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2011年乡镇学校青年教师赛教课团队研修汇报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6-270030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31 21:26: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1年乡镇学校青年教师赛教课团队研修汇报

2011年乡镇学校青年教师赛教课团队研修汇报

关于数学广角《烙饼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柳州市白露中心校数学学科研修团队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借着2011年柳北区乡镇学校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的东风,我校组成了由潘美兰副主任担任组长的团队研修小组。我们的团队成员:有白露小学周广红主任、红星小学凌露露老师、马厂小学曾梦军老师、白露中心校的李蔚如老师。通过对参赛课题“烙饼问题”教学目标的学习、研修及备课、研课、反思、跟进和参赛等活动,力求把本次汇报课参赛过程作为一项既深入又广泛的校本教研活动来开展。不但使参赛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有效性教学水平等多元能力从活动中得到历练与提高,而且使研修团队成员以及全体数学教师都能够从中受益。本节主讲人:

一、研修宗旨

我校的研修团队力求把本次汇报课参赛过程作为一项深入而广泛的校本教研活动,不但使参赛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有效性教学水平等多元能力得到历练与提高,而且使研修团队成员以及全体数学教师都能够从中受益,数学能力提升得到质的飞跃。

二、对课时定位的认识

经过初赛、决赛先后2轮,十多次的集体备课、试教、研磨、反思甚至争论后,我们依标扣本、深化认知,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逐步从模糊到清晰,从困惑到顿悟,基本理顺了课时教学的逻辑层次和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三、研课目标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研读教材”——“目标定位”——“环节设计”——“有效落实”四个要素来挖掘资源、设计环节、整合优化、落实目标。第一轮:着重研读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发现薄弱环节、落实目标定位;第二轮:修订教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狠抓有效落实,确保教学有效;

第三轮和第四轮:着重优化整合、微调教学细节,深化精品意识、打造出色课例磨课的历程。

四、磨课历程。

1、引入环节的设计历程。第一次设计是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一番讨论,一番争论过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太平淡,而且学生的思维没有“热身”的阶段。第二次设计是利用例2沏茶问题,得出合理安排时间,统筹安排的思维方法。在试教得过程中,发现,本校学生现有的生活常识“沏茶”知识太少,思维太慢,需要的时间10分钟太多了,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课件展示图片)第三次(最后定稿)设计是煮鸡蛋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节约时间,优化选择的思维方法。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烙饼问题”。为什么最后确定这个设计,一是考虑到煮鸡蛋是农村孩子的生活资源,学生很容易理解。

二、是考虑到煮鸡蛋也是放在锅里的,跟烙饼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二是煮鸡蛋的思维模式,可以较好为“烙饼问题”解题策略作准备。

2、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通过“三张饼的最佳烙法”,体会优化思想这一环节设计历程。第一次设计是给学生饼,让学生自己烙,然后填表汇报。当时,我们都把学生想得太聪明了,觉得学生只要动手就能得出3张饼的烙法。一试教,发现学生怎么也得不出9分钟的烙法。填表格时候学生也不懂表格,填得乱七八糟。(课件展示第一次表格)问题的出现,挑战了研修团队的成员。反思得到的结论是教师引导不够,前面铺垫不够。如何突破呢?,查资料、看课例、争论再争论,微型课的反复示范,最后有了第二次的设计:表格突破是在二次烙饼时进行铺垫。(修改后表格展式)学生回报时进行实物展示引导。允许12分钟和9分钟(甚至更多时间的烙饼时间出现,然后择优选择,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

3、如何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寻找规律这一环节设计历程。这一环节首先解决是烙4-6张饼的时间问题。第一次微型课示范,教师的问题是“你会烙4张饼吗?花多长时间?”因为受前面的定势影响,学生的大部分反应是拿饼放在锅里烙。如何引导的?第二次课,就改为“用前面学过的烙饼法,4张饼可以分成几张烙饼法和几张烙饼法”这样一问,学生很容易就懂了。表格也进行改动。其次是解决烙7-10张饼的时间问题。第一次设计,我们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然后汇报。但发现有个别学生已发现了规律。第二次设计就改为教师要让学生生成的问题来突破。

五、课堂展现的亮点。

1、引入新颖。

2、重视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注重培 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

3、数学课上展现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适当参与动手记录,使数学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未解的困惑

当然,经过反复研修,我们仍然存在一些未解的困惑,需要向各位评委、需要向各位评委和老师们请教:短短三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年轻教师如何有效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并未完全融合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效调控?等等。

本节主讲人:

七、研修的感悟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心血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欣喜和困惑。

我们想,如果我们的课堂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学习实践,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高了数学素养水平,那么,这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

通过一次次的试教、研讨,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求简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在课堂上一方面非常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学生提问能力、梳理和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三、我们的收获。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很多。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1.在设计教学之前要先了解教材编写了什么,意在熟悉教材的编写内容,尤其是要跳出某一课时教材的框子,将知识点放置于一个单元、一册教材、全套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审视,了解到学生已有的经验,把准教学目标的定位,做到了然于胸。2.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勇于创新,使他们成为知识的挑战者和主宰者,换一种思路设计教学,你会眼前一亮。

3.活动中,我们广泛搜集教师的问题和实践中的困惑,并在一起讨论学习,如:本课我们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学生通过学习将积累哪些活动经验?如何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思维?等等。问题式的学习打破了“自上而下的计划式教研”,它更加贴近教师的教育实践,更加贴近教师的需要,对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我们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疑当中对这节课该怎样上慢慢明晰了。我们每次试教都出现了各种问题,有过激烈的讨论,每次讨论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了,才能让大家了解各种不同的视角,才能达到研讨的目的。

四、困惑

我们收获着成长,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困惑,比如:对于活动经验的积累,从观课者来说,听课时不知学生已有哪些活动经验、也不知本节课要求学生积累哪些活动经验,所以在听课的时候对于这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比较茫然。我们非常希望能得到专家和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

第二篇:2011青年教师赛教课总结

2011——2012学青赛课小结

本次2011——2012学青赛课我担任中学综合组的评委。本组包括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四个学科,10所学校共11位老师参赛。

比赛项目与市青赛课接轨,设有备课、上课、说课、演讲、评课等项目。整个比赛过程公平、公正。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好教师不再集中在几所名校。特别是青年教师对电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游刃有余,在短短9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好备课、教案(甚至已打印出来)、还能制作出CAI课件辅助教学、拿出一节比较优秀的课。

这次两位音乐教师上同一节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49中的王琳上的是欣赏课,她选了《西风的话》、《扬鞭催马运粮忙》、《丰收锣鼓》、配乐诗朗诵《秋》为这节课的内容。

在90分钟里能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备课,说明平时对教材深有研究,对重难点知识、重要技能了然于胸,正确把握师生之间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并在课上密切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体现了老师们心中有学生,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学”而不是自己的“教”。

能营造高效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较好,是一节较好的音乐课。不足之处:欣赏部分太简单,欠缺必要的练习来强化、反馈。说课不够规范。不知道该怎样说课,而是变成课后反思。

50中的林力上的是欣赏课,他选了《四季——秋》为这节课的内容。从选材上看,这节课很单一,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就让学生看视频、听音乐,而对作品的体裁、音乐表现却没有介绍,书上有介绍却没有让学生了解,学生听不懂,教学效果不明显,结果时间没到就下课了,对陌生的学生预期的不足及在课堂突发事情的处理上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有待进一步提高。

评课经验不足,如何撰写评课报告有待培训指导。

第三篇: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金鹊杯”2012年柳北区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团队研修材料

在活动中感受 在探索中发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团队研修

――柳州市第三十四中附属小学数学团队研修报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三十四中附小数学学科研修团队的成员陈灿新。我校是一所只有337名学生的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14位老师中只有4位数学教师。本次青赛课一如既往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先进行校级青赛课,在教导处详细周密地安排下,校级赛教课活动顺利结束,学校精心挑选选手先进行城区级赛教课的备战,组织了学科组成备课团队,进行积极研修。我校青年教师黄艳代表学校参加了数学学科的比赛,这一学科我亲自带队,组织数学教师汤宗建、覃炳江,体育教师杨静、美术教师韦杰、科学教师洪波、思品教师陈静等老师共同研修。真正做到“集中集体智慧,推进教学水平。”虽然我们这个团队比较特殊,大家专业不同,但是都抱着研究教学的热情走进了同一堂课中。

一、主题研制

在整个备战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中的各个知识点的相互沟通到方法论上的相互沟通,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以“在活动中感受,在探索中发展”为主题,以新课程课标作准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切实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涵

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是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2、教材的外延

三年级下册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五

年级上册主要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本课内容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等知识打好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基础与经验

在实际生活中已出现一些小数,学生对小数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长度单位的表示,商品的价格等。在数的概念中,学生知道不光只有整数,通过以前的数学学习已形成一些数的概念。

2、在学习中的困难与思考

大部分学生对小数已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长度单位的表示,商品的价格等,但是小数的具体含义学生却不太理解。由于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从学生手中学常用的米尺等引入,找出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契合点,便于学生接受。

四、研磨历程

带着研修主题,围绕《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我们展开了反复的磨课历程。

3月16日,研修团队下发人手一份打印好的教材和教参,进行了交流教案与集体备课。先由各成员认真阅读黄艳老师备好的初案教案,再由执教的黄老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思路,然后由全体成员互相交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疑问、讨论教学设计的想法和建议,各抒己见,最后综合以上的意见和建议,定下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和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炼了小数的产生、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进率四个知识点,梳理了教学思路、预设教学环节。接着进行试讲,修改,再尝试, 再修改,再尝试„„虽然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可是大家并没有气馁,仍然进行反复研讨,教导主任是英语教师她带着病坚持在校内助教,帮忙做课件的覃炳江老师为了让黄老师能够顺利试教常常加班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次打磨,结果终于让人感觉渐入佳境。

研磨中,我们进行的是微型课堂,让执教老师牛刀小试。由于我校四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试教机会只有一次。因此我们把四年级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为一个小班个进行了试教,这样就有了四次试教机会。前两次试教确定上课的主要流程,后两次试教精雕细琢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导语,最后一次真枪实战,试

教练兵。精心打磨了教学流程之后,我们利用全班学生汇合进行了一次真正的试教,圆满完成整个教学流程。

研磨中,我们探讨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构建“小数的意义”这个的问题,教材中关于“小数的意义”是这样定义的:“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我们团队在研修中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一致同意仍然选用教材里的米尺图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原来在刚开始的两次试教中是采用的是平面图形正方形来设计这个环节,按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100小格,在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这个环节时,学生的感官受到冲击,不好理解。便通过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再通过厘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百分之几的数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然后通过毫米数改写成米数,说明千分之几的数用三位小数来表示。为了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探索空间,在每个层次中的教学研讨中大家一致认同只说明第1个数据如何用分数、小数表示,如: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表示成1/10米,也可以表示成0.1米,其他数据的表示方法则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个层次的内容共同说明,把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表示,再进一步用小数表示。这里充分体现了在建构知识中,培养学生的猜想、类比、迁移的方法。强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更容易探究和发现,提高了学习效率。

研课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尤其在思索得不到正解的时候,让人揪心。可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研磨又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在碰撞之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让人宽心!走在痛并快乐的追梦之旅上,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汇报人:陈灿新

2012年3月23日

第四篇:团队研修汇报材料

《我们也有隐私权》团队研修

三江县梅林中学团队研修报告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是梅林中学政史组课题研修团队,我们团队成员有侯大地,肖桃甜,罗晓春,石彦辉,潘清林五位老师。本次青赛课我们选定的内容是《我们也有隐私权》,由侯老师代表团队主讲。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师大广西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是法律知识的学习,整个内容非常清晰地展示了法律有关人身权利的三个方面规定,即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隐私权。这三个方面并列存在,其中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主要内容,人格尊严、隐私权为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内容。其中《我们也有隐私权》为第三节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主要阐述公民的人格尊严中的隐私权问题,教材分“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维护我们的隐私权”和“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三部分展开。新课标明确制定了本节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树立关注自身人身权利的意识,形成一定的维护自己人身权利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作为未成年人,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往往意识不到,或者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会产生错误的想法或做法,而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我们隐私权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维权意识必须加强。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是道德和法制双重要求,将隐私意识内化于青少年价值观中。

三、教学流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想象、展示交流——实例突破难点——课堂练习—— 课外拓展、课外作业”为思路和环节,其中加以教师的适宜引导、及时点拨和归纳小结,并将自主学习案、多媒体等多种的材料运用于教学,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学生的情感

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让学生获得正确知识取向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主体验、探究质疑、互助解疑、共同提高”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切实构建拥有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高效课堂。

四、研磨历程

由于临时改选本课题,时间比较紧,拿到课题,我们第一时间开会研讨分工。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了交流教案与集体备课,各个成员提出自己教学思路,教学设计,经讨论,制定初步教学方案,由侯老师编辑教案,学生自主学习案和课件等。

4月26日,研修团队的全体成员聆听了侯老师的公开课。在这堂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内容过多,时间比较赶,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够。

2、课堂,导致给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足。

3、由于在课堂设问环节用的时间较多,结果下课时间到了还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小结效果不佳。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如何研修,写出来)再次磨课,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研课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尤其在思索得不到正解的时候,让人揪心。可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研磨又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在碰撞之后找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让人宽心!走在痛并快乐的追梦之旅上,我们感受到了幸福。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加上困惑与收获)

汇报人:吴成树 2017年5月27日

第五篇:团队研修汇报稿

带 着 希 望 前 行

——融水县大年乡小学数学组研修汇报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我们是来自融水县西北部,处于黔桂两省三县,距县城138公里的大年乡中心小学的数学组团队。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为了追逐共同的梦想走到了一起。

(出示图片)作为一所偏远山区的小学,师资及硬件设施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接到这次赛课任务,我们的小组成员是既高兴又紧张,同时也十分珍惜这个能锻炼和展示自己的机会。结合我们农村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将“把握学生认知度 彰显课堂实效性”作为此次研修的主题。

我们的研修分三步:

一: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教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学习才会更有

效”。《最小公倍数》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倍数概念和分解质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求最小公倍数主要是为通分做准备的,是学生学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这部分内容学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把握这些要点,我们找到了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接着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个数的倍数特点和分解质因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只是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还是比较抽象,于是把握学生的认知度,追求课堂的实效性成了研修过程中的坚定目标。

经过这样的研读,我们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做了如下的设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完善教学设计,实现高效课堂。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之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凸显重难点?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活用教材,追求教学实效。

由于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山区,学生对“铺瓷砖”的例子比较陌生,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课伊始,我们选用学生较熟悉的 报数活动来引入新课,通过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报数”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理解最小公倍数知识形成的内部知识结构特征,这样学生面对生动有趣的游戏情景时,会自觉地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主动的借助外部的物质材料解决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化数学体验,感受数学价值。

怎样准确无误地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通过观察2和3的最小公倍数,3和4 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所有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它们的乘积呢?接着出示5和7,6和12,7和9,5和10,6和10,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交流,自主探究得出具有互质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三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总结出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列举法、图示法、分解质因数法、还有从较大数的倍数中找较小数的倍数的方法。课中给足学生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发现规律,理解算理和算法,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彰显课堂的实效性。

3、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用韦恩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公约数,目的就是向学生初步渗透集合思想。首先让学生分别填写“2的倍数”和“3的倍数”两个集合圈,再分别凸显它们共有的倍数,使共有的倍数都落在相交的区域内,最后让学生说说每个区域内的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加深了对集合图的理解,也使集合思想渗透落到实处。

三、在研修中历练和提升自己

研修是个艰辛而快乐的过程,当出现困惑和彷徨,彼此交流、探讨,直至出现“柳暗花明“时的那份欣喜,又让我们更多的体会这是一种幸福。经过磨课,大家解读教材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得到彰显,更磨练了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研修历程(出示幻灯:团队研修照片),“渐行渐远渐无穷”学习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们去改进,很多成绩要我们去超越,在实践中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但只要我们带着希望前行,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研修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是个追求完美的过程,每个人身处其中,感受和收获却不同,请听来自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声:

()一样的研修,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在磨课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人只有在互相学习中才能有收获,有提升,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才能触动我们真实的内心。

()研修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最后我们想说的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成就最高也只是一颗灿烂的珍珠,只有用团队精神这根线把众多的珍珠连缀起来,才会组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2011年乡镇学校青年教师赛教课团队研修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