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创设问题情境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16-486259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5 08:57:2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徐倩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入学习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敢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置于一种探索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还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轻易否定。最重要的还应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后练习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法之后,这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尽可能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并通过他们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话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是否得以延续,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有效的40分钟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使得学生最优发展,并从课内走向课外,提升语文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究的的源动力。我们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教学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问题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置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后,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

究的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若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非常重要,关于于声音,你们还有哪那些疑

问?”

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

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等等

3、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

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

4、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通过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

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

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学生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滑动摩擦力大小时通过手压桌面移动,提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有心,就有路,有路就可到罗马

第三篇: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追求高效

泸天化小学:李

蓉 学习了江苏省情境教学经验,特别是看了李吉林老师对情境教学的阐述,让我深受启发。原来我们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追求高效的课堂,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引导的重要手段就是创设情境,而情境教学当中,情境创设是语文课中很重要的一种情境,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有四个过程:

1、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2、带人情境,提供作文题材;

3、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

4、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尊重孩子的想象、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体验、尊重孩子的发现、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的过程。于是,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顺应低年级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点燃智慧的火花,滋润情感的幼芽,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聪明才智和潜在的力量,从中获得认识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因此,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首先,情境教学让学生寓学于乐,教师必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让教学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我的儿时好友》口语交际时,我先在课前收集了和朋友的故事及相关相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也就有话可说了。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入情入境,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其次,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笔画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能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最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法,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如果他们答对,就立即加以表扬,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李吉林老师在为人、处世、治学、从教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值得我们大家很好地学习的。李吉林老师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她的成功得益于她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注重践行、创新的敬业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对理想永不言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她的成功得益于她无限热爱儿童、忠诚于儿童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也要学习李老师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儿童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境界,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就更高效了。

第四篇:情境创设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陈屿中心小学 王丽君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因起步晚、知识更新快、硬件发展迅速等多方因素,其教学从教法到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上课如果照本宣读,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如创设情境法让原本枯燥的信息课生动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因起步晚、知识更新快、硬件发展迅速等多方因素,其教学从教法到模式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虽然有很多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他们却不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教师上课如果只是照本宣读,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态,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如创设情境法让原本枯燥的信息课生动起来。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情境的创设正是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创设情境,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而信息技术课“情境”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把信息技术知识有机地溶入到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根据创设的作用和一般方法的相似性分类,有以下几种创设方法:

一、多重刺激,创设故事情境 1.在“故事”中引出课题,出示任务

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多种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爱听故事是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的共性,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故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现成的,更多的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思维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创编,这样更具有实效性。

如在学习《多彩的图画》时,我就设置了《鱼妈妈找宝宝》的故事:一天,鱼妈妈带着鱼宝宝去逛集市。集市上鱼太多了,鱼宝宝觉得热就把外套脱了。可是鱼宝宝的外套一脱,鱼妈妈就找不到宝宝了。它急的眼泪都出来了„„这个时候,身入故事情境中的孩子们感受到鱼妈妈的着急,很想帮助鱼妈妈找到鱼宝宝。面对鱼妈妈和鱼宝宝的画 面,他们明白想要帮鱼妈妈找到鱼宝宝就要帮鱼宝宝把外套穿回去。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认识及掌握了“用颜色去填充”这一工具的使用,当鱼妈妈找到了鱼宝宝,打算带它们回家时,问题又来了“鱼妈妈担心鱼宝宝会乱跑,想让它们排成一队,该怎么办”,这时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明白想要让鱼宝宝排成一队就需要去移动她们,在画图中该怎么去移动它们呢?通过自学书本23页的内容,学生就会认识及掌握“选择”工具的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出示任务,把学生们带入了最佳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 进入故事“角色”,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营造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充当“角色”,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完成任务。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不仅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复制与变换》时,我用课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情境,“一只蜜蜂飞来了,在一朵花上尽情地采蜜,它开心的样子引来了一群蜜蜂。可是草地上只有一朵花,其它的小蜜蜂只好在一边嗡嗡地转着,第一只小蜜蜂不知如何是好?现在啊,它想请同学们帮忙,谁愿意帮这些小蜜蜂们变出更多的花朵呢?”。同学们纷纷举手回应,课堂气氛已达到了高潮。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和交流,学生掌握了复制、旋转和翻转等功能的操作方法,帮蜜蜂解决了难题,最后这些蜜蜂在一片花丛中翩翩起舞,向同学们致谢。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操作技能,还当起了故事里的主人公,体验了一把助人为乐的快乐。

二、把握时机,创设游戏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习惯于游戏,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依据儿童好玩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接触电脑、感知电脑。

例如:打字练习,这是一项枯燥、机械的操作,小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持久性难以保持,注意力容易分散。当他们感到枯燥时,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玩《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打地鼠》、《吃苹果》等寓教于乐的游戏。他们为了闯关,为了胜利,就会逼着自己刻苦练习,使指法正确、熟练,从而在笑声中学习,在娱乐中进步。

又如,在低年级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我不会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讲解一些概念上,而是安排学生去玩电脑中的游戏帮助他们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让学生通过“纸牌”游戏进行鼠标基本操作的练习。一听玩扑克,学生们兴致盎然,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在乐此不疲地玩“纸牌”游戏的过程中,“指向”、“单击”、“双击”、“拖动”这些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起来就简单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当然在游戏时也应该注意“正确引导,合理控制,有效选择”的原则,对于游戏的 取材和活动时间要进行严格控制。

三、巧问设疑,营造问题情境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因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尤其鼓励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师,大胆提出问题,善于质疑。教师设置问题必须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并富有启发性。

创设问题情境,这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是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念激发创造火花的重要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智力背景下,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调整页面布局》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出示两篇文章,其中一篇的文字字号是六号,还有一篇文章的字号是四号。问学生:如果这两份需要打印许多份的文件,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立即议论开了,最后集中到这样的观点:文字大小不合适。经过尝试后,发现缩小了字号,第一篇文章又两页纸张,而且第二张纸张上只有半行文字,打印的话会造成浪费。经过同学们讨论交流,想到了还可以“缩小行间距、改变纸张大小、调整行间距”等方法,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可见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考,在引起认知需要,促进思维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因此,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关注教学与现实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挖掘信息技术知识与现实学习生活的连接点,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且要鼓励引导学生讲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上《旅游计划书》时,一开始我便一边播放准备的图片一边叙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也更注重生活品质,旅游也成了人们休闲渡假的选择。现在假设你一家人准备去旅游但对目的地并不十分了解,为了使旅游进程更加合理,让同学们设计一下旅行的路线。”同学们一听这样讲,上课便来了劲。此时,我便提出此次旅游要注意的几个事项:旅游费用的数额、旅游时间的限制等等。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以及费用上能设计一个经济实惠旅游路线。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的工作中,上网查资料忙碌开来。这一堂课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是用语言描述的,可以是实物演示,可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直观形式来表现,也可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模拟。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能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主动探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 统一的目的。

参看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志萍、季正蓓:《情景创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李林:《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4、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5、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电化教育研究,2001

6、《中小学教育资源网》

第五篇: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就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主体题:创设 情境 优化 教学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做铺垫,使学生在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讲授“北非”内容时,为了创设“北非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非洲经济落后,为什么埃及经济却很发达?”这一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苏伊士运河”、“沙漠奇幻”、“尼罗河上水坝”等相关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这些材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时,学生就自觉地置身于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展开,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使学校既认识到在落后的地区有发达的国家,又认识到埃及经济发达是有原因的。让学生积极思考因地制宜原则在这里的应用。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优化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选择的材料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

只有具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的内容,学生才会感到兴趣。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的内容,才能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他们思考问题时才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选择材料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材料选择应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我在讲到中国西北地区时,就联系了现在的“一路一带”经济实事。课堂上学生很活跃,有话题。

二、科学创设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创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往往能产生问题,但从问题的产生到提出,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制约都禁锢着学生,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久之学生就会无疑可问,再也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民主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师生间各抒己见、自由争论、畅所欲言的活动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形成浓厚的“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充分估计到学生会怎样思考、怎样提问、怎样回答,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避免轻率否定,不做简单结论;禁止粗暴武断,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条件,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探求真理。教师还可以转换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欢迎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整个课堂教学应优化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组织“我们周围的资源”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说出我们周围的资源有哪些,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SARS算资源吗?虽然这是个调皮生,是想闹出点“小故事”,但是,他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所提问题有关,我于是因势利导,我说细菌就是生物资源的一部分,但作为资源,同学们都知道应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来自于自然界,另一个是必须对人有用。病毒自然不是资源,但是,我们要知道有的食用菌如蘑菇就是资源。

2.改革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媒体,拓宽教学思路,丰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缺乏思考,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手段落后单一,教学思路狭隘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还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讲授“我们周围的废弃物”时,引导学生调查周围的废弃物,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空间大大开阔,思维大大加深与激化,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注意“存疑”,设置“空白”,培养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存疑”,将“问号”蕴藏在情境中,让学生“惊喜”地发现问题,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不应独占课堂,也不必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让学生“不假思索”;而应留下一段“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去设疑、去体会。课堂教学中的“空白”,其本身就是一个“情境”,这个“情境”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吧!”

综上所述,要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又要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拓思维,活跃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教育科学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北潞园学校 刘莲香 地理 学课教学 中学高级教师 89391225

创设问题情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