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5篇)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6-50547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04 21:05: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摘要:语文课程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情达意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教师有必要将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直观化和形象化,在视觉上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避免枯燥性和乏味性,在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以兴趣引导学习,以实践自我感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多种感官去让学生接触知识,从而得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方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感悟融合前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以后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遵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本内容的设置也是通过简明有趣的趋势来安排的,教师要善于将所教的知识形象化,并且有效的付之于活动的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从理论到感悟,从认知到情感的升华,达到语文教学的“知、行、意”目标,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程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引导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故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

联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第三,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环境,开放的课

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

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以形象化和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入讲解过程,这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为学生的下一步打下基础的一步,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青少年最先接触的汉语拼音知识的学习:

1.汉语拼音的故事、图片和诗句引入。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黑纸白字和发音上面,更要配之以图片及实物展示的形式去教学,同时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从多种感官去启发学生的记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

我们从a/o/e/i/u/ü的基本字母学起,为了让学生们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引入故事或图片,使之具有象形性。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讲解道,如果你感冒了,去医院看大夫,大夫让你张开大嘴,喊出“啊”的声音,这个“a”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字母,一个圆圈一个小尾巴,这个圆圈就是你的嘴,这个小尾巴就是你的舌头,这样才能看出你的病情,大家要记牢。教师可以拿出一张图片,关于看病的“啊”音图片,这时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个关键点就在于图片直观的引入,学生自会将图片的形象与拼音的形象结合到一起记忆,这就是引入一个小故事的前提下,加入图片引入的直观作用。再例如“e”

这个字母,发音如“鹅”,教师拿出鹅的图片时,从鹅弯曲的颈部到尾巴,正好是弯曲的“e”形,教师可以在此附上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曲项向天歌”一句,去让学生体会这个字母犹如鹅曲颈歌咏的姿态,这样同时接触到了诗作,起到一举两得教学功效。

2.汉语拼音多媒体引入的概述。多媒体是集声音、文字和图片于一体的教学好助手,能将文字、图片同时展现出来,并且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如果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减轻学习疲劳,例如教师可以搜集关于汉语拼音拟人化的动画,使拼音能够进行自我的变形,从拼音缓慢的弯曲变化当中,让学生认识拼音的书写规律,配上发音,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学习感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阶段,无论是纯理论性的知识记忆和背诵,还是实践性的活动,还是理论和实践并行的课程分析,教师要努力做到其直观形象性和趣味化,并且尽可能的运用多种外接手段和辅助材料进行直观的演示,在寓教于乐和趣味昂然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的有效目的,在遵循课本基本设置顺序的情况之下,做到层层有序的教学推进,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2]内蒙古大学.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设计使用手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3]张磊.新课程成功教师管理实用手册[M].呼和浩特: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4] 刘芳,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

[M].中国和平出版社.

第二篇:小班化语文教学实践与感悟

小班化语文教学实践与感悟

太平中学

陈春

经过两年多年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厚师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的家庭文化无高低之分,区别的只是我们自身喜好;学生能力无本质差别,有的只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因教师自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喜好把孩子简单归类,“有教无类”方能“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通过正面的接触或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特点,成为作为一名老师的首要任务。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在同学、家长面前表扬。讲究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被赏识的快乐,常对班级的每一个孩子说:“你就是你,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贝,我们都是最聪明的,只是所擅长的本领不同而已。” 在注重语言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体态语言的激励评价:学生黄俊杰入学时注意力的持久性差,上课不到三分钟便会出现游离状态,一把尺、一支笔、一张纸都会成为孩子的玩具,实在没有玩的东西时就咬指甲。一次课堂中,当他好不容易找到同学读完的话接着往下念了,我夸张地大步上前,送给他热情的拥抱,并用高昂的语调告诉全班孩子:“今天,我在班里找到一个最专心的苗子了,如果你再把音量提高一些,就可以得到„金嗓子‟称号了。”孩子面露喜色地读了第二次,教师为其郑重佩戴了„金嗓子‟奖章。之后,孩子日渐喜欢上了语文课。

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时间一久,能说会道的孩子更加能说了,而不好表露的孩子更加沉默了,甚至游离到课堂之外。在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课堂,努力落实“人人参与”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为每节语文课谱上“序曲”,开展“一读一说”活动。

即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分钟诵读和一分钟谈话。由学习委员提早一天通知准备,全班诵读结束后站到讲台前大声说话。说话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电视新闻、身边趣闻、畅谈理想等。自由谈话者如能做到神情自然、语言规范,赢得同学掌声的均 1

可获得值日班长发给的奖励卡。这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表达,也不失为训练全体学生“听”的良好方法。

(二)、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抚平”挫折感,保持学习的动力。

由于学生学前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课堂上的表现总有许多意外的生成,有时一个生字词书写,纠正四五次依然不见起色,学生不仅会感到沮丧,更会害怕同伴异样的眼神。除了明确告诉每一个学生“我们人人都会有不足,有不足的问题,我们才会有提升的空间”。更可以让出错的孩子在班里寻找一名喜欢的小老师,课后互相帮助纠正,掌握之后到教师跟前汇报,最后根据两名学生的学与教给予适度的奖励。对于课堂提问出错的孩子,鼓励其向班里一至二位好朋友当堂求助,现场解答。在听的活动中,如果记住了稍纵即逝的信息,学生就已经在倾听同伴的解答中得到了提高。

(三)、为提高学生专心听讲的积极性,“避重就轻”,迂回引导。

对班级中一些学习习惯欠佳的孩子,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逐步改善其听课习惯,每节课安排一个环节请他们中转变最大的学生上台帮助教师抽取学号或组号,指定同学回答问题,并由摇号者作出一定的评价,以委婉的方式和积极的信息刺激来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这样有趣的游戏式的提醒比单纯的说教灌输有用得多。

学生成长家庭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因而个性不同。内向与外向,害羞或张扬本无优劣之分,但在这个竞争社会中要更快的融入团体,展现自己,必须勇于表达,乐于交流,小组练习说话即是极好的方式。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组合而成。每一个小组中大致包含内向型、外向型和中和型孩子,引导孩子认识同学的优点,各有所长才是好小组。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整体评价是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刚入中学的孩子口语表达的欲望不同,能力不同,但只要他们敢于表达,我相信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会善于表达。

努力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功能,“引诱”外向型的孩子在组内讨论时带头发言,一般中和型孩子会对前一位孩子的发言进行评价,并作进一步补充,最后发言的是内向型的孩子,先学习组内同学,简单复述同伴话语,再通过大家的帮助下准备集体交流。一方面增加内向型学生“说”的机会,外力推动孩子参与口头表达;另一方面促使孩子认真听组员说,学习他人的长处。一般每节课学生在组内的发言顺序都会有细微变化,我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适时给予鼓励。

只有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生的个性及天赋才能得以自由发挥,才能更好地培养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品格。“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与发现”,不让任何一个 2

孩子置身于小组的活动之外,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不抛弃、不放弃。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室空间是班级文化的载体,利用教室空间开展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评价活动,即易于操作,又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还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空间。如我们教室设计的 “作品展示台”就是让学生把自己课内外学到的语文知识贴到上面,“小组评价表”记录孩子们的每一次表现,这样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促进孩子自学互学,虽然传统但很实用。

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有很多父母早已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给孩子买下大量的课外书,这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好处的,但是书籍的利用率不高,大多看过一遍就闲置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里精心布置了读书角,发动每个孩子从家里带来适合本年段阅读的课外书,办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在班中推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负责书籍的保管与借出工作。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量有所提高,阅读速度明显提高。

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师生阅读活动,通过师生一起阅读,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书籍,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鼓励家长在家时间与孩子们关掉电视,关掉电脑,和孩子们一起静下心来一起看书,一起学习。提倡学生利用双休日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图书馆、阅览室、书店,都是最好的去处。这是我们帮助孩子自主学习的第一步。由于孩子年纪尚小,自主学习需要一个从“扶—引——放”的过程。

总之,小班化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状态,珍惜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存在。确立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地位,只有使所有学生充分主体性参与,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兴奋,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更充分地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使得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这正是我们在进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也是我的追求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教学与实践感悟

教学与实践感悟

数学知识与生活化。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不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出发,还特意的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游戏情境导入新课,游戏活动结果浅而易见,便于学生的回答问题,我还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现象”,为学生们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汁方式。“以活动为中心”,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使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的探索、合作交流,不断的体验.同时,又让学生将活动中出现的现象及时抽象概括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小组合作,让课堂朴实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浮华。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感悟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感悟

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害怕老师布置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犯难,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经过这几年了解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

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

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多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

张玉平2011/3/29 做了多年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呢?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它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语文课失去了工具性,那无所谓什么人文性、实践性了,因此工具性是语文的生命。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才是语文课育人的最大价值所在。

那怎样才能体现语文味呢?一要注重语文的多元影响和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课堂上我们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 于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教师要做为一个鼓励者、欣赏者,但并不是所有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和表扬,我们更要适当 的引导。二是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并不是完全通过书本来实现的,更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而这实践靠得是“练”,因此语文课离不开“训练”,教师的“训”与学生“练”,的结合,就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而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科学地“训”,学生如何自主有效地“练”。三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一般是先感知客观事物,然后是对语言及其所反映的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品词、品句、品读的训练,应突出“以读为本”的特点。良好的语感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因此要从整体入手,从文字的意蕴进行感受、体现和领悟,从而完整地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继而以声传情,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的语文课就能上出“语文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