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观摩感想(共)
2010年全国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观摩感想
台风“鲇鱼”,来势汹汹,但是没有阻断我们颍泉区5名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第六届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的心情和脚步。从2004年高中课程改革,于今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有学习、有实践、有反思,但也积聚了更多的迷茫与困惑,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位置在哪里?以人为本、以纲为本、以教材为本,究竟哪个是根本?学生自主的课堂上又该如何约束和规范他们的行为、深刻他们的思想?学科生活化还是生活学科化?
考试的改革要求高认知,课程的改革要求高参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将其统一、协调……太多的纠结需要专家的引导,太多的困惑需要同行的交流、探讨,太多的理念空谈需要在实践中研磨。第6届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适时举行,两天来,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高中教师,为我们奉献了32节现场课,我们对课改所有的思考聚焦在真实的课堂上,什么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节好课成为我们脑中不断追问的主题。
下面,我将高中评审组几天来的课堂教学总结如下:
一、现场课突出的几个亮点
(一)基于学习的情境创设
新课改以来,以学定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学生的学习、思考以及兴趣调动的过程和情境是紧密联系的。围绕教学目标、指向教学重点、难点、教育点创设的情境越独特、越新颖、越生动,学生的学习越有兴趣,学习能力越能得到进步与发展。
例如:新疆刘冠秋老师《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一课中,录制的厦门对口支援地区----吉木萨尔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厦门学生帮助开发当地旅游资源的热情,深化了学生对于主次矛盾知识的理解,并在知识的学习中提升了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浙江林德格老师《消费及其类型》一课中的“财富故事”,在“我和堂哥的账单”中,展开了真实而感性的经济生活,学生在两份账单的差异中感受到了收入、分配对生产、消费的影响,也分享着老师及堂哥在消费上的忧虑、心酸与喜悦,有知识的学习,更有情感的体验和提升。
湖北赵伟老师创设的追梦故事一----创立篇;追梦故事二----经营篇;追梦故事三----感悟篇,山西晋阳老师创设的哲学故事,第1集、第2集、第3集,都象连续剧般,始终牵动着学生好奇、探究的心理,问题层层递进,思维逐渐深入;安徽王亮老师提出的“手握现金有十万,存款实在不划算,物价上涨有预期,投资理财如何办”的问题,在学生扮演的小小理财师的踊跃参与中,清晰了股票、债券与商业保险的相关知识,也增长了学生理财、投资的智慧。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种视角独特、新颖的情境选择、设计及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本次大会特别增设了创意奖。
(二)基于问题的现实关注
什么是一堂好课?有标准,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品评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但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是我们公认的一些现象的组合:学生无兴趣、学生不参与或形式参与实质上没有参与,缺少问题意识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创新再生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些现象的存在和产生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脱离现实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也在这里。因此新的课程改革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学生的兴趣从哪里来?从鲜活的实际中来;学生的能力从哪里生长?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恰当运用中生长;学生的信念从哪里接受和坚定,只能从对生活的观察、质疑、是非的辨析、甄别等活动中来。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在哪里?相信是所有政治教师不断追问的问题,我想师生浓重的现实关怀、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是旺盛课堂教学生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看到,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的课堂就点燃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基于问题的现实关注,就深化着学生对课本理论的理解,活化着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例如厦门的幺建鹏老师以自己对厦门财政支出公开的申请并得到答复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勇于对政府权力的行使提出问题,学习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坚定公民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北京的袁宏老师、上海的褚丽芳老师,都引入了海西经济区建设的话题;另外,地方政府的网站、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都成了连接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桥梁,也引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
(三)基于生成的精心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这次现场课中,我们认为预设相对于生成,老师们的表现更突出一些,所以我重点说一下预设。充分的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1.教学设计的精心预设
如广西张琳艳老师的教学设计,从解读理念、解读学生、解读教材、解读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预测、教学反思等8个方面,教学设计的环节有新意,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对课堂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
2.教学技术上的精心预设
本次大赛,我们不仅听到了教师和学生精彩互动的共同学习,也欣赏了教师精心制作的投影片。宏观方面从视频、图片材料的选择、剪辑、呈现,微观方面从投影片背景的选择、字体、颜色、图片出现的方式等等,细节之处的精致都可以体会老师们的用心、细心及教学技艺,品出教师对教材内容与技术手段融合的教学智慧。一幅幅画面,伴随着背景音乐出现的时候,工具性的技术升华到了教学艺术的享受。
有人说教师在预设上多花一分钟,就可以节约所有学生的一分钟,因此,精心预设也是提高课堂实效、尊重学生生命、尊重我们的职业重要方面。
(四)基于内涵的教师个人风采
32节课,我们领略了不同教师的个人风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成熟的学科素养、亲和的教态、机智的问答都令我们折服。
河北刘宇岚老师端庄的形象、温婉的声音、自然的、流畅的课堂环节衔接给学生及听课老师带来了美的享受;江苏徐杉老师、山西晋阳老师,火热的激情、坚定的信仰、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幽默诙谐的语言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及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陕西常海明老师的“兰花花儿”,提升了政治课堂的文化品味。
所以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教师风采奖,以鼓励个性化的教师,彰显他们在教学风格上的创新和追求。
二、提请注意的问题倾向
(一)对教材的解读有待深入
相对于要完成的所有教学任务来说,最重要的前提是在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解读教材;相对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说,首先教师要尊重教材、能够读懂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教育点,理顺内在的逻辑关系。由于对教材的研读不够,就出现了“游离、跑偏”的现象,偏离了知识的重点、难点、教育点,那我们在教学中所用的资源、开展的学生活动就不能实现应有的价值。如果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话,那更是有些差距。
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能够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和实现不同模块的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则需要教师具备更深厚的专业知识、文化底蕴、学科素养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融合这个问题始终存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学生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硬贴上个学生活动的标签;在理论阐释不到位、案例分析不恰当的情况下,硬贴上思想教育的标签;在没有实质性探究的情况下,硬贴上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标签;在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考、回答进行评价的时候,简单地、重复性地贴上“你真棒”、“太棒了”的标签……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分离,不但背离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追求,更影响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三)课程意识有待提升
在传统教学与新课改的纠结中,有个问题往往被我们所误读。比如写教案与教学设计。为什么由原来的写教案改成了现在的教学设计?其实这是课程意识的重新建立。过去的传统教学,我们都有课标、考纲、教材、教参的意识,但课程意识比较淡薄,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材、其他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教学生态系统,既然是一种系统,就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应是系统要素的有机整合,教学内容需要在系统里整合,课堂上所用的案例、采用的手段、学生的情况与教材内容都需要找到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能是零碎的、分散的、分割的、随意堆砌的。
当我们在系统优化的层次上进行教学设计时,当我们在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中梳理、整合教学资源时,课堂教学的知识才能活化在生活中,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升华成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需要深入思考和今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的问题
(一)努力构建个性化的课堂
在更多地听到和被要求模式化、程式化的要求时,我们可能迷失了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追求。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注定了教育不可能是无差别的教育。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同时教师的知识结构、个人性格、语言特色、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决定了课堂不可能是统一的一个模式。所以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的特色化教学,才是对师生生命的尊重,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可能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在更多的教学技巧被采用的时候,我们可能迷失了总体的教育目标。教学需要技巧,但不能止于技巧,更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我们在理论上的准确、严谨;教学的艺术性要求我们在教学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升华,从而教学才更具有创造性。
(三)在信息交互中促进学生发展
当信息手段被广泛采用的时候,我们可能迷失了更新教学手段的目的。当“满堂讲”变成了“满堂放”、“满堂问”,现代手段仅仅局限于可视化的呈现方式,而没有用于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环境,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没有成为生成性交互的工具,所用设备也许是现代的,但教学依然是传统的。
(四)在适度的把握中追求教学的更高境界
穿越时间的隧道,我们共同温习一段先哲的对话
有人问孔子: 颜回是什么样的人?
是个仁义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孔子答道。
那人又问: 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是个善辩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孔子答道。那人接着问: 子路是什么样的人?是个勇敢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不如他。孔子答道。那个人很是奇怪,问: 既然如此,他们却跟随您做学生,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 我既仁义又能够下得狠心,既善辩又能够说话迟缓,既勇敢又能够适时胆怯。孔子的智慧在于“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
孔子这里讲的是做人的度,其实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对方方面面度的权衡、选择、拿捏和把握呢,该学生活动多还是教师讲得多?该扣教材还是补充其他课程资源?补充的课程资源中该用几个视频、选几张图片……教学的深度、广度、高度、宽度、厚度……任何一个选择都考验着我们的教学智慧,同时也煅造和提升着我们的教学艺术。
阳光总在风雨后。鲇鱼过后,我们来到厦门,景物像洗过一样的干净,空气像过滤了一样的清新,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也如这天气一样,总有风风雨雨,总有跋山涉水,总有困惑迷茫,但我们始终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地学习、实践,反思,就更靠近我们的理想课堂,接近我们的教育理想。
自北京的两位特级教师胡云琬和董臣老师的点评,积聚了他们这一代人一辈子对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热爱、感悟、智慧,饱含着我们的学科前辈对青年教师的关爱和热切的期待,对我们这个学科发展的殷殷期望,我被感动了!聆听他们的教诲,更是受益匪浅,相信各位和我有同样的心理感受。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观摩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展评观摩体会
营山县金华希望学校刘全
“2012年四川省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展评活动暨学科教学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7日——30日在攀枝花市第四十中小学校举行,来自全省各市的22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分为七、八年级两个组参加了此次优质课展评活动,近600名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省市县教研员、教师参加了此次优质课展评的观摩活动。我有幸参与此次观摩活动,收获颇丰,深受启发。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的不易。要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情感人,以心换心。现就此次观摩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了解学情,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要钻研教材弄清教学本意和教学主旨。参展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都在向我们诠释着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再把这种见解,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第二步要悟出教材的新意,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地创设教学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升华学生的道德行为。第三步结合教学实际整合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教材就像是剧本,我们是导演,故事怎么讲由我们说了算。如资阳市简阳通材实验学校的苏伟老师在讲七年级思想品德(科教版)《关心与互助》时,自己透彻钻研教材,将教材内容归纳为“我们身边有哪些人关心和帮助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你觉得身边有哪些人需要得到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关心和帮助身边的人?”“你会关心人吗?你关心人有什么体会?”等一系列问题,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同时,还拍摄了许多有关授课班级老师与学生的照片,并将它融入课件做成视频导入新课,增添了学生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邀请了该班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到授课现场,让学生知道关心自己的人和自己应该关心的人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最后将蓝丝带系在自己最感恩的人的手腕上。全场感动为之鼓掌。所以只有在真正读懂、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才可能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乐意接受,并享受其中学习的快乐。
二是选取的事例、创设的情境要体现“三贴近”原则,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要行动必先心动,设计生活化“情”境,只有让学生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水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进入情境后才能触发新的想象、新的思考,生成具有个人意义的独特感受,为生活进入课堂铺路。如凉山州冕宁县泸沽中学海南菊老师讲八年级思想品德(科教版)《透视追星》时,在展示一系列明星人物之后,展示并介绍了凉山州抗洪烈士王斌、周康的事迹,还做了情感引导,引起情感共鸣,不少学生眼含泪花,达到了情感教育的效果;还展示了攀枝花市区的塑像常隆庆(攀西矿产资源的发现者)以及在班级中的尊师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文体之星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典型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星”并不只是那些娱乐明星人物,在我们的身边也有我们崇拜的“星”。整个课堂简洁、自然而流畅,没有太多的环节、没有眼花缭乱的课件设计,没有老师的喋喋说教,正是因为教师有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实际的教学理念,有行云流水般的预设,学生在活动中愉悦地感受、体会、思考,最终学到了知识,1形成了能力,很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三是设问要准确、指向要明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思考的空间。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思维见长的课程,能否调动学生思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健。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课堂上常用的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回答问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指向性和针对性,还要注意不能过难或者过易,而且要有思考的价值和空间,一定不要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比如广安邻水实验学校杨晓梅老师讲七年级思想品德(科教版)《关心与互助》时,在播放了布莱恩的故事,设置了一系列问题:(1)布莱恩重病后最需要的是什么?(2)布莱恩的伙伴是什么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3)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关心他?在播放故事短片《孤独的小俊》后设置了下列问题:(1)小俊遇到了哪些困难?(2)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这些问题在学生分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交流。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展开联想,认真思考在社会上、学校里、甚至家庭中应该怎样与人交往,在多样的情景设计中进行了内容拓展和行为训练。因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又是讨论形式,所以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有利于启迪和开拓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优化顺畅。
四是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生活走进课堂,并且能够打造温馨课堂,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剪辑录像、制作幻灯片走进电教室。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如宜宾翠屏区棠湖外语学校杨瑾老师讲八年级思想品德(科教版)《透视追星》时,播放众多明星人物的视频音乐导入课题,播放阿娟(杨丽娟)的故事分析追星的具体原因"和利弊,播放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舰载机升降训练中因病逝世的罗明的视频引导学生要发扬“星”的正能量,还播放了优秀人物、先进典型的视频,这些课件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在参与展评的优质课中也存在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如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方面,老师讲的较多学生活动较少,师生互动欠佳;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前后教学要点重复;在课件方面,色差小文字模糊不清,文字较多,格式不符等。
几天的观摩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堂不仅要带领学生走进班级,走近科学,更要带领他们走近生活,走近社会,走近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生的引路人,努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积极美好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我们每一位思想品德课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在孩子心中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使思想品德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痕。
第三篇: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体会(2012-12-11 15:53:34)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体会作者:皖北政治
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寻找闪光点
立足实际 反思践行 弥补薄弱点
--------------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体会
邵先亮(苏集中学)张霖霖李晓莉(阜阳九中)
2010年10月24日----30日,在区教研室王康老师的组织领导下,我们有幸参加了在厦门双十中学举行的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大赛观摩活动。这次大赛,无论是参赛选手的水平,还是组织的规模,在近年来我国思想品德教研活动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四天三十二节课,犹如三十二道精美的饕餮大宴,给我们的试听带来极美的享受;评课专家精彩深刻的点评,更让我们提升了专业素养,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活动结束后,大家的共同感受是:说受益匪浅似乎不够,用“洗脑”也许更能形容此次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巨大震撼。
一、寻找“闪光点”
这次获得特等奖的选手,他们的课堂都能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先进,体现课改方向
“千教万教教人做人”,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放在了三维目标的首位,这一点在这次大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获得特等奖的几节课更是如此,在他们的课堂中,不是不要知识与能力,而是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有机地渗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理想的教育等,有的时候,为了突出这一目标,知识的教学也尽量淡化,比如获得特等奖的湖北选手和山东选手整节课没有一个字的板书,但是他们的课堂有魂有神,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能够充满激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开展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与教学活动,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以学生为本,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等课改理念得到了很好地贯彻。
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而不虚化,很多老师都做足了功课,他们选取教学资源充分考虑授课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态势。对学生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导之以行。比如浙江选手讲《诚信是金》时,用学生自己的学校双十中学的校训“勤毅诚信”导入,立即拉近了这节课与学生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选手讲《礼貌显魅力》时,最后
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了学以致用:“礼貌大阅兵”,厦门是一个旅游城市,要求各组推选一人,以厦门小主人的身份与一位观课老师现场交流2分钟,要求用文明的语言、亲和的态度、端庄的举止与对方交流,可以宣传和介绍厦门或自己的学校,并请老师留言鼓励。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强化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二)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技艺娴熟
这是这次大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几乎每节课的整体设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一部分选手恰当地采用了板块式教学设计:湖北选手讲《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分三站:第一站承诺的责任,第二站 自觉的责任,第三站我们的责任,教学环节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天津选手讲《对不良诱惑说“不”》时,先让学生走进“诱惑城堡”,然后把教材上的知识体系分为六个任务,让各组组长抽选,每组完成一个任务,可获得一把走出“诱惑城堡”的钥匙,最后六把钥匙汇集在一起,才能打开大门,走出“诱惑城堡。这些板块之间的过度紧凑自然,教学思路清晰,结构构建合理,设计的活动精而适量,设计的情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优化顺畅,十分有序。
就每个教学环节而言,很多参赛选手的设计也很有创意。以导入为例,有情境式、设问式、震撼式、体验式等等,各有特色。海南选手讲《发现自己的潜能》时,先请几个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当一个同学介绍自己姓“欧阳”时,老师就问“欧阳”在百家姓中排第几,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接着说,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就可以,然后播放相关视频,自然地引出潜能的概念。云南选手正式上课前,先让学生做一个热身活动:同桌讨论,厦门哪个地方最好玩?然后让同桌两个学生中左边的那一位站起来再和坐着的同学讨论:厦门什么小吃最好吃?接着问学生喜欢那一种讨论方式?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要讲的课题:《平等尊重你我他》,等等。
参赛选手娴熟的教学技艺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标准流畅的普通话,富有感染力的表达,行云流水般的课堂驾驭,充满智慧的课堂教育机智,都体现出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仅举两个方面:首先,以点评学生的回答为例,学生回答的问题虽然都是教师预设的,但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这些课堂生成的处理恰恰能体现出教师的综合素质及教育机智。如山东选手讲《控制和调节情绪》时,设计了一个环节:“拓展延伸寻找快乐的理由 ”他先播放“中国达人”刘伟的视频,引用刘伟的一句话:“虽然我失去双手,但是我还有一双腿,所以我感到幸福。”然后让学生仿句,寻找快乐的理由。其中一个学生这样说“虽然我不能战胜别人,但是我可以战胜自己,所以我感到很快乐。老师立即说:“如果你能经常战胜自己,老师相信终有一天,你一定可以战胜别人”。这样的点评把学生的感性回答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反映出教师成熟的教育机智,立即博得了观课教师的掌声。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是这次优质课大赛的最大亮点。课件的制作也许只能用精致来形容,选手运用的幻灯片很少有单纯的文字表述,从内容上看,都是图片、音频、视频的综合选用,从技术手段上看,除一般的POWER POINT制作,还综合运用了会声会影、FLASH制作等手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对烘托课堂气氛,达成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即使是一张单纯的文字表述式的幻灯片,背景也做得很精美,十分养眼。也举两个小例子:江苏选手讲《相逢在花季》时,有一个环节是让男女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优势,表述时间是一
分钟。怎样控制这一分钟呢?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一个大挂钟,老师说开始,这个挂钟的秒针开始运作,与此同时,背景音乐响起,秒针走了一圈,一分钟时间到,学生回答结束,背景音乐停止,整个过程给人以美的享受。吉林选手讲《灿烂的中华文化》时,问学生“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他用了一张幻灯片进行归纳,所有的形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词语色彩缤纷的、千姿百态的组成了一个中国地图的形状,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图形的最核心部位有一个最醒目的、最突出的词语:爱国。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整个设计也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教学预设充分,教学特色鲜明
精心的预设是课堂生成的基础,教师在教学预设上多花一分钟,就可以节约所有学生的一分钟。本次参赛选手不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技术,都在预设上下足了功夫。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几乎所有的选手都精心选取了与授课所在地厦门双十中学相关的教学资源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他们或拍摄学校的教学环境,或搜集学校的校史资料,或撷取师生的生活片段,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湖北选手选取的“舟曲泥石流”视频,山东选手选取的“智利矿工”视频,湖南选手自拍的DV“小明寻礼记”视频,吉林选手选取的世博会“清明上河图”视频等,都体现出执教者在钻研教材后的精心设计。这些精心的预设,既使课堂生动充满活力,也拓展了课堂的容量,学生接受的知识包含了教材上的、老师自个的、互动生成的等,教材在这些课堂上“只是一个例子”。
总体来看,本次参赛选手大都有较鲜明的教学风格,男教师或潇洒自信,或诙谐幽默;女教师或亲切自然,或深情款款。其中,河北选手温柔婉约,娓娓道来,与学生交流像是进行心理访谈;山东选手语言优美流畅,教态端庄大方,整节课像是在主持一档综艺节目;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吉林选手,他的语言表情风趣幽默,多才多艺,与学生合唱《青藏高原》,独唱东北二人转,以至于课后很多人直呼其为“小沈阳”,他也毫无争议的获得了本次大赛唯一的“最佳风采奖”。
二、弥补薄弱点
平心而论,我们区的优秀教师在学科专业素养、教学技艺方面其实并不见得有多大的差距,最可怕的落后是理念的落后、思维的落后。市教研室吴奇老师在我市教研会上曾提出:“赛课课堂常规化,常规课堂赛课化”,这种提法对于那些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赛课课例是有警示意义的,但是也被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为平常上课怎么上,赛课时就怎么上。但这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常规课堂究竟是怎样的课堂,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我们的课堂有没有贯彻课改理念,我们的每一节常规课是不是都做了精心的预设。如果我们平常的每一节课都是为了考试的“满堂灌”,或者是走形式的一个又一个,让学生应接不暇的“满堂问”,抑或是没有明确目的,随便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讨论的“满堂乱”,我们怎能在赛课时创新出奇,真正体现课改理念,从而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所以要想提高赛课水平,还应象吴奇老师所说的,要从常规课堂做起。我们应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改理念,把握好思品课改的方向,把握好尺度;要先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后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走进教材,弄清本意,悟出新意,重新整合教材,实现再创造,又走出教材,为构建教材贡献力量。
另外,在CAI的设计及使用上,我们应潜心钻研;在教学技艺的完善上,我们仍需精雕细琢;在教学风格的形成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总之,十分感谢市、区领导给我们这次观摩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素养,也找出了差距,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以这次观摩为契机,有市、区教研室领导的悉心培养与指导,我们这些年轻教师一定会抓住机遇,苦修内功,提升业务能力,提高赛课水平,以后在各级的赛课活动中,我们一定会为我区、我市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分享:
0 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
第四篇:山东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观摩感悟
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11月23日,我们在潍坊四中参加了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的观摩,虽然只有短短的七节课时间,但是老师带来的每一节课都代表一个学校的政治课教学水平;每一节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节课,都有很多的亮点值得我们借鉴;每一节课,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仔细品味。下面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我的收获
(一)课堂亮点突出,有创新
1.导入方式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次参加竞赛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导入的作用,都在导入上做足了功夫。
2.情境创设新。为整堂课增色不少。3.问题呈现新。巧妙的设问避免了老套。
4.师生交流新。总体来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流程中占的比重大大提升,交流方式也趋向多元。针对学生发言作出及时、恰当、简洁的点评更显示出老师的功底。
5.教学手段新。借助进行情景设计和启发式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切实贯彻新课改理念
1.贯彻“三贴近”原则成为自觉的行动,让学生感到政治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景中,自主的建构知识,做到生活逻辑与知识逻辑的有机统一。老师选择的材料,与学生密切相关,再加上合理的设问,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而且又能很好的将学生的发言引回到理论知识上来。
2.基于情境、基于问题、基于案例进行教学设计。所有选手都能做到这一点。一例到底,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发探究和讨论,很有特色。
3.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学民主。教师不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一改过去的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的形象,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注重对学生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教学民主,带来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与融洽。老师亲和力强,能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
4.教学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运用。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本次赛课中,我们看到由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探究讨论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形式趋于多样化。
5.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落实更加牢固。大家仍然重视知识,但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的核心是认可和接受。老师们并没有一味的采取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情景的创设和问题的引导以及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教师个人魅力的彰显
教师的个人魅力从根本上说来自教师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来自对思想政治课的热爱与钻研,来自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当内化的个人素质与修养外显为教学行为时,便散发出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学生不只是敬重教师的知识和才华,而且被他的人品素养所感染,并努力向老师引导的方向前进。
二、需要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1.部分老师组织课堂实践活动的方式比较呆板,且有形式化的倾向。2.有的课整体的线索不太清晰,还有的课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不太自然。
3.有的课设问太笼统,指向性、针对性不强。没有层次,让学生无从说起,或者勉强说了又与自己预设时希望的答案相去甚远;有的设问缺乏应有的思维容量,有许多问题非常直观简单,教师还一味的让学生“讨论”、“探究”;还有的设问与给出的背境材料关联度不大。
4.有的课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没有较好地参与学习过程。看起来有学生参与,而实际上只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或者回答教材上的话,“一问一答”、“集体齐声回答”过多,还是教师在表演,学生即使参与表演也只是跑龙套。
5.有的老师对学生发言的的点评有不科学的一面。例如对学生的回答一味肯定,只要学生回答了教师就是“好”、“回答得非常好”,但实际应该是“错”、“大错特错”。尽管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夸也要恰如其分的夸。还有可能老师根本就没有听学生回答的什么,而是按剧本在念台词,如果这样,师生交流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总结体会
1.用心去做。在政治中我们学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生活的实践中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要我们用心实践,用心观察,我们一定能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2.用心去学。政治涉及到经济、文化、时事政治、哲学等,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光靠之前积累的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帮一堂课讲得生动精彩,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到书店,多读书,读好书,学习先进文化。作为政治老师必须树立大阅读观,不断拓宽学科视野。平日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坚持看新闻联播,知晓天下事;读教育报刊,研究教育教学和新课改,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读专业刊物,学习专业知识,厚积薄发广博摄取。不仅要读有关教育的书籍专著刊物,还要博览群书,丰富内涵。在读书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让学习,为我们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保驾。用优秀文化武装我们的头脑,促进我们的知识文化素养。
3.用心去听。尤其年轻教师要多去听优秀教师和老教师上课,学习优秀的课堂技能,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
4.用心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发现自己不足之处,自我改正自我完善的最好方法,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有不完美的内容,之后需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实践、创新。我们在教学中,只有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手段,才能使我们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维,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第五篇:参加全国第四届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感
参加全国第四届思想政治、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活动有感 一节优质课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在一堂课里,应该体现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而我们要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必须搞清它们在一堂课中的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应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能力目标应是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知识目标应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来自贵州省凯里市一中蒋娅老师展示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与处理上,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她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解说了当地贫困儿童生活的录像,为课堂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氛围,使在坐的评委、老师、学生无不动容,甚至落泪。从而使学生首先从情感上产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再通过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出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整节课环节不多,却因为注重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有了依托,也就很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一节高效率的优质课要使学生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和扩展,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
二、从教学过程来看,一节优质课应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1、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关系。也就是说,理论的深刻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理论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来自福建省国光中学的郑晓东老师在讲《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课时,他以猜猜他是谁、吃苹果、筷子在水中是弯的不同的表现与产生的不同结果,自然得出结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在生动的现实例子和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逐步得出结论。理论植根于学生实际,并引起了学生的深刻思考,自然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节优质课应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预设有四个要求:一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比如“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是说理性强的课文,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是情感性比较强的课文。二是教学设计思路要清晰。安徽省淮南二中的石小平老师的《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表现》一课,思路就极为清晰,从情景小品一年中西瓜的价格导入新课,从CCTV的今年西瓜的销售情况导出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又通过一款看似普通的手机(镶有钻石和白金)的激烈讨论,顺理成章的形成结论,条理极为清晰。三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比如讲《文化创新的途径》,来自海南侨中周立颖老师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她的课也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落脚点要准确,情感要提升。比如讲南师大附中路宽老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它的落脚点就从元宵节吃汤圆上升到和谐世界之理念。而预设只是教师的课堂构想,它应为生成起铺垫,为生成创造条件。课堂应是互动与生成相结合,不要只
顾推进自己的流程,不能硬把学生拉回老师的思维套中。听课中我们多次被学生精彩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所感动、震撼,多次为之激烈的鼓掌,而这些都是因为老师的预设为学生的表现创造了条件。
3、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要防止两种片面性:即学生主体作用的缺失和教师使命的淡化。一节优质课应是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积极性得到成分调动的课。教师角色定位是五位一体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而这五个角色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后三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是要做到该点拨的点拨,该夯实的夯实,该纠正的纠正。更重要的是要做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教师应有敏锐性、适应性,及时捕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要积极的向学生学习,在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形是相当常见的,一节好课应是促进师生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而学生的参与应是多方面的,是知识的参与、思维的参与、情感的参与、行动的参与。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应是思维的互动、情感的碰撞。湖南省株洲市澧陵一中的田锋老师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最后设计了一道作业:请你以网民的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苏南的发展提出合理化意见,这就是行动的参与,让学生从人与社会的交往中体验生命的精彩。
三、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形式要服从和服务于内容,防止形式化。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启发讲授式、信息技术整合式、合作探究式、体验式,这些方法应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来自重庆外国语学校的李静老师带给我们的《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很值得我们学习。首先现场采访听课老师,以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畅想为主线索,采用了小组讨论、创意大比拼„„总之,恰当的教学方法能使你轻松的达到教学目的,使课堂增辉。而故弄玄虚、矫揉造作的方法反而会留下表演的痕迹,影响教学效果。
四、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来看,一节优质课应是合理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力求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合理、适度。
合理表现在:
1、使用课件的必要性,可用可不用的不用。有些老师在课件制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如搜集了许多图片,大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对于观点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由于图片太多太滥,反而冲淡了主题,所以课件使用的首要原则应是必要性。
2、创新性。如“三口锅”,第一幅图从锅底拍照,谁也看不出来是什么;第二幅图从上面取景,隐约猜出是带锅盖的锅;第三幅图就明明白白是口锅。这样的课件设计既贴近学生,又有创新,很好的说明了多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
3、实效性。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一定要从实效出发。总之,我们应该明确信息技术是手段,不是目的,课件的使用应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有利于突出主题。
五、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来看,应创造性地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以课本为中心,二是偏离课本的教学内容泛化。
课程改革需要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支撑课程改革。那么教师如何自主整合课程资源呢?如何避免以课本为中心和偏离课本的教学内容泛化两种片面性呢?结合本次优质课评比中的展示课,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实现教科书内部课程资源的相互整合。2.实现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时事材料,以充实教材,又要适时介绍本学科最新的时事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这些内容和情况。此外,还要加强政治与历史学科、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人们习惯上说,“史地不分家”,政史同样不分家,政治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凝固的政治。3.实现教科书内外课程资源呈现方式的多样整合。所谓多样整合,即课程资源的呈现不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最后用沙福敏女先生的话来总结此次全国优质课:堂堂都精彩,课课有新意,是艺术的享受,比一顿丰盛的美餐要有意义多了。春风关不住,佼佼者突颖而出。这次学习,留给我的思考很多。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大胆探索,善于总结,各人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认为要形成以我为主,加强学习,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特色,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以上是我听课后的些许感想,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优质课评比的误区: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将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优质课评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常用模式,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学评价标准,对一节课中教与学的活动和效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其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成长。优质课评比活动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对于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应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我们发现在优质
课评比工作的实践中存在着如下一些误区:只注重形式,忽视课堂教学的实质;教师唱主角,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性;注重了学生的认知目标,忽视了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忽视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养成等。
一、“中评不中用”,只注重形式
对于教师来说,优质课主要是为了评优、获奖。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带有较强的功利主义,教师根据常规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为了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设计、安排课堂教学环节;评课者往往也是按照评课指标,从“教学目标”、“程序安排”、“课堂提问”、“多媒体运用”、“学法指导”、“能力培养”、“板书设计”、“教态”等方面评估整堂课,似乎很好,但我们如果换个角度审视这些课,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来评价这些课,仔细想想学生在这些课中究竟学到了什么,就不难发现,这些课整个课堂教学并不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其目的并不是使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使学生获得些什么。这些课往往只有教师和教案,缺少学生和学案,在这些课的课堂中,师生的活动情况仍然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二、教师唱“主角”,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
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不少授课教师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自己唱“主角”,让学生当“配角”。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学生看成是为了配合好教师的教。我们在评选优质课的活动中,有时问授课教师:“您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能得奖吗?”教师往往回答:“那要看同学们配合得怎么样了。”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授课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在课堂中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由授课教师导演的电影脚本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把教学过程看成了“学”服务于“教”,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服务于“学”。
三、只实现认知目标。忽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认知、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养成。但是,在优质课评比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把完成认知性任务当成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或唯一目的。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最具体的往往是认知性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有效传递,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现象。这就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情形:“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在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今天,我们所要求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对完整的人的教育。相当多的“优质课”仅仅达到了认知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参与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那样,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参与优质课的评比活动中,课堂教学往往设计成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与个别成绩差的学生与授课教师的配合、互动,忽视了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是全体学生,而不是“物化”的知识。否则,就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也就不能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更不可能使学生获得心智的发展。这样的课堂,缺乏应有的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独立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被动反应向有计划的行动转变;学生学习的内容由基于事实知识的学习向批判思维和基于决策转变。
五、忽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
在优质课评比过程中,教师为了便于“驾驭”课堂,往往有意避开课堂教学的独创性和多样性,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直接强加给学生,忽视启发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以及学生的独到的见解有时不予理会,这样就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就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
六、忽视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养成众所周知,教学不等于智育,课堂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一份知识行囊。真正的优质课应该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实践中,有些优质课往往重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授课教师有时缺乏对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等教育资源的挖掘,忽视了一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应该是永恒的重要思想。
优质课评比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形式,在实践中对激励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进一步完善优质课评比工作,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诊断和激励功能,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师生活动的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促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教学活动的反思性实践
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合作性学习、探究式习和有计划的行动,使学生采取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方式对待学习活动的内容,使教学的背景由孤立的人工背景向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背景转变,使教学媒体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由单向传递向双向、多项交换转变,确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各位老师:
因教育厅要求27日前要上报就业方案,所以辛苦大家23日晚之前务必将这批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给我们。excel表格中具体用人单位、单位性质、就业标志必填,用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实在问不出,可先不填。就业性质是指企业、学校等,就业标志指应聘、正式签约还是签订劳动合同。另有部分考研究生或公务员通知书或录用函件仍未上交,现将名单一并发上,请速联系,近期能将材料传真或寄给我们。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中心
8.15