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中外园林艺术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16-112153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9 16:43: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外园林艺术

中外园林艺术

如果你到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南苏州,欣赏过那“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就一定会被那清丽的典雅的园景所陶醉;如果你到过曾是九朝国都的北京城,看过故宫、北海、颐和园等辉煌的皇家苑囿,也会被那恢宏的气势,壮丽的屋宇和楼堂所倾倒;如果你曾信步“深山藏 古刹”的宗教圣地,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山明水秀的风景,定使你心旷神怡,超凡脱俗。这些风格迥异,令你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就是园林。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园林的四大基本要素:

1.建筑:中国园林建筑的特点是建筑散布于园林之中,具有双重作用。除了满足 居住休息游乐等需要之外,与山池、花木共同组成园景的构图中心,创造了丰富 变化的空间环境和建筑艺术。亭、台、楼阁、榭、墙、窗等。如中国园林中的长廊、粉墙、花窗、假山等往往将单一的有限空间巧妙地组合成 多种广袤深邃的景观,特别是大量运用的框景、漏景和对景等手法,使动态、序 列景观贯穿于全园;最典型的莫过于苏州古典园林中花窗、门洞形式的运用,象 花窗的形式约有 216 种之多,仅沧浪亭一园就有 108 种。

2.山石:中国园林讲究无园不山,无山不石。早期利用天然山石,而后注重人工 山石 叠山技艺。其形象是取材于大自然中的真山,堆石为山,叠石为峰,垒土为岛。西方园林主要依靠选择天然石材,进行人工改造,或者加工成建筑石材,或者打 造成栩栩如生的雕塑等。

3.水体:园林无水则枯,得水则活。中国山水园中的理水手法和意境,无不来源 水体 于自然风景中的江湖、溪涧、瀑布,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西方园林中的人工水 景以各种水喷、涌泉、滴灌为特色。

4.植物:指根、茎、叶、花、果、种子的形态、色泽、气味等方面有一定欣赏价植物值的植物,又称观赏植物。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既是构成园林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部分,是组成园景的重要题材。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园林建筑空间形象产生相应变化,使静观建筑环境具有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 候感,协调建筑和周围环境。

中国园林建筑的基本特点:

1.自由多变的建筑样式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均强调中轴对称法则,园林建筑却讲究自然天成、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均强调中轴对称法则,园林建筑却讲究自然天成、曲折多变。西方则相反,建筑和城市规划自由多变,园林却强调对称规则,突出人工修饰美。虽然各个体系都存在内部的互补性而趋于协调并形成各自的风格与审美情趣,但中国园林建筑与自然相融和的造园手法却显示出人与自然更亲和的特征。

2.轻灵通透的空间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系大木构架,这种结构极易产生轻灵通透的形式,中国园林建筑将此特点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亭、廊、台、榭、舫等建筑形式,以空灵流动的 空间、千姿百态的结构配合多样性的自然景物,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创造出中国园林美的意境

3.以人为本的营造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中国古典园林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本 的理念灌注于园林之中并体现在“可望、可行、可游、可居”四个方面。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 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了“园中园”的格局。私家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 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西方园林的特点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效法自然迥然不同,它完全排斥自然,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把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作为基本信条,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

1.园林的布局构造 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矗立于园林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将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分别布置于园林的主轴线旁的几条副轴上,并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建筑物等点状分布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2.园林的景观配置,西方园林讲求人工化,整座园林全都统一在单幅构图里,树木、水池、台阶、植物、道路等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都推敲得很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很好的比例。植物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出其各自的形状,完全被 一丝不苟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水池、草坪、花圃。水池、草坪和花圃追求对称性和整一性,也被严格地规划成矩形、圆形、方形、椭圆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以 达到自然的和谐。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抄袭,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 其“人与自然的和谐”、“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

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 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既不能生搬硬套中国古典的园林形式,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西方园 林的造园模式,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典型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 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在现有的条件下,结合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努力创造出具有现代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

第二篇: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人文课小论文——

中外园林艺术鉴赏

曹鹏森 08009421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地区的园林也各不相同。

中国园林主要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两汉时以前者为主,成就高于后者;唐宋以后私家园林的水平渐高;到了清代,皇家园林转而要向私家园林学习。它们虽具有共通的艺术性格,但私家园林更多体现了文人学士的审美心态,现存者以江南地区成就更高,其风格清新秀雅,手法更为精妙;皇家园林主要在华北发展,现存者以北京一带最集中,规模巨大,风格华丽。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基地范围较小,因而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较多的景色,于是“小中见大”“一以当十”“借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得到了十分灵活的应用。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建筑富丽,有着浓重的皇权象征寓意,同时也全面吸收了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国外不同国家的园林也同样具有不同的风格。日本庭园是在庭园中造山,并人工搭配水池、瀑布、庭石、草木等而建成的日本传统庭园。不是对自然进行人工管理,而是将四季的植物变化、飞来的野鸟、昆虫、天气等都作为庭园景观的一部分融入其中。另外,从庭园看到的景色称作“借景”,视为庭园的一部分。意大利园林一般附属于郊外别墅,与别墅一起由建筑师设计,布局统一,但别墅不起统率作用。它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采用规则式布局而不突出轴线。法国园林利用建筑、道路、花圃、水池以及形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花草树木,如同刺绣一般编织出美丽的图案,形成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英国的园林在不同时期因为受到法国意大利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最终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中西园林艺术的欣赏,不仅能从中感受到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而且能从中反映出中西社会发展的历程。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园林艺术就一直深受人们的亲睐和重视,通过对居住环境的改造来提升价值品味以及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时代的发展和地域的差异也使得园林艺术形成了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风格特征。中国的园林艺术自古就被世界人民所亲睐,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意境优美深邃,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国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被誉为最具有特色和最能体现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在我国,不论南方北方都有中国园林景观,他不仅是我们的一种文化,更是我们的一种生活。建筑的特色在各个园林都有体现,而且可以说所有的园林都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建筑为依托,以建筑为承载。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乃是中国园林的另一个主要特点。中国园林的精髓并不表现在景观艺术上,而是意境。这是中国园林的本质。

在意境方面,同一意境可以不同形式之艺术手法表达出来,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认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建筑学和审美学上占有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是不可替代的。在整个园林史上所留下的那些胜景,不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园林的发展和改善有着重要的启发。

同为园林艺术,但西方园林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主要追求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西方造园艺术对几何艺术的追求就像中国追求自然流畅的优美曲线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感情。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体积巨大,而且由于西方最早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也最早。西方园林更注重其实用性和欣赏性,在西方园林中更多的是植入很多现代气息。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整座园林以建筑物为基准,使其成为整座园林的主轴。布局严谨,构图强调秩序美,通过对称、均衡和秩序来表现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西方园林造园之美就在于其所有要素之间比例协调,总体构图明晰和匀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国也进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中国的园林艺术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这种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结合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园林艺术也是如此。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要根据自己的园林现状并结合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建设出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现代园林。我们在现代园林建设中既要继续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文脉,又要考虑时代的发展。中国不能仅局限于园林艺术本身的发展,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使园林具有使用性和欣赏性。使中国的园林艺术更上一层楼,继续成为世界园林式上最具代表性的佳作。

第三篇: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案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模块选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面对新的问题,作为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使用者在与同行的互动交流中,生发了一些认识和体会。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探索研究新的理论和理念 本课内容和教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教材分析

新版《美术鉴赏》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优点,强调综合性。本科教材中外园林艺术流派众多,知识容量大,授课时应避免面面俱到,力求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故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突出重点,深化书本内容,设置一个单元三个课时:第一课,中国苏州园林;第二课,世界各地园林;第三课,现代生活与园林。学生将通过这三课内容从古至今,由中到外,从远及近的了解、感受、赏析园林艺术的魅力。本节为第一课,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感受中国园林的精深文化之美。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高中生虽然已具备良好的思维和辨析能力,但仍然需要掌握正确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在建构这一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其探索研究的精神并引导学生在了解世界多元化和多样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审美意识,从不同角度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外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艺术的不同特色和现代景观园林艺术的多样性变化。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2、方法与过程:教学中以身边的中国园林建筑为引导,引起关注—深入讨论—领会魅力—感悟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地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在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自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

难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教学流程示意

(一)、导入新课:

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二)、授 课:

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欣赏图片集锦,提出问题 教师小结:分析总结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四)、思考讨论:

(五)、总 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诵昆曲《牡丹亭》游园中一段唱词

同学们朗诵的非常好,下面猜猜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主人公杜丽娘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感叹声漫步中外园林。

(二)、授课:

出示题目《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欣赏图片集锦,问题1:什么是园林?(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刚才我们看到了是这两种园林形式:欧洲园林和中国园林,根据图片进行比较。

1、认识中国园林

a、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现存的私家园林:扬州的何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 b、在对现存的南北园林的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体会两者间的特点差异。教师小结: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私家园林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赋予诗情画意。

以上看到的是园林的分类,那这些园林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呢?我们来看一下。

2、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a、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b、可游、可望、可行、可居的空间美 c、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下面我们就由这三条线索,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由浅入深,层层欣赏。A、自然美 欣赏图片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我们发现造园者把花木山水建筑等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B、空间美 欣赏图片

教师解说:园林不仅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与绘画也有着很深的渊源,最初建园者就是以山水画为原本造园的,所以画家所追求的空间美,也是造园者所追求的。C、人文美 通过几个亭子命名的由来体会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 如:拙政园、留听阁等

知识巩固:下列几项中属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属于皇家园林艺术特色的是()A、小巧玲珑、曲折有致 B、叠石理水、林泉深邃 C、移步换景、可居可游

D、不仅具有江南园林的清雅气韵,而且独具富丽的皇家气魄 E、清雅脱俗、诗情画意

3、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欣赏图片,被称为园林史上的明珠,艺术特点:静、雅、奇

4、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欣赏法尔奈斯庄园: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文化因素)

a、台地造园。用到借景俯视的手法,将自然风光与园林融为一体。b、常绿树木。绿树中穿插白色建筑物,冲击视觉效果。c、内容丰富。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欣赏凡尔塞宫:几何造园术(历史因素)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万能造园师”布朗(地理因素)

(三)巩固练习:连线题

(四)思考讨论:谈谈你喜欢什么样的园林?并简单说说理由。

(五)总结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多的亲近园林、感悟园林、热爱园林。板书设计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1、什么是园林?

2、认识中国园林

3、中国园林的艺术特点:

4、认识日本园林:枯山水

5、认识欧洲园林

A、意大利古典园林: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的典范 B、法国古典园林:驯服自然 C、英国古典园林:风景如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启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注重教材内容与地方资源相结合。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非常有限,而新教材中为了适合学生自学的需要,容量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教学备课中进行合理灵活的处理。我的感受是要抓住每一课的副标题,它就是这一课的灵魂,并且教材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如果把地方美术资源引入到课堂,学生会更加亲切,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第二、注重鉴赏与创作(练习)相结合。

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有一定的实践为基础,比如动手画一画,或先来自己尝试分析一下作品,然后再一起进行鉴赏或讨论一些问题,会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鉴赏后进行创作,也会让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更深 第三、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可以小组进行课件制作,选择代表讲解,不仅锻炼了学生让学生操作课堂体现主体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形象、容量、快捷等优势,将古今中外,过去和现代能够拓展的美术课程信息为美术教育所利用。还要重视地域资源、民间资源以及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通过身边的资源更加形象、直观地体验、感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

第四篇:漫步中外园林艺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漫步中外园林艺术》

一、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美术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于人文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体验、交流评述等教学活动”,并指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构建“生活课堂,实现教学生活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策略。

二、教材分析

《中外园林艺术》是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中的内容,围绕世界各国的园林艺术展开,包括园林的形式功能、各国家园林的介绍及现代园林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独特意义。第一部分是园林艺术的欣赏。先引导学生评述周围的居住环境,说明园林的功能意义。再介绍不同国家园林艺术,让学生对园林艺术产生宏观认识,提高审美水平。第二部分通过让学生运用绘画创作方式来体验各国园林特色的居住环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各国园林的特色的理解,深化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中外园林艺术的流派和特色,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

2、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树立发扬民族文化的信心,能注意和生活结合。

四、教学难点

以中外园林艺术特点为出发点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脉络,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五、教学重点

1、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建立对园林艺术基础面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力。

2、初步掌握南北方园林整体风格的区别。

六、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学生熟悉的家乡环境创建生活情境:“宣威每年都要新建一些公园和广场。这是为什么?”

学生:“改善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提升宣威的城市品味。”

教师:“老师很想知道每一位学生的家的外部环境是什么样,这儿有两幅图片一个是房间和空地,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畅谈一下自己会用到什么元素美化居住环境。”学生提了很多建议。

教师:“大家提到的很多东西都用到了园林创作素材,虽然大家不是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但很多创意都很符合园林的设计思路:‘诗情画意’。园林的创作在自由自在的想象中最容易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来感受它巧夺天工的美丽。”

(评析: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中国园林

教师:一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

学生:颐和园!苏州园林!

教师:接下来我们共同来欣赏南北方园林的代表,在欣赏过程中,请同学思考体会南北方园林的特点差异。

多媒体播放:欣赏北方皇家园林作品和南方私家园林作品

学生:北方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南方面积小,再现‘诗情画意’的意境。

(评析:学生能欣赏园林的具体不同,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中国南北方园林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认识外国园林

教师:接下来欣赏国外优秀作品,同学们同样要注意观察其中的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分小组自选一国课题合作探究。

教师:请同学们针对本组研究的国家园林特点,运用绘画来描绘相应的居住环境。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并派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大家做的很好,我们可以看出中外特色的民居都很追求自然美。二者又都应用到了借景,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日本园林相对来说更注重意境。

教师:对,法国园林呢?是不是很宏伟,很有序列呢?

学生通过不同的认识,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利用模型实践展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教师:大家谈得很好。中国的园林自古就被视为高雅艺术,文人布置园林,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出现了大批造园专著,连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也唱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可以看出,园林和文学、音乐、绘画都有密切联系。如果同学们在中式风格民居中加入这些元素,是否会更诗情画意?

教师:刚才大家描绘了寄托自己审美追求的居住环境,真实的居住环境又呈现什么面貌呢?

学生:楼多,拥挤。

教师:分小组调查研究。考察当地或具体地区实际居住环境,探讨如何建设城市园林,营造出一种实用和精神追求并存的居住环境?以考察报告或模型展示的方式完成。时间一周。自由结合学习小组。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主动,课堂上他们动手绘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终于发现了知识,领悟了知识,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始自终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

1、在学习内容的生活性上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美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环节中,教师就创设了“生活环境”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创设的愿望。第二环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大胆探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2、在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上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性质和联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节课中,首先以现实生活问题引入,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从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各国园林特色就体会到了。

3、在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上

创建“生活课堂”,就要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去“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让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发现各国园林的特色区别,从而得知艺术作品表面和背后传统、审美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同时,情感上得到满足。

第五篇: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 090703122 杨静

结合已学内容,分析你熟悉的一处园林叠山理水的特点。

圆明园是一处人工创造的大型水景园林,平地叠山理水,山水结合,将全国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园林空间。每个园林空间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艺术加工,既有人为的写意又保持天然风韵,宛如自然奇观美景的缩影,精炼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烟水迷离之景观。

圆明园理水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以水造景,二是将水管住;圆明园水面设计共202_余亩,占全园面积十分之四,大、中、小水面相结合。回环萦绕的溪流河道将这众多水态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既可舟行游览,又可水上运输物资。与此同时,园林景观也大都以水面为主题取材,因水成趣。圆明园的水面布局经过匠心安排,各具特色。其中心轴线上的九州景区面积并不大,约200米见方,以后湖为中心,环湖构筑九座小岛,以众多的小水态有机相连,九岛如众星捧月般诠释了清帝“禹贡九州,天下统一”的治国理念。

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国之园”。

中外园林艺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