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旅游文化读书报告1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16-112615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2 12:29: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旅游文化读书报告1

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机械工程学院包工0701宋爽040307010

4在不久之前,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是《画境文心》,作者是刘天华。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畅游了中国各地精美绝伦的园林,感受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远魅力,品读了中国文人的人性光辉,倾听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婉转悠扬。文字清新淡雅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感觉。“弄真成假诗画误,主次分明文与书。”虽然古典园林的唯美主义大肆强调园林=游憩=观赏=艺术,实质上即使园大于宅或独立者,其本质不同于诗画。它至少有七大非艺术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真谛的诠释,少不了一个“乐”字,人活着就要快乐,在古典园林的赏景中,乐字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外出旅游,神乐山水,徜徉园林,亲近有文化意味的自然,应该是人类最钟情的一件乐事。本书主要介绍了园林艺术的历史,园林景色的欣赏结构,园林各构景之间的相互关系,园林的的韵律美及文化内涵。书中的园林包括苑囿花园,独特的宫区,山水林泉,青山流水的古刹,城市寺院,邑郊风景园林等。园林构造有楼台、植物景观、桥、池塘、回廊、游船等。文化内容为琴韵与曲趣、山水画与文人骚客的书法、游记与诗词歌赋等等。被称为“城市生态—生活细胞”的园林艺术,不但曾经点睛般地灵化了整个中国古建筑体系,而且正在不断深刻影响着现代建筑、规划工作寻求完美和生态意境的方式、方法。中国古典园林唯美性形成了其自有而系统的特征。

“两半之和妙琴琵,对立互掺似博奕”。中国古园林妙就妙在只是半类型,多附于各类建筑,与另一半主要功能区合而为一,系统优化。中国古建筑两半合一的结构就似琴琵夫妇和阴阳八卦乃至万物,其半为园,独树一帜,生机盎然。

无论是皇宫、王府、陵墓、宅子、酒肆、茶楼、花园甚至风月场都体现了两半合一的建造理念。如: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有池备灭火,亭廊花木石山俱佳;杨州梅华书院多梅及楼台池榭、庭舍阁道;江宁州县会馆皆有园;扬州青芝药铺附于“十二间房花园”;重宁寺外古榆数十株,构大戏台于其间;小山园即鱼池;明北京琉璃厂手工作坊亦是“作房、神祠之外浓荫万态,烟水一泓”;扬州上方寺有八景;慧因寺有鹿苑鹦林,水局最佳……

而且住宅、寺观等建筑各自都交错多种类型,都有与园融合。以宅院为例:据周维权编著的《中国古典园林史》记载,全国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且依附于住宅;苏州中小型园多位于住宅的东或西侧,“皆环绕着书房或客厅布置”;大型的多位于在后,而且结合颇好,不可孤立言之,以拙政园为代表,都可以从功能的有机结合、总体空间结构的相融,来认识圆宅中双重生活统一的关系。

园与所有建筑类型合一的模式,成为了城市形态的生活细胞,具有方向性意义。这一点不同于欧洲古典园林,后者未融于所有建筑类型,未达到在功能及空间上都互相渗透之境,房自房,园自园,拼在一起,凡尔赛宫亦不过如此。

通过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历史是一条滚滚不尽的长河,古典园林的过去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息息相关,它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沉寂下来的一条美丽的轨迹。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祖先有如此造诣和情趣而感到幸运,正是由于他们的创造,我们才会看到今天的不朽。

第二篇:202_秋旅游文化读书报告提纲

202_年秋季学期

灵武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及其旅游文化特点与开发建议

摘要:本文在查阅相关网站和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灵武地区旅游资源的主要基本类型,及其主要区域文化特色,其次,根据本学期所学,结合自己的初步思考,提出了灵武地区主要旅游资源及区域文化在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初步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类型;区域文化特色;灵武地区

1、灵武地区旅游资源类型

1.1位置

灵武,古称灵州。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中部经济核心区域,西临黄河距首府银川市48公里。全市总面积3570平方公里,总人口23.3万人,其中回族占47.2%,是自治区、银川市今后工业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域。灵武历史悠久,文化古老。闻名遐迩的水洞沟文化,证明早在三万多年前,中国古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唐朝安史之乱后,太子李亨为重振华夏,在此登基。西夏建国初为国都,名西平府。清康熙帝驻跸灵武,留下“历尽边山再渡河,水平岸阔浪无波,汤汤南去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的吟唱,被世代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灵武各类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在宁夏首屈一指,农业生产发达,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甘草、麻黄等,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灵武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形成了绒毛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煤炭、冶炼、化工、制药等工业体系。

1.2自然旅游资源类型(按主导因素)

灵武地区以开发的比较著名的旅游资源主要都分布在长流水生态旅游区内。长流水生态旅游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一处自然天成的集旅游休闲、娱乐垂钓、大漠秀水、野营探险、野生动植物观赏、影视剧外景拍摄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1.溪水长流:长流水峡谷流域全长20.1公里,流域面积约140平方公里,系山洪冲刷而成。长流水生态旅游区,因长流水沟而得名。流域内潺潺溪流,清澈甜美,叮咚作响,欢畅西去。探寻溪流源头,更显神奇。原来在沙漠深处方圆两公里内有三股清泉,分别从沙山脚下,细草根处,石缝隙中渗滴而出,在长达10公里、深50米的长流水峡谷河床上,常年不停,昼夜交汇,奔流而下。

2.三瀑齐鸣:沿沟逆流而上,长流水峡谷内有三处较大的瀑布最为引人,三大瀑布各具特色。第一瀑布为虎口瀑布,因形似虎口而得名,整个瀑布宽约14米,落差约7米;在广袤的沙漠之地能看到如此景观实为奇迹;第二瀑布为榆树湾瀑布〈也叫蛇尾瀑布〉,因此瀑布处生长有一棵百年榆树而得名,瀑布落差竟达27米,是3处瀑布中落差最大的一处,此

第4页(共4页)

202_年12月

202_年秋季学期

瀑形如蛇身,流水潺潺,清泉叮咚声响,溢满峡谷,不禁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第三大瀑布为双龙口瀑布,是三大瀑布中最宽的一处,瀑宽约达18米,清澈的泉长从高耸的龙口中喷涌而下,在这幽深的山谷峡涧显的尤为灵动。

3.奇趣天成:寻访长流水源头可观烽火台、小石屋、沙漏井、古羊圈,三泉汇流处可赏姊妹潭、裸根桑、野杏林、山枣梁,沿途放眼南岸无垠的草原,度步此岸起伏的山峦,踏水踩沙三大瀑布,赏心悦目,堪称塞上一绝。千鸟洞、山间窑、鳄鱼石、积累岩,平湖秋月,小桥流水,沙、石、湖、泉、瀑、溪绝景天然集成。景区娱乐项目正逐步丰富,沙浴场、滑沙场、跑马场、赛车场、水上冲浪、沙滩足球、水上排球等自娱自乐,住窑洞、点篝火完全释放都市郁闷,全景展示沙漠、瀑布、流水等西部自然生态风光,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1.3人文旅游资源类型(按主导因素)1.历史长河————水洞沟遗址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摇篮”、“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列为“十一五”期间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独特的雅丹地貌,鬼斧神工地造就了魔鬼城、旋风洞、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怪柳沟等二十多处奇绝景观。古代明长城、烽燧、城堡、沟堑、藏兵洞、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是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史前遗址、边塞古堡、长城烽燧、藏兵洞窟记录了三万年来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动轨迹。置身其间,如坠入时空隧道,游弋于远古与现代天地间。可领略到生命的永恒、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历史的沉积。

2.古迹建筑————汉墓群、马鞍山甘露寺、镇河塔、高庙、横城堡等

灵武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古老,古迹众多。其中以马鞍山甘露寺、镇河塔、高庙、横城堡等已经开发完备的古迹建筑资源为代表。每个古迹建筑均造型奇特,结构精妙,气势雄伟,兼具不同的人文社会功能,如甘露寺从古至今为当地佛教圣地,横城堡古代为军队驻扎重镇兵营等。同时均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镇河塔有《二姐妹为民化塔镇水》之说等。

3.回乡风情————中北村回乡风情园

西部回乡第一村中北村位于灵武市区东南3公里处。该村是一个纯回族聚居村,全村共202_多人口,民风纯朴,回乡风情浓郁。回族家访使游客能亲身感受到回族群众的好客、热情和纯朴的民风,较为全面地了解回族群众的生活习俗和礼仪风貌。

4.神秘岩画————三道沟文化

灵武三道沟岩画绘画内容丰富,绘画笔法简洁,造型粗犷,构图朴实,具有写实风格。根据画面内容可分为六种类型:人物像、动物图、狩猎图、驯养图、文字符号、交媾图。三

第4页(共4页)

202_年12月

202_年秋季学期

道沟岩画如同一幅反映远古人类生存的画卷,生动地记录了北方原始游牧民族放牧、狩猎、争战、娱舞等生活繁衍和与自然界搏斗的历史场景,表现出原始部落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崇拜自然的文化内涵。灵武岩画具有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内容丰富、分布面积大等特点,堪称是一部原始社会的大百科全书。

2、灵武地区主要区域文化特色(30分)

灵武市地处塞上黄灌区核心区域,自然区划上没事黄土高原丘陵向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经济区划上,是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交接地段;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是中原文化向边塞文化过渡地段,其历史文脉是多种文化融合交汇之地,有独特的水洞沟文化、黄河文化、西夏文化、灵州文化、回族(伊斯兰)文化等。灵武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自古至今,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是灵武文化绚丽多彩,积淀深厚,形成了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文化特色。具有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灵武市总人口23.3万人,有回、汉、蒙、东乡、藏、朝鲜等33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47.2%。回族是普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文化、经济,特别是风俗习惯方面,在我国色彩纷呈的民族大家庭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采,为素有“回族之乡”之称的宁夏山川,增添了独具特色的塞上风情。独特的回族风情给这片热土增添了神秘而情切的情趣。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的生活,习俗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遍布城乡风格各异的清真寺和中国传统建筑、古阿拉伯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成为灵武市的一大景观。回族穆斯林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作为灵武市少数民族主体的回族,其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姻、丧葬、节庆和文娱体育诸方面均具特色。他们以勤劳、智慧、讲卫生著称,男子爱戴白色无檐圆帽,青年妇女爱戴白帽,老年妇女戴盖头,不使头发。耳朵和颈脖外露,以显本分庄重。回族穆斯林每天分时辰五次礼拜,风雨无阻,毫不马虎。每年要过开斋节(亦称忠孝节)、古尔邦节、圣纪三大节日。回族的婚礼隆重而热闹,别有情趣。最能领略回族风情的活动是品尝清真食品。回族风味小吃美味诱人,名目繁多,各具特色。回族好客,待客极为友善,八宝盖碗茶、牛羊肉、瓜果、馓子、油香等都是回族群众招待客人的传统习惯。

3、灵武地区旅游资源及区域文化开发、保护的思考

灵武市旅游业存在着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旅游区多头管理、旅游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但是这些劣势和威胁是能够通过一系列战略规划及配套措施加以克服或规避的。如果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得当,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凸显特色,灵武市的旅游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部分价

第4页(共4页)

202_年12月 3

202_年秋季学期

值大、品味搞、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还能开发成知名产品。现在灵武旅游时过境地而不是目的地,今后,要打造一系列的旅游产品、一系列的活动,留住客人,把过境地变成目的地。当然我更担心的是旅游资源的保护,小时候灵武境内的古城墙就因为保护不力而毁坏殆尽。所以必须坚持“开养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能把旅游业仅仅当做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途径和手段,更需致力于将旅游业开发为广大游客和当地居民所能够充分享受休闲、互动、放松中的乐趣的生活环境。

最后衷心感谢徐涛老师的教诲,见识并且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非常希望徐涛老师能到宁夏游玩!能到宁夏灵武市游玩!

参考文献

[1] 陈刚《走行的欲望——世界旅游文化漫谈》中国工人出版社202_年1月第一版 [2] 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图说天下 国家地理系列 东北西北港澳台》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_年9月第一版

第4页(共4页)

202_年12月 4

第三篇:大围山旅游文化报告

大围山旅游文化报告

对围山文化的总结与概括:

大围山镇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湘赣边境,北与平江接壤,东与江西铜鼓相邻,南界张坊镇,西连达浒镇,闻名遐迩的浏阳河发源于此,璀璨的湘东明珠大围山镶嵌其中。据清嘉庆《一统志》载:大围山“岗峦围绕,盘踞四县,因名大围。又因地扼湘赣两省交通要冲,为平、浏、铜三县货物集散地,是一个凝聚灿烂历史文化的边陲古镇。古称上东镇,素有“小上海”、“浏东重镇”之称。大围山镇辖区东连江西铜古,南界张坊,西邻达浒,北抵平江。大围山镇总面积410平方公里,共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380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境内山地、丘 陵、盆地交错,形成多类地貌。七星岭海拔1607.9米,为浏阳最高峰。大溪河蜿蜒曲折贯穿境内,接纳大小支流18条,形成浏阳河上游。水系完整,雨量充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利于各类作物生长。大围山夏无酷暑,空气清新,有天然“氧吧之称”,建立国家森林公园后,成为旅游观光胜地,被誉为“湘东明珠”。

大围山镇是综合性农业经济区,又是林业重点乡镇之一。现有耕地面积22936亩,山林面积48.8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0.8万亩,山林覆盖率达82.79%,境内木材蓄积量为158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为1627万支。大围山镇形成了以造纸、竹木加工、化工、水力发电、豆制品加工、旅游、建材为主的乡镇工业等。另外辖区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境内山环水绕,古迹众多,景点密集,极具开发价值,主要有1.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桃林,2.浏阳河之源为主的自然风光带;3.以秋收起义上坪会议旧址,秋收起义东门战役主要阵地,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锦绶堂,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楚东山大屋,共青团湘鄂赣特区第一次团代会旧址枫林大屋为主的红色旅游带;4.以客家文化村、白沙、大围山古镇风貌为主的人文景观带。

另外大围山镇在建筑史上,人民创造了许多神奇。明初,由地方绅士鲁荣业捐资修建的跳石桥,坐落东门市上游两公古建筑里处。横跨大溪河两岸,全部采用标准麻石作桥墩。石墩为长方体,高出水面约2尺,底部嵌入河床。墩长3尺、宽约0.8尺,两墩间距为1.2尺,共有65个石墩,每年除丰水季节外,均可供行人通过。此桥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和1995年四次复修,保存完好,维持原貌,是浏阳河上一道独特的景观。我还得说说的就是浏阳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了,那里可以说算的上是一个养生之地了。

根据了解,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下属的森林与养生中心,对森林养生的众多层面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紧密与市场对接,针对典型案列湖南大围山的实际,站在区域的坐标上,创新性地提出森林养生之四季五行九养模式。长寿之山:大围山森林公园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85900个,是天然的氧吧和养生胜地。

绿色之山:大围山森林覆盖率高达83.5%,山高林茂,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神奇之山:大围山佛、道同山,可以将佛教和道教的养生理念融入其中,总结一套完整的养生术。对了,还值得一提的是5寨了。

芳菲寨对应的是春季,属木。以百花和绿叶作为主要的构景元素,主打绿色,营造清新明快的意境。结合山地养生的战略定位,依山就势,顺势而为,将私密高端养生会所和大众休闲养生区域相结合,营造春天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浓厚气息。

翠微寨对应的是夏季,属火,是炎热的象征,和长株潭地区夏季酷暑难耐的季节特征相契合。建筑颜色主古红色,寓意激情热烈的意境。本寨定位于庭院养生、禅修养心。

云舒寨对应的是秋季,属金,因此主色调以灰白为主,营造素洁忧郁的意境。本寨的建设考虑到涵养水源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不做大体量的硬性建筑,而只适当配置必要的生态、环保的小型木屋建筑加以点缀。

梅香寨对应的是冬季,属水,以水墨之色为主色调,营造深沉宁静的意境。旨在打造适合游客冬日“蜗居”的休闲度假空间,以“慢动生活方式,乐活生活理念”作为打造理念,让游客体验一种优雅从容的慢活生活品质。

大地寨对应的是长夏,五行元素为土。将它的主题定位为“泥土之欢”。该寨将来的发展定位是长株潭的“达沃斯小镇”,即商务会议主题小镇。

除此之外,围山有植物种类有23个群系、3000多种,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有17种,已发现野生动物60余种,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珍稀动物达14种;森林中繁殖的彩蝶达1200多种,堪称“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大围山曾经是湘东最大的佛教胜地,有玉泉寺、陈真人庙、七星庙、白面将军庙、红莲寺等大型寺庙遗址。历代曾有一些高僧和文人学士慕名来此云游求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王首道、胡耀邦等在扁担坳、桃树岩一带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围山东门小镇上还可以去锦寿堂,也是革命老前辈的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

说实在的,大围山的个旅游养生的好地方,围山是,“纯净的山泉?清新的空气?宜人的气候?漫山的中草药?神化的宗教”赋予了大围山深度休闲、颐养天年的大环境。因此,结合大围山的功能区划和地形地貌,以绿色养生、全方位养生为手段,顺四时、调身心,在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利用现有宾馆设施和低山缓坡,本着保护为主、科学规划、适度开发的原则,把大围山打造成长株潭乃至中南地区城市居民的养生福地、休闲家园。去过大围山的人,都会被那里给迷住,新鲜的空气是你在城市那种喧哗的地方是享受不到的。养生旅游的必选之处。

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现代好多上班足都没有时间去好好对善待自己的健康,如果偶尔旅游到大围山的话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呢,大围山的旅游景点也很多,比如:钓鱼山庄、玉泉寺、陈真人庙、七星峰、原始次森林、竹海、龙泉瀑布、荆刺花园、杜鹃花海等,当然有些要季节去才能看到的,冬季的话貌似今年开了个户外滑雪场,爱好的娱乐者可以去娱乐。但冬季有个不好的就是雾大,而且雾比较厚,要到上午8点之后才开始散去呢,每当这个时候,就算在你身前1米有人你可能都不知道呢。是不是觉得这觉得恐怖了。另外夏季的话,不用多说你们肯定也知道飘流了,飘流的话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了,那就是“爽”啊。好处多多没,大围山养生之地,旅游胜地,据说,幸运的话,还可以在见到野生小豹子,如果爱好探险,你自身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了。大围山也有这个平台,那茂密的森林不是任何人都敢进去的,里面可谓是神秘重重。

大围山的旅游产品介绍:

大围山的的旅游产品其实很少,一般都是当地的居民那些自制的家乡特产,比如:茶叶、特色蒸菜、火培鱼、炒米、李子干、苦瓜干等一些吃的,但这些食品里面可是都包含着大围山人对旅游客的亲切,这些食品在外面一般都是买不到的,属于纯天然的、自己家人手工制作出来的成品,吃起来味道都会感觉分外的香甜。

大围山的养生品也比较多比如特有的蜂蜜,山麓等。

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1.围山的大部分旅游产品都是当地居民自己制作,而且一般都是食物类的东西。而旅游者卖的有些食物只能在当地吃的,不能带回自己家里给亲朋好友赏玩的,那这对于旅游者来说去一个地方旅游却不能把当地特色带回家是非常难过的。

2.还有一些大部分是古董。样式都是古老的没有新意,这些产品都很常见,对于经常旅游的人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是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的,这些东西在其他旅游地都能见到的。关键包装其实也是可以设计的,可以更具有代表特色。缺乏的那种带有当地文化特产的小玩意。使得,有时候游客来玩的开心,可是想买点纪念品回去的时候确无从下手。3.而当前大围山品牌塑造存在不足。目前不能以独特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而且还有众多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目前有规模、上档次、专业化的旅游品牌还为数不多,既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打造出品牌形象。此外,现有的旅游发展未能从自然资源和民族民俗文化的视角深化,虽然有几样是大围山独特的产品但可以说都是一些土特产,没有上档次的产品。让人拿来说道的也就小吃之类的,以致现有的旅游产品没有突出其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没有塑造鲜明的品牌特性,没有树立大围山整体旅游的品牌形象。

4.而其他旅游风景区的产品也都大都差不多,可能旅游者在这个旅游地买到的产品在另一个旅游景点都能买到,重复的太多,景区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区,商品琳琅满目。从各式的玉器、玛瑙配饰到印有景区图案的服饰;从茶叶、野味这样的副食品到灵芝、当归这样的滋补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真正静下心来,想从中挑选几件有意义的纪念商品时,却有些茫然。对于很多游客,特别是外地的游客,有些景区可能一生就去一次,所以,他们当然希望购买的旅游纪念商品是独特的,能代表这个地区的特色,而非到处都可以买到的同类品。

5.此外,许多商品缺乏人文历史的内涵,或者只是形式上的简单造作,也很难吸引游客。中国很多的名胜古迹有上千年的历史,并流传了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所以说,旅游产品一定要是符合当地文化,有当地特色的物件或者其他纪念品。

所以大围山旅游产品的缺陷跟其他有些旅游的产品一样。产品风格缺少当地特色,不能独具一格,除了土特产,其他的产品与其他旅游地的产品没有相差。缺少一些中高档的产品,及一些具有大围山特色的现在用品。

有关大围山旅游产品的打算和考虑:

我们打算设计一个比较有代表大围山的具有审美的现代产品。比如餐具之类的虽然大围山刚开发不长时间。他所拥有产品比较多。但很多缺少使人看到它,就想起大围山的旅游产品。而一些古老的造型非常常见,给人没有新意。所以我们想最好能融合文化 兼具展示 最好有点小实用性的东西,造型不会太拘于传统。

1.根据报告我们得知大围山的特产比较多,一般游客买的比如保健品是都是用来送给亲朋好友的,所以可以从保健品的包装上做些改变。一般的样式都比较四四方方的,所以可以把包装盒的造型跟大围山的形状结合起来。

2.虽然一般的旅游区也会把当地元素结合起来做成茶具等,但我们想把茶具做的见到它就想到大围山的感觉。参照“黑山羊”,红莲寺。。。等元素做成成套的餐具或茶具。

3.另外也可以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秀”“明珠”做品牌做高档的产品。

关于大围山的旅游产品的设计我们初步是以这几个方面考虑的,因为我们觉得旅游者买旅游产品目的就是要带回当地特色,当地的文化,所以不管设计那个方面的产品,都必须具有代表性,那么这个产品就是成功的。当然我们考虑的方面是有很大欠缺的,但我们努力的去完善我们的设计。

工设1002 刘小红36号 吴苗苗13号 郑桂娥39号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一

大围山旅游文化报告

工设1002班

刘小红36号 吴苗苗13号 郑桂娥39号

第四篇:海洋文化读书报告

传承海洋文化 呵护蓝色家园

——读书报告

黑沿子地处渤海之滨,自古以来靠海为生,海洋赋予了我们独特的性格和心理:不依不赖、富于竞争、敢于冒险、追求成功。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能源需求的急剧加大,海洋已日益成为国际间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重要舞台。人类的明天和希望在海洋。因此走向海洋,了解海洋科普知识,学会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珍爱海洋,保护海洋更加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古往今来成功的学校,无不拥有个性的特色,无不以自己特色的文化给学校罩上金色的光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是:学校的管理重心由外控管理走向校本管理;学校的教育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学生的发展从知识灌输走向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形成学习共同体,学校行政的管理由物和事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随着各类高标准验收通过,大多数学校在办学硬件条件方面和教育教学行为规范化建设方面都有了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培养创新人才。

一、从书中汲取营养,深入理解海洋文化教育。

1、夏昭炎同志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2、张仁贤的《有效把握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学习,认知课堂》和《自主学习,活力课堂》

3、《舟山渔岛海洋文化》的海洋文学

二、阐释“海洋文化”理念。

对于“文化”,夏昭炎同志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一书中界定为“文化是某一特定民族通过长期的历史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形态以及制度、规约、交流方式、生活习俗与语言、思维方式的总合或复合体”。

大海的宽广、渊博、深沉、热情、开拓进取,对于国家、民族,可以是一种精神;对于学校,可以是一种文化;对于教师,可以是一种品质;对于学生,可以是一种个性。作为学校,需要这些意象特征,形成学校博大而浑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熏陶学生,以精神感染学生;作为教师,需要这些意象特征,进一步促使自己形成工作、生活所需的品质,给学生言传与身教;作为学生,需要在学习、生活、活动中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体魄像大海一样刚健,创新像大海一样奔涌……形成他们鲜明的个性品质。

据此,对海洋文化可以作如下界定——以大海作为载体而衍生出来的与之相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性格取向等。

二、和谐共赢,营造宽容氛围。

“海洋文化”代表一种宽容的态度。“海纳百川,争创一流”,要求教师要有海洋一般的胸怀、善待他人,而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奉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首先,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打破常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学校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其次,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海洋文化进入校园,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学校可以依据海洋文化,进行建筑设计、设施布置、活动组织,丰富学校的物质文化;也可以创建海洋教育特色,发扬海洋精神,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从绿化的布置到校园小品的塑造,从教室、走廊等的墙面和空间布置,到学校大中型活动的组织设计等都努力展示海洋文化教育的特征。

创新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团队活动是主要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以海洋文化为重点开发校本课程。

教育要面向未来,既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学校特色创建上,就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扬弃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传统文化,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新体系和新的教育文化,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具有本土特色的海洋资源,是深具民族性的。沿海地区的学校,开发并利用海洋资源,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是一种重大的责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指出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正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学校课程资源。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基于学生的生活之上。厚重的海洋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宝贵财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实现对本地海洋特色文化的接纳、继承、弘扬和超越,建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挖掘与利用海洋文化,使学校教育基于地域特色、基于学生生活。我们着手开发校本课程,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创新与实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海洋教育的目的是要唤起学生的现代海洋意识,提高和预见解决海洋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海洋价值观、道德观、可持续发展观和海洋国家观,促使受教育者由传统的“陆地思维”向“海陆协调思维”转变。我们要以山东沿海地区特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背景,引领学生在海洋自然环境、海洋资源与经济、海洋文化与生活、海洋开发与科技、海洋生态与环保和海洋权益与国防等六大领域自主探究;它不仅仅是地方课程,它同时还是可以作为综合实践的一个知识包,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亲近海洋与探索海洋的意识,提高和发展综合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提高学生海洋素养,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文化”蕴涵丰富、宽博广远,以海洋文化作为载体而衍生出来的与之相贯通的自然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习俗语言、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有别于其他诸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学生教育教学的大百科全书。面对多元的现实社会,学校培养的新一代必须有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既能顺应变化,又具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精神支柱,有着承受挫折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具有崇高的人格力量和独特的个性魅力,概而言之,学校要培养的是富于主体精神的公民,唯其如此,才能适应未来社会所需。以海洋文化为载体开展个性化教育,显然能够培养符合上述要求的新人,同时,以上述理念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导价值观,也必将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

第五篇:文化苦旅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文化苦旅》有感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余秋雨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所言“笔下也就一派端肃板正,致使海内外不少读者一直认为我是一个白发老人”,品读历史,也让我觉得自己突然变得苍老了些。我认为,任何一个真实的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会失去弹性,很容易风干和脆弱。

于是,追寻着余秋雨先生的足迹,我也踏上了这一段文化的苦旅。

第一站是《道士塔》。我在高中时就学习过这篇文章,然而,再次回味时,我又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仿佛我置身于莫高窟的大门外,看着那个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的王圆箓把壁画刷白、把塑雕砸碎,然后把成车的文物低价卖给外国人。此刻,我的心也随着支离破碎的敦煌文明消失在无尽的悲痛中了。“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我已然明白余秋雨先生在说出这样的话时内心的无奈与心痛了。这是一个文化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人的被“错置”的命运是导致历史荒谬的本源所在,而“家天下”的制度则是民族悲剧的必然发生的现实因素,文化认知意识的落后则是这一悲剧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根源性动因。

第二站是《阳关雪》。不知如今阳关的风雪,是否还是越见凄迷。“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图画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这句话我读了好久,在赞叹余先生的文采的同时,我在想,到底是怎样诗文才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如此震撼心扉。品读完文章后,我想大概是只有阳关才能给王维这样的灵感吧。

随后,我继续跟随着余秋雨先生的“脚步”参观敦煌县的鸣沙山和月牙泉,解读柳侯祠的碑文,感受江南小镇的惆怅„„

合上书卷,我不由自主地走向窗前,流动的车潮及人潮正自我宣示另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也许我们应该背起满满对中国文化的疑虑,亲自去辽阔的土地践行,让我们读过书后,沉重而苦苦的步伐,也走在上面。

旅游文化读书报告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