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现有语文学习方式的调查报告(模版)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6-809127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3 23:41: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现有语文学习方式的调查报告(模版)

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现有语文学习方式的调查报告

宜兴市西渚小学王丽丽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成绩越来越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学习品质也愈来愈不如从前,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下降。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吃苦精神,自理能力差,在教学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因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品质,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取得一时的高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就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学生就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就越是包办代替。这样以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可以说,现在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离开教师的管理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的。不仅如此,即使教师在场,大多数学生也难以潜心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行为能力,这些不同决定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差别。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方式,从而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今后学习的需要,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客观的调查。

二、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及对象

2002年10月8日-----30日,我对全校五、六年级6个班29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98张。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调查,我可以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现有的语文学习方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学习的独立性仍需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学生课前预习时是独立进行的,72%的学生对知识喜欢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解决或听老师引导。这些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已摆脱了依赖性,树立了“我能学”的自信。但是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人人具备的,所以这些数据离我们所期待的百分之百还有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学习的主动性需加强。

虽然多数同学有“我能学”的良好独立性,但仍有一部分同学没有“我要学”的主动性,请看下列一组数据:

在我调查的298名学生中:

1、预习时能主动去搜集资料的仅有42人,占总数的14.1%。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基本上是不知道搜集哪方面的知识或者是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这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平时加强正确的引导。

2、预习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想办法解决的也只有91人,占总数的30.5%。其中卞宇平同学就说:“我也实在不知道如何解决疑难。”钟燕说:“明天老师讲解时我认真听就是了。”可见,学生的依赖性太强,不肯动脑筋去获取真知。

3、课堂学习时,能主动举手发言的只有80人,占总数的26.8%。课间交谈时,成绩中等的张涛说:“我从一年级到现在都很少发言。”其实他是从小没有形成爱发言的习惯。刘聪说:“我怕说错了同学、老师会笑我。”他是不自信,考虑得太多了,其实完全没有这种必要。

4、课堂能主动找同学合作学习的只有108人,占总数的36.2%,我时常会看到总有一些人坐在那儿发呆,或看着他人说,似乎合作交流与自己无关。

5、平时,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人请教的有147人,占总数的49.3%。有些人就认为,难的、重要的问题老师肯定会认真分析并加以强调的,这是一种坐等答案,不劳而获的心态。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还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局面。而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有利于其获得知识,促

(四)探究精神需增强:

调查发现,关于探究意识和能力的问题中,只有一个令我们较为欣慰的数据,即有76%的同学敢于否定课本知识,敢于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而其它数据却反映出大多数同学的探究精神得增强:

1、预习时,能去理解课文内容的只有112人,占总数的37.6%。例如王一平同学就说:“我自己理解的不一定对,还是听老师讲解好。”这种想法完全错误,殊不知如果先通过自己理解再经老师讲解就能得到更深刻的印象,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对不懂的问题能向人请教的有148人,占总数的49.7%。

3、课堂上,喜欢提问题的同学仅135人,占总数的45.3%。其实,学问,学问,没有问就没有丰富的学识。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那种只听、记、写,而从来不提问的学生是难有大作为的。

4、课后,能和同学或家人讨论所学知识的有151人,占总数的50.7%。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主动式学习

主动式学习即“自能型”学习,具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有较强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课堂内外,都能积极去思索,多方去寻求答案,重视学习的独特体验。但是这种学生毕竟很少。

2、遵从式学习:

遵从式学习也称“作业型”学习。具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有两种情况:有的学生学习自觉刻苦,很想能在学海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具备了主动探究的意识,然而不懂得怎样探究,无法与同学深入合作,因而只能按照老师的引导去做,无法有自己的独特性学习。有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不爱动脑,不愿去自主探究,与人合作也不愿意深入进行,因而学习也只能停留在遵从师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处在这一学习方式的学生较多。

3、被动式学习

被动式学习,也称为“基础型”学习。一些同学由于知识上的缺陷,学习处在被动状态,无法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深入学习,因而只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较被动地去学习灵活的知识。

四、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

为了让学生能全面地、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成长的土壤就是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上,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的基本技能,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发言,学会总结。

3、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角,并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课堂教学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索,大胆想象,敢说敢议,勇于探究,勇于实践。并做到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培养探究精神和能力。

总之,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世界,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学习的成功。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经验交流稿

学习经验交流

育才小学 赵薇

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除此之外,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课前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预习时,采用边阅边思考的方法,把内容的要点划出来,并写下自己的看法或不懂的地方与问题,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

二、上课听讲

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三、课后作业。

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书写作业时,字体要规范,态度要认真,如果出现一些经过思考也未能解决的难题时,要主动向同学、家长或老师虚心请教。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四、课后复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后及时复习,不但有利于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还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五、课外学习

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或者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锻炼身体,或者培养一项才艺。这样不但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最后,我们要学会用一颗乐观、沉着的心面对学习,遇到困难时多与父母、老师进行沟通,让他们指导自己改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感谢大家能够听我分享学习的经验,祝大家学习愉快,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王贵平

(一)调查原因

当今学生对语文学习已少有兴趣,语文作业少做或不做,语文课不听。而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以增强文化底蕴,又被一部分人视为“不务正业”、“浪费大好光阴”,是“换不来分数”、“影响前途”之举。我们为学生悲哀的同时,也为自己悲哀,更为中华民族和地球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悲哀。

我们也常在思考:作为已成众矢之的的语文教学的执行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由此,我们对当前中学生在语文学习、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籍以了解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看法,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增强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兴趣与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希望能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我们希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以探究学科教学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调查范围

主体为会宁中学高

一、高

二、高三实验班全体学生300人和高

一、高

二、高三普通班部分学生300人,发放调查卷600份,有效问卷586份。

(三)调查内容

这只是一次初步的调查。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查询资料、积累资料等;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兴趣、动机和阅读种类、方式等;写作数量、态度、对写作的看法;学习过程中寻找问题探索钻研的意识;在探索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当前语文教学某些层面上已进行和要进行的探索。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对语文的喜好程度和学语文的主要目的从调查显示的数据来看,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喜欢语文,喜欢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爱好和老师课上得好——有65.14%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课堂讲解基本适当,而不喜欢语文的学生主要因为是成绩不好。可见,所谓的学生讨厌语文,不是语文这门功课所包涵的内容使他们讨厌,而主要是因为相应的考试制度和考试结果削弱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确实,每从考场中出来,学生最难以估测自己考好没有的学科就是语文。对于平时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很少的学生来说,考前卖力地复习很难换来相应的考分,而必须靠长期的连贯的积累,这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而这也导致某些急功近利的人对它失去好感。当然,这与他们本身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学习语文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这在后面的调查中也有所涉及。

对于学语文的主要目的的陈述,有37.3%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认为为了应付考试(包括高考)的为27.24%,人数仅次与前者。作为语文老师,我不知道该为前一个数字高兴呢,还是该为后一个数字悲哀。

2.对上课形式的喜好和思考程度的自测

长期以来的语文课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形式易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的后果,而如此单调的形式又使他们向往开放性的课堂。喜爱单纯的被“灌输”的学生仅为12.3%。学生喜欢的语文课,是多样化的,有趣味性的。78.22% 1的学生对语文课堂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缺乏趣味性。他们最喜欢在视、听等多种感觉上给他们深刻印象的形式,随着社会革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他们期待能利用新科技比如多媒体等的课堂形式。其次,他们还喜欢排课本剧、在课堂上进行讨论。63.3%的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比较好的方式是多种形式交替。相对而言,对自己读书琢磨以解决问题,感兴趣者最少,只有8.2%。

其实,对文化、文学的思考,答案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单纯的灌输,不仅违反学生好动的天性,更束缚了他们在多层面上的思考,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片面追求像数理化那样的“唯一答案”、“标准答案”。这也是违反语文教学的规律的。幸运的是,现在高考试卷上的题目正倾向于答案的多样性与自圆其说,而不是“唯一”。“指挥棒”的方向自然对平时的教学产生很大的作用。

学生的不善于思考,也表现在阅读时思考程度的肤浅。超过半数的学生对自己思考的评价是:尽管有所发散,但总体较肤浅,近四分之一的学生小心翼翼地选择了思考“较深刻、全面”,而对思考的正确率,近七成学生只选了“尚可”,所以,63.4%的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觉得没把握,不愿回答;23.3%的人想回答,但不好意思主动回答。他们的想法与做法偏向于中庸,显然是自信心不足,但也是长期以来的“灌输”使他们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唯一性”造成的后果。

由此看来,学生较缺乏主动的独立思考意识和思考习惯。他们可以接受或反驳他人的一些意见和观点(课堂讨论时他们为反驳他人并不屑于做谦谦君子可以为证),但他们不善于在事件中发现问题。课堂上的所谓讨论问题,主要是为了回答老师或书本上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寻找出来的问题——喜欢“老师出阅读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与喜欢“学生阅读为主,老师答疑”的人数分别占15.5%和8.98%——两者比例前多后少可以为证。这对正提倡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研究性学习更需要学生主动找问题加以解决,如果对问题只会回答不会寻求,谈何自主研究?

3.课内外阅读情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常常是由于喜欢阅读,一个人才会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课本拿到手,学生最先翻看的是什么样的文章呢?67.9%的学生选择文学作品如诗歌和小说,仅有5.1%和3.4%的人分别选择了议论文和说明文。因为这是两类较为枯燥的文体。学生认为的好文章,要结构安排巧妙,情节生动,语言有特色(47.5%);要内容丰富,学后使自己长知识、增见闻(26.97%)——对这一点,我是存在疑问的,因为议论文和说明文在长知识、增见闻方面是胜于文学作品的,为何喜爱议论文和说明文的人数比例如此之少呢?

课外阅读向来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仅靠课内,远远无法满足学习“文化”的要求。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做得怎样。

首先是阅读时间。47.9%的学生上新课前,基本不预习。35.2%的人会预习小部分新课。对课外阅读,只不到一半的学生每天有0.5h左右的时间进行,阅读时间超过0.5h的人数少于不到0.5h的人数。阅读的范围主要是小说(科幻、侦探之类)、散文。阅读的动机,首选是为了消遣娱乐(超过半数),其次是体会人生和写好作文。可见,阅读的主流并不是学生有意识的行为,而是和一般人借以消磨时间、寻找些快乐一样。学生并未将阅读纳入学习的轨道、将之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学好语文。

其次是阅读时的习惯。对课外的感兴趣的文章,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有从头至尾逐字阅读的习惯,且认为有必要的话会多读几遍,将近三分之一学生读后会沉吟深思。这种习惯还不错,因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有基础去培养他们发现

问题的能力。但对课文,58.8%的人把仅仅通读一遍新课就作为预习时的基本做法。从平时的随笔点评上看,他们的深思沉吟也只侧重在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想上,而不是某处某点的质疑深入上。

再次是阅读后资料积累的习惯。阅读后极少有人写读书笔记,34.9%的学生偶尔会写,44.4%的人要老师布置了才写。在这一点上,他们明显缺乏主动性。即使对感兴趣的文章,也喜欢采取交流探讨的方法(占39.6%)。作摘记、写读后感的人,不如交流探讨的人多,前者两个相加仅为35%。至于查字典和背景资料的更少,十成中仅占一成,余下的人根本谈不上有习惯。

从以上三点可知,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存在很大问题。他们不喜欢或没时间或不习惯进行课外阅读,以为学好语文和学好其他科目一样,上课认真听,要不在阅读时认真读就行了。却不知学语文需要的方法与此有很大不同。学习语文,其实是在学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需要积累,需要积存厚实的底子,需要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只有平时不断的接触、学习,不断的思索回味,不断地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才能达到这些“需要”做到的。

4.解决难题的方法

最后来看看学生解决难题的方法吧:35.88%的学生选择看参考答案——这是解决问题最快捷的途径,32%选择自己琢磨和与同学讨论,只有22%的人想到查资料,还有同学选择弃置不顾、不以为然的,当然,这样的学生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人最终还是想把问题解决的。这其实很能看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良“用心”,只要求结果,不注重过程。这大概与当今急功近利的社会是一脉相承的。

5.小结

站在今天,我们正在思考:作为已成众矢之的的语文教学的执行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长期以来的灌输方式,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思考能力,他们普遍缺少思考意识,因为我们习惯了自己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反映。我们的课堂形式,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得到更新,课堂教学中没有及时将新科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以运用,这使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在社会上日益耳濡目染的科技新成果相比显得越来越陈旧,使学生对这样的学习缺少兴趣。我们的考试,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去测出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的能力。

在学生方面: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虽然对语文并没有人们原先想象的那样反感,但对于所学的知识,明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只是被动地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为将来考得高分得到一块扎实的敲门砖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文化层面的提高,为了自己文化积累的深厚而学。他们喜欢语文,不喜欢语文考试;他们喜欢课堂讨论,但不会自己去提问;他们喜欢看一些文字,但不善于看时加以思索;他们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学识,但不喜欢多下一点工夫,哪怕只是背诵——已有47.9%的学生觉得文言文背诵的量太大了;他们希望自己有能力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但又不愿靠自己的头脑、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他们需要的学习,是轻松的,趣味性强的;是没有压力的,能很容易就获取的。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去收揽学生早已懒散的心态,打开他们紧闭的心门,让他们走到主动出击寻找问题、自行研究、自己解决、最终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务这一步,我们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年10月18日

调查目的:阅读是教学之母,阅读乃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终生,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13年10月中旬,我们设计了“语文阅读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对我校部分有代表性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目标有三:

1、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2、语文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3、语文阅读课的作用。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调查人:王宇

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调查问卷”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十余次的推敲,最后形成的。教师问卷共设8道(以选择题为主)利于学生理解和选择。

调查过程共发共发学生问卷38份,收回阅读问卷38份。调查方法

1. 问卷法

2. 观察法

3. 个案分析法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1)有100%的学生喜欢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老师精讲点拨的课堂模式。

(2)有71%的学生没有养成坚持积累的习惯。

(3)100%的学生能进行课前预习。

(4)38名学生中无一人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的总结。

(5)只有10%的学生课后阅读老师推荐的名家名作。

(6)38名学生无一人能主动结合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2、分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虽然能预习课文,但不会积累,更不会结合老师推荐进行课外阅读,课后练笔更是奢侈。而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大多学生呼吁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课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3、阅读教学的“瓶颈”问题

由于受课堂教学方法老旧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老师学生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第五篇: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摘 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越来越得到多方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发展的关键,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培养出一定的自制力与思维方式,基于这个情况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既能教的轻松,学生也可以学的愉快。现代社会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所以在学生小学阶段为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态度,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汲取知识,才能跟上以后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

一、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与弊端

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中国文化传承的重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是承担着学生母语教学的任务,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着语言基础。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还只是学习课本当中的知识,对学生的课外延伸很少,很多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短时间内让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但就长远来看,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也是以灌输成绩好为最主要的,学生只有成绩好才能上好的学校,忽视了人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要将开发文化知识宝库的钥匙,尽数教给学生。

由于学校教师资源的匮乏,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老龄化的问题,虽然教师的经验丰富,但却很难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新的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更是不能将新的语文观念和新的方法及时有效的教给学生,很多还是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灌输式为主,在课堂中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我们处在一个网络盛行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使很多教师无法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存在阻碍。

二、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动力源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去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中去寻找分析答案。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让学生具备注重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高年级同学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迎合学生的心理,使教学目的达到最高的效果。

以“草船借箭”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些问题: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学习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好奇心理,在学生回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像是“如果当天?]有出现大雾,诸葛亮的计划失败后会引起什么后果?”借助开放性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为学生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情景创设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身存在着学习欲望后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高效的吸收与理解。同时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太阳”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思考在每天上学路上与晚上放学路上,看到太阳的区别,并回想学生当时的心理活动。同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在心情好时或心情郁闷的时候,看到太阳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时间或是在不同的心境下,人对客观事物的看法会随着人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三)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在对新的教学内容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能够做到对新课文的熟读或是在课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词语对其进行解释并造句,同时要求学生将在预习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教学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汇总,对学生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有目的性地加强学生知识薄弱点的学习。

对学生提出的预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学生之间交流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只是在一旁进行引导或补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并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理念,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学习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并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运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知识的构建,同时为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性与落实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小青.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路径浅析[J].语文天地,2017(18):83.[2]左素琳.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20-22.[3]曾彩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主学习问题与相关方法[J].教师,2016(09):43.作者简介:

闫大宇,安徽省阜阳市,安徽省临泉县艾亭镇甘庄小学。

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现有语文学习方式的调查报告(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