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
小学生德育工作之我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在当前全社会大力抓素质教育的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上的人才,更加需要的是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对于在人生之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幼小的心灵纯洁得犹如一张白纸,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用科学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更要教他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引导他们用稚嫩的小手描绘理想的蓝图。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及班主任,我在语文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对德育教育有一点肤浅的体会和认识,在这里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我利用语文课固有的思想性较强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我在教学《王二小》这一课时,通过范读课文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王二小的机智勇敢,表达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又比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从而教育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劳动才会有收获。再比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让学生知道诚实是人的一种美德,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总之,在语文课堂上,德育教育可谓无处不在。
二、配合学校、班级开展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记得有一次,我们班获得了全校纪律卫生评比的流动红旗,当流动红旗挂在班里后,同学们都很高兴。我先是表扬了全班同学,指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我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清楚,虽然流动红旗挂在了班里,但是我们仍有不足之处,要戒骄戒躁,总结不足,发扬长处,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样,学生在取得荣誉后能及时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不至于在荣誉面前迷失自己。《识字2》是一首三字经歌,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产生尊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并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课下我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生活,体会到父母一天的辛劳,要学会体谅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收拾房间等等,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为人师表,自己的言行举止、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我在平时尽量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整洁。上课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要求学生
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无论课堂内外,都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即使在批评他们时,也注意不使用过激的言语和动作,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在幼小的心灵处留下阴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要时刻注意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作为一线班主任,让我们都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们走出人生第一步,把基础教育的德育理念升华,教是为了不教,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去享受成长的幸福和快乐吧。
第二篇:德育工作之我见
德育工作之我见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班主任则是开展这一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我为开展好德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带去一点思考、一点启示。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这就首先要求班主任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和工作质量上严格要求自己。用积极向上的开拓精神、精益求精的学者形象、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所融铸成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说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信师中加强自我管理,在管理中促学习。
德育工作要遵循四个原则:一要“爱”字当头,用“爱”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句话、一件事去了解、关心、尊重、信任学生,拉近师生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融合到班集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要适时、经常,利用好“一会”、“一课”(即班会、自己的课)、一个班空、一个集体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经常的德育教育,也可借助班内宣传标语、“班主任寄语”栏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三要让教育具有鼓动性、感召力,而不是一味地重复、唠叨;四要具有针对性,即遵循教育规律,分层次管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求,各有所获,在奋斗中力求进步,在进步中不断改变自己,从而全面提升德育效益。
德育工作开展的内容要丰富、全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教育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做德才兼备的人;对学生进行信心激励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其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这种心理暗示方式,教育学生理解父母、老师的良苦用心和辛勤付出,从而从自身寻求前进的动力,切实为实现“报父母、老师恩,我要上高中,圆我大学梦”这一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总之,我们要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而作为一名班主任更要勇于承担起这一重任,做实做透,忽视不得,让德育教育真正成为经常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
第三篇:加强德育工作之我见
加强德育工作之我见
唐河县王集乡郝庄小学:张克坤
俗话说的好:“体育不好处废品;智育不好处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德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在五育中,德育是起着决定作用的主导成分,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向的光源。”特别是在现在教育体系中,家长、教师、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德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空谈。致使现在学生的道德败坏,行为粗暴、野蛮、恶劣。这样就更应该加强德育工作。学校是德育的主要阵地,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可以说他是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的。因此,德育工作的完成与实现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我认为做好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建立全方位的、多管齐下的德育教育体系
既然德育工作是育人的重要工作,是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我们就必须努力下大力气搞好这一工程。搞好德育工作,除了学校教职员工要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社会的努力。要建立全方位的,多管齐下的德育教育体系。要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区别不同的教育阶段,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制定的德育教学目标一定要科学,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一定要经常化、制度化。只要深入到下面的学校去调查一下,就会知道:绝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或者开展了也只是把课本读一读,这根本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
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和改善德育管理,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学校德育规划》。学校各部门、领导、教师都要围绕《学校德育规划》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德育好坏的考核要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挂起钩来,要和学生将来的升学考试挂起钩来,要和对教师的管理、评定联系起来,也要和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联系起来。全体教师行动起来,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塑造我们健康向上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二、德育教育必须制度化、经常化
只有德育教育制度化,才能形成德育教育。只有德育教育经常化,才能真正抓好德育工作。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和活动的准则,贯彻各种规章制度,实际上就是进行经常性的道德行为训练。合理的规章制度执行越严,越有利于学生形成动力定型,这是语言所不能及的。在实际工作中,学校要特别注意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每期开学后都要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要求学生要根据守则办事。为了确保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学校在德育内容上,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认识水平,按年级由浅入深系统安排。如爱祖国教育可安排“了解祖国--------爱我祖国-------报效祖国”等活动。要从多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途径不是唯一的,不仅校长要管,全体教职工都要管,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领导组。在学校成立“学生会、少先队”,在班里成立“班委会、学雷锋小组”等,这样就对学生形成了制度化、经常化的德育教育。
三、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德育教育是与各科教学互相联系的,因此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有些同志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德育教学只是上几节品德课,这种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品德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他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和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品德课既要讲基础的政治、法律社会等方面的常识,又要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及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战略思想,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所以施教者要正确的应用那些富有深刻教育意义和感染力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进行教育,要做到教材、学生和实际的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固然重要,但绝不是上几节品德课就行了。作为教育工作者,都明白学校的工作以教学为主,但也要明白如果德育教育搞好了,一定会对其他学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各科教学时,注意用知识本身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把知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成绩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决不能牵强附会,把传授知识和品德教育孤立、割裂开来。例如:语文课,思想性很强,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事物与人物的是非、善恶、美丑,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上数学课要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体育课应培养学生爱祖国、爱
集体、诚实、公正、勇敢、坚韧等方面的优秀品质。因此,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定将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良好而深刻的影响。
四、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之中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这样的德育最有效、最有生命力,学生也最容易接受。学校德育工作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应坚持全面性、开放性、实践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原则,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达到德育的目标。这些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社会性活动:学校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社会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组织学生开展考察家乡历史、地理和现实活动,结合本校本地实际,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深入到广阔的大自然中走进五彩的社会生活中,亲自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以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感情。通过考察,使学生在新旧对比中发现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富强,从而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传统性教育活动:传统性教育活动可按照季节和节日,结合本校情况,制定一年活动计划。春期可以组织学生春游,为烈士扫墓开展学雷锋活动等;秋期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元旦文艺联欢会,“冬季越野赛”等。另外按照节日因时制宜的开展一些活动。“五一”、“五四”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教育,“六一”进行尊老爱幼教育,“七一”进行爱党教育,“八一”进行学英雄、继承革命传统的教育,“十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不仅保证德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特长。
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必须发挥学生会、少先队或团委会的作用,开展 “献爱心”、“为您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有学生会干部每天值日,发现有不良行为,上前说服制止。这样使学生赶到学校是个温暖的家,从而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等良好习惯。
第四篇:德育工作之我见-德育
德育工作之我见
文/徐红梅
一提到教师,一些人自然也会谈到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德育工作是班级工作,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每个教师应担负的重要责任之一。我认为德育就像是方向,方向对了,才不会走岔路,走弯路,路才会越走越宽,前途才会更光明。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到:徳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会为非作歹愈大。可见德育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学校,课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回想我从教十几年的德育教育工作,现粗略地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看法。
首先,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的个性、兴趣、知识和才能等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受不同的家庭教育,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同一问题,同一件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日的工作和教学中走近学生,善于观察,总结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生长环境,然后针对他们的情况和问题,对症下药,各个突破,因人施教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其次,要循循善诱,不急不躁,富于爱心和耐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逐步进行,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既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言辞;既要招准突破口,指出其问题和不足,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长处与闪光点。同时在和学生沟通,交流时,要表现出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热情。正如王丽老师在空间里说的那样: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是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只要有了爱心并能让它在我们心里扎根,耐心和工作热情也必然作为副产品滋生出来共同发挥它们的巨大作用。
再次,结合课内课外时间,采用渗透式,多途径去践行。德育工作非一日之功,教化一个人绝非易事。我们平时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见缝插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和问题学生面对面地谈心、交流。既可以当面教育,也可以通过作业本上写激励语或传纸条或眼神呀,肢体语言呀传达我们对某些学生的鼓励、警示之意。
最后,我们要不断学习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了解不同时代学生的特征并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了解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紧跟他们的脚步才不会落伍,才能融入学生内心,达到通畅有效的沟通。
总之,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下,我们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成绩,但学生的德育工作也不容滞后和轻视。我们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工作,两手并举,我们的付出才会事半功倍,教与学的效果才会互相辉映,共同提高。
第五篇: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
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
我国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用语。但学校的德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被边缘化。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似乎总达不到人们预期的效果,有些不恰当的德育工作方法还激化了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使得德育工作事倍功半、甚至流于形式。认真研究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尤其是中小学生的思想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中小学德育工作逐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马克思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即存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当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时代特点,决定着社会的价值观念,决定着对社会的认识,当然也决定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现状。我国当前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速度加快、国际政治错综复杂、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正飞速发展„„一系列的变化对我国社会现有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种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都涌现出来,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使得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呈现出新的特点:道德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性,思想观念具有兼容性,政治方向上带有模糊性等等。
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德育工作边缘化。当前,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文化课考试分数成了衡量学生“好”与“坏”的最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不少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德育处于“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状态。学生只要文化课成绩好,能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至于思想道德品质鉴定,全凭班主任的大笔一挥,要想有多好就能写多好,反正这是一个无法像文化课那样能直接检测出具体分数的弹性范围很大的“弹力球”,可以“一俊遮百丑”。德育工作成了学校文化课教学工作之外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平时所做的德育工作不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就是沦为“不能迟到、不能旷课、上课不能讲私话”的日常纪律观教育。
二是德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设置不当,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脱离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用空洞的说教代替德育,教育效果苍白无力。现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将学生成人化,采取高调宣讲(口号化)、单向灌输的手法等问题,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使德育内容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所认同,难以激发其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需要,往往收效甚微,有时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负效应。
三是德育方式简单机械。当前,大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只重视道德理论的讲述,而忽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也是以考试为主,要求学生能在试卷上写出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观点,而不注重这些理论观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化”工作,不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并认可先进的思想道德观念。德育工作成了“言而无行”的纯理论说教,思想品德卷面分数高,就成了品德优秀的学生;思想品德卷面分数低,就成了品德不好的学生,这是极不正确的。因为能经常坚持自觉自愿搞卫生的、遵守纪律的、关心同学的、助人为乐的、尊敬师长的„„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反差。
四是学科渗透德育不够。新的课程标准对各学科都制定了德育目标,要求每位教育者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部分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忘记了自己同时也是德 1 育工作者的身份和使命。许多中小学教师会竭尽全力去钻研文化课的教学方法,尽一切可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的分数一高再高,但却不会去关注德育工作的方法与效果。他们在日常教学中本着只要分数考得高就可以了观点,强化了学生对德育工作的排斥心理。个别教师不能从国家、人民的利益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远大的理想教育,使学生的理想只停留在狭隘的自我层面,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
五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消极影响。社会大环境对中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有许多负面效应。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腐败堕落等不良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思想品德课上教师的讲解在现实生活中显得苍白无力,教科书上提倡的道德准则,让学生一度产生疑惑:不久前高扬道德旗帜的专家权威、学者名人,瞬间变成了贪腐对象;让粉丝热捧的公众人物、影视歌星,没几天,又成了吸毒淫乱之徒;让学生敬畏的师长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曝光。网络时代,信息社会,泥沙俱下,玉石纷呈,这些无一不在削弱着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甚至于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极坏的误导作用。
三、对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青少年时期是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小学就成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也是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最重要渠道之一。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学校必须承担的责任。
(一)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发挥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1.转变学校德育工作观念。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让德育归位,真正实现“德育为首,德、智、体全面发展”。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只有真正全面落实德育为首,德、智、体全面发展这一科学育人观,我们的学校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只有观念的转变才能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教育教学中,要实现德育在各学科渗透;在对学生的评价中,不再单以考分高低论英雄,而是以德、智、体等各方面表现为依据来综合评价学生。
2.转变学校德育工作方法。要改变那种强制灌输,以罚代教的粗暴德育方法;也要改变那种只重视道德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观点的掌握,而不注重其理解、接受并内化为个体自觉行为的德育方法。我们应该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校德育目标,制定有效的、灵活的、利于操作的德育方法,让德育工作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逐步接受教育。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开展,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德育活动,重实践轻说教。设计思想品德考核权重指数,改变以思想品德考试分数衡量学生德育水准高低的老办法,代之以综合全面的考核。
3.转变学校师生关系。德育工作既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又要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应该研究学生的需要,满足和尊重学生的合理需求,做到以人为本。不要一说到德育工作就是开会,一说到德育活动就是军训和春游。德育要在过程中进行,因此要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用精品的德育活动来升华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当然,强调学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因此否定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和行为感染学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尽量避免言行不一的说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亲其师、信其道”,融洽 2 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广泛的参与,实现德育教育所期望的目标。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对其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实现从封闭型德育向开放型德育的转变,说教式德育向互动式德育转变,理论型德育向生活型德育转变,就必须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创设德育教育良好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并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做到知识与德育并重,政府部门要强化对社会环境的治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良好风气。
(三)借鉴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基础和养分。比如《弟子规》、《朱子家训》等都是教育后代如何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道德读本,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育人思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了古人在人格精神美和道德自觉性方面所倡导的修身正心、志当高远、孝亲敬长、谦虚礼让、戒奢节俭、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对于当前的德育工作富有启迪意义,必须充分发掘整理,古为今用。对于国外的成功德育方法也要进行学习借鉴,洋为中用。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德育队伍是搞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要切实加强学校党支部、团委、政教处 少先队队伍建设,发挥好领导作用,更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德育目标量化考核标准,以便指导教师开展德育工作。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德育科研工作,要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受到的启发归纳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德育工作。
总之,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关系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德育大网络,全力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