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通过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我对师德师风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时代,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要求教育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创新型的学生”、“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转变师生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与时代共同进步的学者。
二、爱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热爱教育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钱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教师只有职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这份对工作的职业深化为事业心,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三、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为此我们更应通过爱去尊重我们的学生。但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对一些成绩好好的学生不自觉地有一种偏爱;反之,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有经常违纪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甚至大发肝火,更甚者动之以体罚。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在一些我们认为的“坏孩子”身上也有潜能,我们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些爱、一份尊重。所幸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观念已在许多学校,作为一个要求向教师提出。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不因学生的一时好坏而下永久性的结论,我想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篇: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范文)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屈原学校皮蓉
当我第一次走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时,我是多么的自豪;当我第一次听到学生们亲切地问候时,我是多么的快乐;当我第一次手捧着学生们的成绩单时,我是多么的喜悦……无数次的第一次让我对教育工作充满了无限的憧憬,那时我工作,我快乐。不知不觉中,我已在讲台上度过了十一个春秋,暮然回首才发现:昔日那可亲的笑容、激昂的声音早已随时间逝去,留下的只是无奈的脸,无味的音。在岁月的洗礼下,我开始厌倦这份酬劳低的工作。对于未来,我彷徨、我失望,我像绝大多数的同仁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正当工作举步维艰时,我有幸拜读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师德手册》一书,感触颇多。此书犹如一支强心剂,让我燃起了工作的激情;此书犹如一盏明灯,让我看清了前行的方向。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不平凡的价值,做到“生命的分量有多重,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当迷惘的心灵受过《中国师德手册》这股清泉洗涤之后,我豁然开朗,我悟出了教师之道。
一、要静下心来,甘于寂寞,把乐于奉献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每当同学聚会,都是我最沮丧的时候,我为囊中羞 1
涩而不安。看到身边做生意的朋友,个个过得丰衣足食,我也曾想过下海经商,是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一双双天真的眼让我留了下来,在那些可爱的孩子身上,我找到了金钱所买不到的快乐。在通读了《中国师德手册》一书后,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把有限的生命全部付诸于伟大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既没有钱,也没有名,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决不能在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丧失了道德底线,辱没了教师名节。记得小时候,我的恩师们总是在放学后给落下课的孩子补课,总是边炒着菜边帮学生背诵课文,总是在烛光下埋头批改作业。是什么让他们这样的无私奉献?是钱吗?绝不是!是那种甘于寂寞,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支撑着他们!现如今,条件优越了,生活富裕了,可先辈们的这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职业精神不能丢。我一定要紧随先辈足迹,静下心来,甘于寂寞,不为名利所惑,把乐于奉献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做一个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合格的、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二、要俯下身来,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最大目标。教育无小事,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大目标,我们教师必须用“孺子牛”的精神,爱岗敬业,兢兢业业、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备课、讲课、评改作业和课后辅导。三尺讲台就是我们的战场,就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岗位,对待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必须满怀忠诚,心存敬畏,一丝
不苟地对待我们的学生,让三尺讲台成为我们闪烁师德光彩的舞台!爱岗敬业,不能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它应该落到我们的实际行动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坚持做到:每天早到一点点,每天晚走一点点,每天关心多一点点,每天看书多一点点,一定能成为开启学生内心之门的钥匙,一定能实现教书育人的最大目标。
三、要弯下腰来,关爱学生,把学生快乐作为自己的最大乐趣。作为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让自己的学生快乐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快乐呢?我认为,要放下架子,“弯下腰”来,用一颗童心、诚心和学生进行交流,成为他们的朋友,切不可高高在上,整天一张“苦瓜脸”,命令这个又命令那个。教师只有保持尊重姿态,才能理解、赏识、接纳每一个学生,才会公正、真诚、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我们殷切期待的目光中快乐成长。孩子的快乐是我们最大的乐趣,也是我们最高的荣誉。只要我们放下架子,用心倾听学生诉求,细心关爱学生生活,一定能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也一定能为自己创建快乐的工作环境!
总之,只要你能“静下心”、“俯下身”、“弯下腰”,你就具备了良好的师德,你就是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你就一定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第三篇: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同样一个没有师德的教师也就不成为教师了。在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专制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弹心理。
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
“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
第四篇: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同样一个没有师德的教师也就不成为教师了。在看了《中国师德手册》后,让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思考。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乃宽容,爱乃信任,爱乃赏识,爱乃理解。有容乃大,用爱去宽容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爱的“大家庭”,打破“只要范错误,就会受批评”的思维定势,用爱去感化犯错的学生,让他们主动意识到错误,愿意发自内心地改变自我,化“要我这么做”为“我要这么做”。除了宽容之外还应对学生充满信任,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更会对自身充满信心。每一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同样的小学生更不会例外,他们都喜欢被赏识,被赞美,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有利于激励学生的成长,但是也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一味地赞美,忽略了学生的不足,这无异于扼杀学生的未来。任何的爱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转变自己高高在上的专制作风,懂得换位思考,在做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多为孩子考虑,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而把一些措施强加于学生,这样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反弹心理。有人说教师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睡的比狗晚;有人说教师职业稳定,工作轻松;也有人说当了教师饿不死,也富不了……作为教师我们应怎么远离这些形形色色的影响——不要抱怨,要“甘于平淡”。俗话说“非淡泊无以致远”,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情调节到最佳的状态来继续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呢?甘于平淡吧!最快乐的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庸,更不是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而是甘于平淡。教师应把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正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方宇所说的“责任是一种你别无选择的目标,必须努力实现它,责任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让你永远有努力的勇气和劲头。”只有真正把教师这一职业看成是一种责任,才能真正的甘于寂寞,甘于平淡。“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要学习知识,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学习知识。所以师德的一个重要部分便是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教师不光要对学生负责,同事也要对自己负责。教育永远是一个开创的事业,教师永远是一个前进的职业。不学无术,不进则退,这些道理人人知道,当代社会知识更新飞快,要对学生负责就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不能一刻不学习、不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师——观念老土、知识过时的“老”师。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师德只有理论不行,更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并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本质上是品格教育,教师就是这种教育的实行者,她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帮助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其对社会有用。”教师应该努力地通过师德来润泽人心,塑造和谐的人格,构建和谐的社会。第五篇:李卉读《中国师德手册》有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中国师德手册》之终身学习有感
前人说过: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而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年代,对老师的要求则是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从哪里来?简而言之,要活到老学到老,就是我们所谓的终身学习。看完《中国师德手册》,其中第六章‚把终身学习确立为坚定目标‛引发我的感触最多。结合我的成长经历,悟出以下几点感受!
感悟一:提升,来自时刻拥有‚学习‛之心
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才能真正拯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彻底改造自己!一切都在于自己!而学习,就是拯救自己、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的最大法宝。当我们能够做到:变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习负担为学习乐趣,变阶段学习为终身学习,变学什么为学会了什么,变拥有文凭为拥有能力!那么,一个人的成长与提升,绝对是加速度的进行!学习是最大的可变量,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成功的实质,并不是战胜别人,而在于超越自己。我想到了一段很有诗意的文字:
‚目标就像是蝴蝶,你刻意去追它,就会很辛苦。如果你种很多花,蝴蝶就会飞过来。成功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提高自己。只有不断提升自己,吸收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个人魅力也才会不断上升。‛
所以,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别人的进步,你惟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唯一道路就是不断学习,时刻拥有‚学习‛之心。
感悟二: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身边的人,生活中的事等。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定要把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使学习成为一种个体发展的必然需要,并且融入到生活中,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比如理工科的教师,要多了解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学科是如何认知和影响世界的;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也要了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如何认知和影响世界的。最终,每个人通过对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的契合,更全面、更均衡地认知世界、认知自我,从而更好地工作、更好地生活。
感悟三:每天,都要刷新自我
记得魏书生说过:‚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高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懦夫每天都在重复着自己的言行,因循守旧像一层层厚土,深深掩埋着他的才能。他只是在这土的下面叹息,抱怨。‛
为此人就需要战胜自我、刷新自我。教师尤其如此。要每天坚持自主学习,每天都能变成一个新我,永远站在历史的前面,站在知识的前沿。
感悟四:治学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形象概括出的治学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教师在开始进行教学时就要有做好一教育事业的执著之心,要站得高,看得远,立志高远。要甘于寂寞吃苦,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无悔无怨,踏踏实实的努力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最后才能达到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通过大量的自主学习,不断积累、碰撞、总结、反思,最终成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发展之道路,并成为教育家。
总之,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必然趋势。终身学习,也是当代社会的人优化生命的必然之路。教师要想取得深厚的素养,扎实的专业,渊博的知识,就必须抓住每一个时机和场所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校内外老师学习、向自己的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引道道清泉,聚座座富矿,集百家所长,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自身专业得到发展。
李卉
201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