粉身碎骨也不能毁了名节,坚决不签。好友无奈离去,面对傅雷的固执束手无策。很快噩梦就要降临,就在就在被抄家的当天,傅雷夫妇被发现双双在屋中自缢而死,为了不让板凳踢倒的声音吵到邻居,特地在地上铺了棉胎。屋内一切都没动过,一如傅雷用生命来维护的人格一般健全。他用最高贵的手段呵护了一生的节操,用死亡诠释了最后的尊严。就是这样的固执,这样的高贵,成就了一生的荣光。
如果傅雷懂得变通之道,听从了好友的劝告,也许会苟活下来,但是卑贱的活着不如高贵的死去。正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宁可葬于江鱼腹中,也不愿听从渔夫淈其泥而扬其波的劝说,不懂变通之道也许正是屈原与傅雷在史册中熠熠生辉的原因吧!高贵的固执,可能也是屈原和傅雷成就一生辉煌的武器吧!
书斋依然在风雨中摇曳,在四十年的岁月中继续坚守着傅雷那份高贵的固执!
第二篇:写给傅雷的一封信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7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信吧,书信在人类的交流与沟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给傅雷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1敬爱的傅雷先生:
您好!
我知道您一定不会看到这封信,但在读完《傅雷家书》后总是想写些什么。
在您给爱子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信中有句话深深地触碰到了我你是以艺术力生命的人,也是真理、正义、人格等等看作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为乐生的人。其实我所认为的艺术是人与她融汇为一体,就像我在舞蹈时已经不是人跟着拍子走,仿佛是灵魂的相遇,热爱产生的共鸣。对艺术最真挚的应该就是热爱了,可艺术她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但真理、正义、人格都才是人这大树的根基。这人生的一路走来,路过千山万水,是满载财富的。在我的理念里啊,正义它不一定就是最正确最至高无上的,我也偶尔在前行路上偏移,对前面的路
而感迷茫,但是只要在我的信仰里还是有善字的话,我相信凭着心里的光可以驱逐前方的黑暗。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您说中英文交流的转换会有些隔膜。我是同意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文化也会造成很大的差异。最近,中国大陆将千百年前的汉服流行起来了,汉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包容与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得到了尊重。还在不久之前,身穿汉服出门是会被议论为奇装异服的,大家都似乎忘记了这种文化的存在。这几天在日本赏樱花时,许多外国游客都以为我身上的汉服是日本或者韩国的衣服,看来汉服在世界的舞台上还没有精彩亮相啊。在与外国游客解释这是中国的服饰后,他们都纷纷夸赞呢。您看,在如今迅速发展的世界里,它也多了包容性,可能文化就是这样源源不断的吧。从李白杜甫时期的盛唐到如今繁盛的中国,相信只要还有人热爱且欣赏汉服,那它就不会止步于这个现代化的世界,它会一直走下去,遇到它的伯乐。希望有天全世界都会认识那是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服饰,是一种文化,是从前的故事。
艺术和文化总是息息相关的,家书与教育也是形影不离的,感谢您的书信让我受益匪浅。善,它是我的信仰。
xxx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2亲爱的孩子:
很高兴知道你有了一个女友,也高兴你现在就告诉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多指导你。对恋爱的经验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朋友中数十年悲欢离合的事迹和平时的观察思考,使我们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能比别的父母更有参加意见的条件,帮助你过这一人生的大关。
首先态度和心情都尽可能的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有的事。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只表现好的一方面,把缺点隐藏起来。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
所谓冷静,不但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这点,是很难。人总是人,感情上来,不容易控制,年轻人没恋爱经验更难保持身心的平衡。同时与各人的气质有关。我生平总不能临事沉着,极易激动,这是我的大缺点。幸而事后还能客观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致于使当场的意气继续发展,闹得不可收拾。我告诉你这一点,让你知道如临时不能克制,过后必须由理智来控制大局;该纠正的就纠正,该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该收蓬时就收蓬。总而言之,以上二点归纳起来只是: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须下一番苦功在实际生活中长期锻炼。
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朋友也好,爱人也好,一遇到重大关头,与真理、道德、正义……等等有关问题,决不能让步。
其次,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出是不是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它次要的优点多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此点很重要。有些缺点双方都能容忍;有些则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最好双方尽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面目来,优缺点一齐让对方看到。必须彼此看到了优点,也看到了缺点,觉得都可以相忍相让,不会影响大局的时候,才谈得上进一步的了解;否则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朋友。可是要完全看出彼此的优缺点,需要相当时间,也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来考验;绝对急不来!更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论是好的结论或坏的结论)唯有极坦白,才能暴露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缺点总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为了求恋爱成功而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的人其实是愚蠢的。当然,在恋爱中不自觉地表现出自己的光明面,不知不觉隐藏自己的缺点,不在此例。因为这是人的本能,而且也证明爱情能促使我们进步,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正是爱情的伟大之处,也是古往今来的诗人歌颂爱情的主要原因……。
事情主观上固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须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失恋等等痛苦,这一点“明智”我觉得一开头就应当充分掌握……。
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从长考虑,细细观察,力求客观!感情冲上高峰很容易,无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要久而弥笃的维持长久的友谊可很难了……。
除了优胜缺点,两人性格脾气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刚柔、软硬、缓急的差别要能相互适应调剂。还有许多表现在举动、态度、言笑、声音……之间说不出也数不清的小习惯,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这些,就得冷眼旁观,慢慢咂摸。……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情毕竟更健全更可靠。人的雅俗和胸襟器量也是要非常注意的。……你自幼看惯家里的作风,想必不会忍受量窄心浅的性格。
以上谈的全是笼笼统统的原则问题……。
长相身材虽不是主要考虑点,但在一个爱美的人也不能过于忽视。
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3亲爱的孩子:
对恋爱的经验和文学艺术的研究,朋友中数十年悲欢离合的事迹和平时的观察思考,使我们在儿女的终身大事上能比别的父母更有参加意见的条件。……首先态度和心情都要尽可能的冷静。否则观察不会准确。初期交往容易感情冲动,单凭印象,只看见对方的优点,看不出缺点,甚至夸大优点,美化缺点。便是与同性朋友相交也不免如此,对异性更是常有的事。许多青年男女婚前极好,而婚后逐渐相左,甚至反目,往往是这个原因。感情激动时期不仅会耳不聪,目不明,看不清对方;自己也会无意识的只表现好的方面;把缺点隐藏起来。保持冷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为了谈恋爱而荒废正业,或是影响功课或是浪费时间或是损害健康,或是遇到或大或小的波折时扰乱心情。
所谓冷静,不但是表面的行动,尤其内心和思想都要做到。当然这一点是很难。人总是人,感情上来,不容易控制,年轻人没有恋爱经验更难维持身心的平衡,同时与各入的气质有关。我生平总不能临事沉着,极容易激动,这是我的大缺点。幸而事后还能客观分析,周密思考,才不致于使当场的意气继续发展,闹得不可收拾。我告诉你这一点,让你知道如临时不能克制,过后必须由理智来控制大局:该纠正的就纠正,该向人道歉的就道歉,该收篷时就收篷,总而言之,以上二点归纳起来只是:感情必须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须下一番苦功在实际生活中长期锻炼。
我一生从来不曾有过“恋爱至上”的看法。“真理至上”“道德至上”“正义至上”这种种都应当作为立身的原则。恋爱不论在如何狂热的.高潮阶段也不能侵犯这些原则。朋友也好,妻子也好,爱人也好,一遇到重大关头,与真理、道德、正义……等等有关的问题,决不让步。
其次,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像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出是否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他次要的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此点很重要。有些缺点双方都能容忍;有些则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最好双方尽量自然,不要做作,各人都拿出真面目来,优缺点一齐让对方看到。必须彼此看到了优点,也看到了缺点,觉得都可以相忍相让,不会影响大局的时候,才谈得上进一步的了解;否则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朋友。可是要完全看出彼此的优缺点;需要相当时间,也需要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故来考验;绝对急不来!更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论是好的结论或坏的结论)!唯有极坦白,才能暴露自己;而暴露自己的缺点总是越早越好,越晚越糟!为了求恋爱成功而尽量隐藏自己的缺点的人其实是愚蠢的。当然,在恋爱中不知不觉表现出自己的光明面,不知不觉隐藏自己的缺点,不在此例。因为这是人的本能,而且也证明爱情能促使我们进步,往善与美的方向发展,正是爱情的伟大之处,也是古往今来的诗人歌颂爱情的主要原因。小说家常常提到,我们在生活中也一再经历:恋爱中的男女往往比平时聪明;读起书来也理解得快;心地也往往格外善良,为了自己幸福而也想使别人幸福,或者减少别人的苦难;同情心扩大就是爱情可贵的具体表现。
事情主观上固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须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失恋等等的痛苦,这一点“明智”我觉得一开头就应当充分掌握。最好勿把对方作过于肯定的想法,一切听凭自然演变。
总之,一切不能急,越是事关重要,越要心平气和,态度安详,队长考虑,细细观察,力求客观!感情冲上高峰很容易,无奈任何事物的高峰(或高潮)都只能维持一个短时间,要久而弥笃的维持长久的友谊可很难了。……除了优缺点,俩人性格脾气是否相投也是重要因素。刚柔、软硬、缓急的差别要能相互适应调剂。还有许多表现在举动、态度、言笑、声音……之间说不出也数不清的小习惯,在男女之间也有很大作用,要弄清这些就得冷眼旁观慢慢咂摸。所谓经得起考验乃是指有形无形的许许多多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人家一举一动所引起的反应即是无形的批评),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毕竟更健全更可靠。
人生观世界观问题你都知道,不用我谈了。人的雅俗和胸襟气量倒是要非常注意的。据我的经验:雅俗与胸襟往往带先天性的,后天改造很少能把低的往高的水平上提;故交往期间应该注意对方是否有胜于自己的地方,将来可帮助我进步,而不至于反过来使我往后退。你自幼看惯家里的作风,想必不会忍受量窄心浅的性格。
以上谈的全是笼笼统统的原则问题。……长相身材虽不是主要考虑点,但在一个爱美的人也不能过于忽视。交友期间,尽量少送礼物,少花钱:一方面表明你的恋爱观念与物质关系极少牵连;另一方面也是考验对方。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4敬爱的傅雷先生:
您好,虽然我知道您一定收不到这封信,但还是忍不住在这儿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在你的家书中,我看到了您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看到了您作为一个丈夫的无微不至,始终如一,也看到了您那“可贵的理智之光”和刚直不阿的品格,以及在文学艺术天地中对人生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您身在中国,心系远方爱子,您的第一封家书与最后一封家书前后相隔八年之久,您对傅聪的殷殷关切,舐犊情深,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您的好多家书都是在于傅聪谈论音乐钢琴,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侯学琴的感受。
记得那时的我天天要练4,5个小时,每天被母亲逼着坐在琴边,看到别人在玩儿,我练得心神不定,便免不了要受一顿训,常常边哭边揉眼看谱子,手指弹得通红,手背被打得通红。我嚷着告诉母亲我恨弹琴,可是,她永远不理会我。呵,倒奇怪了,几年下来,我也习惯了,喜欢上了钢琴。渐渐地长大了,自己也从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便渐渐地明白了母亲那时的苦心。我想,傅聪能有现在的成就,您一定花了无数的心血吧!您给予他的帮助与支持一定是无价之宝。
记得您有一封家书是这么说的:“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风格,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您的话是如此的宝贵与真诚,让我也是收益菲浅,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场景。
那时已经将近晚上十二点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楼下有自来水的声音。我便下楼去看,居然发现妈妈在那儿洗红枣,洗得专心致志,一个一个地仔细地挑拣着,洗刷着,居然没注意到我走到了她身后。那一刻,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原来我每天早上喝的红枣汤是妈妈这样熬出来的。怪不得我从来没吃到过一个变质的红枣,个个都香甜无比,每次当我垮妈妈红枣买的好时,她总是微微一笑。那是欣慰的笑容,蕴涵着无限的深意。
母亲一直对我无私地奉献着,她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深深的爱与关怀。这正如您所说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您的每一篇家书都令人回味,就先说这么多吧!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5敬爱的傅雷先生:
您好!我知道您一定不会看到这封信,但在读完《傅雷家书》后总是想写些什么。
在您给爱子一九六零年八月二十九日的信中有句话深深地触碰到了我——“你是以艺术力生命的人,也是真理、正义、人格等等看作高于一切的人,也是以工作为乐生的人”。其实我所认为的艺术是人与她融汇为一体,就像我在舞蹈时已经不是人跟着拍子走,仿佛是灵魂的相遇,热爱产生的共鸣。对艺术最真挚的应该就是热爱了,可艺术她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但真理、正义、人格都才是人这大树的根基。这人生的一路走来,路过千山万水,是满载财富的。在我的理念里啊,正义它不一定就是最正确最至高无上的,我也偶尔在前行路上偏移,对前面的路而感迷茫,但是只要在我的信仰里还是有“善”字的话,我相信凭着心里的光可以驱逐前方的黑暗。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三日,您说中英文交流的转换会有些隔膜。我是同意的,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文化也会造成很大的差异。最近,中国大陆将千百年前的汉服流行起来了,汉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包容与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得到了尊重。还在不久之前,身穿汉服出门是会被议论为奇装异服的,大家都似乎忘记了这种文化的存在。这几天在日本赏樱花时,许多外国游客都以为我身上的汉服是日本或者韩国的衣服,看来汉服在世界的舞台上还没有精彩亮相啊。在与外国游客解释这是中国的服饰后,他们都纷纷夸赞呢。您看,在如今迅速发展的世界里,它也多了包容性,可能文化就是这样源源不断的吧。从李白杜甫时期的盛唐到如今繁盛的中国,相信只要还有人热爱且欣赏汉服,那它就不会止步于这个现代化的世界,它会一直走下去,遇到它的伯乐。希望有天全世界都会认识那是来自中国的一种传统服饰,是一种文化,是从前的故事。
艺术和文化总是息息相关的,家书与教育也是形影不离的,感谢您的书信让我受益匪浅。善,它是我的信仰。
来自未来的读者:何定梁
日期: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6亲爱的孩子:
元旦一手扶杖,一手搭在妈妈肩上,试了半步,勉强可走,这两日也就半坐半卧。但和残废一样,事事要人服侍,单独还是一步行不得。大概再要养息一星期方能照常。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20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了,即使孤独也不怕了!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斯曼齐安卡说的萧邦协奏曲的话,使我想起前二信你说李赫特弹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的话。一切真实的成就,必有人真正的赏识。
音乐院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牛斗的表现才对。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
写给傅雷的一封信7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九月二十二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耽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的时候,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英文,意即毁坏、废墟),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说到音乐的内容,非大家指导见不到高天厚地的话,我也有另外的感触,就是学生本人先要具备条件: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
第三篇:读《傅雷家书》有感 高嘉乐
读《傅雷家书》有感
城镇中学 255班 高嘉乐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伤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因此我拜读了这本《傅雷家书》。
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perfection(完美),其实perfection(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perfection„„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perfection,但是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由此我想到一个故事。以前有一面破碎的镜子,碎成了好多片,其中有一片想去找到剩余的,以重新组成原有的镜子的面貌。一路上他由于自己有棱有角,滚得很慢,从而领略到了一路的可餐秀色。当它千辛万苦地找到了所有碎片,“破镜重圆”时,它成了一个整圆,滚得很快很快,一路上的风景在刹那掠过。
其实我们都在追求完美,而恰恰是我们现在的不完整,把我们带到了追求完美的境界,促成了其它方面相对的完整。而真正当有一天,所谓的完美在身上发生时,我们倒有可能失去很多。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著称的,我以为他们父子的关系是不太好的,而读了此书之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自始至终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遗。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它无论什么都无法代替的。
掩卷后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很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深的研究,也许这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的教导儿子,读起来很亲切很感人,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有时候我还会想:要是我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该是什么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