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16-625594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9 08:13: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借此机会,谈谈我上一年的工作情况。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既辛苦又充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和大家具体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拙见。

一、教学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这虽然有些片面,却也有合理的成分。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石。去年,我刚步入学校、初为人师,资历尚浅,我认识到自己贫瘠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根本不能胜任当下的工作。所以我特别注重向本校教师虚心学习,取长补短。记得在进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的教学时,我对里面对蔡桓公的称呼产生了疑问,究竟是读大(da)王还是大(dai)王呢,好像两个都说的通,学生对此都有争议。我便去请教张主任,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认真的研究起了这个问题,很负责的告诉了我不同读音的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解决了我的疑惑。在虚心接受老教师的热心帮助和耐心指导的同时,我又发挥自己思想虎跃,接受新知识能力强的优势,踏实刻苦工作。令人欣慰的是,每次考试班级排名都在镇里名列前茅。在此我要感谢学校里的各位老师!

二、校荣我荣的集体感。老师们工作上的互帮互助以及在生活上给予我的的关心都给了我无限温暖。东仲小学成了我教学的家。每次考试或者是检查,我都想着不能拉学校的后腿。作为新教师,我一样也要为学校争光。这样的集体荣誉感激励着我去更加努力工作。我平日住在学校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教学之中。每天天刚亮,就会有学生清脆的声音把我叫醒,他们的活跃和热情让我也不再有借口懒惰。我便一大早起来,去操场上跑两圈,然后看他们去教室自由读书。我便又下楼去做早饭。我经常会在等饭凉下来的几分钟功夫,再上楼巡视一下,然后再回去吃饭。课程表的一节早自习经常会拓展变成两节甚至三节早自习。每天早晨是我最充实的时光。它让我从一大早便和学生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状态。

三,热爱学生。无论是给学生缝补被扯坏的衣服,还是下雨天给他们找盖自行车车座的塑料袋。这些微小的帮助都能让我从他们的眼中看到对老师的感谢。记得有一次,班里的学生xxx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完成,而成了班里嘲笑甚至孤立的对象。这让他整天闷闷不乐,无心学习。了解情况后,我及时制止了学生揪住别人小辫子不放的坏习惯,教育大家:人人都有可能犯错,重在错了能够及时改正。我们大家小时候都跌倒过,却都不可能因为一次跌倒,而被别人叫成瘸子。所以,在我们希望别人的能宽容自己的时候,也对别人有一颗宽容之心。班上的风气正了许多,不会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而会想着帮助别人改正缺点。许多学生正是因为我们不经意的小帮助,有了更多对老师的感谢。这些无形的感谢会督促他们有更加认真的学习态度。所以当我们真心的去热爱学生、帮助他们,也是在帮助了我们自己。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今后我会一直把它当做我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我工作当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日后多多给予我帮助。

第二篇:爱生如子

“爱生如子、乐教精业”演讲稿

水源中心校胜利小学教师:朱安虎

爱是生命与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我们教师更应该爱学生。爱生如子,该像父母爱子女那样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贯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用爱的情感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使他们茁壮成长。叶圣陶说:“如果我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真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真心要他们做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面对那些调皮捣蛋、敏感易动、爱发脾气的孩子,就难免有些“想爱却爱不起来了”,这如何是好?我觉得还是应该把握好心态,一视同仁,给他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

“既选择从教,则首应爱生,与学生建立深厚友谊,力建和谐优良的师生关系;既选择从教,则应乐教,饱含责任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既教育学生成人成才。”这句话就是我对“爱生乐教”的理解,也许浅薄,但却是我最真实的感悟。从开学到现在,我从“爱生乐教”中一路走来,收获颇多。

从“爱生”中所得:“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首先让学生爱你这个人。”过去我们说的“爱”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这种爱,很多时候表现为长辈对晚辈的关心、领导对下属的关爱,两者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而我们现在提倡的“爱生”,着重强调“平等、友善”,这是一种职业爱。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学校与教师所做的一切,都要替学生着想,不仅要考虑到满足他们对知识、技能的需要,还要考虑到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也应适应他们的接受方式。因此,爱生教育实际上就是以学生为本,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有时候难免会在“尊师”与“爱生”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当一个老师把“尊师”放在首位的时候,她会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在心”。而当一个老师把 “学生”放在首位的时候,她会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思考学生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真没少和这些“小萝卜头”生气:不知道,为什么我布置的作业是写一行他们却写两行,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有打不完的“小报告”,上课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我是一个快乐的人,所以我不希望我是一个让人害怕的老师,但吵闹的课堂,调皮的孩子,却让我好长一段时间不知该如何面对,甚至焦头烂额。直到有一天,我意外的在一篇文章中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文中提到可以尝试着在孩子喜欢的游戏中培养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而且我觉得这也很适合我带的学生,孩子都比较喜欢玩一些游戏,而每个游戏都是有规则的,尤其是学生们喜欢的一些体育活动。于是,我让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运动员,然后定一些小规则,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加分,对于那些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扣分,每周选出冠军、亚军和季军,至此之后,课上纪律便好多了很多。这让我觉得要教好学生是需要方法的,一味的批评或处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老师大多数时候的身份应该是“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尊师”与“爱生”的尺度,应该是以学生为基础的前提下去衡量,作为一名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

从“乐教”中所得:“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是在让自己成长。”这学期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后进生的进步问题,由于刚踏入这行不久又加上脾气有些急噪,所以在处理后进生的问题上没少碰壁,但学生的每次进步却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惊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也在成长。我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本班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一直十分严重,大部分学生属于理解力较快的,所以在一、两遍后就能明白课程内容,而还有个别学生,要说上好几遍才有可能只有一点的了解,在这些个别学生中大部分是知道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不太正确,所以,开开“小灶”还是有机会赶上来的,不过这其中有一个小朋友却尤为的放肆,上课不听讲,总是想当然,不写作业,考试也不答题,无论我怎样说服教育,就是听不进去,每次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和不答考试题的时候,他都会用一双迷茫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说,为什么要写作业,为什么考试就一定要答题,不答也不会怎么样啊?小朋友总是这样的想当然,我只有向学生的家长了解情况了,父亲说这孩子从来都不把事当事,从幼儿园就这样,课下我向许多有经验的老师讨教了不少的建议,并逐一的进行了尝试,终于,让我找到了一剂适合小朋友的“良方”,原来小家伙一直希望很想表现自己,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我不再批评小朋友,反而总是找机会让他表现自己,让他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就会赢得荣誉,他也可以是个优秀的好孩子。一段时间后,当听到他上课和同学们一起大声回答问题,而且比其他人的声音都大时,我知道小朋友进步了。记得有一次小朋友看着其他同学优秀的试卷问我:“老师,我还差多少分,也能考优秀啊?”我心中霎时被一股莫名的感动与欣慰所填满,我知道小朋友成长了,懂得自己要做些什么了,而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份最甜的收获,是我有勇气迎接下一个挑战的动力。

我会享受每一天与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从“爱生乐教”中一路走来,让我清楚地看到,在付出大量辛勤劳动的同时,也收获着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喜悦,也体验着不断自我超越的成就感。

俗话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得与失就像小舟的两支浆、马车的两个车轮,相辅相成。佛家讲:“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所以,丧失与收获、追求与放弃,本就是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应该以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得失。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肤色;要想永远拥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梅、菊放弃安逸和舒适,才能得到笑傲霜雪的艳丽;大地放弃绚丽斑斓的黄昏,才会迎来旭日东升的曙光;春天放弃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进硕果累累的金秋;船舶放弃安全的港湾,才能在深海中收获满船鱼虾。

师德师风案例分析

水源中心校胜利小学教师:朱安虎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把这种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作为班主任,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一、案例背景

班里有一个就读学生,名叫韩登宏,这个孩子好动,上课时经常影响同学,下课时喜欢和同学打闹,做作业时也心神不定„„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认真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了,可过后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反复如此,一段时间后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

二、事情的经过

有一次在课堂上,见不爱学习的韩登宏很难得地高高举起了小手,我立刻请他作答,当时他可能是有些紧张,在回答时结结巴巴的,结果班上有一个学生朱润生当场笑出声来。我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只听韩登宏气势汹汹地冲朱润生吼道:“笑什么笑!”朱润生顿时止住了笑,可韩登宏并未就此罢休,他一会儿踢桌子,一会儿撕纸。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我引导其他学生继续集中精神上课,对韩登宏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

下课了,我发现韩登宏仍然没有“消气”,因此先把朱润生找来,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朱润生也表示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向韩登宏道歉。又过了几节课,当我发现韩登宏已逐渐冷静下来后,便将他找来谈话。他一进办公室便低着头看地板。我知道他已经做好被批评的准备,像往常一样。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我拉住他的双手,告诉他老师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和他一样不高兴、很生气,对他刚才的生气表示理解。听到我这样说,韩登宏的眼神“亮”了起来,他抬起头注视我,一脸委屈地向我吐着苦水:“朱润生太气人了,他平时就一直和我搞„„”这时我知道,我已经取得韩登宏对我的一份信任。于是,我认真地做起了“倾听者”,耐心地听韩登宏把话说完,并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接着,我以“知心人”的身份与韩登宏一同分析课堂上的做法,让他知道他生气时踢课桌、撕纸等行为对自己没有好处,这样的生气并不“合算”,同时告诉他“合算”的、我喜欢的做法是:让老师批评朱润生,自己可以生气但不做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见韩登宏听得很认真,并认同我的分析,我再以老师的身份告诉他对于他发脾气的做法我不喜欢,学校的校规也不允许,同时告诉他我相信今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他一定会采取“合算”的我喜欢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韩登宏真诚地点着头,向我保证着。然后,回归事件本身,我在谈话中鼓励韩登宏的宽容、大度,他能原谅朱润生的错误,并适时让朱润生当面道歉,使韩登宏的宽容落实在行动上。在化解了韩登宏与朱润生的矛盾后,我在班中进行了教育,表扬韩登宏的举手发言以及宽容大度、虚心改正,也表扬朱润生的知错就改、真诚道歉,使全班同学都受到教育的同时见证“学困生” 韩登宏的进步、期待他的下一个进步。

三、个案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自身的性格特点、学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原因,使韩登宏成为了“学困生”。有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对韩登宏本人的引导、加强学校与家庭的配合、对全班学生的引导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引导,加以帮助。同时,对于“学困生”的转变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寻找出路,找准方法。

在本事件中,我冷静思考,迅速反应,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以冷处理的方式给予韩登宏冷静下来的时间,然后另寻时机与他进行谈心交流。对于此事,尽管我很生气,并知道该事件对班级学生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为了更好地使韩登宏转变问题行为,我按捺自身情绪,以温和的口吻、亲切的话语、换位思考的方式换取韩登宏对我的信任、排除韩登宏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同时,给予充分的时间、付出真心的情感,在谈话中让韩登宏认识自身行为的不正确、了解正确的做法,并调动韩登宏的情绪来原谅同学,并保证下不为例。之后,我再对班级学生进行引导,一方面让学生对韩登宏与朱润生各自错误行为引以为戒,一方面见证两位同学的勇于认错与知错就改。放学后,我也及时与韩登宏家长联系,由于家庭教育对韩登宏的问题行为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放学后,我与韩登宏的家长反馈了事情的经过,在反馈的过程中,我放下老师的身份,不以“告状”的口吻而以朋友的角度表示自己对韩登宏的担忧,消除家长对我的警戒心理。在博取家长对我处理该事件的方法的认同后,我努力争取韩登宏的家长也就此事对孩子进行教育,博取家长对我工作的支持,争取家校教育的配合,促使韩登宏的转变,使对韩登宏的教育与转变更有成效。

四、案例解析

1.培养信心是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相信后进生同样具有良好的本质,并相信通过自己的爱心与坚持,“学困生”终究能够得到转变。有了“信心”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困生”,并努力寻求恰当的方式教育学生,帮助其渐渐转变。在引导教育“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会遇到“碰壁”的情况,但我们不能失去信心,不要放弃转变“学困生”的信念,事实已经证实:信心是基础,信心不会枉费。在教育韩登宏过程中我是通过寻找孩子闪光点做文章。只要她上课举手发言,作业上字迹端正,我就会适时表扬。这样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的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2.师生关爱是秘诀

在班级教育中“学困生”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爱。关心他们,多交流思想,做他们的知心好友;宽容地面对每一次“问题行为”的反复,用真心感化学生的心灵。当“学困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多采用换位思考、“心灵感应”,给予一份理解、一份同情。我们都知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韩登宏这样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对他敞开心扉,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真情去感化他,用道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

3.耐心与家长是关键

在对“学困生”的教育中,我们要坚定信念,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对“学困生”,还是对班级学生、对家长,耐心,能换来学生对我们的信任,耐心,能把事件妥善地解决,耐心,能让每一次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我想,转变“学困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学困生”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问题学生的爱戴和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这漫长的教育之路上,我们始终能满怀信心、爱心、耐心,抓住每个教育契机,认真、努力、妥善地把握它,“学困生”的一定不只是梦想!

第三篇:爱生如子

我把青春献给党征文

教学路上,有爱同行

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浪漫的诗;有人说,青春是无悔的歌;还有人说,青春是雨后的春笋,是离弦的箭,是清晨初升的太阳„„工作之余,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青春的价值又是什么呢?作为教师,我们青春的价值就是奉献,我们应该把青春献给学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从教十余年,我深深的认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幼稚的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许多事情上不愿与家长、老师交流,但又很迷惘、无助,很容易形成隐患,发生问题。作为老师,热爱学生,就应该充分尊重、相信学生,了解、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急学生之所急,难学生之所难,充分与学生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一、爱他,请相信他尊重他

尊重学生表现在信任学生,一视同仁等方面。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尤其是学困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需要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曾经有个学生,上课睡觉,下课打闹,成绩倒数,劳动不到。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逃课,破坏公物,打架闹事,让老师、同学都不得安宁。我多次与他谈心,但收效甚微。一次我问他“你能 1

改好吗?”“老师,你别说了,我知道,以前我故意捣乱,太不应该了。你相信我吧,我都能改。我能好好上学,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我窃喜,但嘴上却说:“是吗,能相信你吗?”“老师,我保证!”“好,我相信你,男子汉,说到做到!”

后来,他在班里做了保证。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监督、帮助下,他在各方面的表现果然有了明显好转。打扫卫生时,他不仅积极干自己的活,还从家里拿抹布让同学们用,最后还告诫同学们:“用完后洗干净,收起来,明天还能用。”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众表扬他:“看小威,不仅活儿干的好,眼光还挺长远啊!”大家鼓掌时,他不好意思的躲到别人身后了。第二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昨天大扫除,老师表扬了我,我又高兴又后悔,觉得以前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同学……”我知道,我们给他的尊重和信任让他彻底悔改了!

二、爱他,请了解他理解他

也许有人会说,老师理解学生容易,关键是学生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啊!学生不理解老师也许是事实,但我们作为老师,是否真正走入了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也许只是表面现象吧!正如一学生在日记中所言:我流泪不代表我伤心,我大笑不代表我高兴,我吹口哨不代表我玩世不恭!说实话,我虽然也做过学生,但对现在的学生知之甚少,所以做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比如上网问题,为了让学生远离网吧,我没少费劲。谈话,找资料,开班会……可适得其反,上网的越来越多。我开始反思:以前不了解学生,不理解学生的想法,下了很大功夫开的主题班会“远离网吧,健康成长”根本没起作用。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杜绝上网,而是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啊!不了解情况,不理解学生,我真的事倍功半了!

三、爱他,请关心他帮助他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在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给他们缝补衣服,带他们看病,帮他们补习功课,但学生在心理上更需要关心和帮助,优等生也不例外。

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日记里写道:“为什么别人活得那么快乐,而我这么孤单?看着他们三五成群的聊天、游戏,我真羡慕,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有一个女孩写道:“我看到某某(男生)就觉得不好意思,可是还想看到他。我也知道现在不该有这种想法,可我越想管自己就越管不着……”不关心,不细心,这些微小而重要的想法也许就被我们忽略了。当然,更重要的是运用我们的智慧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快乐的,师生共同帮助他找到快乐;有早恋倾向的,首先让他知道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不要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次,帮助他分析目前的状况,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努力的方向。当我看到同学们充满阳光的笑脸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70年代出生的我们,生长在祖**亲的怀抱里,我们感受

到她的青春活力,发展壮大。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举世注目的成就让我们深感自豪,但我们更加认识到我们肩上的责任。作为教师,我们要肩负起振兴党的教育事业的重任,不怕吃苦,勇挑重担,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教学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爱同行,相信未来的路我们会走的更轻松!让我们把青春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自豪的说,我们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我把青春献给党征文

教学路上,有爱同行

曲沟镇二中 郭丽芬

第四篇:爱岗敬业,爱生如子

爱岗敬业,视生如子

—— 玛热勒苏镇寄宿制学校教师

杨新荣

杨新荣,中国共产党党员,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能坚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能保持思想端正,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严格遵守《教师法》,严于律己,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全心全意搞好教学教研工作,真真正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也获得许多荣誉。

一、不忘初心,无怨无悔

1991年7月于额敏师范毕业,当她得知当时的玛热勒苏镇阿克米克特甫村的喀拉苏小学急需老师,年仅19岁的的她就想到那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家里人得知后,极力阻止,劝说她“那里风大,冬天易封路,离家还远,三餐都无法保障是热的,艰苦得很。”听到这些后,非但没有阻止她去那里的,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她要去那,因为孩子们需要她。

杨老师说她听进去了家人的劝,但是她首先想到的是那里的孩子,孩子可以在那样的境况下学习,她,一个人民教师,去那里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深知为人师表,这四个字的含义,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就是这样一份初心,杨老师保持了二十多年。至今杨老师都是潜心学习,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认真做好笔记,广泛汲取营养,及时进行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勇于探索教育规律,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常向同科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积极参加各个公开研讨课,教学技能不断提高。二、一句承诺,半生守候

那年杨老师担任一年级语文数学老师和班主任,有一天下课一个蒙古族小女孩怯怯的走到杨老师的面前用着不清楚的汉语说:“您可以永远留下来吗?”那略带哭腔的声音彻底揉碎了杨老师年轻的心。就在那时吐雅从口袋掏出一个红红的苹果,杨老师送给您:“这是我叔叔从很远的地方带回来的,希望您能一直教我们。”就在这时其他同学也都围了过来,都大声的喊着:“杨老师您不要走了好吗?”当时杨老师那不争气的泪水就决堤般奔涌下来。那一刻杨老师决定永远不会离开需要她的孩子。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他们。

在喀拉苏小学杨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毕业生,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杨老师也一直坚守着她的承诺,不曾离开喀拉苏。在喀拉苏小学她不仅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这些日常的学习工作。她还给孩子们讲民族团结,讲国家时事。她深知

除了知识,爱国主义教育是要从小抓起。好习惯的养成更是从小做起,身为一位小学教师她教育不可不为尽心尽力,竭尽全力。

直到2014年9月由于生源太少,喀拉苏小学不得已被合并了,虽然离开喀拉苏小学,但是杨老师并没有离开讲台。因此杨老师来到了玛热勒苏镇寄宿制学校。

三、不改本色,师德长存

来到新学校的她,依旧是热爱自己的职业,享受三尺讲台。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学生文明守纪,积极向上,并坚持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展思想教育。

当她看到一点成绩起色时,她就鼓励学生发扬优点,继续努力。每当接到一个新班级时,她总是通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基础、智力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制订教育教学的具体措施。在面向全体,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重点培养优等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做好差生转化的工作。在转化差生方面,杨老师能坚持用师爱去感染学生,一面多和学生谈心,交朋友;一面经常性和家长联系。面对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杨老师从不疏远,从不歧视,而是采取多教育、多辅导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进步。还经常在班里开展“一帮一”的互学、互助形式,使差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刚来玛热勒苏乡寄宿制小学的她,虽然换了教学环境,换了学生,但不换的是她那一腔热血,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爱。

初至玛热勒苏乡寄宿制小学的她接手了一年级,其中有个叫阿戈尔柯的学生,不爱说话,不爱笑,学习也较差,经过了解后杨老师得知她母亲不在身边,父亲酗酒成性,几乎每天都醉醺醺,砸东西,喝酒,是常事。日常生活仅靠年迈的奶奶照顾。针对这一情况,杨老师常常和她谈心,课下也给予她课外辅导,渐渐地阿戈尔柯学习成绩有了起色,话也多了起来,渐渐笑容浮现在她的脸上。

一天,和往常一样很晚了,外面刮着风,下着雪。学生都放学回家了,老师也几乎全走了,杨老师和往常一样准备拿上作业教案锁门离开。还没出学校大门,只见一个年迈老人颤颤巍巍的走过来,手还不时擦拭眼睛。走近了,杨老师认出了来人,是在家长会上见过的阿戈尔柯的奶奶。奶奶带着哭腔用着不太熟练的汉语向杨老师表述着,原来奶奶在放学后在家没见到自己的孙女,听人说好像被她的喝醉的爸爸带走了,说是回了十二公里外的老家。老奶奶举目无亲,不见了孙女,听到孙女又是被喝醉的儿子带走的,害怕最爱的孙女丢了,想去找,自己又年迈无能为力,身边没有亲戚可以帮忙,面对这种情况;老奶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和自己一样爱阿戈尔柯的杨老师。于是便来找杨老师帮忙,杨老师连忙安慰老奶奶,让她放心,自己会去找阿戈尔柯。杨老师得知需要去十二公里外,那个时间也没有公交车运营,就马上联系自己的爱人,和爱人一起开车去了远在十二公里外阿戈尔柯的老家,可是见到的是一片狼藉的房间,左右不见阿戈尔柯,杨老师就与丈夫在她家附近寻找,直至晚上十二点,杨老师还没有找到阿戈尔柯,无奈下报了警,希望警察能找到孩子。杨老师一夜没睡,一直等着电话,她期待着盼望着,哪怕是半夜来通电话,告诉她孩子找到了。

第二天清晨,得到消息孩子找到了,杨老师这才放下心来眯了会儿后,早早去了学校了解情况。在了解情况时阿戈尔柯喊了她声杨妈妈,此时的杨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是孩子的母亲。办公室的同事都感动极了。也许这就是师德,一名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就像母亲。

事后不久阿戈尔柯的奶奶送来了锦旗,送给杨老师的不仅是面旗帜,更是全校老师学习的方向。杨老师的爱生如子的精神是值得每位教师学习与贯彻的。

杨老师深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党员和教育工作者的最基本行为准则。并严加恪守。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和鼓励身边教龄较小的老师,她常说:“每个孩子只有一个七岁,一个小学生涯,抓好孩子的学习,要尽心教学,做到无愧于良心,对得起每个学生的那一声老师。”

第五篇: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在学校,一说到刘老师老师,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随和、实在。他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壮举,却能时时感受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执着。

爱生如子

刘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热爱每一个学生应是教师的职责,当教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生之心,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他把对学生的爱,化作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体现在他生活工作的每一个言行之中,默默奉献,润物无声。

1990年五月的一天,刘老师走进教室,发现班上的李元同学没来上学。这可把他急坏了,马上就要面临升学,功课耽误不起呀!

刘老师立即前往李元家中,他了解到,李元的父亲刚得了场大病,花了近3万元医疗费,这个贫困的家庭已经再也没有办法支付孩子上学的费用„„眼看李元就要辍学,刘老师毅然表态,孩子上学,他每月给予一定的帮助。在刘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李元顺利完成了学业,现已是某企业的一名骨干。长时间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操心,经常有人问他:“你不累吗?”他累,但从没抱怨过。

1996年,刘老师曾接任过当时公认的六年级最差的一个班级,面对较多后进生,他利用业余时间家访,希望争取家长配合,很快他有些失望了。因为这个班54名学生,有三十多人都是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的溺爱是学生学习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做生意的,根本顾不上孩子。真是一个特殊的班级„„

刘老师没有畏惧,他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基础上,不收取一分报酬,在课余和放学后免费对学生进行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成绩稳步上升,期末检测成绩竟居全乡第一,令全校震惊。

2000年后,由于我们烽火乡地处山区,地广人稀,学生人数急剧下降,全乡学校缩减得只有三所,因此,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爸妈在外打工,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孩子很小只好寄宿于学校。学校决定由刘老师担任三年级寄宿生班主任,他毫无怨言地接受任务。孩子第一次离家住校,生活不能自理,到了晚上还哭着要回家。刘老师又当爹又当妈,每天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还要给孩子洗衣服,盖被子直到深夜才能睡觉。每天如此,有人问他累不累?他淡然一笑说:“为了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安心,再苦再累也值。”

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刘老师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为了方便老师联系这些留守儿童,在家校联系卡上,刘老师在家长一栏里,都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对每个学生细致

调查、了解,每个学生性格、爱好、特长、缺陷等都要做详细的记载。并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学生学习成绩进步快,受到家长的好评。

七八岁的孩子,本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什么都不会,这个临时爸爸可不好当。挤牙膏、晾毛巾、叠被子,刘老师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他在日记中写道:“教育无小事,处处皆育人,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兴趣爱好,养成习惯很重要。”

如:有的孩子懒,钻进被窝里就不想出来,不愿洗脚。刘老师把他们一个个拉起来,打好热水,按着他们的脚洗。晚上,还要起床给孩子们盖被子,有时还要洗孩子尿湿的裤子和床单。除了要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刘老师还要管孩子们的学习和锻炼。早上,他督促孩子们跑步锻炼身体。晚上,他辅导孩子们读书,写作业„„直到孩子们都上床睡觉。

如:有一个叫刘章伟的孩子想家了不想读书,性格内向,是班上的调皮王。油盐不进,软硬不吃。上学时多次偷偷在白天夜里趁人不注意跑回家,家长也拿他没办法。打电话家里人又说不知道,刘老师急得不得了,骑上自行车就追,有时追了10多公里路,有时找到半夜,最后费了好大的心思才把他哄回来。经过刘老师耐心教育和诱导,让孩子们多和他交朋友,经过经过一期的努力,这名学生已成为班上的优等生。

如:有一次刘福发高烧,刘老师不会骑摩托车赶紧背着她去医院。经查得的是急性肺炎,要住院治疗。刘老师赶紧帮他办理住院手续后才通知家长。家长来医院后非常感激,并表示一定要感谢。他说:“这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再如:去年冬天,天下着大雨,几个学生在晚上玩耍时淋湿了衣服和鞋子,冻得直打哆嗦,老师知道后马上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给他们换上,然后利用晚上时间帮他们烘烤衣鞋直到深夜。

爱校如家

自从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刘老师一直担任小学级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他以强烈的事业心、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受到了领导、同事、家长的认可。

每天早晨,他总是提前到校,指导学生抓紧时间读书;中午,他维持午间秩序,辅导学生做作业,天天如此。学生家长都表示,把孩子交给刘老师,很放心,因为他对工作十分负责。

与此同时,学校交给他的工作任务,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他都能以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刘老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对工作付以满腔热情,对学生付出真心,用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楷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心血。

以校为家,爱生如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