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班级管理中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6-86470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8 11:35: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班级管理中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班级管理中创造性个性的培养武汉市育才小学李莉

一、课题的提出: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21世纪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维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三、研究内容:

1、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

2、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创造性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

3、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的张扬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

四、研究措施:

1、加强沟通,互相理解。

教育理解的实质就是要体谅、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欣赏学生,诚心诚意地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内心深入的宽容,对学生思维方式和特殊行为的宽容,对学生情感的宽容,通过多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消除学生对教师的心理恐惧,尊重学生的人格,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观点,开展“我希望老师„„”,“我想对老师说„„”活动,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注重个性发展。教师时刻对学生充满信心,通过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种鼓励的安慰,让学生能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班集体中形成一种相互支持,充满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2、当好“导引者”角色,激发创新意识。

作为一个班主任,自身要增强创新意识,要有一双慧眼,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要有一颗细腻的感情丰富的心灵。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探索最切合学生实际、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是班集体学生的指导者,一言一行都会为学生模仿。创新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首先要求自己时时刻刻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表现在指导学生和学生一起设计、组织创新活动以外,还体现在处理班集体发生的事件的方法中。当出现一件偶发事件时,如果能找到既与众不同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方法,那是最有成效的。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生在班集体中人际关系处于什么地位,对个性发展就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学生在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处于有利的地位,则班集体完全可以成为儿童个性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的基本途径。可根据班级社会里每一个学生必定在其中占有一个或几个位置的特征,选准时机和场合恰当地帮助他们变化角色,或是大胆推荐表现自己,或是学会欣赏别人„„让他们显示力量,发展特长,增强体会不同的感觉,从而树立初步正确评价他人与自我的意识。

4、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⑴疏导学生心理困惑。我们教育的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德国儿科医生内特和俄国心理学家布隆期基分别从医学和个性心理学角度研究独生子女,得出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结论。小学生心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自我心理想法与实践生活自凝现象,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为此,可

设置“悄悄话”本,让学生自由的向老师反映问题,老师了解学生,以知心朋友身份平等交谈,使学生感到老师亲切、可信赖,愿意倾吐自己的心理烦恼与焦虑,耐心听取教师的分析与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⑵增强耐挫力。小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我们教育学生在憧憬美好生活的同时,明确认识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经过艰辛地付出才能得到的,遭遇挫折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如学习中遇到困难使他们对挫折有充分的认识,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学会冷静分析致挫的外因,提高对情绪的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

5、建立班集体精神。

⑴参与集体管理。开学初每个学生认真剖析,总结自己的优缺点。根据自己在集体中的情况进行竞选演说,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集体委和其他岗位的人选,同时采用轮换制,使人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无形中加强了监督力度,每个岗位的负责人都尽心尽力,以身做则地为班集体服务,增强了集体的向心力。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中增长自我管理的杆,运用民主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既切实可行又符合儿童特点及学校实际,是学生行为的指南。目标是期望达到的行为结果,对集体行为具有激励、导向功能。在班级管理中,每月每周都有自己的目标,这些目标的形成都力求使学生能认同,切合学生实际,能激发学生的行为。和班级目标一样,每组、每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以此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设立班集体论坛。班级体建设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虽小,但他们有思想、有感情,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一方面通过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及时了解班集体、学校、社会发生的新事,组织学生对班级、学校、社会、国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评价个人,评论集体,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提高学生对是非曲折的判断能力,有利于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6、加强社会实践指导。

班集体辅导员通过仔细的观察,周密的思考,大力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公益活动),使学生进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通过实践,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使班集体集体充满生机。

五、研究安排:

二月份:整体布置和收集第一手资料;

三月份:加强沟通,进一步强化班集体精神;

四月份:加强社会实践指导,收集资料;

五月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收集典型个案;

六月份:研究阶段小结,资料汇编。

第二篇:b5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创造性个性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谈班级管理中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人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学生管理的人性化。因为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以“事”为本,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顺应于“活动”,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制订班规,每们同学都参与,提出自己的建议,通过集中制订出:“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班主任课与课任课一个样”这两条班规。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计划,并由学生及时验收计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填写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还有我按组要求他们轮流布置板报,每月一期。版面安排,艺术插图均由同学自己设计,内容形式决不能雷同,应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和学校活动进行编排。从班规的内容,计划落实记录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板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具有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在如:学生张XX在校无心学习,为一点小事常和同学打闹。经了解他从小失去母爱,奶奶舍不得管他。我看到他身上毛病,也发现了他的一些优点,甚至还有一些受委屈的事。如他为别人打报不平,被说成惹事成非等等。知道这些情况后,我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他的内心世界,班会上对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他解开了心里的疙瘩,感到温暖,下决心改掉自己的缺点。一天早上,他站在教室门口用扫帚敲教室门(值日生还未开门),很多同学指责他破坏公物。我觉得他早到校是积极因素,便及时找他个别谈,肯定他不迟到的优点,指出用扫帚敲门是不好的,同学们的批评是对的。当发现他喜欢讲故事,劳动时肯干,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时,就让他在班里给同学们讲雷锋的故事,以后又让他当值日生、劳动委员。当他做出成绩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民主管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特级教师魏书生说得好:“最低级的管理水平莫过于用人看着人。管理水平的提高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法律的科学性上。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形成主人翁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独断专行,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这种传统的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创造性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我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

竞选制。首先让同学们准备,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制订职务责任计划书,准备竞选演讲。然后利用周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也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在班上我们还设立了许多岗位,“红领巾监督员”、“图书管理员”、“写字评比员”„„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很快提高,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三、发展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

班主任工作所涉及的是一个个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应此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班的王耀东同学,喜欢书法,跟书法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辛苦想半途而废。我了解这一情况后为其讲王献之刻苦练字、齐白石画马的故事,鼓励他持之以恒。他接受了班主任的意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在我校得了“学校小书法家”的称号,在镇书法比赛中作品获一等奖。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教育要求中必须具有的,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加以引导,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教师还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如:在学校组织的广播操比赛中,训练时我班谢川祥同学的姿势老走型,很多同学都埋愿他,怕在比赛中拖腿,我觉察后,和班委协商让他担任领操员,宣布以后他找我谈话说:“老师,我担任不起”。我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此后,我发现他在中午和下午同学们都离校的时候,一个人跑到操场,悄悄地练习。通过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令我和同学们颇感意外,他在广播操比赛中的表现,举手投足、一招一式中都显示出非凡的形体表达力,为我班获得校二等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班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同学们在演讲、书法、手抄报、绘画、音乐、朗诵体育、等方面以及各科学科竞赛中均取得了好成绩。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维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文题:谈班级管理中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姓名:黄涛

职称:小学一级

单位:赣榆县厉庄镇顾赤涧小学

第三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个性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______地生教研组教研课题总结

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情感、创新的意志和创新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做事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呢?

教学工作是老师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完成教学任务,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人没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是一种强制的,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只强调学到什么,不管能力的培养,“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教学中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充分表现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众所周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因此在教学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我组织学生首先讨论实验应该用到的材料,这些材料应该如何准备,然后,分组设计出实验的步骤,讨论各组的优缺点,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从实验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同学们具有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教育培养学生成才,兴趣是起点,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老师在教学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这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老师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班的王敏同学,喜欢养殖,能通过养殖发家致富,而对生物的学习却没有兴趣。我了解这一情况后为其讲了科学知识与发家致富的关系,给他讲了生物课本上也有许多通

过科技知识可以帮助你发家致富,比如,生物上讲的利用生物反应器就可以生产出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几乎没有污染的奶,如果你能掌握这一技术,不就可以很快发家致富吗?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对生物逐渐产生了兴趣。在这里我巧妙地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教师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坚持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的资质,潜在的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我班的陈鑫同学在学习上成绩一般,但我发现她写的作文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在准备召开“向白色拉圾宣战”主题班会时,我让她担任小品的导演,由她编写的《拉圾的控诉》,讲述白色拉圾向人类控诉它是无罪的,是人类大量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才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一小品主题深刻,语言幽默,让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努力,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他们会给你带来许多的惊喜。

21世纪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管理思维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第四篇: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初探

学人

摘要: 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于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创造性思维的意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途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讨。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创造性思维

思维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基础和核心,只有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宝贵的人才。那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以创新性思维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课题。

一、创造性思维的意蕴

人类的思维活动丰富而复杂。在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中,思维客体有着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偶然与必然的差异;思维主体在反映客体时又存在着方法、形式、结构和的不同,这就使思维大致可以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不同的形式。而本文要论及的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的思维过程,它是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以聚合、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结果,诚然也是各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是带有判断推理敏捷、概括综合准确、分析思考深刻、联想想象新奇等特性的高级思维智能,它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范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新颖性、多向性、批判性、想象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人作为主体对客体世界所进行的新探索,因此,在人类历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的创造实践始终具有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说创造性思维存在于一切科学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那么,毫无疑问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同样存在和需要创造性思维。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历史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历史知识的巩固主要靠记忆和理解,这不无道理,但不全面。从短期看,记忆和理解可以巩固所学历史知识,而从长期看,历史知识的巩固还有赖于它的实际运用。运用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记忆与理解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更高形式的记忆与理解。只有通过运用,才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也只有通过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出知识的价值来。而要运用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现实及未来,这一切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要实现这一切,没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近现代史上的陈寅恪、范文澜、郭沫若等大家的治学和著述的过程中所看到的宝贵思想几乎全部出自于在吸收前人成果基础上的创新。郭沫若运用创造性思维写出了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进程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他的《屈原研究》、《甲申三百年祭》等一批影响深远的著作,反映出他不断开拓、大胆探索的创新精神。后人在学习研究他的著作时,无不为他的著作中所充分体现的“活跃的性格、跳动的思想、敏锐的思维和不①懈的追求”所折服、所启迪。

2、有利于新的知识领域的开辟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自我创造过程,人作为主体创造了全部人类社会,其中包括人自身。德国哲学家兰德曼认为:“人的文化本质包括历史性,„„然而各种文化最终决不仅仅是内在因素或对外在因素的反应的发展,它们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文化作为一个历史的过程,同时它又是人自由创造的产物。因此,从人类文化知识的总量来看,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没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人们的文化知识与经验只能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上,人类也就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前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创造性思维可以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例如,学习历史,对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收获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通过学习,仅停留在对这一时期历史基本知识与内容的了解上;有的学生则悟出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有的学生则会进一步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总结,借以观察今天的社会现实,用以指导今天的社会实践,更加坚定地沿着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如果学生通过学习,其收获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了解上,不但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所获知识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有把认真学习和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新的领域、获得新的知识。

3、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造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振聋发聩的话:目前正在开展的通讯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在这里,它给我们深刻地指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当今世界,能否进行科技创新、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关系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成败。而这又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队伍,取决于我们的国民教育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取决于我们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所谓素质的培养,归根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探索和开辟新领域的能力。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备上述综合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创造性人才。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式

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革新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必须革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场域,使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积极思维、建构知识,逐步养成大胆质疑、追求创新的思维品质。为此,在历史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应努力探索和创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创设生动活泼、质疑辩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不同思维方式的激烈碰撞中,在相互的讨论、争辩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具体来说,在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多样的,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有关的趣味史实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事实创设问题情景;也可以通过利用不同人物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还可以通过对艺术品的展示,设置问题情景。例如,在讲授秦朝统一货币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秦朝为什么要用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的货币”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从分析课文中各诸侯国货币的插图,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秦始皇之所以选用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的货币,不仅因为它是原秦国的货币,而且就形状与其他几国的货币相比,较为规范,便于携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统一货币,可以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这是通过艺术作品的鉴别、比较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典型一例。

2、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历史是已经成为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但作为叙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并不完全是历史本身,而是人们对历史存在进行观察、筛选、②整理后的产物,渗透了研究者、编写者的主体意识,其中包含了记录史实的史学家的历史观点。尽管他们力图真实、准确地阐述历史的客观过程,但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会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对一些历史现象的阐释上,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评价上,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或错误。有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还以“太史公曰”、“臣光曰”的形式发表见解、评论,直接表达历史学家自己对客观历史的立场和观点。这种自主客观矛盾造成的学习材料的某些不确定性,为学生展开求异思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提倡和鼓励学生的主体介入,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思想强行纳入教师所设计的轨道,束缚和禁锢学生思维的作法,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学生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怀疑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心态,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未必正确的观点、看法,要给予积极鼓励、合理疏导,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3、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训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的结论更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过程式教学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它注重的不是授予学生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学,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捉鱼”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这种重视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比单纯的传授历史知识更为重要,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4、沟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沟通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帮助学生运用有关历史知识,借鉴史经验,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核心与落脚点。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历史教学处于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汇点上,现实问题是历史教学的发,人们在追思历史往事中反思、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历史教学应在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不断生成新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沟通。第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与具体情况,搜集大量有关的资料以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客观、比较地追思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第二,面向社会实际,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为源头,指导学生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如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为什么失败?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对照,从中分析原因,总结历史经验,从而正确认识和展望当今中国的发展。

注释:

① 刘茂林:《郭沫若治史的个性特色》,历史研究,1992,(2)第58-62页 ②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第250-251页

第五篇: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性人才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性人才

思维是人的高级的理性的心理要素,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的思维的最高级的部分,是产生创造性学习成果和研究工作成果的主要加工器,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作为一名指导者的角色,学会科学运用思维,调动起学生们的思维主动性,引导他们培养好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一个质性跨越的教育目的。

研究表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精心培养的过程。只有创造性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相反,注入式、填鸭式教学阻碍和压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多著名的研究者如。。在发现创造性思维培养上有很高的成效)

(三)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应积极发挥学生社团活动、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载体的功能,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示个性和创造力的舞台,使其在开放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引用文献:《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1999年6月15日)江泽民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方法的探索 》国家督学、天津市教科院院长 张武升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出了一种“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精密性和独创性品质,以及创造性个性的好奇性、想像性、挑战性和冒险性品质。该模式由10种相互独立而又密切关联的教学策略构成:

1、发散与集中教学策略:就是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再进行比较鉴别,集中选优的教学策略;

2、定势打破教学策略:就是对不同问题提供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供特殊的变异,既可用前面的思路解,也可用更好的新思路解,关键在于打破前面形成的定势,使思维变得灵活、变通的教学策略;

3、反思教学策略:就是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路导向,进行反向思维,培养学生逆向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4、创造过程教学策略:就是在教学创造性作品或定理、公式时,不仅讲其知识内容,也要讲其创造产生的过程,以使学生从中悟出创造奥妙的教学策略;

5、创造主体教学策略:就是在讲创造性作品时,不仅讲其知识,也要讲其创造者(主体)其人其事,见物见人,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的教学策略;

&

6、容忍教学策略:就是容忍、甚至支持学生提出令人尴尬、甚至错误的问题,以创造民主宽松教学气氛的教学策略;

7、辩论教学策略:就是通过正、反方进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个性的教学策略

8、科际整合教学策略:就是将不同的学科整合在一堂课中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教学策略;

9、类比教学策略:就是通过类比方法,使学生学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策略;

10、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就是组织学生扮演所讲知识内容中的各种角色,通过身临其境、身为其人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创造力水平的教学策略。

这一创造性教学模式经过在天津、河北、山东、上海、四川等地数百所学校的多年实验,证明对

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着突出的效力。

班级管理中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