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编辑:空山幽谷 识别码:16-67868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6 15:12: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更新与调整,以极高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当中,各地各级也以课改为契机举行各种课赛,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考和讨论课堂教学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其中涌现出了很多的优秀课例和教学改革成果;当然也不乏一些纯属表演的作秀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没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价值,课赛中这种作秀课还真不少,这引发了教育界的广泛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如何在中学英语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性?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展开讨论和阐述。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率的教学。这一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很多专家对“有效教学”一词有过相似的定义,普遍认为: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能否促进学生取得进步或得到发展是界定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标准。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则需要多方面地去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孔企平在《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中这样认为,关于有效学习,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

一是“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二是“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

三是“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教学的

1基本形式。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四是“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是有效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这也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只有课堂教学策略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结果才能变化,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二、有效教学的要求

参照新课程理念与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1.应该是一堂内容丰富而且有意义的课。

对学生来说,一堂课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可锻炼能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学习的意向,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2.应该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

对教师而言,课堂需要预设,但一节课并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内容丰富,多方活跃,发人深省。

3.应该是一堂目标明确的课。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所学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应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

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4.应该是一堂多渠道交流合作的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动学习,有利

于多向地学习、合作与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与提升,促进彼此的发展。

5.应该是一堂层次递进、活动连贯的课。课堂上,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情景中,从而体验和感知,情景与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又互为补充的,每个活动都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以达成共同的目标。

6.应该是充满悬念与期待的课。任何和“再现”了思路,3学环节,1.研教师整合教和内涵,重激发,合定教学3生,并且对?

验,明明与个性新知识一发展生为主经历,情境叶真实时建语言转换是学中也架“的伴对论,号学习帮助的疑习、学能具

不断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和学习的状态是有效课堂的一大特点,课堂是一个解决问题,同时又产生新问题的良性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其想象和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三、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感知“、”体验“、”内化“和”再现“的过程,这就为教师进行有效课堂设计提供了思路,我们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和落实每个教学环节,从而促进有效课堂的达成。

1.研读教学材料,挖掘教育素材。

教师务必树立课程意识和全新教材观,创造性地整合教材和资源,着重关注教学内容的几个方面一一-内涵,重难点突破,知识和技能的融合,情感与情趣的激发,合作讨论的切人,悬念设置与思维发散,从而确定教学要求与目标,让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适合于学生,并且丰富而有意义。

2.了解学生需求,让教学建立在”经验“之上。

对学情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个性差异,做好学生已有经验的唤起并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设定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实现这一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3.围绕目标设置'情境,感知和体验语言。

改变以往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设计和营造学习情境,提供各种经历,让学生通过经历去发现、获得和思考。在不同的情境中设置悬念,引发思考,真正实现”做中学“,即在真实的情景中去感知、体验、发现语言,进而学习和构建语言。

4.以活动为途径,倡导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以活动为途径,促进学生从个体单一的学习方式转换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教师的角色与行为在这过程中也需要转变,教师要更多地发挥引导以及搭建”脚手架“的作用;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脚手架“搭建的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好活动的准备和铺垫,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支撑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练习、内化和发展。

5.关注课堂生成,做好后续活动的调整,实现知识的再现。新课改要求,关注动态生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强调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和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随着课堂生成的不断推

进,调整后面的教学活动与情境,更大程度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内化和再现语言,使学生在知识经验、语言能力、学习策略、情感体验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

四、有效教学模式及建议

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教学模式来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这是一种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固然有一定的规律,但不应当墨守成规,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行为过程,要求教师要学会在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中去进行选择。选择教学行为还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学习意愿等,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发挥自身的优势,设计个性化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 反思和评估,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和动态生成,进行课 堂活动的修订和调整,一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不 仅仅要满足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还要满足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 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篇: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一、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不断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其开辟经历了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早年, 毛泽东就提出,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针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 不能再走苏联走过的弯路。在这一时期, 他相继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讲话,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毛泽东对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起点。“在探索过程中,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 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在改革开放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不封闭僵化, 也不改旗易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指明了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各方面制度、体制也随着探索的深入不断确立和完善, 在实践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制度保障。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和制度的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党的十七大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对此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

[1]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 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首先在于从根本上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 使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 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1]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社会主义制度与

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到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让世界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潮。西方社会普遍认为, 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历史,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名词, 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箱”, 自由资本主义是通往未来的唯一发展道路。然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让世界重新瞩目社会主义。特别是西方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引领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一些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的发展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摆脱全球资本统治的破坏性进程的出路, 也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对社会主义前景的希望。”

“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找到了解决时代课题的途径和方法,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让西方重新认识了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理论。”

[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些西方学者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吸引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注意。因为, “对全世界那些正苦苦寻找不仅自身发展, 而且还要在融入国际秩序同时又真正保持独立和保护自己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的国家来讲, 中国提供了新路”。虽然中国国情特殊, 但中国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问题上, 在独立自主参与经济全球化等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普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上的经验,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言, 虽然“由于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复制,但可借鉴中国模式背后务实主义的哲

[1]学思想和根据自身国情探寻发展道路的基本思路”。中国道路引领中国梦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引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 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我们应当坚定道路自信, 沿着这条道路,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把中国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我们应当有这样的理论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符合中国实际, 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 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1]

第三篇: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预案

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预案)

针对作业一提出的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结合课改后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式浅谈一下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

“学案导学下的自主学习与精讲精练”是一种先学后教赋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坏更多的在于给它赋予的内容能不能落实,如果没有常规有效的教学和管理高考成绩就无从谈起。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师教的有效,学生学的有效。

一、有效教学的根本——落实课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学案、学习资料、以及习题等等学习内容有效与否的根本在于是否落实了课程标准。教师在备课、教学、教研以及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等诸多方面达到有效,乃至高效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认真落实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落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并贯彻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备课、上课、学习资料的研究整理都必须在掌握并熟练运用课标的基础上。如

果课程标准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或者背离课标,甚至与课标背道而驰,就会出现“违法教育”的“教学事故”,国家的课改意志也就得不到贯彻,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也无论是近期的高考还是学生长远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将不会成功。我们就以高三举例来说,高三年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大纲及课改后各地的高考试卷和命题专家的思路,要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积累经验,为学生精选习题做到精练,避免浪费有限的时间。

高二升高三的教师要进行高中所有模块知识构建体系的测试;并且要针对近两年的高考大纲,做出第一轮基础复习及第二轮专题复习及考练计划。对于新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课标,能够独立备课,独立编写学案,能够进行现有课堂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二、实现有效教学的三大关键因素

首先,有效教学必须保证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符合课标、考纲及所授知识在学科中的背景和重要性的要求。不能只见

树木不见森林。要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联系和对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握。

第二,要科学的组织教学,没有严谨的教学秩序就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要做到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管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共同努力。不仅从学生的行为习惯抓起,同时要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三,要做到有效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干”,我们的教学要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要符合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的有效引导和教学最后达到每位学生都有收获。以我们现行教学模式下的学案来讲,我们的统一的学案可能适用于一般的学生,在每门学科中,重点班中10%左右,侧重班5%左右,普班3%左右的优秀学生无法满足;而对于相对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又存在学习困难,上课只能打瞌睡甚至出现各种其它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如做不到对每位学生负责,我们的教师就不是合格的教师,也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所以,我们的学案

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我们集体教研形成的学案仅仅是一个基础学案,针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我们要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才能让所有的学生“有事干”,加之我们设计有趣的问题,用有效的问题层层递进,激发和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解决了问题,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这才是我们要求的高效课堂。

三、有效教学模式的运用

要让教学模式有效,我们必须给它赋予有生命的内容,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我们的学案不是当习题拿来做的“做案”,而是要起到“导学”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导游图”,最后要实现“导思”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学案在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教师精讲各个环节都要起到导的作用,在运用的同时我们的教师也要不断的将学案修改、完善到合理的层次,真正让我们实现有效教学。

第四篇: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

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与实现途径

科技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对于创新文化也是同等的重要,创新文化就是在求异的前提下,发现前所未闻的规律,发明前所未用的技术,实施前所未有的举措,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对于创新型的文化,更是通过对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本身的深度观察与慎密思考,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感慨,说前人之所未说之话语,论前人之所未论之论题。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的实力,同时也取决于“创新文化”的实力。美国出口最多的产品不是别的,就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世界文化交流将更加深入,竞争和碰撞也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发展生产力,在经济上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且要“创新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当代创新型先进文化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汇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的文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使世界充满活力,也使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从而使先进文化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氛围中,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世界展示中国创新文化的建设成就,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就必须创造出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就必须不断创新文化。

第五篇:中国梦 思想内涵 实现途径

中国梦

思想内涵

实现途径

“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中国梦”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两会决策部署,脚踏实地,精诚团结,求真务实,敢于开拓,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中国梦”的目的是人民幸福。以民生为本,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智,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这样的国家富强才有精神寄托,这样的民族复兴才有根本希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可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只要有梦想,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创造出来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大家都当好“梦之队”成员,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不息。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