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宿迁市(埠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汇报[定稿]
宿迁市(埠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工作汇报
(202_年6月)
宿迁市(埠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位于埠子镇,规划总面积为3万亩,园区主导产业为蔬菜园艺业,适当发展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与蔬菜园艺生产结合的规模养殖业。根据省、市关于加强现代农业建设统一部署,宿迁市(埠子)现代农业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发展目标,以工业化理念打造农业园区,以产业化思路调整园区结构,以品牌化战略提升园区效益,以多元化投入推动园区发展,全力构建“高新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精准农业”。农业园区已于202_年11月份,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一、园区建设情况
目前,园区服务中心已全部建设完成,该中心主体3层,建筑面积约202_平方米,园区北出入口(埠张路与新249省道交界处)入口景观绿化工程将于7月份启动建设,8月份建成,届时将为园区形象添加光彩。区域内已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1个,生态循环农业基地2个,集休闲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生态农庄1个,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32个,高档设施面积达1万亩,年产蔬菜3.5万吨,产值可达6000万元,带动园区内农民直接或间接参予务工人员300余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和工作思路
(一)坚持高远定位,用科学化的理念完善园区规划。园区突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经过不断修编完善,目前已形成“一园五区”分区布局。“一园”即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区”即:一是核心区,埠夏路沿线的以台湾农业示范园为核心的3000亩的精品蔬菜区;二是北片区,埠张路沿线的以天润蔬菜园为依托的5000亩的蔬菜集中区,并在新249省道与埠张路交界处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蔬菜集散中心;三是南片区,以富极产业园为依托的3000亩高效种植、养殖区;四是科技示范园,以今年三月份落户在埠蔡路北侧的荣善科技园,来带动沿线的群众自主创业;五是沿埠凌路两侧的万亩优质稻米区及养殖区。
(二)坚持产业定位,提升蔬菜园艺业发展水平。一是强力推进蔬菜产业规模化。以埠张路、埠夏路蔬菜产业集中区、精品区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全镇规划每年新增蔬菜建设规模6000亩以上,力争到 202_年度建成园区规模3万亩。届时,把我镇建设成为宿迁一流、全省闻名的蔬菜主产区,让蔬菜业成为我镇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名片。二是积极推进生产方式多样化。在坚持发展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生产方式的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竹木大、中、小棚和露地蔬菜栽培。202_年力争新建成规模化简易保护地或露地栽培基地6个以上,占地面积达3000亩以上。三是大力推进生产技术模式化。积极开展蔬菜“三新”推广竞赛和蔬菜高产高
效技术攻关活动,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根据各基地的主栽品种和种植方式,制定科学的技术操作规程,形成详实可行的生产操作流程图,指导各基地按图办事,提高先进实用技术的到位率。202_年制定和主推模式化栽培规程5项。四是着力推进产品营销品牌化。扶持2-3个规模较大的基地进行安全农产品认证,并进行商标注册,打造优质蔬菜产品品牌;引导相关基地团结协作,组成营销合作组织,共同开发品牌、开拓市场,提升我镇蔬菜园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坚持龙头带动,用工业化的思路推进园区建设。一是大力扩张现代农业规模。扎实开展农业招商竞赛活动,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带动园区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化。确保埠子生态休闲农庄、荣善科技、文化中草药下半年建成投产,年内确保市级园区新增千万元以上现代高效农业项目6个,“三新”农业集聚区、循环农业集聚区累计项目达到10个,核心区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二是提升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导支持天润、富极、开心、新欣等园区核心企业,实施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战略,并以“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市场”的组织形式,延长产业链,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现代高效农业基地和农民合作组织进超市、开专卖店、设直供点。构建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规程。启动建设园区蔬菜主导产业专业化服务体系,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
产、规范化管理;实施农业品牌建设推进工程,着力培育地域品牌,基地主打品牌,确保园区年内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6个、绿色食品3个、有机食品2个。
(四)坚持创新创优,用市场化的手段探索园区运行机制。坚持“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园区建设思路,探索并初步建立园区投入、建设的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整合农业、农开、水利、交通、扶贫、科技等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园区基础配套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院所等参与园区建设,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元化的园区投入机制。创新土地运作、土地流转模式,推进农业保险及金融信贷支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与安全保障机制,为园区健康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宿迁市(埠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二〇一一年六月
第二篇: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卫生院
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卫生院
“三好一满意”旬工作汇报202_-8-25
根据本院“三好一满意”活动方案工作要求,现将本旬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小结如下:
本旬工作一是注重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定立每周六下午下班前一小时为学习时间,尤其是病历、处方规范的学习,对本月的处方和病历给予现场考评,对不合格处方和病历与医生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同时直令限期整改到位,否则另行按排工作岗位;二是院领导积极引领全院医务工作者,认真重温和熟记岗位职责,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将责任转化为工作激情和自觉行动,围绕岗位职责,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强化岗位意识,围绕病人,细化工作,优化组合,始终为每一位来院患者都提供优质、精湛的服务;三是从本月23日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做为今后长期工作来实施,对每一位体检对象各科目检查到位、健挡到位、服务到位,几天来共接受我院健康体检120人,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院“三好一满意”督查组在工作中发现存在部分缺陷,衣冠不整没佩戴胸卡两人,护理部护理病历未能及时完善,上班脱岗存在,上述几项都给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犯错的同志认识到位,态度较好,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争取做“三好一满意”的排头兵。
(姜苏)
202_-8-25
第三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
(苏政办发〔202_〕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有效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现就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省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树立新样板。通过集聚各种资源,综合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样板,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动优势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有利于集成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搭建新平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农业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合作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行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吸收、集成、创新步伐,培育发展种子种苗、生物工程、科技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有利于探索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辟新途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产业效益较高的优势,引导农民合法、自愿、有序流转土地,是推进土地集中经营的有效途径。通过引导农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科研推广机构等到园区创业,采取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的形式,有利于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明确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加快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目标任务是:从202_年开始,用三年左右时间,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规划建设一至两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并建设一批专业性农业产业园区。省里在每个县(市、区)认定并扶持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附后)。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园区建设必须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科学安排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的产业内容、经营管理方式等要符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通过典型引导,带动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第二,政府扶持引导与社会多元投入相结合。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重点扶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单位等参与园区建设,引导各类建设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第三,园区自我发展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园区要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挥园区示范推广作用,应用现代农业科技,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地区发展高效农业产业,带动培育市场竞争主体,推进面上现代农业发展。
三、切实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
(一)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本地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结合沿海开发、丘陵山区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立足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突出主体产业,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体产业,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园区主体产业产值比重要达到70%以上。园区要达到一定规模,实行连片开发建设,发挥规模效益。
(二)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物质装备。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道路交通畅通,水、电、通信等配套。充分运用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先进养殖设施等先进设施,提高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园区要积极引进、集成和推广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引领本地现代农业发展。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展示基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
(三)大力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园区建设要实行政企分开,政府着重抓好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优势,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逐步做大做强。要突出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园区及其周边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挥园区技术优势,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品牌创建,打造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品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定认证。
(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园区建设要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在建设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统筹谋划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务业,有条件的可以在园区内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设施,切实提高园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加强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企业的衔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五)加强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现代农
业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指导、业务支持和资源整合,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的指导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面掌握园区建设有关情况,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强典型宣传推广,提升园区建设水平。
四、全面落实推进园区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将其作为引领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出成效。要认真抓好园区规划,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机制,明确管理部门,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和管理事项。
(二)加强政策扶持。省、市、县各级都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整合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建设等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大对入园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用水、用电、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品牌创建、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对经认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里将给予奖励扶持。
(三)加强认定管理。市、县(市)要认定一批市、县(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园区快速发展。为加强省级园区建设,省农业委员会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了《江苏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各地执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行申报认定制,由园区创建县(市)提出申请,经市审核后,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科技等部门组织评审并提出审核意见,报省政府同意后,予以认定授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退”,每两年进行一次目标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园区撤销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称号。
附件:江苏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
二○一○年一月一日
附件:
江苏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现代经营形式组织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
一、规划设计科学。规划由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推广和种子种苗繁育、教育培训、综合服务等功能区布局合理,经当地政府批准。
二、产业特色鲜明。蔬菜园艺类园区核心面积1万亩,鼓励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水产类园区核心面积5000亩。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园区特色产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70%以上。
三、科技含量较高。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展示基地,有专业化苗种繁育中心,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实行标准化生产,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有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或著名商标。
四、物质装备先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农田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蔬菜园艺项目设施化比重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实行规模化生产,渔业养殖池规格化。建设相应的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储藏加工和流通设施。
五、运行机制灵活。园区建设主体清晰,管理部门明确,内部制度健全。成立园区建设发展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作为园区建设的载体。园区农业科技、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体系健全。
六、综合效益显著。蔬菜园艺类园区年亩均效益8000元以上,水产类园区年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畜牧类园区年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2_年01月01日 实施日期:202_年01月01日
第四篇: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对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近年来,省市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抓项目、建园区、兴产业、富百姓”的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积极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应用优先、服务体系健全、富民增收
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截止目前,全区共实现土地流转3.5万亩,建成市级农业示范区1个,启动建设区级农业示范园区2个,乡镇级产业小(园)区25个,累计建成生猪、猕猴桃、蚕桑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乡级产业小区98个,园区核心区示范面积达5万多亩,辐射带动面积12万亩,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0%以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突出科学布局,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坚持一园一品、多园一品,着力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按照突出特色、一村一品、集中成园的产业发展模式,突破性发展优势产业。昭化园区建成猕猴桃核心示范园亩,无公害蔬菜核心园3000亩;石井新场园区建成生物发酵舍零排放生猪养殖园2个,标准化圈舍98幢,年出栏生猪2.5万头以上;平乐园区规划建设猕猴桃示范园3000亩,优质桑园3000亩。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着力发挥特色产业的“配套”效益。石井新场园区配套建设工业原料林3500亩,优质烤烟园1400亩;平乐园区建设大棚蔬菜园500亩,实现了生态循环、旅游观光、综合示范的目标。三是坚持龙头带动,着力发挥涉农企业“第一车间”的作用。依托广元福润公司建成生猪养殖园区78个,年出栏生猪可达60万头;依托三元茧丝绸公司建成蚕桑基地乡镇10个、蚕桑园区3个,面积达1万亩;依托区烟草公司建成优质烟叶生产园区3个,种烟规模达到2万亩,年产烟5万担;依托中新公司建成猕猴桃示范园区5个,面积达1.5万亩;依托升达木业和详和木业建成工业速生原料林园区3个,面积达10万亩;依托钏锬公司建成香葱和蔬菜园区4个,面积达4000亩,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实现了一、二产业互动发展。
(二)突出基础建设,完善产业功能配套。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为加快生猪产业持续发展,先后投资余万元,建成沼气净化池3000立方米,大力推广生猪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切实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围绕猕猴桃产业发展,建成山坪塘27口,新修渠系2万米,坡改梯规范调形1.5万亩;围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安装喷灌设施200余套、管网7000余米;围绕蚕桑生产,建设标准化蚕房300间,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配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快速发展。二是围绕便民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坚持“节省、实用、够用”原则,切实加快园区道路建设。累计修建入园道路13.7公里,园区作业便道300公里,入户路1.2万米,基本达到了进出畅通。三是围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简朴、美观、大方”原则,采取“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帮扶、信贷支持”的方式,大力实施“户办工程”,对园区内民居进行风貌改造,改善园区人居环境。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风貌改造838户,建庭院530户700余亩,改厨、改圈、改水面达95%以上,建星级农家乐12家。
(三)突出机制创新,增强园区发展后劲。一是创新园区投入机制。坚持以业主(企业)自建为主体,以项目资金投入为引导,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先后实现业主(企业)投入2亿余元,整合项目资金1.4亿元,部门帮扶98万元,有效保障了园区建设投入。二是创新园区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三方合作兴产业、五方联动建园区”的园区运行新路子,协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专合组织、金融机构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由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签订农产品生产订单,金融机构贷款给专合组织,由专合组织负责贷款的统一分配、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货款的回收,并按交货单分期支付贷款,保证了每个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了企业、协会、金融机构、农民、政府五方互惠共赢。三是创新园区产业风险防范机制。引导园区业主和农民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风险基金,实行龙头企业订单收购,切实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园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已达1.7万亩,猕猴桃、蚕桑等产业均实行了企业订单收购。
(四)突出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着力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整合区政务服务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资源,成立了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依托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组建了乡镇农村土地管理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制定了土地流转规范程序,有效地促进了我区土地有序流转。二是积极推进适度规模流转。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置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3.5万余亩,带动发展特色产业4万余亩。在昭化园区规模流转土地3000亩,发展香葱、猕猴桃和蔬菜等特色产业;在元坝园区流转土地1500亩,新建优质桑园1000亩,建成川北最大袋料地栽黑木耳基地500亩;拟在柳桥园区流转土地8200余亩,规划建成优质桑园1200亩、猕猴桃园区3000亩、蔬菜基地亩,形成“土地向业主、资金向园区、产品向企业、农民向产业工人”集中的格局,走出一条“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让土地从农民手中流转出来,让农民非农化起来”的园区土地流转之路。三是加快产业化经营。坚持龙头企业建基地、引进业主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建园创业,培育养殖业业主90个、种植业业主171个,采取“公司+业主+基地”的形式,积极推进企业和业主集约经营土地,加快发展生猪、蚕桑、烤烟、猕猴桃、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同时,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获得股金、取得薪金,有效增加了收入。
(五)突出督查督办,快速推进园区建设。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区人大、政府、政协相关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实行分片负责,从相关区级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现场工作组,在建设一线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工作中的问题,督促建设进度和把关工程质量。二是严格效能问责。将园区建设任务全部细化成项目,实行倒排工期,项目落实到每周,进度明确到每天,要求必须按进度完成任务,因特殊原因耽误工期的,必须加班赶上。无特殊原因延误进度的,实行责任倒查,诫免谈话,直至给予组织处理。三是定期督查督办。每周五以《园区建设落实动态》通报人员到位和进展情况,每周一区四大班子领导深入现场督办,在建设一线研究下一步工作推进措施。把园区建设纳入工作目标,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实行单项考核,确保园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土地流转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无经验可循,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是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园区建设发展的投入瓶颈依然存在。三是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农业资源市场化配置不充分,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围绕“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主基调,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搞好土地流转,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是要突出园区产业培育、基础配套重点。切实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农业产业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支撑;加快园区电、路、池、渠系等基础配套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高园区档次。
二是要全力以赴抓好平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园区道路、河堤、土地调形等基础建设和猕猴桃、生猪、蚕桑、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发展,确保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会的召开。
三是要积极创新园区发展机制。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协会”模式,推动园区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对接,促进园区建设与工业发展互动共融;建立园区用工对接机制,搞好园区企业或业主同当地农民的用工对接,保障流转户农民依靠土地和务工增加收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行全流转户“低保”制度和土地入股分红(租金加分红)机制,为园区快速发展提供土地保障;积极引导入园企业和农民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现代化农业园区产业风险调节基金,抵御农业面临的自然与市场风险,保障土地流转户切身利益。四是要进一步加大项目整合力度。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大各类涉农项目的整合力度,重点向农业园区倾斜,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第五篇:现代农业规划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探讨
现代农业规划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探讨
(来源: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如何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各地区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现代农业产业规划是集合农业产业、村镇体系、城乡统筹、旅游规划、风景园林规划等多学科的发展的规划。应从区域城乡统筹、村镇体系角度分析研究,统筹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资源环境等情况,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体支撑条件,以农业科技、农业效益为目标,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布局、协调村镇空间布局,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以及其他相关农业产业,在县域范围统筹合理安排各产业功能片区,合理承接城市功能辐射带动,合理解决迁村并点或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合理配套产业发展设施等内容。积极探索多种经营模式、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最终实现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现代农业规划如何统筹美丽乡村建设?
202_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就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要结合区位条件,统筹城乡要素,在对村庄居住环境、村庄配套设施、村庄产业发展、村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科学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立足现代农业,挖掘村庄特色,重点布局农业产业,打造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休闲、现代为主线,以乡村旅游为核心,以大地景观格局的生态环境为脉络的总体发展格局,其核心是农业本身的发展,其次需统筹城乡,融入休闲旅游,大地风景园林等进行综合规划。
如何实现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核心是充分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将农业流出到工商业和城市的就业岗位和附加价值内部化,将加工流通、休闲观光和消费环节的收益留在本地、留给农民。
促进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要以区域农业产业基础为依托,通过合理布局,确定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策略;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以资产为纽带,以创新为动力,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前后联动、要素聚集、机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一体推进,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实现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延伸、产业范围扩大、产业功能拓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增加的经营方式。着力构建区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如何一体化规划?
现代农业的发展,除满足其农产品供给功能外,还具有促进就业增收、休闲体验、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即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现代农业为基础。
尤其是构建美丽乡村产业支撑体系时,要实现村庄总体联动发展的新局面。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指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应该结合县、镇域、村域产业发展现状,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现状统一规划,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和支撑,以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特色,最终实现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因此现代农业发展,要构建完善的保障措施,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现代农业规划中,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完善的产权改革制度,构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互联网+农业”信息化保障体系、现代农业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农民培训体系等,创新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体系,构建农业专家智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结合项目特点,配套农业水利、机械、土壤等系统工程,以保障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
现代农业规划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中,确定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依据多年的规划经验,认为现代农业产业规划要基于农业产业发展本身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行城乡区域的落地布局;统筹看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否基于城乡统筹的基础上,优化城镇村空布局,优化提升产业发展,按生态、安全、效益相结合的统筹思想进行市、县、镇域的现代农业规划,相关专家也提到,现代农业规划不仅解决农业本身问题,更需要从宏观调控层面,中观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层面,微观的产品层面统筹考虑,一体化规划,这样才具有科学合理性。
因此,现代农业园区产业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分析区域产业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包括产业结构、生产水平、品种、土地资源,场地条件及劳动力资源等,同时结合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生态条件、文化资源等,在国家及省市农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结合区域市场需求,构建适合区域发展及需求的产业体系,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才能推进区域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温馨提示:请到“中国城乡规划网”“中国美丽乡村规划网”官网了解更多案例;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隶属中农富通,是国内首家以农为优势,统筹城乡,集城镇、乡村、农业、旅游、文化、生态、基础设施等多专业多领域于一体的创新型规划设计研究机构。核心业务:城乡统筹规划设计、农业农村统筹规划设计、现代农业城镇规划设计、现代农业田园小镇规划设计、生态村镇规划设计、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设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绿色经济产业带规划设计、国家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农村综改试验区规划设计、农村三产融合示范区规划设计、生态旅游农业园区规划设计、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设计、乡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农村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以及创新性专题研究等。科技服务:乡村投资开发、品牌运营服务及科技成果推广等。
更多关注: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中国美丽乡村创新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三产融合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现代村镇产业发展论坛》、中农富通城乡规划院《城乡一体化之特色小镇建设论坛》等活动。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城市规划院等科研院校,发改、住建、农业、科技、旅游等部委局办,以及国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